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兒童故事

關於誠實守信的故事【三篇】

欄目: 兒童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6.45K

篇一

關於誠實守信的故事【三篇】

一個農夫把斧頭掉進了河裏,他坐在河邊傷心地哭起來。財神便跳進水中幫他打撈,很快拿出了一把金斧頭,農夫卻搖頭説:“這不是我的。”財神又拿出一把銀斧頭來,工人還是搖頭。最後,他拿出了一把鐵斧頭,農夫説:“這才是我失去的斧頭。”財神就把金斧頭和銀斧頭一起送給了他。

一個貪心的傢伙知道了,他故意把斧頭扔進河裏。很快,財神拿出一把金斧頭來,沒等財神問他,他馬上説:“這就是我丟失的那一把。”財神厭惡他不誠實,就和金斧頭一起消失了。這個人最終連自己的斧頭也找不到了。

許多人都認為欺騙、説謊話是一種有利的行為,以為欺騙的手段是很值得使用的。所以許多聲譽好的商店,也往往要掩飾自己商品的缺點,登載各種欺騙顧客的廣告。有些人甚至以為,在商業活動中,欺騙的手段與資本一樣必需。

他們不明白,在他們多得到一分金錢的同時卻損失了誠實的品格。他們的錢袋中或許有所增益,但最終他們會損失更大!

而且,世間不知有多少人會在日後覺悟到,欺騙的行為是靠不住的,是要失敗的!所以從實現願望這一點考慮,誠實也是一種的策略!翻閲商業歷史,你可以看出,50年以前的大商店,在今日依然存在的幾乎是寥若晨星。

那些大商店,當時如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來,爭相刊登各種欺人的廣告,做各種欺人的宣傳,真是盛極一時,然而它們的壽命同樣不能持久,因為它們缺少誠實的後盾。它們終究是不可靠的,一時的欺騙雖能得逞,但不久便會原形畢露。到最後它們就要受到冷落、衰退,直至失敗。

天下沒有一種廣告能比誠實的美譽更能得到他人的青睞。

欺詐者是墮落的人!這樣的人因為不誠實,不能夠與人相處長久,更不能達成自己幸福和成功的願望。

有些青年人,為了取得一些蠅頭小利,把自己的人格和名譽,像在跑馬場中賭馬一樣地肆意揮霍,這豈不是一種可悲?

誠實是人生的一種美德,儘管誠實的人有時會被人嘲笑,但最終會像斧頭掉進河裏的農夫那樣得到獎賞。

待人應以誠信為本。不虛美,不隱惡,有一是一,有二是二。宋朝丞相張知白向朝廷推薦年輕的晏殊。朝廷召晏殊來到宮殿,正逢真宗皇帝殿試,就命令晏殊參加考試。晏殊見到試題後説:“這首賦我在10天前已作過,請皇上另出別的試題。”他的誠實博得了真宗的喜愛。之後,晏殊擔任了館職。有一天,太子東宮缺官,內廷批示授晏殊擔任。主事官不知道是何原因。第二天皇上對他説:“近來聽説館閣裏的巨僚,沒有一個不宴樂玩賞的,只有晏殊與兄弟埋頭讀書,如此謹慎持重,正可以擔任東宮官。

”晏殊接受了任命,皇上又當面向他説明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聽了後,説:“臣下不是不喜歡宴樂和遊玩,只不過是因為貧窮玩不起啊。臣下如有錢,也想去玩的。”皇上對他的誠實備加讚賞。宋仁宗時,他終於做了宰相。

雖然有些實話可能引起對方的不快或誤會,但終究會被人理解,博得對方的信任。

誠實是待人處世的絕妙法寶。雖然對人誠實,你可能付出一定代價,但日後你得到的,將遠比付出的多得多。

人生箴言:

誠實是人世間最珍貴的寶物,是每個人都應當堅守的偉大情操。就算是向人誠實承認自己的錯誤,而受到嚴厲懲罰,你也應該這樣做,因為做人理應如此。

篇二

人,以誠為本,以信為天。誠信,是人際關係的基本準則,是社會的精神紐帶,對治國安邦起着重要作用。誠信乃仁、義、禮、智四德的綜合體現。凡人立於天地間,遇事必當之以"誠"。以“誠”待人,別人才會以誠相報。以“誠”做人處世,方能在社會上立足。

誠信由"誠"和"信"兩個概念組成。誠,即誠實;信,指守信。"誠信"合起來作為一個科學的道德範疇,社會規範和原則,要求人們以求真務實的原則指導行動,以知行合一的態度對待事物。在現代社會,誠信體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們立身處世、待人接物和生活實踐中必須而且應當具有的態度和行為品質。誠信是自然的規律,追求誠信是做人的規律,只有樹立起誠實守信的道德品質,才能適應社會生活的要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子貢曾問孔子如何治理國家,子日:“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日:“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日:“去兵。”子貢日:“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日:“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此所謂人無信不立,國無信則衰。誠信是我們立身處世、治國安邦、事業發展的根本。一個民族不能缺乏誠信觀念,一個國家不能缺乏信用制度,一個社會不能缺乏信用體系,一個單位不能忽視信用管理。

古往今來,多少賢人先哲用自己的行動,向我們宣告誠信的魅力。然而在“金錢至上”的價值觀的衝擊下,在物慾橫流的世界裏,"金錢萬能"似乎成了真理,人們為了金錢不斷奔波,在蠅頭小利之前尚可堅持一下,當更大的誘 惑擺在面前,誠信還算得了什麼呢?欲 望將誠信壓縮,使貪婪放大,衍生出了誠信危機……

從古至今誠信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直引導着我們,使我們知道該走向何處。如今,這盞明燈漸漸暗淡,甚至在有的人心中熄滅……其實一切財富、名譽、地位,都是外在表象,厚德才能載物,千金財富必定是千金人物。

信,人之本也。利,身外之物。遇身外之物,或暫欣欣然,然卒有所倦之日。因將所倦之物而失其本心,吾未見其明也。反觀能守其本心者,雖窮而怡然自樂,夫復何求?

新時代的我們,揹負着振興國家的重任,更應該為人以誠。“重諾守信,人必近之;狡詐欺矇,人必遠之”。多一份真誠,多一點信任,腳踏一方誠信淨土,方能澆灌出人生最美麗的花朵。

至此既明:人於世,無信不立。

篇三

城裏住着三位年輕人,他們是商人,而且是兄弟仨,一起做買賣,平分利潤。在金錢至上的社會裏,他們唯利是圖,什麼事情都幹得出來。

有一次,他們準備到很遠的地方去做生意。可是,家裏的錢怎麼辦呢?老三説:“這樣吧,我認識一個農民,他很窮,但很誠實。我們請他給我們把錢保管一下,回來取就是。怎麼樣?”

老大老二表示同意。於是他們就把錢交給農民,他們與那個農民約定:只有他們兄弟三個一起來取錢時,才能把錢交還。

這兄弟仨人把錢送到農民的手裏,然後放心地去了。過了三年後,他們做了很多買賣,賺了很多錢,然後又回到家裏。他們決定取回他們存放在農民那裏的錢,就來到了替他們保管錢的那個農民住的村子。

老大説,“先別急,想一想,這個農民為我們做了好事,我們怎麼向他表示敬意呢?”

老三思忖了會兒説:“我記得每逢禮拜天他總是坐在窗前看大街,明天是禮拜天,明天一早我們從他窗前走一趟,我們一齊向他打招呼,脱下帽子向他揮動一下,再向他深深地鞠一躬,然後就可以去拿錢了。”

這三個吝嗇的商人兄弟興高采烈地笑了,都覺得這個主意不錯,因為這不需要花他們一個銅子兒。

可是,老三心裏早就心懷鬼胎,當天晚上就跑到農民的家裏,對那位農民説:“我們兄弟三個這次做生意賠錢了,想用放在你這裏的錢在附近買些田產,你明天就得付錢。”激勵人的話

那個誠實的農民説:“當初説好的需要你們三個人來取才行。”

老三説:“我是兩個哥哥派我來向你把這個情況説一説的,讓你把錢交給我。我不騙你,明天一早我們兄弟三個一塊到你窗前來向你脱帽鞠躬為證,我大哥和二哥還會特地向你揮動一下帽子,表示是他們同意的,然後我再來你這兒拿錢。”

第二天一早,農民就坐在窗前等候。就在太陽出來時,這三個商人果然來到了他的窗前,他們摘下帽子,老大和老二向他揮動着帽子,然後一齊向他深深地鞠了一躬。在分手前他們兄弟三人約定:中午在飯店吃飯,飯後再一起去找農民取錢。看到老大老二的背影走遠後,分手後的老三很快又到了農民家裏。

老三説:“怎麼樣,我沒騙你吧?快把錢給我吧。”

農民以為他真是他哥哥們派來的,二話不説就把錢給了他。老三拿了錢後,馬不停蹄地逃走了。

兩個哥哥在飯店裏點好了菜坐在那裏等,等呀,等呀,可一直等到下午卻不見弟弟來。他們預感到事情不妙,就跑到農民家裏,問那個農民看見他們弟弟沒有。農民將他弟弟拿走錢的事如實説給他們聽,當他們知道弟弟已取走了錢,氣得要死,狠狠地罵了農民一頓,並威脅農民不把他們損失的錢給他們,他們就到法院告他。農民拿不出錢來,只有上法庭打官司。法官認為農民失約,判決農民賠錢,不然就要他拿出全部家產作抵押。老實的農民為了保存他們的錢不僅沒得到好處,還要賠償損失,心裏難受極了。

經過幾天的痛苦思索後,他終於想出了一個主意。

商人僱了一位有名的職業律師。在法庭上,商人的律師先開腔,把農民説得像真的犯了大罪一樣。

農民不慌不忙地説:“法官先生,剛才商人的辯護律師所説的都是廢話,沒有根據,他們的錢並沒有被他們的弟弟拿走,現在就在我的口袋裏,我隨時可以還給他們。他們的弟弟根本沒到我這兒來取走錢,我之所以不將錢給他們,是因為我們之間還有這麼一個約定:我把錢交出來時,必須有他們三人在場。這樣吧,讓他們兄弟三人一起來,他們馬上就可把錢取回去。”

法官一聽,覺得有道理,便要老大老二去找老三。可是老三早已失蹤,兩個商人找了城市的各個角落也沒找到,他們的發財夢破滅了。

歷史和現實漸漸把很多人的善心磨損了,心腸變得堅硬和漠然起來,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去傷害別人。個人的力量抵制不了道德的滑坡,但我們也不能隨波逐流。如果誠實面臨陷阱時,我們不妨像這位被騙的農民一樣,用智慧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