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兒童故事

關於名人的故事500字錦集

欄目: 兒童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1.73W

高爾基一怒奪書

關於名人的故事500字錦集

“我撲在書籍上,象飢餓的人撲在麪包上一樣。”

這是蘇聯作家高爾基的一句名言,也是他酷愛書籍、勤奮學習的真實寫照。

高爾基出生在沙皇時代的一個工人家庭裏,從小失去了父母,年僅十一歲就被拋進黑暗的“人間”社會。他在善良號輪船上做洗碗工的時候,遇上了一位好心的窮苦廚師斯穆勒,斯穆勒象對待小弟弟一樣地愛護他,面且還常常把自己收藏的一些舊書塞到他手裏,説:“你念書吧,書裏面什麼重要的知識都有。”

“一個人沒有學問,就跟一頭牛沒有區別,不是帶上轆架,便是給人宰了吃肉,它還盡搖着尾巴。”當斯穆勒和高爾基分別的時候,他的最後贈言還是那句話,“唸書吧,這是的事情。”

廚師那純樸而熱情的話語,深深銘記在高爾基的心上,他渴望着讀書。但是,他這樣一個窮孩子要能讀到書,談何容易呀!他根本進不了學校的門檻,只能靠自學。沒有錢買書就向裁縫太太借一點,再蒐集一些破舊了的雜誌和圖片,甚至“象叫化子似地到處去要。”

當他好不容易弄到一些書籍之後,新的困難又來了:哪裏有時間閲讀?

他當時在一個繪圖師家中做傭工,除了一身兼男僕、女僕和“跑街的”三重工作之外,還要貼設計圖,抄工程設計書,複核包工頭的細帳,一天到晚忙得連插針的縫隙也沒有,他只能拖着疲乏的身體在深夜讀書。

即使這樣,也還是讀不成。繪圖師家那愚昧、粗暴的老主婦竭力阻撓高爾基讀書,她只要一發現高爾基讀書,便毒打痛罵。要不她就在蠟燭上刻記號,以防止高爾基使用。她還到高爾基住的小閣樓上去搜查,找到了高爾基的藏書就拿來撕毀或燒掉。

為了對付這兇惡的老婆子,高爾基想了個辦法,他故意去租一些五彩封面的小書來,放在易暴露的地方,讓老婆子去糟蹋。這樣,雖然可以把好書掩護起來,但是,身無分文的高爾基卻因此而欠下了書店老闆四十個戈比的一筆重債。

有一回,高爾基一邊幹活,一邊偷偷地看書,不料看着看着就入了神,結果把茶炊燒溶了,那老主婦惡狠狠地用一根刺棒將高爾基毒打了一頓。在醫院裏,醫生從他背脊上鉗出了四十二枚刺。這種殘忍的暴行把醫生也激怒了,醫生説這是私刑,支持高爾基去法院控告。可是高爾基卻説,控告不控告倒無所謂,我的要求就是隻要允許我看書就行了。

為了能看書,高爾基簡直絞盡了腦汁。沒有地方看,他就躲到雜物間或是爬到屋頂閣樓上去看;沒有油點燈,他就把燭台上的蠟油刮下來,裝在舊罐頭盒子裏,再找一些棉線作燈蕊,自制一盞簡易燈,儘管光線昏暗而且煙霧騰騰,他卻在燈下看書看得津津有味,雙眼被薰得通紅,差點都熬瞎了,他也不在意。

高爾基和書結下了不解之緣,他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也不能和書分手。

後來,他到了一家而包房工作,每天要幹十六個小時的重活,可他仍然堅持看書。他揀幾塊零碎的木柴搭成一個書架,將書攤開擺在上面,然後一面揉生麪糰,一面看書。有一夭,廠主突然闖進來,一眼就看見高爾基正在看書,廠主一把將書搶過來要拋進爐火中去。高爾基肺都差點兒氣炸了。要知道,這是托爾斯泰的一部名著,高爾基愛不釋手,廠主競然要燒掉,那不簡直是要他的命?高爾基什麼都顧不及了,他猛然抓住廠主的胳膊,憤怒地喊道:“你敢燒掉那本書!”廠主被盛怒的高爾基震懾了,只好把書還給了他。

高爾基由於勤奮好學,剛滿十五歲就已經博覽羣書了。大仲馬、雨果、巴爾扎克、海涅、狄更斯、肖伯納、普希金、萊蒙托夫、果戈理、屠格涅夫、托爾斯泰等藝術大師的名著,他都讀過。他雖是窮苦的孤兒,卻成了博學多識的少年

高爾基説:“我的一切知識,都是書籍給我的。”他在回憶幼年讀書的情景時曾這樣寫道:“我夢想享受大學生讀書的幸福,甚至甘願忍受任何拷打。假如有人向我提議説:‘你去學習吧!不過每到星期天,為了你去學習,我們要在尼古拉也夫廣場上用棍棒打你一頓。’我想,就是這種條件,我大概也可以接受的。”

柴警枕的馬雅可夫斯基

夜,已經很深了,馬雅可夫斯基還在緊張地工作着。可是睡魔糾纏得越來越厲害,他覺得頭很沉,眼皮象是要被膠水粘住似的,怎麼也睜不開。實在沒法再工作下去了,他只得橫下心來躺一會兒。

他跑到廚房裏拿來了一大塊劈柴,放在牀上,將頭枕在劈柴上面就呼嚕呼嚕地睡着了。帶稜帶角的劈柴,將後腦勺的皮肉壓了一條深深的印痕,他在睡夢中略微翻動了一下身子,便覺得腦袋疼痛難忍,驚醒過來,於是一躍而起,又重新繼續他的工作了。

這就是馬雅可夫斯基獨創的“劈柴替枕法”,真可謂別出心裁。那時他在羅斯塔做革命宣傳工作,工作極度緊張,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嚴寒的冬天到了,也是一天到晚在沒有生火、冰冷的工作室裏忙碌,而且往往回家後還要“加班”。有時實在太累了,他就稍睡一會兒,為了怕睡過去忘記醒來,就想了個用劈柴作枕頭的辦法。

馬雅可夫斯募對待工作從來就是這樣勤奮、頑強、堅忍的。一九一五年的春夏季節,他住在芬斯基海灣庫阿卡拉的別墅裏,創作一首 長詩。每天天一亮他就到庫阿卡拉海岸上來了,這裏有許多又圓又滑的大石頭從水裏露出來。人們看見他站在這些大石頭上,從這一塊走到那一塊,有時停下腳步,吸幾口煙。然後又邁步走着,時而放慢腳步,時而又加快腳步,時而眉心緊皺;時而又顯得悠閒輕鬆。就這樣連續三個、四個、五個鐘頭,不住地吟詠着,挑選着需要的字眼,組成合適的詩句。想出兒行詩來以後,就把它寫在香煙盒子上,或者乾脆記在心裏,再往下“搜索枯腸”,繼續工作。

馬雅可夫斯基寫作長詩《列寧》時,首先專心致志地研究了列寧的傳記和有關的回憶錄,以及列寧本人的論文和演説,然後進行緊張的寫作。

據馬雅可夫斯基的朋友—青年詩人阿謝也夫回憶,當時“他跟誰也不説話,免得分心注意別的事情。他上別墅去住,在那裏獨自住了三個月。他感到自己在這個巨大的主題面前負有很重大的責任。”

另一位目擊者回憶説:“他正在寫作長詩《列寧》,旅行皮箱裏放滿了列寧的著作和論述列寧的書,在海濱浴場上,飯館裏,散步時—到處都掏出一個黑漆布面的小冊子。微動着嘴脣,哼哼哪卿地寫出了湧入腦海的詩句。”

經過六個月的艱苦勞動之後,長詩完成了。當馬雅可夫斯基在羣眾中朗誦之後,立即引起強烈的反響,報紙當時是這樣報道的:“大廳裏擠滿了人。長詩博得整個大廳的熱烈鼓掌。開始討論時,許多同志都説,這是歌頌列寧的作品中的最有力的一篇。絕大多數發言者都不謀而合地一致認為:這部長詩完全是我們的。馬雅可夫斯基寫了這首 長詩,是做了一件無產階級的大事。”

勤奮刻苦的馬雅可夫斯基,一生中成就卓著。斯大林曾經讚揚他説:“馬雅可夫斯基過去是,而且現在還是我們蘇維埃時代秀、最有才華的詩人。”

Tags:字錦集 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