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寓言故事

源自寓言故事的成語_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

欄目: 寓言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1.91W

民間文學中的寓言故事雖短小精悍、情節簡單,但寓意深刻,所以有的最後成了一些成語。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源自寓言故事的成語

源自寓言故事的成語_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

源自寓言故事的成語:林回棄璧

周朝有一個諸侯國滅亡了,亡國的難民中有個叫林回的人,他捨棄了價值千金的玉璧,卻揹負着嬰兒逃難。

難民中有人不理解林回的選擇:“你是為了金錢嗎?如果是為了金錢,一個嬰孩能值幾個錢?”又有人問:“你不害怕受牽累嗎?一個吃奶的嬰兒在戰難時,給人添的麻煩簡直説不完。國難當頭,真不明白你拋棄寶玉,背上嬰兒這個包袱是為什麼?”

林回背着孩子説:“那塊寶玉是因為值錢才和我在一起。這孩子因為是我的親生骨肉,和我的感情連在一起。”

和金錢利慾結合在一起,遇到天災人禍,患難之時便會互相拋棄;和骨肉情義友誼結合在一起,遇到患難便會相依為命。互相拋棄與互相依存,實在是相去十萬八千里啊!

用金錢利慾結成的關係是暫時的,不能經受患難的考驗;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友誼,患難與共才是長久和永恆的。

源自寓言故事的成語:鄰人獻玉

魏國的一個農夫有一次在犁田時突然聽到一聲震響。他喝住耕牛,刨開土層一看,原來是犁鏵撞上了一塊直徑一尺、光澤碧透的異石。農夫不知是玉,所以跑到附近田裏請鄰人過來觀看。那鄰人一看是塊罕見的玉石,於是起了歹心。他編了一套謊話對農夫説:“這是個不祥之物,留着它遲早會生禍患。你不如把它扔掉。”農夫一時還拿不定主意。他心想:“這麼漂亮的一塊石頭,假如不是怪石,扔掉了多麼可惜。”農夫猶豫了一會兒,最後還是決定把它拿回家去,先擺在屋外的走廊上觀察一下,看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那天夜裏,寶玉忽然光芒四射,把整個屋子照得像白晝一樣。農夫全家人被這種神奇的景象驚呆了。農夫又跑去找那鄰人。鄰人趁機嚇唬他説:“這就是石頭裏的妖魔在作怪。你只有馬上把這塊怪石扔掉才能消災除禍!”聽了這話以後,農夫急忙把玉石扔到了野地裏。時隔不久,那鄰人跑到野外把玉石搬回了自己的家。

第二天,那鄰人拿這塊玉石去獻給魏王。魏王把玉工召來品評其價值。那玉工一見這塊玉石,不覺大吃一驚。他急忙朝魏王跪下,連連叩頭,然後起身對魏王説:“恭喜聖上洪福,您得到了一塊稀世珍寶。我雖然當了這麼多年的玉工,還從來沒有見過這樣大、這樣好的玉石。”魏王問:“這塊玉石值多少錢?”玉工説:“這是一件無價之寶,難以用金錢計算它的價值。世上的繁華都市裏有各種各樣的玉石,但沒有哪一塊能與它媲美。”魏王聽了這話以後大喜,當即賞給獻玉者一千斤黃金,同時還賜予他終生享用大夫俸祿的待遇。

狡詐的人因騙取的玉石而受賞食祿,而善良的窮苦人卻還矇在鼓裏一點也不知道。

源自寓言故事的成語:臨江駝鹿

從前,臨江地方有一個人愛好打獵。有一次,他進山裏去打獵,偶然發現了一個駝鹿穴,老鹿可能是覓食去了,只剩下一隻毛都還沒長齊的小鹿仔。這個人很是憐愛這頭小駝鹿,就將它抱起來,帶回家裏去飼養。

這人抱着小駝鹿剛一走進家門,家裏養的一羣狗就一邊搖着尾巴一邊流着涎水跑過來,以為小駝鹿是主人帶給它們的食物,不顧小駝鹿還在主人懷裏,躍躍欲試地伸出爪子去碰它。主人很生氣,大聲地呵斥它們:“畜牲,還不快滾開!”又踢了狗幾腳,它們這才悻悻地躲遠了。

這羣狗如此對小駝鹿垂涎三尺,主人不禁很擔心小駝鹿會遭它們的毒手,於是就天天抱着小駝鹿到狗跟前去,讓狗慢慢熟悉它、親近它,讓它們之間建立起感情,到後來又把它們放在一塊兒玩耍,教狗要愛護小駝鹿,不準去驚動它、騷擾它。

這羣狗明白主人的意思是要保護小駝鹿的安全,也就都按照主人的心意去做,聽從主人的安排,和小駝鹿很是親熱,也不再嚇唬它。小駝鹿慢慢地長大了,因為和狗處得久了,竟然忘記了狗是鹿的敵人,反而確信狗是自己的好朋友,成天和狗一塊兒互相舔舐,翻滾嬉戲,碰撞追逐,玩得十分開心,和狗也一天比一天親熱。而這羣狗因為想討好主人,又怕主人的責罰,也就一直遷就小駝鹿,陪着它玩耍,但還是改不了它們的本性,常常暗地裏瞧着小駝鹿,垂涎三尺。

過了幾年,小駝鹿長成了大駝鹿。有一次它出門去,碰到別人家的一羣狗,可高興了,以為遇到了好朋友,趕快跑過去和它們嬉戲。

這羣狗見這隻駝鹿竟如此大膽,感到又奇怪又生氣,也不管三七二十一,衝上來又撕又咬,一會兒工夫就把駝鹿吃了個精光,血淋淋的屍骨就這樣被棄置在道路上。只可惜駝鹿到死也不明白一向和氣的狗為什麼要吃它。

自家的狗不敢碰駝鹿,是因為畏懼主人的威懾,並不是因為駝鹿本身有多厲害,而別家的狗沒有了這個威懾,自然就不買駝鹿的帳了。駝鹿不明白這一點,落得個可悲的下場。人如果藉助外部力量獲得了地位和利益後,一定要謹慎從事,不要盲目高估了自己。

源自寓言故事的成語:為虎作倀

從前,在某一個地方的山洞裏,住着一隻兇猛無比的老虎。有一天,它因為沒有食物充飢,覺得非常難受。於是,它走出山洞,到附近的山野裏去獵取食物。

正在這時候,老虎看到山腰的不遠處有一個人正蹣跚地走來,便猛撲過去,把那個人咬死,把他的肉吃光。但是老虎還不滿足,它抓住那個人的鬼魂不放,非讓他再找一個人供它享用不可,不然,它就不讓那人的鬼魂獲得自由。鬼魂居然同意了,他就給老虎當嚮導,漫山遍野地去找人。終於遇到第二個人了,那個鬼魂為了自己早日得到解脱,竟然幫助老虎行兇。他先過去迷惑新遇到的人,然後把那人的帶子解開,衣服脱掉,好讓老虎吃起來更方便。

本來,這個人是被老虎害死的,可是他變成鬼以後卻心甘情願地為老虎做幫兇,古時候人們就把這種幫着老虎吃人的鬼魂叫做倀(chāng)。

這本來是一個傳説,後來,人們根據這一傳説總結出了為虎作倀這個成語,指幫助老虎害人的倀鬼;現在多用它來形容那些幫助壞人傷天害理的人。

源自寓言故事的成語:水滴石穿

在宋朝的時候,崇陽縣有一個縣令,名叫張乖崖。當時,崇陽縣裏經常發生軍卒侮辱將帥、小吏侵犯長官的事。張乖崖認為這是一種極為反常的現象,便下定決心要予以整治。

有一天,張乖崖看見一個管理錢庫的庫吏從錢庫裏往外走時,順手拿了錢庫裏的一文錢裝進了自己的口袋。張乖崖將他喝住,上前盤問。庫吏不敢隱瞞,如實承認了。於是張乖崖下令把他捉進縣衙,命手下衙役對他施以杖刑,以示警戒。庫吏不服,喊道:不就一文錢嘛,有什麼了不起的?就為這麼一文錢你就打我,你還能打死我不成?

張乖崖聽了這話,氣憤至極,提筆在案卷上批道: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意思是説,一天偷一文錢,看上去確實算不了什麼,但是一千天就是一千文錢;繩子雖然很鈍,但是日子久了,也可以把木頭鋸斷;水從上往下滴雖然沒有多大力量,但時間長了,也可以把很堅硬的石頭滴穿。寫罷,他下令把這名庫吏斬首。

成語水滴石穿就是從這個故事中得來的,有時也寫作滴水穿石,有時又直接引用原文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合起來使用。意思是説,缺點、錯誤雖然不大,但天長日久積累起來,就會產生巨大的破壞作用。現在人們多從積極方面加以使用,表示雖然力量暫時十分弱小,但是隻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就能戰勝困難,獲得成功。

民間文學中的寓言故事雖短小精悍、情節簡單,但寓意深刻,所以有的最後成了一些成語。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源自寓言故事的成語

源自寓言故事的成語:林回棄璧

周朝有一個諸侯國滅亡了,亡國的難民中有個叫林回的人,他捨棄了價值千金的玉璧,卻揹負着嬰兒逃難。

難民中有人不理解林回的選擇:“你是為了金錢嗎?如果是為了金錢,一個嬰孩能值幾個錢?”又有人問:“你不害怕受牽累嗎?一個吃奶的嬰兒在戰難時,給人添的麻煩簡直説不完。國難當頭,真不明白你拋棄寶玉,背上嬰兒這個包袱是為什麼?”

林回背着孩子説:“那塊寶玉是因為值錢才和我在一起。這孩子因為是我的親生骨肉,和我的感情連在一起。”

和金錢利慾結合在一起,遇到天災人禍,患難之時便會互相拋棄;和骨肉情義友誼結合在一起,遇到患難便會相依為命。互相拋棄與互相依存,實在是相去十萬八千里啊!

用金錢利慾結成的關係是暫時的,不能經受患難的考驗;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友誼,患難與共才是長久和永恆的。

源自寓言故事的成語:鄰人獻玉

魏國的一個農夫有一次在犁田時突然聽到一聲震響。他喝住耕牛,刨開土層一看,原來是犁鏵撞上了一塊直徑一尺、光澤碧透的異石。農夫不知是玉,所以跑到附近田裏請鄰人過來觀看。那鄰人一看是塊罕見的玉石,於是起了歹心。他編了一套謊話對農夫説:“這是個不祥之物,留着它遲早會生禍患。你不如把它扔掉。”農夫一時還拿不定主意。他心想:“這麼漂亮的一塊石頭,假如不是怪石,扔掉了多麼可惜。”農夫猶豫了一會兒,最後還是決定把它拿回家去,先擺在屋外的走廊上觀察一下,看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那天夜裏,寶玉忽然光芒四射,把整個屋子照得像白晝一樣。農夫全家人被這種神奇的景象驚呆了。農夫又跑去找那鄰人。鄰人趁機嚇唬他説:“這就是石頭裏的妖魔在作怪。你只有馬上把這塊怪石扔掉才能消災除禍!”聽了這話以後,農夫急忙把玉石扔到了野地裏。時隔不久,那鄰人跑到野外把玉石搬回了自己的家。

第二天,那鄰人拿這塊玉石去獻給魏王。魏王把玉工召來品評其價值。那玉工一見這塊玉石,不覺大吃一驚。他急忙朝魏王跪下,連連叩頭,然後起身對魏王説:“恭喜聖上洪福,您得到了一塊稀世珍寶。我雖然當了這麼多年的玉工,還從來沒有見過這樣大、這樣好的玉石。”魏王問:“這塊玉石值多少錢?”玉工説:“這是一件無價之寶,難以用金錢計算它的價值。世上的繁華都市裏有各種各樣的玉石,但沒有哪一塊能與它媲美。”魏王聽了這話以後大喜,當即賞給獻玉者一千斤黃金,同時還賜予他終生享用大夫俸祿的待遇。

狡詐的人因騙取的玉石而受賞食祿,而善良的窮苦人卻還矇在鼓裏一點也不知道。

源自寓言故事的成語:臨江駝鹿

從前,臨江地方有一個人愛好打獵。有一次,他進山裏去打獵,偶然發現了一個駝鹿穴,老鹿可能是覓食去了,只剩下一隻毛都還沒長齊的小鹿仔。這個人很是憐愛這頭小駝鹿,就將它抱起來,帶回家裏去飼養。

這人抱着小駝鹿剛一走進家門,家裏養的一羣狗就一邊搖着尾巴一邊流着涎水跑過來,以為小駝鹿是主人帶給它們的食物,不顧小駝鹿還在主人懷裏,躍躍欲試地伸出爪子去碰它。主人很生氣,大聲地呵斥它們:“畜牲,還不快滾開!”又踢了狗幾腳,它們這才悻悻地躲遠了。

這羣狗如此對小駝鹿垂涎三尺,主人不禁很擔心小駝鹿會遭它們的毒手,於是就天天抱着小駝鹿到狗跟前去,讓狗慢慢熟悉它、親近它,讓它們之間建立起感情,到後來又把它們放在一塊兒玩耍,教狗要愛護小駝鹿,不準去驚動它、騷擾它。

這羣狗明白主人的意思是要保護小駝鹿的安全,也就都按照主人的心意去做,聽從主人的安排,和小駝鹿很是親熱,也不再嚇唬它。小駝鹿慢慢地長大了,因為和狗處得久了,竟然忘記了狗是鹿的敵人,反而確信狗是自己的好朋友,成天和狗一塊兒互相舔舐,翻滾嬉戲,碰撞追逐,玩得十分開心,和狗也一天比一天親熱。而這羣狗因為想討好主人,又怕主人的責罰,也就一直遷就小駝鹿,陪着它玩耍,但還是改不了它們的本性,常常暗地裏瞧着小駝鹿,垂涎三尺。

過了幾年,小駝鹿長成了大駝鹿。有一次它出門去,碰到別人家的一羣狗,可高興了,以為遇到了好朋友,趕快跑過去和它們嬉戲。

這羣狗見這隻駝鹿竟如此大膽,感到又奇怪又生氣,也不管三七二十一,衝上來又撕又咬,一會兒工夫就把駝鹿吃了個精光,血淋淋的屍骨就這樣被棄置在道路上。只可惜駝鹿到死也不明白一向和氣的狗為什麼要吃它。

自家的狗不敢碰駝鹿,是因為畏懼主人的威懾,並不是因為駝鹿本身有多厲害,而別家的狗沒有了這個威懾,自然就不買駝鹿的帳了。駝鹿不明白這一點,落得個可悲的下場。人如果藉助外部力量獲得了地位和利益後,一定要謹慎從事,不要盲目高估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