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寓言故事

古代有趣寓言故事

欄目: 寓言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7.52K

寓言故事膾炙人口,它集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體,將寓言故事引入到數學問題中,既使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有機結合,又增加了學習數學知識的娛樂性,這正體現了新課改的全新理念,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古代有趣寓言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古代有趣寓言故事

古代有趣寓言故事篇一:濫竽充數

古時候,齊國的國君齊宣王愛好音樂,尤其喜歡聽吹竽,手下有300個善於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300個人在一起合奏給他聽。

有個南郭先生聽説了齊宣王的這個癖好,覺得有機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裏去,吹噓自己説:“大王啊,我是個有名的樂師,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着節拍顫動,我願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齊宣王聽得高興,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

這以後,南郭先生就隨那300人一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家一樣享受着優厚的待遇,心裏得意極了。

其實南郭先生撒了個彌天大謊,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和別人一樣吹奏得挺投入,還真瞧不出什麼破綻來。南郭先生就這樣靠着矇騙混過了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年,愛聽竽合奏的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min)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也愛聽吹竽,可是他和齊宣王不一樣,認為300人一塊兒吹實在太吵,不如獨奏來得悠揚逍遙。於是齊湣王發佈了一道命令,要這300個人好好練習,作好準備,他將讓它300人輪流來一個個地吹竽給他欣賞。樂師們接到命令後都積極練習,都想一展身手,只有那個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了,只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濫竽充數的啟示:

弄虛作假是經不住時間的考驗,終究會露出馬腳的,一個人如果像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樣,沒有真本事,只靠裝樣子嚇喝人,在別人還不瞭解真相的時候,能夠矇混一陣子,但是總有真相大白的一天。我們想要成功,唯一的辦法就是勤奮學習,只有練就一身真本領,才能抵擋住一切困難、挫折和考驗。

古代有趣寓言故事篇二:烏吉“養”賊

東漢時期,有個叫烏吉的農夫,種了一大塊地甜瓜。到收穫季節時,滾圓香甜的瓜招來了一夥賊。這夥賊非常狡猾,他們經常趁烏吉打盹的時候偷。

烏吉實在沒轍,就索性不去看瓜了。不光如此,他還做了一個讓所有人匪夷所思的舉動,每天傍晚他都摘了幾個頂大的甜瓜放在地頭,等賊夜裏來將它們拿走。從此,這夥賊偷瓜更方便了,連地都不要下的,拿一隻大麻袋將地頭的大甜瓜直接裝走就是了。

村人都以為烏吉被偷怕了,你不防賊就罷了,也不能養賊啊?烏吉淡淡一笑,説:“你們都只看到一步棋啊,我這樣做是為了讓自己的損失降低到最小。如果我不把瓜摘好放在地頭,那些偷瓜賊就要自己下地摘,因為畢竟是偷竊,就必須爭分奪秒,心理素質再好也會有一點手忙腳亂,這樣他們不但偷了我的瓜,每一次還踩壞了不少瓜。現在我把瓜摘好放在地頭,就減少了不少損失。”村人一聽,頓時覺得烏吉的做法不僅不愚蠢可笑,反而充滿了智慧。

後來更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在烏吉“養賊”後不久,賊們不知道是礙於臉面,還是被烏吉的舉動所觸動,或者是領悟到什麼,不再來偷瓜了。

烏吉“養賊”看似無稽可笑,實則充滿應變智慧。當我們對身邊的醜惡行為實在無力改變時,也不妨運用烏吉的這種欲擒故縱的策略,將自己的損失降低到最小。

古代有趣寓言故事篇三:以愚困智

北宋時,有個叫徐鉉的人以博學多才聞名於世。

一次,江南選派徐鉉進京納貢。按照慣例,朝廷要派一位陪同的押伴使。朝中眾人都因沒有徐鉉的學問大,怕被他恥笑而不敢前往陪行,宰相也委實感到有些棘手,只得奏請宋太祖定奪。

宋太祖深知徐鉉的學問和為人,便傳旨要求呈上一份不識字的殿侍名單。宋太祖看了一眼名單,用筆隨便一點,説:“此人可以。”眾大臣頗感驚訝,皇上怎麼會派一個如此愚笨的人去陪同滿腹經綸的徐鉉呢?

被點名的殿侍還沒弄清楚怎麼回事,就被糊里糊塗地派到了江南。

當這位殿侍陪伴徐鉉上路後,從渡江開始,徐鉉便妙語連珠、語驚四座,令同船的人歎服不已,惟獨陪同他的這位殿侍默不作聲,除了點頭應是,其他的時候一言不發。

徐鉉好生奇怪,不知這人學問深淺,便饒有興致地與他攀談,賣弄自己的學問,滿以為這樣會使對方感到自慚形穢。

誰知殿侍仍舊點頭稱是,既不發表意見,也不回答問題。

這樣一連幾天,徐鉉深感沒趣,傲氣漸失,只好乖乖地隨殿侍來到京城。

故事的哲理

是領導都愛才。可如何駕馭那些恃才傲物的人?是嘔心瀝血找到一位比他更有才氣的人去降服,然後惡性循環嗎?其實,運用相生相剋的反向思維,懂得組合特質完全不同的人,往往是解決問題並且一舉多得的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