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寓言故事

古代經典寓言故事 讓孩子們有啟發的故事

欄目: 寓言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1.36W

寓言故事通常可以讓我們受到啟示,學會做人做事的一些方法,可以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和思考能力。 今天小編在這分享一些古代經典寓言故事給大家,歡迎大家閲讀!

古代經典寓言故事 讓孩子們有啟發的故事

古代經典寓言故事篇一

尹綽和赦(she)厥同在趙簡子手下做官。

赦厥為人圓滑,會見風使舵,看主人的臉色行事,從來不説讓主子不高興的話。

尹綽就不是這樣,他性格率直,對主子忠心耿耿盡職盡責。

一次,趙簡子帶尹綽、赦厥及其他隨從外出打獵,一隻灰色的大野兔竄出來。

趙簡子命令隨從全部出動,策馬追捕野兔子,誰抓到野兔誰受上獎。

眾隨從奮力追捕野兔,結果踩壞了一大片莊稼。

野兔子抓到了,趙簡子十分高興,對抓到野兔的隨從大加獎勵。

尹綽表示反對,批評趙簡子的做法不妥。

趙簡子不高興地説:“這個隨從聽從命令,動作敏捷,能按我的旨意辦事,我為什麼不能獎勵他呢?”

尹綽説:“他只知道討好您而不顧老百姓種的莊稼,這種人不值得獎勵。當然,錯誤的根源應該是在您的身上,您不提出那樣的要求,他也不會那樣去做。”

趙簡子心裏悶悶不樂。

又一次,趙簡子因頭天晚上飲酒過多,醉卧不起,直到第二天已近晌午,仍在醉夢中。

這時,楚國一位賢人應趙簡子三個月前的邀請前來求見,赦厥接待了那位賢人。

為了不打擾趙簡子睡覺,赦厥婉言推辭了那位楚國人的求見,結果使那位賢人掃興而去。

趙簡子直睡到黃昏才醒來,赦厥除了關心趙簡子是否睡得香甜外,對來人求見的事只是輕描淡寫地敷衍了幾句。

趙簡子常對手下人説:

“赦厥真是我的好助手,他真心愛護我,從不肯在別人面前批評我的過錯,深怕傷害了我。可是尹綽就不是這樣,他對我的一點缺點都毫不放過,哪怕是當着許多人的面也對我吹毛求疵,一點也不顧及我的面子。”

尹綽聽到這些話後,依然不放過趙簡子。

他又跑去找趙簡子,他對趙簡子説:

“您的話錯了!作為臣下,就應幫助完善您的謀略和您的為人。赦厥從不批評您,他從不留心您的過錯,更不會教您改錯。我呢,總是注意您的處世為人及一舉一動,凡有不檢點或不妥之處,我都要給您指出來,好讓您及時糾正,這樣我才算盡到了臣子的職責。如果我連您的醜惡的一面也加以愛護,那對您有什麼益處呢?醜惡有什麼可愛的呢?如果您的醜惡越來越多,那又如何能保持您美好的形象和尊嚴呢?”

趙簡子聽了,似有所悟。

古代經典寓言故事篇二

春秋時代,在齊國有位名叫孟嘗君的人,他非常喜歡與文學家還有俠客風範的人交朋友,為了能與他們常討論國家大事,總喜歡邀請這些人到家中長住。

在這些人當中,有位叫馮諼的人,他常常一住就是住上很長一段時間,但是卻什麼事都不做。

孟嘗君雖然覺得很奇怪,但是好客的他還是熱情招待馮諼。

有一次,馮諼替孟嘗君到薛地這地方討債,但是他不但沒跟當地百姓要債,反而還把債倦全燒了,薛地人民都以為這是孟嘗君的恩德,而心裏充滿感激。

直到後來,孟嘗君被齊王解除相國的職位,前往薛地定居,受到薛地人熱烈的歡迎,孟嘗君才知道馮諼的才能。

一直到這時候,不多話的馮諼才對孟嘗君説:

“通常,聰明的兔子都有三個洞穴,才能在緊急的時候逃過獵人的追捕,而免除一死。但是你卻只有一個藏身之處,所以你還不能把枕頭墊得高高地睡覺,我願意再為你安排另外兩個可以安心的藏身之處。”

於是馮諼去見梁惠王,他告訴梁惠王説,如果梁惠王能請到孟嘗君幫他治理國家,那麼樑國一定能夠變得更強盛。

於是,梁惠王馬上就派人邀請孟嘗君到樑國,準備讓他擔任治理國家的重要官職。

可是,樑國的使者一連來了三次,馮諼都叫孟嘗君不要答應。

樑國派人請孟嘗君去治理樑國的消息傳到齊王那裏,齊王一急,就趕緊派人請孟嘗君回齊國當相國。

馮諼要孟嘗君向齊王提出希望能夠擁有齊國祖傳祭器的要求,並且將它們放在薛地,同時興建一座祠廟,以確保薛地的安全。

祠廟建好後,馮諼對孟嘗君説:“現在屬於你的三個安身之地都建造好了,從此以後你就可以墊高枕頭,安心地睡大覺了。”

古代經典寓言故事篇三

楊子(即楊朱)是戰國時一位學者。有一天他的鄰居家跑丟了一隻羊。鄰人立刻率領親戚朋友們去追尋,還來邀請楊朱的樸人一同去。

楊子不太情願地説:“瞎!跑丟了一隻羊,何必要這麼多人去追尋呢?”

鄰人解釋説:“你不知道,那裏的岔路太多了!”

過了一會兒,鄰居帶人回來了。楊子問道:“羊找到了嗎?”

鄰人説:“跑丟了。”

楊子又問:“這麼多人怎麼會找不到呢?”

鄰人答道:“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站在岔路口,不知道應該選擇哪一條路去找,所以就回來了。”

楊子聽了這話,忽然神情憂愁,變了臉色,好長時間不説話,整天沒有笑容。

他的門徒都感到奇怪,便向他請教説:“羊是不值錢的畜生,況且不是先生家的,您這樣悶悶不樂,究竟是為什麼呢?”

楊子陷在沉思之中,沒有回答。門徒們還是摸不着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