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的改編

欄目: 寓言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3.9K

寓言故事是較為特殊的一種文學樣式,深受讀者的歡迎,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寓言故事的改編。

寓言故事的改編

寓言故事的改編1:倖存的蚊子

蝙蝠在捕捉蚊子的時候,先發出超聲波,超聲波很快將蚊子的位置鎖定。這樣,即使在漆黑的夜晚,蝙蝠捉起蚊子來也是十拿九穩,很少失誤。

蚊子們知道,想要戰勝強大的蝙蝠,這是根本不可能的。生存下去的唯一辦法,就是使自己的飛行動作更復雜一些,飛行技巧更嫻熟一些。

為了生存,蚊子們都學會了上上下上、忽左忽右地飛,或者繞着圈子飛。有一隻蚊子卻不這樣,他在感受到蝙蝠臨近的那一剎,突然收縮翅膀,使自己像粒塵埃一樣跌落到地上,讓蝙蝠失去追蹤的目標。他用這種方式,一次又一次逃脱了蝙蝠的追擊。

看到同伴一個接一個落入了蝙蝠的口中,有隻蚊子問這隻倖存的蚊子:“和你同時出生的蚊子,幾乎全部喪生了,你為什麼還能夠活着?”

這隻蚊子回答:“因為我沒有隨大流。”

寓言故事的改編2:葉公好龍的冤案

歷史上的葉公不僅是葉姓的始祖,還是春秋楚國的一位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據專家考證,葉公沈諸樑,字子高,被楚昭王封為葉邑尹而始姓葉。葉公生於楚國王室之家,曾祖父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其父沈尹戍在吳楚之戰中屢立戰功。

經考古發掘證實,葉公採取養兵息民、發展農業、增強國力的策略,組織民眾修築了中國現存最早的水利工程,使當地數十萬畝農田得以灌溉,比李冰修都江堰早兩百多年。至今,葉公修築的東陂、西陂遺址保存尚好,見證了葉公治水的歷史。

葉公最著名的功勞是他不以怨報德,果斷率兵平定了白公勝的叛亂,從而穩定了楚國政權。之後,為了楚國的長治久安,他把職位讓給別人。

史學專家呼籲,要正確地評價“葉公”,有必要對劉向編造的“葉公好龍”故事進行剖析。葉公確實有畫龍的愛好,但龍是神化了的動物,不可能下降葉宅。其實,“葉公好龍”折射出葉公所在地和所處時代龍文化的豐厚內涵。

專家們還指出,漢代劉向描寫的這一寓言故事,反映出漢代儒家思想走向獨尊的地位後,對楚道之風等其他學派的貶斥。

寓言故事的改編3:兔子生存法則

一隻獅子發現一隻兔子,追了它大半天,最終還是沒追上。其他動物嘲笑獅子,獅子無奈地説:“我跑只不過是為了一頓晚餐,兔子跑卻是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我當然跑不贏它。”

一隻獅子遇上一隻兔子,奮力向它撲去。兔子自忖最終難逃獅子的魔爪,便撒腿向草地跑。一個追,一個跑,眼看兔子就要被獅子抓住,獅子卻放棄了兔子。因為獅子發現兔子把它引到一羣綿羊面前。羊與兔比,獅子當然要舍兔而取羊,不為別的,只為羊的肉比兔多。

一隻獅子遇上兩隻兔子,一隻在前,一隻在後。前面的善跑,後面的不善跑。後兔與前兔打招呼:你得挺住,多跑一會兒,把獅子拖累;等獅子再來追我時,我就能跑贏它了。最終的結果是,獅子徒勞無功,兩隻兔子安然無恙。要説明的是,後兔事後無償為前兔供應了一個冬季的松子果。

一隻吃飽的獅子在閒逛時發現一隻兔子。獅子想吃它,可胃撐得受不了;想放它,一則覺得便宜了它,二則有損森林之王的威嚴,實在不妥。聰明的兔子看出獅子的心思,説:“高貴的獅子先生,我實在不忍心讓我那不太嫩也不太美的肉來使您飽脹的胃難受,可我也不忍心您因為不吃我而失去您的尊嚴。為了報答您,我決定給您‘回扣’―――發現綿羊一定通知您,而您,只需假惺惺地追一追我,到沒人的地方就放了我,就當您活動活動筋骨吧,如何?”獅子眯起眼想了想,果然是個好辦法。於是兔子與獅子玩了一次友誼“賽跑”,事後兔子拿了“回扣”給獅子―――它可不敢毀約,因為它知道,明年還得靠那隻經常“吃飽”的獅子幫忙才能“生存”。

上面四隻獅子碰巧同時遭遇上面的五隻兔子,最終的結果是那隻為了保住自己性命只知道跑卻不知道想其他辦法的兔子葬身獅口。因為它也許能跑贏一隻獅子,但絕對不可能又跑贏其他的獅子。後來獅口餘生的四隻兔子碰頭後總結“生存法則”,歸納為四點:第一,只靠自身力量絕對不行;第二,必要時可犧牲他人;第三,發揮集體的力量;第四,充分利用物質利益對敵對友的“親和作用”。這就是“兔子生存法則”。

“兔子生存法則”運用在企業經營中,就是一個企業在做不到行業領頭羊的情況下,不要生搬硬套領頭羊的各種運籌模式,必須學會尋找市場夾縫。因為市場總是會有縫隙的,它不可能是鐵板一塊。每一個產品,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市場。

20世紀中期的幾年當中,美國底特律的汽車製造商們一直饒有興致地加長和降低車身,因此他們生產出的車型一年比一年大方、流暢、美觀。可是,出人意料,黑森林中突然就冒出個李逵―――“大眾甲殼蟲”,就車身來説,“大眾甲殼蟲”的車身是又短又寬,醜陋無比,與底特律的汽車製造商們生產的線型流暢、車身寬長的汽車相比,可謂反差太鮮明瞭。“你們不是追求車身寬長,流暢美觀嗎?我就非來個醜陋不堪的“甲殼蟲”。這就是逆向思維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