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故事集

5分鐘大道理的小故事精選

欄目: 故事集 / 發佈於: / 人氣:1.19W

駕馭命運的舵是奮鬥。不抱有一絲幻想,不放棄一點機會,不停止一日努力,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5分鐘大道理的小故事精選。

5分鐘大道理的小故事精選

5分鐘大道理的小故事精選1:低頭才能抬頭

在非洲大草原上,生長着一種奇異的植物,它的名字叫做尖毛草。尖毛草號稱“草地之王”,是非洲大地上長得最高、最茂盛的毛草之一。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尖毛草最初的生長過程卻極其緩慢,根本看不出有什麼王者的氣象。

當春天來臨時,其它植物開始瘋狂生長,而尖毛草彷彿壓根兒就沒感受到春風召喚似的,始終保持在一寸左右,就像被拋棄的可憐蟲,顯得寂寥而寒磣。眼看春天就要結束了,尖毛草還是那麼不緊不慢地吸收陽光雨露,像一個光吃飯不長個兒的小孩,幾乎看不見有什麼增長,比草原上的許多野草都低矮。正當人們對尖毛草感到無比失望時,情況一下子發生了逆轉。半年後,一場大雨來襲,尖毛草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樣拔地而起,每天以一尺半的驚人速度向上猛長,不到一個星期,就長到了一米六七,有的甚至達到了兩米高。放眼望去,一排排的尖毛草就像一堵堵綠色的高牆,成為非洲草原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剛開始,人們一直想不明白,為什麼低矮的毛尖草能夠一下子蜕變為“草地之王”?後來,植物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尖毛草之前不是沒有生長,因為它長的不是地面的莖,而是地下的根。在長達半年的時間裏,尖毛草的根不斷向周圍和地下擴張,最深的地方竟然達到了二十幾米,它的根系牢牢地鎖住了水分,鎖住了土壤中的營養成分。當蓄積的能量達到成長的需要時,尖毛草就會一發而不可收拾,在短短几天時間內,長到人那麼高。

無獨有偶,在四川地區也生長着一種有趣的植物,它的名字叫做毛竹。這種竹子非常高大,它的竿高達二十多米,直徑也達到了二十多釐米。然而,在最初的五年裏,毛竹的生長十分緩慢,堪稱林中“侏儒”。但在第六年雨季來臨時,它卻以每天六尺的速度向上急竄,大約半個月時間,毛竹就能成為林中的身高冠軍,並且風吹不倒。更為奇特的是,當毛竹處於生長期時,周圍的植物都得為它讓行,直到它長大“成人”,其他植物才能吸收到養料。與尖毛草一樣,毛竹也是先發展根系,再發展莖杆,最後,它們都成為了同類中的佼佼者。

原來,無論是植物還是人,要想出人頭地,就必須學會隱忍,學會埋頭苦幹,在機遇降臨前,先將自己打造成一把無堅不摧的利劍。所謂功到自然成,當你的努力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厚積薄發,一鳴驚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自己推向成功的頂峯。

5分鐘大道理的小故事精選2:超越的美麗

一位台灣作家從台北坐飛機到高雄去,飛機起飛後,他從窗口瞄到有座山很漂亮,開滿了各種顏色的花,紅橙黃綠青藍紫……他感到奇怪。

他在台北住了那麼久,怎麼沒見過這座美麗的山呢?

於是他便很小聲地問旁邊的乘客:“對不起,可不可以幫我看看外面是什麼山?”

對方看了一眼,説:“那是內湖的垃圾山啊!”

他不敢相信,內湖的垃圾山怎麼會那麼美?

旋即他恍然大悟,是因為高度!是因為他保持了一個很高的視點來看它的緣故。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這樣一座“垃圾山”:挫折、悔恨、痛苦……

如果我們能夠不計較一日之短長,不過分在意成敗得失,我們就不會被過去的“垃圾”所污染,甚至能等到這麼一天,在更高的地方來欣賞它美麗的一面。

5分鐘大道理的小故事精選3:吹盡狂沙始到金

“我們在信息中失去的知識,到哪裏去了?我們在知識中失落的智慧,到哪裏去了?”英國著名詩人艾略特在《巖石》一詩中,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當我們也這樣叩問自己的時候,心不由會緊緊收縮一下,感覺自己在波濤洶湧的信息大海里,像一片葉子,被一根警醒的細線牽住。

21世紀被人稱為信息時代。信息似乎成了最有價值的東西。全世界一下子變小了,每一天都有成千上萬條信息在穿梭,讓我們能輕易滿足自己的獵奇心理。信息加速度地傳遞,人們也加速度地生活,所有的一切都好像按了快進鍵。然而,就在我們體驗着“足不出户知天下”的時候,卻忘卻了積累知識這回事。當信息的潮水沖刷過我們的大腦後,我們的大腦卻彷彿更空虛,更迷茫了。

曾經有一位西方哲人説過:“大腦像海綿,能吸收很多知識,然而總有一天它會滿,那時你加入的新信息就會把舊的擠走。”所以,無用的信息有害無益。我們應當在大腦中放一張過濾網,聰明地接受信息。

當信息能正確指導我們生活時,它才能稱得上是知識。H1N1流感在全球蔓延時,及時的信息能告訴我們如何預防流感,這就是知識;哥本哈根的氣候大會召開,各種媒體給我們傳來要低碳生活的信息,這也是知識……這些能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美好的知識,應該多多吸收。

然而,知識並不一定能給我們帶來幸福的人生。知識往往是別人創造,我們學習的經驗。而真正能使我們快樂生活的,卻是自己在生活中積澱和感悟出的人生智慧。這時候,性情陶冶和品德教化就顯得更為重要。

每個人的見識經歷、遭受的挫折、收穫的成功都不相同。但因為是親身經歷,這些痕跡便永久地刻在了我們的內心,與我們的生命息息相通,像一粒粒珍珠,在時光中磨礪而出。蘇軾一生命運多舛,曾官至禮部尚書,也曾多次遭嫉被貶。漂泊不定的人生經歷,教會他曠達超逸的生活態度,讓他獲得了一種超然物外、樂觀積極的人生智慧。自己發現、體會到的認識,才是真正的智慧。

孔子説,要成為真君子,第一步必須修身。修,就是反省、踐行。向生活學習,從生活中挖掘智慧的甘泉。古人獲得信息的途徑很少,卻出現了那麼多有思想、有德行、有文化的聖賢大德,這是因為他們懂得從每一天的生活中,感悟一點,提煉一點,把生活當做一壺好茶,細細品味,口齒留芳。

信息、知識、智慧,每進一層,就是大浪淘沙一次。“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只有淘出自己需要的真金,才不枉把這人生走上一遭。

Tags:大道理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