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故事集

關於大科學家的故事精選

欄目: 故事集 / 發佈於: / 人氣:1.77W

科學是一切生活的基礎,如同一把鑰匙,為我們開闢前進的道路。那麼你對科學家的故事瞭解多少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大科學家的故事精選,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關於大科學家的故事精選

關於大科學家的故事精選篇一:莫瓦桑發明人造金剛石

金剛石作為一種稀有的貴重物品,自古以來就是財富的重要象徵。

在大自然中,金剛石以極少的礦藏量深埋在地底下。偏偏是這種少得出奇的金剛石具有世界萬物中獨一無二的特性:它是自然界中最硬的一種礦石。金剛石的這一特性,使它具有廣泛的社會用途:有人將它鑲嵌在金光閃閃的戒指、耳環等首飾中,以象徵堅貞不渝的愛情;有人把它製成鋒利無比的金剛鑽,用來切割鋼鐵、玻璃等等。

可是,儲量如此稀缺的金剛石,遠遠滿足不了社會對它的巨大需求。渴望擁有金剛石的人往往會天真地想,要是有一天金剛石能成為大量存在的物品,那該多好!

1893年,法國科學院宣佈了一條振奮人心的消息:法國化學家莫瓦桑研製出了人造金剛石!

片刻間,這一爆炸性的特大喜訊傳遍全法國,傳遍全世界。人們轟動了,法國轟動了,世界轟動了!莫瓦桑一下成為新聞媒介的焦點,成為人們心目中鉅額財富的生產者,在法國,甚至有人稱他為“世界富翁”。

早在發明人造金剛石之前,莫瓦桑已經是法國一位頗負盛名的化學家了。1886年,莫瓦桑首先製取了單質氟。6年後。他又發明了高温電爐。不過,莫瓦桑並沒有被鮮花和榮譽絆住前進的步伐,在科學的道路上,他仍舊一如既往地孜孜進取。

有一次,莫瓦桑準備進行一項化學實驗,需要用一種鑲有金剛石的特殊器具。這種器具非常昂貴,因此實驗室裏的助手們倍加愛護。

早上,莫瓦桑來到實驗室,做好實驗前的準備工作。這時,各項儀器都準備好了,卻找不到那鑲有金剛石的昂貴器具。奇怪,怎麼會突然不見了呢?

助手突然驚叫起來:“啊?門好像被撬過了!莫非有小偷光顧?”

莫瓦桑仔細一看,可不是,門鎖很明顯被人撬開過。進實驗室前,誰也沒有留意到。這麼説,小偷看上那昂貴的金剛石了。

這樁意外使莫瓦桑萌生了一個念頭:“天然金剛石如此稀少而昂貴,如果能人工製造金剛石,該有多好!”

可這談何容易!作為化學家,莫瓦桑心裏最清楚:“點石成金”這不過是美好的神話。要想製造金剛石首先要弄清楚金剛石的主要成分並瞭解它是怎樣形成的。

翻閲了許多資料後,莫瓦桑瞭解到,金剛石的主要成分是碳。至於它是如何形成的,在這方面研究的成果很少,只有德佈雷曾提出金剛石是在高温高壓下形成的。

緊接着莫瓦桑想到,要人工製造金剛石,得有可供加工的原材料。選什麼材料才合適呢?還從未有人作過這方面的嘗試,看來,一切要靠自己摸索了。

有一回,有機化學家和礦物學家查理·弗裏德爾在法國科學院作了一個關於隕石研究的報告,莫瓦桑也參加了。

在報告中,查理·弗裏德爾説:“隕石實際上是大鐵塊,它裏面含有極多的金剛石晶體。”

聽到這兒,莫瓦桑猛地想到:石墨礦中也常混有極微量的金剛石晶體,那麼,在隕石和石墨礦的形成過程中,是否可以產生金剛石晶體呢?

想到這裏,莫瓦桑頭腦中出現了製取人造金剛石的設想。他對助手們説:“金剛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隕石裏含有大量金剛石,而隕石的主要成分是鐵。我們的實驗計劃是:把程序倒過去,把鐵熔化,加進碳,使碳處在高温高壓狀態下,看能不能生成金剛石?”

歷史上第一次人工製取金剛石的實驗開始了。沒有先例,沒有經驗,更沒有別人的指點,一切都像在黑暗中探路一樣。第一次失敗了,認真總結經驗,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第二次再來……經過無數次的反覆探索,莫瓦桑的實驗室裏終於爆發出一陣激動的歡呼聲,大家緊緊地擁抱在一起:成功了!

從此,人造金剛石誕生了,並日益在社會生活中發揮它那堅不可摧的威力。

關於大科學家的故事精選篇二:從短處進攻,未必不會成功

在中國,有這樣一位科學家,今年已經92歲,依然擔任上海大學校長。他叫錢偉長。他在板殼問題、廣義變分原理、環殼解析解和漢字宏觀字型編碼等方面,有過舉世矚目的突出貢獻。20世紀50年代,他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那時叫學部委員)。

1935年,錢偉長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當初,他選擇物理專業,不是因為專長,而是出於一個年輕學子的愛國之情。考清華時,錢偉長的國文和歷史特別出色,每門都是100分,而數學、物理、化學、外語極差,4門課加起來只有25分,其中,外語是0分,物理是5分。基於這種情況,他順理成章地選擇清華大學中文系。

挑好志願的第二天,“九·一八”事變爆發了。錢偉長認為,只有科學才能救國,於是,他主動要求改學物理,找到理學院的院長葉企蓀教授和物理系主任吳有訓教授,結果,他們都建議錢偉長讀中文系。

為此,錢偉長纏了吳有訓一個星期。吳有訓每天8時上課,他6時30分就等在他的辦公室。由於不堪糾纏,吳有訓只得答應了。不過,他與錢偉長簽訂了一個君子協定:如果在一年內,錢偉長的數學微積分和物理成績在70分以下,就將他退回中文系。

錢偉長是一個非常用功的人,除了吃飯、睡覺,將所有的時間都用到學業上。吳有訓有心栽培,經常教他一些正確的學習方法,錢偉長的成績迅速提高。第一學期結束時,他的物理及格了;學年結束,數學、物理、化學、外語都達到80多分。清華本科畢業後,他考取本校物理系研究生。後來出國留學,1942年,獲得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博士學位。

揚長避短是一般的“通則”,可並不意味着從短處進攻,就一定不會成功。錢偉長就是一個明證。

關於大科學家的故事精選篇三:費米解決難題的思維方式

費米是一位美籍意大利科學家,也是一位善於啟發人的教育家。為了開發學生們的智力和才能,費米提出一種處理難題的思維方式。他説,當你聽到一個問題,可你對問題的答案絲毫都不知道,你肯定會認為所提供的信息或已知條件太少了,因而無法解決它;但是當這個問題被分解成幾個次級問題,每個問題不用求教專家或書本都能解答時,你就接近於得到準確的答案。

比如,你想知道地球周圍的大氣質量是多少,這個問題處理起來好像無從下手,但是稍有物理知識的人都知道一個標準大氣壓約為1.01×105帕,大氣有壓強完全是因為大氣有重力,而地球的半徑約為6400千米是我們熟悉的物理量,求出地球的表面積後再乘以大氣的總重力,進而順利地得到地球上空氣的總質量。

上個世紀40年代的一個早晨,世界第一顆試驗原子彈在美國新墨西哥州沙漠上爆炸,40秒鐘後,震波傳到費米和他的學生們駐紮的基地,費米把一些碎紙屑扔向空中讓其隨風飄落,然後通過迅速計算,費米向他的學生們宣佈爆炸的能量相當於1萬噸烈性炸藥,學生們非常佩服,但並不驚奇。費米的天才聞名於整個科學界,他在1938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循序漸進,由易至難,獨立思考,迅速得到結論,是費米處理問題的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很多日常問題。

Tags:精選 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