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歷史故事

抗日小英雄故事大全精選

欄目: 歷史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1.32W

縱觀歷史傳承,每一歷史事蹟無一不是通過歷史故事源遠流長,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抗日小英雄故事大全精選。

抗日小英雄故事大全精選

抗日小英雄故事大全精選1:抗戰老兵馮殿功

1942年秋天,高苑縣(今山東省高青縣)北部的一個日軍營地中,誰也沒有發現,一個12歲的少年,在給日本人添水燒火之後,偷偷的拿了日本軍的100發子彈,回到八路軍隊伍裏。

這名少年,就是如今高青縣蘆湖街道辦事處司官村的一名抗戰老兵——馮殿功。84歲的馮殿功老人,自1942年起先後參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大小几十場戰役,直至1956年才解甲歸田,回到家鄉。

“我從12歲開始跟着王京仁去當兵,一直到56年才復原回家,這些都是我當兵期間獲得的軍章和證書。”馮殿功老人將他的軍章都小心翼翼的別在衣服的右側,筆直的坐着,回憶起那段崢嶸歲月。

馮殿功出生於司官村的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然而命運並沒有賜予他一帆風順。馮殿功六歲的時候,母親因病去世了,父親續絃,後母帶着一個兒子來到馮殿功家,馮殿功就成了沒有孃的孩子。

1942年,鄰居王京仁成為抗日協會自衞隊第十中隊隊長,看到在家無人看管的馮殿功,就對他説:“你在家又沒人管,跟着我去打鬼子吧。”12歲的馮殿功就這樣去了軍營,當了一名真正的解放軍戰士。

由於年齡小,不受日本人懷疑,部隊給馮殿功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假裝普通百姓為日本人“上夫”(音譯),也就是給日本人燒水,“那時候,日本人常常讓一些百姓去他們營地裏幹活、劈柴、燒水。”馮殿功以村民孩子的身份成功潛入敵營中。

“當時我記得,是南北兩間屋,北邊是維持會(漢奸營),南邊是鬼子軍,槍都在屋上頭駕着,兩個屋中間有個倉庫,全是槍支彈藥。我就從窗户裏爬了進去,拿了100發子彈就往外跑。”馮殿功回憶道,“我往外跑着,後頭的漢奸就大喊問我幹啥去?我説找鄉長去。那時候我個子小,衣服又大,把子彈藏在衣服裏面,他們誰都沒發現,就帶着子彈回部隊裏了。”

1943年3月,由於隊長王京仁在戰鬥中犧牲,馮殿功被分到了獨立十二團,由於年齡小,馮殿功加入十二團後,並沒有讓他去上前線,而是讓他在後勤處打打下手。後來,由於馮殿功熟悉馬性,會騎馬,就當了一名騎兵通訊員。

1945春天,部隊接到命令,要前往高城打擊漢奸老朱所在的一個營,漢奸老朱是當時高青和博興讓人聞風喪膽的偽軍頭領,仰仗着日本人撐腰,經常殘害百姓。

沒有任何交通工具,一個團的人跟着商團長,夜晚9點出發,從高苑縣縣城一直到高城,整整25裏地,他們走了四個多小時的。“四個小時對我們來説,不算累,一想到要去消滅鬼子,走多遠的路,我們都覺得充滿幹勁。”

凌晨1點,到達高城鎮鬼子炮樓駐紮地,八四團的戰士採用包圍作戰戰術,把炮樓悄悄的包圍起來。2點鐘,派先鋒部隊將炸藥安放在炮樓北側,引燃炸藥,炸開城門。問起這仗是怎麼打的,馮殿功老人説:“還能怎麼打?我們拿着槍,看見敵人,我們就開槍。”

這場高城戰役,整整打了五個小時。炮樓中所有敵軍均被馮殿功所在部隊消滅,活捉日本兵數十名。

“1945年8月15日,就是這一天,日本鬼子宣佈投降了。”馮殿功老人説,“8月17日,我們前往周村八里河,去炮樓上上俘虜。”

據老人回憶,日本宣佈投降以後,其所在的八十四團於八裏河繳獲日軍機槍四挺,重機槍2挺,步槍不計其數。“那時候的日本人已經不抵抗了,也不和我們打了,但是就是不交搶,我們周旋了好久,才繳獲武器。”

日本人投降以後,均被送往濟南,馮殿功老人的部隊負責護送。“我們心裏也恨,但是我們是軍人,得服從命令,我們也是漢子,投降了,我們就不打了。”馮殿功老人説這話的時候,咬牙切齒。

抗戰結束後,馮殿功老人又參加瞭解放戰爭多次戰役,1956年3月6日,馮殿功老人回到家鄉,成了退役老兵,也成了一名普通的司官村村民,同年,便於家中與同鄉女子接了婚,成了家。“我爸很少跟我提他們打仗的歲月,我都是聽村裏其他老人説,才知道我爸是老戰士。”馮殿功的兒子向營説道。

這名雲淡風輕的老人,在70年前,用他的智慧和身軀,幫助我們贏得了戰爭的勝利,也贏得了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

抗日小英雄故事大全精選2:寧做戰死鬼 不做亡國奴

有時,歷史會是巧合;有時,歷史會是一種必然。

巧合的是,同樣是率部奮勇抗日以身殉國的着名將領,趙登禹和佟麟閣的犧牲日是同一天——1937年7月28日;而必然的是,他們堅定的信念從未動搖過,那就是“寧做戰死鬼,不做亡國奴”。

沿着歷史的足跡,再次走近盧溝橋。宛平古城牆上的彈孔經歷歲月的洗禮已斑駁不堪,但依然能清晰地感受到當年的戰火硝煙;橋上的兩排石獅子靜靜佇立,彷彿在回憶那段抗日英烈前赴後繼、浴血疆場的鐵血故事。

在宛平城東面不遠處的西道口,有一座墓地,抗日名將趙登禹便長眠於此,和不遠處盧溝橋南路的熱鬧不同,這裏顯得很安靜。“抗日烈士趙登禹將軍之墓”,只有簡單的11個字,卻概括了他英勇壯烈的一生。

趙登禹自幼因家中貧寒,只讀過兩年私塾,就拜師習武刻苦練功,武藝超羣。1920xx年,年僅16歲的他投身馮玉祥部。

九一八事變後,東北落入日寇魔掌。國家災難、民族恥辱,震撼着廣大愛國官兵。當時,國民革命軍第29軍的武器裝備非常簡陋,槍械嚴重不足,於是他們自制了一批大刀發給戰士們。時任第29軍第37師第109旅旅長的趙登禹還身先士卒給大家做示範,演練大刀劈殺要領。

1933年3月,長城抗戰爆發。3月初,日軍鈴木師團抵達喜峯口。喜峯口是長城防線上一個重要關口,對確保平津、華北的安全至關重要。經第29軍軍部研究決定,任命趙登禹為喜峯口前敵總指揮。

喜峯口易守難攻、險要天成。趙登禹率部與鈴木師團展開了慘烈的爭奪戰,喜峯口幾度易手。為了削弱日軍的武器優勢,3月11日晚,腿傷未愈的趙登禹組織三個團的敢死隊分路夜襲喜峯口日軍營地,臨出發前他的一番戰前動員慷慨激昂:“抗日救國,是我軍人天職。只有英勇殺敵、不怕犧牲,才能挽救祖國危亡……”

此次夜襲砍殺日軍千餘人,炸燬大炮18門,中國軍隊取得了自九一八事變以來的首次大勝,史稱“喜峯口大捷”。日本鬼子夜半身首異處,孰能不膽破?“之後俘虜日本兵時,總會發現脖子上多了一層鐵圍脖,據説是用來防備第29軍將士的大刀片,那大刀砍下去時直冒火星子。”趙登禹將軍的女兒趙學芬回憶,這場大捷讓父親率領的大刀隊一戰成名,後來作曲家麥新創作了《大刀進行曲》。從此,“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唱遍了全國。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侵華日軍加速向華北派兵。7月27日夜,日軍從北平、天津等地向第29軍陣地發起全線進攻。第29軍各部隊頑強抵抗,戰爭大規模升級。7月28日上午,軍長宋哲元任命第132師師長趙登禹為南苑地區部隊總指揮,趙登禹召集在南苑的各部官長開會,鼓勵大家説:“軍人抗戰有死無生,盧溝橋就是我們的墳墓。”

由於敵我力量相差懸殊,第29軍將士傷亡較大,日軍從東、西兩側攻入南苑,雙方陷入肉搏戰。趙登禹臨危不懼,指揮第29軍衞隊旅和軍訓團學生隊,與日軍展開激烈廝殺。

不久,部隊接到上級命令,要趙登禹指揮部隊後撤到大紅門一帶。兇殘狡詐的日軍窺出了他們的意圖,搶先在南苑到大紅門的公路兩側架起機槍封鎖道路。

趙登禹乘坐的車子行到大紅門附近時被炸燬,他身受重傷,警衞勸其撤退到安全地方,但他堅決不肯,繼續帶領部隊向日軍反擊。

突然,一枚炸彈飛來,炸斷了他的雙腿。趙登禹醒來後含淚對傳令兵説:“軍人戰死沙場原是本分,沒有什麼可悲傷。北平城中還有我的老母,你回去告訴她老人家,忠孝不能兩全,她的兒子為國而死,也算對得起祖宗了。”趙登禹説罷壯烈殉國,終年39歲。

為表彰趙登禹抗日殺敵、為國捐軀的功勛,1937年7月31日,南京國民政府追贈他為陸軍上將。抗戰勝利後,原第29軍將領何基灃專程趕到北平,將趙登禹和部分第29軍陣亡將士忠骸,遷葬於盧溝橋畔的西道口。1952年6月,毛澤東主席親自為趙登禹家屬簽發了第80號烈屬證書。

抗日小英雄故事大全精選3:抗戰英雄左權的故事

左權1920xx年入黃埔軍校第1期學習,1920xx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中國工農紅軍學校第1分校教育長、新12軍軍長、第5軍團第15軍軍長兼政治委員、中革軍委第一局局長和紅1軍團參謀長等職,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作戰和長征。1936年5月,任紅1軍團代理軍團長。全國抗日戰爭爆發後,擔任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八路軍前方總部參謀長,協助朱德、彭德懷指揮八路軍開赴華北抗日前線,開展敵後游擊戰爭。

1942年5月,日軍對太行抗日根據地進行“鐵壁合圍”大“掃蕩”。5月25日,他在山西省遼縣(今左權縣)麻田附近指揮部隊掩護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等機關突圍轉移時,在十字嶺戰鬥中壯烈殉國,年僅37歲。左權是八路軍在抗日戰場上犧牲的最高指揮員,名將陣亡,太行山為之低咽,全黨為之悲痛。周恩來稱他“足以為黨之模範”,朱德讚譽他是“中國軍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並親自為他寫下了蕩氣迴腸,彪炳史冊的悼詩:

名將以身殉國家,願拼熱血衞吾華。

太行浩氣傳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為紀念左權將軍,1942年9月18日,晉冀魯豫邊區人民政府根據遼縣人民的強烈願望,決定將遼縣改名為左權縣。

左權將軍戎馬一生,有着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他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永遠值得後人繼承和學習。

1940年前後,日本侵略軍對我解放區實行“三光”政策,在這個節骨眼上,太行山區又遭到百年不遇的大旱災。在那艱難困苦的歲月裏,左權將軍一面響應毛主席“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偉大號召,帶領幹部、戰士開荒生產,減輕人民負擔;一面帶頭艱苦奮鬥,厲行節約。當八路軍總部來到遼縣麻田村時,左權將軍聽説民房不寬裕,就主動住在村中的一座小廟院裏。從老鄉家借來一張舊方桌,靠山牆用門板支了一個牀鋪,上面放着他僅有的一牀薄薄的被褥,後牆上掛了一張畫滿紅箭頭的軍用地圖,窗台上擺了一大摞書,就佈置好了他的寢室兼辦公室。

左權同志自我要求非常嚴格。他認為:“工作可以比別人多做,生活卻不能比別人特殊。”炊事人員看着左權將軍因工作忙累,身體一天天消瘦了,就把部隊餵養的雞殺了一隻燉好,給左權將軍端去。可是,他卻悄悄的送給了傷病員吃。當傷病員又給他送回來時,他就生氣的説:“你們在搶林彈雨中爬來爬去,掛了花,流了血,多吃點肉,養好身體,多殺敵人,不等於愛護我軍嗎?”左權將軍就是這樣,別人送給他的食品,他卻不輕易吃一口,總是送給別人。

有一次,左權將軍的襪子破得實在不能穿了,腳後跟補了三四層,再也不好補了,勤務員帶着請示的口氣對他説:“參謀長,用這個月的津貼費買兩雙襪子吧!”原來這位有着赫赫戰功的名將、八路軍副總參謀長,每個月才有5塊錢的津貼,買了襪子就不能吸煙了。當時,戰事頻繁,除了戰鬥,每天都要熬夜工作。因此,煙似乎比襪子更需要些。他便決定:再想想辦法,對付到下個月再説。

幾十年風雨春秋,70載滄桑鉅變。左權縣人民永遠緬懷將軍的豐功偉績,始終秉承着革命先烈艱苦奮鬥、求真務實的光榮傳統,在幾代人的拼搏奮鬥下,使得老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全縣人民在將軍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正朝着努力建設“能源工業強區、核桃產業大縣、山水宜居名城、特色旅遊勝地、和諧幸福家園”的宏偉目標大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