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歷史故事

和平上台的新朝皇帝王莽的故事

欄目: 歷史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2.5W

西漢與東漢之間,隔了一個短短的朝代,這就是歷時十八年的王莽新朝。一般的歷史着作不大提這一朝代,認為是西漢和東漢兩個朝代的銜接過渡階段,是漢朝的暫時中斷。其實,這還是應當算作是一個獨立的朝代,這不僅因為王莽正式稱帝建年號,還因為他掌握了實際政權、頒佈實行了許多重要的政策法令。

和平上台的新朝皇帝王莽的故事

當了十五年新朝皇帝的王莽,是一位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由書生通過幹仕的和平方式而走上帝位的書生皇帝。也是近兩千年來中國歷史上爭議最多的人物之一有人稱他是改革家,有人斥他為復古狂。有人把他比作“周公再世”,是忠臣孝子的楷模;有人把他看成“曹瞞前身”,是奸雄賊子的榜首。有人贊他救世主,有人罵他野心家。有人説他虛偽奸詐,有人説他坦蕩無私。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説他“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依附家族入仕途

公元前45年王莽出生在一個煌赫的家庭,他的祖先原來是被秦國所滅的齊國王氏子弟,到了漢武帝時,家族中有個叫王賀的進宮做了繡衣御史,這本是一個小官吏,但這使王氏有了難得的歷史機遇。王賀的兒子是王禁,王禁的妻妾共給他生了八個兒子四個女兒,其中一個女兒王政君後來成了漢元帝的皇后,而王禁的八個兒子中就有一個是王莽的父親王曼,也就是説王莽是王皇后的侄子。

公元前33年,漢元帝病死,王政君的兒子劉驁即位,這就是漢成帝。漢成帝尊生母王皇后為皇太后。於是,王家先後有九人封侯,五人擔任大司馬,是西漢一代中最顯貴的家族。但王莽父親早死,沒有輪到封侯;哥哥也年紀輕輕就死了,留下了孤兒寡母。王莽自幼喪父,母親雖然被太后憐憫得以住進太后的宮裏,但自己由於失去父蔭,一直默默無聞,而他的堂兄弟們則因為父親或者是大將軍大司馬,或者是這侯那侯的,都過着王孫貴族的生活,一味聲色犬馬。但王莽並沒有因此而怨天尤人,反而使他從小養成了與富貴的堂兄弟們不同的習慣,他謙恭好學,節儉勤奮,拜名士為師,虛心學習,苦讀經書。平時恭敬地侍奉母親和寡居的嫂子,負責教育已亡兄長的孩子。他還廣交朋友,對待掌握朝政大權的叔叔伯伯們更是恭敬有加。

公元前20xx年,王莽的伯父、獨掌朝政的王鳳生病在家休養時,王莽對其侍奉得無微不至,一連幾個月衣不解帶地陪夜陪聊,為了避免燙着伯父,他每次都親嘗湯藥,其孝道超過了伯父的親生兒女,這使王鳳極其感動,王莽的辛苦沒有白白付出,王鳳的臨死時請求皇太后和成帝委任王莽官職,太后和成帝都答應了。不久,王莽就做上了黃門郎,雖然官品很低,但這是皇帝身邊的官職,升遷的機會很多也很快。果然,沒多少時間成帝便升王莽做了射聲校尉,品秩二千石,相當於地方的郡守,官職已經很高了。這時的王莽僅僅24歲,可謂前途無量。

公元前20xx年,王莽的另一個叔父、繼王鳳而主持朝政的大司馬王商又請求成帝將自己的户邑分封給王莽,實際上也就是為王莽向皇帝討封,同時,戴崇、金涉等當世很多名士也都聯名上書,讚譽王莽的人品和才德,再加上太后的一再推薦,漢成帝便順水推舟,封王莽為新都侯,食邑1500户,晉升為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其中的騎都尉表示武官,而加上光祿大夫便可以參與朝政大事了,至於侍中更加重了他的權勢,因為侍中可以侍奉皇帝身邊。

巧用心機踏青雲

三十來歲的王莽已是掌握大權的重臣了,但王莽並沒有顯露出一點驕橫之氣,相反,他為人更加謙恭了。不僅廣交名士,和眾大臣友好往來,還經常將家財分發救濟貧寒的賓客。一時之間,王莽不但得到在朝者的推薦,還得到在野者的褒揚,名聲超過了他的幾位位高權重的叔伯。

王莽當時之所以不敢太放肆,是因為他還有一個強大的對手,這就是淳于長。淳于長是王太后的外甥,也就是王莽的表兄。當初淳于長為了能巴結漢成帝,以便日後高升,就極力説服了太后,將成帝寵愛的妃子趙飛燕立為皇后,這使漢稱帝對淳于長感激不盡。很快便封他做了關內侯,然後又封定陵侯,使之名列九卿之首,按慣例應繼任大司馬。應該説當時他的官位和聲勢在王莽之上。

這個淳于長雖然有計謀,但沒有長久的大謀略,在得志之後便忘乎所以,不知道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那個王莽正在盯着找他的短處。大權在握的淳于長驕橫過度,大肆收受地方官的賄賂,妻妾成羣,生活侈靡。還和被廢的許皇后的寡居姐姐許嬤私通,後來又納其為妾。

被廢的許皇后想求淳于長在皇帝面前替自己求情,請漢成帝給她復位,因此送給淳于長大批宮中的用品和財物。淳于長則一邊通過許嬤不斷給皇后寫調情的信,一邊為了討被廢許後的歡心,向成帝説情,使成帝又將許後升為婕妤。

此事讓王莽知道後,他馬上報告自己的又一叔父曲陽侯王根,王根擔任大司馬己多年,因一直有病,幾次要求退休。因此王莽在前去探病時,不僅揭發了淳于長但淳于長膽大包天,對許後也敢調戲這件事,而且還添油加醋地説:“淳于長見您久病,好不高興,自以為應該代您輔政了,已經給不少人封官許願。”王根大怒,要他趕快向太后彙報,太后氣得讓成帝免了淳于長的官,淳于長喪失了所有的要職,回到了自己的封地。

不久,王莽的另一位叔父紅陽侯王立接受了淳于長通過兒子王融送來的大批珍寶後為他在成帝前説情。成帝讓有關部門調查,王立讓王融自殺滅口。成帝更懷疑他們間有陰謀,將淳于長關押在洛陽的詔獄中反覆審訊,查清了他的罪行,將他定為大逆之罪,這是封建社會“十惡不赦”的大罪之一,最後淳于長死於獄中。

王莽主動揭發表兄,大義滅親,贏得了羣臣的一致讚賞,為他在仕途上昂首挺進增加了一枚重重的砝碼。不久,任大司馬大將軍的叔叔王根推薦王莽代替自己攝政。在公元前8年,成帝升王莽為大司馬,當時他三十八歲。

坎坷之時韜光養晦

王莽做了大司馬,決心要在名聲上超出他的上輩,於是,就禮賢下士,延攬名士作為幕僚;每當從朝廷上得了賞賜,他都全部分給賓客僚屬,自己分文不取;在生活上,他也格外節儉,穿的是破舊的衣服,吃的是素淡的飯菜,幾乎和一般的百姓沒有什麼兩樣。一次,王莽的母親有病,朝廷上的公卿侯爵多派夫人前來探視,這些人都穿着綾羅緞匹,頭上戴着珠寶首飾,王莽的妻子急忙出門迎接,穿的是粗布衣服,衣不拖地,裙子才剛剛蓋過膝蓋。客人們以為她是王家的僕婦,等悄悄問過別人之後,才知道她就是王莽的妻子。王莽家招待客人禮數十分周到,但僅是清茶一杯而已。自這以後,王莽開始有了清廉儉約的名聲。

當然,王莽也有自己不檢點的時候,有次悄悄買了個侍妾,被他的堂弟們知道了,王莽怕他們壞了自己的名聲,就死不認賬,一口咬定説,“後將軍朱博無子,聽説此女有多子相,就悄悄為朱博買了此女。”當日就把自己的侍妾送給了朱博。也就是説王莽善於遮掩自己的醜陋之處,而總是將自己美好的一面拿來示人。

正當王莽聲譽日隆時,成帝駕崩,成帝無子,太子繼位,太子是侄兒原定陶王劉欣,也就是漢哀帝。哀帝繼位後,他想恢復皇權的權威,在他的鋒芒之下,王家卻受到沉重打擊,被迫淡出政壇,歷年來由王家薦舉的官員統統革職。而他的母家——新的外戚傅氏、丁氏掌權,王太后由於兒子死了,沒有孫子接承大統,只得暫避其鋒,處處忍讓元帝的傅妃——哀帝的祖母傅太后,而王莽更是因為曾經得罪傅太后,只得“主動辭職”回到新都侯國。原來,當年王莽得意時,曾博得直臣的美名。也就是説,他敢於“犯上”。一次,太皇太后王氏設宴邀請傅太后、趙太后、丁皇后等人一同聚會,主事官員在座位正中擺下一把椅子,歸太皇太后坐,在旁邊又擺下一把椅子,歸傅太后坐,其餘則排列兩邊。這時王莽走進來,大聲喝問:“上面為什麼設着兩個座位?”主事官員回答説:“一個是太皇太后的,一個是傅太后的。”王莽説:“傅太后乃是藩妾,怎得與至尊並坐,快撤下來!”

傅太后聽説她的座位被撤掉,就沒來赴宴。後來,傅太后脅迫哀帝罷免王莽,王莽聽到了消息,馬上自請免職,哀帝也未加挽留,就這樣,王莽又回到了他的新都封地。不過,這件事雖使他遭到罷官,卻為他贏得了更多的名聲,大眾都認為王莽有古代大臣的風範。

回去之後,他一直閉門不出,對地方官極其恭敬,絲毫沒有侯爺的架子。他的兒子殺了一名奴婢,被他痛罵一頓,逼令自殺,由此王莽得到了大義滅親、公而忘私的美名。三年間,官員們為王莽鳴冤的上書數以百計。

漢哀帝即位後,本想改變王氏家族一統天下的局面,但由於其昏庸無道,寵信小人,從而使得忠直見斥,正道下沉,再加上天不假年,不給其改正錯誤的機會,反而加速了權力轉移。漢哀帝想強皇權,卻濫殺名臣立威,他殺了將軍朱博,逼死了丞相王嘉,殺尚書僕射鄭崇,黜退忠直之臣師丹、傅喜等。尤其是其逼死王嘉、殺害鄭崇讓滿朝文武寒心。再加上他私生活過於放蕩,姑息、重用他的同性戀人董賢,甚至為了董賢,竟是到了不要江山社稷的地步,這就使得自漢成帝以來本已衰落的漢室,經他的錯誤整頓後,進一步走向敗落。

漢哀帝統治的六年間,西漢各方面均已顯得十分腐敗,別的不説,僅舉漢哀帝寵愛男色的一件事就足以説明。

董賢的父親曾任御史,因此董賢得以為太子舍人,當時年紀才十五六歲,常以美麗自喜。

哀帝即位後,董賢因為太子舍人之故而官進侍郎。一天輪到董賢傳報時辰,哀帝從殿中看見他,還以為他是女扮男粧,後來一問才知是個不折不扣的男子,哀帝心想,男子中有此姿色,真是絕無僅有,就是六宮粉黛,也相形見細。於是哀帝讓董賢坐到自己腿上,與之促膝而談,並當下授董賢黃門郎的官職,讓他隨侍左右。

董賢生就一種女性的柔媚,嬌聲下氣,搔首弄姿,使得哀帝對其越來越愛戀,兩人很快就成了同性戀人,於是董賢一月三遷,升任駙馬都尉詩中,出則與哀帝同車乘,入則共牀榻。

一天哀帝早晨醒來,見董賢還睡着,哀帝欲將衣袖掣回,卻又不忍驚動董賢。可是衣袖被董賢的身體壓住,不能取出,待要仍然睡下,自己又有事不能待他醒來,一時性急,哀帝竟從牀頭拔出佩刀,將衣袖割斷,然後悄悄出去。等董賢醒來一看,見自己身下壓着哀帝的斷袖,也感到哀帝對自己用情之深,從此越發柔媚,須臾不離帝側。連自己的妻子也不回去看望了,藉口哀帝多病,得在旁煎藥伺候。哀帝本不能一日離開董賢,見他連家都不回,心中很是過意不去,過意不會,特破例讓董賢的家眷移入宮中居住,這樣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與董賢時刻見面了。

董賢有個妹妹,還未結婚,長得跟董賢非常相象,哀帝對其是一見鍾情,於是封她為昭儀,位僅於次皇后。皇后的宮殿稱“椒房”,董昭儀所居處特賜號“椒風”,表示與皇后名號相等。

董賢的妻子美豔非常,她出入宮禁,被哀帝看見。哀帝不禁心動,令她與董賢同侍左右。從此董賢與妻妹三人,輪流值宿在漢哀帝身邊。

僅僅一月之間,董賢所得賞賜已不計其數。哀帝替董賢築造華麗的屋宇,規模與皇宮相同。房屋重疊,內有五座大殿,皆雕樑畫棟,雲氣花草山靈水怪彩繪其間,水土之功究極技巧,殿室樑柱都是華美的錦緞搗爛成漿,圍塗成彩。第中樓閣台講,連亙如雲。引御溝水流入董府後園中。兵器庫房中的名重兵器,皇宮密室中的珍玩寶貝,都流到董賢家裏去了。甚至連皇宮御園中的祕寶珍器,珠衫玉匣,哀帝統統都送給董賢。哀帝還在自己的陵墓旁,專門為董賢另造一墓家,使董賢可以死後陪伴黃泉。

後來哀帝加封董賢為高安侯,丞相王嘉竭力上書勸阻,被哀帝嫌惡,不久藉故處死。

而大司馬丁明同情王嘉,被哀帝知道,就將丁明免官,讓董賢代任。董賢故意推辭,哀帝於是先讓光祿大夫薛賞為大司馬,薛賞任職才幾天,忽然不明不白地死去。接着董賢做了大司馬,總領尚書之職,百官都要向他奉事。當時董賢只有二十二歲,已是位超三公,掌握天下的兵權。一人成仙,雞犬升天。董賢的父親遷為光祿大夫;董賢弟為駙馬都尉,其餘董氏親屬均被封賞。每次董賢家有婚喪嫁娶等大事時,哀帝便命百官各備禮物前往祝賀。

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有一天,哀帝和羣臣正一起飲酒,突然間他竟對董賢説:“聯欲效仿堯禪舜,把帝位傳給你。”一時間眾大臣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而董賢雖然內心極為高興,但由於事出突然,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這時忽然中常侍王閎進言:“天下是高皇帝的天下,非陛下所私有。陛下上承宗廟,應該傳授子孫,世世相繼,天子豈能齣戲言!”哀帝當下十分惱怒,竟將王閎趕了出去。王太后聽説此事,代王閎向哀帝道歉,哀帝才慢慢平息了怒氣。可能後來他仔細想想也覺得自己當時説的那句話有點太出格了吧,因此就沒有重提禪位的話題。

哀帝因縱慾過度,不久一病不起,元壽二年六月去世。只有二十六歲,在位僅六年。董賢雖對哀帝忠心耿耿,怎奈不習事務,當王太后召董賢問喪事該如何調度時,他一時對答不出。王太后便命王莽入宮幫助董賢治理喪事,這又給了王莽一個撈取政治資本的大好機會。王莽入朝,先不説喪事如何辦理,而是先順應人心,罷黜了董賢,他首先對王太后説董賢無功無德,不應尸位素餐,接着禁止董賢出入宮殿。董賢驚惶失措,站在大門前,脱官帽,赤雙腳,向內謝罪。不久王莽假太后命令,收走皇帝璽綬,董賢這個現任大司馬就像嚇傻了一樣,一任王莽作為,任憑宰割,後來董賢自思王莽肯定不會輕易放過他,還不如自盡,董妻情願同死,兩人抱頭對哭一場,先後自殺。其不敢報喪,悄悄將董賢夫婦棺殮,趁夜埋葬。此事被王莽聽到,懷疑他詐死,命有司開棺驗屍。因為董賢棺用沙金畫棺材,塗上了四時之色,左蒼龍,右白虎,上面還鑲上了金銀打製的日月之像,穿的是玉片做的衣服,四周是珍珠滿綴的棺壁,王莽便指責他借越王制,把董賢的屍體拖出棺外,剝去衣服飾物,用草蓆裹起來,埋在了獄中。家屬俱受牽連,家產抄封,約值錢四十三萬紹。然後王莽才料理了哀帝的喪事。這時的王莽實際上已獨掌漢的大權,王莽與王太后商議,迎立中山王箕子即位,是為漢平帝。

當時平帝只有九歲,由太皇太后王政君臨朝聽政。王莽位居首輔,一切政令,都出自王莽。因為太皇太后王氏,已被王莽哄得團團轉:王莽將皇太后趙氏貶為孝成皇后,令皇后傅氏徙居桂宮。又追貶傅太后為定陶共王母,貶丁太后為丁姬,接着再廢傅太后、趙皇后為庶人,二人後皆自殺。丁、傅兩家親屬都被免去官職,流放蠻荒之地。這些做法使得王太后是滿心歡喜,以為王莽替她出了口惡氣,其實這是王莽在為自己以後進一步奪取政權掃清道路。

小心翼翼爭朝權

朝廷中的正直大臣,見王莽專權,貶降太后,擅立新君,漸無人臣之禮,大多數陸續辭職引退;在朝的官員,多趨炎附勢,尤其是歷任三朝的大司徒孔光,竟去揣摩王莽的心意,奉承王莽。不過,王莽自己也很明智,他知道自己多半是靠了太皇太后王氏的信任才得以獨攬大權的,人心其實並未收攏。於是王莽想出一個辦法,他祕密派人前往益州,告訴地方長官,讓他買通塞外蠻夷,假稱越裳氏,獻入白色雉雞。平帝元始元年正月,塞外果有蠻人入朝,説是由於仰羨漢朝德儀,特來入獻白雉一隻。王莽一聽,非常高興,立即稟告了王太后,把這隻白雉送到了宗廟裏。原來,周朝成王的時候,越裳氏也曾來中原獻白雉,王莽是想把自己比成輔佐幼主的周公,才買通塞外蠻夷來漢獻雉。其實羣臣都知是王莽所為,但誰也不願揭破,反而仰承王莽的意思,説大司馬王莽安定漢朝,當加為安漢公。太皇太后即日下詔,王莽故作姿態,上表一再辭謝,並要求加封迎立平帝有功的孔光等人,自己最後只受爵位,退還了封邑。

王莽又為已死的東平王劉雲伸冤昭雪。立中山王劉宇的孫子繼立為中山王。封宣帝孫三十六人為列侯。此外漢宗室、漢初以來功臣子孫都立了嗣。皇族中有因罪被廢的,都恢復屬籍;年老退休的官吏,仍享受舊俸的三分之一,以贍養終身。甚至庶民鰥寡,無不周恤。使得天下吏民,無不稱道。後來,王莽又上書太皇太后,説她年事已長,不宜署理小事,凡封爵以下諸事,均交自己處理。太皇太后當然同意,於是,天下就更是隻知王莽而不知漢天子了。

王莽還不滿足,又祕密派人安排。第二年,黃支國獻入犀牛,漢廷上下均感驚異,都覺得黃支國遠在海外,從不和漢朝交往,難道又是仰慕安漢公王莽的威儀,前來拜服。隨後,又接到南方某郡的報告,説是江中有黃龍遊出。祥瑞迭出,真是稱頌不迭。

有一年盛夏大旱,郡國飛蝗成災,王莽自己帶頭不吃葷,並出錢一百萬,獻田三十頃,以賑災黎。滿朝公卿,見王莽如此,也都紛紛捐田獻宅。連王太后也省下自己的“湯沐邑”十個縣交給大司農管理。王莽派使者去民間捕蝗。又廢漢皇室的呼池苑,改設安民縣,募貧民遷居,沿路飲食及所需田宅、器具、犁牛、谷種、食糧都由官府供給。在長安城中造五個裏,有住宅二百區,讓貧民居住。過了不久,連下陰雨,蝗災漸退,稼禾復生,大家都説安漢公德感天地,王莽由此又得到了一片讚譽之聲。

平帝十二歲時,王莽為平帝擇婚。他下令選擇世家良女造冊呈入。主管官員揣摩王莽的用意,多選豪門士族之女,尤其是王氏女子,幾乎佔了一半,連王莽的女兒也在內。王莽想讓女兒當皇后的企圖再明顯不過,然而他又欲擒故縱地對王太后説:“身亡德,子材下,不宜與眾女並採。”不料王太后誤會了王莽的用意,以為王莽生性至誠,就下詔將王氏女一概除名。王莽正騎虎難下的時候,已有許多趨炎附勢的朝臣陸續上書,要求立王莽的女兒為皇后,王莽總算如願以償。

王莽之女既為皇后,王莽就更加想方設法地討太皇太后的歡心。他認為太皇太后年老體弱,獨居深宮一定十分憋悶,就建議她外出旅遊,並藉機慰問民間的孤寡。太皇太后當然求之不得,立刻答應,王莽還準備了許多錢帛牛酒,沿途賜賞窮困老弱之人,弄得萬民拜呼,好不熱鬧。再加上所到之處皆是名勝古蹟,老婦人彷彿到了另一個神奇的世界,真是説不盡的歡愉。王莽討好太皇太后,真可謂體貼入微。太皇太后自然是越來越喜歡王莽了。

王莽徵集天下通古文今文經學及天文、歷算、兵法、文字、方術、本草的士人數千人到京師,築學舍萬間容納一萬八百人。賢者為師,愚者為徒,都有免費的飲食供應。羣臣都説周公攝政七年,制度始定,如今安漢公輔政四年,大功畢成,位置應在諸侯王之上。吏民也陸續上書,請求加賞安漢公。上書人數,總計四十八萬七千餘名。派往各地瞭解民情的八位風俗使回到長安,帶回各地歌頌王莽的民歌三萬字。可見王莽確實已盡得人心。太皇太后見得朝野上下如此,於是下詔給王莽九錫封典。

之後朝中只知有王莽,不知有漢帝。平帝年已十四歲,漸漸懂事,恨王莽的專橫跋扈,每次見到王莽,都面露愠色,私下也説了許多怨言。宮中的侍役多是王莽安插的耳目。王莽得知後,便先下了手,他在臘日進獻一杯毒酒。平帝喝了酒後,腹痛難忍。王莽假意做愁眉淚眼的樣子。並寫了一篇祝文,情願以身代帝,羣臣都稱譽王莽對平帝忠心耿耿。不久平帝腹痛而死,時年僅十四歲。

慾壑難填終稱帝

漢平帝死的時候才十四歲,當然沒有兒子,羣臣想在宣帝曾孫五人中推立一人為太子,王莽嫌宣帝的曾孫輩都已成年,就藉口五王都是已故平帝的兄弟,不能相繼為帝,應在宣帝的玄孫中選立。宣帝玄孫有二十三人,王莽卻找了一個年僅兩歲的劉嬰為皇太子,號為孺子。

當月武功縣長孟通在井中挖得一塊白石,什麼用紅顏色寫着“告安漢公莽為皇帝”幾個字。王莽派王舜將此事轉告王太后,太后作色説:“這純是欺人的妄語,不宜施行!”可是很多大臣卻讓太后下詔,根據上天的符命,“為皇帝”就是“攝行皇帝之事”,王太后無奈,只好下詔封王莽為“攝皇帝”,從此王莽身穿天子袞服,戴天子的冕旒,南面受朝,出入坐鑾駕,自稱為“予”。年號稱為居攝元年。

王莽要當皇帝的企圖已經很明顯,以劉氏宗室為主的反對勢力開始發動反抗。首先發難的是安眾侯劉祟,但只拉起了百餘人的隊伍進攻宛城,連城門也沒有攻入就失敗了。第二年九月,東郡太守翟義起兵,立嚴鄉侯劉信為天子,通告各地,長安以西二十三個縣的“盜賊”趙明等也起來造反。王莽十分恐懼,飯也吃不下,日夜抱着孺子在宗廟禱告,又模仿《大浩》寫了一篇文章,説明自己攝位是臨時的,將來一定要將皇位歸還孺子。王莽調動大軍鎮壓,攻滅翟義的部隊。趙明等本來就烏合之眾,次年初不到一個月就平息了。

待王莽掃清了這些障礙,有些文武官員想做開國元勛,勸王莽即位做皇帝。王莽也覺得做代理皇帝不如做真皇帝。於是,有一批吹捧的人紛紛製造出許多迷信的東西來騙人。

齊郡臨淄縣亭長辛當,夜裏夢見天使對他説:“攝皇帝當為真皇帝,如若不信,亭中發現新井,便是確證。”第二天早晨辛當起來,見亭中果然有一口深百尺新井。巴郡也有石牛出現,上有紅色的文字,大體都是上天命王莽為帝之類的話。王莽便改年為初始,以應天命。

在長安求學的梓潼人哀章是一個地痞無賴,他投合王莽,私下制了一個銅匱,上刻傳位王莽的讖言。哀章穿黃色衣冠,扮成一個方士,趁黃昏將銅匱交給高祖廟裏的守吏,然後裝神弄鬼地匆匆離去。守廟官忙報知王莽,王莽打開銅匱,上刻攝皇帝王莽,應為真天子,並署佐命大臣十一人,其中當然少不了哀章的名字。

一直以推讓出名的王莽這會兒不再推讓了。王莽向太皇太后去討漢朝皇帝的玉璽。王政君這才大吃一驚,不肯把玉璽交出來。後來被逼得沒法子,只好氣憤地把玉璽扔在地上。

次日王莽率羣臣入太祖廟拜受金匱禪位,王莽正式即位稱皇帝。改國號叫“新”,都城仍在長安,廢孺子嬰為定安公,從漢高祖稱帝開始的西漢王朝,統治了二百十年,到這時候就結束了。

接着王莽照金匱策書按名授官。只有王興、王盛兩個姓名,是哀章捏造的,王莽遣人四處尋訪,不久找到一個城門令史叫王興,還有一個賣餅的叫王盛,當即把他們封為將軍。

從公元前二十二年步人仕途,至公元8年當上新朝的皇帝,王莽花了三十一年時間。

行新政危機四伏

如果王莽只是為了奪取權力,當皇帝,那麼他已經成功了,因為他已經相當平穩地取得了漢朝的最高權力,又順利地當上了新朝的皇帝。但王莽不但要當皇帝,還想當改革家,當聖君,於是上台以後,他以更大的熱情頑固地推行他的復古改革,也把自己推上了絕路。

王莽曾經使社會各階層、各類身份的人都獲得過實際利益,因而贏得了最廣泛的支持。當王莽實行改革時,又走上了另一個極端,為了達到盡善盡美的目標,不惜得罪所有的人。

第一,掀起轟轟烈烈的改名運動。

王莽泥古不化,-切都要符合古義,慚復古代的面貌。於是王莽掀起了空前絕後的改名運動,無論地名、官名、建築名,差不多都改了,而且百姓養生嫁娶、宮室封國、刑罰、禮儀、田宅車服等儀式皆遵照西周制度,官職多半改為古代的名稱。

改革官制,將傳説的上古官制拿來和漢朝官制結合,就成了新朝的官制。具體説,就是中央設置了四輔、四將、三公、九卿和六監。地方上則將全國分為九州,一百二十五郡。州設州牧,郡的長官按照爵位的不同分為卒正、連率和大尹。縣則設縣宰。改革郡縣名稱。

調整行政區劃和行政部門的職權。

這樣改一次已經夠折騰了,王莽卻一改再改,有的郡名一年間改了五次,最後又改還到原來的。官吏和百姓根本記不住,所以每次頒發詔書和公文,都要在新名後注舊名。可以想像,這樣頻繁的改名必定會給正常的行政工作和百姓的日常生活帶來極大的麻煩,不但影響效率,造成浪費,而且造成官民心理上的厭惡。尤其是改動地名、官名,改來改去,令人記載不清,書寫不明,以致下詔令時需註明原地名才能看明白。

第二,把全國土地改為“王田”,不準買賣;把奴婢稱為“私屬”,不準買賣。

王莽自稱為黃帝虞舜的後裔,尊黃帝為初祖,虞舜為始祖。他參照了夏商周的井田制,頒佈“王田令”,即將天下土地改稱為“王田”,不得私下買賣。如果一家人中男丁不滿8人,但土地超過了900畝,就要將多餘的土地交給國家,再分給本族人耕種。以前沒有土地的家庭則依照一夫一妻一百畝的標準分配。

違背法令的人將被流放。流放在封建社會是僅次於死刑的一種刑罰,流放後還要服勞役,以後也不準再返回家鄉。

王莽為了防止奴婢的增多,影響國家勞動力的減少,還頒佈了“私屬令”,將奴婢改稱為“私屬”,禁止買賣,違令者也是流放。

對於這條改革令,大地主豪強當然會激烈反對,因為他們佔有的田地遠不止一井,要他們將多餘的土地交出來等於要割他們的肉。他們佔有的大部分奴婢是用於農業生產的,現在將土地都交了,難道將奴婢白養着?而奴婢又不許買賣,豈不是逼着他們白白送掉嗎?小土地主,包括剛夠得上自給標準的農民也不滿意,一則這些人多少要減少一些土地,更主要的是原來實際上已經私有的土地現在要變成公田了,如果將來家庭人口減少,還得再交出去。由於既沒有可行性,又沒有切實的強制措施,地主豪強多餘的土地大多沒有交出來,所以政府沒有足夠的土地分給應該受田的無地、少地農民,對這一紙空文,農民自然也不會滿意。僥倖分到土地的人心裏也不踏實,因為這是“王田”,不屬於自己。至於奴婢,改稱“私屬”,不會繪他們帶來任何利益,禁止買賣更沒有改變他們的身份,相反,由於買賣改為暗中進行,或者主人原有的土地減少,他們的處境只會更壞。實際上官僚地主的土地和奴婢買賣並未停止,因而被處罪的不計其數,更引起了他們的反對。三年後,王莽只得讓步,於是土地和奴婢買賣合法恢復,原來的業主肯定要索回已交了公而被其他人“受”了的土地。至此,王莽就將唯一擁護這項政策的受益者也得罪了。

第三,頒佈“五均”、“賒貸”以及“六管”。

所謂的“五均”,就是由國家來管理工商業和物價。而“賒貸”就是由官府在百姓遇到諸如喪事、祭祀和經營工商業無錢時,向百姓發放貸款,但利息相對要少一些,工商貸款利息每年百分之十,而喪葬和祭祀貸款則不收利息。但是,祭祀要在十天內還清,喪葬歸還期限則是三個月。另外,國家還將鹽、鐵、酒收回專賣,國家壟斷鑄錢,國家管理山林水澤,並收山澤税。這一共是五項,加上國家負責的“五均”、“賒貸”,就稱為“六管”。

從這些政策的內容看,似乎相當合理,制訂的出發點也不能説不對,如果真能實行,政府和百姓雙方都能得益。很明顯,五均的前提是政府必須掌握相當數量的商品和貨幣,並且有強有力的管理手段。由於沒有這兩方面的條件,王莽只能依靠富商大賈來推行,使得評定物價的權力掌握在貴族官僚手裏,反而給了他們利用職權投機倒把、貪污勒索、搜刮百姓的機會,形成危害更大的官商壟斷性經營。反倒增加了人民的痛苦。

由國營對鹽鐵等實行統管統制,早已被實踐證明是行不通的,再次實施自然不會有好結果,而由國家控制名山大澤,實際只是給主管官員增加了財源。總之,國家沒有增加收人,百姓卻加重了負擔,正當的商人和手工業主也受到打擊。

第四,改革幣制。

王莽對貨幣的改革,開始時只是為了復古,模仿周朝的子母錢。以後又不顧五銖錢從武帝時開始已經生產了二百八十億萬的現實,盲目推行花色繁多卻沒有信用的各種新貨幣,如

金貨一種、銀貨兩種、龜貨四種、貝貨五種、泉貨六種、布貨十種,共貨幣六類二十八種。由於種類錯雜,名目紛繁,民間都搞不清,所以人們仍舊用漢朝的五銖錢。受到百姓抵制後,王莽企圖通過嚴刑峻法強制推行、規定攜帶使用五銖錢的人與反對井田制同樣處罰,流放邊疆。為了限制盜鑄,他規定“一家鑄錢,五家連坐,沒人為奴婢”,以至沒為官奴婢的人“以十萬數”。

為了提高他頒佈的“布錢”的地位,王莽規定官民出入都得帶上,否則,就是有合法的證明,旅館也不接待食宿,關門和渡口可以加以拘留。連公卿出入宮門時,也必須出示所帶布錢。一種貨幣變成了通行證後,流通的作用也就不存在了。

幣制改革前後有四次之多,錢越改越小,無形之中又颳了老百姓的一筆錢。

總之,這些改革,聽起來都是好事情。可是沒有一件不是辦得挺糟糕的。這種復古改制,不但受到農民反對,許多中小地主也不支持他。三年以後,王莽又下了命令,王田、奴婢又可以買賣了。

就在王莽的改革遇到了困境之時,邊陲也起了戰禍。

由於脅迫羌人“獻”出青海湖一帶的土地設立西海郡,以便與國內已有的北海郡、南海郡、東海郡合起來湊全“四海”。為了使這塊荒地像一個郡,必須強制移民,於是增加了五十條法令,以便增加成千上萬的罪犯,滿足移民的需要。為了這個西海郡,王莽招來了最初的不滿。

王莽做了皇帝后,覺得少數民族的首領也稱王,是不符合大一統的傳統的,於是,他派人出使匈奴,收回漢朝原來給的印璽,換給新朝的印章,又將匈奴改為“恭奴”、“降奴”,將“單于”改為“善於”、“服於”,匈奴單于改名為“降奴服於”。匈奴單于怒不受封,他也知道“璽”是皇帝專用物,而“章”則是臣子用的。於是,單于想要回印璽,但被使者弄碎,單于盛怒之下派兵攻打雲中郡,殺死雁門郡、朔方郡都尉。這些無端的挑釁使一度平靜的邊塞又引起了戰火。王莽召募天下囚徒、丁男、兵卒三十萬人,分十二路攻擊匈奴。這些烏合之眾毫無戰鬥力,打仗不行,騷擾百姓卻很在行。

公元20xx年,王莽又一次大舉集重兵於邊境。但可笑的是兩次發兵,都停留在邊境上不出擊。其實王莽是想借此將內地的窮人,送到邊境上戰死或餓死,以使國家顯得很富裕,成就他一代堯舜的美名。

王莽又貶西域諸國王為侯,多次無故侵侮諸國。並下令斷絕西域諸國與內地的交通。公元十二年,王莽徵高句麗兵擊匈奴,高句麗侯率眾逃遁。王莽誘殺高句麗侯,又改高句麗為下句驪,引起高句麗、夫餘、諸族的不斷反抗。句町國在西南,漢昭帝時封句町國君為王。王莽卻改句町王為侯,又誘殺句町王。公元十六年,王莽發動二十萬人擊句町,兵士死亡約十分之六七。西南地區各族紛紛起兵而反。

王莽隨意改變西漢以來的慣例,引起了各族首領的不滿;又輕率地決定動用武力,不僅導致邊境衝突,還使數十萬軍隊長期陷於邊疆,無法脱身,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造成了北方邊疆人民深重的災難。以後的反抗首先在北部邊區爆發,絕不是偶然的。本來,中原王朝的政權更迭不至於影響它與周邊少數民族政權的關係,王莽完全可以維持現狀,他卻主動挑起了無謂的爭端,使自己內外受敵。

俗話説屋漏偏遭連陰雨,疲於應付邊陲戰事的王莽,又不得不分出身來解決“內患”。

原來王莽的手下重臣甄豐雖然受王莽器重,但心裏不滿他取代漢朝,覺得以後會給家族招來滅頂之災。所以,甄豐內心惶恐。王莽覺察出來後,便降了他的職位,這又使甄豐父子更加惱怒。甄豐的兒子甄尋便偽造了符命,説新朝應當將陝地分成兩部分,讓甄豐和太傅平晏分別治理。王莽很生氣,但還是依照符命做了。但甄豐的兒子甄尋又偽造了一個符命,説王莽女兒、即已故漢平帝皇后要做他的妻子。這使王莽再也無法忍受了,下令抓捕甄豐父子,結果甄豐自殺,甄尋逃跑一年後也在華山被捕,當時甄尋手上刺着“天子”二字,王莽讓人將他這個胳膊斷下送給他查驗,王莽説不是“天子”,而是“一六子”或者“一大子”,六就是戮,即殺死,最後王莽將甄尋也殺了。

王莽因為這次事件的刺激,對很多的親信也不再相信了。每當外出的時候,他都要事先派兵在京城搜查,還取名叫做“橫搜”。有一次外出,王莽惶恐得竟命令在京師搜查了五天之久。為了防範其他的人謀反,王莽對大臣入宮的隨從人數做了限制,這又導致了新的矛盾。太傅平晏有一次進宮時帶的隨從超過了規定的人數,結果被把守宮門的僕射攔住,雙方發生了糾紛,平晏的隨從盛怒之下將僕射捆了起來。王莽聽説後,氣得七竅生煙,馬上命人圍攻太傅府,把鬧事的衞士處死,這才算完。

王莽不僅和大臣矛盾激化,自己的兒孫們也和他不和。他的孫子王宗想取代他,於是讓人畫了自己穿着皇帝衣服的像,還刻了準備做皇帝用的印章。最後,事情被王莽得知,孫子自殺。有了這件事,王莽對子孫們也不信任了。後來,王莽藉口大風將殿堂吹壞,將太子王臨廢黜,趕出京城到外地做王。

王莽原來和妻子的侍女原碧私通,王臨侍奉母親時也和原碧私通,後來王臨給母親寫信,説自己不知道命喪何處,表示了對父親的不滿。信被王莽看到,王莽暫時沒有采取行動。在妻子病死埋葬後,王莽便將原碧抓起來拷打訊問,原碧經不住拷打,將和王臨私通的事都招認了,王莽為了遮家醜,殘忍地將所有參與拷訊原碧的官員都暗地處死,將屍首埋在監獄中。然後,王莽派人給兒子王臨送去了毒藥,命他服毒自盡。王臨不願意喝毒藥,最後引劍自殺。

王莽雖然將內部的禍患消除了,但由於他大量徵用民夫,加重捐税,縱容殘酷的官吏,對老百姓加重刑罰。這樣,就逼得農民不得不起來反抗了。正是風雲突起的起義軍把王莽的統治已經走上了末路。

喪命起義軍之手

由於政治極其腐敗,王莽新朝的諸多措施根本不符合實際,所以王莽政權遭到了從官吏豪強到普通百姓的一致反對。而由於王莽連年挑起戰事,所需入不敷出,因此只有課重税於民間:鹽税、酒税、鐵税、山澤採辦税、賒貸税、銅冶税等等多如牛毛。貧民無法謀生,富人也朝不保夕。揭竿造反的流民,四處攻城略地。從新朝十多年開始,劉氏宗族及各地豪強就不斷起兵反抗,亂世之中,王莽不知道該如何挽救自己的命運。最後,他的所謂救亡措施給後人留下了很多的笑柄。

王莽為了平息此起彼伏的大大小小的叛亂,便親自去南郊禱天禳災,用五彩藥石燒了一個北斗形的銅鬥,號為“威鬥”,用來象徵性地平息天下的叛亂。

一天,他夢見長樂宮銅人站起來走,醒來後看見銅人刻有“皇帝初兼天下”的文字,便命人磨去銅人的撰文。又夢見漢高宗廟裏有神靈,就遣虎賁武士在高祖廟拔劍四擊,户牖全被砍壞,以煮沸的桃湯灑在屋的四壁,令輕車校尉住在裏面。

有人見他很害怕,便對他説,遠古的黃帝曾經建了一個華蓋,後來黃帝就成了仙。王莽聽了,趕忙命人建了一個九重的華蓋,高達八丈一尺,金銀裝飾,以安有祕密機括的四輪車裝載,王莽將這當成了成仙的車。每次外出,都要在前邊拉着。還讓幾個人在車上擊鼓,同時,王莽拉車的三百名勇士邊拉邊喊:“登仙!登仙!”

王莽徵集天下的奇能異士,有許多人應召前來。有的説自己渡水不用舟楫,只用馬匹就可渡百萬兵士過河;有的説吃了仙丹,打仗時不飢餓;有的還説自己插翅會飛,一天遠翔千里。王莽讓那個會飛的當場試演。那人取出兩片鳥羽編成的翅膀系在身上,兩翼間有機關,用手一扳,徐徐飛起十幾米,接着墮落在地。王莽為了温度人心,就讓這些人留在軍中為將。後由韓博保薦了一個人,用四匹馬拉的大車運入都城。這人叫巨毋霸,身長一丈,腰大十圍,睡覺時枕鼓,吃飯用鐵筷子。王莽讓巨毋霸充當衞士。

但這些奇能異士與巨毋霸並不能挽回新朝的分崩離析。而這時天時也對王莽極其不利,公元初前後這一段時間,是中國歷史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階段之一,見於記載的有旱、蝗、瘟疫、黃河決口改道等,災區範圍大,持續時間長。如此大的災害,即使是在國家儲備充足,社會秩序穩定的條件下也會造成巨大的損失,何況發生在這樣一個劇烈變革的動盪時代,出現在國庫早已耗費殆盡之時!當時面對四起的饑荒,王莽叫百姓煮草根以代糧,饑民起而暴亂,赤眉、綠林軍相繼揭竿而起。

公元20xx年,綠林起義軍擁立劉玄稱帝,年號定為“更始”,劉玄就是更始帝。這使王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為了沖走這個不好消息帶來的晦氣,王莽舉行了盛大的婚禮。為了顯示自己沒有老,他還特意將自己的鬍子染成了黑色。但這絲毫不能挽救王莽的敗亡命運。

當時,隗崔等人推舉隗囂為大將軍,在隴西舉起義旗,劫持了地方官員,攻殺了雍州太守,直逼長安。緊接着,鄧曄、於匡百餘人在南鄉起兵,勸説析縣縣令統率數千名士兵,一起投了降。鄧曄自稱輔漢左將軍,於匡自稱輔漢右將軍,進攻武關。武關守將不戰而降。鄧曄、於匡直接向長安進軍,勢如破竹,很快便抵達京兆地區。

當時,王莽萬分憂愁,不知怎麼辦才好。有個叫崔發的人對他説:“《周禮》和《春秋》,《左傳》上都有記載:國家有了大災大難,可以用哭來壓制它。所以《易》經上説:先號陶而後笑。應該嗟告上天,祈求解救。”感到山窮水盡的王莽居然聽信了他的話,帶領羣臣到南郊祭祀。他仰天説道:“我是受皇天的旨命才做皇帝的。皇天既然授命於我,為什麼不消滅這些亂臣賊子呢?如果我説的是假話,就請皇天下雷霆劈死我吧!”説罷就大哭起來,哭得差點斷氣。他伏在地上不停叩頭,最後,又陳述自己的上千條功勞,祈求皇天垂憐開恩。

他又動員城中的百姓跟他一齊大哭。一時間,長安街頭日夜大哭。他特別設立粥棚,讓他們吃飽了,有勁再哭。整個長安城哭得個天昏地暗。他在這些人中,挑選粗通文墨的年輕人為侍衞官,多達5000餘人,讓他們帶兵到前線作戰。又封了九名將軍,都以虎為號,稱為九虎。把他們的妻子搬進宮中,作為人質,讓他們統率數萬精兵去抵禦鄭曄、於匡的軍隊。

九虎到達華陰一帶,在險要關隘防守。於匡帶兵在正面挑戰,鄧曄帶兵抄了他們的後路。雙方一交戰,六虎就被打得拋盔卸甲。兩虎自殺,四虎溜走,剩下三虎帶領殘兵敗將退回京師。

這時,更始皇帝劉玄的先頭部隊20xx餘人,由李鬆帶領已經抵達京郊,與鄧曄、於匡的部隊合在一起,猛攻長安。隴西舉兵的隗囂軍隊也到達長安城下。各部都想搶得頭功,攻擊更加猛烈。

王莽無計可施,把監獄的囚犯放了出來,編入軍隊。讓他們喝豬血酒對天發誓:不效忠新朝皇室,鬼神會記下他們的罪孽。然而,這些臨時拼湊起來的軍隊,哪有什麼戰鬥力,常常一觸即潰,一鬨而散。

起義軍很快攻至宮門,王莽在王揖等護衞下逃往漸台,公卿大夫、宦官、隨從還有千餘人。守城的王邑日夜搏鬥,部下死傷略盡,也退至漸台。這時他的兒子、侍中王睦正想脱掉官服逃命。王邑將他喝住,父子倆一起守着王莽。最後將士全部戰死,其他隨員在台上被殺。商人杜吳殺了王莽後還不知道他的身份,取下了他身上的綬帶。校尉公賓就見了,忙問是從誰身上拿到的,得知屍體還在後,立即衝進室內砍下王莽的頭,王莽的屍體立即被爭奪的士兵支解。不過這主要還是為了爭功領賞,甚至有人割下他的舌頭切碎分食,因為這些人覺得他的長舌一度欺騙了天下。

至此,王莽徹底失敗了,但在他山窮水盡,必死無疑時,竟然還會有千餘人自願與他同歸於盡,或許能給他一絲安慰,也向後人透露了一點真實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