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民間故事

中國民間小故事

欄目: 民間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3.09K

關於民間故事的概念,有狹義和廣義之分,所謂狹義,即民間故事是指民間神話、傳説、寓言之外的那些具有幻想性或現實性較強的散文類民間文學作品。關於一些中國民間小故事你知道嗎?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準備的中國民間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中國民間小故事

中國民間小故事篇一

這天,一家路橋公司老闆送給江海一包現金,二十萬,這是江海升任單位一把手以來第一次有人送錢。江海一時間呼吸急促,心跳加快,但很快又擔起心來,現在反腐力度這麼大,收下這麼多錢風險可太大了,可是,二十萬啊……

左思右想老半天后,江海有了主意:把錢藏到一個絕對隱祕的地方,不就行了?

江海來到老城區的自家老宅,當年,爺爺是位地下工作者,為了對敵鬥爭挖了一間地下室,想不到現在派上大用場了。撬開偽裝巧妙的地板,拉亮電燈後,眼前出現一張陳舊的書桌,他拉開抽屜,把錢放了進去。

正要離開,他一轉頭,發現地下室一角亂糟糟地堆着好多破爛物件。左右無事,江海便清理起來,正忙着,雜物下面出現一個包紮方整的油紙包。江海好奇地解開一看,竟是一大本日記。

江海饒有興趣地翻看起來,竟是爺爺寫的回憶錄。看了一會兒,覺得眼睛有點脹,燈光太暗了,他隨手一翻,翻到最後一頁,他的眼睛一下子定住了,只見最後一頁的字體特別大:明天我就去鄉下龍泉劍處,把金條全部取回來交給組織,爭取寬大處理,唉,一失足成千古恨,一世英名毀於一旦,悔!悔!悔!

江海一下子驚呆了,因為他聽説過爺爺晚節不保的往事。爺爺從事祕密工作時,組織上曾委託爺爺保管一批金條。不久,單線聯繫的上級死於敵手,從此便再沒人過問這事。新中國成立後,爺爺當上了幹部,一開始還提心吊膽的,但時間一長,見一直沒人提起金條的事,便昧下了金條,一直沒交上去。誰知,偶然間,組織上通過檔案得知了這批金條的下落,便來找爺爺,爺爺卻駕車墜入懸崖,而那批金條的下落也終成不解之謎。

現在,江海一遍一遍讀着這兩行字,電光火石間恍然大悟:當年爺爺把金條委託一個叫“龍泉劍”的同志保管了,爺爺是在驅車找龍泉劍準備取回金條上交組織時,不小心墜入了懸崖。

合上日記本,江海閉目想了一會兒,突然心跳如鼓:這麼多年過去了,金條的事早就沒人記得,如果現在能找到這批金條的下落,不就憑空發了一筆橫財嗎?還用得着這麼提心吊膽地受賄嗎?龍泉劍是一位居住在鄉下的老革命,前幾年電視台還採訪過他。推算起來,龍泉劍有100歲上下了,他還健在嗎?

稍稍準備後,江海迅速駕車直奔龍泉劍所住村子。

謝天謝地,龍泉劍竟還活着,90出頭了,獨自一人住在一個小院裏。村裏人告訴江海,老人神志已有些不清了,時常穿越到過去烽火連天的歲月。

龍泉劍一見到江海,神情就激動起來,江海和爺爺長得很像,顯然他從江海的身上看到了江海爺爺的影子。江海拿出爺爺和自己小時候的合影照,鄭重告訴老人:“龍泉劍爺爺,我是江大山的孫子,我來看您來了!”

龍泉劍哆嗦着,一把拉住江海的手:“看出來了,是老首長的孫子,太像了!”等老人平靜下來後,江海説:“爺爺,我來是有事的,當年我爺爺委託您保管的金條還在嗎?”

龍泉劍一聽,腰板本能地一挺,堅定地説:“在,當然在,這是組織上交給我的任務。”

江海問:“那現在可以交給我嗎?”

龍泉劍點點頭,説:“當然可以了,不過,這是組織上下達的意思嗎?”

江海一愣,隨即壓低聲音説:“不錯,是組織的命令。”

龍泉劍目光炯炯,説:“那請説出接頭暗號!”

江海一愣,問道:“什麼暗號?”

龍泉劍説:“當年老首長命令我保管這批金條時曾説過,無論是誰,無論發生什麼,説不出暗號,金條絕對不許交出來。”

江海忙説:“爺爺死時,根本沒來得及告訴我接頭暗號……”

龍泉劍聽了,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江海看,目光變得越來越陌生。

離開村子,江海既高興又沮喪,想不到這麼多年了金條還在,可是碰上這麼個老頑固,面對鉅富卻取不出來。要不,悄悄找出金子?不行,龍泉劍這樣的人可不是一般人,他這樣的人要是藏起一樣東西,你無論如何也甭想找到,再説,即使找到,萬一被人發覺,鬧騰開了,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唯一的辦法就是找到暗號,或許本地縣誌及一些革命資料裏有。

於是,回到家後,江海啥事都先放在一邊,專心致志地研究起本地史料來,正史、野史、小説、老同志的各種回憶錄等看了個遍,雖然史料中關於爺爺和龍泉劍的記載倒是不少,但始終找不到暗號的相關記載。

而且隨着閲讀的深入,江海的心情變得越來越複雜,原來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前輩們付出了那麼多,心無雜念,堅貞不屈,意志如鋼,無數人獻出了年輕寶貴的生命,可自己……

回到地下室,江海望着那沓現金出了好一會兒神,一時間心裏亂糟糟的,可是,有錢的感覺真的太好了,需要用錢的地方真的太多了。

茫然之中,江海又拿起爺爺的日記細看,比起那些史料來,這本日記更親切,因為其中有爺爺的氣息。看着看着,江海的眼淚下來了,爺爺為了革命,天天冒着生命危險,可爺爺從不怕死,他在日記裏深情地説:“每當我想到建立新中國後,我們的孩子將過上幸福的生活,我便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突然之間,江海的眼睛睜大了,他看到了爺爺和龍泉劍相關交往的記述,龍泉劍是爺爺的下線,忠於革命忠於紀律,有鋼鐵一般的意志,而其中一頁清清楚楚地記下了兩人的接頭暗號:韋仁新。

爺爺解釋道:“韋仁新,即‘為了人民過上新生活’,這是我們這代人不變的暗號、永生的信念!”

原來如此!

江海立即驅車再次來到鄉下,當他一字一字、萬分鄭重地説出“韋仁新”三個字後,龍泉劍一下子顫抖起來,説:“我終於等來了這一天!”

在院子一角的豬圈內,在龍泉劍的指引下,江海掃開豬糞,撬起一塊臭不可聞的青石板,裏面是一個大袋子,打開袋子,裏面有隻沉重的鐵箱,原封條紋絲沒動。

回到城裏,江海把鐵箱和那二十萬元交給了組織。組織上打開封條一看,裏面金燦燦的全是金條。在一五一十交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後,江海動情地説:“説實話,我找到金條的出發點是不純正的,但經過與龍泉劍老人的交往,以及閲讀革命史料和爺爺的日記後,我的心靈經受了一次從未有過的洗禮,我想,這也是爺爺在天之靈的意思,我想為爺爺贖罪……”

就在這時,江海接到電話,是村裏人打來的,説龍泉劍老人突然像泄氣的皮球一樣急速萎去,去世前他只説了一句:“我終身未婚,在鄉下居住了一輩子,只為保守機密,現在終於可以走了,我完成任務了!”

中國民間小故事篇二

石門縣出產好茶,陸羽《茶經》中曾有記載,湘西北石門縣山奇競秀,雲霧飄蕩,盛產上好的綠茶。全國各地的茶商雲集此地採購茶葉,石門縣城便成為綠茶市場的交易中心,縣城繁華異常。

石門最好的茶葉出在縣城附近一處早茶神地,只有一畝三分,每年春分,茶葉開始打苞,至清明前半月,便有新茶上市,被稱為“明前茶”。擁有這一畝三分地的主人名叫唐祖德,這一年,唐祖德為獨子唐光明請了一位教書先生。沒想到,兒子惹怒了教書先生,教書先生一語成讖。

唐祖德本是單傳,到他五十歲的時候,才又生下唐光明這一個兒子,連續二代單傳,唐祖德對唐光明寵愛有加。到唐光明七歲的時候,唐祖德給唐光明請來教書先生汪大風,教習唐光明斷文識字。汪大風是嶺南人氏,那年京試落第,落魄至極,輾轉回家,到石門縣城時,已身無分文。幸好旅館老闆見其頗有真才實學,就把他介紹給唐祖德。讓汪大風沒有想到的是,唐光明卻是頑皮至極,欺負汪大風寄宿檐下,天天和汪大風做對,還換着花樣整治汪大風。有一次,唐光明將茅廁的木板鋸斷,讓汪大風跌入茅坑。汪大風受了莫大的羞辱,辭別而去。臨走時,汪大風對唐祖德説:“你如此放縱你兒,你兒必定會惹下大事,禍及全家。”

唐祖德當時一笑了之,沒想到,到了唐光明十八歲的時候,果真應了汪大風所言。因為爭風吃醋,唐光明失手打死了一個有錢人家的子弟,被死者家人告到官府,唐光明隨即被官府抓住,打入死牢。唐祖德準備了一大筆錢,來到縣衙,將銀票交給縣令仝一貫。仝一貫收下銀票,對唐祖德説:“所謂民不告,官不究,你只要擺平原告,我就可以網開一面。”

唐祖德找到死者家屬,向對方許諾賠償重金,保住兒子的性命。沒料到,對方卻毫不鬆口,非得唐光明一命抵一命不可。

唐祖德這下可為難了,原告不鬆口,他只有指望仝一貫幫忙了。多方打聽,他聽説縣令仝一貫有喝新茶的習慣。苦思冥想後,他從櫃子裏拿出一個綠瓷茶罐,來到他家的正堂,對着祖先的牌位叩了三個頭,對祖先禱告説:“這實在是為了保住唐家的香火,才出此下策。如果泄露了這個祕密,請祖先不要怪罪於我。”

時值三九,天上正揚着鵝毛大雪,唐祖德來到縣衙,找到仝一貫。還沒容唐祖德開口,仝一貫便攔住了他的話,説:“你兒子殺人那件事,原本想幫你的忙,可現在原告堅持不撤訴,讓本官感到無能為力。”

唐祖德賠着笑,對仝一貫説:“今天,我不是為我兒子的事來的,聽説仝大人喜愛‘搶新’,特請大人到府上‘搶新’。”所謂搶新,就是每年初春,新茶剛剛出芽,做茶人搶時間將新芽摘下,日勞夜作,加工出來的第一輪新茶,而好茶之人品嚐第一輪新茶,則被稱為“搶新”。

仝一貫是個愛茶的人,也是個喜歡品茶的人,最喜愛的是搶新,每到新茶初市,他就迫不及待地尋找新茶。一旦茶葉入夏後,失去了芳潤的香味,便是他口舌最為寡淡的時刻,而漫長的冬季,則最為難熬,只能寄託對來年新茶的嚮往。所以,仝一貫聽了唐祖德的話,大吃一驚,説:“這寒冬臘月,萬物凋零,連茶樹都可能受凍而死,怎麼可能有新鮮的芽茶可以搶新呢?”

唐祖德説:“在下一介布衣,怎麼敢欺騙大人呢?”

仝一貫半是疑惑,半是好奇,坐着馬車,來到唐祖德的府上。唐家人知道仝一貫來唐府做客,早就把客廳火爐燒得旺旺的,正堂的茶几上擺放着一套精緻的白瓷茶具,白中透着柔和的淡綠,一看就是景德鎮定製的白瓷。

唐祖德拿出那個綠色茶罐,用竹匙挑出一匙茶葉,放入茶盞,用清水浸泡洗淨。加入沸水沖泡後,唐祖德將茶盞奉給仝一貫。

仝一貫迫不及待地揭開茶蓋,只見一陣雲霧飄過後,香氣襲來,清新而悠遠。再看湯色,白中帶綠,如碧玉起伏。而那根根直立的茶葉,如美人在茶湯中起舞。仝一貫輕呷一口,用舌頭在口中一攪,不由得驚喜道:“果真是新茶,好茶,好茶。”

唐祖德説:“我説請大人‘搶新’,又怎麼敢用陳茶糊弄大人呢?”

仝一貫奇道:“這紛紛大雪,樹木尚不能存活,這新茶是如何得來的?”

唐祖德苦笑了一下,對仝一貫説:“仝大人,這茶是我祖上所留的一棵奇特的茶樹所產,每冬只能產一兩,因此,又叫一兩茶。此事本不應讓外人知曉,這次,因為獨子犯了命案,才將一兩茶拿出來,請大人笑納後,饒了犬子一命。如若大人饒了犬子,從今以後,每年冬季,哪怕我自己不喝,都會向大人敬奉一兩茶。”説完,將裝着一兩茶的綠茶罐雙手奉到仝一貫面前。

仝一貫不光是個好茶之人,而且嗜茶如命,現在見了好茶,哪有不收之理!先前,仝一貫假借原告和唐祖德相互不服氣,吃了被告吃原告,已經撈得是盆滿缽滿,現在,唐光明是死是活,全在仝一貫的把控之中。仝一貫久居石門縣,這些年,他變本加厲,除了茶税,又另立名目徵收苛捐雜税,積攢了不少財富。為了能謀取更大的前程,他賄賂上司不少銀子,但即使如此,也很難得上司賞識。最後,有同道中人提醒他,説:“上司對金銀已經不稀罕了,你要打聽上司的喜好,送些上司最心儀的東西,才能討得上司的歡心。”以前,仝一貫聽説上司喜愛喝茶,也曾給上司送過明前茶,卻受了冷遇。現在,有了“一兩茶”,他決定再試一次。為了穩住唐祖德,仝一貫對唐祖德説:“我本想放了唐光明,可怕原告家裏向上申訴。所以,唐光明暫時不能放,我會慢慢地拖着這個案子,等合適的時候,再開釋唐光明。”

唐祖德見仝一貫答應下來,也深知事情不能求急,只好點了點頭。

官場的生活很是奢靡,前不久,陸宰相和九王爺鬥茶,在三九寒冬,陸宰相竟然拿出新鮮的芽茶“一兩茶”,用一兩茶“搶新”,讓九王爺輸得心服口服。陸宰相鬥茶獲勝後不久,常德知府馬上將仝一貫招到常德知府,對仝一貫説:“仝大人,你送的一兩茶,除了我用了少許外,其他的全部送給陸宰相,陸宰相很是喜歡。陸宰相説,他答應送給九王爺半斤‘一兩茶’,讓我辦好此事,即讓我入京城就職,我也給陸宰相保薦,由仝大人接替我的職位。”

仝一貫聽了,立馬叩頭謝恩。

回到石門縣城,仝一貫讓人叫來唐祖德,把知府大人要半斤“一兩茶”的事給唐祖德説了。

聽了仝一貫的話,唐祖德如五雷擊頂,對仝一貫説:“仝大人,我不是對您説了麼,此茶一冬只產一兩。”

仝一貫冷笑了一聲説:“如果我做不得常德知府,如何能讓你兒子脱得死罪?”

唐祖德聽了仝一貫半是實情半是要挾的話,痴呆了半天,對仝一貫説:“我儘量想法吧。”

回到家裏,唐祖德朝祖先的牌位祭拜了一番,説:“列祖列宗,石門的茶樹即將大難臨頭,為了唐家的香火,我明知不可為,也只得為之。”

寒冬臘月,大雪飄飛,茶園的土地被凍得堅硬似鐵。唐祖德請了十多個人,將正在冬眠的古茶樹連根掘起,一共掘了五棵,將五棵茶樹裝入大木盆,移入大房之中,然後,在大房之中生上炭火。過了五天,就有唐家的僕人傳出話來,説在炭火的高温之下,冬眠的茶樹竟然爭先恐後地生出嫩芽。

原來,唐家的先祖發現自家一畝三分地的茶樹,在清明前一個月就開始生芽,比其他地方的早茶足足早了一個月,就開始琢磨這其中的原因。後來,才發現,那一畝三分地下有温泉。每到春分之時,地氣上升,便會把温泉的熱量送到茶葉根部,於是,唐家一畝三分地的茶葉便會早於其他人家。悟出這個道理,唐家的先祖開始嘗試冬季給茶葉人工加温,讓茶葉冬季生芽,經過無數次試驗之後,終於成功。但在成功的同時,又發現了隱憂,原來,冬天正是茶樹冬眠休養之時,此舉破壞了茶樹自然休眠的規律,消耗了茶樹的精氣,最後導致茶樹養分盡失,乾枯而死。先祖便擔憂,如果冬天大規模製茶,將會給茶樹帶來毀滅性的災難。於是,唐家先祖便留言,每年只能用一棵茶樹製茶,以解“搶新”之茶癮。因為每一棵茶樹能採得一斤鮮葉,殺青、揉搓、焙乾,只能得一兩成品,這就是“一兩茶”的由來。

現在,仝一貫向唐祖德索要半斤茶葉,便要耗廢掉五棵茶樹。冬天天濕地凍,唐祖德只好請人挖茶樹,裝盆,移到屋裏加温催芽,最後還要採茶葉,一道工序下來,一兩茶的製作方法已經眾人皆知。

在半個月之內,唐祖德總算湊齊了半斤新茶,交給仝一貫。仝一貫上供給常德知府,常德知府又將茶葉送給陸宰相。不久,吏部下來任命書,常德知府升為五品京官,仝一貫到常德府補缺。仝一貫臨走時,以“證據不全”為由,釋放了唐光明……

一晃五年過去,石門縣來了個新任縣令,名叫汪大風,有人記得,汪大風曾經給唐祖德家當過教書先生。

汪大風到任石門縣後,大吃一驚,原來熱鬧的茶市已然不見蹤影。汪大風問過縣衙的衙役後才得知,原來,一兩茶的祕密被眾人知曉後,就有人開始仿製一兩茶,售價千金。於是,所有的茶農都開始一兩茶的製作,從而使一兩茶的價格大跌。可即使如此,一兩茶的價格仍然是普通春茶的十倍。因為製作一兩茶,會消耗掉大量的茶樹,而一株茶樹的種植,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茶農們飲鴆止渴,搶的卻是子孫的飯碗,果不其然,五年後,石門的茶農已無茶葉可採,加上遭遇乾旱,仝一貫仍命人大肆徵收茶税,一時間,饑民成災。仝一貫隱瞞災情,不肯賑災,饑民暴亂,搶奪大户,唐祖德和唐光明在暴亂中被饑民所殺。而朝廷得知仝一貫隱瞞災情和民暴,誅殺了仝一貫。衙役講完後,説:“縣令大人當初的預言真準呀。”

汪大風聽了,歎道:“從小寵愛,乃是縱容為非作歹,長大後必犯大案。就如同一兩茶雖少,但積少成多,可毀摧萬畝茶園。”

汪大風明文禁止民間造一兩茶,如有私下製造一兩茶者,官府必判重刑。又着手恢復茶園,直到二十年後,石門茶市才又恢復了生機。

中國民間小故事篇三

唐河岸邊的鍋灘鎮,平疇百里,地肥水美,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富饒之地。大凡富裕之地,最易招徠各方藝人,來此賣藝賣藥賣技術,各顯神通,掙些錢物。這一天,就有一個賣藥的老者,飄然來到了鍋灘鎮。

老者姓吳,眉須皆白,一副仙風道骨模樣。來到鎮中心繁華處,豎起一面三角小旗,上面寫了行字:行醫天下,專治哮喘。然後就擺上一個香案,供上一尊菩薩,點燃三炷香火,於香煙繚繞之中,開始看病行醫。

小鎮富庶,人們注重健康。眼下正值仲秋,離冬天已經不遠了,而冬天則是老年人哮喘病多發季節,因此就要早早買些醫治哮喘的藥物。很快就有人圍過來,問醫求藥。吳老者一番望聞問切,待確診了哮喘病,就説:“病是我確診的,可這藥卻要由菩薩幫你撿取。”

這就有些奇了,求藥人不由睜大了眼睛。但見那菩薩有一尺來高,因為長年煙熏火燎,黑不溜秋的,也分不清是鐵是銅。菩薩雙手握合,作漏斗狀。吳老者拿出一個褡褳,倒出一升自制的藥丸,那藥丸也是黑不溜秋的,有豌豆大小。吳老者抓一把藥丸,朝漏斗裏丟,有些落下來了,有些粘在了漏斗上。待漏斗的內壁四周都粘滿了,總共有四五十粒,吳老者取下説這就是菩薩給求藥人撿的藥。

名醫瞧病,菩薩撿藥,這奇事很快傳播開去,吳老者的小攤前,患者加上看熱鬧的,就被圍得水泄不通。一個上午的行醫賣藥收入,也就很豐厚了。

吃過晚飯,吳老者正在客棧裏關了門數錢,突然有個不速之客敲門來訪。吳老者長年遊走江湖,有些眼力,一眼認出這人面熟,一整天都作為圍觀者看他賣藥。果不其然,來者自我介紹,説自己就是本鎮人,生於大户人家,人稱巫大少。平時無所事事,專愛結交三教九流,學些奇門異術。今天見吳老者的“菩薩撿藥”挺新奇,因此特來拜訪,希望吳老者不嗇賜教,告訴訣竅……

吳老者哈哈笑道:“俗話説心誠則靈,我天天燒香禮佛,菩薩自然肯幫我。再説了,佛家普度眾生,菩薩幫我就是幫患者,哪裏需要什麼訣竅!”

巫大少説:“老者不必瞞我,訣竅肯定是有的。那尊菩薩不過是一塊頑鐵,怎麼能撿出治病的良藥?”

吳老者依舊笑答:“年輕人,信不信由你吧。”

送走巫大少,吳老者就在心裏歎息,所謂“菩薩撿藥”,自然是有訣竅的,可那是我賣藥掙錢的手段,怎能輕易示人?可對於巫大少這樣愛攪場子的本地惡少,自己也不能得罪,只能好言好語打發走了事。

菩薩撿的藥,還真的有效。吃過藥的人都幫助吳老者作起了義務宣傳,因此第二天找他求藥的人就更多了。

到了傍晚收攤兒的時候,巫大少又來了,無論如何要請吳老者吃飯。吳老者推脱不過,只好恭敬不如從命。他知道巫大少是衝着“菩薩撿藥”的訣竅而來。可你有千條計,我有老主意,我不開口,你奈我何?

鍋灘鎮的名吃是燒雞,骨酥肉爛,香而不膩,名聞四鄉。巫大少請客,自然要請吳老者吃燒雞。來到一家燒雞店門前,巫大少像想起什麼,停了步,摸出一方白綢絲巾,分別對着自己和吳老者的頭臉晃了幾晃,然後才抬腳進門。

巫大少安排吳老者在一張桌邊坐下,自己則如入無人之境,也不和老闆、夥計打招呼,親自下手從滷鍋裏撈了一隻燒雞,裝在盤子裏端過來。又去酒缸裏打了兩碗酒,遞給吳老者一碗,兩個人就大吃大喝起來。待吃飽喝足,巫大少依然不與店家打招呼,也不付錢,二話不説,拉起吳老者趔趔趄趄地走出店門,揚長而去。奇怪的是,店家好像沒看見一樣,始終不管不問。這讓吳老者不解,卻又不好過問。

接下來,巫大少又在不同的燒雞店,請吳老者吃了三次飯,每次都是一隻燒雞兩碗酒,自取自用,從不付錢,店家也從不過問。如此以來,吳老者的好奇心就壓不住了,難道那方白絲巾可以隱身嗎?不然的話,店家為何對我們二人視而不見?到了下一頓,吳老者提出要回請巫大少。巫大少説那倒不必,你請客是要自己掏腰包的,而我吃飯卻不用付錢。吳老者只好直説了:“我也想知道你吃飯不付錢的訣竅。”

巫大少説:“這個好辦,咱們不妨作個交換。”

也只能如此了。吳老者就告訴巫大少,那尊菩薩是鐵鑄的,而他在部分藥丸上灑了一些磁石粉末,那些粘了磁石粉末的藥丸,就被菩薩的手掌吸着了,就這麼簡單。而他在包藥的過程中,因為磕碰、抖動,那些粉末差不多就掉光了。就是粘在藥丸上一些也無大礙,因為有些老年人的體內恰恰就缺鐵。至於那些藥丸,絕對貨真價實,專治哮喘病的,只不過是借了菩薩的手,增加了一些神祕感,對患者的精神上是個安慰,也是心理療法的一種。

巫大少聽罷,得意地笑道:“我的訣竅比你那更簡單—我提前把錢付給了燒雞店,並要求他們,我怎麼吃怎麼喝,不得當場過問!至於那方白絲巾,不過是讓你看的幌子。”

這年輕人的手段有些下作,吳老者就有點被捉弄的感覺。可也無可奈何,誰讓自己要較那個真兒呢?不過是以後不再來往罷了。

料不到的是,巫大少是個慣愛攪場子、誓把惡作劇弄到底的富貴閒人。吳老者再擺攤的時候,他就主動上前幫忙,抓那些藥丸往菩薩手掌裏丟。丟前把藥丸搓一下,搓掉了磁石粉末,就沒一顆能粘在菩薩的手掌上了。

那些衝着“菩薩撿藥”的患者,一見菩薩不給撿,説明這些藥丸不靈了,因此也都不再上前求醫問藥,弄得吳老者一個上午都沒開張。

吳老者不傻,自然明白是巫大少在做手腳,攪場子。可他又不敢指責巫大少,他怕巫大少把“磁石粉末”的把戲當場揭穿,那樣的話只怕還會引來一些人跑回來退藥呢。吳老者本想一走了之,可又捨不得鍋灘鎮這個富裕之鄉。再説了,無緣無故被一個惡少捉弄,也心有不甘。他朝圍觀的人拱拱手,説:“菩薩不靈,怪我不誠。待我回去給菩薩燒幾炷高香,再過來為患者行醫瞧病。”

吳老者這樣不堪一擊,倒叫巫大少有些失望。他本想激怒吳老者,讓他吵,讓他跳,然後呢,自己就站出來揭穿他的小把戲,讓他尷尬,讓他難堪。而自己呢,就等着收穫攪場子的快樂。多年養成的習慣,隔幾天不攪個場子,心裏就空落落的。可沒有想到吳老者這樣窩囊,這麼快就遞了降表。

吳老者並沒有很快離開鍋灘鎮,而且誠心誠意地非要回請巫大少一次。吳老者把巫大少帶進岸邊的一家酒店,選了一張臨河的桌子坐下,一邊喝酒,一邊朝河對岸不住地打量。巫大少好奇,忍不住問:“一片荒灘,有什麼看頭?”

的確,河對岸不過是一片爛泥灘,稀稀拉拉地長些綠柳白楊。泥灘的後邊有一個土嶺,人稱萬金山。山前是一片濕地,長一些茅草,藏一些青蛙癩蛤蟆。每年夏季的汛期,洪水都會漲至萬金山腳,停留月餘不去。洪水退後,泥灘和濕地依舊,也種不成莊稼,因此也沒有人去開墾打理。

吳老者説:“莫小看了那片濕地,那可是一方寶地!”

巫大少説:“寶在何處?這麼多年還真沒有人看出來。”

吳老者説:“若作一處陰宅,可保後代富貴無窮!”

巫大少問:“何以見得?”

吳老者説:“那是一片佛地,佛地,也就是福地。如果不信,三天後當有奇蹟出現!”

巫大少問:“什麼奇蹟?”

吳老者説:“菩薩將在那裏顯身。也就是説,那濕地下面藏有一尊菩薩。三天以後,菩薩將破土而出,升出地面!”

巫大少笑得噴飯:“老人家,你可真會開玩笑!濕地裏長出一尊佛,可能嗎?”

吳老者説:“信不信由你,我將把鎮上幾個富户請來,讓他們共同見證這一奇蹟,然後拍賣這塊福地!”

看吳老者一臉鄭重,不像是開玩笑,巫大少有些動心了。不過,他畢竟是慣搞惡作劇捉弄別人,自己是萬萬不能讓別人捉弄的。所以在防範上也就高人一籌。他也鄭重地問:“如果到時候沒有一尊菩薩從濕地出來呢?”

吳老者説:“我身上的銀子,好歹也有幾十兩吧,全部送給你。然後砸了我的招牌,從此金盆洗手,永不在江湖行走!”

拿“砸招牌”作賭注,這是江湖上的大誓大咒,那是不許反悔的。如果反悔,那就成了過街老鼠,人見人打。巫大少信了吳老者的話,就説:“你也不必找別人,那塊福地我買下了,見菩薩付款,你開個價吧!”

吳老者説:“我吃了你幾頓請。這點情誼我不能忘,你拿五十兩銀子吧,半賣半送,見菩薩給錢!”

二人約定,從今天起,誰都不能動那塊濕地,每天就坐在河這邊喝茶、吃飯,看對岸的動靜。這件事很快被飯店老闆給張揚開了,鎮上很多閒人都跑過來看熱鬧。

料不到的是,三天以後,就在眾人的眼皮子底下,那塊濕地裏真有一尊菩薩頭破土而出!巫大少吃驚得幾乎跳起來,又被吳老者按下:“少安毋躁,等菩薩升出半截身子,才算我的話全部應驗。到了那時,將菩薩移至萬金山頂,建一座廟堂供奉;而後在菩薩誕生的地方開穴埋骨,就佔到了風水寶地,可保後代富貴。”

又等了一夜,那菩薩果然從土裏拱出半截身子,證明吳老者所言不虛。巫大少怕生出變故,別人搶走了風水寶地,忙把早早準備的五十兩銀子送給吳老者:“這塊寶地我買下了!”

吳老者得了銀子,悄然離開了鍋灘鎮。而巫大少撿了這麼大一個便宜,自然是要炫耀一番。第一步,請工匠建廟堂,移菩薩,引來很多人圍觀。巫家有錢,沒出三天,就在萬金山頂建成了小廟,然後焚香燒紙,敲鑼打鼓請菩薩登堂入室。

菩薩是桐木胎身,鍍了金粉,輕輕一提,下半身就出土了。出人意外的是,菩薩的腿上腳上,粘滿了黃豆芽!這是怎麼回事?巫大少讓工匠再往下挖,竟然挖出了一口小水缸,那缸裏全是黃豆芽。黃豆芽可能在水缸裏憋得太久,見了風見了光就瘋狂地向外鑽,遠遠地看去,就像一盆盛開的金菊花。

鍋灘鎮有幾家是做豆芽生意的,一看眼前的情景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在濕地裏掏一個洞,埋下一缸黃豆,讓菩薩站在黃豆上,受了潮的黃豆膨脹成黃豆芽,就把那木菩薩給推出了地面。什麼菩薩出世、風水寶地,不過是吳老者玩的一個小戲法!

巫大少臉紅得像猴屁股,恨不得鑽進那個洞裏不出來。不過,從那以後,對南來北往賣藝的,他再不攪場子了。

關於民間故事的概念,有狹義和廣義之分,所謂狹義,即民間故事是指民間神話、傳説、寓言之外的那些具有幻想性或現實性較強的散文類民間文學作品。關於一些中國民間小故事你知道嗎?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準備的中國民間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中國民間小故事篇一

這天,一家路橋公司老闆送給江海一包現金,二十萬,這是江海升任單位一把手以來第一次有人送錢。江海一時間呼吸急促,心跳加快,但很快又擔起心來,現在反腐力度這麼大,收下這麼多錢風險可太大了,可是,二十萬啊……

左思右想老半天后,江海有了主意:把錢藏到一個絕對隱祕的地方,不就行了?

江海來到老城區的自家老宅,當年,爺爺是位地下工作者,為了對敵鬥爭挖了一間地下室,想不到現在派上大用場了。撬開偽裝巧妙的地板,拉亮電燈後,眼前出現一張陳舊的書桌,他拉開抽屜,把錢放了進去。

正要離開,他一轉頭,發現地下室一角亂糟糟地堆着好多破爛物件。左右無事,江海便清理起來,正忙着,雜物下面出現一個包紮方整的油紙包。江海好奇地解開一看,竟是一大本日記。

江海饒有興趣地翻看起來,竟是爺爺寫的回憶錄。看了一會兒,覺得眼睛有點脹,燈光太暗了,他隨手一翻,翻到最後一頁,他的眼睛一下子定住了,只見最後一頁的字體特別大:明天我就去鄉下龍泉劍處,把金條全部取回來交給組織,爭取寬大處理,唉,一失足成千古恨,一世英名毀於一旦,悔!悔!悔!

江海一下子驚呆了,因為他聽説過爺爺晚節不保的往事。爺爺從事祕密工作時,組織上曾委託爺爺保管一批金條。不久,單線聯繫的上級死於敵手,從此便再沒人過問這事。新中國成立後,爺爺當上了幹部,一開始還提心吊膽的,但時間一長,見一直沒人提起金條的事,便昧下了金條,一直沒交上去。誰知,偶然間,組織上通過檔案得知了這批金條的下落,便來找爺爺,爺爺卻駕車墜入懸崖,而那批金條的下落也終成不解之謎。

現在,江海一遍一遍讀着這兩行字,電光火石間恍然大悟:當年爺爺把金條委託一個叫“龍泉劍”的同志保管了,爺爺是在驅車找龍泉劍準備取回金條上交組織時,不小心墜入了懸崖。

合上日記本,江海閉目想了一會兒,突然心跳如鼓:這麼多年過去了,金條的事早就沒人記得,如果現在能找到這批金條的下落,不就憑空發了一筆橫財嗎?還用得着這麼提心吊膽地受賄嗎?龍泉劍是一位居住在鄉下的老革命,前幾年電視台還採訪過他。推算起來,龍泉劍有100歲上下了,他還健在嗎?

稍稍準備後,江海迅速駕車直奔龍泉劍所住村子。

謝天謝地,龍泉劍竟還活着,90出頭了,獨自一人住在一個小院裏。村裏人告訴江海,老人神志已有些不清了,時常穿越到過去烽火連天的歲月。

龍泉劍一見到江海,神情就激動起來,江海和爺爺長得很像,顯然他從江海的身上看到了江海爺爺的影子。江海拿出爺爺和自己小時候的合影照,鄭重告訴老人:“龍泉劍爺爺,我是江大山的孫子,我來看您來了!”

龍泉劍哆嗦着,一把拉住江海的手:“看出來了,是老首長的孫子,太像了!”等老人平靜下來後,江海説:“爺爺,我來是有事的,當年我爺爺委託您保管的金條還在嗎?”

龍泉劍一聽,腰板本能地一挺,堅定地説:“在,當然在,這是組織上交給我的任務。”

江海問:“那現在可以交給我嗎?”

龍泉劍點點頭,説:“當然可以了,不過,這是組織上下達的意思嗎?”

江海一愣,隨即壓低聲音説:“不錯,是組織的命令。”

龍泉劍目光炯炯,説:“那請説出接頭暗號!”

江海一愣,問道:“什麼暗號?”

龍泉劍説:“當年老首長命令我保管這批金條時曾説過,無論是誰,無論發生什麼,説不出暗號,金條絕對不許交出來。”

江海忙説:“爺爺死時,根本沒來得及告訴我接頭暗號……”

龍泉劍聽了,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江海看,目光變得越來越陌生。

離開村子,江海既高興又沮喪,想不到這麼多年了金條還在,可是碰上這麼個老頑固,面對鉅富卻取不出來。要不,悄悄找出金子?不行,龍泉劍這樣的人可不是一般人,他這樣的人要是藏起一樣東西,你無論如何也甭想找到,再説,即使找到,萬一被人發覺,鬧騰開了,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唯一的辦法就是找到暗號,或許本地縣誌及一些革命資料裏有。

於是,回到家後,江海啥事都先放在一邊,專心致志地研究起本地史料來,正史、野史、小説、老同志的各種回憶錄等看了個遍,雖然史料中關於爺爺和龍泉劍的記載倒是不少,但始終找不到暗號的相關記載。

而且隨着閲讀的深入,江海的心情變得越來越複雜,原來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前輩們付出了那麼多,心無雜念,堅貞不屈,意志如鋼,無數人獻出了年輕寶貴的生命,可自己……

回到地下室,江海望着那沓現金出了好一會兒神,一時間心裏亂糟糟的,可是,有錢的感覺真的太好了,需要用錢的地方真的太多了。

茫然之中,江海又拿起爺爺的日記細看,比起那些史料來,這本日記更親切,因為其中有爺爺的氣息。看着看着,江海的眼淚下來了,爺爺為了革命,天天冒着生命危險,可爺爺從不怕死,他在日記裏深情地説:“每當我想到建立新中國後,我們的孩子將過上幸福的生活,我便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突然之間,江海的眼睛睜大了,他看到了爺爺和龍泉劍相關交往的記述,龍泉劍是爺爺的下線,忠於革命忠於紀律,有鋼鐵一般的意志,而其中一頁清清楚楚地記下了兩人的接頭暗號:韋仁新。

爺爺解釋道:“韋仁新,即‘為了人民過上新生活’,這是我們這代人不變的暗號、永生的信念!”

原來如此!

江海立即驅車再次來到鄉下,當他一字一字、萬分鄭重地説出“韋仁新”三個字後,龍泉劍一下子顫抖起來,説:“我終於等來了這一天!”

在院子一角的豬圈內,在龍泉劍的指引下,江海掃開豬糞,撬起一塊臭不可聞的青石板,裏面是一個大袋子,打開袋子,裏面有隻沉重的鐵箱,原封條紋絲沒動。

回到城裏,江海把鐵箱和那二十萬元交給了組織。組織上打開封條一看,裏面金燦燦的全是金條。在一五一十交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後,江海動情地説:“説實話,我找到金條的出發點是不純正的,但經過與龍泉劍老人的交往,以及閲讀革命史料和爺爺的日記後,我的心靈經受了一次從未有過的洗禮,我想,這也是爺爺在天之靈的意思,我想為爺爺贖罪……”

就在這時,江海接到電話,是村裏人打來的,説龍泉劍老人突然像泄氣的皮球一樣急速萎去,去世前他只説了一句:“我終身未婚,在鄉下居住了一輩子,只為保守機密,現在終於可以走了,我完成任務了!”

中國民間小故事篇二

石門縣出產好茶,陸羽《茶經》中曾有記載,湘西北石門縣山奇競秀,雲霧飄蕩,盛產上好的綠茶。全國各地的茶商雲集此地採購茶葉,石門縣城便成為綠茶市場的交易中心,縣城繁華異常。

石門最好的茶葉出在縣城附近一處早茶神地,只有一畝三分,每年春分,茶葉開始打苞,至清明前半月,便有新茶上市,被稱為“明前茶”。擁有這一畝三分地的主人名叫唐祖德,這一年,唐祖德為獨子唐光明請了一位教書先生。沒想到,兒子惹怒了教書先生,教書先生一語成讖。

唐祖德本是單傳,到他五十歲的時候,才又生下唐光明這一個兒子,連續二代單傳,唐祖德對唐光明寵愛有加。到唐光明七歲的時候,唐祖德給唐光明請來教書先生汪大風,教習唐光明斷文識字。汪大風是嶺南人氏,那年京試落第,落魄至極,輾轉回家,到石門縣城時,已身無分文。幸好旅館老闆見其頗有真才實學,就把他介紹給唐祖德。讓汪大風沒有想到的是,唐光明卻是頑皮至極,欺負汪大風寄宿檐下,天天和汪大風做對,還換着花樣整治汪大風。有一次,唐光明將茅廁的木板鋸斷,讓汪大風跌入茅坑。汪大風受了莫大的羞辱,辭別而去。臨走時,汪大風對唐祖德説:“你如此放縱你兒,你兒必定會惹下大事,禍及全家。”

唐祖德當時一笑了之,沒想到,到了唐光明十八歲的時候,果真應了汪大風所言。因為爭風吃醋,唐光明失手打死了一個有錢人家的子弟,被死者家人告到官府,唐光明隨即被官府抓住,打入死牢。唐祖德準備了一大筆錢,來到縣衙,將銀票交給縣令仝一貫。仝一貫收下銀票,對唐祖德説:“所謂民不告,官不究,你只要擺平原告,我就可以網開一面。”

唐祖德找到死者家屬,向對方許諾賠償重金,保住兒子的性命。沒料到,對方卻毫不鬆口,非得唐光明一命抵一命不可。

唐祖德這下可為難了,原告不鬆口,他只有指望仝一貫幫忙了。多方打聽,他聽説縣令仝一貫有喝新茶的習慣。苦思冥想後,他從櫃子裏拿出一個綠瓷茶罐,來到他家的正堂,對着祖先的牌位叩了三個頭,對祖先禱告説:“這實在是為了保住唐家的香火,才出此下策。如果泄露了這個祕密,請祖先不要怪罪於我。”

時值三九,天上正揚着鵝毛大雪,唐祖德來到縣衙,找到仝一貫。還沒容唐祖德開口,仝一貫便攔住了他的話,説:“你兒子殺人那件事,原本想幫你的忙,可現在原告堅持不撤訴,讓本官感到無能為力。”

唐祖德賠着笑,對仝一貫説:“今天,我不是為我兒子的事來的,聽説仝大人喜愛‘搶新’,特請大人到府上‘搶新’。”所謂搶新,就是每年初春,新茶剛剛出芽,做茶人搶時間將新芽摘下,日勞夜作,加工出來的第一輪新茶,而好茶之人品嚐第一輪新茶,則被稱為“搶新”。

仝一貫是個愛茶的人,也是個喜歡品茶的人,最喜愛的是搶新,每到新茶初市,他就迫不及待地尋找新茶。一旦茶葉入夏後,失去了芳潤的香味,便是他口舌最為寡淡的時刻,而漫長的冬季,則最為難熬,只能寄託對來年新茶的嚮往。所以,仝一貫聽了唐祖德的話,大吃一驚,説:“這寒冬臘月,萬物凋零,連茶樹都可能受凍而死,怎麼可能有新鮮的芽茶可以搶新呢?”

唐祖德説:“在下一介布衣,怎麼敢欺騙大人呢?”

仝一貫半是疑惑,半是好奇,坐着馬車,來到唐祖德的府上。唐家人知道仝一貫來唐府做客,早就把客廳火爐燒得旺旺的,正堂的茶几上擺放着一套精緻的白瓷茶具,白中透着柔和的淡綠,一看就是景德鎮定製的白瓷。

唐祖德拿出那個綠色茶罐,用竹匙挑出一匙茶葉,放入茶盞,用清水浸泡洗淨。加入沸水沖泡後,唐祖德將茶盞奉給仝一貫。

仝一貫迫不及待地揭開茶蓋,只見一陣雲霧飄過後,香氣襲來,清新而悠遠。再看湯色,白中帶綠,如碧玉起伏。而那根根直立的茶葉,如美人在茶湯中起舞。仝一貫輕呷一口,用舌頭在口中一攪,不由得驚喜道:“果真是新茶,好茶,好茶。”

唐祖德説:“我説請大人‘搶新’,又怎麼敢用陳茶糊弄大人呢?”

仝一貫奇道:“這紛紛大雪,樹木尚不能存活,這新茶是如何得來的?”

唐祖德苦笑了一下,對仝一貫説:“仝大人,這茶是我祖上所留的一棵奇特的茶樹所產,每冬只能產一兩,因此,又叫一兩茶。此事本不應讓外人知曉,這次,因為獨子犯了命案,才將一兩茶拿出來,請大人笑納後,饒了犬子一命。如若大人饒了犬子,從今以後,每年冬季,哪怕我自己不喝,都會向大人敬奉一兩茶。”説完,將裝着一兩茶的綠茶罐雙手奉到仝一貫面前。

仝一貫不光是個好茶之人,而且嗜茶如命,現在見了好茶,哪有不收之理!先前,仝一貫假借原告和唐祖德相互不服氣,吃了被告吃原告,已經撈得是盆滿缽滿,現在,唐光明是死是活,全在仝一貫的把控之中。仝一貫久居石門縣,這些年,他變本加厲,除了茶税,又另立名目徵收苛捐雜税,積攢了不少財富。為了能謀取更大的前程,他賄賂上司不少銀子,但即使如此,也很難得上司賞識。最後,有同道中人提醒他,説:“上司對金銀已經不稀罕了,你要打聽上司的喜好,送些上司最心儀的東西,才能討得上司的歡心。”以前,仝一貫聽説上司喜愛喝茶,也曾給上司送過明前茶,卻受了冷遇。現在,有了“一兩茶”,他決定再試一次。為了穩住唐祖德,仝一貫對唐祖德説:“我本想放了唐光明,可怕原告家裏向上申訴。所以,唐光明暫時不能放,我會慢慢地拖着這個案子,等合適的時候,再開釋唐光明。”

唐祖德見仝一貫答應下來,也深知事情不能求急,只好點了點頭。

官場的生活很是奢靡,前不久,陸宰相和九王爺鬥茶,在三九寒冬,陸宰相竟然拿出新鮮的芽茶“一兩茶”,用一兩茶“搶新”,讓九王爺輸得心服口服。陸宰相鬥茶獲勝後不久,常德知府馬上將仝一貫招到常德知府,對仝一貫説:“仝大人,你送的一兩茶,除了我用了少許外,其他的全部送給陸宰相,陸宰相很是喜歡。陸宰相説,他答應送給九王爺半斤‘一兩茶’,讓我辦好此事,即讓我入京城就職,我也給陸宰相保薦,由仝大人接替我的職位。”

仝一貫聽了,立馬叩頭謝恩。

回到石門縣城,仝一貫讓人叫來唐祖德,把知府大人要半斤“一兩茶”的事給唐祖德説了。

聽了仝一貫的話,唐祖德如五雷擊頂,對仝一貫説:“仝大人,我不是對您説了麼,此茶一冬只產一兩。”

仝一貫冷笑了一聲説:“如果我做不得常德知府,如何能讓你兒子脱得死罪?”

唐祖德聽了仝一貫半是實情半是要挾的話,痴呆了半天,對仝一貫説:“我儘量想法吧。”

回到家裏,唐祖德朝祖先的牌位祭拜了一番,説:“列祖列宗,石門的茶樹即將大難臨頭,為了唐家的香火,我明知不可為,也只得為之。”

寒冬臘月,大雪飄飛,茶園的土地被凍得堅硬似鐵。唐祖德請了十多個人,將正在冬眠的古茶樹連根掘起,一共掘了五棵,將五棵茶樹裝入大木盆,移入大房之中,然後,在大房之中生上炭火。過了五天,就有唐家的僕人傳出話來,説在炭火的高温之下,冬眠的茶樹竟然爭先恐後地生出嫩芽。

原來,唐家的先祖發現自家一畝三分地的茶樹,在清明前一個月就開始生芽,比其他地方的早茶足足早了一個月,就開始琢磨這其中的原因。後來,才發現,那一畝三分地下有温泉。每到春分之時,地氣上升,便會把温泉的熱量送到茶葉根部,於是,唐家一畝三分地的茶葉便會早於其他人家。悟出這個道理,唐家的先祖開始嘗試冬季給茶葉人工加温,讓茶葉冬季生芽,經過無數次試驗之後,終於成功。但在成功的同時,又發現了隱憂,原來,冬天正是茶樹冬眠休養之時,此舉破壞了茶樹自然休眠的規律,消耗了茶樹的精氣,最後導致茶樹養分盡失,乾枯而死。先祖便擔憂,如果冬天大規模製茶,將會給茶樹帶來毀滅性的災難。於是,唐家先祖便留言,每年只能用一棵茶樹製茶,以解“搶新”之茶癮。因為每一棵茶樹能採得一斤鮮葉,殺青、揉搓、焙乾,只能得一兩成品,這就是“一兩茶”的由來。

現在,仝一貫向唐祖德索要半斤茶葉,便要耗廢掉五棵茶樹。冬天天濕地凍,唐祖德只好請人挖茶樹,裝盆,移到屋裏加温催芽,最後還要採茶葉,一道工序下來,一兩茶的製作方法已經眾人皆知。

在半個月之內,唐祖德總算湊齊了半斤新茶,交給仝一貫。仝一貫上供給常德知府,常德知府又將茶葉送給陸宰相。不久,吏部下來任命書,常德知府升為五品京官,仝一貫到常德府補缺。仝一貫臨走時,以“證據不全”為由,釋放了唐光明……

一晃五年過去,石門縣來了個新任縣令,名叫汪大風,有人記得,汪大風曾經給唐祖德家當過教書先生。

汪大風到任石門縣後,大吃一驚,原來熱鬧的茶市已然不見蹤影。汪大風問過縣衙的衙役後才得知,原來,一兩茶的祕密被眾人知曉後,就有人開始仿製一兩茶,售價千金。於是,所有的茶農都開始一兩茶的製作,從而使一兩茶的價格大跌。可即使如此,一兩茶的價格仍然是普通春茶的十倍。因為製作一兩茶,會消耗掉大量的茶樹,而一株茶樹的種植,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茶農們飲鴆止渴,搶的卻是子孫的飯碗,果不其然,五年後,石門的茶農已無茶葉可採,加上遭遇乾旱,仝一貫仍命人大肆徵收茶税,一時間,饑民成災。仝一貫隱瞞災情,不肯賑災,饑民暴亂,搶奪大户,唐祖德和唐光明在暴亂中被饑民所殺。而朝廷得知仝一貫隱瞞災情和民暴,誅殺了仝一貫。衙役講完後,説:“縣令大人當初的預言真準呀。”

汪大風聽了,歎道:“從小寵愛,乃是縱容為非作歹,長大後必犯大案。就如同一兩茶雖少,但積少成多,可毀摧萬畝茶園。”

汪大風明文禁止民間造一兩茶,如有私下製造一兩茶者,官府必判重刑。又着手恢復茶園,直到二十年後,石門茶市才又恢復了生機。

Tags: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