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孔子的智慧讀後感(通用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52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孔子的智慧讀後感(通用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孔子的智慧讀後感(通用5篇)

孔子的智慧讀後感1

寒假裏看了幾本書,其中有一本就是《孔子的智慧》。

孔子是中國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一個品德,高尚的知識分子,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追求理想的政治生活。他是儒家學説的創始人。儒家思想對中華五千年文明產生了,深遠影響,並熔鑄成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而孔子被後世尊為萬世師表。他的地位,以朱熹對他崇拜的話來説,叫"天不生孔子,萬古如長夜。"孔子"人能弘道、非常弘人。""躬自厚而薄責幹人"的生存智慧裏,一以貫之的為"和"字:"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這對於生存問題遠未成為昨日話題的當代人類,有效地整合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價值的激烈衝突,並最終促進世界的和諧與進步,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價值。

這本書一共收集了孔子的四十一條經典智慧,每一條智慧都可以與我們的生活對照起來。其中最讓我喜歡也讓我感悟深刻的是這一條:正直是立身之本。不正直的人雖然也可以欺世盜名,僥倖生存,甚至可能福祿雙至。正直是人類的脊樑,也是我們為人處世的根本。

孔子的智慧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屬於過去,也鑑照今天和將來。學習孔子的智慧,做像孔子一樣聰慧的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孔子的智慧讀後感2

今年假期我閲讀了《孔子的智慧》一書,我覺得我們要學習孔子的智慧:一是真誠,二是學和教。孔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推行教化,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甚至是兩次面臨生命危險也沒有停下腳步。孔子其實從不板起面孔説教,而是因材施教,重言教更重身教。

作為教師,我們可以從孔子的智慧中學到很多。書中的這一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意思是説:“默默地記住所見所聞所學的知識,學習永不滿足,耐心地教導別人而不倦怠,這三方面我做到了那些呢?”我們知道,孔子之所以能成為最大的家,他成功的重要因素就在於他的“學不厭,教不倦”。後儒思、孟一派學者在所著《學記》中,提出“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既是從孔子“學不厭,教不倦”的精神發展而來的。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應重視自身的學習修養,要在自己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水平,只有掌握了淵博的知識,具有高尚的品德,才能為人師表。如果不學習,不注重修養的提升,就會停滯不前,從而失去做教師的資格。

事實上,課改的精神也是倡導教學相長的,教師的成長,學生的成長事實上是同一件事,是同一件事情的兩個面。通過閲讀《孔子的智慧》,我將汲取古老的教學智慧,結合現代先進的教學理念,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有進一步的提高,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孔子的智慧讀後感3

剛開始捧起這本書,心中充滿着神聖,又充滿了疑慮,我能讀懂它嗎?讀過之後仍有不懂,但它卻純淨了我的心靈,增長了我的智慧……這,是一本值得我們去讀的好書!

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思想及學説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孔子是中國人極為推崇的文化大師,他的智慧就像鑽石一樣成為後人最為珍貴的寶物。我們完全可以這樣説,一座孔府,實乃國人精神的殿堂。面對孔子,常常令人產生敬畏感,因為他是站在千萬人之上的思想巨人,他的智慧好像陽光普照大地一樣,沐浴在人們的心上。這是孔子的驕傲,也是中國人的驕傲。

孔子給後人留下的做人與成事的智慧是多方面的,簡直就是一個“智慧之庫”,令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無窮的智慧,正是孔子之所以能夠產生如此巨大影響力的主要原因。

夫子和他的學生們經常會進行這樣幽默而有趣的交流。我們來到看看他和子路的對話: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當子路聽到夫子説出“從我者由與”時,“聞之喜”。呵呵,他怎麼能不心頭大喜呢?夫子高足七十二人,卻只想與他“乘桴浮於海”,這是多麼無尚的榮耀啊!為什麼讓他隨行呢,那是因為子路“好勇過我”,看來夫子對子路的評價極高。然而,緊跟着孔子卻説了句:“無所取材”。“無所取材”有兩種理解,其一,沒有為桴的材料;其二,子路無“裁”,不善裁度。我更喜歡後一種解釋,這麼解,師生間對話的趣味才顯現出來。想像着,正當子路心潮起伏,沾沾自喜的時候,孔子給了他當頭一棒,那愕然,那滿面的窘態,那手足無措的樣子是多麼有趣啊。在這樣的交談中,看不到噤若寒蟬的學生,看不到板着面孔的老師。學習的過程似乎也不復雜,就是在開啟心扉的談話中漸漸地延展開了。由此我想到了我們的教學……

孔子給後人留下的做人和成事的智慧是多方面的,這正是孔子能夠產生如此巨大影響力的主要原因。“學習孔子的智慧與精神,做一個理智和智慧的人,就不會深陷在牢騷和抱怨中,而是能用自己的毅力和拼搏精神叩開世人尊重的耳膜,並在別人的羨慕與嫉妒中實現着自己的人生價值!”我認為這才是作者告訴我們學習孔子的根本所在。

司馬遷説:“《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讓我們讀《孔子的智慧》,也許可以找到一條文化的脈絡,觸及聖人的脈搏,引起心靈的悸動……

孔子的智慧讀後感4

《孔子的智慧》是林語堂先生對孔子思想的系統闡述和全新解讀,解開儒家思想歷久彌新的根源所在!在儒家經典中悟出適用於自己的處世哲學,用儒家智慧指導現實生活。

沒有哪套格言能像儒家在中國這樣主導一個國家的歷史。孔子的思想不僅是為人處世的指導,更藴含着古代聖賢理性的思索和對人生意義的終極探求。林語堂先生對儒家經典的全新解讀,讓我們從中得到更深刻的啟示。儒家思想不僅是孔子對人生本質的探究,對人生價值的求索,更為世人提供了為人處世的準則和安頓身心的滋養。在品讀儒家智慧的同時,也能找到適用於我們自己的人生哲學,且值得我們每個現代人深思。整本書一共收集了四十一條經典智慧,每一條智慧都可以與我們的生活對照起來,其中最讓我感悟深刻的是下面幾條,現在和大家一起分享:

01、自身素養:己所不欲,勿施與人。多替別人考慮。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與人。”自己不願承受的事也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孔子所言是指人應當以對待自身的行為為參照物來對待他人。人應該有寬廣的胸懷,待人處事之時切勿心胸狹窄,而應寬宏大量,寬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給他人,不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係,也會將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確實應該堅持這種原則,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體現。人生在世除了關注自身的存在以外,還得關注他人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切勿將己所不欲施於人。生活中,一個給予別人方便的人,自己也會得到別人給予的方便,正所謂“送人玫瑰,手有餘香。”能多為別人着想,為對方設身處地考慮問題,會讓你贏得更多的朋友。正如“對別人好就是對自己好,你想別人怎麼對你,首先你要怎麼對別人。”

02、學習與思考有機結合。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意思就是説,一個人學習時,倘若只知死記硬背,而不加以思考、消化,那他就將毫無所獲。學習是思考的基礎,思考是學習的昇華。在學習的基礎上思考,思考才能深入;在思考的前提下學習,學習才有效果。每個有求知慾和上進心的人,每個不甘平庸和空虛的人,都會不斷地求知,不斷的思考。求知與思考,可以療俗、可以治愚、可以怡情、可以養氣,可以把自己的人生以高品質的養料充實起來。當你專注於一本好書時,猶如沐浴智慧的洗禮,猶如和智者進行心靈的對話,猶如跳動的知識精靈帶着你遨遊寰宇,會讓你感到充實、愉悦和慰藉。“思考”是通向成功的一把金鑰匙。讓博學和思考相結合,那麼我們就會可以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裏立足。我真正感受到,在學習時,一定不能走馬觀花式的讀書,要做到邊學邊思考,感悟出知識真正要點,讓自己變得越來越有內涵,越來有能力。

03、需要真誠的交流。

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悦乎!”我想我們可以這樣去理解,人的生活需要朋友,需要朋友間真摯的感情思想交流,這是生活快樂的源泉之一。反觀現代社會,人越來越多,各種交通通訊越來越方便,但人與人的距離似乎越來越遠,我們不敢真誠地與他人交流,我們也始終對他人的言行抱有戒備之心。在工作中,我們越來越強調團隊合作,這需要人與人多交流;家庭中,各種矛盾瑣事很多,我們也需要經常交流;即使退休生活,我們也需要情感交流;孩子上學的除了吸收知識外主要目的也是培養集體生活,融入社會的鍛鍊。總之,無論何時,我們都需要真誠的交流,這是我們進化為社會人的內心要求,是天生的。

孔子的智慧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屬於過去,也鑑照今天和將來。學習孔子的智慧,做像孔子一樣聰慧的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孔子的智慧讀後感5

近期我閲讀了張豔玲主編的《孔子的智慧》一書,讀後感觸頗深,給人一種心靈的觸動,心中頓生一份感悟。書中通過引用“原典”、釋義,再結合現實生活、案例,闡述了五十一條做人的經典智慧,內容通俗易懂,語言樸實無華。全書從學習之道、孝悌之道、內省自勝、言行之道、交友之道、處世之道、修身養性等七個方面闡述了《孔子的智慧》中所藴藏的智慧及其對現代生活的啟示。這七個方面,立足於今天社會需要的核心價值,大到治國,小到家庭和諧、個人成才,是對傳統經典在當代社會的又一次激活。全書語言富具哲理,感性自然,深入透徹,把深奧的道理講的淺顯易懂,真正走進了我們的心裏。在今天這個日新月異,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現實生活中的處處不合時宜,讓每個人都難免會感到有迷茫和失落,《孔子的智慧》的樸素和温暖,就在於裏面不僅有天下大道之志,還會指出一條腳下的路,讓我們抵達自己的'理想,讓每一個人活得文明、充實、自在一些。下面結合自身認識談談幾點體會:

一、終生學習、把握人生

子曰:“吾十有五而至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順耳,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段話,是孔子在講自己的人生軌跡,活到老,學的老。孔子十五歲的時候立志做學問,通過不斷學習,三十歲立足社會,確立了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構築起了自己的人生座標;四十歲掌握了各種知識,五十歲瞭解順應了自然規律,六十歲對耳聞的東西能融會貫通,七十歲時可以隨心所欲,又不超越禮的準則。孔子作為一個聖人,把學習當做了一輩子的事,完成了從“有我”到“無我”的過渡,幾千年來,孔子的思想對國人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直到今天仍然為大多數中國人所推崇。也正因為如此,孔子才能成為歷經幾千年而不被世人遺忘的思想宗師。在談到學習對人的重要性時,孔子説如果一個人愛仁德而不愛學習,那他肯定被愚昧所矇蔽;如果一個人愛智慧但卻不愛學習,那他將被放蕩所矇蔽;如果一個人愛直率而不學習,那他將被偏激所矇蔽;如果一個人愛勇敢但卻不愛學習,那他將被禍亂所矇蔽;如果一個人愛剛強而不學習,那他可能將被狂妄所矇蔽。一個人心懷仁德、為人直率、處世勇敢、遇事剛強,但如果不愛學習,所有的這些好的方面都可能向其反面發展。而那些心術不正、本身品質就有問題的人,若不學習就更可怕了。現實生活中,終身學習越來越成為人們生存和發展的第一需要。單説我們所從事的教育工作更是如此,信息化、互聯網帶給人類的科技成果,給我們創造了新的教學環境和條件,這要求我們要不斷地改革、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創新教學模式和方法,適應新形勢下教學需求,要求我們在工作中要不斷學習,在學習中不斷創新、探索。作風上,要加強政治紀律、黨性、法律法規學習,思想才能過硬。不少職務犯罪的高級幹部,翻開他們的履歷,原本不少是有能力,正直、優秀的人才,可他們淪為了階下囚,成了人民的罪人。這不就是“逾矩”了嗎?他們不就是放鬆了黨性學習,法律意識更加淡薄,好的品質向其反面發展,被“放蕩”和“偏激”所矇蔽,不潔身自好了嗎?在人類進入知識經濟新時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被腐朽的思想所腐蝕,能夠健康的成長、發展,只有終生學習,把握好自己做人的度,做一個最好的自己,一個無憾的自己,從自我做起,從身邊做起,才能讓自己成為完善的社會人。

二、團結友好,提升自身水平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與人。”孔子認為,有了寬恕之心,才可以寬以待人、尊重人,對自己不喜歡的,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大家知道,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出效率,團結出人才,團結出生產力,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單位,一個科室,一個鄰居,“寬以待人、尊重人,不強加於人”是搞好團結的基礎,無論是在工作或生活中,我們應多替別人着想,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從自己的利和害想到對別人的利與害,多替別人着想,這是一個人終生應該奉行的原則。工作中,難免有磕磕碰碰,或意見、想法不一致,這時,怎麼辦?是打擊別人?還是強加於人?最好的辦法就是要多替別人想一想,多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多替別人分擔,克服那種不尊重人格尊嚴的霸氣和專橫作風,工作水平和能力一定會隨之提升,工作成績也一定會優秀。一位哲學家説過:一個人把自己想像成什麼,他就會成為什麼。同樣,一個給予別人方便的人,自己也會得到別人給予的方便,正所謂“送人玫瑰,手有餘香。”

三、熱愛本職,享受工作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認為:“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要做好一件事情,應在“知”的基礎上加入“好”,也就是有充分的興趣,這樣完成的效果會大不一樣,做事的最高境界把它本身當成一種樂趣。對職業、行業來説有了解,能掌握技能,這算“知之者”,這是第一級;真正熱愛它,願意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其中,願意廢寢忘食,把自己連工作之外的休閒時間也都投入進去,這叫“好之者”,這是更高一個層次,處在這個層次的人固然在事業中可以完整地去實現自己,但是這種投入未免太過沉重;最高的境界,就是“樂之者”,我的職業態度就是從“知之者”到“好之者”再到“樂之者”轉變。我從事的是電教工作,剛進入這個行業時我是“知之者”。出於對職業道德的遵守,我對工作兢兢業業、克盡職守,這時的我是“好之者”。處於這個階段時,我儘自己的所能勤奮努力地完成工作,由於電教工作的特殊性,感覺工作非常的繁瑣、枯燥。每天幾乎是一到辦公室坐下來就直至下班,如果遇到緊急情況還要加班加點地幹工作,頭緒多,壓力大,我內心一度曾感到十分壓抑。當在《孔子的智慧》中讀到“‘樂之者’是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快樂的心態讓人充滿智慧,使人走向成功。”這些話時,我有種眼前一亮的感覺。熱愛這份工作,將快樂充盈於工作的時時刻刻,得到的也許不是一份薪水,不是一個業績,不是一個表揚,而是一種生命的大歡欣。我轉變了思想觀念,通過鍛鍊自身能將壓力轉換成自己能力。此後我變成了一個“樂之者”,用最佳的狀態將快樂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工作成就了我的品格,我成就了工作的圓滿,我的心體驗到歡欣與鼓舞,這樣的我不僅是在做工作,而且還是在享受工作。

《孔子的智慧》對我感悟頗深,她給我的生活中注入了一股活的力量,一種做人的正能量;她就象那有滋有味清純的雞湯,細細地滋潤着我的心田,淨化着我的心靈,教我自新,使我在生活和工作中注入了新的思考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