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高中説課稿模板集合4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88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説課稿,説課稿是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應當如何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説課稿6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高中説課稿模板集合4篇

高中説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等差數列》是人教版新課標教材《數學》必修5第二章第二節的內容。數列是高中數學重要內容之一,它不僅有着廣泛的實際應用,而且起着承前啟後的作用。一方面,數列作為一種特殊的函數與函數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學習數列也為進一步學習數列的極限等內容做好準備。而等差數列是在學生學習了數列的有關概念和給出數列的兩種方法——通項公式和遞推公式的基礎上,對數列的知識進一步深入和拓廣。同時等差數列也為今後學習等比數列提供了學習對比的依據。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水平,確定了本次課的教學目標

a知識與技能:理解並掌握等差數列的概念;瞭解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的推導過程及思想;初步引入“數學建模”的思想方法並能運用。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推理的能力;在領會函數與數列關係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數的方法遷移來研究數列,培養學生的知識、方法遷移能力;通過階梯性練習,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b.過程與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討論式、啟發式的方法使學生深刻的理解不完全歸納法。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等差數列的研究,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勇於發現的求知精神;養成細心觀察、認真分析、善於總結的良好思維習慣。

3、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①等差數列的概念。

②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的推導過程及應用。

難點:①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的推導

②用數學思想解決實際問題

二、學情教法分析:

對於高一學生,知識經驗已較為豐富,具備了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演繹推理能力,所以我本節課我採用啟發式、討論式以及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通過問題激發學生求知慾,使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實踐活動,以獨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學生在國中時只是簡單的接觸過等差數列,具體的公式還不會用,因些在公式應用上加強學生的理解

三、學法分析:

在引導分析時,留出學生的思考空間,讓學生去聯想、探索,同時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圍繞中心各抒己見,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弄清。

四、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 提出問題

首先要學生回憶數列的有關概念,數列的兩種方法——通項公式和遞推公式

高中説課稿 篇2

大家好!我説課的題目是:《挑戰自我,實現夢想》

一、活動設計的背景:高三學生很快就要面臨擇業或繼續求學的人生選擇。面對新的挑戰,何去何從?這對於涉世未深的高三學生來説,實在是個難題。進入高三,經過一段時間和學生的交流,我發現很多學生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心理上都存有很多的困惑。這次心理輔導課旨在幫助學生更好的調整自己,激勵大家成為學習的主人,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由夢想直達成功的彼岸。

二、輔導的目的:幫助高三學生正確認識大學聯考,面對困難,勇於挑戰,並介紹緩解心裏壓力幾種方法。幫助學生更好的調整自己,建立自信,並樹立為自己的目標努力奮鬥的決心。

三、輔導的重點:幫助高三學生正確認識大學聯考,面對困難,勇於挑戰,並介紹緩解心裏壓力幾種方法

四、輔導的難點:如何幫助學生樹立信心,面對困難,勇於挑戰

五、輔導方式:小品、講述與討論、交流、觀看錄像等

六、輔導準備:調查問卷、小品、視頻錄像、課件

七、教學設計:

本節課我設計了七個環節:(1)輔導課前的準備,調查問卷"面臨高三,你最大的困惑是什麼?"(2)以一張鮮紅的大學錄取通知書引入主題(3)學生探討話題"大學聯考,意味着什麼?"(4)情境小品(5)學生討論交流(6)觀看錄像(7)學生為自己寫一句鼓勵的話

(1)第一個環節是輔導課前準備,在學生當中進行調查問卷"面臨高三,你最大的困惑是什麼?",這個環節的目的是深入學生,瞭解學生們最關心什麼,最大的煩惱和困惑是什麼,從而發現熱點,就找到了教學內容的主題。心理輔導的基本原則之一是貫徹學生主體性原則,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要以學生的需要為出發點,其內容的選擇與安排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需要,圍繞學生關心的實際問題來進行。

(2)第二個環節是創設情景,以一張鮮紅的大學錄取通知書入手,你最希望上面寫的是誰的名字?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非常強調"內在動機"對學習的作用,"大學錄取通知書"是每個高三學生夢寐以求的,從教育心理學上來説,它就是誘因,可以激化和強化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興趣,活躍氛圍,直接進入主題

(3)第三個環節是"設疑",創設問題情景,將學生引入到話題"大學聯考,意味着什麼?",讓學生分小組討論,並派代表發言。

這個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談談對大學聯考的感受和認識,拓展到對成功的看法,從而引出對成功正確的認識。貫穿一條線從大學聯考錄取通知書——大學聯考意味什麼——對成功的理解。心理學上要求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唱"主角",在活動設計中要給學生髮揮想象留有餘地,在輔導過程中鼓勵學生髮表看法。在活動中,儘可能讓學生討論、交流,通過討論,對一些問題能達成共識,一些不正確的負面的心理得到正確的指引。

最後我做個歸納小結:大學聯考只是成功的一個步驟,就算在這一次競賽中失去了主動還有下一次,讓學生知道其實人生還有很多的機會,重要的是我們是否明白人生應該不懈的奮鬥,真正的大學聯考勝利者,並非是指那些成績拔尖的狀元,而是在高中這三年裏成長起來的樂觀、自信、堅韌不拔的你們!大學聯考的競爭是壓力和挑戰,也是機遇和希望,成功屬於戰勝自我的人。

(4)第四個環節是情境小品,小品反映的內容是:第一位同學沒有進入高三的狀態,懶散,上課睡覺,發短信,課後泡網吧,玩遊戲,沒有信心,基礎差,放棄學習------第二位同學非常渴望上大學,學習勤奮,晚上學習很晚,壓力很大,過度緊張導致失眠,非常焦慮不安-----

這個小品是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設計的,我所帶的高三(5)班是普通學校裏的普通班級,學生基礎比較薄弱,班上學習成績兩極分化。成績差的同學自卑,沒有信心,放棄學習,成績好的同學感覺壓力大,焦慮不安。以往的課堂,常常是老師講,學生聽,考慮本班學生的特點和需求,這節課我把學生也當作一種課堂資源充分利用起來,讓他們來親自表演小品,方式有變化,學生們的積極性很高,特別是參加表演的同學,在排練的過程中受到的教育是最深刻的。體現的教學理念是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自己認識,自己體驗,自己踐行,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行動結合起來。

(5)第五個環節是學生討論交流,我引導學生觀察這兩位同學的表現,鼓勵學生髮言,剖析原因,找出根源,思考:你遇到過這樣的困惑嗎?我們該如何幫助他們?

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認為,一切良好的教育應從建立兒童集體開始,讓兒童在集體中接受教育。集體心理輔導,就是讓學生在集體中接受教育,通過集體活動調整心境,明白道理,從而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讓學生在活動中自己感悟道理。集體的教育育人無形,潤物無聲,起到一個潛移默化的作用。通過集體心理輔導的教育,形成了較好的集體氛圍,增強了班集體的凝聚力。

最後我小結:高三的壓力大,有些同學在壓力面前顯得意志薄弱,沒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大學聯考的挑戰,逃避現實。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救世主,這些同學應該努力改變自己、完善自我,改掉懶散的毛病,勇敢地接受挑戰,不管大學聯考考得怎樣,為了不給自己留下遺憾,在最後9個月的時間裏,一切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一些同學由於幾次考試成績不好,短時間內看不到效果就認為自己不行了,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因而也容易產生苦悶自卑的心理。欲勝人,先勝己。複習備考,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精神分析者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一書中説:"事實上,每一個人都是自卑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為我們發現我們所處的現狀都是可以進一步改善的。"從這個意義上説,自卑也可成為一個人進步的動力,人生正是在對自卑的不斷超越中而漸入佳境的。希望我們每一位同學都能勇敢接受挑戰,樹立信心。介紹幾種樹立信心的方法,針對同學們提到的學習方法問題,可適當地介紹: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鼓勵同學們科學地記憶和合理地安排時間,並讀大學聯考狀元的10條經驗介紹,供同學們參考。

高三的同學們困惑最多的還有一個壓力的問題---無奈,脾氣暴躁,感到迷茫,沒有自信,害怕,緊張。這時我提出問題:你也有過這樣的焦慮嗎?高三的緊張情緒要如何來進行自我排解?鼓勵學生結合自身,積極發言。我指出:其實學習需要一定程度的焦慮,心理學試驗表明:焦慮水平與學習成績呈倒"U"形關係。無焦慮或焦慮水平過低,學習無緊迫感,對什麼都無所謂,肯定學不好;而焦慮水平過高,人的精神極度緊張,又會影響正常的思維;只有處於中等焦慮水平的同學激發內在的學習動機,變壓力為動力,學習效果最好,能夠形成一種最好的應考心態。介紹幾種緩解壓力的方法

(6)第六個環節是觀看錄像,我覺得這應該是我這節心理輔導課的精彩之處。從高一到高三,我和我的.學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真心地關愛他們。學生們課後都是親切稱我為"阿纓姐",課堂上我是他們的老師,課後我希望是他們的朋友,活動初期在調查問卷中,反映出學生各種各樣的困惑與煩惱,來自家庭的,身邊朋友的,自身的等等,面臨大學聯考的壓力,他們還要揹負沉甸甸的心裏負擔,我真的很心痛,讓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幫助他們解決一些不必要的困惑。考慮到以往的班會活動都是教師説教式的,或者學生單純的節目表演。這次活動我決定給學生一個意外的驚喜。我在活動前採訪了我們學校的校長和書記,部分科任老師,取得了他們的支持與配合,我把他們對全班同學寄以的期望與鼓勵都拍成了視頻錄像,我還召開了全班同學的家長會,我要求每一位家長對自己的孩子説一句鼓勵的話,不少家長是流着眼淚對着鏡頭呼喚孩子的名字,鼓勵孩子要加油。這一段錄像是瞞着全班同學拍攝的,目的是讓學生能真切地感受身邊的老師親人發自內心的關愛,觸動真情,從而樹立信心,戰勝困難。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人的文明最精細地表現在情感的文明裏。"情感對學生的學習、品德乃至身心健康都有着巨大的作用,按照心理學上的解釋,情感是一切行為的生命線,我們只有把情感融入課堂,才能把信服、震撼駐存在學生的內心,教育家第斯多惠説過:"我們認為,教學藝術不僅在於傳授的本領,還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通過研究發現,一個沒有受到情感的人,僅能發揮其能力的20%—30%,當他受到情感激勵時,其能力可以發揮到80%—90%.在人的一切活動中,情感因素髮揮着很重要的作用,通過情感激勵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內動力,促使學生主動探索學習,促進學生自我發展。

最後我告訴學生:在非洲的草原上,羚羊剛睜開眼睛,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必須比跑得最快的獅子跑得還快,不然,我就會被吃掉;而在同一時間,獅子從睡夢中醒來,閃過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我必須比跑得最慢的羚羊跑得快,不然我就會餓死。生活就是這樣------不論你是羚羊還是獅子,當每天太陽初升時,就得毫不猶豫地奔向前方!從高一到高三,我們一路風風雨雨走過來,還有9個月時間你們就要踏進大學聯考的考場,其實我們都會緊張,但是當你們焦慮、苦惱、無助時,不妨抬起頭看看四周,你們有老師、父母、同學,大學聯考的路上我們一起走過!

(7)第七個環節是學生為自己寫一句鼓勵的話。播放音樂《我的未來不是夢》大屏幕投影上出現的是同學們的照片,校運動會拼搏的身影,校文化藝術節上的節目表演,取得團體總分第一名全班同學的合影等等。那一時刻,相信所有的同學都很激動,感覺到前進的道路是有老師、家長、同學的陪伴,渾身充滿了力量。

最後我指出:高三有苦有累,有渴望有理想,高三,寄託了所有,付出了所有,為的只是成功時的喜悦,也為圓我們心中那個彩色的夢。就讓我們大家都笑着面對高三,勇敢地接受挑戰吧!相信我們高三(5)班的每一位同學都能以最好的心態走過高三階段。相信我們整個班級會攜手共進。讓我們一起拿起筆寫下最想對自己説的一句話。事先準備好的圖紙,背景是藍天,將每個人的夢想寫在事先準備好的白雲狀紙片上,貼上去,拼成一幅鴿子形象,相信我們的未來不是夢!

自我激勵是人們精神活動的動力之一,也是保持心理健康的一種方法。心理研究發現:沒有什麼力量比自我激勵的力量更強大、更長效地作用於一個人。本環節的目的是充分發揮學生自我激勵的教育作用,由外激勵轉化為內激勵,不斷追求進步和成功,達到自我教育的效果

八、最後談一下我在設計這節心理輔導課的幾點體會:

(1)這節心理輔導課輔導的難點是:如何幫助學生樹立信心,面對困難,勇於挑戰。莎士比亞説過:"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敗的重要原因。有了自信心才能充滿信心去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近年來,許多國家都把增強學生自信心作為培養目標。強烈的自信心能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全過程中始終保持較強的興趣。因此,要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能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培養樹立他們相對應的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我在這節輔導課上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髮表看法,我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心理學研究表明,高智商和低智商的人只佔整個人羣的4%左右,大多數人的智力在90-110之間。雖然平時有的同學表現得比較聰明些,有的反應較慢些,但這並不表明我們的智商不如別人,事實是:大家的智力都是平等的。只要你努力,只要你用功,只要你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只要你自信,你就能成功!自信還來自家長和老師的激勵,學生需要激勵,因此輔導課的最後我特意安排了錄像,激勵可以把學生的潛能發揮出來,促使他們克服困難,完成任務,從而使學生自信。

(2)以往的高三心理輔導都是臨近大學聯考後期才進行,針對班級的實際情況和存在的問題,我把心理輔導的時間提前到開學初,距離大學聯考還有9個月的時間,讓學生有更充分的準備,及時調整自己。這正是遵循了心理輔導的基本原則,預防與發展相結合原則,學校心理輔導兼有矯治、預防與發展三種功能,就整體而言,應該是預防、發展重於矯治。

(3)心理輔導要能打動學生,必須做到真正為學生着想,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的尊重、理解和接納,從而拋開心理上的防範,對自己的內心世界作更自由的、深入的探索。從高一到高三,我和學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課上是老師,課下是朋友。我努力使自己遵循尊重與發展學生的原則。

(4)開設心理輔導還要貫徹學生主體性原則,要以學生的需要為出發點,圍繞學生關心的實際問題來進行,活動設計給學生髮揮想象留有餘地,輔導過程鼓勵學生髮表看法,宣泄情感,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我在輔導前進行了調查問卷,對"大學聯考,意味着什麼?"進行探討,對小品中人物進行剖析,觀看錄像這些環節的設計遵循的正是這一原則。

(5)心理輔導的重要基本原則之一整體性發展原則,心理輔導追求學生人格的整體性發展,要樹立學生個性全面發展的觀念,不論從事哪一個領域的輔導,都要關注學生人格整體的完善,這一原則強調不宜把心理輔導課程變為單存的知識傳授。心理輔導涉及到學生知識、社會技能、情感、態度、價值等方面的學習,而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知識。因此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就顯得十分重要。因此這節輔導課我太多的不是談具體的學習方法指導,而是着重解決思想認識上的問題,從大學聯考錄取通知書,讓學生談對大學聯考的認識,提升到對成功的理解;從對小品中人物的剖析,結合教育學心理學觀點,讓學生提高認識,從而讓學生卸下心理的包袱;從錄像中領導老師家長們寄語,接受情感教育,提升到自己鼓勵自己,從而樹立起信心,接受挑戰,努力去實現夢想。

高中説課稿 篇3


一、説課標

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包括信息意識、信息倫理道德、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以及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地使用信息技術,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礎。

 二、説教材

1、教學內容分析

普通高中信息技術新課標中規定,《信息技術基礎》是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必修模塊,是高中學生信息素養提升的基礎,也是學習各選修模塊的前提,具有普遍價值。《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信息技術基礎》(必修)第二章第一節的內容。本節內容是在第一章概述信息與信息技術之後,對人類獲取信息過程的概述,主要介紹了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及其優化,旨在使學習者在宏觀上對信息獲取活動有一定的把握,為後繼的學習提供支持,因此本節課屬於信息技術課的基礎內容,在整個教材乃至整個信息技術課程中都處於比較重要的地位。

2、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學科的特點及授課學生的情況,制定本節課以下的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體驗信息獲取活動的共同特徵和一般規律,能夠總結、推導出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掌握信息來源的多樣性並分析其原因,掌握信息獲取的途徑和方法並進行選擇,培養分析、比較、規劃和歸納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能從日常生活、學習中發現和歸納需要利用信息解決的問題,通過問題分析確定信息需求,嘗試設計信息獲取的具體方案,並進行評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驗信息技術藴含的文化內涵,激發和保持對信息技術的求知慾,形成積極主動地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參與信息活動的態度。

4、教學重點

根據教學內容的組織和教學目標的要求,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信息獲取過程的分析和信息獲取方案的確定。

5、教學難點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教學中的難點為:信息獲取方案的設計和優化。

三、説學情

本課的授課對象為剛入校不久的高一年級新生,部分來自農村的學生在國中階段對信息技術接觸較少,大多數來自市區的學生雖然具有基本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但是對於信息及信息技術的理論基礎沒有系統的瞭解,所以總得來説,學習者的信息素養不高,遇到問題時缺乏自然而然的信息意識和信息需求,更缺乏自覺的信息行為。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情境,設置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將教材的理論知識內化為自身的信息意識。

 四、説教法

本節課屬於信息技術基礎的理論內容,純粹的理論講解,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也容易使理論與實踐脱節。信息技術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依據新課改理念,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分析,我主要採用“創設情境”、“任務驅動”和“自主探究”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情境問題的驅動下,自覺完成知識的建構,在建構知識的同時,也發掘出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教學中,啟發、誘導學習,使課堂能在生動、有趣、高效中進行。

 五、説學法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新課程理念也提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因此,在教學中,不斷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協作學習的方法進行學習。

六、説教學程序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1)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5分鐘)

首先通過幻燈片展示幾幅大學美麗的校園風光,創設情境:假如現在你是一名準備填報大學聯考志願的高三學生,不瞭解各個大學的情況,該怎麼辦?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由回答。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加以指導,指出解決以上問題的過程實際是一個獲取信息的過程,引出課題《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

此環節中的情境貼近學生實際生活,設置的問題很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共鳴,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積極探索,精心研究 (15分鐘)

進一步提出問題,“如何獲得所填報大學的綜合實力的.信息?”讓學生獨立思考,教師啟發學生考慮“在哪裏能找到這些信息?怎麼找?”引導學生歸納出獲取大學信息的簡單過程。設計新的問題“班委準備組織同學們週六去本市的旅遊勝地古隆中游玩,要了解本市週六的天氣信息”,讓學生獨立思考,自由回答“哪裏有天氣預報?哪些方法能夠獲得週六的天氣情況?哪種方法最好?為什麼?”引導學生歸納出獲取天氣情況的過程。然後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分析以上兩個問題的解決過程,找出一般規律,推導出信息獲取一般過程的四個環節。

此環節的設計依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讓學生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根據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自主建構學習內容。在教學中需要注意的是,要發揮教師的主導地位,教師要根據學生反饋的情況,做適當的誘導,以保證有效的完成教學內容。

(3)深入剖析,知識探究 (15分鐘)

結合第二環節的情境,設置新的問題“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瞭解到週六的天氣晴好,可以去遊玩,想提前瞭解一些關於古隆中景點和人文的信息,怎麼辦?”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討論,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教師分析學生制定的方案,同時誘導學生剖析信息獲取的各個環節,指導學生優化設計方案。

○1對“確定信息需求”的剖析,主要是讓學生根據以上三個信息獲取事例中對信息需求的描述,自己歸納出確定信息需求時要包含的要素。

○2在剖析“選擇信息來源”時,要求各小組自由討論有哪些信息來源,並對其進行分類,根據學生的討論結果,教師誘導分析各種信息類型的優缺點,指導學生優化方案中信息來源的選擇。

○3學生明確了信息的來源後,推出信息獲取方法就比較容易了。所以,可以直接讓學生自由回答不同的信息來源對應的獲取方法,指導學生優化方案中確定的信息獲取方法。

○4引導學生回顧第一章中介紹的信息的一般特徵,強調信息的價值性和時效性特徵,説明信息評價的重要性,啟發學生可以從哪些方面對信息進行評價。

在第二環節學生了解了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的基礎上,結合教學目標和學生的認知水平,設置任務,使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主動進行知識的建構,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將信息獲取的過程內化為個體的自然意識,從而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

(4)遷移深化,拓展延伸 (10分鐘)

要求各小組確定日常生活中的一個主題,填寫下表:

項目內容

你的信息需求

可能的信息來源

選擇的信息來源

可能的獲取方法

確定使用的獲取方法

完成後各小組相互交換方案,互相品評,相互改進。在課後對方案進行實踐。

學習和了解信息獲取一般過程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在遇到實際問題時,能夠從問題開始,分析信息需求,從而確定信息來源,然後選擇適當的方法來獲取信息。在環節的活動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發掘日常學習、生活中的各種信息獲取活動,體驗信息獲取無處不在並進而認識其重要性。

 七、教學反思

本節要求學生能對信息獲取的過程有一個全面的宏觀把握,當學生遇到問題時,能夠產生自然而然的信息意識和信息需求,繼而引發自覺地信息行為。教學中,通過設置情境,佈置任務,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比較高,能夠根據所學的知識制定出獲取信息的方案。感到遺憾的是,由於時間有限,不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中實踐信息獲取的過程。

高中説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簡析:

高一英語第四單元的話題是“unforgettable experiences”, 整個單元的設計圍繞這一話題展開聽、説、讀、寫多種教學活動,內容涉及“談論過去的經歷”、“描述任人物、事件以及人的感覺”、“學會在一篇文章中用First, Next, Then ,Finally來組織內容”等,讓學生初步瞭解定語從句, 學會使用關係代詞who ,whom, whose, which, that 的用法。我上的這節課是本單元的課後閲讀訓練,它是繼前面幾個課時內容的延伸,單元教學內容中閲讀部分安排了一篇描述洪水的文章,而這篇課文是描述地震的文章,結合目前時事,我想以此為載體讓學生在完成閲讀任務的基礎上對地震的知識有更多的瞭解,所以設計了這一課時。

2、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德育目標)

知識目標:學習描述地震災害的常用語,能簡單的描述地震的發生原因。

能力目標:

(1)發展學生聽、説、讀、寫的基本技能,提高閲讀技巧,培養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

(2)能利用上下文理解單詞的含義,;

(3)能根據所讀材料運用適當語言進行復述。

德育目標:通過本文的閲讀讓學生對地震有更多認識,加強自我保護。

確立教學目標的依據:

根據新課標要求,通過聽、説、讀、寫四項基本語言技能的訓練,使學生形成綜合語言運

用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真實語言交際打基礎。此外,每一門課程都應該儘可能結合學科特點,把培養學生的情感融化到日常教育教學中。

3、重點與難點:

(1)重點:1.利用不同的任務訓練skimming, scanning, careful reading等閲讀微技能;

2.對地震知識的更多瞭解。

(2)難點: 1。閲讀技能的訓練;。

4.教學輔助工具:

(1) 收錄機; (2)多媒體

二、教學流程:

1、新課導入

由前面的閲讀文章的內容説起,那一場洪災對於課文的主人公來説是一次難忘的經歷,而我們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詢問學生知道的災害,展示圖片讓學生對此有所瞭解,然後展示一幅完美的城市圖和災後城市圖進行比較,猜測發生變化的原因,從而引出課題,這樣通過師生互動,激活主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後面進行本文的閲讀做了鋪墊和準備。

2、新課的講解

(1)不同層次的閲讀技能訓練;

首先是Speed reading,

a. skanning,快速默讀全文,瞭解課文大意,回答簡單問題為下一步找出細節作好鋪墊。

b. skimming,讓學生進行跳躍式閲讀,瞭解文章的結構,教師要求學生(work in pairs)給每一部分給一個標題, 以此培養他們找尋文章或段落的主題句和

然後是careful reading ,

a,掃 讀 :用多媒體展示針對每個部分提出不同問題,,學生通過掃讀來獲取細節信息。在通讀全文梳理文章,理解主題基礎上,學生熟悉了文章內容,才能掌握地震的相關知識。在這一環節中,針對各部分設計了不同的任務,

1,選擇題,四個部分

2,根據上下文了解代詞的指代內容,涉及全文。

3,針對第二部分回答問題

4,針對第三部分讓學生結合示意圖用自己的語言複述地震的形成,這既是理解基礎上的表達,也是對理解的檢驗。它可以訓練學生的各種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各種語用能力,是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有效教學方法。複述課文是培養學生用英語連貫表達的.一種有效的訓練手段,而且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從而促進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的發展。

5,針對最後一部分提出一個開放性的問題進行討論

b .朗讀:讓學生跟讀錄音,掌握正確的語音語調,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結構並從中得到自己的感受。這也為下一步學生討論做好鋪墊。學生通過以上活動,從基本框架到細節信息把握住了這篇文章。

接下來的環節是通過多媒體展示的幾幅圖片讓學生進行讀後討論。讓學生對地震有更多認識

(2)、在情境中激思,培養創新思維:

在課文教學時,我採用多種思維訓練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根據教材的語言材料,巧設疑問,鼓勵學生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進行思維。

在careful reading的掃讀中,每個部分的問題各不相同,任務都非常有針對性,訓練了學生各項不同的能力,學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參與熱情。這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這樣既可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又可提高學生的想像能力。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巧妙地適時設問,是對學生進行多種思維的訓練,學生的思維創造性也因此得到充分發揮。

其次詳細閲讀之後,給學生提出一些討論話題,是繼教材內容之後的一個延伸,由此,以教材為載體我們更多的瞭解了地震的相關知識,而學生用英語進行討論,也是對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

3、作業的佈置:

(1)做課後練習三,瞭解地震的各個震級所帶來的破壞完成句子,這一練習有兩個目的,一方面更多的瞭解了地震,另一方面複習了定語從句的關係代詞的用法。

(2)預習寫作部分提出的問題,準備寫一寫汶川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