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 《老子校釋》第四十一章
    發表於:2018-02-13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嚴可均曰:“勤而行之”,御注無“之”字,傅奕作“而勤行之”。謙之案:法京敦乙本作“懃能行”,羅卷同此石,與武內本異。範本作“懃”,注云“古本”。案夏竦古文四聲韻卷一引古...
  • 《老子校釋》第六十五章
    發表於:2018-02-13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人,將以愚之。嚴可均曰:“非以明人”,各本作“明民”。羅振玉曰:敦煌辛、壬本“之”均作“民”。武內義雄曰:敦、遂二本“愚”作“娛”。謙之案:遂州、趙志堅本“明”亦作...
  • 《老子校釋》第二十六章
    發表於:2017-01-04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謙之案:皇侃論語學而義疏引作“重為輕根,靜為躁本”,“根”“本”對文、義亦優。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嚴可均曰:“是以君子”,河上、王弼作“是以聖人”謙之案:韓非解老...
  • 《老子校釋》附錄老子韻例
    發表於:2017-01-04
    昔孔廣森作詩聲分例,其言曰:“今之詩主乎文,古詩主歌。歌有疾徐之節,清濁之和,或長言之,詠歎之,絫數句而無以韻為;或繫音促節,至於句有韻,字有韻,而莫厭其多。”餘以為道德五千言,古之哲學詩也。既...
  • 《老子校釋》第十九章
    發表於:2016-09-03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紀昀曰:永樂大典“絕聖”二句在“絕仁”二句之下。武內義雄曰:遂州本“民”作“人”,蓋避唐諱。魏稼孫曰:“絕聖棄智”,禦注“智”作“知”。謙之案:遂州本、傅、範本亦作“...
  • 《老子校釋》第三十七章
    發表於:2017-01-04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嚴可均曰:“能守”,王弼“守”下或有“之”字。謙之案:傅、範本“侯王”作“王侯”,景福本“若”作“而”。“之”字,景龍、禦注、英倫、傅奕本均...
  • 《老子校釋》第十二章
    發表於:2016-09-03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五味令人口爽;謙之案:牟融理惑論引首二句同,文選七命注引第二句同。七發注引作“五味實口爽傷”。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正義引:“五味令人口臭,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
  • 《老子校釋》第四十八章
    發表於:2017-01-04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謙之案:傅、範本二“日”上並有“者”字。範曰:“傅奕、嚴遵與古本有‘者’字。”按今怡蘭堂校刊嚴本無。“為學日益”與二十章“絕學無憂”,皆指學禮而言。莊子知北遊篇...
  • 《老子校釋》第三十四章
    發表於:2017-01-04
    大道汜,其可左右。嚴可均曰:“道汜”,禦注作“道泛”,河上作“道汜兮”。羅振玉曰:釋文:“本又作泛,周、張並同。”景龍、禦注、敦煌三本均無“兮”字。謙之案:“汜”字碑文不明,本作“泛”,或作...
  • 《老子校釋》第七十六章
    發表於:2017-01-04
    人生之柔弱,其死堅強。嚴可均曰:“人生之”,?本作“人之生也”,高翿作“民之生也”。“其死”,各本作“其死也”。羅振玉曰:景龍本、敦煌辛本均無兩“也”字,下二句同。敦煌辛本“堅”作“剛...
  • 《老子校釋》第四十章
    發表於:2018-02-13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謙之案:碑本“昔之得一者”止“有生於無”句為一章。嚴遵本與上章相連,同此石。又宋趙志堅疏義“反”作“返”。又案“反”,復也,此易義也。易復彖曰:“反復其道,七日...
  • 《老子校釋》第八章
    發表於:2016-09-03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又不爭。嚴可均曰:“又不”,河上、王弼作“而不”。謙之案:御覽五十八引無“善”字,“萬”作“萬”。“又不爭”,敦煌、遂州、御注、樓正、司馬光、曹道沖、強思齊、李...
  • 《老子校釋》第三十二章
    發表於:2017-01-04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不敢臣。嚴可均曰:“樸雖小”,禦注作“撲”,王弼作“樸”。“天下不敢臣”,王弼作“天下莫能臣也”。羅振玉曰:景龍、禦注、敦煌、英倫諸本“莫能”作“不敢”,景福本作...
  • 《老子校釋》第四十二章
    發表於:2017-01-04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謙之案:淮南子天文訓:“道日規,始於一。”王念孫曰:“‘日規’二字與上下文義不相屬,此因上文‘故曰規生矩殺’而誤衍也。宋書律書作‘道始於一’,無‘日規’二...
  • 《老子校釋》第七章
    發表於:2016-09-03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久者,以其不自生,嚴可均曰:“長久者”,河上、王弼“長”下有“且”字。謙之案:傅、範本同。遂州碑作“天地長久”。又“天長地久”,蓋古有此語,此引而釋之耳。故能長久...
  • 《老子校釋》第十三章
    發表於:2016-09-03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辱為下。嚴可均曰:“何謂寵辱?辱為下”,王弼、傅奕作“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羅振玉曰:河上、景龍、禦注、景福、敦煌丙諸本均無“若驚”二字。景龍本“辱為...
  • 《老子校釋》第四十九章
    發表於:2017-01-04
    聖人無心,以百姓心為心。謙之案:各本“無”下均有“常”字,敦煌本、顧歡本無。又北堂書鈔七引“姓”下無“心”字,御覽四百一引“姓”下有“之”字。案此言聖人不師心自用,唯以百姓之心為心...
  • 《老子校釋》第六章
    發表於:2016-09-03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畢沅曰:陸德明曰:“谷,河上本作浴,雲:‘浴,養也。’”案後漢陳相邊韶建老子碑銘引亦作“浴神”,是與河上本同。俞樾曰:“浴”字實無養義。河上本“浴”字當讀為穀。詩小弁篇...
  • 《老子校釋》第二十四章
    發表於:2016-09-03
    企者不立,嚴可均曰:禦注、河上作“跂者不立”,王弼作“企者不立”。羅振玉曰:“企”,釋文:“河上作‘豉'。”案“豉”殆“跂”字之訛。禦注、廣明二本亦作“跂”。廣明本此上有“喘者不久”...
  • 《老子校釋》第六十三章
    發表於:2017-01-04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謙之案:成玄英莊子逍遙遊篇疏、後漢書荀爽傳引首二句並同,文子道原篇引首二句同,第三句作“知不知也”,疑“味”字乃“知”字倒植而誤。知無知,即七十一章“知不知上”...
  • 《老子校釋》第五十章
    發表於:2017-01-04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羅振玉曰:敦煌本“十”作“什”,下同。馬敍倫曰:説文無“塗”“途”二字,蓋“徒”即“塗”“途”本字也。莊子至樂篇“食於道徒”,即道塗也。此“徒”字...
  • 《老子校釋》第四十三章
    發表於:2017-01-04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羅振玉曰:敦煌本無“騁”字。彭耜曰:葉夢得無“騁”字,達真子“堅”作“剛”。謙之案:諸河、王本及傅本同此石。範本作“天下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至堅”,並雲:“淮...
  • 《老子校釋》第五十五章
    發表於:2017-01-04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謙之案:傅本“含德之厚者,比之於赤子也”,範本無“之”字,河上公、王弼無“者”“之”“也”三字。又列子天瑞篇張湛注引並同此石。此雲“赤子”,案漢書賈誼傳劉奉世注曰...
  • 《老子校釋》第七十章
    發表於:2017-01-04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謙之案:“天下”二句,嚴本“天”上有“而”字。傅、範本作“而人莫之能知,莫之能行”。言有宗,事有君。謙之案:淮南道應訓引二句同。文子精誠篇作“事...
  • 《老子校釋》第六十四章
    發表於:2017-01-04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破,其微易散。嚴可均曰:“其脆易破”,河上作“其膬”,王弼作“易泮”。羅振玉曰:“易泮”,景龍、御注、景福、敦煌庚、辛、壬諸本均作“破”。武內義雄曰:敦、遂二本...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