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昆蟲記》讀後感400字(精選23篇)

欄目: 讀後感 / 釋出於: / 人氣:6.46K

讀完一本書以後,你有什麼體會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昆蟲記》讀後感400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昆蟲記》讀後感400字(精選23篇)

《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篇1

我在暑假期間讀完了《昆蟲記》。《昆蟲記》又稱昆蟲世界,昆蟲物語,昆蟲學札記或昆蟲的故事。這是法國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林創作的長篇生物學著作,是一部不朽著作。

這本書是一部概括昆蟲種類,特徵,習性的昆蟲生物學著作,記錄了昆蟲的真實生活,表述的是昆蟲為生存而鬥爭出的靈性。作者將昆蟲多彩的生活與自己的人生感悟融為一體,用人性去看待昆蟲,字裡行間透露出作者對生命的尊敬與熱愛。

這本書描繪了各種各樣的昆蟲生活,這給後世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使人類社會迅速走了現代文明。

法布林出身農民家庭,從小生活貧困,一貧如洗,後來勉強溫飽。但是他對學習有這極大的興趣靠自學取得多個學位,他勤於自修,精心選擇研究的方向堅持不懈的研究昆蟲和植物不斷取得新的成果。

對於法布林來說,最大的樂趣在於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發現自然世界的科學道理。他因為熱愛真理所以寫成了《昆蟲記》。

通過讀昆蟲記,我感受到了《昆蟲記》不僅僅充滿著對生命的敬畏,更蘊含著追求真理,探索真像的求真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啟示,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中我們都要像法布林那樣要有一種追求真理的實踐精神,而且還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艱苦,也要去奮鬥。

《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篇2

法布林,法國著名的科普作家和昆蟲學家,他花費十多年的時間,寫成了這本鉅著《昆蟲記》。

法布林的職業是教師,但他從未間斷對大自然,尤其是對昆蟲的研究。在法布林生活的那個年代,人對昆蟲的觀察限於昆蟲的器官、昆蟲生命的重要特徵、本能與習性等。法布林挑戰傳統,首次在自然環境中研究昆蟲,深入昆蟲的生活,終於寫出了一部浩瀚鉅著《昆蟲記》。

法布林取得這麼大的成功,並不是容易的。法布林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自幼家境貧寒,但他並沒有向困難屈服,仍然堅強地面對,並刻學自學,先後取得了數學、物理、博物學學士學位,又在引歲時獲得了自然科學博士學位。

《昆蟲記》講述了各種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介紹了螳螂、蟬、蟋蟀、蝗蟲、被管蟲等等的各種昆蟲。

法布林把昆蟲的的習性娓娓道來,把昆蟲寫得活靈活現,使人彷彿置身於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

《昆蟲記》充滿著法布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我們要學習法布林勇於探索世界,勇敢追求真理的勇氣與毅力。

《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篇3

《昆蟲記》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林用一生的時間與精力,通過仔細觀察昆蟲的生活,並且詳細的記錄編寫的。

介紹了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繁衍和死亡。全書包括10大冊,暑假裡我讀了一小部分。

通過讀書使我們真真實實地感覺到了法布林觀察得仔細,就連小小的螢火蟲怎樣捕食他都看得清清楚楚。他還不辭辛苦,追蹤觀察了迷宮蛛是怎樣產卵和養育寶寶的。為了觀察石蠶的生活習性,他親自養了一些,講述了石蠶室如何利用簡易房子金蟬脫殼。法布林這種堅持不懈、探索大自然的精神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呀!

讀了《昆蟲記》使我增長了很多知識,例如:螞蟻和蟬之間的鬥爭,知道了螞蟻是頑強的乞丐,蟬才是勤勞的生產者;螳螂善於運用心理戰術,是一個真正的心理專家,但它卻自食同類,凶殘的很;還有在各種昆蟲當中,蟋蟀是地道的哲學家,有高超的建築技術……

從《昆蟲記》這本書的描寫,可以看出作者的獨具匠心。他語言生動、活潑,而且充滿了情趣。他把感情融入到觀察當中,使我們瞭解到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以後我也要像法布林那樣仔細觀察身邊的事物。

《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篇4

《昆蟲記》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林對昆蟲的觀察記錄。在書中,法布林用自己獨特的視角,為我們講述了不同昆蟲的特點和生活習性,帶我們走進昆蟲多姿多彩的世界,令人大開眼界。

此前,對於昆蟲,我的第一感覺就是不喜歡,甲蟲、毛毛蟲等身體上帶絨毛的蟲子,看著更是噁心、不舒服。在法布林的眼中,昆蟲們是大自然的主角,它們的一舉一動,都有人類的思想和情感。

在這裡,我重新認識了聰明的石蠶、“導航員”小蜜蜂、森林清潔工小螞蟻和西西斯、凶惡的大黃蜂、“音樂家”小蟋蟀,增長了許多知識。

在書中,法布林對每一種昆蟲都進行了細緻的描述,並通過許多關於昆蟲的實驗,讓人一看就過目難忘。作者這麼仔細的觀察,除了自己對昆蟲的熱愛外,肯定也花了不少時間和心血,我以後要向他學習做事認真的態度。

另外,《昆蟲記》這本書裡還有閱讀心得、日積月累、近義詞、反義詞、好詞積累卡等一個個小版塊,這這裡,我們不僅領略到了昆蟲世界的多彩生活,也學到了不少的知識。

《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篇5

法布林是法國著名的作家和生物學家,他一生寫了二百多篇《昆蟲記》我早就聽說昆蟲記名揚天下了。

那天,爸爸給我買來了《昆蟲記》我喜出外望,心裡樂開了花,裡面的昆蟲不但有趣而且生動:有可伶的鳴蟬、膽小如鼠的蛐蛐、可怕的狼蛛、五毒之首的蠍子、勤勞的蜜蜂、長毒刺的黃蜂……這本書主要寫了一些昆蟲的家庭生活、捕獵技巧和外貌特徵等。

就說那可怕的狼蛛的產卵吧,狼蛛有一個又小又圓的頭,頭上長著八隻眼睛和恐怖的毒牙,還有八隻長毛的長腿,腹是產卵用的。一年夏天,法布林在花叢下見到一隻挺著大肚子的狼蛛,這表明它即將臨產,法布林把它輕輕地放在一個既透明又有泥土的瓶子裡。

幾天後,狼蛛開始產卵,只見它先在地上織了一張網,大小相當於一隻手掌,蛛網很粗糙,也不成形,相當穩重,接著,母狼蛛吐出一些更結實的絲,織成一個白色球體,上面留一個小口,再產下一粒粒黃金的卵,產完後,狼蛛把口子封上。

最後,它把那張不成形的網用腳踹到一邊,把卵袋往上一背,卵袋就成了它的無價之寶。

《昆蟲記》告訴我們在生活中一定要做個有心人。

《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篇6

最近讀了一本書,名叫《昆蟲記》,它是由法國著名昆蟲學家、動物行為學家、文學家和博物學家,被稱為“昆蟲界的荷馬”、“昆蟲界的維吉爾”法布林寫的。

法布林小時候很喜歡觀察動物和昆蟲,但他的父母不同意,看見他拿昆蟲就不停地責罵,但這並沒有讓法布林改變自己的喜好,在這本《昆蟲讓》中,寫的就是法布林接觸的昆蟲。

在《昆蟲記》的描述中,大家一定都知道蟬和螞蟻的故事,那是由於蟬一個夏天都在唱歌,冬天沒有糧食去向,受到一頓不好的待遇被轟出門的故事,而讀了《昆蟲記》後,我才知道不是那麼回事。“蟬在樹上鑽孔,把吸管伸進洞裡去吸取汁液。螞蟻被吸引來了,便一擁而上,咬著蟬的腿,託著暗裡的翼,爬上蟬的背,蟬被這些小人惹地心煩,放棄了自己的水井,螞蟻成了井的主人。”在《伊索寓言》中,蟬總是好吃懶做的形象出現,而螞蟻則是吃苦耐勞的象徵。在這段話中,說明了無惡不作,好吃懶做的是螞蟻,而甘願與人分享,勤勞生產的是蟬啊!

我小的時候,有一本獨特的書吸引了我——《昆蟲記》。當時還不太能理解裡面的內容。而今,當我再翻出這本書,便開始細細品讀起來。

這本書的作者是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林。書中寫了許多有關昆蟲的奇聞異事。在這些數不清的故事中,我最難忘的是有關螢火蟲的。

原來小小的螢火蟲蘊藏這麼大的奧妙!生活中那些司空見慣的動物,也可能有許多我們未知的科學祕密。生活真是處處皆學問啊!

《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篇7

《昆蟲記》是法國傑出的昆蟲學家、科普作家、博物學家法布林的傳世佳作。作者妙筆生花,為讀者勾畫出一個神奇的昆蟲世界。這是一本寫“蟲子”的書,先後被譯為五十多種文字,而且一版再版,真是奇蹟。法布林也由此獲得了“科學詩人”“昆蟲世界的維吉爾”等桂冠。

法布林通過仔細觀察、多次實驗,細緻而生動地描述了許多種昆蟲的習性和特徵。如:菜豆象為什麼不侵害新鮮菜豆?原來,它大多數分佈在陰涼處,如倉庫,它們喜歡吃晒乾了的、脆脆的菜豆葉。法布林花費了兩年,終於弄清了菜豆象的真面目。這本書生動有趣,讀起來興趣盎然。

整本書得益於作者細緻地觀察和不其厭煩地實驗,再加上十分細緻地描寫,才讓我們瞭解到奇妙的昆蟲世界:大孔雀蝶為了求偶,十幾天如一日的去一個指定地點找雌性大孔雀蝶;米諾多蒂菲為了養育後代,不辭辛苦地找食物、做房子;黑步甲的奇特本領——裝死……有些昆蟲似乎有著非常聰明的頭腦:赤峰讓毛毛蟲失去知覺而不致死,來給食物保鮮;舍腰蜂因為“怕冷”,而把窩做在煙筒裡……所有一切,無不讓人驚訝和讚歎。

細細的讀一讀,書中處處有著對大自然的敬畏。在對昆蟲的習性、勞動、繁衍、死亡的描寫中,用生物性反觀人性。作者雖然一生清貧,但是堅持完成了這不朽之作。這本書說明了:只有認真觀察、用心思考,才可以體會世界的豐富多彩!

《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篇8

法布林先生是一位很著名的昆蟲學家。他創作了一本非常著名的關於昆蟲類的書叫《昆蟲記》。我看了之後讓我受益匪淺!

《昆蟲記》內容十分精彩裡面向我們呈現了很多自然界中可愛的小昆蟲比如說:蜘蛛、蠍子、糞金龜等。雖然它們形態各異,但是它們都有自己的精彩生活。它們不需要父母的照顧更不需要別人的幫助,自己在這個殘酷的自然界中生存,確實也令我欽佩!

如今生活在快速發展的時代中,我們的生活哪一樣是不需要別人?你可能會說:“我自己會做飯會洗衣”但是,鍋碗瓢盆是工廠裡的工人辛辛苦苦的勞動成果,菜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澆灌而來。所以,我們的生活每時每刻都需要別人的幫助。同時,我覺得別人幫得住你一時卻幫不了你一世,我們除了學習以外也更應該鍛鍊自己的辦事能力。雖然我們不能像法布林書中那些自由自在的小昆蟲一樣,但是也要學會幫助他們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當然我們也要有一顆持之以恆的心,就像法布林一樣對一件事有些執著並且善於觀察的心,而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要善於觀察,學會堅持!做事情不能光擁有一顆衝動的心要學會做長期打算即使可能會一無所獲但是堅持下去總會看到自己努力的結果!

用眼睛留心觀察大自然的一切你會發現周圍都很美好!

《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篇9

法布林是一位法國著名的科學家,科普作家。今天,我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再來閱讀法布林所寫的一部著作——《昆蟲記》。法布林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把畢生的精力放入了昆蟲世界裡,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寫成了《昆蟲記》這部鉅著,他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愛戴。法布林刻苦鑽研,犧牲了自己私有的時間去觀察昆蟲。《昆蟲記》詳細地描繪了昆蟲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甲蟲、蟋蟀,等等。這給後世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使人類社會迅速走了現代文明。

法布林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並不是容易。他出生於農民家庭,從小生活貧困,但法布林沒有向各種困難屈服,他勤於自修,精心選擇研究方向,堅持不懈地進行觀察研究昆蟲及植物,不斷獲得新成果。法布林一生最大興趣,盡在於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發現自然界蘊含著的科學真理。

我多麼希望像法布林那樣,到知識的海洋中去遨遊,到科學的世界去探索,去揭開自然界中的一個又一個科學奧祕!但和法布林相比,我真感到羞愧萬分。法布林能在困苦的環境下研究昆蟲,而我連做數學題都不認真,不專心,一遍做不出來,就不動腦筋了。

讀了《昆蟲記》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我要像法布林那樣勇於探索世界的奧祕,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這樣就能走向成功。

《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篇10

一開始,我聽到有昆蟲記這本書的時候,我心裡想竟然還有這種書,等我拿起昆蟲記這本書時,我一看,原來是著名的作家法布林先生寫的,當時我很驚訝,不過我還是馬上拿起昆蟲記這本書開始讀了起來。

當我看到樵葉蜂的時候發現,樵葉蜂這種蜜蜂根別的蜜蜂不一樣,樵葉蜂它是住在蚯蚓的管道里的,而別的蜜蜂不是住在蚯蚓的管道里的,而是自己建築掛在樹上的巢穴,比如大黃蜂、小蜜蜂等等。樵葉蜂還有個特點是,我們平常見到的蜜蜂是黑色條紋的,其他的地方都是黃色,但是樵葉蜂的條紋是白色的,其他的地方根別的蜜蜂一樣,也是黃色的。還有你在葉子上發現很多小孔的時候,其實那些就是樵葉蜂乾的。我感覺樵葉蜂它是個剪東西的好能手,因為法布林他也說了那些小孔很漂亮,所以我覺得它會是個剪東西的好能手。

等我看到最後一篇碧蒼的時候,我看到一些內容,說碧蒼它每次看到死老鼠或者是別的死東西時,它都會飛過去,把那些死東西清理乾淨,當然我也知道還有很多昆蟲也是可以的,我看著看著,發現有一種昆蟲的小時候,就專門在這樣的動物裡面喝血。我推斷出碧蒼它這一個昆蟲一定是一個清潔家,所以我喜歡碧蒼。

我感覺法布林寫這些昆蟲寫的非常詳細,直到現在我才知道給我推薦昆蟲記的原因,所以我超喜歡昆蟲記這本書。

《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篇11

我曾經讀過《昆蟲記》一書,它是由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林創作的一部長篇生物學著作,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在法布林的筆下,昆蟲們都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昆蟲記》中涉及蜣螂、蟬、螞蟻、蜘蛛、蜜蜂、螳螂、蠍子、甲蟲、蟋蟀、象鼻蟲等100多種昆蟲,記錄了它們真實的生活。在書中,法布林用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的語言以及散文的筆調,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他所觀察和研究的昆蟲的外部形態、生活習性等,真實地記錄了幾種常見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死亡等,既表達了他對生命和自然的熱愛和尊重,又傳播了科學知識,體現了他觀察細緻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學探索精神。《昆蟲記》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百科全書,還是一部將昆蟲的生活與人類社會巧妙聯絡起來,散發著濃郁的文學氣息的文學經典。

法布林用一個個淺顯易懂的小故事向我們呈現了一個奇特、有趣的昆蟲世界。就以蟬和蜘蛛為例。原來蟬並不是一出生就可以“唱歌”,而是要在地下待上四年多的時間,脫殼以後才能發出美妙的“歌聲”,這個過程比我們想象的要複雜得多。而且不是所有的蜘蛛都有劇毒,大多數蜘蛛的毒性跟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見的蚊子的毒性差不多,並不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大的傷害,只有極少數蜘蛛才有劇毒。

《昆蟲記》這本書,能給人無窮的`樂趣和無數的啟發,是一本值得同學們閱讀的好書。

《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篇12

多少人陶醉在法布林筆下的昆蟲世界?多少人欣賞著情趣盎然的文學經典?而我,卻更多地領略著法布林高尚的靈魂。

《昆蟲記》將昆蟲鮮為人變的生活習性和特徵描寫的淋漓盡致,它熔作者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於一爐,帶給多少人無限樂趣?而這成功的背後,法布林付出多少汗水與心血?付出了多少個日日夜夜?他耗盡畢生的時間與昆蟲默默交流,譜寫一部昆蟲世界的樂章,創造出只屬於他自已的昆蟲的世界。他比任何人都具有傳奇色彩。

付出就會有收穫,付出與收穫是成正比的,而堅持則會讓收穫更大,會讓你距離成功更近一步。人生漫漫,有多少次成功,就有多少次堅持。任何事情都沒有絕對,任何情況都沒有必定如果果你為此努力,為此堅持,那將不是奇蹟了。

一個人耗費一生光陰觀察昆蟲已是奇蹟,一個人一生專為昆蟲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能不說是奇蹟。而法布林研究昆蟲的動力,來自於一種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原自作者內心對昆蟲的喜愛。興趣住往能帶領一個人進入另一個奇妙地界,只要你喜歡它,任何一個高雅情趣都能使人升高一個境界。法布林喜歡昆蟲,喜歡研究昆蟲。他是屬於昆蟲界的一個人。正是因為他的喜歡,他才可以與昆蟲默默交流一生。那麼,這也不算是奇蹟了。

法布林以人性觀照蟲性,與大自然融合的無比和諧。他然愛生命,崇尚生命,是因為他能夠品味生活,感受生命的美好;他尊重生命,是因為他懂得生命的可貴,知道每一個生命的意義非凡!

《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篇13

這本書帶我走進了昆蟲的世界。到現在我的腦海中還浮現著很多昆蟲的生活習性,許多雌昆蟲是怎麼帶小寶寶的。

法布林從產卵,孵化,生活習性方面展現了昆蟲世界的精彩。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蜂類的故事。法布林分別寫了舍腰蜂、斑紋蜂、黃蜂、樵葉蜂、黑胡蜂……它們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性,但都非常愛勞動,而且特別疼愛,關心自己的小寶寶。

法布林的探索精神深深的打動了我,不懼任何危險的去找昆蟲做實驗。在他的筆下讓我看見了執著的蜣螂,會玩心理戰術的螳螂,看似溫柔其實非常非常殘忍的螢火蟲,要在地下潛伏四年才可以鑽出地面,出來後卻在暑假裡一天叫個不停的蟬,呆頭呆腦的松毛蟲,痴情的大孔雀蝶,為孩子操碎了心的蜘蛛。

讀完這本書後,我開始對昆蟲不那麼怕了,但有時比較衝動就直接用腳踩死了它們,還有我有時候也會像法布林那樣在樓下抓一些小螞蟻,把它們關到一個小盒子裡,但是過了幾天後它們都死了。我也不知道他們是被我餓死的,還是被憋死在那個盒子裡的,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

這本書讓我知道人只是生物鏈的一環,任何一個生命,都有捍衛自己領地、食物、後代的光榮使命,讓自己和家人可以活得更加的舒適。在生活中我們應該與任何的小動物好好相處,讓我們和它們一起做朋友,讓動物們見到人類不再害怕。

《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篇14

星期天,我讀了一本書,題目是《昆蟲記》。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作家法布林。剛拿到這本書時,它就像一塊奶油蛋糕深深地吸引著我。因為裡面的昆蟲不但有趣而且生動:有可憐的鳴蟬、膽小如鼠的蛐蛐、可怕的狼蛛、五毒之首的蠍子、勤勞的蜜蜂、長毒刺的黃蜂……

以前的我對昆蟲是不感興趣的,而當看了這本書後,猶如開啟了探索昆蟲世界的大門,使我汲取到很多的的知識。

在這本書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寫有關蟬的篇章。它的開篇第一句———“蟬的名聲是靠傳出來的”,使我疑惑不解,讀到了後面,我才明白原來是人們的傳言才逐漸有名的,這個解釋使我哭笑不得。除此之外,我還知道了蟬是怎樣產卵和孵化的,蟋蟀是如何捕食的,松毛蟲的“家”在哪裡,蜘蛛常見的種類… …

法布林把昆蟲寫的那麼真實.美麗.生動。他一生都在貧困中作但他一點都不孤獨,因為他有那麼多的昆蟲朋友。他把大自然當成了自己的實驗室,葡萄架下.山坡上.田野裡。他不怕太陽的暴晒,一蹲就是一天。而且,他的家中也是他的實驗室,家中有很多的瓶子,那都是他實驗的工具。

讀完這本書,我的感觸很大,法布林在那樣的環境能寫出膾炙人口的鉅著。我真是慚愧萬分啊!我下定決心,以後一定要發奮圖強地學習,長大做一個對祖國有作用的人。

《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篇15

寒假讀了《昆蟲記》,這本書主編是肖復興,原著是法國作家法布林。這本書解釋了,關鍵詞句的含義和作用。積累好詞、好句、好段,瞭解作品的主要內容和主題。這本書的作者仔細地描寫了昆蟲世界。

其中,最喜歡讀高手狼蛛那一章。狼蛛的腹部長著黑色的絨毛和褐色的條紋,腹部有一圈圈灰色和白色相間的斑紋,狼蛛最喜歡住在百里香的乾燥沙地上。狼蛛的居所大約有一尺深,一寸寬,是它們用毒牙挖成的,剛剛挖的時候是筆直的,以後才漸漸地打彎,洞的邊緣有一堵矮牆,是用稻草或者是一些小石子築成的,看上去有些簡陋,不仔細看還看不出來是它的居所呢!

作者用土蜂來引狼蛛出洞,土蜂出來的時候已經死了。我覺得狼蛛就像一個凶殘的屠夫,一捉到食物就將其活活地殺死,當場吃掉。狼蛛的毒素是一種多麼厲害的暗器啊!狼蛛的毒牙不僅能結束昆蟲的性命,對稍大一點的小動物來說也是危險可怕的。小狼蛛捉蒼蠅的時候動作也是十分敏捷的。蒼蠅常常在兩寸長的草葉上,小狼一跳起來就吃掉了蒼蠅。

《昆蟲記》是一本可以觸動淘氣孩子心靈的一本書。這裡有許許多多狼蛛一樣的小昆蟲。之前我認為螢火蟲是一種非常可愛的昆蟲,但是我看了《昆蟲記》這本書之後,我發現了螢火蟲居然是一種食肉昆蟲。

從這本書裡我還了解了很多很多課外知識,增長了很多見識,認識了昆蟲世界,豐富了我的知識寶庫。

《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篇16

《昆蟲記》,這本書是法國著名的“昆蟲詩人”法布林寫的,堪稱是一本昆蟲百科全書。法布林在書中把昆蟲當做朋友一樣娓娓道來。

在書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蟬了。蟬在產卵的時候,有一種比螞蟻還小的蟲子,也會在那一堆卵裡產下它們的卵。而這種小蟲子的發育要比蟬早好多時間,它們便拿蟬的卵當做食物。蟬的後代就這麼不明不白的變成了別的蟲子的美味佳餚。然後運氣好的幼蟲經過好幾年漫長的黑暗的等待,終於破殼成蟬,那幾日的絢爛,枝頭高歌終將成為絕唱。

我最喜歡母甲蟲,不是因為它美麗的外表,也不是它有多強的戰鬥力,我只是喜歡它對孩子的愛。它“為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賊甲蟲則是我最討厭的蟲子了,它不勞而獲,用卑鄙下流的手段取得別人的食物。但仔細想想,這也不能怪它,畢竟每個生物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則,而且這些法則也不是能輕易改變的。俗語中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吧。

為了完成《昆蟲記》這史詩般的昆蟲百科全書,法布林整整寫了三十一年。法布林的這種為了理想堅持不懈的精神,使我敬佩萬分,而這也正是我們所缺少的。

我相信,如果我們在學習中也能像法布林這樣專注,這樣不屈不撓,那麼我們做什麼事情都能取得了不起的成就,向法布林致敬!向科學精神致敬!

《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篇17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叫《昆蟲記》的書。這本書是法國著名作家法布林所寫的,書如其名,它是一本關於昆蟲的書。

我最喜歡的章節是《蟬和螞蟻》,一首很有趣的小詩歌組成了這一章節。它描寫了蟬兒們為了解渴,在天熱的時候用尖嘴戳進細嫩多汁的樹皮,鑽一口井來吮吸樹汁。可好景不長,每次都會有螞蟻、蒼蠅、大胡蜂、金龜子來井邊搶樹汁喝。最過分的是螞蟻,不僅僅是搶樹汁喝,還一心要把蟬兒們從自己鑽的井裡趕走!每次蟬兒們都不得不提防著它們。

《蟬的歌唱》是我喜歡的第二個章節。在法布林家附近可以找到5種蟬,它們的鳴聲不同,但他們的發聲方法卻是相同的。喜歡這個章節的原因是因為我很訝異同一種類的蟬鳴聲竟然不同!然而其他動物,比如貓,所有不同種類的貓叫聲卻都是相同的。

在《昆蟲記》裡我最感興趣的一段話是:紅螞蟻不會哺育兒女,也不善於尋找食物,它們偷別人的孩子來服務自己。遭到紅螞蟻劫掠的是其他種類的螞蟻鄰居,紅螞蟻把它們的蛹偷回來,蛹孵化後,就成了陌生人家中幹活賣力的傭人了。這些描寫讓我感覺到紅螞蟻真是一種貪婪的螞蟻,第一次聽說會有動物偷別人的孩子來為自己服務,這些都使我感到非常新奇!

通過《昆蟲記》這本書,我知道了法布林是個很細心的人。這本書讓我學到了很多關於昆蟲的知識,今年暑假我收穫了很多!

《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篇18

我利用暑假的時間讀完了《昆蟲記》,這本書為我們形象而生動的描繪了昆蟲的奇妙世界,看完了才真正瞭解了他們,漲了不少見識。

物競天擇,每種生物都是經過自然選擇而存活下來的,不管是微生物,植物,動物,當然也包括昆蟲。它們經歷著殘酷的生存鬥爭,為了能讓自己繁衍後代,做著不懈的努力。全書總共寫了一百多種昆蟲,分別描述了它們的形態、生活習性、本能等。這也能從側面反映這些細緻的研究都是作者科學研究一路的經歷,他把一生對昆蟲的愛都收集進這本書裡面。夏天的晚上,蟋蟀在洞裡不停的叫著,彷彿在向我訴說它對夏天的熱愛,滿天的飛舞螢火蟲讓我發現大自然的美,這個夏天讀《昆蟲記》不正合適嗎?大自然真的太神奇了,讀完這本書我也更瞭解大自然了。這些不起眼的小傢伙永遠生活在我們周圍,簡直無處不在。當你吃麵包不小心掉了一塊在地上,馬上就會有螞蟻爬過來搬運了,如果東西再大一點他們就會成群結隊的合作。夏天的夜晚只要你開著燈,總會有數不清的飛蛾圍繞在這燈光周圍,這就是所謂的飛蛾撲火。大自然真的太偉大了。

這些小傢伙再小,也是條生命,我們也應該愛護他們,因為它們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它們為了繁衍,本能的團隊協作、無私奉獻,我們人類難道不應該向它們學習嗎?

《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篇19

在暑假裡不經意的翻開一本《昆蟲記》。這本書是法國著名的作家法布林寫的。裡面描寫了很多很多栩栩如生的昆蟲。我以前很討厭昆蟲這類東西,因為我覺得他們很噁心,但自從我看了法布林的《昆蟲記》我就對昆蟲產生了興趣,經常蹲在路邊看螞蟻。

《昆蟲記》這本書的用筆優美,寫了很多很多小蟲子的活動經過。而法布林觀察的特別仔細,比如說“領頭的松毛蟲不斷吐出絲來,很細。其他隨行的松毛蟲也分別吐出絲來。”這句話就描寫的很仔細,讓人易懂。

我最喜歡的地方就是松毛蟲這個地方了。他講的是松毛蟲的卵被裝在一個小小的筒子裡面,這個筒子是用白色的絲做的,帶了一點點淡黃色,中間還有一層紅色的絲,Verybeautiful。上面還覆蓋了很多很多的小鱗片,就像屋頂上的瓦片一樣。有一次法布林把他們放到了花盆上面,然後他們就一直繞圈圈,繞圈圈繞了半天,還是沒有碰到,後來一些冒充走累了就跑到了花盆裡的土上面。後來終於有一對松毛蟲,慢慢的往下爬了。最後這些松毛蟲終於脫離了這個噩夢。我覺得這一段寫得非常精彩,當然《昆蟲記》裡

還記錄了其它很多有趣的昆蟲,比如織網大師蜘蛛,建築大師蟋蟀,釀蜜大師蜜蜂等等。他們都讓我著迷。

讀了這麼一部好書,又學到了這麼多的知識。這個寒假真是沒有虛度光陰啊!

《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篇20

一天,媽媽送給我一本文學著作《昆蟲記》。看到昆蟲兩個字,我便瑟瑟發抖,腦海裡閃現出可怕的毛毛蟲、彈簧蟲、蜘蛛等等,可是,蟲子有什麼好研究的呢?帶著強烈的好奇心,我顫巍巍的打開了這本書。

《昆蟲記》講述了法國昆蟲學家法布林探索昆蟲奧祕的故事,書中他一共觀察了四十多種昆蟲,有“神聖甲蟲”蜣螂,有默默無聞的舍腰蜂,還有“新陳代謝的工作者”碧蠅。

讀這這些充滿無限樂趣的文字,我彷彿也置身其中,與法布林一起登上旺杜峰、踏進荒石園,一起探索昆蟲界的奧祕。閱讀時,我時而看到昆蟲打鬥時凶狠的一面,時而看到昆蟲守護兒女時溫柔的一面,我不僅感嘆原來昆蟲也和我們人類一樣充滿了感情。

這本書最讓我觸動的是法布林面對困難時從不放棄的精神,法布林小時候觀察昆蟲經常受到父母的阻撓,身邊沒有人支援他,但他並沒有因此灰心喪氣,而是將夢想埋在了心裡慢慢生根發芽,最終通過不斷的努力成為了偉大博物學家。生活中,我也要像法布林學習,在各個方面堅持不懈,勇往直前。

讀完《昆蟲記》這本書,我不僅漫遊了昆蟲世界,還學到了許多關於昆蟲的知識,我被作者認真嚴謹的態度和風趣幽默的語言深深吸引,那些從前看上去可怕的生物們,現在居然變得如此可愛了。

《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篇21

有這麼一個人,他用了長達35年才擁有了一塊地,但他卻用這塊地來保護大自然的一切,同時探索昆蟲的奧祕,寫下了一部聞名世界的著作一《昆蟲記》,這個人就是一亨利。法布林。他把這塊地稱為:“荒石園”,在長達30餘年之久,《昆蟲記》在這塊地中問世了。

作者對昆蟲的觀察十分細緻,就比如這一段:"掉下去的小蠍子舉手蹬腳,緊張焦急,然後突然發現媽媽的一隻鉗子就在自己的面前,便迅速爬上去。”由此可見,作者觀察多麼認真。如果是我可能絲毫不會在意,這不過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東西罷了,可是法布林卻不同,這些微不足道的東西在他眼中是一個驚天的發現。

《昆蟲記》中有著許多小精靈,這些昆蟲們會哭,會笑,會唱,也會跳。他們過著和人類一樣的生活。作者通過昆蟲世界折射出了對人類社會的判斷。文中對昆蟲的本能、習性、死亡的描述中,帶著作者對人類生活的看法和思考,也有對自己人生的思考和評判。

各種各樣的昆蟲是大自然的一個大家族,法布林他樂於從每個昆蟲細微的動作來發現昆蟲的習性,所以才出一本如此的帶有一絲親和力和幽默感的世界名著。我們也要學習這種堅持不懈,堅持到底的精神,可能如果每一個人都擁有這樣的品質,世界上就到處都是人才了。

《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篇22

奶奶家有一個院子,裡面種滿了各種蔬菜和花草。據我觀察,這個小院子里居然有很多種小昆蟲,像蜘蛛,螞蟻,螳螂,螞蚱,蝴蝶,蟋蟀,偶爾會有一隻迷路的飛蟬落在院內的灌木上。

直到暑假中我讀到一本十分有趣的書《昆蟲記》,我才發現身邊的小昆蟲們竟然是這樣有趣,它們和我們人類一樣有豐富的感情。漸漸地我對《昆蟲記》入了迷,也和院子裡的小昆蟲們成了夥伴,有空的時間我會靜靜地觀察它們的舉動。

《昆蟲記》是法布林先生寫的,他有著對大自然和小昆蟲們無比的熱愛,用自己的一生來研究觀察小昆蟲的的習性,生活,勞動,婚戀,生育以及死亡。為了更好地觀察小昆蟲們,法布林先生建造了一個叫做荒石園的地方。他克服了常人難以理解的困難,犧牲了休息時間,多年以後終於寫成了《昆蟲記》。

法布林先生的語言十分生動,通過他的講述你會了解到:蟬是如何脫殼的;蜘蛛是如何精心編制自己的網;螞蟻如何吃蚜蟲的分泌物;蟋蟀如何管理家務;螳螂如何捕蟬。不用多說,你會知道這些故事是如何吸引人的!

我彷彿穿越了時空,來到法布林時代的荒石園。看,法布林先生戴著厚厚的眼睛,蹲在亂石叢中專注地看著小蟲們如何唱歌。我屏住呼吸,不想打擾法布林先生的工作。

我被法布林先生的工作態度感動了。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仔細,即使遇到再多的困難,也要堅持。

《昆蟲記》讀後感400字 篇23

有一本書,它真實地記錄了活潑可愛的小昆蟲生活。

有一本書,它浩浩十卷,凝結了作者一生的心血。

有一本書,它是人間的一座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學寶藏。

這本書就是法國昆蟲學家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林所撰寫的《昆蟲記》。《昆蟲記》介紹了非常豐富和細緻入微的昆蟲世界。昆蟲怎樣捕捉獵物,怎樣生卵,怎樣築窩以及生長過程也都包含在內,讓我不得不感慨自然界的神奇與瑰麗。同時作者還將昆蟲世界與自己的人生相融合,用社會的眼光來看待昆蟲世界,甚至每隻小蟲子。

閉上眼,凶殘的螳螂、可怕的朗格多克蠍、為愛而生的大孔雀蝶等各具特色的小蟲子便一個個的浮現在我的腦海裡。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夏天裡的蟬。

蟬,是一種熱愛生活的昆蟲。你知道嗎?蟬在昏暗的地下要生活四年,儘管它在地下生活的時間很長,然而,在陽光中放聲高歌的歡愉生活卻只有五星期。之前我曾因為蟬的喧鬧“統治”而大發牢騷,但是現在,我覺得我們要學會理解它們、接納它們、甚至喜歡它們。儘量不要討厭它們,四年掘土的努力,它才得以擁抱陽光,才得以長出能與鳥兒相媲美的透明翅膀,才得以脫下灰塵撲撲帶著泥點的“苦工”衣服,穿上嫩綠的鮮亮衣服。所以,讓我們靜下來聆聽這對蟬來說來之不易的《生命歡頌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