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說課稿

關於說課稿3篇

欄目: 說課稿 / 釋出於: / 人氣:1.37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說課稿3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認識新自我》第三課《珍愛生命》的第一框。

本框題主要內容為“多彩的生命構成了繽紛的世界”和“生命需要相互關愛”兩部分。這些內容既是本單元的邏輯起點,也是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邏輯起點。

2、教學目標

根據《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中關於“培養學生愛護自然、鑑賞自然、保護自然的能力”的要求,結合七年級學生的生活實際,我確立以下的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初步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情感;引導學生關注其他生命,培養生態倫理意識;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生命,形成正確的生命觀。

能力目標:掌握初步的比較、分析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人際交往能力。

知識目標:瞭解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懂得各種生命息息相關,需要相互尊重、相互關愛。

3、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生命的意義與價值,體驗生命的可貴之處是重點。

(2)引導學生懂得生命需要相互關愛的重要性是本課的難點。

二、說學情

七年級學生對生命及大自然生物並不陌生,一方面,他們意識到生命的存在,另一方面,他們比較缺乏對生命領域的探索和思考。例如,有關世界萬物之間的密切聯絡、有關生命對自然、對他人、對社會有什麼意義等,認識尚淺。加上由於學生過分的“自我”關注,淡化了對周圍事物、他人、社會的關注,對其他生命的漠視。所以我們必須要通過生動活潑、有針對性的教學,調動學生參與、體驗、自主探究的積極性,對所學形成科學的方法論、認識論,從而達到知、情、義、行的統一。同時,七年級的學生,他們的感性思維能力較強,而理性抽象思維的能力較弱,所以我主要採取創設情境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在參與活動中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在活動中獲得知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

三.說教法

捷克大教育家誇美紐斯認為:“正確的教學應能激起學生的求學的慾望,對學習感興趣並感到愉快”。根據七年級學生年紀小、認知能力差等特徵以及以上學情,我使用了觀察法、直觀教學法匯入新課,並融入音樂等多種教學手段,使思想品德課構建出一種理想的教學環境。情境氣氛調動了學生注意力,角色參與激發了學生興趣,師生互動使大家都得到了提高。

四、說學法

建構主義哲學認為:學習不僅是知識由外而內的簡單的遷移,而是學習者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但是我所教的學生是七年級學生,他們的自學能力較差,缺乏學習的主動性,所以,課前我會要求他們準備好有關動物、植物等生命體的實物或圖片以備展示,收集人與動物感人的事蹟,在班裡與同學共同分享。做到人人都動手、動口、動腦,通過學生對生活的認識和實踐,做到所學知識真正內化。

五.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聽錄音談感受,學生談完感受後,教師再進一步對大自然進行描述,從而引出要學習的內容──《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激發學生對自然的嚮往,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

(二)新課過程:

1.多彩的生命構成了繽紛的世界

(1)觸控生命:讓學生把課前準備的動植物實體向大家展示,並介紹它們的成長曆程特性,展示生命的價值。從而點出“多彩的生命構成了繽紛的世界”(在活動的過程中我會適當的補充或讓知道的同學作補充,並對說得好的同學加以肯定,給予鼓勵)。最後由我做小結。

設計意圖:新課程理念認為: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需要學生獨立思考和生活體驗。本環節讓學生與其它生命體零距離接觸,通過課堂和課外有機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在交流、展示中受到觸動,感受到生命的意義與豐富,初步激發學生熱愛生命之情.

(2)感悟生命:我把事先準備的兩幅圖展示,一幅是各種生命自由生活、充滿活力的圖片;另一幅是沒有生命、乾涸貧瘠的土地。

提問:你們喜歡那幅圖?為什麼?談談你的感受。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比較,啟發學生進一步思考、探索生命的價值,感受到生命給世界帶來的活力與美好,並點明主題:生命如此精彩,生命值得我們尊重和關愛。

2.生命需要相互關愛

(1)看誰嘴快:看誰知道得最多:已經消失的或正在消失的珍惜動植、物?(如渡渡鳥、藍馬羚、大海雀、麋鹿、華南虎、揚子鱷、大熊貓等)

思考:這些動植物為何遠離我們?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知道生命之間為什麼要相互關愛之前必先讓學生了解其他生命究竟有哪些?它們的處境如何?

(2)圖說環境:讓學生觀看《北京下土了》圖片

思考:造成的原因是什麼?有什麼危害?你認為人類如何與大自然相處?

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到人類破壞自然帶來的後果是必將受到自然的報復,從而增強環保意識,落實環保行動。

(3)心靈碰撞:談談自己在生活中看到或經歷過的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或讀過的感人故事等。

設計意圖:引起學生內心的感動,感悟到人與其他生命應該和諧相處(出示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圖片)。

教師小結:每種生命都有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各種生命息息相關,需要相互尊重、相互關愛。如果隨意踐踏地球上的生命,就是在破壞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最終受害的還是人類自己。

(4)出謀劃策:如何保護日益遭受破壞的大自然?請你設計一條標語,提高人們的警惕。

設計意圖:讓學生為環保出謀獻策,充分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並積極主動參與保護環境的行動。

(5)自我選擇:你希望參加的或經常參加的活動有哪些?A.愛護校園裡的花草樹木;B.植樹活動;C.學校開展的“保護地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漫畫評比;D.拒食野生動物:E.為救護瀕危動物捐款;F.“愛我母親河”環保行動;

提問: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在如何對待周圍生命方面你還有哪些仍要改進?

設計意圖:一是要檢查教學目標的達成程度.二是要讓學生能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哪些做得較好,哪些仍要改進,進一步提高環保意識。

(6)音樂欣賞:《天堂》

設計意圖:體驗人與自然要和諧共處的思想.昇華學生內心的情感,引起思想上的共鳴,要珍愛生命,自覺在行動上保護珍稀動物,保護大自然。

(三)板書設計: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1、多彩的生命構成了繽紛的世界

2、生命需要相互關愛

設計意圖:重點知識的系統再現,增強學生的直觀印象。

說課稿 篇2

各位領導、各位同行:

大家好!

首先感謝教研室給我們學校,給我這麼一個鍛鍊學習的機會,感謝我們學校的領導、老師對我的關心和支援,感謝各位同行的認真聽講,接下來我把我教學本課的一些設想簡單地說一說,希望得到大家的點撥和引領。

這篇略讀課文同三年級下冊教材中的《爭吵》一樣,都選自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一書。本文講述的是小男孩卡羅納在遭遇失去母親的巨大不幸時,身邊的人真誠地理解他,熱情地安慰她,默默地關愛他。課文抓住卡羅納失去母親後第一天來上學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從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邊人對他的無限關愛這兩方面展開來寫的。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卡羅納》一文,情意深厚,散發著濃濃的愛的氣息。為此,我圍繞“愛”為主線進行了設計,一是情感鋪墊,渲染愛;二是初讀課文,捕捉愛;三是研讀課文,感悟愛;四是說話拓展,延伸愛。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從感知文字到親近文字走入文字,在暢所欲言的和諧氣氛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

新大綱指出: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情感鋪墊,渲染愛中,我首先用熟悉的歌曲和教師深情的話語,創設出情意濃濃的教學情景,扣擊學生的心絃,為本課的教學做好情感的鋪墊。然後通過找讀失去母親的卡羅納萬分傷心的句子,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卡羅納的不幸、悲傷,比較幾次哭泣,重點品讀“你可以擁抱媽媽,我卻再也不能了。”等來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使學生與人物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通過自讀自悟,集體交流,有感情地朗讀語句,學生體會到了卡羅納失去母愛的悲痛,從而激發要關愛他、幫助他的情感。

在初讀課文,捕捉愛中。我以“卡羅納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運的,因為他得到了大家的愛。大家都有些誰呢?引導學生去捕捉老師、同學、家長對他的關愛。

研讀課文,感悟愛。文章語言生動,描寫細膩,字裡行間透露出對卡羅納的愛。我把大量的時間和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找讀大家在卡羅納遭到不幸時是怎麼做的句子,說說誰最讓你感動?交流各自的閱讀體會和感受,引導學生在親近文字之後充分發表自己的閱讀感受,我只是在關鍵的'文字上作簡單的點撥和語言表達的示範,而更多的語言的感悟和情感的闡悟有學生自我去實踐、提升,真正體現“把語文課堂還給學生”的教學主體觀。

說話拓展,延伸愛。我設計了兩個層面的拓展,一是面對遭遇不幸的卡羅納,大家都以不同的方式關愛著他,除了文中的老師、同學,家長,還會有誰也在關愛著他?二是如果你遇到像卡羅納這樣遭遇不幸的人,你會怎樣做?讓學生也學會關愛。

設想是美好的,但由於個人水平問題,在課堂上還存在著許多的不足,在今天的課堂學習中,自己感受到了活化課堂的價值,但是就是不能在課堂的瞬間作出相應的調適,當然更有很多環節需要我進一步揣摩和反思,所以今天藉此寶貴機會懇請各位專家、同行多多批評指正。謝謝!

說課稿 篇3

一、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記敘文,記敘了“我”在桃園看剪枝並瞭解剪枝的原因,啟示我們“減少”是為了“增加”,生活處處有學問,我們要做有心人。全文共5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簡介王大伯是遠近聞名的“種桃能手”。第二三自然段寫“我”在果園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經詢問,瞭解了剪枝的原因。第四自然段寫春天來了,桃花盛開,“我”盼望花兒早日結果。第五自然段寫桃子豐收了,“我”在驚喜的同時真正理解了王大伯的話。

文章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以“我”“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的心理變化為線索,以輕鬆活潑的筆調娓娓道來,最後我的感悟寫得含蓄蘊籍,雖未一語道破。但讀者心中自明。

課文的重難點是把握“我”的心理變化,瞭解剪枝給人的啟示。二、設計理念和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中說:“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閱讀教學應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閱讀是學生的個性活動。本課教學體現學生主體在閱讀教學中有自讀、精思。

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以“我”的心理變化為線索精讀課文。

2、瞭解剪枝是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懂得生活處處有學問,我們要做有心人。

三、學情分析

我班學生比較乖巧、懂事。但班裡優生較少,中間學生居多。這些學生比較懶惰,不善於思考。每次上課,當我提出問題時,總是那幾個喜歡動腦舉手發言的學生回答。《剪枝的學問》這篇課文離學生的實際生活較遠,而且文中對於我的感悟,寫得比較含蓄。班上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

四、教學過程

(一)、概括課文內容

先讓學生朗讀全文,找出描寫“我”心理變化的四個詞(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板書。讓學生根據這四個詞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從整體入手,把握課文內容。)

(二)、以“我”的心理變化為線索,精讀課文。

1、學習第一小節,認識王大伯。

學生通過朗讀第一節,找出關鍵詞(遠近聞名、總是、大、甜),感受到王大伯是種桃能手。這樣設計是引導學生通過對關鍵詞的朗讀、品析、加深對人物形象的理解和體驗,激勵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

2、學習第二三小節,體會“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的過程。

1)、第二三小節是課文的重點,通過邊讀邊想,主要讓學生明白:王大伯為什麼要剪枝?

首先讓學生自由讀一讀二三節,找一找我滿懷好奇地走進桃園,看到了什麼?並用一句話概括這番情景。看到好好的枝條被剪掉,我的心情怎樣?讓學生讀一讀“我”問王大伯的話,理解當時“我”的心情。朗讀時,要注意讀好幾個語氣詞,讀好兩個問號。

2)、看到我一臉疑惑的樣子,王大伯把剪枝的原因告訴了“我”。理解王大伯的話:“你別看這跟枝條長得粗壯,其實它只吸收營養,不結果實。這種枝條不剪掉,到了春天就會瘋長起來,把許多養分奪走。”是重點。讓學生反覆讀這段話後,小組討論:什麼叫“瘋長”?紙條瘋長了,會產生什麼後果?這些粗壯的枝條該不該剪?扣準了“瘋長”這個字眼,學生對“剪枝的學問”就有了初步的瞭解。

3)、我接著提問:聽了王大伯的話,我將信將疑。我相信什麼?懷疑什麼?老師的追問使得學生再次聯絡文字。

3、學習第四節,這一節寫得春天的桃園,寫得很美。這一節,可以讓學生採用多種形式朗讀。

4、學習第五節,感受我“又驚又喜”的心理活動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王大伯的桃園變成什麼樣了?當我看到這一切是又驚又喜,驚的.是什麼?喜的是什麼?此時的我,明白了什麼?接著,讓學生讀課文的最後一句。因為這一句與王大伯剪枝時說的話相呼應,驗證了王大伯的話有道理。讓學生明白剪枝裡頭真有大學問!

三、感情朗讀,整體迴歸

1、在學生了解了作者從冬季進入桃園的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春季的盼望到夏季的又驚又喜,終於相信了王大伯的話以後,請學生再讀課文,再次感受。

2、讀了課文,聽了王大伯的話,你有什麼感受?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在感情昇華,使學生內心感悟得到深層次的內化。

3、全文總結:“剪枝的學問”告訴我們生活就是一本書,到處有學問,只要我們處處留心生活,善於觀察思考,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就能成為生活中有學問的人。

四、拓展延伸

1、讀完全文,思考:我從王大伯的話裡悟出什麼道理?學習了這篇課文後聯絡自己實際說說“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旨在讓學生深刻理解“多”不一定比“少”好。

2、聯絡實際說說“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可以向自己的父母、親戚、鄰居瞭解)

Tags: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