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國小數學讀書心得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92W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那麼要如何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讀書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數學讀書心得

國小數學讀書心得1

閒暇時讀了《國小數學教師》這本書,讀完後使我感受頗多。在自己平日的教學過程中,面對一節好課,總是不自禁的讚歎:他怎麼能想到如此精妙的設計,學生怎能學得如此自然……,而自己的教學總是那麼平庸,沒有激情沒有效率。但即使把名師的教學設計搬入自己的課堂,卻還是感到課堂的“蒼白”。讀了這本書,體會到:一節好課在於教師對教學內容獨到的解讀,在於對學生精準的理解,在於對教育理念的深刻把握。

《國小數學教師》這本書,給我們指出了我們在數學這條道路上,我們必須思考的一些問題:數學是什麼、我們應當思考的N個數學問題、我們應當有怎樣的專業素養、我們應當關注什麼。書中用鮮活的實例,從不同的角度闡述對數學的思考,其中提到的問題正是我們在日常教學中經常遇到並也在不斷思考,討論的話題。

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我們總是想方設法地幫助他們,但收效甚微,我們也在不斷思考,他們為什麼學不好數學,存在什麼樣的問題,怎樣的幫助才是有效的?在讀了俞正強老師對學困生問題的思考與感悟之後,自己也似找到了新的方向。有的學困生,面對某個知識點,無論你怎樣教,總是掌握不好,但過一段時間後,會突然發現這個知識點他也掌握了,自己也會感到奇怪,原來這是學生的“成熟”。有些學習困難是暫時的,是由學生暫時的不成熟引起的,等一等,不要着急,給他成熟的時間,自然他就會了,這也是對生命的等候。《聖經》中有句話:“治一個人的`病,先撫摩他的心”,對於學困生,如果自己不能改變他的學習狀態,使他進步,那我不能傷害他,要給他持之以恆的關懷與守侯,讓他處於一種等待的狀態,等着可以改變他的人出現。

對於技能教學,在自己的教學中,經常性的是把總結出來的規則教給學生,認為這樣學生不易出錯,能夠很好的解決問題。在讀了可否給技能教學來一次革命後,我對文章中提出的"相機誘導"有所感觸,文章中説學生是天生的學習者,學習就象呼吸一樣自然,好為人師的我們往往會做出一些費力不討好的事,弗雷登塔爾説:泄露一個可以由學生自己發現的祕密,那是"壞"的教學法,甚至是罪惡,而"相機誘導"也並不是一時半刻就會的,需要我們有深厚的功底。對於課的處理,離不開教師個人的見識,而要形成見識,則要靠數學的功底,更要靠教師的使命感、職業意識和責任心。我們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讓學生在對概念與原理的深刻理解中學習技能,而不是單純的記憶與模仿。

這本書給我打開了一扇窗,讓我看得更遠!

國小數學讀書心得2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策略》這本書是吳正憲老師主編的,共分五章,分別是《課前設計》、《過程調控》、《方法運用》、《思想文化》、《教學設計與案例》。好課不是靠説出來的,好招不是靠模仿出來的,好教師不是靠教出來的,而是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摸爬滾打歷練出來的!這是吳老師在書中的題記,這句話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腦海裏。吳老師在書中還説:在育人的過程中沒有什麼比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什麼比激發學習興趣、保護好奇心更重要。

在交往的過程中沒有什麼比尊重個性、真誠交流更重要。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什麼比養成良好的習慣更重要。帶着對吳老師的敬仰細讀這本書,這本書告訴了我如何從一招一式的背後去挖掘深刻的道理,完成從教學技術到感悟教學規律的昇華,真正提高執教能力;如何通過有效的教學策略上好每一節數學課;如何讓每位學生獲得高質量的數學學習等等。下面就談談我讀過這本書的一些深刻感受和收穫:

首先給我感受最深的是重視課前設計。從某種意義上講,決定數學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不是課程專家或教研人員,也不是教學參考書或優秀教師的精彩教學設計,而是執教者本身。課前設計體現着教師對數學本質的理解、對文本的解讀、對學生的瞭解,甚至還包括對教學方式的選擇和運用。因此,要上好課,要重視課前設計。主要可以運用學情調研的策略、制定教學目標的策略、設計探究學習的策略、設計合作學習的策略。

每一位老師都要充分認識到學情調研的價值,把對學生的關注落實到日常教學中,而不僅僅是在一些研究課上或教學設計評比中體現。學情調研要本着實事求是的態度進行,學情調研的目的是為了解決教學中的真問題,不能為了達到某種效果,而人為干預數據。進行教學設計前領會課程標準的精神,讀懂教材真正領會編寫意圖,要讀出教材裏的數學知識、知識產生和形成的'過程、知識承載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以及數學的文化和歷史。要努力讀懂學生,自覺樹立研究學生的意識。

另外這本書給我最大的一個感受就是怎樣調控教學過程。書中介紹了16種教學策略,每一種教學策略都能對課堂教學起到指導作用,都能讓我們的課堂教學少走一些彎路。其中有這樣一篇文章我印象深刻:提問和理答的策略,提問對於課堂教學並不陌生,它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種有效的課堂教學手段,課堂離不開提問,但如何能進行有效的提問呢?如何能通過提問讓學生能夠自主的去發現問題呢?我想這都是教師們在設計課堂教學是首要考慮的問題。通過讀這篇文章我知道:學生的思維過程往往從問題開始。

學起于思,思緣於疑。有經驗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總是精心設計提問,竭力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並有意識的為他們發現疑難問題、解決疑難問題提供橋樑和階梯,從而引導他們一步步登上知識的殿堂。教師提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着教學質量和效率,所以在這篇文章裏就向我們介紹了四種提問的策略,即為了促進學生理解而提問,使學生開動腦筋;利用追問使學生理解概念本質;為了解學生需求而提問,讓學生產生學習慾望;通過反問和追問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這四種提問策略從不同角度向我們傳授了行之有效的提問方法,能大大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還有就是理答的教學策略,説實話,當我剛剛看到理答這個詞語時,我並不知道是什麼意思。理答對於教師來講可能是一個新名詞,它是指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或回答完問題之後,教師所採取的迴應方式。教師的理答應該開放學生的思路、開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的發展。文章也像我們介紹了三種理答策略,即教師要學會等待,促進學生反省和深思;重複學生的語言,突出教學重點、轉向,擴大學生的參與廣度。最後還向我們提出了關於提問與理答的幾點建議,有畫龍點睛般的將前面的策略加以昇華和總結,真的是讓我受益匪淺!

國小數學讀書心得3

在這個暑假裏,我看了一本叫《馬小跳玩數學》,從中我學到了不少數學知識,還學到了生活中的很多數學題。

比如説:書中的人物唐飛想像福爾摩斯那樣擅於斷案。他就決定去外面尋找機會,於是就約了毛超和張達一起去。他們在公園裏溜達時看到有一輛車子不小心撞到了一位老爺爺,而後急忙掉了個頭,開走了。唐飛他們就趕過去把老爺爺扶起。唐飛想:這就是一個好機會,可是車子跑太快了,不知道車的`車牌號。張達説:我記得車牌號,是四位數,百位比千位多3。毛超接着説:十位是百位的2倍多1,個位比十位少2。唐飛冥思苦想,終於想出來了,車牌號是:1497。最後,這輛車終於被警方抓獲。

從這件事我知道了,生活中有一些小事,要我們去觀察,去思考。

國小數學讀書心得4

俗話説“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我一直認為趁着有時間要多看些書,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在走上了三尺講台之後,由於這職業的原因,我更加喜歡看書、看報,並逐漸對教育書刊有所涉獵,其中我最喜歡《國小數學教師》。

一本書刊或雜誌能夠成為讀者的朋友,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國小數學教師》就是我的摯友。我和它的相識其實很平淡無奇,當我還是學生時,為了走好以後事業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準備,其中有一項就是到校圖書室借閲書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而這些,我都通過《國小數學教師》獲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説:“一本教育雜誌,也應當是一所學校,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切實、具體的可以給讀者以啟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務……”而《國小數學教師》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實用,可讀性強,內容實在,在推動教學改革、傳遞教學信息方面都有獨到之處。

如今,作為一名國小數學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國小數學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為我們想到了。 據瞭解,《國小數學教師》滋潤了無數數學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為許許多多的青年數學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樑,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她的風格十分樸素平實。務實、樸實、平實是其魅力的源泉。樸素、精緻、人文是其獨具的特點。她的教學點評中肯,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緻。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國小數學教改的衝鋒號。

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之風中,《國小數學教師》宣揚對學生做為“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啟智慧。因此,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國小數學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國小數學教師》為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每當我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時,都是《國小數學教師》為我導航,讓我有所創想,尋到教學的“亮點”……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一直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許多意外收穫,在這人生的黃金時間,我想我會一如繼往地多讀好書,在書的海洋中揚帆遠航。同時我想《國小數學教師》也一定將與我攜手同行,共同成長,共創未來 ! 俗話説“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我一直認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書,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在走上了三尺講台之後,由於這職業的原因,我更加喜歡看書、看報,並逐漸對教育書刊有所涉獵,其中我最喜歡《國小數學教師》。

一本書刊或雜誌能夠成為讀者的朋友,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國小數學教師》就是我的摯友。我和它的相識其實很平淡無奇,當我還是學生時,為了走好以後事業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準備,其中有一項就是到校圖書室借閲書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而這些,我都通過《國小數學教師》獲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説:“一本教育雜誌,也應當是一所學校,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切實、具體的可以給讀者以啟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務……”而《國小數學教師》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實用,可讀性強,內容實在,在推動教學改革、傳遞教學信息方面都有獨到之處。

如今,作為一名國小數學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國小數學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為我們想到了。

據瞭解,《國小數學教師》滋潤了無數數學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為許許多多的青年數學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樑,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她的風格十分樸素平實。務實、樸實、平實是其魅力的源泉。樸素、精緻、人文是其獨具的特點。她的教學點評中肯,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緻。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國小數學教改的衝鋒號。

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之風中,《國小數學教師》宣揚對學生做為“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啟智慧。因此,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國小數學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國小數學教師》為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每當我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時,都是《國小數學教師》為我導航,讓我有所創想,尋到教學的“亮點”……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一直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許多意外收穫,在這人生的黃金時間,我想我會一如繼往地多讀好書,在書的海洋中揚帆遠航。同時我想《國小數學教師》也一定將與我攜手同行,共同成長,共創未來 !

國小數學讀書心得5

一直以來想拜讀董文華老師的《讓國小生戀上數學》。近段終於付諸實踐讀了其中的一部分,這是董老師用汗水和淚水摺疊成的教學專輯,讀後感觸頗深。

董老師説:“我深知自己的愚鈍,唯有勤思善研才能補拙。”看到這句話,我深感慚愧。自己比董老師不知愚鈍多少倍,卻也不知懶惰多少倍。記得在和好朋友熊老師交流時,我一直在説,後悔自己教數學時,沒能做個有心人,自己的數學課沒有形成特色,也沒有留下值得回憶的資料。每次教研活動時,就默默告誡自己做個有心人,讓自己的數學課有特色,讓學生都能喜歡自己的數學課。可是,在實際工作中做得又偏離了很遠。

董老師真是有心,她把公開課甚至很多平時的課都作了整理,既有課前思考,還有課後解讀。更有意思的是,她把學生怎樣學數學也作了整理,還加了一些相關鏈接。一年如此,二十年如此,終於成就了今天的成果。我在羨慕的同時,是不是該反問自己,自己的課堂沒有內容值得思考嗎?可是卻不願意思考。看看自己的教案,課後反思有幾個字?

看看董老師的課堂,每一節課,每一個環節都是雕刻過的,都是用心雕刻過的。所以,學生喜歡上她的數學課。因為在她的數學課裏充滿了童趣,充滿了數學的魅力。就連普通的'認識數字都穿上了“迷人的外衣”。普通的認識圖形也能在“玩”着“樂”着中進行。董老師的每一節都能挖掘內涵,追本溯源。比如,執教《小數乘小數》一課,她能想到要“找準知識的生長點”;執教《百分數的認識》一課,董老師能通過“問題引領思維走向縱深處”;執教《角的度量》一課,董老師讓學生手腦並用,盡力探究之旅……

我的課堂該怎麼辦?第一,我還是強調:一定要堅持一種做法,形成自己的風格。第二,拉近和學生的距離,讓我們的數學課變得深入淺出;第三,做一個有心的人,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課堂水平;第四,通過強化“説數學”,讓學生深入到數學深處,不能只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第五,讓我們的數學課更貼近生活,更富有童趣,讓每一個學生“戀”上數學。

在董老師的激勵下,路在腳下,我將奮力前行。。。。。

國小數學讀書心得6

很慶幸我在國小教數學,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國小要學數學?學數學究竟學什麼?國小數學課堂究竟要如何引導孩子們學習?帶着這一連串的問題,我拜讀了牛獻禮老師的《我在國小教數學》。

數學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讓一個人學習數學之後,即使這個人未來從事工作和數學無關,也應當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數學,因為數學代表着理性,自然界的基本規律,可以用數學來刻畫。學習數學的過程就是一個學習,如何看待這個世界;理解這個世界;更好的'感悟這個世界的過程。

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一個數字錯了,一個符號錯了,一個小數點錯了,這道題就錯了,學習數學會讓孩子養成一種踏實,認真一絲不苟的精神。數學強調邏輯思維強調“化繁為簡”“統籌優化”……這些在數學學習中學會的思想方法和思維方式,能使學生在社會上處理各種事情是善於抓住主要問題和關鍵有條不紊的處理和解決有關的工作任務。

數學是一門實用的學科。生活中離不開數學。就拿國小數學來説,通過“數與代數”掌握最基本的計算,認識度量單位;通過“圖形與幾何”認識客觀世界;通過“統計與概率”學會統計數據;最後還會學習如何解決實際問題,比如計算利息、商品利潤等等。

如此看來,作為一名國小數學老師,我應該是驕傲的,但同時也是倍有壓力的。

教材是教師教學最重要的文本和依據教師對教材解讀直接影響自己的教學行為,進一步影響學生學習,並最終決定學生在課堂上實際體驗到的課程。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研讀教材,弄清楚學科知識本身的結構體系,把握數學,融入數學,讓數學課堂煥發出應有的魅力,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神奇和美妙,讓學生體驗數學思考的樂趣。

隨着課程改革,我們應當學會尊重課堂,轉變課堂結構,以學定教,先學後教。也就是説,在平時的課堂上,我們要充分信任學生鼓勵學生大膽嘗試,自主探索讓自學、質疑、爭辯、補充、修正等充盈期間,把課堂真正的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大膽的摸索、積累和體悟。教師只需適當的組織、引導與點撥。

通過閲讀《我在國小教數學》,確實使我大開眼界,從很多真實的課堂案例中學到了很多有價值的東西,我會把學到的技能用於今後的教學當中。“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一直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許多意外收穫!

國小數學讀書心得7

讀了《國小數學課堂診斷》這本書,我感覺受益匪淺,翻開書一下子讀了很多。我以為這是一本純理論的書,打開發現裏面都是一個個的案例故事,通過數學教學故事來診斷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真的是一本根據新課程理念和要求,闡明數學教學意義和價值的書。

書裏的故事和案例多數是存在着問題的,而有問題才有研究、闡發、詮釋的必要,也才有思想辨析、意義建構的表達空間。沿着這樣的`一種事實呈現、思想辨析、意義表達的路徑,以此來追尋和探索什麼是數學的本質,什麼是真正的數學教學,什麼是數學教學的意義。

其中數學與生活這一章留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自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在一般的數學課堂中,在研討的數學課堂中,在觀摩的數學課堂中,作為數學教師的我們在新課改精神的鼓舞下,努力地營造把數學問題與生活情境相結合,試圖讓數學生活化,讓生活數學化。

然而閲讀完書中的案例,反思自己以往的一些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實施,發現自身對數學與生活的理解得還不到位,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過分追求生活化,追求外在形式的現象。由此削弱了教學目標的重要性,使得教學流於形式,失去了本質的意義。

看完此書,感覺確實如人所説:《國小數學課堂診斷》是對國小數學課堂的剖析,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將用它來診斷我的課堂教學,不斷追尋真正的數學教學,讓它帶給學生探索的魅力、發現之餘的喜悦和無窮的求知慾。

國小數學讀書心得8

《我教國小數學》是李烈老師二十多年來教育教學實驗研究的結晶。書中全面論述了國小數學教學改革的具體做法和理性思考,提出了具有時代氣息的、符合現代教育思想的、值得深思的問題,也深刻體現了我國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書中那一個個源於教學實踐的真實而令人折服的故事,那一行行鋪滿了平凡而又閃爍着智慧之光的創新足跡,更讓我深深地佩服李烈老師的敬業精神,佩服她細緻的教學藝術,更佩服她睿智的頭腦與眼光。特別是書中講述的“以愛育愛”和“以會教會”的教育教學觀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貫穿“以愛育愛”的教育觀念,在課堂教學中創設一種民主、平等、良好的氛圍,關注每一個孩子的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題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朋友般地與學生交流,促進學生在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各方面得到健康發展。而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我過多的重視了知識目標的落實和學生學習技能的培養,往往忽略了在課堂上與學生情感的交流,正是缺少了這點,所以我的教學儘管很努力但總覺得缺少了什麼,看了這本書後我才明白,教師的教學應該以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作為主線,伴隨着教學的始終。所以,“以人為本”“以愛育愛”不僅是教師對學生真摯、神聖的愛,而且體現在教師對學生的理解、尊重、賞識、接納和寬容上。充分相信學生、信任學生,承認學生之間的差異,以學論教,因材施教。真是因為具有這樣的兒童觀,使得李烈老師的教學能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創設學生成長的寬鬆環境,尊重學生的個體發展差異等,從而真正使數學學習過程成為學生愉悦的生命體驗過程。讀了這本書,我才更加明白:愛不是空口號,而是發自內心真誠的行動,愛中融匯着教師的責任和技巧。向李烈老師學習,讓自己的學生處於一個充滿愛意的寬鬆和諧的環境中,讓愛滋潤每一個孩子。

“以會教會”是李烈老師從“以愛育愛”和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出發,立足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本身,研究課堂教學活動,反思自身的教育、教育教學活動而提出的富有特色的教學觀。以會教會的核心是教師的會,這就是要求教師只有不斷地自覺提高自己的水平,只有發自內心地想方設法教好每一個學生,才能真正做到使學生學會。

而我認為,教師的一言一行以及知識水平和教育素養等,都會對每一個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的點點滴滴也都會成為學生的表率,因此,我們的工作便顯得非同小可,來不得半點虛偽與馬虎。什麼樣的老師教出什麼樣的學生,同樣,學生怎樣也可略知學生的老師如何。正因為學生的會就像一面明鏡,可以反映出一個教師的全部或者某個方面,為此,我們都必須先達到“會”。而這個“會”不僅僅是指文化知識和各種學習能力,還包括着生活、做人做事等的方方面面。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從小打好做人的基礎,使他們成為真正對國家、對人民有用的人。

在這本書中,李烈老師從數學課堂教學的.細微處入手,揭示了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如何在教學中學習、實踐、研究、反思、總結,以自身的“會”引導學生“會”,提出了許多符合國小生認知規律、心理活動特點、以及符合數學學科特點的教學方法,體現了她深厚的課堂教學功底和紮實細緻的實踐作風。

書中的這些教育觀、教學觀都是通過一個個生動實在的事例來體現的,有血有肉,親切自然。我想:這就是具體,這就是細節,細微處才能看出老師對教育、對學生的情有多深。從中可以看出李烈老師那一絲不苟的敬業精神,將愛與嚴格要求相結合。正如李烈老師所説:“這是嚴格要求也是愛”。是啊,愛學生就是要對學生負責。因此,我將進一步把自己對教育事業、對孩子的愛,化做具體的行動,以高度的責任心對待自己的工作,在如何深鑽教材、如何以新課程理念設計教學活動的思考中,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在抓好細節,落實要求,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藝術上不斷學習實踐,努力做一個有思想的行動者。

國小數學讀書心得9

數學知識是思想方法的載體,思想方法是數學知識的進一步抽象概括,因而數學思想方法有一個特點,它並不像數學知識技能那樣顯而易見。我也是看了這本書,才發現國小數學課本里藴含着這麼多數學思想。我任教的是一年級,低年級學生受認知水平和數學知識的侷限,教材比較注意利用操作直觀等手段讓學生感受或初步瞭解數學思想。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説説平時是怎樣滲透數學思想的,接下來説的都是一年級下冊的內容。

一、對立統一思想

書本17頁《十幾減5、4、3、2》做一做的題目是5+()=13,13—5=()。後面減法裏算出的差就是前面一道算式的加數。充分體現了加法和減法之間的對立又統一的辯證關係。

二、分類思想

教學書本51頁《擺一擺,想一想》時,用3個圓片在只有個位和十位的數位表上能擺出幾個不同的數?可以有條理的思考,分為3種情況:位數上擺3個圓片的數是3,位上2個圓片的數是12,個位上1個圓片的數是21,個位上0個圓片是數是30。這樣分類的擺出來的數是按照從小到大排列的。還可以這樣分類:先在十位上擺3個圓片的數是30,十位上擺2個圓片的數是21,十位上擺1個圓片的數是12,十位上0個圓片的數是3。這樣分類擺出來的數是按照從大到小排列的。通過分類討論的方法,學生才能夠更輕鬆地做到不重複,不遺漏。

在教學《認識人民幣》時有一個環節是讓學生對人民幣進行分類,學生有的按材質進行分類,有的按人民幣的單位進行分類。學生意識到人民幣可以按單位來進行分類,單位最大的是元,最小的是分,才能更好地理解1元=10角,1元=10分,也為後面人民幣的.轉換和計算奠定了基礎。

三、演繹推理思想

書本41頁的百數表,學生填完後。可以引導學生髮現表格中是0到99這100個數,每行的十位數相同、個位數從0到9,每列的個位數相同、十位數從1到9。學生髮現了這些規律後就容易填寫“做一做”的題目。後來在書本91頁的練習中再次出現了百數表,並讓學生填寫空格里的數。這個時候學生已經學習了100以內的加減法,我再次引導學生去發現百數表的規律,發現每行的數依次加1,每列的數依次加10。這樣學生填空格就更加容易,又培養了學生的推理能力。

數學教學,很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數學思想的滲透,應該是長期的,從國小一年級就要開始培養。為此,我在以後的教學中也會充分地去挖掘教材中藴含是數學思想,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思維水平、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國小數學讀書心得10

翻開《我教國小數學》一書,那一身嬌豔的桃紅,藴藏着內斂的沉靜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就是北京實驗二小校長李烈。也許她正是用那一抹桃紅去喚醒了學生緊閉的心靈,用那一份沉靜去摒棄了學生喧鬧的浮躁。她以一個數學名師的形象聞名中外。當我認真拜讀了這本書後,感受頗深。全書主要分《以愛育愛》和《以會教會》兩大部分,記載了作者二十多年來的國小數學教學生涯,走的是一條既平凡又閃爍着智慧之光的創新之路,她在書中所闡述的觀點讓我興奮不已,更是激發我深入思考。走上了三尺講台,就應不懈的追求精湛高超的課堂教學藝術,就應深情演繹自己的藝術人生……

第一篇《以愛育愛》似乎和數學學科沒有直接關係,但作者卻以大量篇幅來表述,李校長認為,做一名國小數學教師,決不能只是研究數學學科,還應該研究人的情感、人的需要。這是因為人的行為是認知系統和動力系統整合作用的結果。因此,當好一名國小數學教師,不僅要研究數學學科的有關知識,掌握一定的教學方法,更要研究如何調動孩子學好數學的積極性,要研究如何真誠地愛孩子,為學生的成長創設寬鬆、健康的氛圍。只有這樣做了,你才會成為一名學生歡迎的數學教師。李校長把自己的兒童觀、教學觀,以及對事業的愛、對孩子們的愛與數學教學緊密結合在一起,演繹了課堂的精彩、教育的精彩。我覺得,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有濃濃的深情,才會執着地愛自己的`工作,愛自己的學生;才會寫出最真誠、最美好的教育詩章;才會真正無愧於教師這一光榮的稱號。《人人説“我行”》《人人來“表現”》《用“愛”教“會”》……在李老師的筆下,透出了濃濃的愛生之意;在李老師的眼中,每一個學生都是能者,充滿着自信。她對國小數學教育事業和對每個學生的真誠的情與愛,那具有時代的強音深深地感染了我,促使我不斷地尋找着自己與她的差距,努力地從中尋求我所努力的方向。

第二篇《以會教會》闡述的是教師對事業的愛,對所教學科的愛,對學生的愛,必然表現在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提高教育教學的能力上,也就是以自身的“會”教會學生的“會”,這就是“以會教會”。李老師認為,“以會教會”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以新的兒童觀、教學觀,重新認識課堂教學;“以會教會”要求教師要以科學的方法,研究課堂教學活動;“以會教會”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更快地從“經驗型”轉為“科研型”。這與我們學校現在所倡導的做一個“科研型”教師是那麼地吻合。“推行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這恐怕是目前每一個教師最時髦的教學目標了。我們教師把目光都盯在了眼前這些學生們的身上:怎樣才能讓學生們的素質得到提高?如何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但很少有人去想一想,培養學生有創新意識的前提是什麼?

前不久在批其末考卷遇到這樣一件事,使我對這個問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這學期期末六年級數學測試卷中有這樣一道填空題:一件商品降價10%。請你寫出等量關係。有學生這樣寫:現價+降低的價錢=原價。閲卷教師毫不猶豫地打上了叉號,究其原因:標準答案是原價×(1—10%)=現價。對此結果,我感到困惑,以理力爭,我認為,這道題的答案不是惟一的,看你怎麼想了。為什麼一定要用“標準答案”把自己的思維捆住呢。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卻把自己的思想束縛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豈不是空話一句嗎?要學生會創新,教師首先要創新,教師的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前提。

第三篇是李老師的一些課堂教學實錄和教案。細細研讀每一節課,每一個教案,她都是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精心設計的。從課堂實錄上,可以看到,李老師上課時,講究教學節奏,合理地安排每一次練習,教學中形成了發現矛盾、進行探討、加深理解、恰當運用的局面,學生覺得又主動、又生動、又活潑。

總之,《我教國小數學》一書是一本體現時代強音,富有哲理,富有真情實意,富有個性,可操作性和可讀性都很強的來自教學第一線的著作,是李老師二十多年數學教學實踐的經驗總結,更是對人生、對教師、對學生、對數學學科強烈的愛的真實感受。名師,之所以成為名師,必有他(她)成名的理由;強人,之所以成為強人,必有他(她)過人的強處。我們是普通的教師,普通的人,所以,我們一直都不太閲讀名師,不太接近強人。當我們一旦走進名師,與強者為伍的時候,我們起碼是半個名師,半個強者了。這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書,願大家與我一起共享。

國小數學讀書心得11

最近,我閲讀了《國小數學課程與教學》第九章“國小數學概念教學”第二節“國小數學概念教學組織的策略”的相關內容。通過閲讀,我瞭解到概念的引入有四種策略,分別是生活化策略、操作性策略、情境激勵策略和知識遷移策略。這四種策略是我們在概念教學中會經常用到的策略,而且我覺得這些策略經常會同時使用。

如三年級學習“認識分數”,在引入分數這一概念時,我會給學生創設比較生活化的情境:老師這裏有4個蘋果,要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人分幾個?讓學生結合學具動手擺一擺,學生很容易得到每人分2個。如果老師這裏有2個蘋果,要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人分幾個?再讓學生結合學具擺一擺,學生也會很快得到答案——每人分1個。如果老師這裏只有1個蘋果,要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人分多少?學生會説每人分一半蘋果。怎樣表示一半呢?於是我會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表示出蘋果的一半,並在學生展示交流的基礎上引入分數的概念。在這一過程中,我覺得分數概念的引入既採用了生活化的策略(分蘋果是學生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也有操作性策略(從用學具動手把4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到用學具把2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再到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表示出蘋果的一半),還有情境激勵的成分(當學生在具體情境中不知道用什麼表示一半的時候引入分數概念)。

通過本次的學習,讓我對自己的數學教學有了更高層次的認識,開始從理論層面來認識、分析自己的教學工作,收穫很大。

國小數學讀書心得12

在王紅梅老師的推薦下,很榮幸讀到史寧中校長專門寫給國小數學教師的一本書《基本概念與運算法則——國小數學教學中的核心問題》。這本書主要講述國小數學教學內容中的一些核心問題,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探討實現“四基”課程目標、適合國小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方法。這本書有助於教師豐富本體性知識,讓曾經模糊、困惑的一些概念、知識更加清晰;有助於感受數學之美:抽象概括的簡潔美、邏輯推理的嚴密美、統一協調的和諧美;更有助於一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讀懂教材,設計出有廣度和深度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數學魅力、培養學科素養。

一、“一針見血”的觀點摘錄與批註

“我確信:數學素養的培養、特別是創新人才的培養,是‘悟’出來的,而不是‘教’出來的。”(“創新”是人的核心素養中最難得的一種關鍵能力,“悟”道出了在教學過程中必然要為學生的學習創造條件、留有獨立思考、交流碰撞的時空。教學不能太急:不要急於否定、不要急於打斷,不要急於和盤托出……)

“數學思想歸納為三方面的內容,可以用六個字表達:抽象、推理、模型。”(這是數學思想最上位的三個方面)

“數學的本質是:在認識數量的同時認識數量之間的關係,在認識數的同時認識數之間的關係。”(更能理解《課標》中對數學的定義是“數學是研究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

“精算在本質上是對數的運算,估算在本質上是對數量的運算。”(因此估算往往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運用的,教學估算應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

“技能表現於一般性,技巧表現於特殊性。”(“四基”中基本技能的習得需關注一般性,教學中可將技巧加以梳理、提煉使之能上升為技能層面。如:為什麼要用等式的性質來解方程。)

數學結論是“看”出來的,而不是“證”出來的。(歸納推理對培養創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

這些觀點言簡意賅、一針見血。讀下來讓人醍醐灌頂,豁然開朗!從語言本身便能感受到作者大道至簡的大氣與智慧!接下來我將從具體知識問題和根本性知識問題兩方面各摘選兩點來談談感受與體會。

二、兩個具體知識問題分析的觸動

1.方程的本質是什麼?

方程以及與方程有關的函數,是義務教育階段乃至整個基礎教育階段數學最核心的內容。“方程”是國小生接觸到的最為抽象的概念。什麼是方程?教材的定義是: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回顧自己曾經的教學實踐,主要是通過“分類比較”,緊扣教材定義來展開教學的,但教材中的定義只是一種形式上的表述,並不是方程的本質。方程的本質是描述現實世界中的等量關係。課標中對方程認識的目標定位是:

(1)結合簡單的實際情境瞭解等量關係,並能用字母表示;

(2)能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係,瞭解方程的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應將着力點放在等量關係上,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中的等量關係來理解方程的概念。而不是單純地對一些脱離具體情境的等式作觀察、比較與概括。從方程的功能看,列方程是為了求方程的解。根據這一點也就理解了像“判斷x=0,x=3+2”這種題目是沒有意義的。

2.平均數的意義是什麼?

平均數的教學往往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從意義着手,一種是從求法着手。哪種更好?這得看平均數的本質是什麼?平均數是統計學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與統計中的隨機性具有密切的關係。因為對事物進行觀測或觀察會有誤差,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通過抽樣得到的數據也會有誤差。怎麼樣才能得到與實際更接近的一個結果呢?

書中通過多個樣本數據再除以樣本數量得到的結果更能接近事物的真實水平。因此在教學中可通過統計活動創設,讓學生感受抽樣和樣本的隨機性,即把每個數據看成樣本,是通過抽樣得到的,並且每次抽樣是獨立進行的。從而讓學生感受平均數在統計學中的意義。

三、兩個本源性問題的清晰解讀

1.發現問題與提出問題的不同。

發現問題是用數學的眼睛“看”數學、“看”世界;提出問題是用數學的語言“説”數學、“説”世界。我在想:分析問題便是用數學的思維分析數學、分析世界。在教學中,更多地是分析、解決問題,往往也會有提出問題的要求,最缺乏的是發現問題能力的培養。如何培養髮現問題這一能力?需要創設相應的情境,這個情境可能是數學的,也可能是現實中的問題,並在教學環節中留給學生時空思考、交流。

2.數學證明的思維過程:數學推理。

邏輯推理:推理過程中命題的.內涵具有傳遞性,這個推理就是有邏輯的。邏輯推理的兩種形式:一種是命題內涵由大到小,這樣的推理稱為演繹推理(從一般到特殊),過程為“三段論”:即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數學證明在本質上是演繹推理,形式為“三段論”;另一種是命題內涵由小到大,這樣的推理稱為歸納推理(從特殊到一般)。在教學中如何滲透演繹推理的方法,可將“把觀點的理由表達清楚”作為切入點。將“三段論”轉化為“依據+鏈接+結論”的表達模式。在有的內容教學中,注意學生歸納推理能力的培養。可通過“猜想——驗證——結論”的步驟與方法讓學生掌握歸納推理的方法,還可結合演繹推理進一步説明結論正確與否。史校長説“數學結論是‘看’出來的,而不是‘證’出來的。當然“看”得到的結論不一定是正確的。”因此,往往需要用歸納推理來發現規律,然後用演繹推理來證明歸納推理正確與否。

看這本書除了學習到數學體系中的一些問題的本質解讀外,更能從整本書的行文表達中感受到史校長作為一名教育人關於國家教育的“家國情懷”、深入淺出的仁愛之心、虛懷若谷的大家風範。對史校長的“德藝雙馨”深為佩服!再次感謝王老師的推薦與解讀!

國小數學讀書心得13

對有些人來説,教書是一份工作,而對於有些人來説,教育是一份值得為之奮鬥終身的事業。

這些編寫文章的老師或者可以稱之為教育家,這些教育家的視野和我們是完全不同的,他們的着眼點與立意都是非常深遠的,例如開篇課題1就是《度量衡制與國際接軌是大趨勢》,作者就是從整個國小數學內容及體系來進行着力分析的,從初始數學體系中來分析阿拉伯數字和+,—,×,÷都是在辛亥革命後從西方引進的,所以大多數使用習慣是相同的,但是在一些方面還是沿用了中國傳統讀法的一些計數方式,我們是四位分節,但是國際是三位分節,時代在進步,所以還是需要在教育中首先引入國際概念,是作者考慮的,大的,宏觀的教育理念。

又例如,在教育中其實一直藏有隱形的“數學思想”,它應當是貫徹在整個教育工作中的,而不是僅僅是宣之於口的口號。我個人是一個教育經驗並不豐富的新老師,在教育工作中很多時候還只能做到知識與技能的教育目標,實際並沒有達到“四基”所要求的數學基本思想。很多時候我的教育實際上還是宂雜的,但數學所要求的,其實是更有“秩序”或者説它應該更有內在的邏輯聯繫,有的時候,“數學思想方法要適當地説出來”。

當然,這本書在讓我驚歎於各位大拿開闊的視野,豐富的內涵以及高深的教育技巧時,也給我我許多幫助。

第一,是針對於一部分教育實例,這裏的課題很多是會附上課時內容教法的詳解與備註,讓人能直觀地參與到課堂教育中,同時能明白教育的階段目標,是可以直接提供教學教育參考的,對於我這樣的新手教師老説非常實用。

第二,是本書中還有大量的教育訪談,實在解決了我的很多教育困惑。例如我從教兩年以來一直深受困惑的“估算”的`問題。實際上教材從二年級就希望能向學生滲透估算思想,但是學生只能將它當作是一種教育技巧,只會死板的應用,遠遠達不到所希望達到的教育目標,因為估算實在是一種太靈活的教育思想。張奠宙老師説:“估算不是總能進行的,最後還是靠精確計算解決問題。國小是打基礎的階段。學會精算,得到準確答案,這是基本運算。估算則不是。估算是成人後靈活處理問題的方式。正如學書法,先練正楷,一筆一劃,一絲不苟,不能在國小裏教草書。”實在令我茅塞頓開,感同身受。

這本書裏藴含的數學道理,給我的收穫也遠不止這些,還需要我時時借鑑,用心品讀,拓寬我的視野,沉澱我的積累!

國小數學讀書心得14

俗話説“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我一直認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書,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

可是在走上工作崗位之後由於種種原因,前幾年我基本沒有怎麼看書,也正應了另一句俗話: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在這段心靈和知識匱乏期,我在教學上沒有做出任何成績,有困惑卻不知如何解,有疑問卻不知如何答,教學對於我來説就如同閉門造車,到最後發現造出來的車千瘡百孔,教學水平原地踏步。

之後,我結識了《國小數學教師》,也是我初次訂閲這本雜誌,當我第一眼看到她時,如同看到了一本武林祕籍,問了自己很多遍:為什麼不早早地訂閲呢?在經過認真研讀之後,對於數學教學,我有了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識就是力量”,她馬上給了我回報。一節校級教研課,我從《國小數學教師》“百分數的認知”這篇文章中得到了啟發,上出了我從教以來最成功的一堂課。

雖然不算優秀,但是對我來説進步非常大,教學目標達成度高,教學進度掌控合理,學生比較投入,這都是我以前的課堂中沒有做到過的,那一次,我很滿足,是《國小數學教師》給了我這種滿足感。

一本書刊或雜誌能夠成為讀者的朋友,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國小數學教師》就是我的摯友,這幾年來一直訂閲她。

為了走好以後事業的第一步,得到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而這些,我都通過《國小數學教師》獲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説:“一本教育雜誌,也應當是一所學校,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切實、具體的可以給讀者以啟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務?”而《國小數學教師》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實用,可讀性強,內容實在,在推動教學改革、傳遞教學信息方面都有獨到之處。如今,作為一名國小數學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國小數學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為我們想到了。

據瞭解,《國小數學教師》滋潤了無數數學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為許許多多的青年數學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樑,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她的風格十分樸素平實。

務實、樸實、平實是其魅力的源泉。樸素、精緻、人文是其獨具的特點。她的教學點評中肯,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緻。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國小數學教改的衝鋒號。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之風中,《國小數學教師》宣揚對學生作為“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啟智慧。

因此,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國小數學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國小數學教師》為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每當我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時,都是《國小數學教師》為我導航,讓我有所創想,尋到教學的“亮點”?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一直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許多意外收穫!

國小數學讀書心得15

其實,這本書擱置在書架上已經許久了,因為裏面概念性的東西比較多,所以讀起來並不是那麼趣味十足,之前讀了幾頁,便沒有再讀下去。

之所以重讀這本書,緣於這幾天和學生一起收看《名師同步課堂》,在電視上做六年級數學直播課的是經驗豐富的魯向前老師,我發現他在講課的時候,特別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在這方面正是我所欠缺的。

魯老師在講解求體積的解決問題時,提到了把一個體積轉化成另一個體積,正方體熔鑄成圓柱體,小石子放入水中水面升高等等,體現了恆等變形的思想。

魯老師特別提到一種數學思想方法,由圓柱體積的求法猜想並實驗證明圓錐體積的求法,體現了類比的思想方法。類比思想是指依據兩類數學對象的相似性,將已知的一類數學對象的性質遷移到另一類數學對象上去的思想。

經常説教方法比教知識重要,作為一名數學老師,需要系統的瞭解數學思想方法。所以我便想到了書架上的這本書。説實話,讀這本書是有些枯燥的,而且如果你不動腦子去思考書中的問題的話,那你可能僅僅讀的就是字了。

在《國小數學與數學思想方法》這本書的封皮上寫着:

數學思想方法不同於一般的概念和技能,後者一般通過短期的訓練便能掌握,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更應該是一個通過長期的滲透和影響才能夠形成思想和方法的'過程。教師應在每堂課的教學中適時、適當地體現思想方法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日積月累,通過提高數學素養達到學好數學的目的。

這本書分上下兩篇,上篇介紹各類思想方法,下篇介紹各類思想方法在每一冊教材中的體現,這本書可以當成我們的一本工具書,在我們備課的時候,方便我們查閲。比如,在總結十以內的加減法或者乘法口訣的推導過程中,都體現了函數思想,作為老師的我們,不必讓學生明確知道什麼是函數思想,但是我們應該明白這裏面體現了函數思想,並且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思想方法,讓學生在以後面對類似的問題,能夠聯想到這種思想方法去解決問題。

僅僅花費兩三天的時間,匆匆讀完了這本書,書中的一些思想方法或者內容,有些地方還不是太懂,需要慢慢去領悟,但是我知道,在以後備課,做教學設計時,一定要思考一個問題:這節課體現了哪些思想方法?我們應該向學生滲透哪些思想方法?為學生考慮的再長遠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