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彙編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47W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彙編15篇)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

就在近日,我從圖書館借閲了一本小説——《穆斯林的葬禮》,是作家霍達的作品,讀過之後,改變了我對中國人骨子裏的匠人精神和氣質的看法。

如今,我們經常談論起一個詞——工匠精神!而説到這個話題,經常就有人會對我們自己的國家進行毫無保留的批判,認為中國是沒有工匠精神的,而我卻持有不同的觀點。比如,當你閲讀了《穆斯林的葬禮》之後,就會發現這裏面就是對大國工匠這樣一種精神的描寫。

小説描寫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在小説中,回族手工匠人樑亦清一直穿插在其中,讓我們看到了主人公的起起落落和不懈奮鬥的精神面貌。

曾經我在一篇文章中讀到這樣一則消息:説全世界有5000多家經營超過200年的企業,其中日本一家就超過了3000家,讓我們讀之非常觸動。沒錯,現在的中國處於製造業階段,確實需要工匠精神來彌補我們的不足,對產品進行精益求精的.完善和提升。不能讓我們自己的優秀文化和傳統喪失,也失去了我們骨子裏的精神食糧。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好句摘抄及賞析:

1、當我讀到“滿懷希望的人往往易於衝動,一旦失望了,反而倒冷靜了。”這樣一句話時,心裏充滿了崇拜感,這簡直是至理名言,是對人們心理過程的完美解析。百家筆記網也是提醒我們在讀書和學習的過程中或者完成一件產品時,應該抱着希望,也需要出處謹慎,不能因為衝動而失去了機會。

2、“時時想到可能會被別人超越,才會用雙倍的時間和精力去超越別人。”沒錯,每個人都應該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態度,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嘛,我覺得作者解釋的很好,用很通俗的語句就表達出了很有哲理的內涵。

3、“只有謊言才拼命鼓吹,唯恐別人不信。”是的,我還很信奉戈培爾的一句話“將謊言重複100遍,就變成了真理”。這就可以解釋一些社會現象了,我們不能人云亦云,應該要有自己的主觀判斷,思考其中的細節。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2

初次邂逅這本書,應該是在高中,看着同班的一個女同學拿着一紅色封面的書,上面寫着“穆斯林的葬禮”,我當時有些納悶,怎麼一本介紹少數民族葬禮的書怎麼這麼厚,而且她還讀得這麼起勁。現在想來,那時的範的望文生義的錯誤不少,在那種閲讀極度匱乏的中學時代,很多書大都只知道名字,很容易就按字面意思來解釋了。原來以為《簡愛》是教人如何“簡單戀愛”,《牛虻》是介紹一種叫“牛虻”的動物,以致於很長一段時間對它們敬而遠之。

不過讀完之後,才知道,為什麼當年那個同學會這麼着迷。其實很難説這本書有什麼很奇特的地方,但是它有着矛盾文學獎的'殊榮,至少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認可。這本小説對我而言,很像是一曲很輕快安靜的牧歌,很清新,任何時候去讀,都可以喚起那種關於青春,關於奮鬥,關於生活,關於家人,最乾淨的記憶,即便是在我如今不再相信任何童話的年紀。

書裏面的主角應該是韓子奇和韓新月父女,全書又分別以這兩個人為主線,兩頭並進,不同的兩個系列,交叉分佈,讀者的時候,常有時空交錯之感。雖然這本書的時間跨度,很大,而且歷史背景對於故事的演進有很大影響,文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仍舊是美好的愛情,兩代人在不同時空下,截然不同的愛情。

韓子奇在一開始的時候娶了樑冰玉的姐姐,生下兒子天星,後來和樑冰玉在倫敦避難的時候,兩人之間也產生了愛情,最終有了女兒韓新月。當戰爭結束,一家人團聚的時候,樑冰玉把女兒留在家中,獨自出走。故事的另一部分就是韓新月的愛情,她和他年輕的大學班主任在彼此相處中,互生愛慕。幾乎所有悽美的愛情會遭遇的,他們都有,雙方父母的反對,反動的社會風俗,可惜的是這些愛情最終沒有一一個抗爭或者妥協的悲劇結束,十八歲正當豆蔻年華的新月,因為先天心臟病,未曾開放便已經凋謝。如果説,全書的高潮是新月離開的時候,我想作者達到了這個目的,看着一個曾經那麼鮮活的的女孩,就這樣匆匆離去,沒有人會不動心。

韓新月這樣的女孩子,我想任何人都會喜歡的,她文靜、優秀,聰明、勤奮,知書達理、渾身散發這一種蓬勃的青春朝氣,如果楚雁潮能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無疑是世間最幸福事。世間事情多不湊巧,往往錯過的,人這一生,又豈止愛情。“有些事年輕的時候我們不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成長像是一個悖論,我們只有經歷過,失去過什麼,才會發現我曾經多麼看重那些東西,看是我們已經沒有機會帶着這種悔悟從頭來過。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3

掩卷,歎口氣,小説的情節在腦海中慢慢回味。真主啊!雖然我不是穆斯林,但是您為什麼這樣戲弄了韓子奇。 當還是漢人孤兒的小奇子遇到吐羅耶定巴巴,他不是存心去欺騙一個虔誠的回族巴巴,他只是為了生存!

他以自己的才智和隱忍重振奇珍齋,為回報樑家,娶了樑君璧,挑起了樑家的重擔,他是個真正的男人。可是命運總是多舛的,當他離開了舊中國,離開了妻子和兒子,來到了沒有穆斯林氛圍的英國,真主和他開了個天大的玩笑!我們一心痴迷玉石的玉王在將近40年的人生中,竟然收穫了自己小姨子的愛情。一個是追求自由民主的燕京女高材生,一個是自幼學徒出生的玉王,他們的愛情之花在英國開花結果。他們沒有“古瓦西”,也沒有穆斯林的祝福,可我們難道能説,這不是愛情嘛,這不是成年男女出於天性的必然結果嘛?! 韓子奇的愛情是美好而短暫的.,當他面對妻子責難時,當他面對早己不認識他的兒子時,他在愛情與家庭之間已經做了選擇,但他不知道苦難的隱患已經埋下。中年喪女,晚年喪玉,真主讓他失去了他最珍愛的人與物。他的堅持,他的執着,在命運面前竟然如此的無力。他能責怪誰,是怪真主的不公,還是責怪妻子的偏心。在我看來,韓子奇怪因為對妻子的虧欠自責,過早的把人生的舵放開,他已不能再像年輕時一樣改變自己的命運了。 我相信很多人對樑君璧一定非常厭惡,認為她是整個故事中的壞女人,冤枉忠心的掌櫃,對善良的新月的冷漠。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她自己也只是個玉匠的女兒,但她更看不起賣糕家的女兒。她愛自己的兒子和丈夫,可是他們卻也因她而受到傷害。她以教門為理由,拒絕了楚燕潮對新月熱烈的愛,她自己卻嫁給了一個漢族的“卡斐爾”。

這個女人是個一天要做5次朝拜的虔誠的穆斯林教徒,可是真主同樣的沒有給她好的命運。 也許有人更愛新月那純真的愛情,可是我卻更迷戀於韓子奇那從谷底到谷底的人生之路,讓我想起《金剛經》中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即使在最困難的一刻,他也沒有拋棄穆斯林的身份,我想真主應該能接納這位漢人穆斯林的子民,讓他的不幸隨着歷史而灰飛煙滅把。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4

很久沒有一口氣讀完一本書了,上一次還是《活着》,同樣是三代掙扎在特定歷史洪流中的人,同樣是生死變故、悲歡離合交替上演,但在《穆斯林的葬禮》中,我看到的更多是美的意象,以及生命的不屈和偉大。

愛是一個容納百川的字眼,用它來體現生命之美最為合適:父母子女之間深沉細膩的愛,手足同窗互相掛念的愛,男女之間純粹的愛,對宗教信仰虔誠的愛,把一生獻給事業的愛等等。在這其中,愛情最為人所尋求追逐,它連接兩個個體,使他們的生命有了光和亮。

韓子奇樑冰玉:“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戰爭帶來痛苦的同時,也給兩個在異國他鄉漂泊無定的人帶來了愛情。倫敦空襲,地下室裏的兩人第一次離死亡那麼近;抱團取暖,互相安慰,真正的愛情從不因遲到而遜色半分。塵埃落定,回國後卻發現,世俗的眼光和身份是跨越不了的羈絆。剛強的女子選擇離開,去追求獨立自由的生活,男子卻不敢也不能遠走高飛,只好隱忍留下,這一留,就是二十多年。韓子奇到死也沒能等到“玉兒”,當灑脱的女子再度歸來,已經是滿頭銀絲的老人。遺憾無限,還好擁有共同度過的十年,那段彼此最為顛沛也最滿足的時光。

韓新月楚雁潮:“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當兩顆心經歷了長久的跋涉而終於走到了一起,像鏡子一樣互相映照,彼此如一,毫無猜疑,當它們的`每一聲跳動都是在向對方説:我永遠也離不開你!那麼愛情就已經悄悄地來臨,沒有任何力量能把它們分開了!”第一次見面,未名湖畔,新月是北大西語系新生,明媚又充滿希望;楚雁潮是剛畢業一年的教員,意氣風發。作為師者,他是“傳道授業解惑者”,後來因對翻譯事業的共同熱愛,兩人逐漸成為知己。他曾鼓勵她説民族無貴賤之分,人人平等;在愛情面前,他們同樣平等,“獻上心靈中藴藏的全部感情”。

魯迅先生説:“悲劇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毀滅給人看”,那麼對一個剛踏上人生路,前途一片光明的少女來説,查出先天性心臟病應該是極具悲劇性了吧。但是,即便知道了這樣一個事實,兩個人還是如同飛蛾撲火一般走到了一起。對於逝者來説,“永遠”是十八歲到二十歲的兩年,對於留在世間的愛人來説,“永遠”則是漫漫餘生獨自度過了。

最後以書中最喜歡的一句話來結尾吧:“人生雖然艱難,生命畢竟可貴,人生應該像鯤鵬展翅,扶搖而上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5

這個星期,好不容易在一個月明風清的晚上看完了《穆斯林的葬禮》,信中既沉重又感到幾分清美。想寫下些什麼,卻又不知從何下筆.那個彌散着淡淡的憂傷的月與玉的意境讓我不忍下筆,似乎稍不留意就會打碎這個絕美的意境。

玉,是財富,是身份,是地位,雖然美得耀眼,卻是易碎的。

月,純潔,善良,明淨,悠悠的掛在深邃的天空,靜靜的聆聽着人世間的愛恨情愁。

韓新月,韓子奇,楚雁潮,樑君璧,樑冰玉,他們每個人都想追求到屬於自己的愛情,卻都有各自不同的悲劇命運。

記得在我把這本書看了差不多一半的時候,我曾經想到過一個問題:為什麼這本書的書名要叫做《穆斯林的葬禮》,穆斯林的葬禮,葬去的究竟是什麼呢?

無疑,作為穆斯林的樑君璧虔誠的信仰伊*蘭教,可就是這份虔誠葬送了她周圍所有親人的幸福。她是不幸的,時代的原因使沒有接受過良好的教育的她永遠不會明白那種熾烈的愛情,所以,當她面對自己的妹妹冰玉和自己的丈夫相愛,並生下一個女兒時,她想不到,也無法理解,她想的更多的是對社會倫理的`背叛,是對自己所虔誠信仰的宗教的褻瀆!

樑冰玉與她女兒韓新月的生活是在交織中展開的,交替的話語把愛情悲劇表現得更真實相似,給我們帶來的是暢快淋漓的感受。

樑冰玉大膽的愛和獨立的人格令我敬佩,而她的女兒韓新月更是秉承了母親的個性,只不過表現的更為含蓄一些。

她對自己所喜愛的外語事業充滿了嚮往,卻因為身體的疾患永遠的失去了為事業而奮鬥的機會。幸運的是,她還擁有着最真誠的愛情,她的老師楚雁潮無時不刻的關懷着她,在她生命的最後時刻給了她愛情的滋潤。而就是這份來之不易的愛情在韓太太看來卻因宗教的信仰而悲劇拒之門外!

宗教,信仰,竟成了阻擋愛情的一道堅不可摧的高牆!

但韓太太不會想到,她一心一意阻止回回與漢人的婚姻,而她自己的丈夫就是一個漢人!

小説的結尾是悲慘而悽美的,新月死了,把愛情也帶進了墳墓。

或許,穆斯林的葬禮,葬去的就是愛情,而愛情恰恰是應該不分種族、信仰與國界的!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6

看完回族女作家霍達的長篇小説《穆斯林的葬禮》,我掩卷而思。我被小説引人入勝的情節帶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我對書中描寫的每一個細節都感到既新奇又陌生,也被小説的精彩情節、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深深地感動了,亦為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以及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內容卻又交錯的愛情悲劇留下了傷感的淚水。

書中以“玉”和“月”交叉展開來寫。只看目錄:月夢、月冷、玉緣……一種十分純淨、脱離凡俗的感覺油然而生。書中的另一個背景是故事發生在一個和玉器有關的家族中,在這裏,可以看到樑亦清作為一個玉雕技藝高深的匠人,對自己事業的執着和對玉全身心的熱愛,也看到了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中華民族有崇玉、愛玉、敬玉的情操。玉是風雅高潔的象徵,古時形容有德行的男子,都説“謙謙君子,温潤如玉”,文中也隱隱流露出如玉般雅緻寧靜,與世無爭的氣息。

書中最令我難以釋懷的就是新月和楚雁潮的愛情,不附帶任何關係去愛,愛時如夏花之絢爛,結束時亦如秋葉之靜美。他們從一開始的師生情深,發展到最後的心靈盟友,乃至靈魂密友,是何等高尚純潔的感情啊!尤其是新月患了心臟病住院,再到她離世,楚雁潮給予她的關懷呵護,再到後面試墓穴的那段描寫,我內心深處也被一種深深的極為強大的情感震撼着。

人生無常,無論你是一個怎樣堅強的人,面對死亡都是那麼不堪一擊。我的心情就如一片漂浮在空中的落葉,隨着主人公的心情起伏變化。説實話,我對他們的'愛情既羨慕又有種揪心的疼痛,甚至嚮往他們兩人之間的那種心靈相犀的情感,因為這樣純美的愛情在當今社會中已經極為少見了。

愛情是一種信仰,它儲存在人最珍貴最真誠的地方,儲存在心裏,它和生命同在,它和靈魂同在。不管怎樣,緣分到來時就珍惜,把握現在,即使給不了太多的温暖,也不要去傷害。我覺得真正的愛情是新月和楚雁潮之間的那種愛情——純潔、簡單、真摯。他們的愛情雖然短暫,剎那芳華,轉瞬即逝,可是留在心裏的卻是永恆。人生就是一首歌,每一個曲調,都詮釋一種震撼。或許愛情原本就是需要想念的,讓念想在歲月中悠然綻放,凝成彼岸的遙望,緣來緣去,千般婉轉,終會羽化成蝶,妖嬈成塵世裏最美的絕戀。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7

這是一本以回族清真教徒穆斯林的宗教文化為背景,講訴琢玉大師韓子奇與其女兒韓新月兩代人糾葛纏繞的故事,章節交錯的方式,讓故事有穿越時空的感覺。

我讀這本書,一開始是被封面上僅小於題目字號的“最具生命力的茅盾文學獎經典作品”所吸引的,而“穆斯林的葬禮”這幾個字又讓我很有一探究竟的慾望,是死了多少人呢?是多麼壯觀的葬禮呢?當我身臨其境時,才發現每一場葬禮,都是對讀者心靈上的一次凌遲。

讀《穆斯林的葬禮》,我欣賞它獨特的敍述方式,章節交錯,從“月夢”“玉魔”“月冷”“玉殤”到最後的“玉魂”“月別”,以月象徵純潔善良的韓新月,以玉影射視玉如命的韓子奇。而層層推進的章節標題更彰顯了故事伏筆重重,跌宕起伏的.敍事風格。讀這本書,你會發現當你讀的越深入、越細緻,就越能感受到作者於細微之處不易察覺卻又精心的佈置。就像在品一杯好茶,殘留着舌尖上的甘醇越往後越濃烈。

讀《穆斯林的葬禮》,我最欣賞它在人物方面精細深微的刻畫。沒有一個角色應當是完美的,你無法用“好人”“壞人”去界定,他們是你邊恨得牙癢癢,又邊憐惜的鮮活的存在。

韓子奇,在愛與責任的較量下,他毫無懸念的選擇了後者,然而卻終究無法擺脱愛情的魔障。深受民主自由思想薰陶的樑冰玉與智慧擔當的韓子奇十多年的朝夕相處中從未動過情念,然而當衝出束縛的牢籠,在異國他鄉戰亂流離的三年,他們卻毫無保留地相愛了。也許,愛便是在對的時間與你在一起。

可那又怎樣呢?愛有多麼深刻,痛就有多麼深刻。抗戰八年,作為韓子奇的妻子,樑君壁卻獨自一人帶着年幼的兒子撐起整個家。試想一下,一個女人,她要有多麼強大的內心才能在國難當頭時每天懼怕着丈夫、妹妹與兒子、自己的死亡熬過八年光陰?而八年後,攜“夫”帶子回家的樑冰玉卻在親姐姐面前喊着人格尊嚴,這又是何等的殘忍?樑冰玉毅然決然地帶着自己的人格獨自離去,她是堅強的。韓子奇為着責任留下,幼小的韓新月卻從小失了親孃,受盡“新”孃的冷漠。

韓新月,似一彎清清的小溪潺潺地流動,滌淨了每個人的心田,似一陣春風吹綠了枝椏與春天,似天邊一彎皎潔明淨的新月。她的美,她的善,她與自己老師真誠純潔的愛,讓這本悲劇的書有了明快的樂調。

然而,正因為有樂,才襯得最後的葬禮多麼悲傷。她死了,連天上的月亮都好像要隕落了。

她長眠於地下,穆斯林的葬禮落幕了……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8

最近讀完了《穆斯林的葬禮》,我感動於韓子奇對玉的痴迷,韓新月與楚雁潮的浪漫悽美的愛情,敬佩於樑冰玉對愛情無畏的追求,然而給我感觸最深的,確是那個一開始讓我氣憤,後來讓我同情和敬佩的女人——樑君璧。

她用愛的名義用計拆散兒子的愛情,替兒子做了自以為正確的選擇,讓他一生活在痛苦之中;她用刻薄尖鋭的嘴臉對待丈夫,讓丈夫過得如行屍走肉;她還堅守着所謂的不與漢人通婚的宗教信條,阻隔了兩顆年輕的熾熱的心相互靠近,更是斷了在重病中女兒的最後一絲念想,加速了這個美好生命的消逝。她自私、刻薄、自以為是,開始的時候我簡直對她痛恨至極,我覺得一切的不幸都是因她而起。

但是到了小説的最後,我完全改觀了。她是個可悲可憐的.女人,一生都不曾得到過愛情。幼時,她忙裏忙外為家操勞;少女時順理成章的嫁給了"奇哥哥",他是親人,也是一個少女的夢。戰亂時,丈夫把家業丟給她,自己帶着他心愛的玉遠渡重洋。一個沒有文化,一直躲在男人身後的女人,是怎樣一邊撫養孩子,一邊守着這日漸衰弱的家業!是靠着這對丈夫的期盼,對這個家的愛,和對生活的希望。然而讓丈夫歸來,還帶着一個女人和一個孩子,女人還是自己從小百般疼愛的親妹妹!她心裏的痛心裏的苦又該向誰去傾吐!可是為了這個家,她忍。她忍住痛,嚥下苦,也封住了自己的心。

她真的是個可憐的女人,她也有過夢,可是被現實打碎;她也有過光,可是被現實撲滅。她心裏的苦,又有誰能懂呢。她也是個可敬的女人,在丈夫不在的時間裏,她展現了巨大的勇氣和魄力,才堪堪保住偌大的家業;面對親情和愛情的背叛,她展現了一個女人所擁有的巨大的隱忍,為了讓家庭完整,寧願讓自己痛苦。可她畢竟是個有血有肉的人,如何做到完全不介意,即使把痛苦壓在心底,總有一些時刻會忍不住的噴薄而出。

她愛丈夫,但也怨恨他;她愛這個家,也埋怨命運的作弄。她終其一生在守望丈夫,守望這個家,她承受了太多太多,我為她心疼,更對她欽佩。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9

一個穆斯林家族,兩段發生在不一樣時代的感情,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六十年間的興衰……這就是霍達震撼人心的作品——《穆斯林的葬禮》。

霍達用穿插的筆法,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玉的世界,一個月的世界。

“玉王”韓子奇,天生聰穎,為報師恩娶樑君璧為妻,有子天星,夫勤妻賢,事業之路蓬勃發展,一家人生活平和而温馨。

抗戰爆發了,他與妻妹樑冰玉攜帶珍寶遠赴英國發展。在倫敦,深深迷戀冰玉的亨特之子奧立弗在大轟炸中不幸喪生,那一刻,病重的樑冰玉在孤獨、思鄉的情景下與韓子奇萌發了感情,此時那個以前只明白事業只明白報師恩卻不懂什麼是愛的韓子奇,心境也彷彿一下子被喚醒,兩顆心緊緊地相貼,眷戀的眼神裏透露着纏綿。而新月便是他們感情的結晶。

這是一段驚心動魄又順其自然的感情,但又是一段不該有的遺憾的感情,它為封建思想不容,為伊斯蘭宗教規不許,也許只是因為韓子奇早有妻室,總之他們的感情註定了是一場杯具:韓子奇回國後兩人永遠的分離,從此女兒新月生活在一個死氣沉沉的家庭裏,一向到生命的結束。

如果説這段感情的杯具應歸罪於時代落後思想的禁錮,刻板教規的嚴酷,那另一段感情我們應如何評價呢?

韓新月,一個善良、純潔、開朗的女孩,一個充滿青春活力的生命。在家裏,她雖然如春天的陽光温暖着每一個人,可她從心底裏深深渴望的母愛只能從那張照片中隱約感受,卻永遠得不到。

新月逐漸長大成人,以優異成績如願考上北大。上學後與班主任楚雁潮發生感情,兩人相識相知相愛,完美卻又短暫、坎坷。

因宗教信仰楚燕潮得不到新月家裏的接納,尤其是母親,百般阻撓。但什麼都阻擋不住兩人那純而又純的感情:沒有任何企圖、任何奢望的感情,他們只追求兩心相融、兩情相悦,志同道合。正當他們都為之努力時,新月因嚴重心臟病不幸逝世。楚雁潮悲痛欲絕……

有時候真的不明白這到底是病還是命,感情應當揹負着什麼?為什麼這個本就殘酷的世界就不能容下這樣一個完美的生命?一段完美的.感情?

正如作者所言,她是為人心作傳,無論是優美的還是殘酷的,人的心靈,壓倒一切,鎮住一切。新月之死,令人悲痛欲絕。新月之死,是祝英台之死,是纏綿的,又是壯烈的,不只是柔情感人而是蒼天泣血。人們的心志正是從這杯具之美中得到淨化的。

暮色悄悄的降臨,婆娑樹影漸漸和大地融合,西南天際,一彎新月出現了,淡淡的,朦朧的,若有如無。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0

曾幾何時,懵懂的我以為只有聲情並茂的電視劇才能夠讓我哭泣,只是用文字鋪陳的情節並不是催淚彈,讀完《穆斯林的葬禮》後我才發現我的觀點是那樣的浮淺。每一個跳動的旋律,每一個曲折的情節,每一個引起共鳴的描寫,都深深地讓我的心溶化了。

霍達用她那細膩的手法,豐富的情感世界勾畫出了兩代人對於親情、友情、愛情的詮釋。天星對新月的手足之情是那麼地令人羨慕,他想時時刻刻地保護着新月,不想讓她再受苦了……韓子奇的愛女情結更是別提,新月就好像是他的精神寄託,為了她,不惜拿出了他一生的至愛——玉,去交換女兒的未來。淑彥和新月的友情也是那麼的讓人感動,雖然她們的人生道路不同,但她們的友誼之果卻沒有變質,這正是我最最欣慰的,也引起了我的無限遐想。

也許愛情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不老的.話題吧!新月和雁潮的愛是那麼的悲壯,那麼的震撼人心,也許新月是苦命的,十九歲就結束了她的美妙人生。但她卻又是幸福的。因為她得到了真愛,雁潮的愛,像火,給了她生的動力;像風,給了她無限的憧憬;像海,給了她依靠和寄託。她們兩個人“付出了愛,也得到了愛,愛得深沉,愛的強烈,愛的長久。”真是太美好了。現在想來,也不能完全地責怪韓太太,雖然她很可惡,盡力地想要拆散他們,正如她拆散天星和小容子一樣,可是也就是由於她這樣,我才更加地能夠感受到新月和雁潮的愛的真切,愛的偉大。可是,“天上,新月朦朧;地上,琴聲縹緲”“雁歸有時,潮來有訊,唯有明月不再升起”太令人傷感了,太令人心碎了,唉,新月,雁潮。

另一個詮釋着愛的意義的就是韓子奇和樑冰玉的愛情。他們的愛衝破了世俗的枷鎖,打破了世俗的眼光,讓我更加地領悟到愛的力量的偉大。但是稍有瑕疵的就是韓子奇最後的退縮,也許這樣的形容他不夠準確,因為他肩上的負擔太重了,超過了他的負荷吧!唉,渺小的人呀!

我的字真是太齷齪了,我表達不出內心的感受,我表達不出內心的衝動,我表達不出內心的激動。唉,我的《穆斯林的葬禮》,讓我再細細地品讀你吧!歌頌你吧!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1

第一次聽説《穆斯林的葬禮》是從我的國小語文老師那裏,她説是讀了這本小説,讓她愛上了文學,從而選擇了中文系的專業。第一次讀起這本書,是上八年級的時候,翹了幾節課,坐在學校的操場邊,清涼的風吹過髮梢和書頁,一個下午不知不覺就過去了。多少次在深夜裏輾轉反側,直到夜近拂曉也無法入睡。

女作家筆下的故事總是柔腸百轉的,是離不開愛情的主題的。書裏塑造了一個個性格鮮明的女性角色,青年時艱難撐起家業,中年後充滿市井氣息的壁兒;在戰火中失去丈夫和兒子,一生老實勤懇的姑媽;純潔無暇,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韓新月;以及,追求愛的權利和人性自由的玉兒。

全書以回族家庭特殊的文化背景和玉器世家幾代人在戰亂中的變遷徐徐展開,講述了一些即使在現今的時代也帶有巨大爭議的.衝突:玉兒和姐夫韓子奇在英國相愛,並生下女兒;這個女兒韓新月又在燕京大學與自己的老師楚雁潮相愛;壁兒親手養大自己的丈夫和妹妹所生的孩子,充滿疼惜與矛盾;玉兒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小女兒,成全姐姐姐夫一家的平靜,在年老時又返回北京,尋找到的只有女兒早已無常的消息。

有篇寫金庸的文章説,金庸的書,只寫了三個字,就是求不得。這三個字,用給這本書也是極為合適的,戰亂的突襲,人生的錯位,讓故國、故園、故土都已面目全非,人生在大的時代背景下,漂若浮萍。人沉淪在無法掌握自己命運的巨大悲慟中,被烽煙裹挾着向前奔走。即便獨立堅強如玉兒、新月這樣的新時代女性,個人的意志也在時代、愛情和生命面前顯得無力;即使精明聰慧如韓子奇,因玉而成為響噹噹的人物,也因玉而成懦弱不堪的人物,守不住他一生的摯愛。人生百年匆匆而逝,恍如雲煙,被生離死別折磨的痛徹心扉;只有那些古玉,代代相傳,灼灼其華,或許這就是霍達想要傳遞給我們的吧。

無論是如玉兒一般為愛義無反顧,還是如壁兒般為現實磨礪成世俗的樣子,結局都是那三個字求不得。或許也正是人生的無常,讓真主的庇佑和精神力量顯得更為可貴。這種與生俱來的信仰不僅僅是葬禮上的形式,是帶着白帽子的男子,也是婚姻上無法逾越的束縛。它同命運一樣,不經選擇的降臨,讓個體在它面前顯得短暫又渺小。信仰終究是什麼又帶給了他們什麼這些問題已無從辯駁,因為人間本就是無法逃離的劇場。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2

銀色的光輝灑滿了鋪有斑駁苔痕的青色石磚,一縷橘黃色的光芒透過虛掩的雕宙紅欄,隱隱約約勾勒出女子寂寞的剪影。

她,就這樣將一抹頎長的輪廓定格,蒼白的臉頰上毫無血色,除了温柔的眼眸深情地注視着榻側熟睡的小女孩兒,便是絕望入骨的悲傷。風兒輕輕拂過,牀邊空餘下了一聲哀痛的歎息……

她,一直以來擁有的,似乎總是錐心刻骨的哀慟。她的才華與青春在紛亂的號角與煙霧瀰漫的戰火中粉身碎骨,她忘記親情、道德不顧一切所愛的人最終卻懦弱地將她拋棄,她生命中唯一牽掛的掌上明珠與她一別數載,回身顧盼,卻連等待她的`孤墳一座都早己消逝……

她,祈求過上蒼,可不可以,賜予她哪怕再渺小的幸福,讓她得以善終。

但她又哪裏知道,正是她自己一次又一次地背叛與離棄,累積成無以挽回的情殤,悲苦一生。

那一年,她逃離了自己的故鄉遠涉重洋,便己註定了她將一顆芳心遺失在自己姐夫身上的悲劇;她忘了,她其實也擁有過愛情的甜蜜那時她在千萬人的掌聲中笑倚在雄姿英發的他的肩膀上,而他真正的妻 她的姐姐,只有在萬里之外斜靠冰冷的門檻,和着轟鳴的槍炮聲細數枯樹上搖搖欲墜的黃葉;當她在那月圓之夜隨清風遠走他鄉,又何曾顧及女兒短暫生命中缺失母愛的痛苦。她,一步一步,拋棄了自己深深眷戀的故鄉,背叛了疼她愛她養她的姐姐,永別了自己唯一的女兒。或許,她也有難言之隱,但,她怎麼能做出如此令人膽寒的背叛?

也許,在她轉身的一剎那,在她用狠厲決絕的背影將她摯愛的人遺棄於漾瀠煙雨之後,罪惡的枷鎖己不知不覺牽絆住她的腳步,命運的轉輪悄然開啟。她的背叛,使悲傷得以抓住可乘之機,冷冷地入侵。

冰玉,你應當如剔透冰晶一般純潔,似無瑕白玉的光華一樣正直、温潤。就算你失望透頂,也要堅守在這一方養育了你的水土之上;儘管你寂寞無奈,也要銘記情深似海等同母女的手足情誼;哪怕你再委屈難過,也應留在女兒身畔守護,而非失去後哀慟不休。

輪迴萬載,一眼望去,滿目瘡痍,靈魂本色上掩埋不住的哀愁與傷痛永遠包含着前一刻的背叛。冥其中註定,昨日你的背叛會讓你一生不安,你對愛與温暖、親情與責任的背叛,會令陰暗與傷痛、冷漠與悔恨追趕一生一世。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你若不曾狠心背叛,何苦落得餘生悲愴淒涼。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3

《穆斯林的葬禮》很長很長,整整三天,我都沉浸在它的痛苦或快樂中不能自拔。初次看到他的封面,便被“葬禮”二字深深震撼,這該是何等的悲傷,才能託得起葬禮的凝重!

這篇小説中,最悲情的人物便是樑君璧。兒時的她,有愛她的父母,有親愛的妹妹,還有温柔的子奇哥哥,就算雙親去世,還有相依為命的妹妹,韓子奇也是愛他護她的丈夫。可當丈夫從英國歸來,他手中挽着的卻是自己的妹妹,她徹底崩潰,她開始變得瘋狂。她遭遇了不幸,她便使更多的人遭遇不幸。她讓最愛的.兒子錯失所愛,她讓活潑的新月含恨而終,相依為命的妹妹與她反目成仇,最愛的丈夫離她遠去,珍寶齋的百年基業因她化為灰土。他的親人子女因她人生變得一片混亂,可她又何嘗不是一個可憐人呢?

其次,給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冰玉的自由奔放與新月的活潑靈動,她們是一對相似的母女,都有着新式的思潮,有敢於衝破世俗的勇氣,然而,現實卻是多麼的無奈!冰玉與韓子奇在英國相依為命,找到了命中的真愛,可他們的愛卻不被世俗允許,在姐姐的逼迫之下,她只能遠走他鄉,被迫與骨肉至親分離。新月與楚雁潮愛的真誠,愛的熱烈,卻被楚雁潮的漢人身份生生阻斷,他們的愛最終也只能在新月死後無奈畫上句點。

韓子奇,終生追逐着玉,為了玉,他娶了自己師傅的女兒樑君壁,為了玉,他不惜拜偽君子蒲綬昌為師;為了玉,他不惜丟下子女獨自前往英國;為了玉,他放棄真愛;為了玉,他對妻子言聽計從,間接毀了自己和子女的幸福。他的一生都在追逐着玉,卻不知在這過程中他早已丟失了幸福。

一切似乎都是那麼的不完美,悲情的讓人想要落淚。但這本書的可貴之處,便是讓我們在悲情之外看到了希望,在黑暗之中看到了光亮。

那一個個鮮活而又飽滿的人物,是那個時代的真實寫照,而那一段段悽美的愛情悲歌,正是對那個時代深情的控訴,韓子奇一生為玉痴狂,在某種程度上,正是對如玉般的純潔明淨的追求。

小説最終以葬禮結束,我想,是否可以看作作者對未來的美好期盼,黑暗的舊社會在葬禮中必將消失殆盡,光明的新世紀必將來臨。

月魂玉魄於百年之外悠悠而來,留給我們的是深深的感動,深深的思索。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4

合上書,心裏是滿滿的悲傷,魯迅先生説悲劇就是把美的東西破壞給人看,所以悲劇更加令人震撼。的確,《穆斯林的葬禮》就是如此。韓新月,那個才華卓然、聰穎善良的女孩,就像一塊真正的玉,瑩瑩的散發着難以演示的光潤,卻早早地隕落了。當這個年輕、美好的生命離去的時候,留給她身邊的人,不是悲哀,不是哀痛,而是空白,因為她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不可或缺的。

這是月和玉交織的一個世界,如此美好的兩件東西,他們代表着生活中的真、善、美。有韓子奇對玉藝術的孜孜以求,追逐玩思之真;有玉兒對愛情奮力爭取的情之真;有新月對人寬容待人的和善之美;有楚雁朝墓前拉小提琴的意境之美。月是虛無縹緲的,是陰晴難測的,但卻是恆久不變的、亙古長存的。玉是真實可及的,是可以擁有的.,卻是脆弱易碎的。生活中哪一個更重要,是短暫的擁有,還是永恆追求?

生活往往復雜的多,真與假、短暫與永恆、是與非並不是那麼清晰地按照它本來的面目呈現在我的面前。新月的媽媽為了兒子的幸福,竟然親手拆散了兒子與其女友的美好愛情。雖然她為兒子挑中了媳婦——新月的同學,是一個温柔賢淑的女孩,兒子成親後的生活也算幸福,但是這樣的窮盡計謀、舍近取遠的做法是正確還是錯誤?生活是不是有另一條更平坦的路可以走呢?新月的爸爸——韓子奇,那個玉石界的傳奇人物。他穆斯林的身份不容置疑,他對玉的執着追求無可否認,但是他卻完全不是什麼穆斯林,令其執著一生的玉器也聚聚散散。人可以成為暫時玉器的主人,一年、兩年、甚至十年乃至幾十年,但是玉文化,那是一條流淌的河,他不語於某個人。楚雁朝、韓新月,這兩個可愛的人,他們是師生、戀人,更是知心朋友。楚雁朝知道新月的病情,他不顧世俗的眼光、舊禮法的約束,依然決定付出自己全部的愛,給予愛人短暫的幸福與甜蜜。新月,那個純真聰慧的女孩,頑強地活着,為了親人、愛人努力的與病魔戰鬥,幸福和甜蜜是短暫的,年輕的生命一閃而過,但是他們的愛情卻成為了永恆。

當新月年經的身體被埋入深土,似乎所有人的心都被狠狠抽了一下,絕望的氣息彌散在人羣中,當楚雁朝幾十年孜然一身,獨自守候着愛人的墓碑,拉動小提琴,琴聲如泣如訴,某種欣慰、希望、温暖的温情又重新注入到每個人心中。

或許生活本來就是捉摸不定的;執著一生的東西會在某個瞬間釋然;畢生守候的東西會在霎那間放棄;煎熬中等待的東西會成為永久的紀念;痛苦中掙扎的東西會成為真正的美好。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5

“暮色悄悄地降臨了墓地,婆挲樹影漸漸和大地融合在一起,滿目雄渾的黛色,滿園温馨的清香。

西南天際,一彎新月升起來了,虛虛的,淡淡的,朦朦朧朧,若有若無。

淡淡的月光下,幽幽的樹影旁,響起了輕柔徐緩的小提琴聲,如泣如訴,如夢如煙。琴弓親吻着琴絃,述説着一個流傳在世界的東方、家喻户曉的故事:《梁山伯與祝英台》。

樑冰玉在琴聲中久久地位立,她的心被琴聲征服了,揉碎了,像點點淚珠,在這片土地上灑落。

天上,新月朦朧;

地上,琴聲縹緲;

天地之間,久久地迴盪着這琴聲,如清泉淙淙,如絮語呢喃,如春蠶吐絲,如孤雁盤旋。”

這就是我所喜歡的《穆斯林的葬禮》的結尾。

很早就聽説過這本書,但一直很遺憾沒有真正認真拜讀過,這次“偶然”的機會,終於使我有幸一睹它的風采,想寫下些什麼,卻又不知從何下筆.那個彌散着淡淡的憂傷的月與玉的意境讓我不忍下筆,似乎稍不留意就會打碎這個絕美的意境。

這是一部反映穆斯林生活的聖潔詩篇;一部映射普通大眾生活的歷史之劇;一部折射平凡卻辛酸的愛情故事的縮寫;一部展現奇異而又古老的民族風情的真實畫卷。這部長達50萬字的長篇小説,以其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涵、冷峻的文筆,對穆斯林信徒的日常生活習慣、婚喪嫁娶習俗做了全面、徹底的描繪。宏觀地回顧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展現了廣闊的生活畫面。作品中人物活動的時間,上迄二十世紀初,下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活動的範圍從亞洲到西歐,描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的的沉重災難,還有鮮為人知的穆斯林的生活習俗、玉器行的歷史和感人的`故事情節。它不僅是穆斯林的葬禮,也是愛情的葬禮,圍繞着幾代人的似乎“扭曲”的愛情書寫穆斯林人的生活。

讀這本書,就如同走進一個完全新奇的世界。我被書中美麗的言語和措辭深深的吸引了,不管是對於景物的描寫,還是對於環境的襯托,作者運用的詞語都那麼的恰到好處,讓人忍不住拍案叫絕。我覺得它是現代中國百花齊放的文壇上的一朵異卉奇花,挺然獨立。它以獨特的情節和風格,引起了“轟動的效應”就不以為怪了。讀完這本書,我有種説不出的感覺,心中的悲痛與遺憾久久不能釋懷,我甚至抱怨作者為什麼如此殘忍,要賦予一位完美的妙齡少女如此苦難並短暫的一生,要拆散一對真正相愛的人,讓他們明明相愛卻又無法逾越這陰陽兩地的隔閡,死了的人解脱了,而活着的人呢?依然要承受物是人非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