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國中生讀後感13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98K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中生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中生讀後感13篇

國中生讀後感 篇1

有一個女孩,他善良熱情。有一個女孩她,調皮搗蛋。有一個女孩,他是小豆豆。《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講的是一所國小和在那裏上學的小豆豆的真實故事。

曾經的小豆豆十分調皮,上課不認真聽講,搗亂課堂秩序,最後連老師也受不了她,可憐的小豆豆只好退學了,小豆豆的媽媽帶着小豆豆來到了“巴學園”一個神級的地方。

小豆豆第一次見到小林先生的時候和小林先生説了4個小時的話,小林先生,沒有不耐煩,沒有打哈欠,反而耐心的聽完了,就這樣小豆豆喜歡小林先生,這也是我喜歡小林先生的原因。因為他很親切,很温和。

就這樣小豆豆進入了這個美麗神奇的校園,她還有一個與眾不同的教室。“電車教室”正如書上説的一樣:“在這裏,簡直就像一邊學習,一邊旅行一樣”的確,我也想在這個教室上學,我想這會讓我增加學習興趣,更加愛學習。

就在巴學園。小豆豆認識了一位好朋友。他叫做泰明。因為小時候得過小兒麻痺症。所以只能拖着腿走路,手的形狀也扭曲了,但是小豆豆不嫌棄他,仍然和他成為了好朋友,這一點讓我喜歡小豆豆,多麼好的人啊,我們也應該這樣,交朋友是交心,不是看外表,泰明是一個好人,他應該擁有更多的朋友。至少我願意成為他的好朋友。我心中的好朋友。

但是在那不久之後,我心中的好朋友他離我而去,他也離小豆豆而去,離小林先生而去。在小林先生公佈這個噩耗之後,小林先生哭了,難過極了,可想而知,小林先生是多麼的.愛他學生,把他們當作自己的親生孩子一樣,和他們一起玩,一起學習,一起吃飯,一起唱歌當然小豆豆也很難受,他悄悄的和泰明告別,她曾天真的想長大之後她和泰明會在某個地方遇見在那時,泰明的小兒麻痺症也治好了,是呀,那該多好,不過,不可能了,泰明走了,再也回不來了。

如果説泰明死了是個噩耗的話,那世界第二次大戰之後“巴學園”

被炸燬了,這個神奇的地方沒有了,這一次我真的感受到了和平的重要,而這個是《窗邊的小豆豆》帶給我的。

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書,他教會我許多道理,讓我對未來充滿了幻想。

國中生讀後感 篇2

漫長的暑假如同一條小河一樣,於我而言,河裏面的鵝卵石就是我所讀的課外書。在暑假讀過的書中,我最喜歡的要數法布爾先生寫的《昆蟲記》了。這本昆蟲記雖然比語文書還要厚。但我想這一定是法布爾先生的心血之作。裏面寫的昆蟲有很多很多,比如:毛茸茸的狼蛛,可恨的' 菜青蟲,美麗的蝴蝶,好幫手七星瓢蟲等等。

在這兒,我先給大家講講那可恨的的菜青蟲吧!菜青蟲大家可能會在蔬菜上見到過幾次,但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説卻是十分熟悉,在他們眼裏菜青蟲是厭惡至極的大壞蛋。農民伯伯通常嘴裏嚷嚷着:“看那,這個捲心菜的葉子被菜青蟲啃得七零八落,好惡心啊!這個時候,菜青蟲往往就躺在那片菠菜葉上飽餐一頓呢!他愛啃食所有蔬菜,是蔬菜的剋星。菜青蟲媽媽一般都會把卵產在那些新鮮,完整的大青葉上面。

他們不會像辛勤的麻雀媽媽,離開巢穴去給自己的子女們找吃的。他們一產下卵 就一走了之。那片新鮮菜葉便是充足的營養。農民總是把菜青蟲一一除掉。 但擒賊先擒王。大王沒有抓住,就會繁殖更多的下一代。但是,高爾基先 生聽説農民們有一種祖先留下來的消滅菜青蟲的有效辦法。先在陽光最猛 烈的地方設一個木製的十字架,在頭頂上擺上羊頭骨或者牛頭骨。距他們 的祖先説:“菜青蟲最喜歡呆在有光亮的地方,羊頭骨或者牛頭骨可以通 過陽光放射光線。它們爬上了骨頭上面。那裏曬,熱,幹,最關鍵的是沒 食物。一,二個小時就能曬死一條菜青蟲。農民只是説偶爾在頭骨上見到 過幾條菜青蟲被曬死。祖傳下來的辦法只能消滅少部分的,大部分都呆在 自已那一片大菜葉上睡覺。現在爛菜葉少了,價值更加高了。

你看《昆蟲記》給我們講了多少昆蟲。比如我們上國中時要上生物課 可能會用到的。最重要的是它讓我們又增長了一些知識。比如我外公種菜 時也會遇到菜青蟲啃食蔬菜的時刻。但他們不知道怎麼預防,用農藥呢, 賣出的收穫少了。自已吃怕對身體有害。自從我看了《昆蟲記》,知道了高 爾基先生那裏的農民祖先有種消滅菜青蟲的有效方法。我外公使用了一下。 還真有效。看多書好啊!我外公常讚歎道。

我愛看《昆蟲記》,更加愛看課外書。

國中生讀後感 篇3

我想寫一寫繁漪。

她是整部劇中最惡毒,最激烈,性格最豐富的女人,我相信她也是曹禺作品人物中最閃亮的一個。她似是走了某種極端,將生活變成了不是愛便是恨。她的世界是像我這樣接受傳統現實的人所不能理解的。但是至少,我可以嘗試去理解。

繁漪是一個悲情的女人。她對於周萍的愛自然是不被倫理道德所接受的,可是繁漪愛了,激烈如火義無反顧。因為這不該存在的愛情,這不該愛的人,她搭上了一切,甚至變成魔鬼“醜惡地為着情愛痙攣的喊叫”,可是她的萍卻是在努力地中止這變態的關係。這不是誰的錯,在感情的問題上本就沒有對錯。只能説,繁漪是一個犧牲者,是這個社會規則的犧牲者。她是任性的,是悲慘的卻是同情不得的。

繁漪自己就是一個矛盾體。她擁有舊式中國女人的哀怨、柔弱,又擁有新一代女性追求個性解放的魄力。所以她享受於這個這個封建大家庭給她的地位以及榮華,又想逃出這個密不透風的鐵籠子似的周家。繁漪的物質條件十分優越,精神世界卻一貧如洗。她毫不猶豫地牽起周萍的手,不肯悔改的希望他能帶給她的精神世界一點光芒。可惜周萍不愛他,他的心在四風那裏。於是她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後陷入悲劇的深淵。

“母親不是母親,情婦不是情婦。”繁漪複雜的性格特點反映到了生活上。我想,她自己也不明白自己對於周萍是愛還是恨了,這其中太複雜,終於發展為一種扭曲的性格。愛恨交織,帶着報復的慾望,不能自己。

繁漪是真正的什麼都不怕的人。當情緒到達極點時,她什麼也不屑一顧。“她是一隻沉了的'舟,然而在將沉之際,如若不能重新撐起來,她寧可人舟兩覆,這是一個火山口,或者猶如作者所謂,她是那被象徵着的天時,而熱情是她的雷雨。”

這樣的人物,是那種主宰一切的人,也是容易將自己推入萬劫不復之地的人。她的陰鷙她的力量還有她的痛苦將她雕琢為一件讓人捉摸不透的藝術品,只是壓抑的太易自燃。

不是愛便是恨,繁漪愛到了深處衍生出來了恨。愛恨交織,雷雨轟鳴。

國中生讀後感 篇4

梅花朵朵盛開,芳香溢滿校園,貪婪的我吮吸着空氣,如此境界使人心情舒暢,心境放鬆,但我的心還在怦怦跳個不停……

那是因為《詹天佑》這篇課文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作為一位傑出的工程師,我想大多數的人都會去國外深造,因為那用更有發展前途。名譽,地位,財富更是唾手可得,沒準還能成為百萬富翁。可他卻留在了中國,並且做了一位愛國人士。在這時,我不禁暗暗的佩服詹天佑。當讀到詹天佑揹着外國人的的嘲笑和困難重重是卻毅然接受時我才真正明白什麼是“忍辱負重”。雖然國人説這一回可爭了口氣,但對詹天佑來説,這在他心裏且是一種很大的壓力,然而大家對他寄予的厚望,成了他接受任務的動力,這可見他對祖國的愛是發自胸膛中那個真摯的赤子之心,也是對自己能力的一種把握和自信。

終於,“蒼天不負有心人”。京張鐵路不滿四年就全線竣工了,這一壯舉給了那些趾高氣揚的帝國主義者一個有了的回擊。我相信詹天佑在這是也會發在內心的微笑。他熱淚盈眶的.想:這條鐵路是無法洗刷祖國母親的百年污濁,我一定要設計更多的鐵路,貢獻給祖國和人民。

在現實生活中肯定有很多愛國人士,為了祖國,他們願意奉獻,甚至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可能有些人認為我們上大學是為了以後有個好工作、好,自己能安享晚年。但你想過嗎?歷史的愛國人物拋頭顱、灑熱血,為的就是下一代和平生活,而我們只是為自己、自己管自己,我相信那些英雄在天之靈看到我們只為自己一己之私,絕對會心寒。

我們遠離了過去、遠離了戰爭、遠離了殺戳,難道我們也遠離了愛國主義嗎?可我們又來到一個戰場,這裏沒有,我們的知識就是就是我們的武器,我們要以知識的力量戰勝曾經的所謂的“帝國主義”。什麼“東亞共榮”,什麼“王道樂土”都是他們謊言的面具。魯迅曾説;“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一個人在困難和挫折面前是永不屈服的,氣節是要在精神建築的,一個人要是沒有了氣節,和“行屍走肉”又有什麼區別呢?想想那些愛國人物,如果説大海是最深的,那他們對祖國的愛比海更深;如果説石頭是最硬的,那他們對祖國的愛比石更堅。

生命的價值在於奉獻,那些英雄正式做到了這一點,他們的氣節頂天立地。我們之所以坐在這裏,一個高尚的理由,那就是讓祖國在世界的舞台上立於不敗之地。

國中生讀後感 篇5

《紅樓夢》是一部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小説以講述上層社會中的四大家族為中心圖畫,真實、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是這段歷史生活的一面鏡子和縮影,是中國古老封建社會已經無可挽回地走向崩潰的真實寫照。把一個個的人物寫的活靈活現,有以神話故事中的女媧為開頭引出着一故事——石頭記。有以甄隱士為線索開始即結束了整個的故事。

我總認為紅樓夢的偉大之處在於它體現了一種敗落的趨勢,不管是家族的,愛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沒落,這在喜聚不喜散,愛好大團圓結尾的中國古典小説中並不多見。

我不得不感謝續者高鄂,儘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讓黛玉死了,管她登仙還是辭世,至少她別了寶玉,很好很好。

不是説我天生殘忍喜歡看別人的悲劇,但是,不是有句話説嗎?塞翁失馬,焉之非福?對於黛玉這樣一個脆弱的封建少女來説,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劇的終結,是她的幸福。當她在地下安靜的沉眠時,看着寶玉仍在凡世尋找出路,不得不説,她還是幸福的.。

相比之下,應該説,寶釵是一個深受傳統思想文化禁錮的女孩,文中也沒有提及她究竟是不是喜歡寶玉,只是明示了賈府最高權威元春站在了寶釵的一邊。沒人會在意寶釵的意見,她和寶玉一樣。只是封建貴族制的犧牲品。

寶玉犯錯捱了打,寶釵義正言辭,勸道“你是要改過了罷。”於是她被學者定位封建統治的衞道士。等我們看到了紅樓的結局:黛玉的慘劇,寶玉的悲劇,寶釵的鬧劇。

品讀之後,就會發現能夠受傷也是一種福氣,即使是像黛玉那樣失戀了,一夜之間老了十歲也不介意,假如能大哭一場就好了。有多少人能像她一樣抱着自己的抱負與才華和對寶玉的愛和恨走呢?

我的意思是:假如有一種人生歸宿可以選擇,那麼,死於傷心,比活在心如枯槁不發芽的灰暗生活裏,更合我意。

林黛玉那種“碧雲天,黃花地”的哀愁,並不是空泛無由的,好的感情總是最接近人類美的本質。女子對此的追求要更偏執些,註定也要受更多的苦。

寶黛二人的故事告訴了我們:感情是一種如此稀缺的資源,除了珍惜,我們別無它法。

國中生讀後感 篇6

青梅煎好的茶水,還是當年的味道,而我們等候的人不會再來。

在人間四月天的煙雨江南里,抑或是在海角天涯,總有一段屬於回憶的故事,深深刻在腦海之中。某個華燈下的夜晚,驀然想起,微微一笑。停留是剎那,轉身即天涯。那些人,已在時光的河流裏乘舟遠去,消失了蹤跡,心中卻流淌着跨過時空的温暖,永不消逝。

喧囂、沉寂,終逃不過,消逝又躲不過悲涼,就如一碗烈酒,濃香散盡,剩一碗酒渣。

一輩子那麼長,人生就是一列開往終點的列車,沒有達到終點之時,誰也不知道哪一個人會陪你到白頭。沿途上那麼多站口,上上下下,形形色色的過客。遇一個人以為就是那心中的她,倚欄回首,她不過只是這一段路上的一道風景。緣淺緣深,聚散無由。誰走進你的生命,由命運決定;誰停留在你的生命,由你決定!

你可能幻想過白馬王子(白雪公主)與你邂逅。可有多少人擁有這樣的機會,又有多少人是白馬王子或是白雪公主?幸福不會總來敲門,愛你而剛好你愛的人不會總出現,有些人一旦錯過,就真的不在了。轟轟烈烈、狂風驟雨的詩意過往;如影隨形、普普通通、濃淡平常的生活;不離不棄,一往情深的守護……不是每一個人所能擁有。有些人終會轉身離去,所説的離別,是為了更好的相逢,可是轉過身卻發覺,有一種撕心裂肺叫思念,而你只能靜靜祝願。人生何處不相逢,但有些轉身真的就是一生,從此後會無期。

你是人間四月天,是四月早天裏的雲煙,是夢中期待的'白蓮,是愛,是暖。

你到底是誰?我不知。緣來緣去,都已註定,你可能就是我的緣。你又在哪裏?我亦不知。我註定會和你在時光的河流裏相逢。你其實也早出現在我的生命裏,你帶我來到這個世界,教我行走,説話,生活。你可能默默不語,但我願你除了承擔生命裏必要的負擔,更要做好自己。你來自哪裏,我無從知曉,你去往何方,我無處探知,但我生命裏無緣同路的陌路人啊,我衷心祝願你安好!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你若煩惱,陰雨連綿。

“你”其實就是你自己。何必在乎什麼?何必擁有什麼?也不必斤斤計較、患得患失。是你的終究在那裏,不是你的,得到不一定會擁有。正如那位詩人説的一樣:“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你也可以像那位才女一樣,隨遇而安,不讓自己難堪,做不戴面具的人。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你若煩惱,陰雨連綿。

你若無恙,歲月靜美。你若是你,便是晴天。

國中生讀後感 篇7

這次春假期間,我看了許多書,其中我最愛看的一本書的書名是《海底兩萬裏》,這本書非常有意思,我兩天就把這本書看完了,這本書講的是:阿尤納斯教授和助手康塞爾,魚槍手尼德為了抓海怪竟被潛艇鸚鵡號的艦長尼摩軟禁,並開始驚險的海底之旅……

本書作者——儒勒。凡爾納是一位傑出的科幻小説家,本書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寫書時,人類不但還沒有發明潛艇,甚至連電燈都還沒有問市,可他在小説中,卻活生生的創造了一艘潛艇——鸚鵡螺號,讓書中人物搭上了一艘想像中的鸚鵡螺號,在短短的不到十個月的時間內航行了太平洋、大西洋、紅海、地中海、北極海等,航程共行了六千萬海里。目睹了無數的海底奇觀,並發現了海底煤礦和沉船的寶藏。憑着堅忍的意志力與過人的智慧,終於克服了所有的困難。經歷了難已想象的海底冒險。

同學們!我們一起來搭上這艘奇妙的潛艇,去看看海底森林、珊瑚王國、神祕的寶藏和沉船,並且勇敢地和大章魚作戰,設法從南極冰壁間脱險。還有很多很多新鮮、刺激的`遭遇等着我們去領略。來吧!我們一起去探索!

國中生海底兩萬裏讀後感400字2

寒假裏,我讀了由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寫的名著《海底兩萬裏》。

《海底兩萬裏》是凡爾納的三部曲的第二部,主要講述了諾第留斯號潛艇的故事1866年有人在海上見到了一條獨角鯨,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最後發現是一艘名為諾第留斯號的潛艇,並在裏面做了20000裏的環球探險旅行。

讀完這本書,我真想隨尼摩船長一起探索海底的所有祕密,可惜沒有阿龍納斯教授那麼的好運。

在引人入勝的故事中,作者還同時告誡人們:在看到科學技術造福人類的同時,也要重視防止被利用、危害人類自身危機的行為。儒勒。凡爾納提出要愛護海豹、鯨等海洋生物,譴責濫殺濫捕的觀念……面對這早在兩百年前的先知者的呼籲,我陷入了更深層次的思考:此書只是讓讀者感受豐富多彩的歷險和涉取傳神知識嗎?不,它是在啟發我們,讓我們的心靈對自然科學有更大的收穫,故事裏尼摩船長仍然與陸地保持着聯繫,他用海底沉船裏的千百萬金銀來支援陸地上人民正義的鬥爭,還幫助採珠人免與死亡還給予他財富,多有愛心!

國中生讀後感 篇8

順從,無保留地順從你的命運:你不復為自己生存,而只能為其他人生存。……啊,上帝,請給我力量讓我戰勝自己吧!——題記

中國有句古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是人。我想,這大概與路德維希·範·貝多芬失聰後所想的大致相同。可見這種思想,並不像宗教信仰那樣,有地區界限與思想差別。中西方人同樣認為,快樂來源於痛苦。也只有痛苦之後,才會有快樂。

路德維希便是這樣。我們都是知道的,路德維希在28-29歲時聽力就開始減弱了,在他32歲時,在台上指揮演奏《菲德里奧》失敗了,由此,他受到了相當大的打擊,甚至連遺囑都擬寫好了。可他到底還是乖乖活了下來,活到了57歲。

對於一個從事音樂藝術的人來説,耳朵是無比重要的,而作為一位舉世聞名的音樂家,路德維希竟可以在雙耳嚴重失聰而又久治不愈的情況下堅持了那麼久。期間遇到的'困難可想而知。

我們是不是可以從中獲知些什麼?

無論是路德維希、保爾、居里、張海迪還是曹雪芹,那些眾所周知的“名人”基本都有一段坎坷的經歷。縱觀世界歷史,貌似真的少有一帆風順而且鼎鼎有名的人。

有很多人這麼説,從我們生下來開始,上帝就幫助我們安排好了一生。誠然,這種説法我們不能否認,有些事可能確實是我們無論如何都改變不了的。但是我們就可以因此而排斥生命、放任生命嗎?當然不行。“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絕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路德維希説。

在路德維希的生命中,上帝命令他不準死,於是他順從了。但如果在1802年在海利根斯塔特時,他真的自殺的話,世間又會缺失多少天才的曲子!也許在那個時候,他會覺得自殺才是上帝安排給他的唯一出路,而活下去則是自己在把握自己的生命。誰又能否認,上帝事實上是安排他活下去呢?所以,我覺得,所謂的“上帝早就給我安排好了命運”是逃避現實的結果,而非事實,因為誰也不知道上帝是怎麼想的。即使這世上真的存在上帝,他也會仁慈地給你安排很多岔路口,讓你去做選擇;而非暴君般,未經你同意就鋪排好你的一生。這,絕不是上帝。如果你有失敗的一生,請別埋怨上帝沒有眷顧你。他只是負責幫你批改而已。

所以,好好做完尚未填完的卷子吧,上帝會給你的卷子打分的。

國中生讀後感 篇9

合上《朝花夕拾》,細細回味着字裏行間中透露出的魯迅先生年幼時的天真,年少時的狂放。《朝花夕拾》,書名就已經點出了文章的內容。在年老時回想起幼兒時代的點點滴滴,心裏應該會有對幼兒趣事不同的看法和滋味吧!花兒在清晨綻放,是因為有了晨曦的守護,會顯得格外的嬌嫩,而到了夕陽西下時讓人採摘,是因為夕陽的餘暉灑在花兒上,又會顯得分外的悠遠,伴着清風的護送採起,又別有一番風韻留在那兒。

魯迅先生的作品很直白,我非常喜歡,他的文字簡單易懂,不是整篇整篇的好句,卻是讓人賞心悦目,像吸鐵石般吸引着我。

課文中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選自《朝花夕拾》。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葚等十多樣鄉村特色景物。從這一篇中,我體會到了魯迅先生懷戀百草園,懷戀與蟲子們為伍,與野草們為伴的生活,聽昆蟲們的演奏會,這樣的童年,誰會不喜愛呀!冬天雪地捕鳥,幼時的魯迅和閏土結伴在雪地裏掃開雪,支起竹篩,撒下秕穀,等候着鳥兒們的到來。可心急興奮的小魯迅往往捕不到太多。

在魯迅先生的筆下,我們看到了:有趣的藤野先生,“這藤野先生,據説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有一回上火車去,致使管車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車裏的客人大家小心些。”簡單樸素的幾句話,道出了藤野先生的“不拘小節”。敬業的'藤野先生,“講義已經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脱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他只是個日本的任課老師,卻如此重視一箇中國留學生,與其他日本學生一視同仁,還把講義錯誤的地方都一一的修改好,一直持續到教完了他所擔任的功課。細心的藤野先生,“因為聽説中國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擔心,怕你不肯解剖屍體。現在總算放心了,沒有這回事。”他特別關注了魯迅先生,還擔心不肯解剖,真是細心呀!

在《阿長與山海經》一文中,魯迅託人買《山海經》,總是買不到,反而是他一直很討厭的長媽媽買來了,使我對她的態度開始轉變。長媽媽深知文化、知識對孩子是有多重要,因為只有知識才能改變人的命運,出人頭地。

我們的童年也已經遠去,品味品味魯迅的《朝花夕拾》,體驗不一樣的童年!

國中生讀後感 篇10

在這個暑假,為了增加自己的閲讀量,我閲讀了許多古今中外的名著小説。在這些名著小説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當數情節跌宕起伏,以第一人稱來寫的《魯賓遜漂流記》了。

《魯賓遜漂流記》是一部長篇冒險小説,作者是被稱為“歐洲小説之父”的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本書主要寫了魯賓遜少年時因年少叛逆而遠離父母,背井離鄉。他立志當一名航海家,卻在一次去非洲的旅途中因風暴漂流到孤島上。不過憑藉他頑強的毅力和積極樂觀的心態,終於在二十八年後重返故鄉的故事。表現了作者對事情積極樂觀的態度和當時追求冒險,倡導個人奮鬥的社會風氣。

讀完這本書,我還沉浸在書中驚心動魄的情節中,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在荒島上,魯賓遜僅憑一杆槍,一桶火藥,便能在荒島上生存二十八年。這在我看來是不可想象的',但魯賓遜做到了。各種各樣的困境並未擊垮他,反而使他更加堅強。遭遇地震,房屋倒塌損失慘重,魯賓遜沒有灰心,而是迅速冷靜,重建家園;高燒不退,在沒有藥的情況下,他也並未放棄,而是巧用煙草退燒。是什麼在支撐着他呢?我想,是信念,讓他在困境中永不退縮。是信念,讓他在失敗中更加堅強。也正是因為信念,魯賓遜才能在二十八年後重返故鄉。

書香還在房間中瀰漫着,回味着書中精彩的情節,我開始聯想起自己來。當我從書中讀到那句“謹以此書獻給那些時時處處依賴父母、依賴學校的青少年朋友們”時,那時我的心中充滿了不屑。當父母老師批評我時,我也十分不以為然。但書中的魯賓遜教會了我,什麼是自立。在他登島的前二十幾年裏,他都是一個人自己解決問題,從未求助過別人。但如果是我,可能早就因自理能力不強而放棄了吧。這也讓我開始重視這個問題,讓父母監督我改正。

魯賓遜不僅教會了我自立,還教會了我自信與勇敢。他在與野人的搏鬥中表現出的自信與勇敢都令我深深折服。自信源於對生活的態度,而勇敢源於對自己的自信。在魯賓遜的影響下,我也開始對生活樂觀起來,開始有了自信和勇敢,父母也開始對我刮目相看。

其實,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各種意外與困難。當意外與困難來臨時,應該學會勇敢地面對,用積極的心態,去看待這個世界。就像魯賓遜那樣,流落荒島卻從不退縮,從不畏懼前方的困難。相信自己,在一次次的困境中磨練自己,不斷超越自己,就一定能通往成功的彼岸。

國中生讀後感 篇11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還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傅雷家書讀後感:《傅雷家書》它告訴我們:一顆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儘管有時會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難、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齒於人羣的絕境,而最後真實的光不能永遠掩滅,還是要為大家所認識,使它的光焰照徹人間,得到它應該得到的尊敬和愛。

每一封家書都是文化遺產,《傅雷家書》更不用説了。

家書,顧名思義,是指家人、親人之間往來的書信。大約在文字產生後,家書就出現了,可以説是源遠流長。隨着文字語言的.逐漸豐富,紙張的發明,家書逐漸流行起來,一直到今天,家書都是維繫親情紐帶之一。

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裏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拳拳的愛國熱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

以《傅雷家書》來説,傅雷所寫下的近百封家書,總的主題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華文明為準;立志成才,要以報效祖國為要務。整本家書,可以説是對中華民族優秀道德的最好闡釋。傅雷家書給我們瞭解過去歷史,開啟了一扇窗户,很好地為我們保存那個時代的記憶,正是由於它的存在,才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闡釋出來,它不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身行事的準則。傅雷家書除了教人們立身行事,還洋溢着濃濃的親情,字裏行間透露的親情令人感動。

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不是偉人,不像傅雷那麼出名,也不能説出讓人立身處事的大道理,但他們事事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會先為我考慮,為我打算。傅雷家書中有着許許多多做人處世的大道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樣講道理,然而他們總是為我好。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還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

傅雷家書讀後感:《傅雷家書》它告訴我們:一顆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儘管有時會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難、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齒於人羣的絕境,而最後真實的光不能永遠掩滅,還是要為大家所認識,使它的光焰照徹人間,得到它應該得到的尊敬和愛。

國中生讀後感 篇12

奧斯汀在這部小説中通過班納特五個女兒對待終身大事的不同處理,表現出鄉鎮中產階級家庭出身的少女對婚姻愛情問題的不同態度,從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觀:為了財產、金錢和地位而結婚是錯誤的;而結婚不考慮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

因此,她既反對為金錢而結婚,也反對把婚姻當兒戲。她強調理想婚姻的重要性,並把男女雙方感情作為締結理想婚姻的基石。書中的女主人公伊麗莎白出身於小地主家庭,為富豪子弟達西所熱愛。達西不顧門第和財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卻遭到拒絕。伊麗莎白對他的誤會和偏見是一個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討厭他的傲慢。因為達西的這種傲慢實際上是地位差異的反映,只要存在這種傲慢,他與伊麗莎白之間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以後伊麗莎白親眼觀察了達西的為人處世和一系列所作所為,特別是看到他改變了過去那種驕傲自負的神態,消除了對他的誤會和偏見,從而與他締結了美滿姻緣。伊麗莎白對達西先後幾次求婚的不同態度,實際上反映了女性對人格獨立和平等權利的追求。這是伊麗莎白這一人物形象的進步意義。

《傲慢與偏見》通篇是伊麗莎白幽默的俏皮話,可是這種強顏歡笑下,隱藏的卻是那一時代人們無盡的苦惱、不滿、遺恨。或許不幸太多了,變成了麻木。可是令人羨慕、認可的“幸福”背後,堆砌着的`又是什麼呢?是金錢、麻木、淚水、悔恨、遺憾,或許更多更多,但唯一沒有的便是真愛,彌足的真愛…… 。

當我讀完這部著作的時候,我為伊麗莎白和達西最終美滿的結為伉儷而感到欣慰和滿足。是的,是因為他們有傲慢,有偏見,才會有這一切的波折。伊麗莎白是個熱情、活潑、卻又不乏純真的鄉村少女形象。他不懂得勾心鬥角,不懂得如何區分真實或是虛假,因而偏見在她心中產生。達西是一位上流社會的貴族,如此鋒芒畢露的顯赫地位,怎會使他不在心中擰成一份傲氣?是的,他傲慢正因為如此,才讓人們忽略了他身材魁偉,眉清目秀,舉止高雅,一表人才的形象,任憑他財產再多,人們也只會認為他自高自大,目中無人,不好逢迎一樣。伊麗莎白也只因為對達西的偏見,而使她清新了威克姆對達西人品的貶低之言。

國中生讀後感 篇13

《古文觀止》是本好書,是中華文明智慧的集現。我喜歡讀,它在我心中總是閃爍着異樣的光輝。自我讀起此書時,背過的古文不過就寥寥數文。實在是好文眾多,只得走馬觀花般學習皮毛,而在觀止的選傳中,猶獨鍾情於《戰國策》李斯的諫逐客書與三國的諸葛亮的出師表。李斯敢寫諫章批判秦王的做法是不對的`,表現其的勇敢與智慧,文章結構緊湊,舉例充分,論理十足,可謂是絕。諸葛孔明寫《出師表》,表現他正直,為理想奮鬥的精神品格。下面我就選諫逐客書二段來品析。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2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仇,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之無危,不可得也。”

李斯寫諫逐客書時,正為秦王因韓國實施「疲秦計畫」,而大怒。下令逐客。李斯也在範圍之內,於是李斯將諫章呈給秦王,秦王看之,欣然撤銷逐客令。試問;如果諫章不能打動秦王,那麼秦王會不會以叛黨的名義殺了他。答案是肯定的。從中也可看出李斯的膽量,從容,淡定,真學才識。從文中看,亦如此。第一段以“臣聞……”作為起始,一連串的因果實例擺出,環環相扣,層次明瞭,接着説明為何不贊成,否定秦王的決議。第二段“夫物。”,我猶以為重要,一針見血。突出中心。

這是一篇不錯的議論文,也讓我對作者感到敬佩,也讓我對自己感到愧疚。想想自己在生活學習中無法自立,也沒有像作者那樣有主見,遇事懦弱膽小。不能沉着應對,面對一些物質的事物,也不能夠地面對。所以我立志學習作者的這種精神品格。而我也很慶幸讀了這本讓我很愜意,很享受,很有啟發的書。

沒錯,就是它—《古文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