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精選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21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精選15篇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1

三味書屋後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裏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裏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裏便大叫起來:人都到那裏去了?!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着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拍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

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處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間,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

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又採摘野花野果,然後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於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幹着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優質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許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真不懂自己怎麼會那麼喜愛《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激情。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2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魯迅先生兒時在家時在百草園得到的樂趣,以及在三味書屋讀書時的乏味生活。

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表達了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

文中,充分描繪出百草園這個荒原充滿着無限的樂趣,那兒有“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這裏無疑不是一座兒童的.樂園,無一不充滿生氣,無一不充滿快樂,難怪魯迅先生喜歡這兒了。

當魯迅先生到了要上學的時候了,家裏將他送進了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的老師的家的書房。

進了三味書屋,魯迅先生開始了乏味的學生生涯,“每天只讀書,正午識字,晚上對課”,這便是魯迅先生的工作。魯迅先生和同窗們經常到屋後的園裏去玩,但人去多了,時間久了,就會被老師叫回來,繼續讀書,遠遠不及在百草園裏自由、快活。

魯迅先生在這篇文章裏,揭示了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刻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3

細細品讀着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讓我感受到先生兒時在百草園得到的樂趣,體味到他在三味書屋讀書時的乏味與枯躁。

“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無疑是一座兒童的樂園,難怪魯迅先生喜歡這兒了。“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看似有趣、幽默,其實也包含了他不想離去的痛楚與對百草園深切的不捨之情!

而在描寫他到“三味書屋”裏學習時,卻遠沒有像在百草園時那麼自由,“我就只讀書,正午識字,晚上對課”,這便是魯迅先生的功課。魯迅先生和同窗們經常到屋後的園裏去玩,但人去多了,時間久了,就會被老師叫回來,繼續讀書,日復一日,叫他怎能不留戀百草園?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隱隱諷刺了魯迅先生對封建教育的不滿,因而也更加體現了他對大自然和快樂生活的嚮往,表達了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渴望自由的心情。

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想起自己的點滴生活,倍感慶幸:過去,摘桑葚、掏麻雀窩、幫小雞洗澡……現在,課堂上我們輕鬆愉快,書聲朗朗;操場上我們盡情飛翔,健康活潑;閲覽室我們沉醉書香,遨遊書海……也許,這就是我和魯迅先生童年生活的不同之處吧!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4

讀完魯迅先生的這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百草園的快樂與三味書屋的枯燥。

百草園是作者童年時代的遊樂園,在那裏有享不盡的快樂:在那裏可以盡情地捉螞蚱,摘桑椹,抓蛐蛐斑斕和蜈蚣,最有趣的是,他可以聽媽媽講故事:“從前,有一條蛇……”冬天的百草園雖然有些乏味,但也是充滿童趣的,可以堆雪人,將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

三味書屋裏,老師是嚴厲的,他不希望學生做與學習無關緊要的事;他還是一個好心腸的人,就算學生在他講課的時候偷偷跑出去玩,他依然不會懲罰他們,只會催促他們趕緊讀書;他是一個痴迷於讀書的人,在讀到的文章時他總會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着,向後面拗過去,拗過去。從這裏看來三味書屋也充滿了童趣。《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不僅語言優美,還能時不時地勾起讀者對童年的回憶,真是一篇令人叫絕的好文章。

魯迅先生寫百草園以樂為中心,描繪了一個奇趣無窮的.兒童樂園,三味書屋則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那裏是枯燥的、無趣的。我從小出生在城市裏,沒有像魯迅先生那樣的百草園,只有假期時偶爾才能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雖然現在時代發展了,但社會競爭也更大了,家家的孩子都比着上興趣班,都比着上哪所好學校,跟過去的孩子來比,我們少了很多樂趣。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5

讀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着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花殼,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拍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

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自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間,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又採摘野花野果,然後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於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

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幹着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遊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6

在魯迅先生的文章話語中,充斥着對封建主義的不滿,與對國家淪落到帝國主義的控制之下的激憤。魯迅先生為革命,對國家的一絲不苟的精神及面對帝國主義的大無畏主義,深深震撼了我。

很小的時候,在網上便見到了魯迅先生的照片:少年的魯迅先生,身上透着一絲傲氣;中年的魯迅先生,目光中帶着一絲深遠;晚年的魯迅先生,整個的帶着期望,遠望中國的前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中,隱隱便能望見,魯迅先生幼年時代的縮影:無憂無慮的“百草園”生活,輕鬆而自在,草邊的`蟋蟀,橄欖葉的夏蟲,山海經的故事,童年思想中的故事,以及傳奇的幻想。不是刻薄生硬的批評,而是簡潔優美的筆調,逼真,形象,栩栩如生。

在文中以後的日子裏,魯迅先生把童真與自由帶到了三味書屋,朗朗的讀書聲,教書先生的搖頭晃腦的自得其樂的誦讀聲,魯迅先生攜着這一切的一切,從幼年走到了少年,到中年到老年……文中的主人公形象,如此清晰,是帶着無所顧忌的童真的孩子,文中也處處夾雜着童真的語言。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7

魯迅先生寫的《朝花夕拾》回憶了魯迅以往的事,其中有一篇令我遲遲不能忘懷。這篇講的是魯迅小時候家有一個百草園,那裏有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椹、蟬、黃蜂天子(雲雀)、泥牆根……

魯迅先生在描寫百草園的時候,用了很多手法,比如擬人等,但是魯迅先生用擬人的手法略多一點,比如把蟋蟀在鳴叫寫成在彈琴。這樣現的更美啦,令我在讀的時候腦海裏不禁浮現出當時蟋蟀在彈琴、油蛉在低唱的美麗情景,讓我們有無限的嚮往。

魯迅先生在文中寫了長媽媽講的一個故事,文中那個讀書人在納涼的時候被妖蛇所糾纏。後一位和尚救了他,收了妖蛇。在文末魯迅先生還寫了教訓——倘有陌生人叫你的時候,千萬不要回應,我絕的,雖説這個故事有點迷信,但是這樣子的話,我們也就會乖乖聽話了(就類似於以前媽媽總是説不聽話的'小孩子會被狼吃掉)。

讀完全文,我不禁被當時老師覺得學生不應該問課外的問題所感到疑問,課外的疑問也是問,為什麼就不能問呢?

在他們讀書的時候,雖有不聽話的人,但是在魯迅先生的筆下,還是蠻好的。

Ade是德語再見的意思,我不禁佩服魯迅先生的外文水平,我合適不想也想像他那樣,德文等語言樣樣精通呢?

魯迅先生真不愧是一代偉人文章寫的是那麼完美啊!充滿魅力的百草園!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8

品讀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回味着從文章中散發出來的天真爛漫的氣息,享受着字裏行間透露出來的那份活潑可愛的青春年華,我的眼前不禁浮現出一幅幅引人入勝,有趣的畫面。

“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讀着這些充滿趣味的文字,我的心彷彿已飛到了百草園裏,與那些昆蟲們來個親密接觸。讀着文章中的文字,我彷彿看到了年少的魯迅與昆蟲為伴,採着野花野果,舒適地躺在草地上,享受着和煦的陽光。冬天裏,他在雪地裏自由地玩耍着,支好竹篩,悠閒地捉捕鳥兒,但是總因為性急,捕不到許多鳥兒。他還喜歡聽長媽媽講故事,看《山海經》,因此而害怕赤練蛇,不敢到長的草裏去,害怕遇到美女蛇。

在百草園裏,一切都是那麼地自由,一切最美好的感情在這裏散發出閃亮的光輝。

不知為什麼,文章中的一切都讓我回味無窮,看了還想看,也許就是因為文章充滿了兒童的天真和可愛,讀來特別親切罷了。

曾幾何時,童年已不再屬於我,是那麼地遙遠。也許是因為我已跨入青少年的行列,跨入了忙忙碌碌的學習和複雜紛擾的`生活之中。但是我想,不管怎樣,不管在什麼時候,保持一顆童心,人是永遠不會老的。甜美的童年之夢也仍然是我最珍貴的寶物,它珍藏在我的心中永不褪色。

童年已漸漸離去,留下來的只是些美好的幼稚的記憶。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體會魯迅先生的童年之夢,我神往不已。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9

“不必説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説……”這裏,便是魯迅兒時的樂園——百草園。

有趣的昆蟲,奇特的植物,長媽媽關於美女蛇的`故事,在下雪時捕鳥……這,構成了魯迅多彩的童年。通過初讀這篇文章,我體會到了百草園對魯迅的吸引力。

魯迅後來去三味書屋讀書,他的先生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先生博學、質樸、方正,對學生也是嚴而不厲,甚至是嚴而可親,在當時的封建教育制度下,如此開明的教書先生又有多少呢?正是有先生這樣的人的教導,魯迅才會成為如此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看到魯迅對百草園的描寫,就讓我想起小時候在小區裏和小夥伴們一同玩樂的情景:我們到處跑來跑去,爬樹、瘋鬧,有時還拔一些小草撕成碎丁“炒菜”或磨成末搗成“草藥”,抓蝴蝶,互相講故事……多麼美好的童年!想想都覺得好玩,我想:若干年後,我估計也像魯迅先生一樣,對這段童年生活仍能記憶猶新。

看着文中對三味書屋的描寫,我忍俊不禁,想起了國小時早讀的場景:同學們各讀各的,稀稀拉拉,而當老師走近,就扯起了喉嚨大聲讀,我覺得這場景莫名地有趣、親切……

看了這篇文章,我彷彿看到了我的童年,我的國小生活……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10

今天,學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後,我懂得了很多。

首先,説説在這課我學到的詞語吧,確鑿,菜畦,輕捷,臃腫,鑑賞,人跡罕至,無從,人聲鼎沸等。好句:不必説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英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説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這句話的寫法很好,運用從低到高寫靜物從高到低寫動物。這種寫法以後在寫作中很有好處。

其次,是本文表達的主旨,雖然在寫三味書屋時,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襯托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但主要是想寫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

最後,是動詞用的好,如:“掃開一片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穀,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着,看鳥雀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這段話運用一系列動詞,準確而細緻地寫出了捕鳥的全過程,同時也寫出了兒童的興奮,驚喜之餘,我也可以寫一段如:他推開門,徑直走進來,拿起桌子的書,轉身走向他自己的座位,坐了下來,翻開書,認真地讀了起來。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寫很好,大家可以去讀一讀哦。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11

老師講了一篇重點課文《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寫的一篇很有童真的課文。

他筆下的百草園,是那麼的生機勃勃。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和高大的皂莢樹,何首烏藤,木蓮藤還有覆盆子是那麼的自然;他筆下的鳴蟬,黃蜂,叫天子,油蛉,還有蜈蚣。整個泥牆根一帶,都洋溢着歡樂和自由。我更喜歡魯迅寫的關於美女蛇和赤練蛇的故事,增加了百草園的神祕色彩,更豐富了百草園作為兒童樂園的情趣。還有何首烏藤的傳説,“我”夢想成仙,於是經常拔起來,顯出我的天真和那傻乎乎的“幼稚”。

後面則是寫“我”到三味書屋裏生活的事情。我想先生詢問“怪哉蟲”一事,但是先生卻有了怒色。我也喜歡那善良、極方正、質樸的先生。整篇文章下來,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與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作對比,反映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愛自由生活得心理,更抒發了作者對封建教育強烈的不滿。但是,魯迅筆下的童年,還是有些樂趣的,至少還有陪伴他的百草園。而我們這些生活在21世紀的小孩子們,陪伴我們的也只是不斷翻新的玩具和令人激動的電子遊戲,生長在大都市裏的我們,哪裏有一片綠色?

天啊,魯迅多少年後卻仍然記得自己的童年並用極其優美的語言把他描繪到每一個人的心中。而我們呢,當我們長大是回憶自己的童年會是什麼樣的呢?是一堆的補習班還是摞起來高的像塔的作業?不得否認,現在小孩子的生活,很無聊!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12

帶着些許激動,好奇,與些許敬佩細細地讀完了這篇文章。使我瞭解了魯迅快樂的童年,雖然不是事事如願,卻阻止不了心的飛揚!

魯迅的樂園,是五彩繽紛的,是生機勃勃的。在這裏,他可以無憂無慮地嬉戲,自由自在地奔跑;在這裏,他有着成仙的夢想,有着摘到覆盆子的自豪……到了三味書屋,或許老師太嚴厲,規定太陳舊腐敗,但魯迅還是找到了屬於他自己的快樂,雖然不多,卻異常珍貴。

小時候,我也在充滿着生命氣息的春天草地裏拔草,當時的.想法很簡單,現在看來卻也不乏些許童真,只記得只想知道草是怎麼長在地裏的?為什麼它不會跑呢?現在雖然已經知道了它的原理,卻還是幻想着小草可以像人一樣,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思想!長大後,進入國小、中學,功課逐漸多了起來,到家的時間也越來越晚,開始的時候,我確實有些不適應,覺得老師的要求太嚴格。可向在我還是笑口常開,路邊的芳草,周圍的樹木,身邊的同學都是那麼可愛!雖然我與同學之間有時會發生點小矛盾,但事後我們照樣一起討論學習,討論生活,討論愛好……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很多困難,也會遇到許多煩惱,我們都應該像魯迅一樣,在哪兒都能找到快樂,在哪兒都能讓心無拘無束地飛揚!

生活中的許多事我們都可以放進生命那美麗的寶盒中,等到慢慢老去時在打開看該是多麼美好呀!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13

我讀了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後,十分羨慕魯迅先生在百草園度過的美好時光。文中充分描寫了百草園給魯迅先生的童年帶來的無限樂趣。“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

光這些景色,就讓魯迅先生百玩不厭。 當魯迅先生要到上學的時候,家裏人將他送到三味書屋,也就意味着魯迅先生要和他的蟋蟀、覆盆子、木蓮等……要説拜拜了。 進了三味書屋,魯迅先生開始了乏味的學生生涯,“每天只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這便是魯迅先生的生活。儘管如此,魯迅先生還是經常和同窗們出三味書屋後的.一個小園玩。雖然能折梅花、尋蟬蜕、喂螞蟻,但人去多了,時間久了,就會被老師叫回來,繼續讀書,這遠遠不及在百草園的自由、快活。 這篇文章不僅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同三味書屋的無味作對比,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嚮往自由的心情,而且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達了魯迅先生兒童時代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情。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14

我不禁回想起了我的童年生活。還記的那時我在我姥姥家中,鄰居家的小孩找到我對我説:“走,我們一起去樹林裏找知了殼吧!有人專門收知了殼,説不定還能換點糖吃!”“什麼是知了殼啊?”這對於我一個城裏的孩子完全沒有一點概念!“走吧,我們告訴你!”接着他們帶着我來到了一片林子中,他們拿着長幹把知了殼敲了下來,我也第一次見到了知了殼。不一會兒,我們就找到了二十多個,我們帶着戰利品換到了一把糖。我們開心的分着那些糖,別提有多高興了。

玩累了,我們便躺在了草地上。仰望着藍天,這時一個小夥伴説:“不如我們到河邊洗個澡,説不定還能抓到魚呢!”我便跟着他們來到了河邊,他們就像一個個泥鰍一樣跳進了河裏,在水中濺起了一個個小水花,看他們玩的.那麼開心,我也便跳了下去。這時一個小夥伴大叫“我抓到了一條魚,我們來吃烤魚吧!”“好!”他們找來了一些泥糊在了魚身上,並把放在火堆裏。等到泥燒了,我們剝去魚身上的泥,爭先恐後的吃了起來。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後感15

“三味書屋後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裏也可以爬上花壇支折蠟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裏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裏便大叫起來:

“人都到那裏去了?!”……”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着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我的眼角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自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間,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白草園。他與昆蟲為伴,又採摘野花野果;然後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於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老先生嚴厲的教誨,但仍敵不過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幹着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玩,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一起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許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真不懂自己怎麼會那麼喜愛《朝花夕拾》中的這一篇,想必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激情。

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