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精選】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19W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國演義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精選】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我想,這首詞已經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詞了吧!它記載着一部用血寫成的歷史:《三國演義》

自古以來,有哪一本名著能與《三國》相提並論?或者説:凡是周、秦而上,漢、唐而下,依照歷史而演義的人,沒有不和《三國》相仿的書。問《三國》有何獨特之處?三國,是古今爭天下的一盤奇局,而《三國》的作者,乃天下第一大作家—羅貫中。

自從我讀《三國》後,我對老天之變化有所感慨。自董卓獨佔天下,羣雄並起,一場血戰由此開來。俗話説的好:事可以計算到,但人是永遠計算不準的。

諸葛出山後,劉備如魚得水,先得荊州,長驅河北,傳檄淮南。此時,天下人都説“劉備的一片江山不是打出來的,而是哭出來的!”我卻不以為然,我認為,劉備的江山是靠一個“義”字而拼出來的!

都稱三國有三絕,智乃諸葛亮;義乃關羽;堅乃曹操。

讀這本書是,買一本原版的,再買一本現代版的,讀原版時盯着現代的,這樣有利於你的理解能力。所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讀書時要用心讀,把遇見的好詞,好句摘錄下來,不懂得詞語句子要及時請教他人,不要不懂得裝懂。讀書就要善於在書上批註,把你有意見或你喜歡的'句子劃下來,在旁邊寫下感受,等你再次翻開書是,書中的知識便一目瞭然。如果有條件的話,儘量放聲朗讀,這樣,即可以提高自己的朗讀水平,又可以加深對《三國》的理解,還要善於總結故事的中心思想。這樣,讀起來原著就容易多了。

通過讀三國,我還受到了一些啟發;其實《三國》的爭天下就跟現在的學習一樣;不付出代價,有怎能有收穫?其實人就是在激烈的競爭中逐步成長,逐步走向社會的。看不見一點競爭的證據,有怎麼進步呢?怎麼讓人輸的五體投地哪呢?“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個道理誰都知道,但正能做到的卻了了無幾。我們學習就要懂得,灑下多少汗水,就收穫多少果實,希望每一位同學都能做到這一點。

《三國演義》,作者以文章的奇特而表現其是的奇特,直接貫穿事實,它將成為宜本獨一無二的書。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2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中的《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我非常感動,關羽雖然投向了曹操,但心裏卻一直想着劉備。終於,關羽找到了一個機會,逃出了曹操營。過了東嶺關、汜水關,滑州關……過了五個關卡,殺了六名大將,終於找到了劉備。

我讀了這篇文章,懂得了兄弟情深,關羽不畏艱難。經歷千辛萬苦,過了五關斬了六名大將才找到劉備。令我十分感動我一定要學習他的精神。

《三國演義》中的《三顧茅廬》,內容是劉備不顧自己的面子,親自三次來到諸葛亮家,來找諸葛亮。第一次,是諸葛亮不在,而只有小童在家,第二次,劉備下着雪來拜訪,諸葛亮還不在在家的是他弟弟諸葛均。第三次劉備是帶病去拜訪諸葛亮,到諸葛亮家的事後諸葛亮正在睡覺。出於尊敬他沒有叫醒諸葛亮,而是在外面等着一直等到諸葛亮睡醒。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都要誠心誠意,一定要有誠心誠意打動別人。

讀《草船借箭》有感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大概內容就是周瑜想攻打曹操要十萬支箭,諸葛亮答應了周瑜三日之內給他十萬支箭。第一天,第二天諸葛亮都沒動兵。而在第三天清晨,他拉了二十多條船,船邊放滿稻草人,向曹操水軍進發,當諸葛亮到達那一天有大霧,曹操不敢輕易進攻,就讓弓箭手射箭,一直射到了天亮,等到他們明白過來的'時候他們已經走遠了,回來以後他們一數正好十萬。

我十分佩服他,他不僅能預測天氣,還十分聰明,而且特別細心。我十分喜歡他,一定要做一個他那樣的英雄。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3

在我的書架上有許多書,最讓我喜歡的一本就是《三國演義》這本書 。因為這本書講的,是曹操。劉備。孫權這三個英雄爭奪天下的故事。我看了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

看了這本書,許多英雄人物都歷歷在目,非常吸引我,啟發我。故事中的諸葛亮足智多謀,關羽矯勇善戰,張飛有勇無謀,尤其是,讓我十分敬佩,讚歎不已。

在《三國演義》中,周瑜十分嫉妒諸葛亮的才華,結果被諸葛亮活活氣死,浪費了一個天才。在這方面我有深深的體會。那是五年級時的一件事,有個同學在測試中成績超過了我,我非常嫉妒他,疏遠他,結果成績也沒多少進步,朋友越來越少了。自從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我知道自己錯了,我意識到只要有一顆真誠的心和坦率的態度,才能交到很多朋友。

在《三國演義》中,正是因為劉備的真誠,諸葛亮才會被請出來,幫助劉備爭奪天下,要是沒有這三位難的'人才,劉備哪會成功建國呢?現在就是這樣,一個人要有真誠的心、坦率的態度,就會有很多朋友。

《三國演義》讓我懂得了嫉妒別人是有害的,要有真誠的心、坦率的態度,就會有很多朋友,成就事業。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4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本篇小説主要從黃巾起義,終於到了西晉統一,以魏,蜀,吳三國的興亡為線索,描繪了三國時期尖鋭複雜的統治軍事鬥爭。書中用大量篇幅描寫了幾次大戰役,如袁,曹官渡之戰,魏,蜀,吳赤壁之戰。每次戰役各有特色。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些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生動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徵。

《三國演義》裏有好多好多的英雄:劉備,關羽,張飛,曹操,諸葛亮。其中,我最喜歡裏面的諸葛亮。他知天文、曉地理、識人心,他神機妙算、足智多謀,是《三國演義》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人稱“卧龍先生”。他治國治軍的才能與謙虛謹慎、濟世愛民的品格為後世樹立了非常好的.榜樣。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輔佐,他向劉備提出了“聯吳抗曹,據有荊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對策。他為報答劉備三顧茅廬之思,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最後病逝於五義原。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的事情時,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講了三國時期吳,蜀,魏三國鼎立。一場刀光劍影的戰爭還清晰可見,顯示三國時期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動盪不安的現象。

什麼“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以及“粗中有細勇猛善戰”的張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足智多謀”的忠臣諸葛亮;還有心胸狹隘的周逾,長厚的魯肅等人交織在一起,引發了一連串驚心動魄,扣人心絃的故事。

首先是劉備,從一開始的桃園三結義這個故事就讓我對劉備產生了很深的感受,他非常重情義,也很有愛心,也非常的顧全大局,就拿三顧茅廬這個故事來説,劉備為了統一亂世,三次才請到了諸葛亮,他的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十分敬佩他。但劉備也有一個缺點,就是受到打擊不能控制自己,關羽、張飛被殺害後,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聽諸葛亮的話,一定要攻打吳國,導致失去了一員戰將,如果他當時聽從諸葛亮的話,就一定能聯吳抗曹。

接着就是諸葛亮,這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然後是關羽,他一生獲得了許多的戰功,比如説: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等等,他為了與劉備會合,便不遠千里來找劉備,斬顏良,誅文丑,結果魯莽的張飛以為他背叛了劉備,準備要殺他,然後又看見他跟敵方打仗,這才明白。於是關羽和張飛準備一起去找劉備,最後終於與劉備會合,想象着那令人激動的場面,真為他們而高興!在書中描寫關羽的一句話是: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手拿青龍偃月刀,還有赤兔馬。這樣搭配,簡直是無人能敵!

最後是曹操,曹操是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在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説: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劉備嚇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裝作害怕打雷,這才矇混過關。他在統一魏國時,可以説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他的策略,無不可以統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戰中,只是因為周瑜的一個小計策,而失去了蔡瑁、張允那麼好的將軍,也導致了他們沒有好的水軍將領,也沒能識破龐統為他提供的連環計,結果大敗而歸,全軍覆沒。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5

羅貫中著的《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黃巾之亂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講了黃巾起義之後,東漢政府的反擊,出現了劉備,曹操等英雄,而東漢政權也快滅亡了。

董卓之亂是講董卓入京前後的故事,從何進與十常侍對戰到少帝逃出京城,結果被董卓救駕。董卓入京後收買了猛將呂布,又廢少帝,立獻帝,大權獨攬,實施暴政,逼得羣雄聯軍伐董卓,雖然之後聯軍失敗了,可是董卓最終也被呂布所殺。

羣雄割據是講董卓死後,中原諸侯羣龍無首,為了擴大自我的地盤互相廝殺,最主要分為三個戰區,即北方的袁紹與公孫瓚,江東地區孫策的崛起,中原地區曹操,劉備,呂布,袁術之間的戰爭。

再之後的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我就不一一細説了,最主要的我想談談自我對三國演義的一些認識和看法。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雖然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可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之後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對於人才的求賢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賞的地方,曹操為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據封建德行和門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標準,提出了"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於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賢令》。曹操在令中一開始就歷史經驗,認為自古以來的開國皇帝和中興之君,沒有一個不是得到賢才和他共同來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賢才,又往往不出里巷,這絕不是機遇,而是當政的人求,訪得來的。有鑑於此,曹操立足現實,指出此刻天下未定,正是求賢最迫切的時刻.他期望在左右的人不要研究出身,幫他把那些出身貧賤而被埋沒的賢才發現和推舉出來,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之後,曹操於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兩道《求賢令》,反覆強調他在用人上"唯才是舉"的方針.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門和各級地方官吏在選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責備,即使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也受有關係,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經過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很多人才,當時各地投奔到曹操門下的人很多,構成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盛況.並且對於有才幹的人曹操還能做到不計前嫌,比如陳琳本來是袁紹的部下,以往替袁紹起草檄文,罵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紹失敗後,陳琳歸降曹操。曹操問他説:你從前為袁紹寫檄之,罵我一個人就能夠了,為什麼要罵到我的祖宗三代,陳琳連忙謝罪。曹操愛惜他的文才,不僅僅對他不處罪,還照樣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僅僅因為他的傑出才能和善於招攬人才,還在於他有着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後,曹操並未一籌莫展,而是笑着説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並且三次大笑展現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6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也是四大名著中唯一一本根據歷史事實改編的小説。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期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三國演義裏面刻畫了一個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善良仁厚的劉備,急性子暴脾氣的'張飛、英勇善戰的趙雲、還有那個被稱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曹操,當然還有我最佩服的諸葛亮啦!他深謀遠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謀、料事如神。(諸葛亮,字孔明,號卧龍或伏龍,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空城計、草船借箭、三氣周瑜、赤壁之戰借東風、七擒孟獲……無一不顯示出他的足智多謀和料事如神。

就拿《空城計》來説吧。在街亭失守後,司馬懿十五萬大軍直逼西城,不巧諸葛亮已將兵馬調遣在外,一時難以回來,城中只有一些老弱兵丁。危急之中,諸葛亮自坐城頭飲酒撫琴,一副悠閒自在的樣子。司馬懿兵臨城下,見城門大開,20多個百姓模樣的人在低頭灑掃,耳聽諸葛亮琴聲鎮定不亂,心中疑惑,不敢貿然進城,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戰,趙雲趕回解圍,最終大勝司馬懿。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當我們羨慕地看着別人成功時,卻往往忽略了他在成功的道路上付出的艱辛。就像冰心説的:成功的花。人們只驚幕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7

《三國演義》是一部鉅著,幾百年來大家已經耳熟能祥了。可是真正要能瞭解到其中的思想還需要仔細研討。

當下人們對於《三國演義》有這麼幾類的應用。一者用作商業價值,在電影,電視,遊戲等領域橫行,作為重要的文化ip形成了重要的一種消費導向。一者則是網絡時代所興起一種關於三國時代武將戰力的討論。再有就是民間流傳演繹的故事和學術領域的研究。但現在大家各説各異,但大多都在指向對於原著的一種顛覆或者與原著不同的解讀,因此希望正本清源的再來梳理一下《三國演義》。

首先,我們必須瞭解什麼是演義。演義不是小説,也不是什麼傳記更不是什麼歷史。演義根本上來講是要把社會公義演出來,所以在人物塑造上必然就會走向很強的指代性。我們今天好像在批評這樣的一種臉譜化的表達,但是其實這是一種很明確的道德指向。比如,關公就代表忠義的精神,關公用他的一生都在體現忠孝仁勇,最難能可貴的是可以做到忠義倆全。我們現在也很需要忠義的精神,我們也應該從《三國演義》中提倡發揚這種精神,可是我們大多都在關注其他方面。曹操則是奸詐的代表,前半生可以稱為治世之能臣,後半段則是亂世之奸雄。很多人都在為曹操鳴不平,説曹操很有才藝,是個了不起的政治家。為什麼不能陰陽倆面來思想,曹操這麼好大家卻會給他貫以惡名,就是因為曹操根本不重視道德,惟才是用。曹操最讓人難以接受的.就是召賢令,不顧道德,有才就用。他就沒有考慮到同樣有才,有德的人和無德的人根本不能相容,要麼彼此相鬥,要麼同流合污,那這樣下來最倒黴的就是老百姓。而劉備則是仁德的代表,仁義著於四海,很愛護老百姓,所以蘇東坡説他有他有次聽見有人講三國的故事,大家聽到劉備勝都非常高興,聽見曹操勝都非常氣憤,可見很早之前大家對於曹操和劉備就有不同的感覺。這裏面有很強烈的一種選擇,大家喜歡仁善愛民的君主而不是善於權術奸詐的政治家,這就是一種切回公義的體現。而整個三國最核心的精神代表就是關公和諸葛亮,所以《三國演義》前半段以關公為核心,後半段以孔明沒核心,孔明死後大家對後面的事情就不太關注了。

其次,我們需要有個正當的歷史觀。中華民族歷史非常悠久,但是大家並不真正的重視歷史。我們聰明的知道歷史很多都是假的,歷史大多數情況是為政治而服務,所以正史大家感興趣的不多,而什麼野史,祕傳之類反而更能引起大家的興趣。所以《三國志》真正讀過的人反而不多。我們真正讀歷史是讀歷史背後所藴藏的那個道理,叫做歷史意識。《三國演義》不是真正的歷史,但是含有豐富的歷史意識,能體現那個時代的世道人心也能給現代人很大的啟發。比如趙子龍從千軍萬馬之中把阿斗救回來,劉備的表現。這個時候劉備沒有重視他的孩子,而説為此孺子,幾乎損吾一員虎將。如果是今天人,肯定先問我孩子有沒有受傷,有沒有受驚等等。那麼趙子龍肯定會怎麼想?大家會怎麼想?下次還有誰去救阿斗?何況古人認為為天下者不為家,不能説因為你自己的一家就不顧將士的死活。再比如空城計不只有諸葛亮用過,張飛在長阪坡用樹枝揚塵也算是空城計,趙雲在定軍山一個人打開寨門對曹操也用過,為什麼老用什麼真假簡單的觀點去看這部著作。當然諸葛亮空城計之所以可以成功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司馬懿要放過他,因為沒有諸葛亮他會更倒黴,後來諸葛亮死後司馬懿果然被皇帝冰凍十年才找到機會復出。整部的《三國演義》都在從各個層面在給大家展現歷史的道理,而不是歷史本身,我們不注重這方面的學習老是在糾結是否合乎歷史,不是可惜了這麼一部鉅著麼。

再次我們還需要理解《三國演義》中到底有幾個國家,如果是隻看到三個國家那麼顯然存在很大的誤區。我們要理解三本身就不是實指而是虛數代表多,因為道生一,一生二,三生萬物。因此也可以把這個反過來理解,三代表多,也包含有一。所以三國可以理解為一個國家,而且從來都是一個國家,只是內部的軍閥混戰,所有的人都有天下要一統的意識,只是互相爭霸。因此裏面的人在各個陣營流動不屬於叛國而屬於跳槽,可以更好的幫助我們理解。也可以理解為多個國家,三個明面上的國家和一個看不見的國家,從孔明知道漢朝氣數已盡就應該留意到那個將要取代的國家是哪個,就能讓我們更好的理解整不鉅作。

《三國演義》是一部鉅著,所表現出來一個複雜時代的世道人心,讓人覺得人間自有一股正氣留存,哪怕滄桑多難,也終會體現馳騁世間。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8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朝的羅貫中,故事大概內容是:東漢末年,漢靈帝劉協昏庸無能。後被董卓奪權,曹操等地方諸侯組成聯盟,立袁紹為盟主,征討董卓。董卓後被呂布謀反刺死。再經過一番羣雄割據,劉備、孫權和曹操三國鼎立。劉備佔益州(今四川),曹操佔北方大部分地區,孫權佔江南地區。就這樣,又經過了100多年,曹操手下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奪權。建立晉朝,統一天下。

《三國演義》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如:空城計、三英戰呂布、草船借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諸葛亮的三把火——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每次針對的敵人都是曹操,雖然曹操擁有百萬雄師,但對於才華橫溢的諸葛亮來説,幾把火就可以將這些兵士燒的片甲不留。我就給大家講講火燒博望坡吧!三國前期,曹操為了統一全國,而攻打劉備,此時劉備投靠劉表,駐在新野。曹操派大將夏侯敦進攻新野。這時劉備已經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諸葛亮在新野設下埋伏,令趙雲去誘敵深入,然後火攻。夏侯敦一時輕敵,大敗而歸……

我還認識了三國時期的許多人物,如:英勇無畏的趙子龍、亂世奸雄的曹操、才華橫溢的諸葛亮、英俊瀟灑的周瑜、忠誠勇猛的關羽。

讀三國的歷史,讓我開始對歷史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也給了我許多啟示。人要足智多謀,不能野蠻行事,做事還要三思而後行!此時此刻,我又想起了易中天先生品三國時他説的.一句話:”三國演義人物總共有三種形象,第一是歷史形象,第二是民間形象,第三是文學形象。”其實火燒赤壁和空城計等都是為了美化諸葛亮而編寫的。文學形象的周瑜氣量狹小,嫉妒諸葛亮的才華,並有“既生瑜何生亮”之説,其實歷史上周瑜心胸寬大,蔣幹説他雅量高致;劉備説他氣量頗大。

三國的歷史議論紛紛,沒有對也沒有錯,只要你細品三國,就會有自己心中的三國。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9

最近,我看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感觸很深。

首先,我對歷史動盪時期的那些奸臣無比痛恨。東漢末年,董卓利用自己手中的兵權,當了太師,費少帝,立獻帝,卧龍牀,不把皇帝看在眼裏,後來王充獻計殺了董卓,真實大快人心。呂布只是一介勇夫,背信棄義,為金錢而殺丁原,因美色而殺董卓,投劉備而奪徐州,最後被曹操殺死在白門樓。董卓和呂布都是罪有應得。

其次,我對那些英年早逝的英雄們感到痛心。周瑜,三國時吳國的大將,因嫉妒諸葛亮的才華,被諸葛亮三氣致死,埋沒了一肚子的.才華。關羽一向沉穩,曾打過無數敗仗,但最後由於驕傲輕敵,中了呂蒙之計,致使自己敗走麥城,為吳侯所害。龐統曾與孔明合稱鳳雛卧龍,但在落鳳坡中了張讓之計,被亂箭射死。可惜!可惜!

最後便是對那些英雄能人的欽佩。我欽佩孔明他奇計百出,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欽佩張遼威震逍遙津,跟隨曹操屢建奇功;我欽佩趙子龍在曹操百萬大軍中七進七出,人稱常勝將軍。

《三國演義》不愧為世界名著,它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成為今人的一面面鏡子!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10

一天,我讀了《三國演義》,裏面的人物使我深有感觸。

《三國演義》是一部我國古代著名的長篇小説,被譽為我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書中塑造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有: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兄弟親情深的張飛,求賢若渴的劉備,智勇超羣的馬超,忠貞不渝的關羽,渾身是膽的`趙雲,詭計多端的曹操……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人物是劉備,因為劉備為了自己達到統一中國的大業,不惜一切代價,三番五次地去拜訪諸葛亮,終於在第三次的時候拜訪到了諸葛亮,與他共商大計。令我敬佩的是他那不厭其煩的態度。

通過以上的閲讀,我懂得了許多知識。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11

讀完三國演義,心中激動不已,對於書中每個角色都充滿好奇,於是又去查尋了許多相關書籍,之後瞭解到書中每個人物都有其特點、其中我最印象深刻的人物是孔明、曹操、周瑜,孔明一足智多謀、穩重沉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曹操一猜疑心重、為人機警又有謀略,雄且多疑。周瑜─擅長於用兵、聰明絕頂,自視甚高。

我喜歡書中孔明的草船借箭、火燒赤壁。這種充滿智慧的作戰方式,實在令人激賞,也讓我們學習到遇到緊急事件之時,不可驚慌,冷靜的用智慧去思考,明辨是非、凡事三思而行、秉持忠義之心幫助劉邦打天下,奠定了蜀國日後大業。並於出師表一文中,道盡了他的一片忠心,是三國演義一書中讓我非常感動之處。

“熟能生巧”,是讀完三國演義後另一個啟發,那時期的諸侯們個個對於打仗技巧都非常熟練,並不是他們天生善戰,而是時代迫使他們將一代代的經驗慢慢累積與傳承,且經過不斷的努力,最後才建立起自己的國家和朝代,由此得知─凡事只要有心,肯花時間不斷努力練習就會慢慢熟練,再加上冷靜而明確的判斷,終會有成功之日。

三國演義是一本流傳二千多年的歷史鉅作,看完《三國演義》之後可以從裏面學到了不少歷史教訓,也從裏面認識了很多的歷史人物,且書中所闡述的忠誠、禮義、仁德也是我們必須效法的。

小時候,我看的是插畫版的《三國演義》,它在我眼中僅僅只是如同漫畫一般的小人書,單槍匹馬,衝鋒陷陣,只記住了一些驍勇善戰的虎將,忠肝義膽的關羽,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張飛,百步穿楊的黃忠,這僅僅是對人物的一些片面的'看法,膚淺而無味。

書中的200多個人物構成了《三國演義》的靈魂。劉、關、張三人在其漂盪中原到建立蜀國的過程中充分表現了仁、忠、勇三種典範的英雄氣概,最為人稱道的,莫過於劉玄德攜民渡江、美髯公千里走單騎、張翼德大鬧長板橋等情節,而書中的諸葛亮成了智的代表,天下變量盡在掌握之中,不得不提的是,姜維也被描繪成忠孝智義兼具的棟樑之才,而一代軍事家曹操由忠於大漢變到大大惡的險惡丞相的心理變化也被描寫得淋漓盡致,可見這部書對人物特徵刻劃之精細堪稱古代長篇小説之首,真千古奇書也。

但在《三國》裏,我印象最深的算是關羽了,關羽是書中最忠之人,而當代因為朝廷重用文人,因此不論任何讀書人,都會追求忠君愛國的境界,「忠臣是英雄」這個道理令關羽與有鬼神之智諸葛亮並列,可見書中人物因「忠」的地位提升是如何明顯,相對地,相曹操只因「挾天子,令諸侯」而成了千古罪人,這個情況大抵只會出現在尊儒的宋朝。

《三國演義》集歷史與倫理於一體,他的文學價值是無容置疑的,但亦不是完全沒有歷史價值,只不過歷史價值不在三國時期,而是由宋朝到明朝。但《三國演義》是坊間的書籍,我們可以透過這本書瞭解當時的政治狀況。像張飛這樣的英雄出現,大抵是因為漢人在元朝時飽受欺壓,百姓渴望有一位敢作敢為的英雄為之出頭,張飛才會由温文儒雅的畫家、書法家被改成敢作敢為的大老粗,而「張翼德怒鞭督郵」一事就可完全表達百姓對元朝官員的強權欺壓有多大厭惡。

我不知自己讀了這本書多少遍,但是每次看都有不同的趣味,更有不同的感受。天下三分,各國你徵我伐、用盡千軍良策,為的是統一天下。可歎的是相爭了六十餘年的三國、最後卻並非其一取下江山,而是內政變故、慢慢衰弱、讓野心勃勃的司馬氏族輕鬆吞併天下。而我只能用“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一句來安慰自己罷了。

不看四大名著,枉為中國人!而四大名著中,《紅樓夢》中有太多陰謀詭計,《水滸中》有太多過份豪氣的情節,相比之下《西遊記》及《三國演義》比較適合青少年看。《三國演義》更有助我們瞭解宋、元、明三代的文化,絕對是一本值得一看的經典。

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人情小説,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説巔峯之作,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1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讀完一本厚厚的《三國演義》,我才真正體會到了“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它是一個歷史人物的舞台,把重多人物刻畫地淋漓盡致,使我不得掩卷長思......

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不是諸葛亮(總感覺這個人被神化的有點假了),而是曹操。大多數人認為他很奸詐,也有人總結了一句話:“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他“挾天子以令諸侯”體現了他做事周到的特點。“寧我負天下人,莫使天下人負我”是曹操的人生哲學。但曹操也有優秀的一面,他求賢若渴,看重人才,無貴賤之分,打破了當時書香門第、貴族子弟才能做官的規矩。

曹操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對失敗的態度:兗州敗給呂布,宛城敗給張繡,赤壁敗給周瑜和黃蓋,漢中敗給馬超。每次失敗他都能以他獨特的方式對待,體現了他作為一個優秀統帥所應具備的素質。面對挫折學會克服,遇到磨難學會堅持,這些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難能可貴的好品質,都詮釋在了曹操對失敗的'那抹苦笑中。曹操一生都屬於十分大膽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詐的。他誤殺了呂伯奢一家人,最後明知錯了,還要繼續殺了呂伯奢,其無情無義至此,陳宮便離他而去,曹操後來説的那句話耐人尋味:“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反過來想想,如果當時他不趕盡殺絕的話,呂伯奢若真帶了些人過來追殺他,可能曹操會就此退出歷史舞台了。有時我常想,如果曹操不是曹操,那他不知死了多少次,但真正的曹操總能死裏逃生!亂世中需要的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好人,不管別人認為曹操人格如何,我覺得三國需要曹操,如果三國沒了他,不僅僅是三國演義這部書不精彩能形容的!在歷史的長河中,曹操的錯誤怎能和他的諸多貢獻相提並論!

三國演義中,還可以學到許許多多的東西,比如研究歷史的規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後果成敗原因。毛澤東就曾經讀了五次三國演義,原因大致也在這吧。名著是經得起反覆閲讀,反覆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長。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13

三國可以説是精彩紛呈,其中每個人物的神態特點都寫得淋漓盡致,我最喜歡其中的蜀中五虎將——關、張、趙、馬、黃:關雲長是一個:紅臉、丹鳳眼、卧蠶眉的大將軍(漢壽亭侯),他的出場是温酒斬華雄,後斬袁紹名將顏良、文丑,令眾諸侯聽得其名都聞風喪膽,後來不幸被曹操俘虜,但後來一得知舊主劉備在袁紹部,立即過五關、斬六將,終於回到劉備身邊,後來跟隨劉備打遍天下。

張飛,字翼德,黑臉,落腮鬍子,他最出名的是長阪坡前一聲吼,喝退曹軍近百萬,在戰鬥中取上將之首級如探囊取物,他雖然是個大老粗,但也有細的時候,在瓦隘口用巧計捉住蜀中名將嚴顏,並用誠心降服了他。説到趙雲,最出名的是長阪坡單騎救主,在曹操百萬軍中衝來殺去,如入無人之境,救出了劉備之子劉禪和劉備之妻甘夫人,砍死敵將五十多名,砍倒大旗兩面,並幫助劉備恢復漢室,所到之處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真是名副其實的“常勝將軍”.説到馬超,他可謂是忠、孝、勇兼備,他一聽説自己的父親馬騰被曹操殺了,十分惱怒,立即率領西涼軍殺得曹操割須棄袍,後忠於張魯,雖受其懷疑,但仍和張飛大戰,最終萬般無奈,投降了劉備。説到黃忠,曾經和五虎將之首關羽大戰過,他不但刀法揮舞如風,箭法更是了得,一箭就射中了關羽頭盔上的紅纓,關羽大吃一驚,折馬便回。後來,真心投奔劉備,後又被諸葛亮用激將法,一舉就奪下了定軍山、天蕩山,大敗魏軍,真是人老刀不老啊!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寫得十分細膩,而寫計謀卻比它還略勝一籌。在官渡大戰中,一開始形勢對曹操十分不利,人少糧缺,而袁紹兵精糧足,雖然打了幾次小敗仗,但實力尚在,便和曹操打起了消耗戰,正當曹操只有幾天糧草時,袁紹降士許攸獻策率三千輕騎直襲袁紹的糧倉——烏巢,曹操用此計果然打敗袁紹,威名遠揚,滅袁紹二子後,終於統一了北方。在赤壁大戰中,水軍都督周瑜和諸葛亮都知要火攻,這是江東名士龐統到了曹軍中故意獻上了連環計,諸葛亮預測到傍晚會有東南風,可一舉攻破曹軍,但必須有一個人去詐降,這是老將黃蓋甘願受苦,果然博得曹操信任,將曹軍大敗於赤壁,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勢。在諸葛亮的一次北伐中軍事要地——街亭失守諸葛亮聞訊大吃一驚,這是西北角魏軍已經殺過來了,諸葛亮立即將城中旗幟放倒,大門敞開,自己在樓上彈琴。

司馬懿來後大驚,沒過一會兒就退兵了。這就是歷有名的空城計。《三國演義》在每一場戰鬥中,用盡了各種各樣的謀略,浮現出一個個驍勇的武將,一位位巧舌如簧的'辯士,在一起鬥志鬥勇,將每個人物活靈活現的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在《三國演義》中如果將一個個謀略去掉,那剩下的只不過是打打殺殺,如果將一個個人物的神情、話語去掉,那剩下的就更沒勁了,所以你就能想一想它們在三國演義中的分量是多大了。

我從這裏還學會了許多寫人的方法,我們平時的寫作中只用一些平淡的話語,而忽略了另一個寫作要素——神情,在三國演義中往往只要用一個人的某一個神情就能決定一個人的性格,而且讓我們學會了描寫人物要有典型性。特別是在三國演義中描寫人物上,比如説料事如神的諸葛亮,作者把諸葛亮描寫得神乎其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許多史料記載中,諸葛亮並不象《三國演義》中那麼厲害。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14

在寒假中,我讀了《三國演義》這一本書,使我受益匪淺。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它描述了約有200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張飛等人。《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好像是訴説了一個個傳奇生動的故事,如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赤壁之戰,火燒連營,草船借箭,煮酒論英雄……。我還明白了俗語“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含義。它不僅僅使我懂得了許多歷史知識,更讓我記着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鮮活的人物:納賢的劉備,忠厚的魯肅,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膽狹義的關羽,粗中有細的張飛,氣量狹隘的周瑜,赤膊上陣的`許褚、抬棺上戰的龐德、陰險狡詐的曹操、軟弱無能的劉禪……

我讀了《三國演義》後,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文中的關羽很了不起,他身高九尺,胸前長鬚飄飄,臉色好像紅棗一樣,一雙單鳳眼,兩條卧蠶眉,相貌十分威武、雄偉。很講義氣。曾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智勇雙全,我最佩服他的堅強,因為,有一次他的左臂中了毒箭,需要用小刀劃開肉,把骨頭上的毒一刀一刀的刮下來,雖然這個“手術”會使“病人”十分痛苦,可是,他依然一邊強忍住疼痛,一邊專心致志的和謀士下圍棋。雖然關羽在麥城一戰中身餡埋伏,被魏吳聯軍殺了,但關羽忠義兩全英雄形象依舊長存在我的心中。

看完《三國演義》,我才感覺到了中國文學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的寫作本事十分好,作者羅貫中把所有的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關羽的義,張飛的直,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三國演義」真是一本值得在再看的好書,每閲讀一次,就感覺多了一次不一樣的體驗,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15

我懷着無比激動的心境合上《三國演義》,我對驚天動地的.奇才諸葛亮佩服得五體投地,對逆天篡漢的曹操感到氣憤……此外,我還為許多人感到惋惜:郭嘉因水土不服病死了,年僅三十九歲;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卻因為輕敵才麥城殯天;周瑜是絕世英才,卻因為氣量小而英年早逝。

其中我最敬佩的一個是諸葛亮,一個是趙雲,還有一個是黃忠。

先説諸葛亮。他剛出山,就立了大功。夏侯惇率大軍攻打新野,諸葛亮稍加思索,便想出了一道計策。他讓趙雲做前鋒,只許敗,不許勝,又讓劉備引他們深入。最終張飛關羽一齊殺出,取得了勝利。這還沒完,曹操竟然親率幾十萬大軍強攻新野。劉備毅然決定移民,退守樊城。令關羽領一千人馬在白河上游埋城中放伏,聽到下游人喊馬嘶,就立刻放水淹。趙雲在新野四周埋伏,在酒和油,準備放火。曹軍來到時,萬箭齊發,新野城內一片火海,曹軍剛逃到白河邊準備喝水,又被大水衝。

趙雲是一員大將,他智勇雙全。

他以往單槍匹馬救阿斗,他一杆涯角槍,在曹軍中出入自如。如入無人之境,勢不可擋,連續出入曹軍中五次,連刺曹軍五十多位將領。

黃忠是老當益壯,深藏不露。

當年關羽攻打長沙時,與黃忠打了五六十個回合不分勝負,並且箭無虛發,連趙雲都自歎不如!

從諸葛亮身上體會到做人要能言善辯;周瑜之死讓我明白做人要大度;趙雲之勇足以體現一個人的氣概;關羽的死讓我明白做事不能驕傲

這本書還向我們揭示了戰爭年代羣雄紛爭的形勢,告訴我們戰爭是無情的,我們要維護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