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三體》讀後感(14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29W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體》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體》讀後感(14篇)

《三體》讀後感 篇1

好的科幻小説都要腦洞很大,而腦洞大的程度往往和看書時嘴巴張大的程度成反比,我看這書時嘴巴總是張得很大,所以對腦洞部分就不評論了。那麼,什麼是好小説?我覺得就是讓人忍不住想看下去的小説,按這個標準,三體是好小説。但什麼讓它成為了好小説呢?我覺得有兩個方面的因素,首先是作者的“殘忍”。小説結尾地球和太陽系都毀滅了,一點兒不符合大團圓結局的要求。但這還不是最殘忍的,最殘忍的是讓你在絕境中燃起希望,然後再毀滅它。從面壁計劃,到人類的兩千艘太空戰艦,到黑暗森林威懾,再到掩體計劃,一次次希望之火燃起,再一次次被掐滅。其次是作者的“善惡不分”,三體是“惡”的麼?不是,他們只是為了生存。

程心是“善”的麼?好像也不是,如果不是她的選擇,黑暗森林威懾就不會被打破,人類在最後末日來臨之前可能已經擁有曲率驅動飛船和黑域技術。既“殘忍”又“善惡不分”構成了這部作品的哲學背景,也推動了故事情節的一次又一次轉折,造成主人公與人類命運的`跌宕起伏。它使得這部小説好看,也使得它深刻:世界本如此,無論殘忍還是悲憫,無論善還是惡,都只是一種解讀,它們相生相剋,幻化無限。而你,終要有一種你自己的解讀。 “她終於看清了,使自己這粒沙塵四處飄飛的,是怎樣的天風;把自己這片小葉送向遠方的,是怎樣的大河”。

《三體》讀後感 篇2

看完後除了震撼還是震撼!

劉慈欣靜心的為我們編織了一個世界,形形色色的人從我面前走過,整個宇宙展現在我面前。我看到了他們的生與死,我看到了宇宙的浩瀚與危險,看到了愛和恨,看到了時間的強大與無情……

大劉帶給我的震撼不僅僅是他那恢宏的世界的建造,更是他那冷靜、直白而又嚴謹的文筆,令我重新思考了“人”存在的方式與價值,現代物理學的發展,宇宙的未來。

在理論上,人要歷經兩億年才能進化成一個更先進的物種,我們現在使用的人就是遠古時期猿人的大腦。那兩億年後,當人類的科技足以支撐人類自由遨遊太空的時候,那時,我們是否會在幾億光年外聽到另外一個聲音、看到另外一個世界呢?我期待着……

我們生活在宇宙中,然而,宇宙中最輕描淡寫的就是時間,幾百億光年的'時間就可能變成幾十天,那我們短暫的幾十年不過是滄海一粟、白駒過隙罷了。

程心最後就差一步就能看到心繫她幾個世紀的雲天明,可就差這一步,幾百億光年過去了,雲天明終究是錯過了。第一次快死之時,他送給了程心一顆星星,改變了程心的人生,幾百億光年後,在程心的星星上,程心又得到了幾百億光年前的雲天明送給她的宇宙,得以安全無憂的生活。

感恩大劉的《三體》,讓我有幸站在上帝的視角冷靜公正的看宇宙的命運與各類人的命運,從而審視自己的命運。不管明天會怎樣,我永遠珍惜看重今天!

《三體》讀後感 篇3

這種純粹的科幻小説,讀的時候還是很有意思的,但是之前有看到過各位互聯網的巨頭將起引到互聯網公司之間的競爭,説句老實話,結尾作者自己都説了:人之初,性本善之説在人類世界都很可疑,放到整個宇宙更不可能皆準,俺認為是很有道理的。例如在惡魔法則中就是這樣説的,強者至於弱者就如人類至於牛羊,人類屠殺牛羊的時候是絕對不會有任何憐惜之情的,就算是所謂的.動物保護者,也不過是出於人道主義的精神,希望讓牛羊死亡前不那麼痛苦。那麼放到整個世界也是一樣的,讓自己的羣體強大才是正道,否則就只能被吃掉,就這麼簡單。

關於多維世界其實是個很有意思的看法,高維世界包含無限多的低維世界,例如一條線包含無窮多個點,這就是1維世界包含無窮多個0維世界,我們生活在3維世界,加上時間軸就是4維世界了,其實過去所説的神仙可以掐指一算就能知道以後會發生什麼,會不會是所謂的科學nb到一定程度後,可以看到高維的世界,於是就掌握了時間的走向呢?

裏面還有個關於人體計算機的故事也蠻有意思的,通過兩到三個人去組成基本的電子元器件,例如非門,與非門等,然後再把這些元器件組成一個巨大的計算機,即使是在缺少資源的三體世界,也能實現對於計算的巨大需求,當然,這個計算機用到了4千萬人,其實過去看到的科幻雜誌裏也有類似的描述,當很小的個體達到一定數量的時候,他們會表現出一定的智慧,例如蜂羣,蟻羣等,其實人類也算是,每個個體通過一定的行為去影響這個種羣的變化,只是人類現在彼此間的聯繫太弱了,不過可以算是個弱化的吧。

《三體》讀後感 篇4

前兩天瘋狂看書,把三體第三部一下子刷完了。這是我第二次看,第三部一直不想看,因為程心。

這兩天看完之後,發現自己真的受不了程心所代表的價值觀。第三部暴露了作者文筆的缺陷,因為角色太單薄,我使勁去理解程心最終也沒辦法。

人類被寫成了一個臉譜化的族羣,從多次對羅輯的態度轉變,對三體世界的態度轉變,寫得略顯倉促。雖然第三部很長,但有太多東西要寫,反而不夠豐滿了。

程心就是因為不夠豐滿,讓人無法理解。看完觀後感就是,她一直把自己擺錯位置,自以為是地為全人類選擇所謂的愛。是,她只是歷史的一顆棋子,但她不能逃掉因為名為大愛實為傲慢的.決定導致太陽系人類滅絕的罪名。

因為執劍人的責任沒盡好,她曾有過深度抑鬱。可是作者寫得太淺,這點所謂抑鬱反而顯得虛偽。真需要有功底,把這個人物立起來才行。

到最後和關一帆所謂雙宿雙棲,真的太倉促了,程心的形象瀕臨破碎。為什麼能夠突然從關心雲天明到愛雲天明又到和關一帆你儂我儂呢?真的是這樣的觀感。

最後,關於宇宙死亡和宇宙歸零的腦洞,是非常有想象力的,但也太玄學了。不好寫,也導致這個點寫得不夠精彩。

第二次看完三體,雖有遺憾,但真是影響我很大的系列。從三體出發,我看了太空漫遊四部曲,非常喜歡這個系列,從而喜歡上克拉克,也認識了另外一個作者,阿西莫夫。看了他們好幾本書,讓我越來越能看到更遠的星空和宇宙深處。

感謝三體,感謝大劉。

《三體》讀後感 篇5

三體拋開裏面的硬科幻的元素,不得不説的是這部小説裏面包含的歷史,社會,宇宙觀,與人性的刻畫。它就像是一個巨大的托盤,而作者則把宇宙放在這個托盤上,讓它的夢幻,無垠變得真實,確切。這種穿插的歷史增加了可信度,更能把讀者帶入進那個世界。使得小説讀起來十分的生動。

裏面的主要人物不是很多,但是卻都很有意思,對人類失望的葉文潔,讓世界陷入危機;對拯救世界沒興趣的羅輯最後卻力挽狂瀾;處處透露着善良的程心最後卻葬送了整個太陽系。不擇手段前進的維德,冷靜沉着的章北海,外表粗糙,內心卻納百川的大史…這一個個人物鮮活的躍於紙上。萬千人性跳出本質,顯露靈魂。宇宙與人類的命運通過這些人聯繫在一起,最後的毀滅其實是人類自己選擇的。人類本質上的.傲慢,嫉妒,自私,縱使有羅輯這種真正的獨立,理性,無私,智慧最後只不過是使原本的直線變成了曲線。章北海的放棄,維德的妥協,羅輯的釋然,都是看破後的無奈。

書中的科幻也讓人看後酣暢淋漓,有種芥子納須彌的震撼感。從奇點到四維空間,從核聚變發動機到曲率驅動器,可以説是瑰麗奇絕。每一次的出現都是冰山一角,有種懸疑在裏面,最後鋪陳講述,讓人心服口服。

最後還有裏面的宇宙觀,正如書中説的,人類歷史相對於宇宙尺度來説簡直是太短了,宇宙相對於地球來説太大了,讓人一想就心慌,一想就害怕。我們可能窮極一生都無法看到銀河系之外了,更何況宇宙的終點,宇宙對於我們的意義。就像書中説的,生存本來就是一種幸運,我們連自己的生活都處理不好,宇宙關我屁事?引用書中的一句話:“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三體》讀後感 篇6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人類苦於渺小而毀於自大;“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乘科幻之翼,我們脱離卑微瑣碎的庸常生活,又以更宏大廣闊的視野反思自身。劉慈欣的《球狀閃電》就以不長的篇幅折射出多重光芒: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瑰麗雋永的理想主義和大氣磅礴的史詩風格,令我沉醉,也帶我飛翔。

科幻之翼

《球狀閃電》的創作緣起是劉慈欣親眼目睹了“球狀閃電”,並在同年閲讀了兩本克拉克的科幻小説,奠定了他的科幻理念:科幻的`真正魅力在於創造一個想象中的事物或世界。劉慈欣創造了“球狀閃電”,這種過去和現在都不存在,在未來也不太可能存在的事物反而有很強的吸引力。

書中有一段話至少出現了兩次,“我們都是凡人,雖然我們用超過凡人的努力去探尋,可我們還是凡人,只能在基礎理論提供的框架中進行推演,不可能越雷池半步,否則就像步入沒有空氣的虛空一樣,但在這個框架中,我們什麼也推演不出來”,球狀閃電儼然成了一個謎,大量的數學推演和實驗都無法破解它,吸引了許多人獻出生命……但世上總有一些超越凡俗的人,能把所有人都想複雜的問題簡單化,這大概就是想象力高於知識的體現:知識是枯燥的、呆板的,而想象力是靈動的、有穿透力的;想象是靈魂,而知識只是作者構架和描述自己的想象的工具。通過常識、通過知識,我們讀者去理解作者的科學想象,領略又一個世界,並觸及作者的精神和思想,以此反思生活,觀照內心。

《三體》讀後感 篇7

抓緊時間看完要不然又忘記了。最初看了第一部的一點點然後放棄了,聽完高曉鬆的解讀《三體》又饒有興趣地把書翻出來看。話説其實我比較喜歡被劇透…

大劉的世界很宏大,不只是世界,而是宇宙。地球被二維化的結局,就像梵高畫中的《星空》,定格在那一刻,甚至不留下任何證據。最後歸零者在宇宙發佈的廣播中,地球文明和三體文明都在期待聽到自己的語言,至少在浩渺的時空中自己的`文明被肯定過,留下了印記。守衞着地球文明墓碑的羅輯也會欣慰吧。

不懂得深究物理學原理,來不及細看行文描寫,波瀾壯闊的宇宙文明圖景和跌宕起伏的人物情節都足矣讓人叫絕。就像高曉鬆説的那樣,大劉的每一個腦洞都足夠去拍一部科幻大片,而這樣的腦洞在書中一個接一個,不遺餘力地把能想到的都展現了出來,稱得上是偉大。

第三部看到後面,好多人都在罵程心。幾次寫到她俯瞰眾生的視角,她是聖母心了,可地球文明的毀滅怪她嗎…在我看來她只是喜歡攬責任,什麼都當作自己的責任,保護全人類全宇宙怎是她一人能辦到?響應歸零者的號召回到大宇宙,卻在小宇宙中留下一盆魚缸。關一帆看淡了,不計其數的小宇宙不會全都歸還質量,一個小魚缸又能改變什麼。沒有單一個體有能力決定宇宙的命運。

很多地方是詩意的,把地球變成畫,把情報編進童話,送星星,送宇宙…説到這兒其實最希望看到關於雲天明的番外,他在三體世界的生活,他和AA在小行星上的相守相伴。

宇宙規律是無情可怕的,“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宇宙面前,人人都卑微而敬畏,唯有死神永生。

《三體》讀後感 篇8

上個學期,我讀了劉慈欣寫的科幻小説--《三體》。這套書共有三部,因為我自身原因,我沒有一口氣把它們看完,至到最近我才把這三本書讀完。對這套書總體的評價,每一部都更上一層樓。

《三體》這部小説讓我重新認識了、、這三個詞之間的關係。生命意味着什麼?對每個個體而言,無不生活得時間越久越好。當我讀這本書時,我始終懷着一種對生命敬畏的。當葉文潔向發射引力波的.那一刻,她不知道自己的這一按,了全人類乃至整個宇宙的;她這一按,將會在毀滅多少個文明。

那時間又是什麼?時間無時無刻不在推動着我們走向死亡。看起來,時間和生命又是對立的。但是,正是因為時間規定着生命的界限,我們才充滿和活力去做一些五彩紛呈的事情,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大千世界。既然我們的生命已被時間劃定了一個界限,我們何嘗不在這短短的幾十年裏,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做一些自己的事情呢?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我們有能力讓自己的充實起來。當我們要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要説:我已經沒有任何遺憾了!給時間以生命,而並非給生命以時間。就像保爾柯察金説過的一句話: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這因碌碌無為而羞恥。去認為,這就是對生命意義最好的詮釋。

《三體》讀後感 篇9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三體》是劉慈欣先生的科幻大作之一,是中國科幻史上一大著作,令人回味無窮。

《三體Ⅱ》主要講的是:三體人鎖死地球的科學後,開始直撲太陽系,要消滅人類文明,一些地球人建立了龐大太空艦隊,利用三體人思想透明的缺陷,制定了“面壁計劃”,選出四位“面壁者”,而三體人卻從地球叛X中選出了“破壁人”,與“面壁者”展開了生死鬥爭。

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在太空中那次大戰,4000多人的生命一瞬間就付之一炬,頃刻便消失在茫茫的宇宙之中。人類,這一宇宙中的`渺小羣體,不停的抗爭着三體人的入侵;地球叛X雖為人類,但對人類失去希望的靈魂,促使他們擺脱人類文明,讓三體文明入侵。現在的我們,生活在二十一世紀,也許還不肯相信有沒有這一天,但數百年之後誰能預料這一天的來臨,是事實,或是泡影?

“這些已經在時光中遠去的人很幸運,他們在最後的時刻,肯定認為自己生存過的這個世界將永恆地存在下去”,我們真的很幸運,在有生之年也許不會看到這一天,雖然有人對人類失望過,但既然選擇又何必反悔。我們是人類,也許人類做的一些事情毫無意義,但要相信,人類文明之所以持續至今,是因為有美,有愛。“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地球經歷過億萬萬年的滄海桑田,文明就如同漫漫時光中的一段小插曲,不可能永恆,也不可能忘卻。文明穩定下來,雖然點燃了輝煌之火,隨着時間打磨,不斷鞏固,因為鞏固的太深,讓輝煌之火失去了活力,頹廢逐漸走下沒落。

“黑暗森林有嚴酷的法則,也有生存的希望……”

《三體》讀後感 篇10

昨天是20xx年第一天,終於完成了《三體》的閲讀。

還有一些疑問:比如藍色空間和萬有引力的結局?比如宇宙的結局?比如其他小宇宙的選擇?等等。

三體,書名來自於一個距太陽系約4光年的三星一體的星系,在那裏生活着三體人,為了生存下去,找到了地球這顆適宜的星球,想佔領地球活下去。

在書中有好多個階段,與三體有關,三體被消滅後,階段又與宇宙規則,黑暗森林法則有關。我認為,這本書,不只探討地球人,是從生命的角度出發,每個生命都只是想要活下去,保證不被別人弄死。

在地球紀年的很多個階段,人類總是充滿不知道從哪來的,自滿,傲慢,幻想,美夢,很少嚴肅地認真地苛刻地要求生存。因為茫然,所以寄希望於各種神蹟,直至生命最後一刻也在抱怨不公平。人類社會,人類文明,公認人人平等,給大多數平凡人以希望,以和平。

而看完書,我只覺得,沒有平等,只有命運,認清現實。

把自己的命運交給羣體,羣體幫你做出選擇,就沒有資格説話了;但你若有勇氣,離開人羣,結果要麼沒能力就餓死,要麼強大到無人可擋。

除了能力的`發展外,書當然還探討人性與道德,可能在生存面前,文明都太脆弱,物質基礎才能決定上層建築。

書中喜歡的人物,丁儀,羅輯,章北海,無一不是堅定自己的選擇,義無反顧。最不喜歡,程心,一事無成的善良是一種罪惡。

最後,我覺得,沒有必要渴求文明的延續,人類的繁衍,畢竟宇宙那麼大,時間空間尺度拉大些,你的文明就是我的文明,你的繁衍就是我們繁衍,我們都是宇宙之子。生在此,也歿在此。

《三體》讀後感 篇11

自《三體》第一部問世至今,已經十多年了,我是一直久聞其大名,卻一直不敢觸碰。為啥呢?有兩個原因:其一是當年的我不是那麼喜歡看書,其二是怕看不懂。説出來不怕大家笑話,確實書中的很多內容沒有看懂。

幸虧這次書友會活動,我開始了《三體》的閲讀,越讀越覺得好看,越看越入迷。以前,看很多書,看到一大半就基本知道了情節走向,而《三體》不看到最後,根本就不知道結局,甚至很多情節都是那麼不可思議,細細品味下來,卻又在情理之中。

書中兩大主人公羅輯、程心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被人類寄予救世主的期盼之後,兩人迥異的表現,源於人生經歷和性格的不同。而且,我覺得作者在起名時便留下了伏筆。羅輯不就是“邏輯”麼,思維縝密,邏輯性強,才能在關鍵時刻沉着冷靜,力挽狂瀾,給人類贏得了暫時的安寧。程心可以理解為“誠心”,真誠善良,富有愛心,才會一次次做出了“錯誤”的選擇。這裏的“錯誤”是加()雙引號的',很多人認為程心是人類公敵,我有不同的看法。她沒有行使執劍人的職責,“萬有引力”號不是發出了信號了麼,最終三體世界毀滅了,人類也不過是苟延殘喘,太陽系最終難逃毀滅的命運。程心不想做,是因為她明白這是兩敗俱傷的結局。

正是因為程心的善良與真誠,為人類贏得了最後的機會,曲率飛船成功研製,不正源於她和雲天明的交流麼。最後,她和艾AA飛出了太陽系,遇到了“藍色空間”號的同伴,不正象徵着人類的延續麼?

《三體》是一本偉大的著作,它向我們展現了波瀾壯闊的宇宙畫面,弱肉強食的黑暗森林,變幻莫測的人類內心,凡此種種,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期待《三體》電影的上映,期待走進三體世界。

《三體》讀後感 篇12

生命、文明的存在僅屬於偶然。為什麼有偶然?高緯度世界與低緯度世界的相對時間差值以及大量物質的隨機組合足夠允許偶然的存在。這裏所指的世界不是人類社會、地球,而是宇宙、宇宙之外以及包含宇宙的物質。至於物質,沒有明顯的界限,我相信存在比夸克更小的物質。物質代指一切真實存在的實體。

或許,你撕碎一張紙,成功毀滅了無數個存在的生命的宇宙。即使是原子、夸克,又有誰能保證裏面沒有“宇宙”。

僅四個脱氧核甘酸的隨機組合便可帶上億萬種遺傳信息,而有機生命又是由無機物質的隨機組合而來,那麼一個夸克粒子中沒有生命、沒有文明、沒有宇宙是不能否定的。

人類創建的各種物理定律全部依附於宇宙的存在而存在,但宇宙可以隨時改變,人類的智慧像龍捲風中的蜘蛛網,無論重建、修補多少次,依然渺小,無力掙扎毀滅。

試想:一個莫比烏斯環首尾反向連接着,紙面中間畫着線,一隻螞蟻沿着這條線一直爬行,不停的轉圈,對吧?但從螞蟻的視角看的確一直向前走,這是二維視角與三維視角的區別。如果我們處在四維世界裏,只能觀察到一維、二維、三維世界,不能觀察四維以上的世界。莫比烏斯環是扭曲的,同樣,我們的`世界也是扭曲的。為了生存,人類對宇宙進行研究探索,但結果如同從螞蟻視角得出的結論一樣可悲。

如果有人懇求一個主保護另一個主,那麼只有一種可能:那個主是真的,他是我們的宇宙。

存在算是一種幸運,珍惜幸運。

如果我想的這些理論是在課堂上進行的,我被叫起來了,那可真的是宇宙末日萬物滅亡,然而時間差允許我在被提問提前想這些,所以我還活着。珍惜幸運!

《三體》讀後感 篇13

從暑假看到現在,我覺得特值,大劉的三體讓我進入了TA的世界,三部作品,人物特別深刻就在於羅輯,那追着出租車就為着聽一曲音樂,儘管那是為了迷惑三體世界,可當時人們的那種遺棄,亦或是唾棄的情景,是真為羅輯感到心痛。

要説羅輯和前幾個面壁者和執劍人候選人,都是為着向宇宙進一步發起挑戰,而人類社會的縮影“程心”則一直想方設法逃避危機或可能存在的危機,卻一次又一次的使人類走進危機,然而當程心收到雲天明的宇宙時,卻滑稽的`説想要過新生活而進去小宇宙,一方面固步自封,一方面又想要探索新生活,不得不再次把人類社會文明的行為解剖的淋漓盡致。

當人類知道只有光速能逃離二維打擊時,都沒有去詛咒或謾罵程心就能看出,那時候的程心的決定,就代表着人類的決定,這種能得到安逸絕不選擇受難的抉擇在羅輯震懾住三體世界後,體現的尤其明顯,儘想着把外逃艦隊引回而加以審判,這是多麼大的諷刺。

如果大史在第三部中有着一席之地,我想以他的性格,許多的科研開發會順利很多,他的性格代表着近代中國的發展史,及足智多謀,又能分辨明路,為走在黑暗中的人類指引明燈。這體現在他的古箏計劃上,在所有人都焦頭爛額的情況下,提出唯一可行方案,以不拘小節大大咧咧的性格,引起我的喜愛。

如果《三體》拍成電影或電視劇,我想一定是視覺上的震撼,而不是現在市場上的五毛特效和鮮肉當道的爛片。

又或許《三體》是宇宙的某種客觀規律的話,那恭喜大劉,他已經看見未來,走在未來了。

《三體》讀後感 篇14

我們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而三體人的世界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三體》的世界。

三體人的世界有“亂紀元”,也有“恆紀元”。亂紀元的時候,他們會縮水,由國王的手下收起來,體現出他們的團結。恆紀元時他們被充水,重新活了過來,體現出他們的和諧發展。三體人派出智子後,通過智子的觀察,拍了許多部關於人類的電影。在人類與三體人將要滅絕的時候,三體人還是向人類伸出了救援之手,化敵為友,説明他們寬宏大量,有包容心。

相比起三體世界,人類真是差遠了!當人與人之間發生衝突時,但凡有一點包容心,都不會發生衝突。國與國之間也是一樣,寬容一點就可以和平共處。三體人的世界就是人類的.榜樣。

在這本書裏,從主線來看,三體人是侵略者,但從深處來看,人類才是侵略者,人類利用“引力波天線”來威脅三體,三體人沒辦法,入侵了地球。

三體人,應該作為人類的發展方向,向和平、和諧、有愛的方向發展,三體人的世界就是我們的榜樣。

子涵告訴我,自己已經完成《三體》的閲讀,我有驚訝,因為《三體》字數真的不少;更多的是替他開心。假期某一段時間,能靜下心來讀讀書,是一種幸福。我問他,可不可以寫篇小文發給我,他爽快應允,很快地發送這篇精悍的小文。特在新年第一期推送,希望有興趣的孩子可以像子涵一樣,開始自己的《三體》之旅,也希望你們能彼此交流這本書的閲讀感受!這部獲得雨果獎的科幻小説,魅力到底在哪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