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讀書讀後感13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6.85K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書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書讀後感13篇

讀書讀後感 篇1

我總是記得《西遊記》的最初印象是從《86版》的《西遊記》系列開始的。一箇中學生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妖魔鬼在金箍棒下。直到他能觸及原著,我們才忍不住感慨:《西遊記》就像一個荒誕的夢。

吳京忠心耿耿,吳能滑頭,唐僧善良,但我相信現在的錯覺,但我最喜歡的是驕傲的悟空叛逆者。

這並不是因為他足智多謀沒有玄奘,他可能得不到佛經;不是因為他那麼勇敢,他被迫進入八卦爐,各種神鷹的眼睛;不是因為他足智多謀。他用香蕉扇得到它,白骨精。但由於他的固執,他可以放下心來拯救主人有危險這句話。他有很多特點。

經過9981個硬盤由國家的女兒,在黑風洞裏,各種危險的寫作,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終於很難得到聖經,畢竟,這是發現,通過白皮書,過馬路日曆痛苦,最終結果是一個篩子,所有的悲傷,也導致質疑佛悟空,最後的困難。

有時候我們會忍不住想,悟空是吳承恩先生在灌注自己情感發展的過程中獲得的人物,還是一個集數千人於一體的塑性設計?師徒之間總是有自己的`主見,堅持實現目標管理的方向,即使天冷地凍,路遙馬亡。在悟空的前半生,他離經叛道,放蕩不羈。然而,我認為他一直在追求自由這個詞。然而,研究發現,責任是最終目的地。王國珍先生有一首詩。我以為企業選擇了距離,所以他們只關心風雨。

他們質疑遠處的路嗎?在路腳下,夢在遠處。

行者我們一個人,夢啊,請留下來!

讀書讀後感 篇2

這幾天,我讀了一本書叫《你在為誰讀書》,很快地,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了。書中的少年主人公------楊略很聰明,但不願用功,總是認為學習是又苦、又累、又無趣的事情,考試成績有時好,有時壞,在這點上我和他倒很相像。但這個少年被十封神祕的來信“修理”得心服口服,神祕來信者為他做了“趣味測試”。這些題目五花八門,讓他從中找到了樂趣,從而讓他喜歡上了讀書。楊略按信“修煉”,從此在學習上有了大大地進步。

你為誰讀書?這個發人深省的問題引發了我的思考:我天生不是鄧小平爺爺一樣的偉人,我只要做一個合格公民就行了。“為父母讀書?”他們都是教師,都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衣食無憂,不需要我來改變生活。“為自己讀書?”我只想做我想做的事:和同學聊天、打遊戲、看電視、畫畫……我只知道我是學生,就要坐在教室裏讀書、學習。讀書變成了任務就沒有了樂趣,媽媽説我的成績就像是“過山車”——一會上、一會下。我用過很多種提高成績的方法,但多是半途而廢。而這本書讓我知道了:樂趣是讀書的'靈魂,有了樂趣才喜歡讀書,有了樂趣才有讀書的慾望,才對知識有無限的渴求。楊略,他正是從測試中找到了樂趣,在樂趣中主動學習,在主動學習中,提高了自己的學習成績。所以,我今後要勤奮刻苦,因為懶惰像生鏽一樣,比操勞更能消耗身體;我今後要為了快樂而讀書,因為快樂是讀書之源。

小夥伴們,你在為誰而讀書?

讀書讀後感 篇3

老師讓我們學習《論語》。在所有的論語中,有一個是我印象最深刻、最感人的論語,那就是:歲寒,知松柏後枯萎。

這篇論文説:寒冷的冬天過後,松柏是最後一片落葉。它告訴我們,只有經過艱苦的環境訓練,才能更好地體現人們的毅力和意志。

有一次,我幫媽媽撿柴火,我的朋友陪我去。但是那些樹枝上長滿了尖刺。我的朋友們經常被刺傷,哭泣和嚎叫。我的手很不幸,傷口被刺傷了。漸漸地,我的朋友們放棄了,建議我和他們一起玩。我看着身邊汗流浹背的母親,咬緊牙關,拒絕了我的朋友,埋頭工作。

下午回午回到家時,我媽媽為我挑出了小刺,並稱讚了我。那時,我手上的痛苦仍然無法掩飾我心中的喜悦。

沒有風雨,你怎麼能看到彩虹?劍鋒來自磨礪,梅花香來自苦寒。一個人不可能沒有經歷過逆境。在逆境中掙扎和生存是痛苦的、困難的.和痛苦的。然而,只有在逆境中,我們才能進步和磨練自己。

古人説:生於憂患,死於幸福。在這個社會裏,如果你不逆流而上,只在原地踏步,別人就會超越你。眾所周知,我們應該學會磨鍊自己。無論條件多麼惡劣,環境多麼艱苦,我們都應該堅持下去,做一棵不怕寒冷的松柏。

風浪越大,九越戳越勇,讓他的破壞,我們都要逆風飛翔。

讀書讀後感 篇4

我知道我的祖父親善良地説:“去那裏幫助人們拿東西,做好事,完成我們的事業。繼續前進,然後來到第三棟樓前,這裏的綠化帶有一種獨特的味道,“看。”姐姐聽了,很快就有了答案,她回答説:“還是十條魚;你真的不想在夏夜一起數星星,直到天亮。

看完狼圖騰,我覺得人類一點都不算什麼。與狼相比,它看起來像細菌。商戰中誰不勾心鬥角,損人利己;誰敢保證自己在仕途上光明正大;為了工作加薪,哪一個不是大包小包的禮物,誰光明正大地依靠自己的.利益去爭取?狼是如此的個性、骨氣和團體精神。快死的狼寧願自殺也不願和別人交朋友;瘸腿的狼還沒有獨自捕食;只要有野心、決心和信心,狼就不會放棄任何戰鬥機。

與狼相比,人的原始形態和狐狸尾巴都是原始形態。現在打着植樹造林的口號,防止沙漠化,大部分只是説説而已,紙上談兵。大家都知道大西北沙漠和大陸一個省那麼大,有多少人紮根邊疆,決心改造邊疆,吃苦受苦,獻身一生?像煮熟的青蛙一樣死於安樂。草原上有無數的賴子洞,又深又長。夏天的繁殖可以達到10%或100%。一個賴子一個洞,成千上萬的草原不會受苦嗎?因此,狼奉騰格里之命,為天行道剷除賴子,控制動物增減,對草原盡職盡責。狼對周圍的事情很好奇,在惡劣的環境中他們仍然成羣結隊,大難不死。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旱災大白災,再加上狼的高懸賞金誘使獵人圍剿,狼能不死,説明它還是對人留了一隻手,有能力。

合上書,眼前又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畫面,人類真的可以從狼身上學到很多東西!

讀書讀後感 篇5

你在為誰讀書?也許有人會笑我問得傻,當然是為自己了。不錯的確是為自己,但是我們沉迷於電腦遊戲時,當我們不思進取時有沒有誰會想到這個問題呢?在這個暑假裏我就讀了一本《你在為誰讀書》,感想挺深的。

故事用小説的形式講了五個性格各異的少年,在生活與學習中遇到的許多困難和有趣的故事,他們分別在不同的環境中得到了別人的.指導,終於成長起來。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主人公之一——楊略。

楊略聰明但不肯用功,家境優越父母上班很忙無法照顧他。於是他每天把課餘時間都放在打籃球和玩電腦上,極力逃避即將到來的升學考試,直到有一天他收到一封署名倪甫清的神祕來信。神奇的是信每個月初都會準時到,而且對他的一舉一動都瞭如指掌。信中不但舉了許多名人成長的故事,還對楊略的學習生活提出了許多針對性的建議,最後楊略心服口服,並按照來信的建議做了起來。通過這十封信的指點改變了自己的缺點,變得陽光、堅強、樂觀向上,居然考上了重點中學。故事的最後終於揭曉了這個叫“倪甫清”的人竟是楊略的父親,是父親用書信的形式教育楊略,使楊略成長起來。

讀完了這本書,我感覺自己許多地方和主人公很像,懶惰、做事不能堅持,不自信,成績忽上忽下的。在今後的學習中就像書中所説的,無論做什麼事不能只做到“差不多”或半途而廢,要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最好。畢竟我們是為自己而讀書,而不是為家人為老師,努力了就會有回報的。同學們,現在就讓我們想象一下,將來要做的是普通的人還是優秀的人,並時刻問自己:我在為誰讀書?

讀書讀後感 篇6

同學們,我猜家長經常會問你,你是在為誰讀書?為老師?為父母?不,是為了自己。

為自己讀書,必須要想清楚目的是什麼。與我而言不僅可以成就自己輝煌的人生,享受自己用汗水換來的美好生活,還可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和老師的教育之情。

為自己讀書,就是要養成堅持不懈的習慣。思想家狄德羅説:“不讀書的人思想會停止。”我們現在有着優越的生活條件,讀書已經不存在經濟上的`困難,反而更多是自己精神意志上的困難。大家一定要明白,偷懶比較終只會是自欺欺人,總有一天你會面臨這樣的選擇:或者接受當年自己親自種下的苦果,或者加倍努力去追趕別人。

為自己讀書,就是要鍛鍊堅強自立的自己。俗話説“靠山山倒;靠人人跑。”父母總有老去的時候,朋友總有離開的時候,環境總有改變的時候,讀書雖然並不是的出路,但是讀書至少能讓你多一條出路,通過讀書學習,不斷提升自身能力,靠自己的堅持奮鬥和勤勞雙手過上想要的生活,才能活得踏實,獲得有成就感。

為自己讀書,必須要做好苦盡甘來的準備。沒有今天努力的讀書,哪會有明天獲得的成果?我們要用積極向上的態度來面對今天的辛苦、付出和挫折,因為這些經歷都會變成明天的財富,正如書中所説:“否則那些苦難只是壓斷我們脊樑的沉重負擔,沒有任何積極的意義”。

讀書讀後感 篇7

每次聽貝多芬的《英雄》、《命運》、《交響曲》、《第九交響曲》等名曲不禁感動,隨着旋律的起伏而震撼。這對我這樣幾乎痴迷的人來説是非常罕見的。我一直很驚訝為什麼一個聾啞人能創造出這樣的奇蹟,直到我讀了《貝多芬傳》,我才明白曲折。

貝多芬的一生可以説是史詩般的悲劇。艱苦的童年,愛情的失敗,疾病的糾纏,貧困的交加,這些都不足以摧毀他,他最大的痛苦——孤獨。看過他畫像的人不禁從那反立的亂髮和震撼的眼神中推斷出他的性格:孤僻、冷峻、憤世嫉俗。事實上,他比任何人都更慈悲、更熱情、更熱愛自然、更渴望與人交往、更熱愛世界和人類。然而,正是這種美德深深地加劇了他的痛苦;自從他發現自己耳聾後,他不得不選擇遠離人羣,獨自一人。他不想看到別人憐憫的目光。這種被迫與人類分離的孤獨是他最無法忍受的。他在如此強烈的矛盾中苦苦掙扎,遭受身心雙重的折磨,幾度幾乎被打敗。

耳聾是普通人世界的一部分,也是音樂家世界的一部分。整個世界都死了,貝多芬從未死過!他還重建了死去的世界,重建了音響王國,不僅為了自己,也為了人類,為了“可憐的人類”!沒有如此温暖和慈悲的心態,他可能會遭受一些痛苦。而他用被自己的天性大大加劇的痛苦換來了人類的快樂,這就是英雄的犧牲,多麼悲慘的.偉大!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疾,孤獨,由痛苦引起的人,世界不給他快樂,但他創造了給世界的快樂!這是巨人的不朽!當我們感受到“英雄”的英雄,傾聽“命運”的敲門聲,並在“第九交響樂”的最後一首合唱中讚美快樂時,別忘了這是不朽的巨人貝多芬“用痛苦換來的快樂”!

讀書讀後感 篇8

駱駝祥子之所以被稱為駱駝祥子,是因為祥子在逃跑時牽着別人的三隻駱駝,然後典當了駱駝。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更願意稱之為駱駝祥子。從文章中,我感歎祥子一直在為自己買車的夢想而奮鬥。雖然他對自己的追求毫無疑問,動搖了好幾次,但他仍然振作起來,再次奮鬥。祥子以堅韌的性格和固執的態度與生活作鬥爭,鬥爭的結局以祥子的失敗告終。他沒有自己的車。祥子的心情能不能用雨下給富人,也給窮人;給義人,也給不義人。事實上,雨是不公平的`,因為它落在一個不公平的世界裏。來形容呢?

小説中的祥子終於得到了一輛車,又因為虎妞的死,不得不把車典當成安葬她。就這樣,祥子又推了他的車。一次又一次的生活理想被破壞後,一個勤奮善良的農村青年被改造成行為行屍走肉的失業遊民。他已經麻木、潦倒、狡猾、佔便宜、吃喝嫖賭、行屍走肉了。一個曾經如此強大的頭等車伕,最終還是沒有掙扎的命運。

祥子是舊社會貧困勞動人民的縮影。他反映了舊社會勞動人民生活的痛苦和無助。從文章中,愛與否,窮人必須決定金錢。愛只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金錢會把人們引入一個糟糕的社會,拋開高尚的理想,並願意進入地獄。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社會對金錢有多重要。善良的人已經被痛苦摧毀了……

舊社會的腐敗是我們今天根本不想看到的結果。起初,誠實、堅韌、自尊、勤勞的祥子最終變成了麻木、潦倒、狡猾、佔便宜、自甘墮落的人。這不是因為舊社會的冷漠嗎?

作為現在,我們應該學習祥子為夢想而奮鬥的精神!為祖國和未來做出貢獻,讓中國擺脱腐敗的稱號!

讀書讀後感 篇9

青澀而又充滿熱情的青春,充滿激情卻又帶有一絲迷茫。在這個迷茫的青春中,有一本書,帶領我走出了迷茫,讓我更好地瞭解我自己,不斷進步,對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到這個假期,我遇見了這本書——《成就最好的自己》。起初,我認為這僅僅只是一本“心靈雞湯”,但當我真正地去了解它時,我被震撼了。這似乎不是一本勵志書,而是如一本小説般吸引着我,但在每一章的`最後——心儀的信中卻還能引人深思。

讀着心儀寄給楊略的信,我彷彿看到了自我。這似乎是一面鏡子,又似乎,是我心中的獨白。其中,我感觸最大的,是書中的第九章......我的英語成績一直不好,每每成績總是不盡人意,儘管我付出的,遠比我得到的要多得多。

直到讀到了第九章時,心儀的信才猶如一道光,逐步地撥開了我心中的迷霧。測試了魔鬼測試:高效能評測之後,我發現我僅僅只是學習方法一般,甚至連第二檔都算不上,這也就難怪我成績不盡人意了。

我於是便重新認真地閲讀了一遍心儀的信,發現我的問題出現在對於英語不求甚解,死記硬背,沒能真正地理解。正所謂“眾裏尋‘方’千百度,門道一清無難處”這心儀可着實幫了我不少忙呢!

還有一點就是我從心儀所説三個畢業生之中體悟出來的——好方法不一定人人適用真正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方法。一本好書,能讓人受益終生,而這本書,足以讓我在迷茫的青春中找到屬於自己值得走,也應該走的路。讓我更加優秀,讓我成就最好的自己......

青春年少,走出青春的迷霧,有它,足矣。

讀書讀後感 篇10

讀《把欄杆拍遍》有感讀完《把欄杆拍遍》一書,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青山不老》這篇文章。這篇文章語言生動,內容感人,文章脈絡清晰,重點突出.通過了解老人創造綠洲的奇蹟,使“我”明白了青山不老的含義。《青山不老》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一位老人在中國的晉西北那樣惡劣的環境和艱苦的生活條件下,他用了十五的時間在這如此險惡的地方植樹造林,創造了一塊綠洲,實現了自己生命的價值。讀完這篇文章,我不禁感慨。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65歲的他組織了7位老漢共同治理山溝。老伴和五位老漢的過世,他顧不得悲傷,更加堅定了自己要“綠化環境到死”的堅定信念;女兒要接他去城裏享清福,他三番五次的拒絕了,因為他覺得自己的.生命價值就是種樹。

“作為政治家的周恩來在病牀上還批閲文件,作為科學家的華羅庚在講台上與世人告別;作為一個山野老農,他就這樣來實現他自己的價值。”這是作者在文中對老人的評價。我認為周恩來和華羅庚都是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人,作者把老人與政治家周恩來和科學家華羅庚相提並論,體現老人雖然很平凡,但是他造福後代的奮鬥的精神和周恩來華羅庚是一樣的。

現在,有多少人還願意耗費自己一生心血去做這些呢?“我要一直守下去,直到我守不動的那一天”這是一位苦守邊疆52年的一位老人所説的一句話。他從24歲起,就一直守衞在邊疆,沒想到這一守就是52年。他每天的生活就是巡邊、放養,每日重複如此,無法想象,這麼多年,老人是怎麼熬過來的。就這樣76歲的老人在草原上生活了一輩子,把一生都奉獻給了草原。

他們默默奉獻,無怨無悔,只是為了讓更多人更加幸福。

良久,我沉思着······

讀書讀後感 篇11

《沒頭腦和不高興》這本書主要講沒頭腦和不高興這兩位小朋友的趣事。沒頭腦成天做事丟三落四,不高興對其他人的意見總是不能接受。他們很渴望長大。後來在時光老人魔法的幫助下,他們很快長大了。沒頭腦是建築師,不高興是演員。沒頭腦建了一座少年宮有三百層高,卻忘了裝電梯,小朋友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到頂樓的表演室看節目,節目時《武松打虎》,不高興扮演老虎時完全不聽導演的安排,和武松在舞台打了半個月也沒有結束,所有的`小朋友都離開了,舞台上只留下了孤獨的演員。沒頭腦和不高興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讓時光老人把他們重新變回來認真學習。

看完這本書後,我覺得沒頭腦和不高興就像我們身邊的很多小夥伴一樣,有時我們做事情會不動腦筋,對細節考慮不周到,這也想不到,那也沒考慮,最終導致“千里之堤毀於蟻穴”。有時因為我們喜歡抱怨,這也不高興,那也不喜歡,導致我們沒法與別人合作,最終只能失敗。所以我們平時要認真學好每一門功課,掌握紮實的本領,也要不斷改正自己的小毛病,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同時也要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主動與別人合作,才能收穫成功。

通過閲讀這本書,我懂得了認真做事,踏實做人的道理,我會一直牢記在心,不斷收穫成功的果實。

指導老師:李美琴

讀書讀後感 篇12

發慮憲,求善良,足以謏聞,不足以動眾。就賢體遠,足以動眾,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禮記·學記》

學記第一段,開宗明義,給古往今來的人指出一條大道——學。

“君子”之名,在先秦經籍中,有以位言,有以德言。總而言之,有位無德者,終不能保其位,所以君子畢竟以德名。故宋儒釋君子曰:成德之名也。

然則德何由而成?其必由學乎!君子以天下為己任,無天下之胸懷者不足以為君子,亦不足以言學,否則只是學成個自私自利的小人而已,與君子何干?

然須知,天下不在外,家國天下只在我心,修身與平天下只是一件事。《論語》中説“古之學者為己”者,正是為天下也,説“今之學者為人”者,正是不知道自己是誰,惶惶外求者也。

“化民成俗”即是“平天下”,學即是修身,“君子欲化民成俗”即是“欲明明德於天下”,“其必由學乎”即是“一是皆以修身為本”,《大學》與《學記》,異名而同理。君子能修身以成德,則發慮憲、求善良、就賢體遠皆為化民成俗之道,否則只是外求,身且不能成,更何論化民。

此章於為人師、為人父母者而言亦大有啟發。今之慾施教於孩童者,紛紛向外求各種各樣之教育理論,而不知反修其身。如此,則求之愈多,而失之愈偏,或迷茫不知所從者,或固執己見自尊自大而輕薄他人者,總而言之無非兩類,或自以為愚,或自以為智,此念一起便離道遠矣,傷於自棄自我而不自知,又何足以言教!

欲教人者先修己,欲正人者先正己,己正則人正,己修則人修,此千古不易之道。舍修身而談教育者,不知要教出個什麼人來?

讀書讀後感 篇13

4月19日這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我校第二屆讀書節伴隨着這一景象開幕啦!這一消息給我們帶來了忙碌,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忙碌過後得到了歡樂。

俗話説的好“先苦後甜”,所以我們先是忙碌。剛開始。老師選了10名同學各辦一張“讀書小報”,而且只有一個晚上的時間。我們一聽可嚇“傻”了,可又沒辦法,我只好“快馬加鞭”,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讓我在10點鐘時完成了。

第二天,我將製作的小報交給老師後,原以為徹底“解放”了,誰知道半路殺出個程咬金—--老師又讓原先那10名同學換統一的本子,寫30篇讀書筆記。“30”篇啊,對於只有一個晚上來完成的我簡直是一個“天文數字”,可是到最後,我只好埋頭苦幹也完成了。

走出了忙碌,緊接着而來的就是令我們得到許多歡笑的“讀書節閉幕式”了。

這天下午,老師讓同學們將凳子搬到操場看錶演。表演開始了,令我們驚訝的.不是精彩的表演,而是連一年級剛入學的小朋友都這麼熱情,這麼的躍躍欲試,我們身為他們的大哥哥大姐姐,還真慚愧。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生活中沒有書籍,就好像花草在生長的過程中沒有了陽光,土壤和水分,這個讀書節正是宣傳了讀書這個主題。國家之所以要設定“世界讀書日”,我想就是為了提醒我們多讀書,並且讀好書,讓書香陪伴我們成長。

同學們,讀書吧!從書籍裏吸取知識,你將在書裏獲得“礦藏”。獲得“價值連城”的東西,它將使你終生“富有”。而終生“富有”將使你了無遺憾。

我愛讀書節,更愛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