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雪國讀後感13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雪國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雪國讀後感13篇

雪國讀後感1

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車在信號所前停了下來。”

這是川端康成《雪國》小説的開頭,不論從視覺上還是心情上,都一下子把讀者帶入了豁然開朗的銀白世界。

萬事開頭難。一篇文章的開頭也常常使人絞盡腦汁。其實,《雪國》的開頭一開始也不是這樣的,原來還有一個一頁半的帽子,後來川端痛下決心,大刀闊斧,刪去了那一部分,才成了現在的這個樣子,因而不光小説有名,開頭部分也成了很多人效法的榜樣。

“縣界”,日文原文用的是“國境”一詞,雖然是指羣馬縣和新縣的縣界,但這兩個縣在日本戰國時代分屬上野國和越後國,現在的.縣界就是以前的國境。“長長的隧道”是上越線的清水隧道,上越線連接羣馬縣和新縣。“信號所”是土樽信號所,現在成了土樽火車站,但依然客人不多,冷冷清清。再往前十公里左右,就是越後湯澤站了。

清水隧道9702米,在當時,號稱東亞最長,為了挖掘這條隧道,當時的鐵道省專門從美國進口機械設備,用了7年的時間,終於在1931年9月把隧道打通了。

在此以前,越後湯澤的人要去東京必須繞道長野,得花兩天時間,開通後不到五個小時就可以到達了。越後湯澤這個小鎮,也由此迅速發展,變得比以前熱鬧多了,不少的東京人到這裏來滑雪、洗温泉,與此相關的五花八門的服務行業也增加了。

越後湯澤車站位於新縣南沼郡湯澤町,因為秋田縣還有一個湯澤市,一般在新的湯澤前面加上“越後”兩字,以示區別,小説《雪國》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這裏位於三國山脈新一側,面向日本海。每年冬季從海上刮來的季風受山嶽的阻擋,形成大量降雪,所以是有名的滑雪勝地。這裏温泉也很多,建有不少温泉旅館。川端康成每次來越後湯澤,就是住在歷史最悠久的高半温泉旅館裏。

雪國,原來並不是指某一個特定的地方,只要是雪多的地方就可以叫做雪國,在日本主要是指北海道和包括新在內的日本海一側的地區。自從小説《雪國》出版以後,越後湯澤幾乎成了雪國的同義詞,一説雪國,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越後湯澤。

《雪國》是川端康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説,也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之作,從1935年起以短篇的形式,分別以《暮景的鏡》、《白晝的鏡》等題名,斷斷續續地發表在《文藝春秋》等雜誌上,相互之間並沒有緊密相連的情節,直至全部完成並經認真修改後,才冠以《雪國》於1948年彙集出版單行本。在川端的所有作品中,《雪國》被海外翻譯最多,先後被譯介到很多國家和地區,中國也出版了不同的譯本。

《雪國》情節並不複雜,故事寫的是東京一位名叫島村的舞蹈藝術研究家,三次前往雪國的温泉旅館,與當地一位名叫駒子的藝妓、一位萍水相逢的少女葉子之間發生的感情糾葛。

島村是一個有着妻室兒女的中年男子,坐食遺產,無所事事,偶爾通過照片和文字資料研究、評論西洋舞蹈。他來到雪國的温泉旅館,邂逅了藝妓駒子,並被她的清麗和單純所吸引,甚至覺得她的“每個腳趾彎處都是很乾淨的”,後來又兩度到雪國和駒子相會。

小説就是從島村第二次來雪國開始的。駒子的三絃琴師傅的兒子行男患了肺結核,葉子陪同他從東京乘火車返回湯澤,正好坐在第二次去會駒子的島村對面。島村透過車窗欣賞黃昏的雪景,卻看到映現在車窗上的美麗的葉子,不禁喜歡上了這個美少女。因而在他和駒子、葉子之間,構成了一種微妙的情感關係。

雪國讀後感2

我讀日本文學是在國中時候。當初語文老師給我介紹了日本小説家星新一,於是從圖書館借來有關他的小説,一讀之下,覺得日本小説和國內的小説並無隔閡。之後,我陸續找來日本小説來看,發現自己有點入迷,但真的讓我覺得感動的不多。直到借來了川端康成的《雪國》,我才知道真正好的小説是什麼樣的小説。

我還記得我借來的那本書的樣子:它屬於二十世紀外國現當代文學叢書裏的一本,書的封面上畫的是日本風景畫。書不厚,除了譯者不長的前言外,就是小説,還有川端康成獲得諾獎後的那篇著名的演講。如今他的小説重印,但很少加上這篇文章,不知道為什麼。我覺得那是打開川端康成藝術世界的一把鑰匙。的確是。

從打開他小説的一霎那,我就被小説優美哀傷的語言所吸引,特別是開頭那一句:“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車在信號所前停了下來。”這句話我不知道看了多少遍。每次看的時候,我都不知道怎麼給震撼住了。這句子乾脆洗練,意境悠遠,彷彿一把刀子一樣在一瞬間劈開了我對現實世界的`距離。直到許多年後,我再回頭看自己看過的不少外國小説,真的達到這樣境界的還真不多,除了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之外。

而這部小説不是僅僅停留在這樣的描寫上,更重要的是對愛情的描寫。主人公島村到了雪國之後,遇到了駒子,感覺到了她對他的依戀之情。這在小説裏斷斷續續的細節描寫裏表現了出來。但島村似乎沒有接受,唯一能接受的彷彿是他自己的感覺。他自己在意的並不是外界給他帶來的種種困惱,而是在尋求某種屬於他自己的安寧。這卻是駒子所不能給予的。因此島村的態度顯得比較遊移。他一邊要想要對自己的妻子負責,一邊又要不辜負駒子的感情,更重要的是他之所以到雪國,是希望自己能夠在寬闊無比的大自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靈魂棲息地,但這地方給予他了嗎?小説沒有給出答案。自然這也不必要有答案。

倒是小説另一位女人葉子之死,給整篇小説蒙上了一層無以言説的哀傷。葉子在這篇小説裏,佔的比重不多,可是她的出現,似乎寄託了作者希望所在。她會照顧好自己身邊的人。小説開頭對她的描寫很細密,講到了她在照顧一個像她丈夫的人,但到後來就有點淡化了,在小説裏若隱若現,直到她自焚身亡,才知道她悲劇為什麼出現,但已經於事無補了。而這時作者才點明這是他自己的想法:“人生是徒勞的。”不過小説結尾沒有這麼説,卻是這樣寫的:“待島村站穩了腳跟,抬頭望去,銀河好像嘩啦一聲,向他的心坎傾瀉了下來。”句子顯得很沉靜,彷彿一切事情都沒有發生過一樣,但讓看明白的人,一下子眼淚就流了出來。好的小説就是這樣子的!

僅以內容上看,《雪國》不過是簡單的言情故事而已。換了一般作家,肯定沉迷在怎樣表現兩個女人怎樣爭風吃醋上,怎樣把雞毛蒜皮的小事無限放大。在語言上囉嗦陳腐,表達言不及意。這樣的小説不值得人讀第二遍。

而川端康成已經遠遠超過這些作家。他運用了當時最流行的表現手法:意識流,蒙太奇等方法,把小説散文化,碎片化,將一個普通的故事化腐朽為神奇,讓人像讀詩歌一樣意味無窮。我想這才是真正的作家才能做到的,最重要的是這屬於生命寫作。川端康成用心血凝結的鉅著,使我深深感動。

天地潔淨,唯情最美!因此這本書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名著。我將永遠讀下去,讀下去。

雪國讀後感3

暑期拜讀《雪國》,本試着去尋找書中描繪的愛情最終卻未看見愛情,而是生命的脆弱與渺茫。

雪國描述的是舞蹈藝術研究家島村三次前往雪國,與駒子、葉子之間發生的情感糾紛的故事:在遠方的一個島國小鎮,那裏有温泉,產絲織品,終年積雪,每年都會有像島村一樣無目的前來的遊客。作者通過島村在火車上遇到的一對打扮得很像夫妻的描寫,引出許多其它的話題,像是雪國小站的景物,島村對駒子的想念等等。從而過渡到描寫他們的情感糾紛。其中寫駒子的筆墨是最多的。駒子出身貧寒最中而淪為歌妓,本來她有未婚夫,但未婚夫不幸患上絕症,她只得委身成為歌妓,在旅館與飯局之間應酬。但她與別的歌妓格外不同,身為籠中鳥的她卻嚮往着自由的生活,並希望自己與島村的愛情能夠修成正果,能為世俗所接受。為此,她小心而細膩地呵護着自己也呵護着這份感情。而島村是個有家有室的遊人,只是每年定期來這裏渡假的過客而已,他只是想維持現狀,而絕非像駒子一樣對自己的所愛進行大膽而熱烈的.追求,而這也就意味着他們絕不可能坦然走在一起,而駒子也知道這份沒有結果的愛情,但她拋開了一切,陪着自己的情人散步,更是在未婚夫死亡的時候跑去車站送島村。我讚揚駒子這種對愛情的執着與追求,但似乎這份微茫的愛早就被束縛在了這座偏遠的雪國,隨着時間一同被凍結並流逝,可望而不可及。

與駒子相比,葉子的形像是美麗的虛無,在小説結尾作者安排了一場意外的火災,葉子在大火中喪生,島村並沒有表現出應有的悲痛,卻從葉子突如其來的死亡之中得到精神的昇華雨心靈的頓悟,頓悟了生死這一人類永恆的思考。他想,這不過是她“內在生命在變形”,葉子會因“失去生命而顯得自由了。”在火的洗禮之下,葉子已然超越了駒子“有些事拼命想也想不通”的層面,超越了肉體。當駒子把葉子抱在胸前,“她因抱着她的犧牲或是對她的懲戒。”當時,駒子的靈魂與葉子的肉體同時幻滅於大火中,小説到此戛然而止,一切都消亡於虛無中,這樣一種生死無常的觀點正是川端康成本人藉助島村這個人物形象表達自己對生死和人生的虛無的看法。

雪國謐靜悠遠,以雪景著稱,可偏偏這白茫茫的世界,縈繞着短暫的春日氣息,也許是島村與駒子所度過的那美好的短暫春日;也許是初見時“杉樹亭亭如蓋”的幽深靜謐;只是美都是轉瞬即逝的,如同泡沫湮滅於汪洋,美麗的駒子和葉子,彷彿生來就就束縛在了男人身上一樣,為自己不愛的男人賣身治病,在牽動自己內心的男人面前卻處處約束自己的言行。可能這樣卑微的情感,也會如亮麗的春日般,隨着時間的流淌而散在風中吧。

不同於日本傳統的“以自然為友,以回時為伴”的風格,川端康成是以“虛無”本來面目表現社會人生的,在《雪國》裏,川端康成超越了世俗道德的規範,創造出一種虛幻的美,超越現實美的絕對境界。他所守望的是一片看不到的精神田野。借男女戀情的悲哀,把虛無世界對感動貫穿在人情世故中,暗示人生徒勞。回望,遠方一望無際的原野白雪皚皚,白茫茫的夜空掛着稀落的星星,月色籠罩山頭,清冷而幽靜。

看似寫愛情,實則盡繪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雪是種很奇妙的事物,明明寒冷徹骨,卻又給人柔軟温柔的感覺。《雪國》也是如此,明明淒冷無比,卻又透出絲絲温暖。這副温暖的畫卷,一遍遍鑑賞,從萬里白雪,走到春暖花開。

雪國讀後感4

初看《雪國》,是念大一的時候,單純追着故事情節,許多本該駐足的地方被我像看風景照一樣的略過了。

時至今日再翻閲,竟讀着讀着就憂傷起來。

説起駒子,就馬上想到“徒勞”二字,就像島村説的那樣:“完全是一種徒勞嘛。”

“昨晚回來,沒燒熱水,在廚房嘰裏咣噹地摸了半天,用早餐剩下的黃醬湯泡了一碗飯,就着鹹梅吃,涼颼颼的,今早沒人來叫我,醒來一看,已是十點半,本來是想七點起來的,卻起不來了。”

她把這樣一些瑣事,以及轉了那幾家客棧,宴席上的情形等都一五一十地向他説了一遍。可惜島村終究只是個看客,這樣的瑣事打動不了他。

駒子對生活是努力的,她不去想這樣的努力是否徒勞,為了賺錢給行男治病而做了藝妓,她愛上了一年僅來一次的島村。

她常常對着遠處的空山彈奏三絃琴,即便沒有觀眾,沒有島村,琴音透過那冬雪化作的溪水,流過處處積雪的山羣,這讓我想起張棗的那句“只要想起一生中最後悔的事,梅花便落滿了南山”的意境。

在島村的眼裏,駒子的臉蛋依然保留着北國少女那種豔紅的顏色,月光照在她那藝妓特有的肌膚上,發出貝殼一般的光澤。

島村望着望着,女子的臉微微左右晃了晃,又泛起了一抹紅暈。然而這樣一個百媚千嬌,熱愛命運和自己的她,他僅僅只説了一句:“你是個好女人。”

他了解駒子的一切,可是駒子卻一點也不瞭解他。駒子為島村彈三絃琴,曲終時島村心想:“唉,這個女人在迷戀着我呢,這又是多麼可悲啊。”駒子彈着彈着,忽然説:“你要回東京了,我要去看看車站。”

“一年一次也好,你來啊,我在這裏的時候,請一定一年來一次。”駒子説。

她的愛純潔而徒勞,她對島村迸發出的那種奔放的熱情,使島村覺得格外可憐。“駒子為什麼闖進自己的生活中來呢?”島村自己也無法解釋。

忽然想起(藝妓回憶錄)裏的一段話:藝妓永遠不可能成為伴侶,她只能是男人的半妻。

對於島村是否愛着駒子,川端只這樣寫道:“駒子撞擊牆壁的空虛回聲,島村聽起來有如雪花飄落在自己心田裏。”駒子的悲哀的美,雪國婉約的寧靜,以及島村所體悟到的那種虛無,這樣的愛情,沒有火焰般炙熱的温度,沒有歇斯底里的`低吼,只有如冬雪一般淡泊的哀傷。

很多時候我都在想,他們之間到底是什麼東西在吸引着彼此呢,如果非得找一個詞的話,那就是‘孤獨’。

為此,島村還專門去翻譯過一些國外的舞蹈理論作品,儘管他知道翻譯出來的作品日本舞蹈界恐怕沒有什麼用處。島村説:“通過自己的工作來嘲笑自己,恐怕也是一種撒嬌的樂趣吧。説不定由此可以產生他那悲哀的夢幻世界,所以也就毫無必要急於出來旅行了。”一個嚮往自由的人,骨子裏往往有着天真這個東西,這個東西,讓他不務實,不適應生活,不安定,甚至是不愛。

這就是為什麼駒子那麼愛他,他卻覺得悲哀的原因,島村追尋的物過於理想,過於虛無,駒子對他的愛,是駒子孤獨的轉化,正如他對她的一樣,所以他覺得徒勞。

在川端看來,美與悲是密不可分的,雪國就是典型的具有物哀的小説。生存本就是就是一種徒勞,徒勞就是白白地,就是沒有。但即便如此,這樣的努力仍散發着令人振撼的美,那怕它近乎破滅,和悲慼。

雪國讀後感5

第一次拿到《雪國》這本書大概是在一年前吧,寫過了全書的書評並且對全書劇情有了初步的瞭解。當然,最讓我不解的也是小説中的那種似有似無的如同飄雪般既美麗又不太真實的幻——一種感覺,只能用一個字來代表它——類似於虛幻,幻覺的感覺,卻又不同於虛幻,幻覺的實際意義,當然我認為illusion這個單詞從某種意義上與其有相同的感覺。開學時同學們説因為看不太懂這本書而沒有選擇用它寫書評,而我恰好是因為看不太懂這本書中各種幻的疊加而選擇閲讀它。那種讓人難以理解的幻剛好是其最大魅力點所在,也將書中人物最好地呈現了出來。

首先,主角男子島村,是一位將虛無與真實融為一體的人。他本身作為一位虛無主義者,卻又追求真實,在這同時卻又情不自禁地被各種虛無所吸引。他認為一切都是虛無的,包括生命,都是無意義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在現實生活中這是一種極其消極的體現,但是辯證地去理解分析,又何不是一種境界上的完美。資料表明,他也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日本知識分子階層的消極的人生態度的一種象徵。生活中大部分人其實都有這種假象中的美好的'經歷,而他們大多又享受於其,儘管他們知道這種美好不能持續下去,或者説只是一種假象。想象一下當一個人在午夜之時站在雪山懸崖處,向下俯視可以看到一座安靜祥和,燈火併非十分通明的歐式小鎮,抬頭則是震撼人心華美炫爛緩緩閃爍着迷離光影的北極光,身後是落滿了白色雪花的植被,耳機裏是迷幻而又充滿了意境的純音樂。在這樣一種白色童話般的意境中,任何一個人都願意讓時間停下,進入這個仙境並且永遠留在其中。而他們卻瞭解到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他們生活在現實中,儘管流連忘返,也只能在觀賞美景後離開他們所想象出的意境。這與島村有一點點相似,唯一差別在人們傾向於回到現實儘管他們十分留念那種意境,而島村似乎傾向於留在意境中儘管他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駒子是位真實的人,她既是純潔的,也是風塵的,她的孤獨也直接從行文中體現出來。她是位藝伎,這種為了生存而做的職業,恰恰也映襯了她的真實,而此時她已經喪失了她純粹的美。在變得越來越真實的同時,那種幻覺的美也在漸漸消逝。駒子也在追求這種幻美,無論是她在嘗試追求島村這種沒有可能成功的事情,還是與葉子之間那種不可分割的感覺連接,都可以體現出來。

“駒子和葉子不應該以時間為節點割裂地看,她們本身就是一體的,葉子自始至終作為駒子精神的內核,或者説駒子的心而存在,葉子是她純粹美的自留地。葉子的行為反映了駒子心裏的真實想法,葉子做的事是駒子真心想做的事,葉子説的話是駒子真心想説的話,葉子為行男守墓是駒子真心想為行男守墓,葉子求島村帶她去北京,是駒子想要把她的真心帶去北京。甚至葉子與駒子之間的嫉妒,也是駒子自己心裏的糾結與矛盾。”

那麼葉子這個形象,是虛無的,是完美的,因此是現實世界中不可能存在的,因此最後她也離開了這個現實世界。她與島村幻想中的完美是完全重合的,從出場的迷離,到退場的奇幻(意思是她離世的原因過於蹊蹺,一看就是虛構的),她整個人都是虛無的。她並沒有什麼存在感,在整個小説中可以算是陪襯作用,又或者説,是個隱藏線索。我認為將葉子道如一個人其實不太準確,現實中的她,倒不如説是一條完美的靈魂。

因此也不難推測出來,駒子和葉子更像是共處於兩個互相平行的時空中的同一靈魂。雪國的一切,終究也只是島村的夢境。小説在一種悽美的夢境中漸漸地消散,悄悄地結束。

雪國讀後感6

《雪國》以倒序講述了一個研究舞蹈的紈絝子弟島村來到多雪的上越温泉旅館,結識了駒子,一個大方得體自然活潑的姑娘,兩個人產生了純潔的情感。但島村第二次再來,又對安靜冷淡的葉子產生了愛慕之情,而且駒子還是不得已成為藝伎……

島村,小説的男主,性格懦弱自私,還有他骨子裏的孤獨悲傷,這導致他對所有的事都不在乎,面對事情都不作為。他是一個虛無主義者,會對自己追求的產生迷戀到極致的情感。駒子、葉子,兩個既相像又完全不同的女子,他都愛慕,卻都選擇迴避。我認為他和駒子是真心相愛,“駒子撞上了一堵虛無的牆壁,那回聲都如同雪花撞在他的心坎上”但他也不會主動,甚至離開也不會告訴駒子説是否會再來。這一切一切都註定了他的這一生都是孤獨的。後來讀了很多遍,一點點明白,駒子葉子都被島村所幻化,他愛的只是駒子葉子各自的一部分。

駒子是熱情勇敢的化身,為了報答師傅,為了救青梅竹馬,她義無反顧的選擇藝伎,即使知道這個身份會被人詆譭看不起。面對喜歡的男子,她愛的轟轟烈烈!“它還記得你呢”,第二次見到島村,她如此説,表達她的情感,但明白了這段感情的不可能時,她又説:“等你走之後,我就要認認真真的生活了”可憐我最愛的駒子。

而葉子,在作者細膩的筆觸下,她就是理想的化身,一個動作一句話都是美的,但她與駒子不同,她是冷的,對大部分都不感興趣,只看重自己看中的小世界,對她愛的行男不離不棄,呵護有加。最後行男還是去世了,葉子就彷彿失去了世界,壓抑鬱悶,最終都導致了她的離開。但理想化的她就連從樓上降落都是美的。幻化中的駒子和葉子,美麗的讓人慾罷不能,但當回到現實,一切都不再如此。悲慼動人的故事中那孤單的島村、飛蛾撲火的駒子,清冷無助的葉子可憐又可歎。

每讀一遍感受都不同,折服於作者那寫作風格,細膩的筆觸。《雪國》是川端康成最具影響力的作品之一,這本書是典型的新感覺派,運用意識流的寫作手法。他有着完整生動的故事和人物,但更獨特的是,他追求細節到極致,人物的動作語言,甚至是一處景物,都很細緻。而且整本書的'情調都是悲慼的,典型的虛無主義。結尾處,他這樣寫道:“她在空中是平躺着的,島村頓時怔住了,但猝然之間,並沒有感到危險和恐怖。簡直像非現實世界裏的幻影。僵直的身體從空中落下來,顯得很柔軟,但那姿勢,像木偶一樣沒有掙扎,沒有生命,無拘無束的,似乎超乎生死之外。”死亡似乎不再讓人恐懼而是平淡正常的,這就是典型的虛無。也正是這種虛無讓這部作品與眾不同,成為經典。

其實讀到現在,也沒法真的清楚這部作品的藴意。川端康成用着樸實平淡卻又準確細膩的語言打造了這個虛無的雪國,“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車在信號所前停了下來”第一句話便勾勒出了這個世界,與俗世不同,他乾淨遠離凡世,就像是《桃花源記》中的桃花源一樣,或是日本常説的以太,都是人們心中美好的代名詞,理想之地。

真正的經典總是會讓我們沉醉其中,他裏面的深意內涵需要我們細細品讀琢磨。讀萬里書行萬里路,書裏的世界是作者精心打造的。讀《雪國》時,我就好像置身於故事中,看着主人公的喜怒哀樂,那種悲傷一直壓抑在我的胸腔,難以釋放,但讀到葉子的死亡,似乎又釋然了。這就是《雪國》的力量,他值得所有人品味。

雪國讀後感7

中產者島村第二次去温泉山莊休閒且幽會駒子的火車上,從車窗映看到美麗的姑娘葉子精心照顧生病的兄長行男。他在山莊旅店再次見到了身為歌舞妓的駒子姑娘,被駒子的清純率真,尤其是善彈三絃琴,堅持每天記日記所感動,更加喜歡上駒子。得知駒子早年在東京淪為藝妓,是為了給師傅的兒子行男治病籌錢。師傅曾想讓她嫁給行男,她未應允。雪野山莊,駒子在陪客飲宴的間隙和夜晚,常同島村閒話,而她也逐漸喜歡上了島村,認為他與別的客人不同,是個好人。島村去了駒子寄居的家,又見到了真摯單純的葉子。行男死時,駒子堅持到火車站送別島村,而沒有聽葉子跑來喊她回去看顧的哀求。來年島村第三次來温泉山莊,紅葉滿山,駒子在陪客閒暇時經常和他在一起談笑甚至留宿,她分明是愛他的,他也喜愛她,但他漸漸更對神祕的葉子有着濃厚的好感。執着的葉子天天到行男墳上去哀悼,雪天也不例外。葉子的父親(駒子的師傅)已死,可忴的葉子甚至哀求島村無論如何把她帶到東京去。島村雖然喜歡她們,卻從無表態,駒子就常笑着説我會老死這山村呢。在她和駒子分別的晚上,放映場失火,燒死的人中竟然有美麗的葉子。島村沒有了過甚的悲傷,仰望銀河明淨如水,傾洗下來。

這篇不長的小説,體現的主題思想不太明顯。

細想來,駒子是個開朗,率真,熱情,助人的好姑娘,早年為了給師傅的兒子治病而當藝妓,歌舞和彈琴都是最好的,並且堅持寫日記,表明她和積極上進,努力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她還曾説,在這是幹藝妓久了,畢竟名聲不太好,難以生活下去了。表明她想走出山莊去都市,而島村並未表態。她送別島村,婉惜説,你以後不會再來了吧!雖然不對島村寄以希望,但她始終喜歡着他,也只能照舊在這裏生存下去。

島村是個無所事事,不負責任的人,明明喜歡駒子,數次去山莊,卻從不主動示愛,不表態,只顧當下的`相會體驗,不對駒子的生活和未來,以及他們將來該怎樣下去,從不謀劃和設想,不承擔責任。對葉子暗地產生了喜歡,但對葉子提出要帶她走的要求,不置一言。結尾葉子燒死時,他似乎無動於衷。他的思想和表現很空洞,很麻木,近似個影子的存在。

葉子出場很少,她是伏筆存在的副女主角。可看到她是個凡事認真,負責,專注,規矩的美麗單純少女。她先後失去了兄長行男和父親(駒子的師傅),幾乎成了孤女。可能她受到了太多的傷悲,壓力和孤獨,才提出無論如何要到東京去。可惜她被意外失火中喪生。

島村在東京有家室妻兒,有錢有閒,卻多次離開來到山莊,似乎有着生活中的不耐煩,他在躲避,在追尋,麻木空虛地尋覓,或是得過且過。而駒子和葉子雖一明一喑,卻是豐滿真實的,她們在認真生活,有理想有謀求,也想走出山莊到大都市。離開都市和嚮往都市,真是一場圍城的矛盾。真實認真負責的人生,和空洞無聊麻木的人生,真是鮮明的對比和碰撞。

藏而不露的這些思想端倪,或許就是川端康成在《雪國》故意安排的。另外文中瀰漫着含蓄朦朧的東方文化氣息,獨特的日本民族生活細節,還是值得品味的。

雪國讀後感8

那孩子瘋了!,葉子並沒有死去,島村看到她的生命正在變形,變成了另一種東西。他站穩了腳中抬頭望去,銀河好像嘩啦一聲,往他的心坎上傾瀉下來。這是《雪國》的最後一句話,葉子在一場大火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以另一種形式的生命落盡。

這時的銀河乃是對沒有常性、無責任心的島村像猛烈衝擊的瀑布一樣,對他予懲罰。但是,銀河不僅是懲罰的瀑布,同時,這一叩擊既是對島村的懲罰,也是將天地連接起來,對駒子與島村愛的永恆性的保障。

羽鳥徹哉在自己文章中如是寫道。川端康成的文章中愛情總是美好的,於是有了島村和駒子熱烈的愛、島村和葉子朦朧的愛。

從開篇島村在火車上,透過玻璃偷看葉子的臉時起,葉子絕美的面龐就已經刻入了讀者的心靈深處。下火車時,島村聽到葉子優美得近乎悲慼的回聲呼喊着站長,這裏的回聲用的是こだま這個詞,這個日語單詞有兩個含義,一個是指回聲,另一個是指樹木中的精靈。

後面文中該詞又反覆地出現,無疑暗示了相隔千里,葉子美好的身影還是會在島村的心裏浮現。

何為懲罰?葉子曾叫島村帶她去東京,而在東京已經有家室的島村,拒絕了北國小村女孩葉子的願望,葉子的腳丫子都是乾淨的,所以不能讓她去到東京,島村如是安慰自己。

他或許想到駒子在東京的經歷,不願意再讓葉子前去。也或許只是他對愛情的懦弱,讓他無法對自己從第一次來到雪國起就注目的女孩負起責任。

從第一次起,他看到的是在玻璃窗裏面映出的少女的模樣,當她的臉映出日暮野景時,當她的`臉上映出寒山燈火時,玻璃裏映出的,是虛無的的像,他的心靈為之震顫。

他看到的葉子,是無法觸碰的秋葉鈴響人不見,待景色被夜色淹沒,車裏的燈光泛黃,過道間人行匆忙,大概這些都是在虛幻的鏡中幻化出來的緣故。葉子又變得平凡無奇了。

想要而得不到的東西,其實最美。這點用在葉子身上格外符合,葉子和駒子,就是夢想與現實,每個男人都希望自己的另一半能像葉子那樣,温柔賢惠,充滿母性,但是本身卻是格外純潔,純潔地好像從未沾染過世俗的塵埃。

可是這樣的人,找遍一生也找不到,得不到。更多的是像駒子一樣的,熱烈,美好。島村眼中的葉子,就像銀河一樣,偉大,美麗,夢幻,但卻只能仰望,就算伸手也夠不到,葉子的死去,對於島村來説,也許只是一顆星星只是回到銀河而已。

文中多次出現銀河,銀河的亮光顯得很近,像是要把島村托起來似的。,他沉溺於銀河的美好,當年漫遊于波浪與銀河的松尾芭蕉,相比看到的就是這樣的星海吧。

茫茫的天河懸在眼前彷彿要以它那赤裸裸的身體去擁抱夜色蒼茫的大地。期待着被擁抱的人們總是抬頭望着星海,幻想着自己得不到的美好,臆想着自己不曾擁有的幸福。

川端康成即是這樣的作家,他用自己現代人的筆調,寫出了千年前紫式部在落筆雲隱兩字時,光源氏將要隱去的無奈與不捨,空無與傷。

葉子消逝了,駒子和島村的故事還在繼續。她的眼睛同燈火重疊的那一瞬間,就像在夕陽的餘暉裏飛舞的妖豔而美麗的夜光蟲。

可惜,螢火蟲的生命是那麼的短暫。

雪國讀後感9

其實一向以來我對日本的很多東西都是很反感的。其中的原因自不用説。但是當我看到日本著名的作家川端康成寫的散文臨終的眼時,給我極大的震撼。之後我明白了他的小説雪國。

川端康成自小成為孤兒,歷盡人世滄桑和炎涼世態,養成了一種孤獨沉默的性格,對於世事採取漠然的態度。為此,他早期作品,如《伊豆舞女》和《招魂祭典一景》等,還藴含着對下層婦女的同情,在必須程度上反映了某些社會現象

雪國這本書買了後,看了好幾遍,看完之後,我問自己,看完後自己有何感覺,我告訴自己,沒有感覺。是的,看完之後,心底沒有留下幾個個性印象深刻的人物和與之發生的事情。但是唯一覺得的就是作者細緻的景物描述。猶如,電影畫面中那些唯美的影象,人已經不是關鍵的因素。他們都是一些帶你走如畫面的線索而已其實,那裏邊有很多關於日本一些極具地方特色的地方風土人情描述。反而,讓我想起了簡愛中,對於那個陰鬱的陰天的描述,低矮的舊式城堡,有着陰霾的天,自己一個人躲在小房間窗簾的後面看這書,那個時候看着這一段的時候,只是覺得那個景物和人物的情緒完全融合在一齊了。

川端康成的《雪國》凝聚着作者十二年的心血,《雪國》中的每一個意象都有着豐富的寓意和象徵。作品中作者着力描述的無聲的雪國在作品中是一個重要的自然主角,雪國四季的自然景色如魔術般地襯托了小説中的'人物形象;“雪”的潔白是日本美學觀念的體現,日本傳統美的象徵,而“雪國”則是川端為其營造的最後一塊棲身的淨土。雪國的晶瑩剔透、豐富多彩也象徵着有過燦爛文化的日本;葉子象徵着作者的終極理念,99,在那裏體現為日本傳統。和葉子一樣,行男也隱喻了傳統的日本文化,行男和葉子是一體的。行男這個名字暗示着作者對漸漸離去的日本傳統的哀悼,葉子生命的終結也寓意着作者對日本傳統文化可能消亡的命運的深沉擔憂。島村象徵着外來文化對日本文化的窺探和關照,實為西方禮貌的隱喻。在駒子火一般的感情、葉子“內在生命在變形”的死亡、雪國魔力的感動下,他彷彿置身於銀河中的靈魂最終受到了深深的浸潤,這也象徵着日本文化對外來文化的感化力量;駒子有着雙重的身份,象徵着應對外來文化壓力時無力的傳統維護者,是作者的化身;同時也隱喻作者在理解外來文化時的矛盾和複雜的情緒。

作家以富於抒情色彩的優美筆致,描繪年輕藝妓的身姿體態和音容笑貌。並巧妙地用雪國獨特的景緻加以烘托,創造出美不勝收的情趣和境界,使人受到強烈的感染。而看雪國的時候,其實,情緒是安靜的。因為沒有個性大的人物矛盾衝突,所以沒有了情緒的起伏。就如同一個人在靜靜的欣賞着那一方的雪景。從作品,偷窺作家,直覺告訴我,那必須是一個有着對純美的東西有種偏執的人。一個人總是在現實和精神上游走,對於駒子。他描述了很多,但是印象反而沒有對葉子的印象深刻。雖然,倔強的葉子只是在開頭和結尾中出現。但是第一次的出現如果以純美來形容的話。那麼,最後一次的從二樓跌落時候,那個場景能夠用悽美來形容,但是那一次的跌落就像個慢鏡頭,段落不多,卻給人印象深刻!

雪國讀後感10

讀完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後,我被他作品中那種獨特的美深深吸引住了,所以這些天抽空就把這本《雪國》也看了看。

小説開篇以主人公來到一個白雪飄飄、四野茫茫的靜謐雪國為開頭,這一點與作者的唯美觀是分不開的,川端的作品總是以他獨有的那種清清淡淡,含含蓄蓄的情感:或是暗暗的哀傷,或是羞羞澀澀的愛慕,或是淡淡的淒涼,深深地打動着我們,而且這種打動是一點點,一絲絲,靜靜的,輕輕的,流入我們的心田。看完《雪國》掩卷沉思,慨歎駒子和葉子命運的不幸。

他們是雪國裏悠悠飄零的雪花,在半空,這般冰豔動人,帶着寂寥的哀傷讓人憐愛不已。可是雪花永遠只能是雪花,他們的身份是藝妓,他們的命運已經定格,縱然努力去擺脱,卻也只是徒勞,正如小説裏寫的:駒子的生命是徒勞的,你只能看着這哀豔美麗的雪花悠悠地飄到你的眼前,於是你忍不住心動,用手去接,然後只能靜靜地看着她在你手中慢慢地消融,而你卻什麼也做不了。

《雪國》的名字預示了故事主人公淒冷的宿命。縱然故事跌宕起伏,世事變遷,但結局還是最初的那片淒冷的景象。熊熊烈火之中,葉子猶如天際的星星般隕落。故事結束,銀河傾瀉而下,黑暗毀滅了一切虛無的暖色與希望,霎那間温存與美好沉落在雪國。雪國的冰冷依舊寒徹心底,只是變得像廢墟一樣,了無生機,悽悽慘慘。

這是一個猶如夢境的故事。島村在火車上映過玻璃觀察葉子,餘暉中的葉子讓島村着迷,葉子的出場註定了她人生的悲劇。黃昏之中,本應充滿希望的妙齡女子卻與暮景一起流逝,她的人生亦是如此。活着的時候讓人心存憐惜,死亡的意外又帶給了人們無法承受的疼痛,小腿在抽搐,蒼白的`臉在燃燒……這是殘忍的結局,它讓時間驟然停止,雪國也封存在人們心底。

駒子是故事中唯一的暖色調。嫩綠的羣山中,駒子的脖頸淡淡映上一抹衫林的暗綠;白雪皚皚的清晨,鏡中的白雪襯托出她紅紅的臉。還有與島村相視後羞澀低頭時緋紅的雙頰。這都是讓人温暖欣然的。她的出現,調整了故事的節奏。急促的談話,忙碌的生活,安靜的等待,讓駒子的形象變得鮮活可愛起來。但她終究與“徒勞”無法分離。島村的態度決定了喜悦希望都只是駒子幻想中的假象。她愛他,但是他卻沒有。駒子,這樣一個執着且堅強的女孩。她性格的活潑和快樂只是雪國上空飄過的一陣風,註定不能久留。她不屬於這裏,就連她的出現都是“徒勞”。飄渺的不是葉子而是她。她僅僅是個配角。如果説葉子的死去毀滅了島村心中的幻想,那麼駒子的虛無則更讓人覺得疼痛。她註定不屬於這樣悲涼的世界,她臉上的緋紅會褪去,靈魂也會在冰冷中被吞噬。

駒子的無力,讓我覺得傷感無奈。冰凍大地之上,即使有千萬的火種也不能燃燒。駒子的存在就是這樣微不足道,在島村的心裏是,在雪國也是。其實,駒子的形象隨着葉子的死去而幻滅,她悲慟的喊叫聲意味着最後的掙扎,但卻依舊無力。她——註定不能把那抹緋紅留下,雪國的淒冷已成宿命。

當淒冷已成宿命,那團火焰的熄滅或許比死寂更讓人疼痛吧

雪國讀後感11

我曾有一本川端康成全集,被表姐借去,後來便不知所終。那本書裝訂精美,翻譯也雅緻,可惜我從不記得出版社,如今已無從查找了。被借走時我並不情願,因為「雪國」剛開篇,對下文滿懷期待。那是十年前的事,我們都還是中學生呢。不久前我在書店看到「雪國」,才發覺斷裂的驚艷、落空的期待,如細雪落入寒夜,穿過記憶的隧道,「夜空下,大地赫然一片瑩白」:

當我心中掛念着開篇列車上詢問弟弟近況的女孩,其他瑣事都隱沒不見了。

先不説那女孩 ------

她死於火災,掩卷的此刻,我心中十分寂寞。有不少人説過我像日本人,如果屬實,也許是精神上的親近所致。川端康成筆下的悽美與悲哀、頹唐與恐怖,於我是不言自明的現實。他的追隨者、叁島由紀夫的「人間失格」,我讀罷大哭一場,送了人,從此不敢再看。東山魁夷畫作中冷色調的温情與幻夢,是我闔上眼便能見到的故鄉。我不知道有沒有「心鄉」這樣的説法,來解釋我心的依戀與憂愁:只要在列車上凝視窗外,或者安心闔上雙眼,它就歷歷分明地呈現。那裡有森林、湖泊和葦草,晴天陽光下是交相輝映的綠,雨天空氣裡有冷冽的「水味」

------

一種濕氣滲透植物、泥土和皮膚的特殊氣味。我可以挨着樹幹,光腳踩在土地上,看光或者雨從天而降。生命真美,美極了,我感恩不知名的神靈,護佑這脆弱而易逝的福地。我能理解為什麼日本會有「山之日」、「海之日」這樣古怪的節日,大概是出自同樣的憐愛與敬畏之心吧。

「雪國」的圖景對我來説是陌生的:在亞熱帶季風中成長的我既沒見過沒膝的`雪,也無法想像大雪封山的風俗民情。也許正因為這份陌生感,雪的意象在我,代表着「現實之外」,提示一個不思議之事發生的場所。卡夫卡「城堡」的第一句是「K抵達的時候,夜已深了。村子被深雪覆蓋着。」川端康成「雪國」的第一句是「穿過縣境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了。夜空下,大地赫然一片瑩白。」雪的作用是覆蓋,此前習得的常識和因此產生的期待,都暫時被埋藏了。雪是清冷潔白的,是天降、命運的,是川端康成所説的「徒勞」。然而被埋藏的生之熱望與污濁又從未消失,因此才有了文末的一場大火。在雪的空白底色中,心靈和外物消融了界線,澄淨的氛圍如同鏡面,映照作者心之所向。因此這兩部作品都帶有象徵主義色彩

------

似乎一切人事都是符號,是指向心靈虛境的路標。隨着火焰燒灼,銀河垂落,作者的夢醒了,主人公也是時候回去了。然而我不喜歡象徵主義的詮釋,尤其雪畢竟不是鏡子,作為背景有特定的內容,映照事物也有朦朧無常的特質。藝妓的髮膚不是被白雪映襯得分外嬌美嗎?其中的愛情、慾念與妄想也不是作者心緒的投射,而是故事中的真實,所謂poetical

truth:如果看作與創作者相關的、平常所説的「真實」,反而有損這純粹的真實(或曰「故事性」)。這也正是日本文學唯美傳統的體現,所謂「捕捉生命的閃光」,一瞬間的真實是虛無中的絕美,正如生命之於死亡。如果要尋找生命恆常的價值,如同苛求故事之外的真實,其實質是對故事的否定,亦即對生命的否定,此處川端康成的敍事風格與人生哲學是平行、一體的。

「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若無空義者,一切則不成。」------ 「中論」

雪國讀後感12

回首昨天,我們不難發現,在通古搏今的大世界裏,其實仍有許許多多我們認為已經很完美的東西,仍舊還需要那麼一些極小甚至細微的東西進行一下精心的點綴,包括我們認為無法更改的記憶亦同樣如此,《雪國》一書的出現就為我的記憶增添了一道絢麗的亮點,《雪國》一書已記不起是哪個假期讀的了,大概距今已有許多時日了吧!然而書中精彩之處至今仍記憶尤新。

《雪國》的作者名為川端康成,日本作家,初期的川端康成可以説成是屬於現代主義系統的作家,然而,實際上在《意大利之歌》等許多川端康成的著名小説作品中充分的體現出,後期的川端康成的資質都已顯現出來,曾經的川端康成是日本現代主義文學的一員,文章十分的新穎,內容也具有一定的近代性,也可以説成是十分異質的。而《雪國》則是從現代主義向日本古典主義美意識轉換時期的代表作品,是川端康成這一時期最初的優秀小説,其中是以《雪國》為契機,川端康成脱離了現實主義的封鎖,自此充分的發揮了長篇作家的個性。

《雪國》這部作品,如果單從語言的表達與意義這方面來看的話,我們極易發現它只不過是淺淺淡淡的生活的一種持續,沒有什麼值得真正吸收的亮點,然而如果我們着眼與它的表現浸透力(所謂的浸透力,是指浸透於作為對象的人與物之間的力量)。也就是着眼與它語言的價值的話,就不由你不覺得川端康成是位很了不起的作家,也同樣會認為《雪國》是一部十分傑出的作品之一。

在《雪國》這部作品中,描述了一位自由撰稿的舞蹈研究家島村在一次機遇中認識了當地的一位藝妓後的情景,那時所為的藝妓就是平時在家裏做些平凡的家事,過着極為普通的生活,待到被召喚時就立刻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地道的藝妓,有的時候她們在客人的旅館內一起歇宿,大家坐在火盆旁閒聊一些家常,很自然地同客人們熟悉起來,而後,當她們看到男人們穿着棉睡衣就寢或起牀時便會給予精心的料理,荀子就是這種地方藝妓中普通的一個,隨着時間的推移,兩個人逐漸的熟悉起來,並且經常見面。

《雪國》這部書中雖只是淡淡地描述了島村與這個藝妓的交往,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更進一步的從字裏行間中感受它是以其各種形式表現出來的浸透力,就會很輕易的發現《雪國》是一部傑出的作品,因為川端康成的文學大都具有動搖作品根基的浸透力,然而也正是它牽動了作品的整個世界,從川端康成的.文學作品登場入物男女關係的構成方式,對自然的安排方式,以及對周邊事物的接觸方式來看可以説其特點就是對於對象的浸透力。

在我個人看來,無論是做為個人的人還是男女相對的人,分別都是以其不同的內涵存在的,但是在川端康成的文學的思路里似乎遠沒有諸如此類的區別,人與人的結合甚至人類的結合,全部都是異性的關係,人與物的關係其實也無外乎於次,所有的人都是外在相互滲透着的人類的世界裏。而川端康成更為關注的則是親密熟悉的程度,相互滲透的程度。

在川端康成的《雪國》一書中,雖沒有什麼大的波瀾,沒有什麼華麗的詞語,卻在幽豔,光潤的文體底層,如同透過那細細的網眼,充分地展現出那充滿透力的描寫,彷彿從我們的內臟中像霧一樣瀰漫開來,並且滲透我門內心深處,使我迷霧內從中吸收到在其它書中所吸收不到的文學知識。

自然、清晰、流暢是我對《雪國》一書的簡短評價,然而這評價正如《雪國》這部書一樣,具有着極深的內涵,值得久久的回味。

雪國讀後感13

其實一直以來我對日本的很多東西都是很反感的。其中的原因自不用説。但是當我看到日本著名的作家川端康成寫的散文臨終的眼時,給我極大的震撼。之後我知道了他的小説雪國。

川端康成自小成為孤兒,歷盡人世滄桑和炎涼世態,養成了一種孤獨沉默的性格,對於世事採取漠然的態度。為此,他早期作品,如《伊豆舞女》和《招魂祭典一景》等,還藴含着對下層婦女的同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社會現象

雪國這本書買了後,看了好幾遍,看完之後,我問自己,看完後自己有何感覺,我告訴自己,沒有感覺。是的,看完之後,心底沒有留下幾個特別印象深刻的人物和與之發生的事情。但是唯一覺得的就是作者細緻的景物描寫。猶如,電影畫面中那些唯美的影象,人已經不是關鍵的因素。

他們都是一些帶你走如畫面的線索而已。其實,這裏邊有很多關於日本一些極具地方特色的地方風土人情描寫。反而,讓我想起了簡愛中,對於那個陰鬱的陰天的描寫,低矮的舊式城堡,有着陰霾的天,自己一個人躲在小房間窗簾的後面看這書,那個時候看着這一段的時候,只是覺得那個景物和人物的心情完全融合在一起了。

川端康成的《雪國》凝聚着作者十二年的心血,《雪國》中的每一個意象都有着豐富的寓意和象徵。作品中作者着力描寫的無聲的雪國在作品中是一個重要的自然角色,雪國四季的自然景色魔術般地襯托了小説中的人物形象;“雪”的潔白是日本美學觀念的體現,日本傳統美的象徵,而“雪國”則是川端為其營造的最後一塊棲身的淨土。雪國的晶瑩剔透、豐富多彩也象徵着有過燦爛文化的日本;葉子象徵着作者的.終極理念,在這裏體現為日本傳統。

和葉子一樣,行男也隱喻了傳統的日本文化,行男和葉子是一體的。行男這個名字暗示着作者對漸漸離去的日本傳統的哀悼,葉子生命的終結也寓意着作者對日本傳統文化可能消亡的命運的深沉擔憂。島村象徵着外來文化對日本文化的窺探和關照,實為西方文明的隱喻。在駒子火一般的愛情、葉子“內在生命在變形”的死亡、雪國魔力的感動下,他彷彿置身於銀河中的靈魂最終受到了深深的浸潤,這也象徵着日本文化對外來文化的感化力量;駒子有着雙重的身份,象徵着面對外來文化壓力時無力的傳統維護者,是作者的化身;同時也隱喻作者在接受外來文化時的矛盾和複雜的心情。

作家以富於抒情色彩的優美筆致,描繪年輕藝妓的身姿體態和音容笑貌。並巧妙地用雪國獨特的景緻加以烘托,創造出美不勝收的情趣和境界,使人受到強烈的感染。而看雪國的時候,其實,心情是安靜的。因為沒有特別大的人物矛盾衝突,所以沒有了心情的起伏。就如同一個人在靜靜的欣賞着那一方的雪景。從作品,偷窺作家,直覺告訴我,那一定是一個有着對純美的東西有種偏執的人。一個人總是在現實和精神上游走,對於駒子。他描寫了很多,但是印象反而沒有對葉子的印象深刻。雖然,倔強的葉子只是在開頭和結尾中出現。但是第一次的出現如果以純美來形容的話。那麼,最後一次的從二樓跌落時候,那個場景可以用悽美來形容,但是那一次的跌落就像個慢鏡頭,段落不多,卻給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