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孟母三遷讀後感(精選16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62W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孟母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孟母三遷讀後感(精選16篇)

孟母三遷讀後感 篇1

孟母三遷的故事在民間廣泛流傳,今天又重新聽過很是發人深省。孟母為了讓孩子有個好的薰陶,從辦白事的鄰居搬走,又從殺豬的鄰居遷出,最後搬到了學堂旁,讓朗朗的讀書聲伴隨着孩子成長。這個故事雖然不是要求我們,做家長的要把家都搬到學堂旁,但是確實給我們一個啟示: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很重要的。

我家門前有個收廢品集中點,他們的孩子就在一堆一堆的廢品中成長着,我在想這個孩子學到的是什麼呢?我家門前有個買舊自行車的點,他們的孩子看到的、聽到的又是什麼?賣菜的、買黃盤的等等這些農民工的孩子,他們應該有什麼樣教育和生活環境?誰來管理這樣的生活環境?

我周圍的同事和朋友,他們孩子的教育和環境,也十分另人擔憂。現在的父母還有“三遷”的能力嗎?這可能會被大家認為是杞人憂天。難道真的是杞人憂天嗎?茫然。

孟母三遷讀後感 篇2

今天,我讀了《孟母三遷》這個故事。我想:孟母為什麼要三遷呢?我帶着這個問題讀完了故事。

故事講了古代教育家孟子從小失去父親,家境貧寒,他和母親相依為命。他們家最先住在公墓旁,他經常看埋死人,時間長了,就和小孩子玩埋人的遊戲,孟母看見了,覺得這樣下去孟子長大了很沒出息,決定搬家。

孟母把家遷到了菜市場附近,這裏很熱鬧,有買的有賣的,人來人往,還有小偷。孟母怕孟子學壞,他們又搬到了學校邊。孟子對學校有了興趣,他看見別人唱歌,他也唱歌。看到老師很有禮貌,老師很喜歡他。一次,老師出題考試他,他對答如流,老師讓他上學,孟母很高興。

讀完以後,我想:孟母為了兒子長大成才,三次搬家,她操碎了心,付出了太多,她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可親可敬。我想我的母親也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她為我的成長也付出了很多。我該怎樣報答媽媽呢?上課認真聽講,寫好作業,爭取用優異的成績來報答媽媽。

孟母三遷讀後感 篇3

今天,我讀了一個故事叫《孟母三遷》。

文中講了孟母為了不讓孟子的學習受到影響,於是他們先後搬了三次家。剛開始,他們住在墳地的旁邊;孟子就學起了人們辦喪事哭泣的樣子,孟母覺得這裏的環境不能讓孟子專心致志的學習。於是就把家搬到了集市上;孟子沒事就跑到集市上學起那些小販喊着買東西,孟母覺得這裏也不能讓孟子用心學習,於是就再一次把家搬到了學堂旁邊;孟子玩的沒意思,就跑到學堂看那些孩子和先生一起讀書,回家後自己也拿起書裝模作樣的讀。沒多久,孟母發覺孟子的學習越來越好……

我讀完了《孟母三遷》這個故事,明白了學習要有好的學習環境。孟母為了孟子學習好,選擇良好的學習環境,三次搬家,孟子努力學習終於成為了著名的思想家。父母現在給我們的學習環境要比孟子那時好的多。同學們,我們是不是應該認認真真地學習,長大後做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孟母三遷讀後感 篇4

孟母為了給孟子有一個好的成長髮展環境,搬了三次家,我深深體會到孟母為了孟子成才的苦心,孟母為孟子的成長找到了自己合適的地方,才能讓我們孟子沒有好好學習成長,最後可以成為學生一個有學問知識的人。

什麼樣的環境創造了什麼樣的人,如果我經常去書店看書,在書的海洋讓我愛上不自覺與閲讀,讀書可以使我們增長知識,很多人不明白,讓我們找到的東西答案,隨着時間的推移,我是一個知識淵博的學生。

假如我經常到學生運動訓練場上玩,我會很自然地和小朋友們我們一起進行踢球,打球,跑步,時間學習久了,身體健康體質會增強,生病也少了。

我們應該和那些愛學習、善良的人交朋友。 例如,我的同桌任天祥,他愛學習,愛勞動,我和他在一起,他的優秀品質會影響我,促進我的學習,不懂的問題可以問他,而他熱愛勞動,更為班級做出貢獻。

熊入江知道怎麼寫的文字,去年,他在二年級作文比賽一等獎拿下,我想超過他一起學習如何寫的文字,他們讀一個美麗的句子在一起,更被視為儀器,我相信我可以在獲獎徵文大賽。

孟母三遷讀後感 篇5

孟母很難過,決定搬家。他們把家搬到菜市場附近,這裏有做買賣的,也有小偷。孟母怕孟子又學壞,再次搬家。後來,他們搬到了學堂附近,孟子看到小朋友在學堂裏讀書寫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從此他發奮學習,最後不負眾望,成了一個偉大的人。這個故事深深打動了我的心,讀完後,我非常感動。孟子的母親為了兒子,三次搬家,操碎了心,付出了很多。這使我想起了我的爸爸媽媽,他們用全身心來呵護、疼愛、哺育我,他們的恩情,我一輩子也報答不完。

爸爸媽媽給了我生命,把我帶到這個世上來,媽媽哺育我,照顧我,愛護我、給與我無微不至的關懷;爸爸教給我做人的道理、,教會我要堅強、要有毅力。我餓了他們給我做飯吃、天涼了他們給我加衣服、我病了他們帶我去看病、我取得進步的時候也是他們最快樂的時候。我們要有一顆感恩的心,要感謝父母,在家要做個懂事的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體貼父母。努力學習,用優異的'成績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讓我們以感恩的心來回報我們的父母!

孟母三遷讀後感 篇6

我和女兒讀了“孟母三遷”這個故事,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孟子3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孟母原本家住在墳地旁的小村莊,村中小孩看到哭喪也紛紛模仿,孟母看到不利於孩子成長便搬了家,第二次搬到了鎮上,這裏是交易區,很多人在交易,孟子久而久之也學會了討價還價,孟母得知後,心裏不安,便再次遷居,這次孟母把家搬到了學堂附近,孟子和小孩們常在樹下練學堂中的禮儀,孟母看到後很高興,從此,他們就在這兒安心定居了!

讀了這個故事後,我們都非常感動,孟母為了孩子有出息,搬了三次家。女兒聽完後説:“我一定也要好好學習,長大做個有用的人,不辜負爸媽的期望!”我沒想到女兒會這樣説!我望着女兒竟有些感歎:現在的父母為孩子們做得夠嗎?當然有的父母特別盡心盡責,而有的父母卻從未想過環境造人,不是吵架就是打罵,而深受其害的卻是孩子,他們在無形中被傷害。孟母做得特別好,為了孩子有出息三次搬家,而如今的父母只顧自己方便而不顧孩子的感受的人大有人在,孩子卻無從選擇!我也要向孟母學習,爭取給孩子最有利的條件學習,讓她在健康的光環下“茁壯”成長!

孟母三遷讀後感 篇7

在我五六歲的時候,我經常吵着外婆給我講故事,其中《孟母三遷》這個故事印象非常深刻,至今記憶猶新。它讓我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小朋友們想聽聽具體的嗎?那就讓我一一道來。

孟子是戰國時期人,父親早逝,由母親撫養長大,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孟子,曾三次遷居。孟子小時候很貪玩,模仿性很強,他家原來住在墳墓附近,他常常築墳墓,學別人哭拜的樣子,母親看到了很擔心,把家就搬到了集市附近,結果孟子又模仿別人做生意。孟母覺得這個環境也不利於孟子成長,又一次遷居把家搬到了書院旁邊,孟子就跟着別人學習禮節和知識,孟母看到孟子在這個環境下成長,很是開心,覺得搬了個好地方,就在哪裏住了下來。

孟母非常重視對孟子的教育,教育他做什麼事都不能半途而廢,學問也必須日積月累。孟子也很聽孟母的教誨,從此以後專心讀書,發奮用功,終於不負眾望,成為了一位大學問家。

這個故事讓我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孟母為了孟子能有個好的成長環境,幾度搬遷,輾轉反覆,終於培養孟子成才。我們的父母何嘗不是這樣,為了我們能有好的學習環境,含辛茹苦,無私奉獻呢,為了報答父母,讓我們好好努力學習吧!

孟母三遷讀後感 篇8

他與村裏的孩子一起上樹掏鳥窩,下河捉魚蝦,時常忘記了回家。母親為了尋找一個好的環境來教兒子唸書,便將家搬離了那些有淘氣孩子的地方。但是,新搬的地方隔壁是個鐵匠鋪。小孟軻又學着鐵匠玩起了打鐵來。

於是孟母又一次搬家,這次她乾脆把家搬到了郊外荒野之處。她認為這樣單獨居住兒子便能專心的讀書了。誰想到了清明時荒野裏一下來了很多上墳的人。於是小孟軻從家裏逃出去觀看上墳人,學照大人的樣子去上墳。

孟母不得不三次搬家。這次她把家搬到了一所學校旁邊,而且把小孟軻送到學校拜師讀書。可是枯燥乏味的教學讓小孟軻忍耐不住,他又逃學了。這次孟母忍不住生氣了。

她一下把兒子拖到織布機旁,拿了一把剪刀“咔嚓”把自己織的布全剪斷了説:“不願讀書的人將來長大了就與這剪斷的布一樣是沒有用的東西!”這回小孟軻終於受到了震動。他下定決心不再辜負母親對自己的希望,發奮地讀書,最後終於成了戰國時的大學問家,世人尊稱他叫“孟子”。小孟軻有個慈祥偉大的母親,是他人生指路的明燈。只有把握住學習的機會長大才能有出息。

“若使年華虛度過,到老空留後悔心”這句話我們應該謹記。

孟母三遷讀後感 篇9

很多小朋友都和我一樣聽過孟母三遷的故事,可是孟母為什麼要三次搬家呢?

戰國時期,有一個大學問家叫孟子,父親早逝,由母親撫養長大,他家原來住在墳墓附近,他和鄰居家的孩子把學辦喪事當做遊戲玩,不好好學習,因此孟母接連搬了兩次家,最後搬到學堂附近,孟子就跟着別人學習禮節和知識,發奮讀書,後來成為一個大學問家。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所謂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好的環境對我們成長是很重要的。孟母為了兒子的成長三次搬家操碎了心,付出的太多了,她是一個偉大的母親,可親可敬!

現在有很多父母為了生活把孩子都丟給爺爺奶奶或者是託管所,我們班上都有好幾個留守兒童,他們平時都缺少父母愛,缺少父母愛的孩子容易內向、自閉、自卑,不夠自信。可是我的媽媽不怕辛苦,無論她在哪上班都把我帶在身邊,每天起早貪黑的接送我上下學,每天堅持送我去練鋼琴,我是一個很幸福的孩子哦,我為我媽媽點贊,我媽媽也是一個很偉大的母親哦。我一定要好好學習,一定不辜負媽媽的希望,長大以後好好孝敬媽媽!

孟母三遷讀後感 篇10

這篇文章主要是講民工 李 女士為了給兒子小華得到更好的教育,進行了多次的“遷徒”:從山西農村遷到縣城,再從縣城遷到省城,相繼更換了三所學校,卻忽略了兒子的感受,幾天前, 李 女士在整理小華的書包時,發現小華在日記裏寫到:“媽媽,求求你,不要再換地方了,城市裏的學生們總是用異樣的目光看着我,我覺得自己就像個怪物一樣!”“媽媽,我不想上學了,求求你了!”兒子的話深深刺痛了她的心。

看了這篇文章之後,我心裏感觸很深,我覺得 李 女士做得不對,她不考慮兒子的感受就武斷地決定,這樣只會遭來孩子的叛逆。由此,我想到了《拔苗助長》的故事:一農夫為了使他種下的禾苗長得更快,就人為地去把禾苗拔高一截,最後倒致禾苗全部死光,莊稼顆粒無收。究其原因,那是因為他不遵循事物生長髮展的規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教育孩子也一樣,急着讓孩子一鳴驚人,卻忽略了孩子的愛好。嘴上説是愛他,可行動上卻是害他呀!每個父母都想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一口吃不成胖子,心急的話必會事與願違。孩子想要自由飛翔,做家長的也應該反思反思。

家長們,請給我們一些自由的空間吧!我們需要自主更需要快樂!

孟母三遷讀後感 篇11

自從我讀了《孟母三遷》這篇文章以後,我受益匪淺,感受至深,久久不能忘記。

這篇文章講的是:孟母為了兒子在好的環境下生活搬了三次家,分別是:兒子貪玩,不讀書孟母便搬到了一個沒有貪玩的小孩的地方,這是第一次。孟柯模仿鐵師傅打鐵的動作就搬到了荒郊野外,這是第二次。外面是大片的墳地可一到清明節,孟子就學人家玩埋死人的遊戲,他們又搬了,這次搬到了學堂的附近,這時第三次搬家。孟母看到兒子去跟着念,就送孟柯去學堂讀書,後來,得知孟子逃學,孟母便把剛織的布剪成碎片,以來教育孟子。

其實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家長都很愛自己的孩子,但每個家長愛的方式不一樣。比如説:孩子做了一件令你高興的事,你去説一些稱讚的話,如果孩子做了令你不稱心的事,你可以給予他鼓勵和讓他振作起來的話。我非常不同意“打是親,罵是愛。”這句話,難道非要用打罵來表示對孩子的愛嗎?那麼沒有幾個孩子能承受得了。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愛,比如説“孟母三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孩子受到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傷害或影響時,孟母選擇了躲避,孟母這個躲避躲得好呀!

每個家長都很愛自己孩子,愛的方式不同,我們都在父母的愛下成長,我一定認真學習,不辜負父母的希望。

孟母三遷讀後感 篇12

星期天,我在家讀了一篇《孟母三遷》的故事,主要講的是孟子的母親三次遷居。

我想:為什麼孟母要三次遷居呢?我帶着這個疑問讀完了這個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大學問家叫孟子。孟子小時候家住在墓地附近。他和鄰居家的小孩子,把學辦喪事當做遊戲玩。因為孟子不好好學習,孟母接連搬了兩次家,最後搬到學堂附近。由於在好的環境下受到好的影響,孟子開始注重學習,發奮讀書,最後成為一個大學問家。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在小的時候就要養成好的習慣,只有好的習慣才能成就大事。媽媽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地受周圍的人的言行影響, 孩子在幼兒時期模仿力最強, 所以應該給他們良好的環境。古人教導我們要與聖人為伍, 遠離瑣碎事和卑鄙小人, 才能有所成就, 説的也就是這個道理。

結尾:讀完以後我想:孟母為了兒子孟子的成長,三次搬家操碎了心,付出的也太多了,她是個偉大的母親,可親可敬。

我想:我的母親,也是個偉大的母親,母親為我的成長同樣付出了很多,也操碎了心。我怎樣報答我的母親呢?我一定好好學習,上課認真聽講,完成好各項作業,不怕困難刻苦學習,爭取優異成績。讓媽媽笑口常開,這是我最大的心願。

孟母三遷讀後感 篇13

對於《孟母三遷》的故事,曾零零點點的有些耳聞,但從未深思,今日偶然拜讀原文,章節雖短,卻感慨頗多。

孟子受周遭環境的影響,差點誤入歧途,孟母的一句“此非無所以居處子”,舉家三次搬遷,更有之後的以身試教,剪布訓子。這不禁讓我想到了我的母親,她經常和我説“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所以對我的教育很是嚴格,着重培養的是我做人做事的準則和安身立命的本領。無奈,我的性格過於懶散、怯懦,讓她非常頭疼。最後她不惜辭去人人羨慕,並且做得出色的工作,帶着全家,從北方一個閉塞的小城,搬到了海濱城市。

希望這個信息、文化高度交融的環境,能改變我的渾渾噩噩,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雖然經受着背井離鄉的艱辛,思念親人的痛苦,但是媽媽從未對我露出過分毫,全都默默獨自承受,呈現給我的,永遠是樂觀向上的鼓舞。每當我偷懶,不愛學習的時候,她總會放下繁重的家務,靜靜地坐在我旁邊看書,沒有言語的訓斥,就會讓我在她的影響下,慢慢的集中精力,投入到知識的海洋中去,這也使我養成了愛讀書的好習慣。

雖然在媽媽的眼裏,我永遠是個小孩子,但我每一個代表長大的小舉措,都會讓她感動許久,原來,父母對我們的要求真的很簡單,那就是“不圖回報,只願安好”。

古有孟母為子三遷,今有慈母掌舵我的人生!媽媽,在您的教導下,女兒此生定不會虛度!

孟母三遷讀後感 篇14

環境造就了人才,環境也能淹沒人才。好環境,好人生!這是我讀了《孟母三遷》後所生髮的感觸。

《孟母三遷》主要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孟子小的時候,父親很早就去世了。一開始,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裏了!”孟子的媽媽就帶着孟子搬到集市,靠近殺豬殺羊的地方去住,到了集市,孟子又和鄰居家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豬羊的事。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每月夏曆七年級這個時候,官員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之後都記在心裏。孟子的媽媽很滿意:“這才是我的兒子應該住的地方!”

故事中的孟母為了給她的孩子孟子一個好的學習環境一共搬了三次家,可見她望子成龍的願望,也體現出了學習環境的好與壞是足以改變一個人的品性乃至前程的。

在生活中,環境能造就人才,也能淹沒人才。社會環境與一個人的成長有直接關係。孟母為了孟子學習好,三次搬家,孟子終於成為了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孟子成為大學問家,與社會環境對他的薰陶感染有很大的關係。相對而言,一個差的環境可以把一個人從成功的高峯推下懸崖,而一個好的成長環境可以為人編織出一段精彩的彩虹人生。

孟母三遷讀後感 篇15

八歲生日那天,爸爸送給我一本《中華成語故事全集》。這本書介紹了很多有趣的成語故事,我很快讀完了這本書。其中的《孟母三遷》這個成語故事記憶非常深刻。

故事是這樣的:孟子從小喪父,全靠母親日夜紡紗織布,挑起生活的重擔。母親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讀書上進,早日成才。孟子的家一開始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孟子的母親看到了,認為這裏的環境對孩子成長不利,孟子的母親就帶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殺豬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豬羊的事。孟子的母親知道了,覺得這個地方也不適合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隔壁不時傳來讀書聲,調皮的孟子也跟着搖頭晃腦地念了起來。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這個時候,孟子的母親很滿意地點着頭説: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

讀完這個故事,我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環境對人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孟子沒有媽媽的三遷,或許他就成了一位普通的屠夫,一位普通的人,也就沒有了這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了。我的媽媽經常教育我: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也是一樣的道理。但是,我認為這個故事只講了環境的重要性,如果自己不願意去學,同樣也是成不了才的。孟子的成才也離不開他的勤奮。

現在,爸爸、媽媽為我創造了優良的學習環境,我要努力學習,不辜負爸爸媽媽的期望,將來一定會成為一位有用的人才!

孟母三遷讀後感 篇16

孟母,一位家喻户曉的母親,家境並不好,但她不怕苦獨自一人將孟子拉扯大,將孟子培養成一位偉人。

孟母一生吃盡了苦,但為了將孟子培養成一代英才,再大的苦他也吃得下,孟子早年喪父,僅靠孟母一人在家做些零工補貼家用,孟母曾三次搬家,是由於孟子,因為孟子年紀太小什麼事都比較喜歡模仿,第一次搬到了一個鬧市,那裏的叫賣聲整天連續不斷,孟子也學起了他們,整天叫賣,孟母立刻認為這個地方並不是我兒可以居住的地方,不能讓他受到這個環境的迫害,第二次孟母搬遷到了一個辦喪事的地方,這次孟子沒有再次叫賣過,孟母認為這個地方可行,沒想到過了幾天,孟子經常和小朋友們一起學起大人們哭喪,孟母知道後認為這還不是我兒居住的地方,於是孟母又搬到一個學堂的旁邊,孟子每天醒來時就能聽見讀書聲,孟子覺得好奇,於是孟子就經常跑去學堂的外面聽他們讀書,並且自己跟着學習,盜了最後孟母想盡方法讓孟子進入學堂,孟母這才安心。

在現實的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我爸爸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鄉村醫生,從小受到了爺爺的薰陶,他為人正直,真誠。所以有許多人景仰我爸,因此我爸爸希望我可以超過他,比他更好,從小就不讓我和一些品質惡劣的孩子在一起玩,但時間流去,我也漸漸的不聽爸爸的話了,我爸爸多次叫我不要和那些孩子走得太近,可我就是不聽,現在我知道了。孟母含辛茹苦的將孟子養大,也讓他接受了好的教育,是為了不讓孟子自毀前程,我也知道我不該這樣做,但是我總是控制不住自己,這時正值青春年少的我們,要像陶淵明那樣“出淤泥而不染”不能讓不好的人或事物矇蔽了你的雙眼,要自覺抵制,千萬不要自毀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