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笑傲江湖的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9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笑傲江湖的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笑傲江湖的讀後感

笑傲江湖的讀後感1

重讀《笑傲江湖》,至嶽不羣罰令狐沖于思過崖面壁思過一年,嶽靈珊與令狐沖情變時,我忽然想到,其實這一切與之前我所理解的可能有所不同,這應該是嶽不羣設下的一個局。嶽不羣覬覦林家《辟邪劍譜》由來以久,在衡山收林平之為徒之後,應該一路盤算如何得到這一祕籍而又不留痕跡,於是想到了自己的女兒。他當然知道女兒嶽靈珊與徒弟令狐沖之間的感情,但是,為了得到這部武林寶典也顧不得女兒的幸福了。

他一定是先分析這一想法的可能性:要得到這一寶典,必須從林平之下手,而要不着痕跡的套出祕密,則最好讓女兒和林平之結為夫婦。林平之長的異常俊美,這一點很重要。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況是正處於青春懵懂時期的嶽靈珊。雖然女兒與令狐沖從小粘在一起,情投意合,但也不是不能挑撥。於是他一回華山,就以令狐沖行為不嚴謹為由,罰他于思過崖思過。這樣一來,就從距離上把他與女兒分開,一方面疏遠二人之間的'感情,另一方面讓女兒與林平之多在一起培養感情。他深知女兒雖然鍾情於令狐沖,但畢竟是少年人,心性不穩,活躍好動,耐不住寂寞,與灑俊美的林平之相處一久,感情自然容易變遷。再加上他深知女兒心高氣傲,好勝心強,就故意縱容女兒偷教林平之武功,嶽靈珊教過之後定然會炫耀,結果林卻敗在了令狐沖教會的陸大有手下,這下嶽靈珊氣不過,加上被令狐沖失手打落心愛的寶劍,她在感情上已越來越疏遠令狐沖,而與林平之愈走愈近。想到此節,我頓覺嶽不羣思慮深遠,對人性把握精準到位,實在是令人難望其項背,但如此機關算盡,不惜破壞女兒與愛徒的幸福,僅為了得到一部寶典,其處心積慮不擇手段卻又不免讓人膽寒齒冷。兩年前我讀到這一段時,感於嶽靈珊的情變,認為她與令狐沖之間並非真的感情,但現在我倒覺得那應該也是真的感情,只是這種感情未經歷練考驗,又在老謀深算的父親一手策劃下才變遷的。正如詩人張雲傲所言:“見多情易厭,見少情易變。

但得常相思,便是常相見。”見的少而又誘惑多,再加上彼此之間被強加的誤會,這份未經歷練的青澀感情很自然的就破滅了。只是苦了令狐沖啊,一方面,令狐沖年齡比較大,在感情方面心性要穩定許多,不會輕易生變,另一方面,他獨自一個人在思過崖上,也沒有什麼誘惑,只能靠思念來打發度日,是以兩個人感情一增一減,漸行漸遠,以至於兩人最終分道揚鑣。

笑傲江湖的讀後感2

笑傲江湖是一部武俠小説,作者是金庸。

小説中除了那些性格詭異之人,卻並無大奸大惡之徒,最能體現文章對比特色的兩位嵩山掌門左冷禪,華山掌門嶽不羣。作者在描寫他們的時候各絡了一個頭銜,“真小人”“偽君子”,可能會任我們為其行經而感到可笑、可悲,但是,若更深一層去看,或者能啟發我們的深思,如果換做是我們,會不會出現“偽君子”自宮練氣,習練辟邪劍譜。“真小人”苦盡甘來,卻為他人做嫁衣裳。相比之下“真小人”卻遜了“偽君子”一等,嶽不羣為得《辟邪劍譜》,而派人先與餘滄海到達福建林家鏢局;明知二弟子芬德諾是左冷禪安排的奸戲,而十數年如一日,深藏不露,使得到劍譜之後,暗殺林平之,嫁禍令狐沖;為促進左冷禪召開五嶽合一的武林大會而殺恆心兩大師太,為收服王嶽派中其餘各家而利用華山後壁,各派劍譜相誘,而盡株高派高手,就是連死也要殺掉昔日愛徒令狐沖。如此喪盡天良、落井下石的奸徒的確讓人感到可恨,而兩個生站死斗的怨家嶽不羣、左冷禪,不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卻是同年同月同日死,待他們到陰間後,若能不計前嫌。定可做一對難兄難弟。

整篇小説之中貫穿在故事情節之中的許多人物,有的幽默搞笑、妙趣橫生,像半顛半狂的桃谷六怪,採花大盜田伯光,老婆孩子俱全的不或和尚,黃河老祖等人,有結局悽慘令人感慨的如孤苦老人風輕揚,痴情尼姑儀林,衡山莫大先生,泰山掌門天門道兵,西湖別莊江南四友。還有代表正義之師的方徵大師與武當掌門,方圓自好的沖虛道長。“事過”雖然“境遷”,或許那被當成歷史的過去會被人遺忘,但同根而生的.愛情故事卻成了永恆,令狐沖的愛情不僅代表了天下間有請人終成眷屬,更代表一種對和諧人生、和平武林、和美境界的問徑。套用《易經》而言:“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之。”小説寫的雖是一個虛幻中的世界,但那中刺痛神經的感覺,比真實還真,所講述的事情比親身經歷的某些事情還要深刻,美好的結局總是作者的一廂情願,但化干戈為玉帛 總是一段美好的想象,而且從七八十年代中走過來的我們現在的社會不是還很美好嗎?

俗話説:“看萬卷書,行萬里路。”不管是誰,對某篇文章的見解總是不能真正體現作者的意圖,而且金庸所著的《笑傲江湖》一書,深奧難測,在此只能是略表一孔之見、貽笑大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