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核心素養的中國表達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91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核心素養的中國表達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核心素養的中國表達讀後感

“核心素養”在我本科階段便常常被提起,工作以後也更為頻繁,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文字表面對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要求是:語言的建構和運用、思維的發展和提升、審美的鑑賞和創造、文化的理解和傳承四個方面,深究其本質卻不僅僅是字面的內容,當我拿到《核心素養的中國表達》這本書時,我們之間是有距離感的,因為“核心素養”對於剛剛工作的青年教師我來説還是非常宏大的,有太多的內容需要我去進一步細化,走進書中,細細品味,又別有一番滋味

尋其本源,探其奧祕

從書名出發,我很好奇“核心素養的中國表達是什麼”,簡單概括來説分為三個方面:第一,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是一個召喚性結構;第二,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以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宗旨;第三,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體系既具有中國文化底藴,又具有時代特點。“立德樹人”作為核心素養的實質被注入更多的關注,釐清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課程模式、管理模式成為關注的重點,學校在開展常規教研工作的同時,德育尤為突出,孩子的成長不僅僅是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做人,孩子一生中會遇到無數位老師,但不變的是孩子關於“德”的成長,老師作為引路人,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引導孩子自身學會成長,學習做人。

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核心素養的核心命義,強調的是學生本身作為“人”的全面發展,教師有義務和責任促進孩子創造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國家的高速發展,需要的不是一味墨守成規,而是在可行性引導下有所突破的青年一代,作為老師,我們不能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一盞明燈高高掛在上空,而是應該彎下腰來用這盞明燈照亮孩子前行。

孩子的成長是個性化的,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存在,作為老師我們不必去定義任何一個孩子,何為好與壞?是因為有相對優秀和相對劣勢的比較,才有所謂的優等生與學困生,我們的職責就是呵護孩子的天性,關注其個性成長,不急於否定,而是耐心的細緻觀察、引導。想必大家也會聽到一些聲音,包括我自己在內都深有體會,如果我是一名班主任老師,面對全班40個孩子,加之各項事物都需要做到事無鉅細,很難做到顧及每一個孩子的一點一滴,這就是一種挑戰與成長,孩子是有靈性的,你的每一點一滴的給予,都會慢慢在他幼小的心底裏生根發芽,細心的澆灌必定會有幼苗破土而出,茁壯成長。

心懷格局,躬行實踐

我是一名語文老師,我又不是一名語文老師,我們不是教學科的,而是教學生的。不言而喻,語文老師擔負着孩子文化底藴形成並發展的重任,工作一年的時間裏,我看到了很多我曾經認為不可能的“奇蹟”,我深深的被二年級孩子的文字打動並折服,“月亮底下有一片璀璨的星空,星空下有一片碧藍的大海,大海底下有一隻孤獨的藍鯨,藍鯨底下有什麼,我不告訴你。”當我看到這樣的文字時,我不禁感歎,這位老師很好的解放孩子指南針的軸心,引導他在慢慢釋放天性,融合所學,讓文字説話。作為老師,我們不必給學生背不動的書包,要給學生帶得走的東西,不僅帶得走,還要能帶着走,看到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在細微處逐漸培養必定有沉潛後的成功。

教育這潭清水是活的,每一個智慧的石子投入其中都能泛起陣陣漣漪,核心素養下的教育,老師更應該是育苗人。竇桂梅校長提出建構“1+X課程”體系,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需要有課程作為依託的,“重建課堂”並不意味着全面推倒,重新來過,而是在原有的基礎上,修正完善成更加適合學生髮展,更有利於培養和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課程。“素養”並不是顯性的,它需要一個長期積澱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老師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同時,自身更加需要完善和提升,

花開無聲,便更需要靜待花開,教育從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代代相傳中,教育理念也在不斷完善,羽翼更加豐滿,核心素養在中國的教育浪潮中翻湧成長,需要老師和孩子們共同成長,積澱成熟後便是腹有詩書氣自華,一滴清水渺小卻不卑微,反射出的陽光足夠照亮周圍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