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通用3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5.56K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包法利夫人》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通用35篇)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1

包法利夫人從小在修道院接受教育,在那期間,愛瑪迷上了看小説,尤其是那些有關男女情愛的書,書中男主人公不是伯爵就是子爵,這讓她深深地着迷了。就因為這樣,包法利夫人才會不滿於醫生夏爾的膽小懦弱,遲鈍無能。就因為這樣,她才踏上了尋找理想中的愛情之路。但當時的法國正在被黑雲籠罩。她最終在被騙與人的只求自身利益之中結束了她的一生。

包法利夫人是一個悲劇人物。她追求浪漫的'愛情,奢華的生活,卻不知她所處的環境給不了她想要的。當愛情建立在物質基礎上時,就註定了它的悲劇結果,無論過程如何使人沉淪,結局都只有一個。是誰使她走向了絕路?是人們的冷漠淡然使她求助無門,還是自己對命運的屈服?最終導致了愛瑪的悲劇,或許可以説是當時的社會逼得她服毒自殺的!

現實與理想總會有差別,當現實於理想中的情況不同時,我們不應該把這一切歸結為命運的安排。當我們遇到挫折或者意外時,或許這是上天給我們一次調整心態的機會。在繁華和虛榮裏,也許你會忘了自己的正面目。但要知道自己擁有的,珍惜自己獲得的,不要總陷入沒有結果的幻想中,來虛度光陰。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2

“他將佔有她豐富的情感,智慧和想象力,但卻不知道如何迴應,他會白白浪費她。”

艾瑪生性活潑,患有浪漫幻想的不治之症。渴望在現實中去品嚐書中狂熱,忘我,失去理智的愛情。生活空虛無聊,她追求刺激,渴望男性帶她體會豐富的感情。一成不變的`生活對她而言沒有任何樂趣。

而夏爾生性木訥善良,沒有生活情趣,沒有志氣。從一開始上學的描寫便能看出他是個不起眼的,受人嘲笑的受氣包形象。靠母親的監督才勉強成為醫生,能擁有艾瑪這種美麗優雅的妻子,對他來説是已經是人生巔峯了。他對艾瑪滿意但未認清自己在艾瑪心中的位置。婚後他自覺幸福,心裏滿足,對妻子有求必應。然而艾瑪結婚沒幾天內心想的便是“我不愛他”,一潭死水的生活讓她厭煩。

這樣的結合,必定悲劇。

夏爾沉溺在巨大的幸福當中,對一切渾然不知。他認為她很幸福,豈知她不幸福,妻子的異常也只當是生病了。她心裏恨他的愚鈍,甚至也埋怨這種過於平靜的幸福。

夏爾沒做錯什麼,這樣的結局令人唏噓。

艾瑪將生活不幸福的根源怪罪於夏爾,最終經受不住誘惑,被慾望控制,最終毀了自己也毀了兩個家庭。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3

小説講述了一個不甘寂寞的已婚女性,尋找婚外情的刺激,最終被債務逼得自殺而死的故事。有評論説,包法利夫人由於受到了不適當的教育,一個富農的女兒進了城裏的修道院,學習鋼琴、繪畫、詩歌(而不是農活),從小所接受的教育和城裏的生活,讓艾瑪的腦子裏幻想完美的愛情,忍受不了平庸的婚姻、平淡的生活,不顧實際地追求浪漫、刺激、奢華、帶有激情的生活,最終釀成悲劇。實際上即使是婚外情,保鮮的時間也非常短暫,艾瑪的第一個情夫很快就玩膩了她,在約好私奔的前一天寫信背棄了她艾瑪,這個打擊差點讓包法利夫人送命。與第二個情人的約會更加瘋狂和奢侈,但很快雙方都互相感到了厭倦,只不過都不願提出來。艾瑪忘記了自己的義務——作為妻子的義務和作為母親的義務,最終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場。

書中的丈夫包法利讓人覺得滑稽可笑,妻子兩次出軌,那麼多明顯的信號,他都發現不了,是不是太神經大條了?包法利因為愛自己的妻子,

逐漸發展為盲目相信,甚至是可以討好,生怕她生氣、不高興,為此還一度和自己的母親決裂。他是一個平庸、懦弱的人,不解風情,從小讀書就靠死記硬背過關,不懂得音樂和詩歌,事業上也是“扶不起的阿斗”。在包法利夫人和藥劑師郝麥的鼓動下,他本有一次揚名立萬的機會——給旅店的夥計治療先天性的跛足,手術卻徹底失敗,讓艾瑪對他失望透頂。在發現了妻子的情夫寫給包法利夫人的信件後,他明白了所有的一切,作為任何一個有骨氣、有血性的男人,面對這樣的羞辱,都要發瘋的。而這位包法利先生是怎麼做的呢?妻子死後,他有一次見到艾瑪的第一個情夫,沒有憤怒,的是哀怨,“從情夫的臉上彷彿能看到妻子昔日的痕跡”,可笑、可歎。

這本小説出版後在發過引起了巨大的爭議,作者福樓拜一度被告上輕罪法庭,罪名是道德敗壞,會教唆女人們學壞。這個故事也給所有的丈夫們提了個醒,一個巴掌拍不響,婚姻的失敗不能全責怪某一方,另一方或多或少都有責任。要關心、關注你的妻子,要不然就會把她們推向不道德的婚外情。愛情是短暫的,這是自然規律無可改變。但這不是偷懶的藉口,婚姻生活還是要用心去經營,作為丈夫,有義務時不時給妻子製造一些浪漫,時不時給她一些驚喜,給平淡的.生活注入一些新鮮的東西,而從讓家庭更穩固,不要讓自己的妻子成為包法利夫人。

作為父母也要反思,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中國有個説法:“窮養兒子富養女”,對女兒的教育要給她最好的,讓她有見識,免得長大之後受不了物質的誘惑和男人的甜言蜜語,上當受騙。但,有時候不合適的教育反而害了孩子,就如近年來,中國的家長流行把孩子送出國留學,但國外寬鬆的教育環境反而讓孩子養成了非常多的不良習慣,“海歸”後很難適應國內的生活和職場。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4

包法利先生一怒之下,當街把一張椅子摔得稀巴爛,指責老伴禍害兒子,給他套上這樣一批瘦癟馬,馬鞍連馬皮,一文不值!

一句話,狂妄自大隻會跳着腳指責妻子的老包法利先生,沒有主見只會唯唯諾諾奉承丈夫的老包法利夫人,還有不幸的杜布克寡婦的形象躍然紙上。更是把包法利先生成婚一家人打得什麼算盤,每個人扮演着怎樣的角色交代得清清楚楚。有人説這本書叫做《包法利夫人》,其實主人公是三位,為兒子物色略有財產的中年寡婦做妻子的老包法利夫人,因為少得可憐的財產被席捲一空而一命嗚呼的`前包法利夫人,還有耗費主要篇幅描寫的艾瑪,都是這個時代不幸女性的縮影。前兩位包法利夫人此後再沒有出現過了,瘋狂愛着丈夫的前包法利夫人死得就像《金鎖記》中“一個美麗而蒼涼的手勢”,甚至這匹一文不值的瘦癟馬連美麗都算不上。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5

前段時間讀法國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主人公艾瑪不斷地追求愛情,屢次出軌而導致家破人亡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女人是如何一步步墮落,一步步走向死亡。是虛榮?是叛逆?是放蕩?回憶小説情節,艾瑪是一個愛幻想愛做夢的女人,當包法利先生向艾瑪的父親提起婚事的時候,聽到的回答是“我不能馬上回答你,你今晚在樓下等半個時辰,如果看見窗户的燈是亮的,就表示艾瑪同意了”,沒有深入瞭解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只因為艾瑪還未成熟,她期待美好的愛戀。但事與願違,包法利先生是一個平庸的人,固執木訥,沒有浪漫,沒有激情。“在她的靈魂深處,她一直等待着發生什麼事。就像沉了船的水手,遙望着天邊的朦朧霧色,希望看到一張白帆,她睜大了絕望的眼睛,在她生活的寂寞中到處搜尋”。

他們在鄉村生活了一段時間,可艾瑪的精神生活卻非常空虛,平淡的婚姻生活並不像她想象的美好。新婚之後的寂寞,迷茫,無聊,使她對感情生活的嚮往,對自己婚姻的某種悔恨和生不逢時的想法時刻迸發,如小説寫的“愛情彷彿是一隻玫瑰色的大鳥,只在充滿詩意的萬里長空的燦爛光輝中飛翔;可是現在,她也不能想象,這樣平靜的生活,就是她從前朝思暮想的幸福。”

於是,當萊昂趕着馬車來到小鎮時,艾瑪動心了,萊昂不俗的談吐,紳士的風度,勤奮踏實的工作態度,深深地打動了艾瑪,他們努力尋找共同語言,從文學,從音樂,一步步相互試探,就像是精神式的柏拉圖的戀愛,他們都保持着道德的原則,不敢越界。本以為艾瑪就這麼和萊昂發展下去,可鎮裏的議論紛紛,萊昂家裏的催促,萊昂走了。只剩下艾瑪的鬱鬱寡歡與等待。

如果將艾瑪對愛情的追求看做一隻風箏,那麼萊昂就是牽着風箏飛翔的人,當萊昂離開,風箏斷線,摔在地上,艾瑪的心不是一蹶不振,而是更加努力尋找飛翔的快樂,她渴望飛的更高,飛的更遠!慾望就是這樣慢慢積累的`,就像給飢餓的人一口麪包,結果只能是想要的越來越多。

命運好像給了艾瑪一次機遇,羅多爾夫的到來,給了艾瑪希望。羅多爾夫是典型的花花公子,流連於眾多女人中間,他看中了艾瑪的年輕美貌,艾瑪看中了他的英俊瀟灑,甜言蜜語。小説有個很諷刺的情節,他們挑選的約會地點不是羅多爾夫的木屋,也不是艾瑪喜歡散步的樹林和花園,而是一次農業展覽會的會議廳裏。其間,羅多爾夫對愛瑪的甜言蜜語式的語言攻勢一直被大會主席的講話所打斷。虛偽的愛情誓言和表白就和令人發笑的“公牛”“種子”“獎章”“糞池”一類的話語完全並列在一起。從此以後,艾瑪偷偷與情人約會,甚至為了準備約會的服裝,飾品,禮物等,花光了家裏的積蓄,還負債累累,最後在悔恨中自殺。

我第一次看這部小説時,很討厭艾瑪,覺得她屬於紅杏出牆的類型,不符合倫理道德規範,但是,隨着我對西方文化的慢慢了解,對人性的逐漸探究,現在,可以很釋懷的談起艾瑪的故事,甚至可以站在艾瑪的角度,重新審視《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6

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講述了法國一位受浪漫主義薰陶的婦女艾瑪因為不滿足平庸的生活而逐漸墮落的過程,最終因為負債累累無力償還而身敗名裂,服毒自殺。

作家在小説中通過描寫艾瑪短暫而悲慘的一生以批判的筆鋒,展示了一個浪漫主義夢想的破滅。其實有時在現實面前,夢想是多麼可笑,夢可以成為一個自己心中永遠美好的`一幅畫,可成為生活的動力,目標;但一切的夢不能和現實相混合在一起。它們總會有差別,當現實與夢不同時,我們不應該抱怨或絕望。當我們遇到挫折或者意外時,或許這是我們調整心態,從夢中夢醒的時候。

在屬於自己的夢裏,也許會忘了自己的真面目。但要知道自己擁有的,珍惜自己獲得的,不要總陷入沒有結果的幻想中,來虛度光陰。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7

有些人對時尚潮物的追求是與生俱來的,不論所處的地位或者是身份,包法利夫人人生中記憶最美好的部分只有一個舞,和子爵共舞成了她記憶中最難忘的一部分,我厭惡那樣子的她,知足常樂,這話真的是有道理,女人終究離不開的是男人,她的父親,她的丈夫,她的情人,一個給過她夢想和美麗童年,一個給她少女的悸動和可愛的女兒,一個給了她激情和瘋狂。包法利夫人並不是不幸的,她一直以為她被愛包圍的,雖然最後因為債務,她選擇了吃砒霜結束自己多彩的'生命,她的多彩其實是建立在慘白的現實之上的。

丈夫對包法利夫人最真誠最寵愛,可惜她不懂得珍惜,只一味的陶醉在她所構築的虛幻上面,事情通常都是這樣,太容易來的不理睬,人喜歡追逐,太輕易得到的,通常不會好好珍惜,快要失去時,才發現原來它竟是如此的值得擁有。

影片給我的驚喜並不多,我只是把它當成一部名著小説在看,可能文字和影像之間的差異肯定還是會有的,為了省點時間閲讀,我選擇了這種速成的方式,對小説的魅力沒能有更深層的體會,這也未嘗不是一個遺憾。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8

一個是伸張正義的瘋癲騎士,一個是耽於幻想的失足女子。在愛瑪身上,我看到了堂吉訶德的影子。雖然二者都活在自己的幻想中,但前者更加徹底,後者多半是滿足虛榮心而已,藉此向庸常的生活挑釁,向所謂的命運不公平性報仇。關於對愛瑪人物形象的分析,我想任何人都超越不了一個人,那就是作者福樓拜。他筆下的愛瑪“天性多感,遠在藝術愛好紙上,她尋找的是情緒,並非風景”,因此她並不滿足於生活的平靜,她的幻想永遠是不切實際的浪漫,或者更確切地説,以她所處的現實看來,她幻想的生活是屬於別人的,而不是她自己的。尤其是渥畢薩爾之行是她差不多陷入白日夢的神經質狀態,她能在“想象之中,跟着他們上坡下嶺,穿越村莊”,甚至“買了一張巴黎地圖,用手指指點點,遊覽紙上的京城”。而書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愛瑪一直期待意外的發生和賴昂出走後她的狀態幾處,讀起來讓我感覺像是錢鍾書先生的筆風。總之,愛瑪的形象在我理解的範圍內,是沒有超越作者所描述的。她的悲劇正如作者書中所透露的,是社會,是個人(除了不切實際的幻想之外,她自己還深深地受着“夫貴妻榮”的思想的鉗制),悲觀一點説,是命運造成的。

同樣,包法利夫人不僅僅只是愛瑪一個人,正如查理的母親也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包法利夫人。她遭受着丈夫、兒子的.雙重背叛(兒子的背叛表現為愛妻子勝過愛母親)。杜比克寡婦也是一位遭受背叛的人,查理對她無愛,這一切都是現實造成的。可憐的朱斯丹,只是愛瑪命運中另一悲劇人物。

查理在書中,可以看作是另一個愛瑪,他同樣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他以為愛瑪快樂,他製造着“自己能使愛瑪幸福的假象“,如讓她與羅道耳弗騎馬郊遊、驚喜地安排她去魯昂彈琴(實則是去和賴昂談情)等。他一心為愛瑪的幸福奔波,卻從未發現他們的世界幾乎沒有交集。書中有一處描寫同牀異夢的章節,讀起來讓人心酸,感慨查理這般深沉的愛給錯了對象。讀者們會多少人為結局處的他太過懦弱,不僅原諒情敵,還把一切歸咎於命運,不過在我看來,這是最自然的解釋,那時的他已經不能為力了,命運是最大的敵人。愛瑪死後,查理唯一的浪漫就是給愛瑪設計了一個符合愛瑪憧憬的棺木,讀到此,不禁想着,可能他一直在努力地消除兩者間的隔膜,只是沒有成效。

最後,小説結局了,但故事似乎還沒結束,壞人(書中相對於偏向“惡勢力”一方的人物,如勒樂、郝麥)“勝利”了,而白爾特延續着愛瑪和查理的悲劇,未來不見光明。一切照舊繼續演繹着人生的不公平命運,現實與理想的矛盾依然在繼續。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9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鄉村醫生的夫人紅杏出牆,最終債台高築,在社會的壓迫和良心的譴責下飲毒自盡。這則新聞是如此的中規中矩,老套陳舊,福樓拜卻敏鋭地捕捉到了那空洞的虛情假意。“每個微笑都掩飾着一個無聊的哈欠,每分歡樂都包藏着一句詛咒,每種樂趣都遮蓋着一種厭惡”,在人性冷漠的十九世紀,他毅然提起筆,一氣呵成,冷靜得近乎於殘酷地將這個故事娓娓道來——這就是《包法利夫人》的一生。

她是一個端莊優雅的鄉下女孩,宗教的薰陶給予了她獨一無二的魅力和浪漫。“她夢想過小竹房子的生活,尤其是有位好心的小哥哥,情意纏綿,爬上比鐘樓還要高的大樹去摘紅果子,或者赤着腳在沙灘上跑,給你抱來一個鳥巢”,她又“衷心尊敬那些出名或者不幸的婦女”,沉浸在羅曼蒂克的緬想中。

當這個花季少女遇上了鄉村醫生包法利時,對愛情的渴望促使着她很快就結了婚。然而平庸的生活卻讓不安分的愛瑪大失所望,她悔恨,因為自己的婚姻像鐵索一樣牢牢的束縛住了自己,她渴望能過上上流社會的生活,這種慾望在那個時代看來是多麼的蒼白無力而又令人覺得好笑,就像是一個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莊稼漢突然成了出入各種晚宴的侯爵,這就是天方夜譚!

愛瑪的悲劇就是從這裏萌芽,而那紙醉迷津的生活像瘋狂的荊棘,在她的腦海裏不可遏制地蔓延,緊緊勒住了她的心,把她的生活勒出道道血痕,劃得支離破碎,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她開始試圖轉變丈夫,包法利先生,卻怒不可遏地發現她先生是那樣的迂腐和頑固,他“談吐象人行道一樣平板,見解庸俗,如同來往行人一般衣著尋常,激不起情緒,也激不起笑或者夢想”,不會游泳、不會比劍,不會放槍,這與她心目中的生活似乎背道而馳。

她開始與貴族羅道夫幽會,而這才是她戲劇般生涯的開始。

沒錯,她的生活在我們眼中看來是個不折不扣的悲劇,她的一生從未得到過真正的幸福,在一次次的唾棄中艱難地爬起,在冷眼鄙視中搖擺不定的她有過夢想,有過虛榮,有過青春美貌,有過多愁善感,而這一切留給她的卻是絕望的深淵。她在生命中的綻放是那樣短暫,生如夏花的絢爛在片刻駐足過後便將她無情地拋給了貪婪和慾望。

而這一生,她得到了什麼呢?

不帶絲毫温情和憐憫的'文字間是對人性的抨擊,那上了鏽的鐵籠子鎖住了一個少女最真誠的念想和最單純的靈魂。她的墮落必有她的過錯,可誰又能説這不是社會使然呢?這個一生都帶着枷鎖在落滿灰塵的角落裏起舞的女孩是那樣渴望幸福,在一味追求金錢和地位的社會裏,誰又能説這個一直追隨自己不曾丟失的夢想的她不讓人肅然起敬呢?

從另一角度去審視,這個不幸的女孩在讓人唏噓之餘,在讓人為其深思之時,她不曾停下的腳步也走進了我們心靈的最深處,那火一般的熱情和直率坦誠的話語是最初的她,也是最終的她——這算是她生命中最後一點温度吧……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10

包法利夫人無疑是個躁動的女子。她的慾望強烈,正如書中所説——她愛大海只愛大海的驚濤駭浪,愛新綠只愛新綠點綴在廢墟之間。她的氣質是多愁善感型的,而非藝術鑑賞型的,她尋求的是感情,而非景物。

很多人不明白,包法利夫人有一個穩定的家庭,丈夫老實善良,女兒健康可愛,生活並不窘迫,不用她擼起褲腳下地幹活,不用她操心柴米油鹽,那麼她到底在“作”什麼呢?

倘使包法利夫人稍微愚笨一點,相貌稍微醜陋一點,或許她就不會整出那麼多幺蛾子,便同普通人一樣,淹沒在塵世中毫不起眼了。

她的.美麗與寂寞無人能懂,所以她對鏡自憐,抑鬱不歡。她的靈魂澎湃着激情,生活卻如死水一般,攪不起來波瀾。

這是一種人生悲劇。

包法利夫人在懷孕的時候曾盼望要一個兒子,她覺得男孩是自由的,可以恣意放浪,周遊世界。而女人呢,則經常受到束縛,缺乏活力。女人的意志,就像用細帶子系在帽子上的面紗,風一吹就飄來擺去,時時都有慾望在引誘她,時時都有禮俗在限制她。

姥姥這位歲月美人,在即將步入七旬的時候突然抑鬱起來。她要麼獨自坐在陽台上迎着温熱的陽光一言不發。要麼就是垂淚與我們抱怨她的生活有多麼苦累,日子多麼煎熬。

姥姥姥爺感情不好,姥爺年紀大了,脾氣也有些怪,吃飯總是挑三揀四,只要不高興就找茬,姥姥也是性情中人,聽不得姥爺説她的不好,兩個人免不了口舌之爭。

爭吵是煩惱的來源。

農村婦女一輩子埋頭於家庭瑣事之中,年紀大的,很多都沒上過學,大字不識。眼下手機電腦普及,舅舅舅媽包括表弟都端着手機看電視刷新聞,姥姥幾次三番與他們搭訕,他們也只是敷衍兩句。

沒人能瞭解姥姥的孤獨。

那是一種從靈魂深處蔓延出來的寂寞。

她睡得很早,天剛擦黑就躺在牀上。我在一旁寫字,總是到八九點時她坐起來,眼直直地望着牆壁發呆,有時試圖與我説兩句話,我分不開神,她就歎一口氣,躺下來依舊睜着眼。

當得知順利入編事業單位的時候,姐姐連連做了幾天噩夢。夢裏都是對單位的恐懼,夢到一個月只有一千塊錢的工資,夢見單位的同事死氣沉沉。

姐姐對朋友説她的精神壓力,他只回姐姐一個“作”字,他説你都考上了,有一個離家近又穩定的工作,到底還在矯情什麼?

在沒有考入事業編的時候,姐姐像漂浮在大海上的帆船,學歷不高,時刻想紮根在一處,過上穩定的日子。可當姐姐得到這種穩定的時候,憂慮又時時向她襲來。

錢鍾書的圍城裏説,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裏的人想出來。其實事事都是如此,因為不瞭解所以想接近,因為了解了所以厭倦。我們總是從一座圍城出來,走進另一個圍城裏。

但有些人天生具備安穩的氣質,他們的眼裏容得下景物,可以獨自品茗賞花,自有自己的樂趣。他們喜歡花大把的時間做早餐,繪畫讀書,而不尋求感情上的刺激。

所以,你是什麼樣的人,就去選擇什麼樣的生活。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11

剛剛看完《包法利夫人》,心情沉重。一個可愛的女人最後把自己逼上絕路,連帶把她的丈夫、父親、女兒也逼上絕路。為什麼會這樣?雖然事情發生在19世紀,可是讀起來毫無違和感,愛瑪的感情歷程在今天還在重演,誰動真情誰先死,愛瑪追求浪漫的感情沒錯,錯在不用過分認真,因為男人都沒認真,儘管他們説地認真,當然夏爾除外。最可憐的就是夏爾,他失去愛瑪之後開始是悲痛,最後發現真相後是怎樣一種死法呢?福樓拜沒有點明原因,在我看來是致命的落差,那種致命的落差讓他無地自容,難以理解,很快含恨死去。這是多麼值得同情的人物,為愛瑪提供金錢、榮譽,收穫愛瑪的厭倦和欺騙,他就是世界上最傻的男人。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比愛瑪要幸運的多。安娜有愛他的渥倫斯基,雖然後來愛的有點疲倦,但是最終還是愛她的,從安娜卧軌自殺後渥倫斯基恍惚的'神情,瘋狂的自責可以看出。但是就這麼一個美麗善良可愛的女人卧軌了,她最後的時刻是多麼絕望和無助呀!

《包法利夫人》的翻譯太精彩了,感覺就是用中文寫的,這個譯者我記住了,叫周克希。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12

《包法利夫人》是一部長篇小説,故事中主人公的經歷讓我知道了人心的美醜,人性的善惡。

這本書主要寫的是包法利夫人善良美麗而又温和的人。她一開始就是一個撐傘的小姑娘,後來她認識到了一位也很温和的查爾斯。她們慢慢地從相見,到相識,到相愛,於是就生活到了一起。也不知道為什麼後來她哭了,包法利的老公也不知道為什麼,他抱着包法利夫人一邊抱着她一邊安慰着她,後來她不哭了,後來他們去了一個地方去散步,太熱了,他們就撐傘去了,那個男人太好了好像不想讓包法利夫人受一點點的傷害。故事的結局非常悲慘,包法利夫人對生活感到絕望,對愛情死心。最後迫不得選擇了自殺。包法利夫人死後查爾斯也猝死了,他們的`小女兒伯特被送往cottm—mill謀生。包法利夫人在鎮上算是一個亮點人物,自然就會引來許多求愛者。其中一個求愛者叫文書比包法利夫人小很多,文書很喜歡包法利夫人,他最後去了里昂進修,但是他對她的愛慕之心沒有變,恰恰給另外一個求愛者一個機會他是一個不懷好心的人他只是想玩玩包法利夫人,上來他的‘魚鈎’。

他的不懷好心被包法利夫人知道了,就和他分手了。故事中主人公的經歷讓我知道了人心的美醜,人性的善惡。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13

這部小説講述愛瑪追求愛情的故事,可惜它以悲劇結尾,因為她的追求太過虛無,所以只能被現實狠狠打臉。這部書也給我了很多不一樣的想法:

第一,摧殘愛情的方式很多,不過連根拔起的狂風暴雨,卻是借錢!這是文章中描述的一個現實問題,情人之間快樂生活,可當一牽涉金錢,這個感情就變質了,或者直接就完蛋了,所以愛情和麪包一定要相輔相成。

第二,孩子是愛情的結晶,需要父母的關愛!愛瑪跟查理是有一個可愛的孩子,可是一直都得到很好的關愛,愛瑪高興的`時候就讓人把孩子帶過來一起玩玩,不高興的時候就不想看到孩子,當愛瑪和查理去世後,孩子也是流離失所,苟且的生活着。當你願意把孩子生下來,就需要用心去關愛他,因為他是一個可愛的生命。

第三,生活的情趣需要自己創造!很多人可能都會覺得結婚時間越長,彼此之前的感情越平淡,生活也沒有什麼情趣。但是生活的情趣是需要自己創造的。你早起做早餐給愛的人,給他一個甜美的吻,兩人一起去看場電影,特殊的日子送彼此一個小禮物。其實就是一些簡單的小事會讓生活越來越有趣!所以從現在起每天做一件小確幸的事情,讓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幸福!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14

作者從首至尾都沒有表達自己的主觀態度,卻在娓娓道來中將虛幻的浪漫主義與殘忍的現實主義呈現在讀者面前。

有的讀者一定要讚美夏爾適合做老公,是個好人…也有人一直踩着包法利夫人説她虛偽至極、不可饒恕…

我個人認為:雙方不在同一頻道的婚姻確實會讓人心煎熬,即使對方很好,可能不是你喜歡的菜,你也很難説它好吃這道菜你沒吃,沒品位其中苦澀,沒必要褒貶。而至於愛瑪,無論處在哪個時代、哪個地方,都不缺乏這類單純、對愛情充滿幻想的女性。書中她一步步走向覆滅確實咎由自取,死亡是她最好的解脱,卻也把整個家庭也捲入幻滅。

作者的筆觸着實厲害,把主人公的心理描寫的.極為細緻,讓讀者能夠清晰的把握主人公所想!

最後還想説一點:趁年輕,多讀點文學名著,少看虛幻言情小説,認清現實、少點虛幻主義,是每個青少年的要務,尤其是女孩子。

正如凍齡女神俞飛鴻在節目《十三邀》對話許知遠時所説:女人最好的生活方式是認清這個世界。不能再贊同!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15

我最近在讀《包法利夫人》,這本名著讀中學的時候就學到過了,但到現在才有空去讀。

昨天剛看到愛瑪參加了伯爵家的宴會,回到家裏各種懷念和惆悵。讀着讀着,我覺得其實我和愛瑪挺像的。我知道這本書原意是要批判包法利夫人的虛榮和不切實際,可是目前來説我覺得她真的沒有錯。為什麼嚮往美好的事物就是虛榮呢,即使自己是癩蛤蟆,也是有權覺得天鵝美好的,更何況是愛瑪那樣本身就很美好的姑娘呢。

我也有過非常渴望得到卻無法得到的東西,那些東西那麼美好那麼遙遠,我甚至都羞於和任何人説出我的嚮往。我很努力地爭取過,得到了現在也算不錯的'生活,是的是該感恩的,可是每次想起那些我一輩子都不可能去經歷的美好事物,我還是會惆悵會難過。對於包法利夫人的那些鬱鬱寡歡,我太能理解了。

似乎得到社會公認的美德,通常都是脱俗的,需要嚴格自律的,捨棄自身利益的。我不想要這些美德,我寧願我的生活是庸俗的,充滿煙火氣的,就像土財主一樣上不得枱面卻又洋洋得意的。

很糾結要不要繼續往下讀,我有預感到最後是個讓我很唏噓的悲劇。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16

《包法利夫人》主要揭示的是第二帝國的現實。

讀完《包法利夫人》這本書,我的感觸很大,讓我深刻的認識到被資產階級社會摧殘的婦女。

作者福樓拜寫包法利夫人,重點不在於寫她的愛情故事,而在於寫她的純真到墮落,從墮落到毀滅的前因後果,揭露資本主義摧害人性,腐蝕人的靈魂,甚至吞噬人的罪惡資本。

包法利夫人的致命錯誤,在於她不懂得豪華淫逸的生活和浪漫傳奇的愛情,需要物質財富做基礎。而她的家庭環境,無論是她父親還是她丈夫的家境,都不具備這種物質條件,而她偏偏要去追求那種不可能屬於她的生活。在她尋求愛情和幸福,卻淪為別人的玩物過程中,她不知不覺地將丈夫的薄產揮霍盡。這便給高利貸者提供了可乘之機。唯利是圖的奸商勒樂,拿物慾作為誘餌,讓她簽署一張又一張借據,使她積債如山,而一旦發現她身上再也沒有油水可榨時,便串通法院,扣押包法利家的財產抵債,並且張貼布告宣佈拍賣。

包法利夫人被逼到了家庭破產,身敗名裂的絕境。她求助於情人,情人們推諉搪塞;她求助於税吏,税吏無動於衷;她求助於公證人,公證人花言巧語,企圖稱其危難佔有她。這時的`人世,對包法利夫人是那樣冷酷無情!在她面前只剩下一條路,就是結束她尚年輕的生命。

作者本人就説過:“就在此刻,我可憐的包法利夫人,正在法國的十二個村莊裏受罪、哭泣。”

《包法利夫人》這本傳世之作揭露和批判的正是第二帝國的社會現實,讓人們認清資本主義下的真面目。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17

《包法利夫人》中的包法利夫人是一個悲劇人物,因為她的幸福觀遠離現實,莫名其妙地離開了。

《包法利夫人》的作者福樓拜(1821-1880)是法國現實主義文學大師,19世紀法國小説史上三大巨人之一。小説《包法利夫人》是福樓拜的代表作。這本書通過艾瑪曲折的愛情故事,揭示了19世紀中期法國的社會生活。

包法利夫人是在修道院里長大的。那段時間,艾瑪迷上了看小説,尤其是關於男女愛情的書。書中的主人公不是伯爵就是子爵,這讓她深深着迷。正因為如此,包法利夫人對查爾斯醫生的膽怯、遲鈍和無能感到不滿。正因為如此,她走上了尋求理想愛情的道路。但當時法國籠罩在烏雲之中。她被欺騙,只追求自己的利益,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包法利夫人是一個悲劇人物。她追求浪漫的愛情和奢華的生活,卻不知道她的環境不能給她想要的。當愛情以物質為基礎時,就註定了它的悲劇結局。無論過程如何讓人沉淪,結局只有一個。誰把她引向了死衚衕?是人們的MoO對她的求助無動於衷,還是她向命運屈服?最終導致了艾瑪的.悲劇,也許可以説是當時的社會逼迫她服毒自殺!

現實和理想總是有區別的。當現實與理想不同時,我們不應該把它歸因於命運。當我們遇到挫折或者意外的時候,也許這是我們調整心態的機會。在繁華和虛榮中,也許你會忘記自己的本來面目。但是要知道自己擁有什麼,珍惜自己得到的,不要把時間浪費在毫無結果的幻想上。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18

讀完《包法利夫人》這本書後,心中的感觸很多,可能和年齡有關,最初發這本書時,劉老師説在二十年前就讀過了,我相信二十年前和現在讀的感受肯定是截然不同的,這就是經典的魅力所在。經過歲月的洗禮、婚姻的沉澱,感覺到自己一點一點的`成長,幸福的婚姻生活對於女人來説是多麼的重要。

艾瑪少女般單純的思想,對愛情的浪漫幻想,相信是許多女人年輕時都有過的,但是現實中的矛盾在於她偏嫁了一個平凡的醫生為妻,跟她想要的浪漫生活相差甚遠,但是她為了虛無縹緲的浪漫愛情,背叛了婚姻,為此債台高築,甚至連自己的孩子都沒有認真養育過,至此只能説明艾瑪是打着愛情幌子的虛榮女人,假如她沒有那麼多的慾望,不追求奢侈的貴族生活,而是幫助丈夫打理醫院,認真經營自己的家庭,也可以過上衣食無憂的日子,而且她的丈夫是那樣的迷戀並忠實於她。從另一方面來説,她的丈夫也是有責任的,夏爾對妻子百依百順,關懷備至,但都是物質的滿足,他幾乎沒有深入瞭解艾瑪到底喜歡什麼,真正需要什麼,他們缺少溝通和交流。

在過往的幾十年裏,開心過、憂傷過、憤怒過,但是都已經經歷過,沒有對與錯。通過讀這本書,我的最大收穫是認真的對待自己的人生,腳踏實地的工作,用心經營自己的婚姻家庭。感謝劉老師提供這樣的機會!對自己是一種督促,希望和孩子一起成長!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19

嘗試了幾次,終於把這本書讀完了。不要相信需要堅持的不是真愛,有些時候你得逼自己做一些事情,而不是完全靠興趣。你每天下班刷抖音,看短視頻,可以一直刷到睡覺,難道這是你的興趣。

為什麼讀不下去,我讀完後,找了找原因。譯本很平淡,讀起來費勁不流暢,人物也是一會兒叫醫生,一會兒叫名字。反正我看這本書,完全沒有感受出書評人説的那麼偉大,不知道是不是翻譯的原因。

唯一感到欣慰的.是,故事裏面的場景現在還在發生着。就跟高曉鬆説金瓶梅一樣,人還是那些人,什麼都沒有變,唯一變的只有時間。或許這才是一部作品最偉大的地方,無論放在那個年代,你都能感受到它的生命力,彷彿就説着身邊的事情。看看現在的,各種借貸平台靠世界第八大奇蹟,複利來賺錢。無需抵押,輕鬆貸款。不知道多少人妻離子散,命喪黃泉。看看現在的出軌,娛樂圈尤甚。吃瓜羣眾熱議的就是這些話題,明星出軌曝光,頭條几天不散。

積極的事情也有,包法利深深地愛着包法利夫人,哪怕她出軌,都百依百順。愛情從來都有,只是看是一個人的事情,還是二個人,或者三個?

讀完感歎,壞人總是在當道,好人總是被欺負。藥劑師,典型的小人,欺上瞞下,兩面三刀。最後得到騎士勛章。包法利,被帶綠帽,被搞破產,依然選擇原諒她。

或許再過百年,還是會發生這樣的事和這樣的人,人性的進化是漫長的,可能永遠也進化不了。如果你也讀不下去,我建議你還是努力的讀一讀這本書,或許會帶給你不一樣的收穫。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20

今天,我讀了一本十分經典的書,是法國作家福樓拜的書,世界十大文學名著之一,被譽為“最完美的小説”。

《包法利夫人》描寫了女主人公愛瑪一生的悲劇。愛瑪是法國外省一個富裕農民的女兒,少年時深受宗教和浪漫主義文學的影響。長大後,她與平庸老實的醫生包法利結了婚。她不滿足於家庭生活,幻想追求理想的愛情。她涉足上流社會,對奢華生活的嚮往和對浪漫的追求使她走上了墮落的道路,終因債務纏身,屋裏解脱而服毒自盡。本書是奠定福樓拜文學聲譽和地位的傑出作品,被稱為“最完美的小説”。

看了這本書,我們都會同情包法利醫生,而討厭愛瑪,但是我們現在正像愛瑪一樣,人心不足蛇吞象,最終什麼都沒有得到,反而使原本擁有的`變得一無所有,愛瑪的故事值得我們謹記,值得我們作為一個教訓而不去犯這種錯誤。

愛瑪最後選擇了服毒自盡,她這種做法也許很懦弱,但是也許這是她想到的最好的一種解脱的辦法吧!可能她是不想連累包法利醫生,也可能是她自私的選擇了離開這個世界。但是無論是哪種方法,都看出了愛瑪的懦弱。

我們不能學習愛瑪,要珍惜現在,把握現在,不奢望一些不可能實現的事情在生活中實現。把握現在,才有未來。應該珍惜現在所擁有的,而不是向着未來,想着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人們往往會忘了現在的處境,想着以後的生活,所以才一腳踩空,掉入深淵。

珍惜你現在的生活,以後才不會像愛瑪一樣,落得這樣的結局。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21

居斯塔夫·福樓拜,19世紀中法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莫泊桑就曾拜他為師。他於1821年12月17日出生在魯昂一個著名的外科 醫生家庭。其作品反映了1848-1871年間法國的時代風貌,揭露了醜惡鄙俗的資產階級社會。

從小生活在醫院環境培養了福樓拜實驗主義傾向,使他注意對事物的縝密觀察,而與宗教格格不入。他與青年哲學家普瓦特萬很早就結成了親密的友誼,普瓦特萬的悲觀主義思想和唯美主義觀點對福樓拜有相當影響。福樓拜思想上還有着斯賓諾莎無神論思想的'明顯影響。他在上中學時就熱心閲讀浪漫主義作品,並從事文學習作。這些作品表現了“惡魔式的利己主義”和無政府主義式的狂熱,帶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

短篇小説《狂人回憶》(1838)寫他對一位音樂出版商妻子的熾熱感情,這位出版商的妻子就是《情感教育》中阿爾努夫人的原型。福樓拜同時也是傑出的文體家,他的“客觀而無動於衷”的創作理論和精雕細刻的藝術風格,在法國文學史上獨樹一幟。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説《包法利夫人》(一八五七年)、《薩朗波》(一八六二年)、《情感教育》(一八六九年)、《聖安東尼的誘惑》(一八七四年)、《布瓦爾和佩庫歇》(一八八〇年)和短篇小説集《三故事》(一八七七年)等作品,早期作品《狂人回憶錄》《十一月》帶有浪漫主義色彩和憂鬱情調。

對19世紀末及至20世紀文學,尤其是現代主義文學的發展有着極其深遠的影響,被譽為“自然主義文學的鼻祖”、“西方現代小説的奠基者”。是法國19世紀的文學泰斗,寫作講究“肯吃苦,勤練習”。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22

理想(文學、閲讀)與現實(生活)的矛盾從古至今一直存在,而《包法利夫人》在探討這個問題時,比《堂吉訶德》更進一步。總體來説,我的閲讀體驗認為,《包法利夫人》不僅僅是現實主義的,它往往還現出現代主義的端倪。福樓拜呈現出來的世界讓人絕望,生活是庸常的,似乎一切都是命運所致,而愛瑪的悲劇在於她並未清楚地認識到生活的本質是雜亂無章與平淡,毫無意義。她嚮往的.只是海市蜃樓,這就涉及到如何處理好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在這裏,我僅僅説文學(閲讀)與生活的思考。

米蘭昆德拉説過:“小説不研究現實,而是研究存在。存在並不是已經發生的,存在是人的可能的場所,是一切可以成為的,一切人所能夠的。”這裏也強調了小説研究的不是現實,只是一種虛空,是必須在現實的前提下才能實現的一點補充。對我來説,文學無用,但是是每個人都會做的夢,只是,我們必須認識到,只是夢而已,如鏡中的世界,可望而不可即。

同時,料想作者企圖尋求生活的本質,或者説是世界的真理,即儘管此書以一種看透悲劇高度的寫法,但並未揭示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當然,作者可能已經意識到,一切都是命中註定,生命中充滿着喧譁與騷動,但找不到一點意義。我們對此無能為力。不難想象,福樓拜在寫到愛瑪服毒自殺時的失聲痛哭,不僅僅是對自己筆下人物的同情,同時也是他對於自己的境遇,關於人生的思考的痛苦和無奈。愛瑪或許並沒有錯,錯的只是命,不用去感歎命運的不公平,因為那是人力不及的。這也就是我閲讀勵志小説《平凡的世界》帶給我的感受只是絕望,不管你怎麼掙扎,結局,到最後,只是平凡,如此而已。所以,到現在,思考也變成了無意義。所以,我認為《包法利夫人》具有現代主義的氣息。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23

看完後,感覺到這部文學作品把人性寫的非常真實,與現實生活很近。包法利夫人是典型的充滿幻想的浪漫主義感性派,也代表了大多數女性的心理,是一個在愛情面前單純而狂熱的女子,對待感情多憑感覺與想象,對愛情寄予了太高的期望,總是在尋找一種虛無縹緲的東西,忽視了現實的生活,這種心態就像是一個活在童話故事裏的小女孩,對待眼前的愛卻視而不見,完全將希望寄託在美好的幻想之中,日日無法安心。而且在愛情面前愛得失去了自我,沒了尊嚴,到後面甚至到了哀求的姿態,還讓自己債台高築。這種愛不是真正的愛,是自我的情慾需求。包法利夫人的內心是無比匱乏的,也是非常脆弱而缺愛的。真正的原因:一方面是包法利夫人對愛情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另一方面是包法利夫人對自我的認知是盲目的。

沒有思考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為什麼想要那樣的生活?思考的非常淺顯,只是知道自己想要浪漫而優雅的奢華的生活。但是浪漫難道就一定是穿着優雅在舞池和紳士跳舞?奢華的生活真的能夠讓自己快樂?愛是什麼?答案當然因人而異。從現實生活的`角度看,我覺得包法利夫人的選擇是不理智的,一個女人進入了婚姻生活,當盡好一個做妻子和孩子媽媽的責任,況且夏爾是一個對她很好的男人,也有一定的賺錢能力。如果真的很痛苦,也當和夏爾開誠佈公,不可腳踏兩隻船。追逐自己幻想的東西是一種勇敢,但也要兼顧現實生活,做些理性思考,做到感性與理性的結合。

很不錯的一本女性心理成長教科書,推薦女性朋友們閲讀!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24

缺乏智慧的幻想產生怪物,與智慧相結合的幻想是藝術之母和奇蹟之源。——哥雅

這部小説的主人公艾瑪(即包法利夫人)就是個充滿愛情幻想的人,但由於缺乏理智與思考,她的愛情幻想最終把她拉進死亡的'深淵。

艾瑪,是一個深受浪漫主義文學影響的富裕農家獨生女,原期待通過結婚來實現她的愛情幻想,但丈夫包法利的平庸和無能卻使她大為失望。她先後碰到了年輕的實習生萊昂和情場老手羅多夫,渴望在他們身上得到她所向往的愛情和激情,但一個軟弱無能,一個對她始亂終棄。最後,在她最需要幫助的時候,這些人卻一個個斷然的將她拋棄,艾瑪的心靈受到重創而又走投無路,最後選擇了自殺。她終於為她的浪漫主義幻想和行為付出了最慘重的代價。

幻想不只是停留在腦海之中,更多的是付出行動。

像張海迪,從小時就高位截癱,在別人看來她的一生是無望了,做什麼都是徒勞的,可她卻不甘命運的蹂躪,發奮學習,用鏡子反射來看書,最後張海迪以她驚人的毅力學會了四國外語,還成為了碩士、博士!她用行動闡述了幻想變成現實的奧祕。

愛因斯坦,小時被認為是傻瓜、笨蛋,可後來人家不也成為了名譽全球的物理學家了嗎!

自古人們就有上天、飛翔、探索宇宙的幻想,這在以前看起來似乎不可能,可如今,隨着科技的發展,飛機、火箭不照樣造出來了嗎!

可見,無論做什麼,努力才是硬道理!古人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所以即使是幻想,只要努力去實現,就一定能夢想成真!可千萬不能像小説中的艾瑪一樣整日停留在幻想之中,最終走向毀滅。

幻想雖貶,但不努力只怕連一點點念想都將成為奢望。所以,朋友,請讓我們腳踏實地地向夢想前進!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25

愛瑪的人生中,最愛她的男人,除了她爹,就是夏爾了。但愛瑪卻不懂得珍惜這個在生活中處處包容她、滿足她、愛她的男人,一次又一次的傷着夏爾的心。

愛瑪先後愛上了萊昂和羅多爾夫,過程都很甜蜜浪漫,但他們對愛瑪都是始亂終棄,沒有一個願意給愛瑪一個家。愛瑪只顧着一次又一次的傷心,卻始終看不見身邊一直默默陪伴着她的丈夫。

愛上了不該愛的人,就該及時止損。

但愛瑪顯然並不懂得這個道理。她只顧着沉浸在自己美好的對愛情的想象中,忽略了丈夫,也忽略了女兒,這些在她生命裏真正重要的人。

愛瑪被羅多爾夫的甜言蜜語哄騙了身心;愛瑪坐上了萊昂的馬車,和萊昂在馬車裏做着不可描述的事;愛瑪一次又一次淪陷在漂亮的包包首飾裏,欠下了難以負擔的.高利貸,陷入了生活的沼澤。

所有自身負擔不起的放縱,都會迎來生活最猛烈的打擊報復。

愛瑪被勒侯追債,被萊昂和羅多爾夫拋棄,被鄰居熟人所鄙夷。唯獨夏爾,依舊用着自身那份略顯遲鈍的愛情呵護着愛瑪,時刻都在關心着她,從來也沒有想過放棄她。

夏爾雖然在生活中,顯得很平庸無能,但卻是個不可多得的好丈夫,好父親。夏爾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想要給愛瑪一個更好的人生。

和愛瑪一起參加舞會、為了愛瑪搬家到更大的地方、替愛瑪還清債務......愛瑪身邊的男人,只有夏爾是真正不計較得失的愛着她的,但她卻不懂得珍惜。

如果愛瑪改過自新,她依舊可以迎來閃閃發光的人生。

如果愛瑪能夠看清渣男的本質,迴歸生活本身,珍惜自己的丈夫和女兒,那麼她的人生,也不會那麼悽慘。如果她在發現愛錯了人的時候,能夠及時止損,該有多好。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26

很久以前,書櫃裏有一本外國小説《包法利夫人》。最近拿出一本薄薄的書,仔細看了看。我花了兩個星期看完了。雖然不喜歡,但也在腦海裏勾勒出了一個法國普通公民的性格形象。她就是包法利夫人,一個超級自戀,虛榮,自私,醜陋的女孩。到現在為止,她是一個完整的”。

包法利夫人,原名“愛瑪”,是19世紀法國的一個鄉下姑娘。她家境殷實,容貌姣好,之前受過貴族教育。然而,結果艾瑪嫁給了一個醫術平平的包法利老師,開了一個小診所,離理想的丈夫相差甚遠。捉弄的命運,現實的殘酷,很快,艾瑪的嫁粧不見了,但她的感情卻混在衣、食、住、行之中,結局往往是脆弱的,經不起歲月的磨練。然而艾瑪虛榮,一生奢華,追求上流社會的物質刺激。她無能的`丈夫沒有多少積蓄,她的生活一下子失去了原來的浪漫和熱情,感情黯然失色。艾瑪終於戀愛了。她愛上了一個靈魂醜陋的富家公子,魯道夫。那個把女生當衣服看的男生不愛她。他只愛艾瑪的身體。當他佔有艾瑪時,他粗暴地拋棄了她。艾瑪這個又傻又窮的女孩,以為自己要進入上流社會,享受奢侈帶來的“快感”。因為這個原因,她欠了一筆債,這就更可笑了。當卑鄙的小男孩魯道夫拋棄艾瑪後,艾瑪和姐姐弟弟一起玩耍,和另一個道德敗壞的年輕人利昂開始了畸形的愛情。用這一天的話説,就是“養二當家”,欠債越來越多。最後,在破產的那天,這個頹廢的“拜金主義者”,

“破產,曾經説過魯道夫和萊昂已經從艾瑪的生活中徹底消失,艾瑪絕望了,走上了不歸路。

艾瑪——包法利夫人的年輕生活結束了。這個“拜金主義者”的命運是悲慘的,但不值得同情,甚至讓讀者討厭她。感情不能用物質來交換。看這一刻,是不是沒有艾瑪這樣的“拜金”少女?在他們虛偽的面孔下,隱藏着一顆“拜金”的心。房子、車子、錢,缺一不可,他們更喜歡“海龜派”。錢是婚姻殿堂的絆腳石嗎?褻瀆感情就是褻瀆自己的幸福,不是要求別人,而是充實自己,感情才會來得更真實。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27

在法國浪漫的田園中,本是夫妻相互嬉戲相互放鬆的好去處,但就是在這麼浪漫的一個地方卻發生了一件讓人永不能遺忘的悲慘故事。這就是《包法利夫人》。

福樓拜的這部小説讓人再一次意識到人性的冷淡和殘漠,在故事中,主要講述了女主人公愛瑪對於愛情的幻想和貪慕虛榮的現實,在不切實際的幻想中中她慢慢走向了出軌,最後又在追求理想的愛情中走向了最終的毀滅。

雖然會有很多人覺得,愛瑪的結局是她自己用自己的雙手親手毀滅的,她幸福可以依靠的家也是讓她自己毀掉的,所以愛瑪看似可憐但是她並不值得我們去可憐去為她傷心。

但是在我看來,愛瑪的結局,也許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她自己的不珍惜,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個結果在她們所處的那個時代可能是不可避免的。在那個虛無縹緲,任何時候都需要金錢和權力去支撐的時代,任何一個人可能都有過要通過任何方式去獲得金錢獲得權利來滿足自己那貪慕虛榮的心。

但是在故事的後半段,在愛瑪死後,我看到包法利先生為了他死去的愛妻的一些遺物而與自己的母親發生了決裂後,我的心再一次被震撼了,包法利在愛瑪葬禮上的'唯一一次浪漫後再一次用他的真情打動了我。雖然包法利他不懂浪漫、膽怯、木納,沒有一點情趣,也不能給愛瑪帶來她想要的高端的上層生活,但是他對愛瑪的真心卻是別人所不能相比的,別人對於愛瑪只是出於一種玩弄、遊戲的心態,而包法利對於愛瑪是真的喜歡,也許愛瑪是被愛慕虛榮給迷了眼所以才自覺屏蔽掉了對她真心真意的包法利。

而很多人都在看完這本書後,對於出賣愛情、背叛婚姻的愛瑪,大家大多數都選擇一種批判、説教的態度來對待愛瑪的愛情觀,但是大家從來就沒想過,也許我們不應該一味的去批判去説教,而是借用這個例子來正確自己對待愛情對待事情的態度。

我們要切記,不要讓虛無縹緲和虛幻迷掉了自己的真心。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28

《包法利夫人》講的是平庸的人物和平淡無奇的生活,女一包法利夫人是現實主義裏面的庸人,浪漫主義裏面的怨婦,儘管她喜歡閲讀,儘管我喜歡熱愛閲讀的人,但是她讓我厭惡的一點是她對書中的人物和現實生活中的人抱有太多的幻想,這樣只會陷入泥潭,不能靈活地切換。她應該認識到自己的命運,自己既然沒有嫁給一個有地位或者富裕的人,就應該好好地做好自己本職,三心二意或者移情別戀只會讓自己非常痛苦的,何必呢?

我個人認為夏爾在他所在的那個地方已經是一個很好的人了,他有的榮譽和能力已經是讓我很羨慕了,因為夫人每天只要負責美和讀書就夠了,想要什麼,夏爾都會滿足她,這該是多麼優越的生活,還有什麼奢侈的想法呢?在包法利夫人死的時候才明白夏爾是唯一讓她愛和讓她依戀的那個人,可是這個時候已經晚了,真的晚了。

夏爾雖然是平庸,但是人老實,善良,正直,忠厚,大方,愛一個人就會把自己的全部都交給這個人,書中每每寫到他要出門,要離開夫人和即將要見到夫人的那種撕心裂肺的愛與夫人不耐煩的表情的時候,我都是那麼的心痛,為夏爾感到不爽。在艾瑪死後,他寧可負債累累,也不肯變賣房裏的東西,反而要厚葬亡妻,當時他的'那種傷感的情愫真的讓我的心有種絞痛的酸楚感,而另外兩個算是情人的人,一個唯利是圖,一個膽小怕事,艾瑪根本就沒有走進他們的心裏,他們只把她當做自己的玩物,玩完就會像垃圾一樣扔掉,這是多麼的可憐和可恨。

説到這裏,又想到夏爾,這個人真的好好啊,如果女孩子遇到這樣的人,那就請你嫁了吧~痴情又善良的人是多麼的難以遇到。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誓自己一定要忠心於自己的感情,一旦結婚,我的感情只屬於那個與我同甘共苦的人,沒有別人能夠干預到我,而阻撓平靜生活的人我都會毫不猶豫地排除掉,靜靜地喜歡一個人就好,也已經足夠。書的結尾,也讓我安心了,夏爾在一片祥和中逝去,而不是被逼債,破產,浪蕩中歸去。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29

夏娃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上帝取下了亞當的左肋骨。可見女人之於男人,就是靈之於肉的關係。

愛瑪死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就能完全見證一個女人一生的慾望和悲愴。所以,對於福樓拜來説也許是不公的,二個月的時間是完全不能滲透到小説裏邊的,何況不是精讀。

一開篇小説真的沒有什麼,就是介紹包法利先生不幸的童年和不幸的婚姻,可能是因為之前的種種遭遇才鑄就了他對愛瑪的溺愛。對,是溺愛,像一個父親般的溺愛。第一次見到愛瑪的包法利先生就被愛瑪的清純、美麗、勤勞所吸引。當然,對於一個在鄉下莊園士生土長的美麗女孩來説,會醫術的包法利先生是具有強大吸引力的。這種情況下,包法利先生是再也難以承受比他大很多歲的妻子,在不幸婚姻的籠罩下,愛瑪的出現更多的是一種救生,無休止的精神出軌折磨着他的身體。還好,他那可憐的妻子合時宜的去世了。理所當然他娶了她,她也帶着夢幻般的憧憬嫁給了她。新生活應該開始了,新婚燕爾他們都是幸福的…

我忘了愛瑪的不滿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因為她的`不滿包法利先生才從住了許多年的小鎮搬到另一個小鎮。對於一個男人來説,一個做醫生的男人來説,搬家無疑是傷筋動骨的大事。所以,我才覺得他是溺愛愛瑪,非同一般的溺愛。於是乎愛瑪首次碰到一個暗戀她,而她也欣賞的情人--萊昂,一個年輕小夥子。不過,他們可能是在道德的束縛下並沒有開始就做出出軌的事,萊昂走了,去深造了。

愛瑪是憂怨的,萊昂的離開並沒有讓她的生活平靜起來,反而更加加重了她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對包法利先生的不滿。她一在懷疑自己嫁給他的初衷,一再否定自己的婚姻和愛情。那種懷疑是揪心的、極具破壞力的。她脾氣變得越來越壞,生過孩子的她似乎像現在的"產後憂鬱症",和包法利老太太關係的不和諧,更加讓這個對生活充滿想象和不甘平凡的女人受到打擊。她不停詛咒自己年輕時的決定,她無限誇大自己重新選擇應該是怎樣的幸福和不可一世。在這種情況下,有兩種情況:一是心力交瘁,二是瘋狂去改變現有的生活。愛瑪選擇了後者,她開始去享受自己的生活…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30

看完《包法利夫人》,不,也可以説看到一半左右,就想起了《紅與黑》還有《項鍊》。我能想起他們,我想原因在於艾瑪、於連、瑪蒂爾德都錯誤地追求着對於他們來説難以企及或者根本就不屬於他們自己的東西。

艾瑪追求着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愛情,它首先得是衣食無憂甚至可以錦衣玉食的,是日日夜夜的歡歌笑語,是沒完沒了的夜夜笙歌。它的主角要和風度翩翩、面如冠玉、令人傾倒產生聯繫,彼此之間情話綿綿,雙宿雙飛。我認為,對於她來説,有這種幻想卻是正常不過了。她沒有結婚之前的人生裏滿是修道院和瑣碎的家務事,她對於愛情的所有感覺都來源於書本和道聽途説,換句話説,是張白得不能再白的白紙。再説了,她遇見的第一個男人,她的丈夫,是個平淡無奇的人,不能滿足尚處於小白期的小妻子對於愛情的種種期待。那句話説得好極了,“一個人的出場順序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才有了她兩次偷人。而她最後對於丈夫夏爾的柔情蜜意,我想,她是終於經歷了後,找到了自己真正需要的人。可惜太晚,而她太沖動盲目。

在一般的設定裏,女人要愛情,男人嘛當然要事業咯。於連就是遵循內心的意志,雄心勃勃地想要做出一番大事業的人。可笑的'是,如此有野心的人,卻想要依靠女人上位,依靠女人獲得資源。這不就是大寫的小白臉嘛~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在男權社會裏,人們還認為一個女人不可能有出息,她們的成就全是男人給的。(那你還靠女人?)好吧回到於連身上,他的野心和他的努力,不相配。他想要的,註定不屬於他。

愛情、事業都有人要去,瑪蒂爾德想要財富,想要可以揮霍無度的生活。她確實享受了一天這樣的好日子。可因為此,反而賠上了自己十多年青春。不得不説,她確實是好女孩,只不過是有一個愛攀比愛錢財的毛病。這病説大不大,説小不小,看你怎麼對它咯。瑪蒂爾德放任自己的幻想,嚐到了苦澀的果實。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其實他們也不是沒有機會獲得自己所想要的,或許是錯誤地理解了那樣東西,或許是沒有找到好方法成全自己。

有時候,努力的方向比努力本身更重要。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31

工作後的這兩天,看了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被艾瑪坎坷的愛情之路深深震撼!艾瑪,來自一個普通家庭,在修道院長大,讀了很多浪漫文學,熱愛音樂,繪畫,刺繡,想過上流社會的生活。在一個對愛情仍有各種幻想的年齡,她嫁給了一個普通的醫生,——包法利,她認為他是她充滿幻想的白馬王子。但婚後不久,艾瑪發現包法利的言語粗俗,行為邋遢,無法與他交流。包法利也無法理解艾瑪的想法。他太溺愛她了,因為他愛她。他盡力在物質上滿足她的要求。他覺得艾瑪很幸福,但他從來不知道夫妻之間的交流是不可或缺的。艾瑪期待的浪漫愛情與現實中平凡的包法利愛情相去甚遠。她很不開心,尤其是在參加了一個舞會之後。包法利認為艾瑪需要一個新的環境。

艾瑪在家裏搬新家的時候認識了賴迅。一個和她心有靈犀的帥哥,有她喜歡的`音樂水平,學到的知識,幽默的談吐。在壓抑自己感情的痛苦下,賴迅離開了。艾瑪後悔沒有把他留下。她生病了,直到遇到愛情大師羅多夫。在她想盡一切辦法得到艾瑪之後,她只想和她玩,但是艾瑪卻把自己奉獻給了這段婚外情。在準備私奔的那天,

為了讓艾瑪放鬆,包法利帶她去巴黎聽歌劇,偶然遇到了賴迅。他們像乾柴一樣遇到了火。從此,艾瑪變得很虛榮,為了讓賴迅在身邊,她對他寵愛有加。在兩次婚外情中,艾瑪被投機者利用,債務有利可圖。接到法院傳票後,艾瑪到處借錢,包括她的兩個情人,但他們拒絕在MoMo幫助她,艾瑪徹底崩潰,服毒自殺。

我覺得包法利也是個好人。雖然醫術水平不高,但心地善良,早出晚歸看病,全心全意愛着艾瑪,是一個對家庭非常負責的男人。他唯一的錯誤就是嫁給了一個沒有共同語言的人。而他自己的穆娜卻無法滿足頭腦細膩、充滿浪漫、充滿“小資”的艾瑪。艾瑪一直在追求自己理想中的愛情,但最初的選擇是錯誤的,現實向她證明,她最終失去了自己,失去了自己的部隊。她不滿足於平庸單調的愛情,追求的愛情可能只存在於幻想中。

現實中的愛情,如果兩個人有親和力,我覺得還是平平淡淡的好。畢竟水流慢,不要像幹火一樣,很快就只剩下灰燼。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32

書櫃里老早以前放着一本國外小説《包法利夫人》,最近取出細細品讀,薄薄的一本書,我花了二週的時刻把它讀完,雖談不上喜愛,卻也在腦海中勾勒出一位法國市井小民的人物形象,她就是包法利夫人,一位超級自戀狂、愛慕虛榮、自私、醜陋靈魂的女生,延伸至今,便是一位十足的“拜金女”。

包法利夫人原名叫“愛瑪”,是19世紀法國的一名鄉下女孩兒,她家境殷實,容貌嬌好,以前受過貴族式的教育。然而造化弄人,愛瑪嫁給了一位開着小診所醫術平庸無能的包法利先生,跟她自己理想的夫婿相差十萬八千里。命運的作弄、現實的殘酷,很快,愛瑪的嫁粧消失殆盡,而感情混餚在衣、食、住、行中,結局往往是脆弱的,經不起歲月的磨練,偏偏愛瑪又愛慕虛榮,生活之中極盡奢華之能,追求上流社會的物質刺激,原本無能的丈夫本沒有多少的積蓄,生活頓時失去了原有的浪漫與熱情,感情也隨之黯然失色。愛瑪最後移情別戀了,她愛上了一個同樣擁有醜陋靈魂的有錢男生羅多爾夫,這個視女生為衣服的男生並不愛她,他只愛愛瑪的身體,當他佔有了愛瑪之後卻又狠狠地拋棄了她,而愛瑪這個傻的可憐的女生,以為自己就要進入上流社會了,更加變本加厲的享受奢靡帶來的“快感”,為此她欠下了一屁股債,更為可笑的是,羅多爾夫並未在她身上花了多少錢,而那位深愛着愛瑪的“傻”丈夫對此事卻渾然不知。當羅多爾夫這個卑鄙的男生拋棄了愛瑪之後,愛瑪大玩姐弟戀,與另一個道德敗壞的年輕小夥子萊昂展開了一場畸形的戀愛,用這天的話講就是“養二爺”,債務越欠越多,最後到了破產的那一天,這個思想墮落的“拜金女

”破產了,以前説過天長地久的'羅多爾夫、萊昂從愛瑪的生活裏徹底消失了,愛瑪絕望了,走上了一條服毒自盡的不歸路。

愛瑪——包法利夫人年輕的生命終結了,這位“拜金女”命運是悲慘的,卻不值得同情,甚至讓讀者憎惡她,感情是不能夠用物質來交換的。放眼此刻,何嘗沒有像愛瑪這樣的“拜金”女孩兒呢?她們虛偽的面孔之下隱藏着一顆“拜金”的心,房子、車子、鈔票一樣不能少,更鐘情於“海龜派”,難道錢是通向婚姻殿堂的絆腳石嗎?褻瀆感情就是褻瀆自己的幸福,不好要求別人,而要充實自己,感情才會來得更加真實。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33

包法利夫人她出身小康之家,不僅樣貌出眾還精通琴棋書畫,更是在修道院接受過教育。就是這樣的一手好牌,最後打了個全軍覆沒。她為了追求自己渴望的愛情經歷了兩次婚外戀。為了過上紙醉金迷的生活弄得家庭負債累累。最後高額的債務讓他深陷泥潭,她不得已向婚外戀對象尋求幫助,可是每個人都躲着他,只有包法利陪在自己身邊,悲痛和羞愧之下,她選擇了自殺。而她不切實際的浪漫主義也將親人送到了地獄,自己所謂的愛情也終究是黃粱一夢。

勇敢的追求愛情

她出生在殷實的農户之家,曾與貴族小姐們一起在修道院接受教育,自己長得漂亮,琴棋書畫也是樣樣精通。在她看來她和貴族小姐是沒分別的,她理應享受揮金如土的浪漫愛情。當她遇到了體面的包法利後,以為自己的.愛情來了。很久見不到包法利時,她會讓父親找到包法利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她勇敢的追求自己的幸福,向包法利表達情感。自此以為他們要過上幸福的生活,實不知悲劇自此展開。

夢破碎了

她結婚的第一天,便因為婚禮的普通而思考婚姻是否正確。幻想的夢破碎後,失望便像雨後的彩虹悄然而至。在後來的日子中,包法利的木訥和恪守陳規總更是讓她感到枯燥乏味。她越發覺得這不是自己想要的愛情。她的愛情應該是浪漫的,奢華的,而不是這些柴米油鹽。她應該像貴族小姐那樣,每天沉迷於舞會,享受生活。她對浪漫積攢了太多期望,所以當現實照進生活,她的心就開出了別樣的花朵,而這花朵本不應在包法利的花園中。

遺憾收場

不滿現狀的她開始了婚外戀,同時執着於紙醉金迷的她在商人的哄騙下開始賒賬。漸漸地,賬單越來越厚,即使自己抵押了房產、當掉首飾可依舊是債台高築。無奈之下她向情人求救,可憐的她等來的卻是拋棄,她也因此悲憤自殺。她雖推開了地獄的大門,悲劇卻沒有隨着她生命的結束而結束,身邊的親人也跟着受到牽連,這樣的結果任誰不氣憤。我認為她追求愛情是沒有錯的,但是成為包法利夫人的同時還享受婚外戀的快樂,這就是大錯特多。如果她離開包法利去追求自己的愛情,即使結果是失敗了,我也是會佩服她的勇敢。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34

這本書的故事背景是在資產階級社會下形成,作者之寫作手法充斥着浪漫抒情卻又寫實諷刺。揭露資本主義社會殘害人性,甚至吞噬人的罪惡本質的黑暗面。一切取自於人性的根源與環境的影響,以冷靜客觀的筆調描述一位被社會壓榨的婦女的悲慘一生。

包法利夫人從小在修道院接受教育。在那期間,愛瑪迷上了看小説,尤其是那些有關男女情愛的書。書中男主人公不是伯爵就是子爵,這讓她深深地着迷了。就因為這樣,包法利夫人才會不滿於醫生夏爾的膽小懦弱,遲鈍無能。就因為這樣,她才踏上了尋找理想中的愛情之路。但當時的法國正在被黑雲籠罩。她最終在被騙與人的只求自身利益之中結束了她的一生。

包法利夫人是一個悲劇人物。她追求浪漫的愛情,奢華的`生活,卻不知她所處的環境給不了她想要的。當愛情建立在物質基礎上時,就註定了它的悲劇結果,無論過程如何使人沉淪,結局都只有一個。是誰使她走向了絕路?是人們的冷漠淡然使她求助無門,還是自己對命運的屈服?最終導致了愛瑪的悲劇,或許可以説是當時的社會逼得她服毒自殺的!

現實與理想總會有差別,當現實於理想中的情況不同時,我們不應該把這一切歸結為命運的安排。當我們遇到挫折或者意外時,或許這是上天給我們一次調整心態的機會。當命運在現實社會中不妥協時,這就是現實的殘酷。不是想象的會和現實相同。完全不盡然,因為包法利夫人就是一個現實與理想的化身。

包法利夫人造成的悲劇啟發我們如果遇到這樣的女人,千萬不要像包法利先生那樣痴迷其中,不可自拔,最後弄得家毀人亡。所以我們要時刻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大致明確自己的傾向,珍視自己身邊的幸福。也同時提醒廣大青年學生一定要定位好,認清自己的經濟地位,明確階段,不做超階段的消費,適度適量符合自身經濟狀況的消費才可能長久的發展。

在現實面前,夢想和許諾是多麼可笑!生活還在繼續而悲劇還在不斷上演,現實中不要過多追求虛幻的世界,我們要在現實生活中活出自我,誰都不會代替你,應為你為自己而活。至於夢想,誰沒有夢想在自己的認真的過每一天的同時夢想的大門會想你打開!

《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35

週末時分,陽光慵懶,午睡醒來,決定把昨天開始聽的《包法利夫人》看完(這種狀態似乎與文青的狀態暗合)。請不要笑我的淺陋,熟悉主要人物與情節,聊天的時候滔滔不絕,可就是沒看過原著的書評家我敢説並不在少數。當我讀完合上書本時,只覺胸悶氣短、後脊背發涼,陷入一種恐懼之中,我甚至懷疑自己會不會成為包法利夫人。這種感受和只去讀一讀書評讀一讀文學史得來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思之再三發現包法利夫人其實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文藝女青年。

包法利夫人十三歲時進修道院接受教育,天生似乎就有一種與眾不同的個性,“她愛教堂是為了教堂的鮮花,愛音樂是為了浪漫的歌詞,愛文學是為了文學熱情的刺激,這種精神和宗教信仰的.精神是格格不入的。”她天生有一種浪漫主義傾向。她愛聽那些反映天長地久、此恨綿綿的悲歎哀鳴,她渴盼着可望不可即的愛情,也是這種個性決定了她後面的人生選擇。

以愛好音樂和閲讀來標榜,在現在來説都是一種很好的裝飾品。包法利夫人會彈鋼琴,在小鎮上她顯得是才華出眾,愛讀小説,這讓她更幻想着熱烈浪漫的愛情。鄉村富人羅多夫偶遇包法利夫人後便被她的氣質迷住了,心中便想着如何把她搞到手,因為他對他的前一個情婦已經厭倦了。他只花了點甜言蜜語便把鬱鬱寡歡的包法利夫人俘獲在手。一個逢場作戲,一個深陷其中。包法利夫人夢想着兩個人的遠方呢時卻被羅多夫拋棄,她大病了一場,幾近喪命。後來她與萊昂的“浪漫愛情”也是以同樣的結局收場。兩次“愛情”賠盡了包法利夫人所有的財產,最後家庭也宣告破產。福樓拜不慌不忙地描寫她四處告貸,包括去拋棄她的羅多夫那裏,然而除了受盡侮辱外一無所獲,她服毒自殺了。

婆婆對兒媳的鬱鬱寡歡深知其根由,“讓她做點實際的事吧,不要一天到晚就看那些不好的小説,想入非非!”老人家的眼睛雪亮,可無法執行。包法利夫人總認為眼前是苟且,那想象中的“愛情”才是她的“詩和遠方”。

愛情不是生活的唯一目標。包法利夫人把幻想中的愛情當成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不事產業,最終家業被騙,真正愛她的丈夫鬱鬱而終。

文學名著中不乏這樣的例子,安娜覺得自己的丈夫沉悶乏味,投向沃倫斯基的懷抱。他們不顧一切私奔,過上了只有兩個人的詩一般的隱居生活。然而愛情不可能是沃倫斯基的全部,他需要社會的價值,如此安娜又將變成以前的安娜,她的愛情夢幻破滅後,葬身於鐵軌。世上哪有絕情谷呢?《神鵰俠侶》中絕情谷女主人裘千尺始終擺不脱愛恨情仇。張愛玲若不是因為胡蘭成又怎麼會孤獨終老呢?可惜的是,她們都是所託非人,“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隨。”在沒有找到那個對的人之前又何來愛情。痴情的人把心中幻想當成了現實,卻又看不到瑣碎現實中的美好。

最愛《荊棘鳥》中的梅吉,她一生苦戀神甫拉爾夫,不能追逐遠方,便將根深深扎進自己的莊園裏,而不是自怨自憐,憂傷終老。此時只想奉勸那些愛幻想的文青,或許狗血的不是現實,而是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