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存在感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74K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存在感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存在感讀後感

存在感讀後感1

《存在與時間》是德國馬丁·海德格爾的著作,曾被教育局稱為“不合格”的一本書,卻被不少學者認定是20世紀最重要的哲學著作之一。在書裏藴含了太豐富的內容,討論的問題也龐雜且深刻,有些地方讓人根本看不懂,但是某些話卻讓人印象深刻,若有所思。人想要本真的存在,就必須本真的理解和麪對死亡,海德格爾説:“死是存在的最本己的可能性,像這種可能性存在,就為此在開展除它的最本己的能在,而在這種能在中,一切都為的是此在的存在。”

“為生存而生存就是本真的”乍看就覺得是廢話,人肯定都是求生的,不會是求死的呀,所以自然是為生存而生存,這樣的問題還有討論的.意義嗎?但是結合很多人各種生存論,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這個哲學家要講出這樣的話來。有人覺得生存是為了賺錢,有人説是為了工作或者其他形形色色我們覺得對於生存很重要的事情,或者滿帶文藝範兒的“為了讓生命有意義”。但是生存就是生存本身,與其他一切都無關,我們是為了讓自己活着而生存的,為了維持生命而呼吸、飲食,而只有生存在這個世界上才有了工作、金錢……所有的一切。下次再給自己找理由的時候,請記得告訴自己,生存就是我們的目標,於是很多我們覺得乏味的東西可能也會有意思起來,很多困難也就不那麼可怕了。

生死一向是哲學領域很容易提到的話題,於是,探討了生存本質後,海德格爾又説“死亡不是人實際能經驗的。”誰知道到底這樣的話是不是正確的呢,至少現在的你我都不知道。沒有經歷過的人自然沒有發言權,經歷過的人又有什麼方法能告訴我們他們的經驗?“死亡也不是能被他人代替的。”要是能,那不知道有多少冤魂會因為別人的推責而無辜走在黃泉路上。也許真的是死亡使人個體化,使自己的生存整體地呈現出來。有時候想想還真的是死亡讓人去注意某人,文學上更是如此,我們經常都愛説,只有死人才能出名,因為實在有太多的好的作品都在作者死後才受到大眾的認可。甚至覺得大家好像忽略了生存的意義,明明人死如燈滅什麼都留不下,不管是盛名還是厚利,很懷疑這樣的規律是依靠怎樣的理據形成的,但是它就在那裏。人所畏的情緒向自己展示了自身的生存作為一種有限的存在是終有一死的。誰也代替不了誰,也無可逃避。不管這輩子怕不怕死,在世上也不過幾十年,誰也逃不了,當下的日子好好過便好了。

生死由天,我們總是在糾結自己的存在,總是計算着在世間的時間,但是既然不受我們思維活動或者情緒的左右,我們為什麼要花這樣的時間和精力呢?或者我們真的想要用腦子重新整理出更適合我們的生存法則或者避免死亡的竅門?

存在感讀後感2

《昆蟲記》這本書教會了我怎樣觀察昆蟲,怎樣識別昆蟲,更重要的是,它教會了我們要愛護昆蟲。《昆蟲記》告訴我每一個生命的存在都自有它的價值,就連我們討厭的屎殼郎也一樣。

卷五的第二篇文章《埋糞蟲與環境衞生》就説明了這個道理。

它告訴我們,蒼蠅、蜣螂、葬屍蟲、皮蠹和食屍蟲類,其作用不可缺少,不能忽視。它們從事屍體、糞便分解工作,它們把屍體、糞便分割切碎,用嗉囊細細消化,最後,將其再歸還給生命。比如,野外的鼴鼠、蛇或什麼動物死了,如果一直沒被清理,就會腐爛、發臭,環境就會遭到破壞。人們不可能發現,也不可能一一去清理。不用擔心,屍體在哪裏出現,這些小傢伙就是收屍工,片刻工夫就會蜂擁而至,在24小時之內就能收拾乾淨。

在大自然中,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如果沒有這些收屍工,病菌就會在屍體裏繁殖,導致疾病流行。由此可以看出,每一個生命都有它存在的價值。

法布爾在《昆蟲記》中,憑藉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描寫昆蟲,體味昆蟲的處境,以蟲性反觀人性。他筆下的昆蟲世界其實是人類生活的縮影。

《昆蟲記》寫道:這些掩埋工提供的服務,對原野衞生意義重大,而我們則正是這持之以恆的淨化工作的主要受益者。然而,我們遇到這些忘我的勞動者,投去的只是一種輕蔑的目光;不僅如此,還用民眾俗語給他們取了種種難聽的.名字。

是呀,這些掩埋工中,作者尊稱其為“聖甲” “金龜子”的昆蟲,在法國,就叫作“食糞蟲”“埋糞蟲”,在我們國家,它的名字也不好聽——“屎殼郎”。

然而,屎殼郎正是最勤快的工人。不停地收集糞便到它的“倉庫”裏,儘管已經超量了,多得不得了,派不上用場,它還在不停地收集,為存儲而勞其筋骨。它藏的小糞球,總有一天,會有一株植物吸收它的營養,長得綠油油的,有牛羊吃了這植物之後,會長身體。這不是人們所希望的嗎?屎殼郎的產業,終有一天會轉化成我們餐桌上的食物。可是,人們卻很討厭這些長相不雅,渾身發臭,整天與糞打交道的昆蟲,見到就踩。

你看,這些做好事的自然界的小小朋友,到頭來卻受到鄙視,背上臭名,挨石頭砸,被腳後跟碾得粉身碎骨,這是何等不公平的待遇啊!

《昆蟲記》就是這樣以蟲性映射人性。看這些昆蟲的遭遇,讓人不禁想到了從事艱苦勞動的處於社會底層的人們的遭遇,他們為我們提供了多少實實在在的服務,我們卻對他們毫無所知,還心存鄙視。

從這篇文章中,我悟出了兩個道理:一、生命萬物的存在自有它的價值,我們要尊重它們。二、底層勞動者的工作是辛苦和必要的,他們的貢獻不可小視,我們要尊重底層的勞動者。

存在感讀後感3

翻譯這本書的過程中,有一個想法始終在腦子裏盤旋:大家説存在即合理,果真如此的話,我們似乎毫無必要為自己的存在多作證明,就像路邊的石頭一樣,實實在在地位於那裏,毋庸贅述。但現實卻相反,在這個社會裏,大家都爭先恐後地為自己代言,好的壞的言論,唯恐遲一秒説出口,別人就看不到聽不到我們似的。現在可供我們發表言論的手段太多,有時候我甚至會想,也許我們多多少少都患上了“證明強迫症”。我們不懂何為真正的沉默,也不願沉默,我們迫不及待地證明自己的存在,卻覺得存在感愈發稀薄。

我看了很多白智娟主持的訪談節目(白智娟的people inside),這位優雅端莊卻言辭犀利的女主持在節目裏的話語不多,字字句句卻擲地有聲,所提出的問題都能引出被採訪對象的人性光輝。這位充分獲得了社會認可,可謂美貌與智慧並重的女子竟然在談論存在感這麼一個接近生命本質的質樸話題,這不禁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存在即合理,沒錯,但存在感卻不是理所當然地伴隨生命而來。存在是一個客觀事實,它讓我們得以進入他人的眼睛,讓我們佔據一個角落,但存在感卻是一個認識自我檢討自我完善自我的旅程,它使我們活出一個更美好的.自己。本書以話語、思想、感情、表情、關係、自我為主題,展開講述瞭如何獲得、維持並昇華屬於我們自己的存在感。它告訴我們,存在感也是需要經營管理的。書中內容也許不夠深入,但全書卻沒有一句空洞的大話。也許有的讀者會將其視作又一部的心靈雞湯,但我卻更願意把它當做現實的行動指南。

總能看到這麼一番光景,人們圍坐桌旁爭論得臉紅耳赤,把話説到絕處,毫無退路;總能看到這麼一種現象,有的人虎視眈眈地刷着微博,只為了能在第一時間一言否定他人的意見;總能看到這麼一種奇怪的風氣,有的人喜歡把錢當做玩弄的把戲,鋪滿一牀或蓋滿一身;總能聽到這麼一句話,“他/她愛我更多”……倘若你的存在只是為了把話語的利刃插到別人心上,倘若你的存在只是為了成為二八定律裏的20%,倘若權力和金錢就等同於存在,倘若存在意味着在感情中佔上風,那麼最後多問一句,倘若這些外物都消失了,你會在哪裏?所以,抱歉,這些都不是存在感。

存在感是一種內化到生命中的自省自謙自愛自重的力量,正是這種不為外物牽絆,不為他人轉移的力量讓你在最後的最後可以説出一句“不枉這一遭”。

引用書中的一句話:我想告訴他們,人生中什麼是絕不能失去的,什麼是需要毅然甩開的;什麼是隻需一看而過的,什麼是真正美好的;什麼是隻需一聽而過的,什麼是對的。

存在感讀後感4

小懶的新書《流經存在的邂逅》剛剛已經看完了。從昨天早上送來拿到手,到今早十點看完,不過短短一天的時間。果然感興趣的言情小説,總想快點看到結局,有一定的閲讀速度。其實看得不是很仔細,大段大段的文字都是走馬觀花般匆匆瀏覽一遍就翻頁,當然不會遺略的是聶雙和季澄兩人戀愛的細節。小懶在序言裏説自己想寫一本在寂寞或困惑的青春期裏極其渴望看到的書。她也説,她盡了最大的努力來實現,如果這本書做不到,哪怕書中只有一句話帶給讀者思考,她也覺得成功了。我想小懶是的確做到了她所希望的。聶雙和季澄的戀愛故事,不是我們每個人的戀愛版本,可從那些或驚天動地或平淡無奇的小事裏,總能找出一絲絲我們有關愛情的理解與感受,即便是從沒試過戀愛滋味的人。其實小懶那段關於大學畢業,初進職場的文字描寫最令我感觸。

聶雙是腦子想法很單純的女生,她不會明辨是非曲直,即使進入職場五年,她也學不來説大話,也學不來遊刃有餘地與各色人周旋。大學裏,倘若她覺得那個人人品不好,她便與那人拒絕來往。工作後,人際關係的重要性卻又迫使她不得不硬着頭皮與那種人打交道,但始終做不到輕鬆自如。我自己也是那樣的人吧。眼裏容不下一粒沙子。可是沙子存在,我只能裝作看不見,於是愈發變得人家眼裏的冷漠與清高。其實只是自保。自己真的不會與這種人打交道,於是選擇逃避。給我十年,性格使然,我也學不會。雖然有些可悲,雖然大概樹敵眾多,但我的心就是那樣誠實,不願屈就。可能很多人認為,沒談過戀愛的人沒資格討論愛情吧?可是,沒談過戀愛,不代表人就是無知無覺。再不屑愛情的女生,在某年某月某個時刻,對愛情都曾有過那麼一些幻想。借白木珊的話,小懶道出了我心中的'想法:世上的人那麼多,誰會是愛我,我也愛,彼此又非常適合的那一個?沒遇到愛情前,大概就是這樣。想着世上芸芸眾生,在紅塵裏不知以何種形式就遇見那麼一個人,最終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很奇妙。一切的偶然都是必然。迷信點講,這叫命中註定,逃也逃不掉。小懶的結局都是温馨而美好的。

有時,不是悲劇才能盤踞於人的心頭,才能讓人永世不忘。其實我們想要的,不過是小小的温暖,才不至於衍生出絕望之情。平淡的温暖與幸福一樣能長駐心底,與悲傷一樣刻骨銘心。只是悲傷會讓我們難過,幸福會讓我們微笑。不急不躁。相信緣分的到來吧!

存在感讀後感5

《另一種存在》讀後感似乎每一個週末回家,老師都回佈置讀書的任務。

好像是我們這些學生除了週末回家休息之外,就不會有時間看書了似的。當然,週末所讀的書與平時讀的完全不在同一檔次,畢竟,誰有本事在讀完一本科幻小説或是漫畫之後能寫出合乎要求的讀後感?在校老師強逼我們看書,我和我的同學們只好拿起平時只放在書架上衝樣子的名著讀了起來。我卻幸運得多了。

多虧我的伸手快,厚厚的一本《另一種存在》,讓我利用每天早上的時間一點一點蠶食,到進天時只剩下幾十頁了。我只需趁熱打鐵,將之讀完即可。本來剛看開頭幾章時,覺得好無聊,雖然周國平這個人是個很有名的哲學家,可是他寫出來的書也不怎麼樣嘛。可沒辦法,厭倦的雙眼牢牢盯着每一行字,給我最初的感覺是無聊,可是後來以一種平靜的心去讀,而有一種與本來截然不同的感覺滲入腦海中:這本書為何這麼讓人有對自己人生的感歎呢?剛讀完,我就對着自己説:“人生這麼美好,為何你這麼悲慘,不能擁有美好的生活,對,也對,我不肯努力怪誰,所以我要拼搏,一自己的目標而奮鬥,這才是最後成功的過程,不能如守株待兔裏的那個主人公一樣,等待天上掉好處,應自己去奮鬥,讀後感《《另一種存在》讀後感》。周國平這個名字,很多人都覺得陌生。倒是和他一字之差的`周和平老師更有些知名度。周國平先生是一位典型的讀書人,著書立説和翻譯外國哲學著作似乎就是他工作的全部。他的書或是文章,無非兩個方面:散文隨筆和哲學論著。前者描繪了一個文人的精神家園,後者反映了他的學術生活。我讀到的,自然是他文人的一面。 我最喜歡周國平書的二輯的一篇叫“純粹寫作”中的幾句:我相信,凡真正的詩人,小説家,文學寫作者都是作品至上主義者,他的野心僅到作品上,最大的野心便是要寫出好的作品。這就是我所説的純錯寫作立場。

當然,除了這個做大的野心之外,他也許會有一些較小的非文學性質的野心,例如想獲得社會上的成功。有時候,這兩種野心彼此混雜,難以分清,以為謝出的究竟是否好作品,似乎不能單憑自己滿意,往往還需要某種來自社會的承認。然而,自己滿意始終是第一位的。我想在這一本本哲學書之後會是一番令人感歎的哲學,將來這周國平會永遠是每一個人的哲學老師,帶領我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