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有關《穿行基礎教育森林》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72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有關《穿行基礎教育森林》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穿行基礎教育森林》讀後感

《穿行基礎教育森林》讀後感1

《穿行於基礎教育森林》這本書,把我從繁忙的工作中拉進到了一個教育者心目中的世外桃源,開啟這趟神奇的旅程。這本書是人民教育家、改革先鋒於漪老師的最新力作,於漪老師從教近70餘年,在這本書中她回答了青年教師最關切的問題,彷彿把我帶到了教育現場,手把手的教學,一一解答我內心的小問號,帶領我們思考教師這份職業。

縱觀整本書十三章的內容,讓我感觸最多和反思最多的是第三章,愛是學生成長的基本需要。這一章讓我對愛學生有了更深刻地認識,師愛盪漾可覆蓋學生求學過程的方方面面,生活的,學習的,思想的,物質的,精神的等等。於老師提出了 “成人”的`教育吸引了我的注意,讓我對師愛的學習方面進行了思考。説到基礎教育中的國小教育,雖短短數年,在人生長河中僅僅是一陣子,但這短短一陣子往往影響他們一輩子的生活道路。萬丈高樓平地起,愛學生還是要讓學生基礎打得正,打得深,打得牢,不歪歪斜斜,學生會一輩子受用不盡。最近的教學中我發現孩子們現在學習的知識或者是我能夠給他們拓展到的知識,竟然有一些曾出現在大學聯考習題和教師招考的練習題中,這些題還一度讓我頭疼過,當時我想如果我要是在國小時期就把這些知識牢牢掌握,那可能就會更加自信輕鬆了。還有一些淺顯的課文中藏着許多人生的大道理,啟發着我一邊教學,一邊治癒。這也讓我更加堅定了我在教學中堅持打牢基礎,紮實學習的做法。爭取把紮實教在黑板上,教在課堂上,還要教到學生身上,教到學生心目中。幫學生“扣好第一粒釦子”。

對於如何去愛學生,於老師對於“愛”與“嚴”給出了辯證的答案,愛不是姑息,不是遷就,愛是嚴的孿生兄妹。這就讓想到了疫情後的這個學期,因為孩子們還沒有從假期懶散的狀態中轉換過來,加之假期時間長,對常規已經有些陌生了。所以班級常規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上課坐姿歪歪扭扭,不舉手就説話,學習態度不認真,拖拖拉拉等。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從開學的第一週班會就開始緊抓常規,從入室即讀到間隔一米,小到鉛筆橡皮的擺放,書包放置的方向,大到課堂紀律和學校紀律,講清規則和獎懲條例,嚴格執行。並且讓他們親身體會常規鬆懈帶來的不良影響。就這樣,孩子們相互監督,相互提醒,相互幫助,不僅班級衞生變得更加整潔了,課堂效率提高了,同學們的集體意識也得到了培養,這不也是“愛學生”,對學生負責的表現嗎?如於先生所言,愛是嚴的基礎,有了愛滿天下的胸懷,嚴才會有效果。愛中有嚴,嚴重有愛,學生在温暖陽光的撫愛下就能健康成長。

讀完於老師的書,手不釋卷,如獲至寶。它帶給我的不僅是震撼,更多的好像是一種無私的`愛。她把一輩子教育事業的經驗,毫無保留的傳授給我們,大至讓我們和教育改革接軌,瞭解核心素養的意義,小至如何上好一節寫字課,如何更好的和家長溝通,如何備好一節課教好一個字。這一切的背後讓我看到了他對我們青年教師給予的厚望,她希望我們能夠繼續傳承下去,“以生為本”、“仁者愛人”,繼續為中國基礎教育貢獻力量,這是就是於老師無私的大愛。

於老師甘為紅燭燃自身,甘為泥土育春花,甘做基礎交路路上的鋪路石,與學生同呼吸、共命運。雖然我的經驗沒有那麼多,思想覺悟也沒有那麼高,但我決定開始做一個“小人”,放下身段,進入孩子們的世界,加入基礎教育森林護林員的團隊,為基礎教育貢獻自己的力量。

《穿行基礎教育森林》讀後感2

在《穿行於基礎教育森林》書中,於漪老師提到思維力的培養與發展尤為重要,思維的進行與表達過程,就是在大腦裏組織語言的過程,二是學思結合的規律,學習困難的同學在思維方面往往有很大的'弱點,提不出問題,啟發教師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多培養學習的思維,讓學生多思與深思。例如教學時採用橫向比較的方法啟發學生閲讀思考:同一作家的不同風格的作品可以進行比較,如李清照的《如夢令》與《聲聲慢》;同一作家同類作品比,不同作家相同相近的風格特點比,同一對象不同作者比,比如學習《有的人》時,引導學生與《論魯迅》比較。這引發了我的思考,在數學教學中需引導學生探究解題方法的多樣化與優化,但我有時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趕教學進度,對於數學的關鍵性問題有時僅僅是點到為止,並沒更多地追問與深入引發學生進行思考,這其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少年成長中總是有求知的願望,學生小,不知事,做老師的須教在今天,想到明天,為他們日後的發展着想。學生學習數學不應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在以後的人生中也能用數學的眼光看待事物。

作為老師我還有很多欠缺,於漪老師對於“師愛、備課、課堂實踐”的踐行是我的指向標,我要不斷警醒自己,關心學生的學習需要,面向全體學生,讓他們在日常的課堂學習中都能學有所得。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學習,不斷反思,在反思改進中深化認識,決不滿足於現狀。

《穿行基礎教育森林》讀後感3

“成長是人一輩子的事,教育不是一個結果,而是生命綻放的過程,它永遠面向未來”——於漪。

最初我對《穿行基礎教育森林》這本書感興趣的原因只是單單因為於漪老師,因為她是改革先鋒,而且現在91歲了還仍然活躍在與教育相關的崗位上。我很好奇這真的是幹了一輩子教育,愛了一輩子教育的人,那麼她究竟是怎樣的呢?她是怎麼想的呢?懷着這樣的好奇我翻開了這本書。

本書是以兩代教育工作者對話的形式展開的,在交流中啟發教育思想,傳承教育理念。書中談到了於漪老師對教育的理解、從教的感悟,個人成長的經歷,教學改革的經驗,辦學追求的境界,教師隊伍的建設,專業成長的堅守。讓我看了一個一輩子為了學生、為了教師、為了教育,默默堅守,無私奉獻,偏偏樂在其中的師者境界。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不由得反思自己,是否也可以像於漪老師一樣這樣沉浸和熱愛教育事業。

本書也讓我更加透徹的理解教育。書中説教育是生命與生命的對話。無論是“成人者“或是”受教者“,都是在教育事件中履行着不同的”知“和”覺“;無論是”成人之道“,還是教育過程中的”成己修為“,最終以”止於至善“為目的——就是”教人成人“。於漪老師説:‘大自然生生不息,教育也是生機盎然的圖景。基礎教育工作者不僅影響了一個人的.成長,更影響着家庭、民族、國家的未來。讓我深深感受到沉甸甸的責任,同時也無比自豪我能從事這樣一份偉大的事業。

於漪老師從來不排斥聽課,歡迎任何人走進她的課堂。她説憑藉的是改革的勇氣、開放的心態、不怕出醜。課從來不十全十美,常伴隨着問題,缺陷,不足,乃至錯誤,她本着實事求是的態度與同行交流,不諱過,不掩失,求其真,也許這獲得了同行的包容和認可。“偶像“之説一直都是她的提醒和鞭策,不斷自我反思,自我否定,自我修為,認真縮短”實“與”名“的差距。這開放學習、專注成長的淡然心態給我觸動很大,面對不如中年的我,其實已經對公開展示課堂心存芥蒂了,無外乎擔心的就是丟醜。看看於漪老師,謙遜學習的低姿態,我非常慚愧。

於漪老師對待學生的態度,她説人實有靈性的。“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宇宙“教師視學生為”萬物之靈“的”靈“,內涵豐富。它既是師生間平等關係的表達,也是對學生主體性、獨立性、主動性和能動性的認知於尊重,更是對學生稚拙、粗糙、不完美的包容與理解,智慧的引導學生不斷求真、求善,提升學習品質和人生境界。教育的出發點就是”培養人“。我看到於漪老師無微不至的對待學生,體會學生細小的情感變化,盡己所能幫助需要幫助的學生,哪怕危及身體和生命也在所不惜。而且在紛繁複雜的社會,面對各種因素的干擾,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十分不容易,堅守就更加不易,需要有遠見卓識和相當的勇氣。愛實學生成長的基本需要,師愛不是本能,而是素養,是要認真學習和修為的。師愛較之温暖無私的母愛,應更有深度,它是”惻隱之心的體現,美好人性的弘揚,薪火相傳的擔當,時代號角的呼喚“,應有更大的格局,要”心裏裝進學生,裝進國計民生,裝進教育社也,裝進立德樹人的使命“。

於漪老師説,隨着時間的推移,年齡的增長,對教育事業價值的深化,才又不自覺到自覺,到以心相許,以情澆灌,以自己有限的德、才、識、能作為他們前進德鋪路石子,攀登高處的階梯,託舉他們稱為初生的太陽。想想到了我現在這個年級,有的時候看到素質高,能力強,又肯幹的年輕人,就想多説兩句,希望他們能夠在年輕的時候確立方向,努力追求,書寫無悔的教育生涯。我也會把我所有的經驗和想法與他們分享,希望他們能夠站在我的肩膀上,更快的成長,稱為優秀的教師,擁有一個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涯。

很多時候,我願意把我的想法表達出來,是希望聽到更多信息,感受更多成長的力量,能夠享受專業成長帶來的幸福,享受學生成長帶來的成就感,無愧人民教師的稱號。“落紅本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看了這本書,對於漪老師的經歷和思想有了更深的瞭解,她將成為我前行的明燈,我將用一生來追求”春泥“般的教育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