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呼蘭河傳》優秀的讀後感範文(通用12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32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呼蘭河傳》優秀的讀後感範文(通用12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呼蘭河傳》優秀的讀後感範文(通用12篇)

《呼蘭河傳》優秀的讀後感1

“正月十五正月正,家家户户掛紅燈……”

耳畔彷彿響起了荒涼的歌聲。從那安靜且了無生氣的大院子裏,從那間破舊的草房裏,就像一朵紅花開在了牆頭上。越鮮明,就越覺得荒涼。

《呼蘭河傳》是蕭紅的小説名篇,也是蕭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用平淡又帶着孩童稚氣的筆調,慢慢塗抹出蕭紅記憶中的家鄉,一個平凡的北方小城,一羣善良又愚昧的百姓。

呼蘭城東二道街上的大泥坑和圍繞大泥坑發生的趣事,真是令人忍俊不禁。跳大神、放河燈與野台子戲,讀來新奇,還保留着一股古樸之氣。在那個年代的人們,心裏還念着古時候傳下來的規矩,使人動容,雖然這些又帶些許封建迷信的味道,但是讓人覺得,這麼長這麼長的時間淌過,還有一些事、一些人是沒變的,懷念又心安。

通讀全書,其中最讓人痛心的故事是小團圓媳婦的故事。她是一個十二歲的普通的小姑娘,被趕車的胡家接來做小團圓媳婦。之前,她的大娘婆婆是不主張接她來的,她來了之後也只是多了一張吃飯的嘴。可見,就算是小團圓媳婦來了也不會有什麼好的生活過。她黑乎乎、笑呵呵的,長得很高,於是她的婆家讓她説自己十四歲。在那個年代裏,女子長得高了居然也是一件羞事。

“過了沒有幾天,那家就打起團圓媳婦來了,打得特別厲害,那叫聲不管多遠都可以聽得見……鄰居左右因此又都議論起來,説早就該打的,哪有那樣的團圓媳婦,一點兒也不害羞,坐到那兒坐的筆直,走起路來,走得風快。”難道因為坐得直、走得快就應該捱打嗎?

鄰居們對團圓媳婦也沒有一絲心軟和心疼,反而説該打,而這樣的鄰居也大多是女性,想必她們的少女時期也是捱打捱過來的,對待下一代時認為這是理所應當的,卻不能想到去幫助她、拯救她。可見,數千年重男輕女的思想和對女性心靈與身體的束縛甚至已經將她們壓得接近扭曲了。

然後,天天夜裏跳起了大神,她的婆婆説,小團圓媳婦病了,跳神給她趕鬼。但是怎麼趕都不管用,“於是有許多人給他家出了主意,人哪能夠見死不救呢?於是凡有善心的人都幫起忙了。他説他有一個偏方,她説她有一個邪令。”足以見到,左鄰右舍們還是有着善心的,誰都想救救這個可憐的小姑娘,有人説吃一個全毛的雞,有人説吃黃連和豬肉。人們心中的善良和愚昧像是一枚硬幣的的正反面,他們不知道,小團圓媳婦落到這種地步,是因為他們心中的愚昧縱容了胡家的人。多荒誕啊!問題竟全部出在每一個出主意救人的人身上。

來了一個畫帖的雲遊真人。小團圓媳婦的大娘婆婆説:“我只打了她一個多月,雖然説我是打的狠了點,可是不狠哪能規矩出一個好人來。有幾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讓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幾回,打得是有點狠了,打昏過去了。”讓人不忍卒讀!才十二歲的小姑娘,每天遭受的是婆婆的毒打,就算身體不出問題,心理也會有很大的陰影了。

吃了多少偏方,看了多少方士,都沒有用。小團圓媳婦活活被胡家折磨死了。臨死,她的婆婆心疼的還是錢,卻不在乎那條鮮活的人命。

整個《呼蘭河傳》的故事基調,從這個故事開始,就漸漸的悲涼起來,訴説着那個年代下人們扭曲、蕭索的內心,深刻地揭示了封建主義對人們的荼毒。茅盾説,《呼蘭河傳》真是一串悽婉的歌謠。正是如此!

《呼蘭河傳》優秀的讀後感2

這個暑假,我特意去買了蕭紅的著作《呼蘭河傳》,因為這個作品的片段在課本上多次出現過,學了之後的我對這本書很有興趣,就在書店買了。整本書主要描寫了作者兒時的故鄉黑龍江呼蘭河縣的特色,風俗及小時候熟悉的人物和印象深刻的趣事。

蕭紅生活的城市——呼蘭河,那時一個每天人們都忙忙碌碌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成不變,沒有色彩和花樣,只有脆弱和枯槁的地方。,她身邊的人一個個像被抽去靈魂的木偶,早已對生活麻木了。他們固執而又愚昧,唯一不同的只有蕭紅的祖父。祖父是一個樂觀的人,他從來沒有絕望過,成天開開心心的,而且他還保留了一顆童心,蕭紅每次調皮地做“惡作劇”,祖父發現了不但不生氣,反而和蕭紅一起哈哈大笑。如果換作別人,恐怕早已把蕭紅教訓一頓了。所以蕭紅的趣事,都是跟她爺爺一起才發生的。有了爺爺,其實蕭紅的童年也是美好的

現在的我們正處於童年的美好時光童年的美好時光是多麼的讓人留戀,我們都要好好地珍惜,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長大了才不會後悔。讓我們用一顆善良、熱情、奮進的心來好好珍惜、感受這如花的大好時光吧。

《呼蘭河傳》優秀的讀後感3

蕭紅先生,民國四大才女之一,一生充滿傳奇,不向命運低頭,在苦難中不斷抗爭。最近,我有幸拜讀了先生的《呼蘭河傳》,這本書寫於戰火紛飛的1940年。1942年,日軍攻陷香港,因病住於香港醫院的先生也寂寞地離開了人世,這本書成為了先生最後的著作。

這本書,是一篇優美的敍事詩、更是一串悽婉的歌謠!作者以細膩的手筆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個真實、無奈的故事。通過一個不諳世事的兒童眼中的世界,向我們展示了作者童年的難忘經歷。其中,有快樂的、有悲傷的,更多的是對那個醜陋封建社會的'批判、揭露。

在這個封建社會的大舞台上,生活着一個個悠然自樂、自怨自艾的可憐蟲,有二伯、老廚子、老胡一家子、周圍的閒人們…

書中最慈祥的人非祖父莫屬了,祖父是作者唯一的伴侶。無憂無慮的後花園中,與祖父盡情玩耍,纏着祖父講唐詩、故事…祖父是和藹的,他的眼睛笑盈盈的,充滿童趣,像個孩子;祖父是通情達理的,在大家紛紛議論小團圓媳婦的不是時,他説小媳婦是個好孩子…祖父雖默默無聞,卻不斷激勵着作者積極的一生。

小團圓媳婦太悽慘了!她是一個“笑呵呵”、健康活潑的小女孩。可她太小了,才12歲的孩子,就離開了自己的父母,成了婆婆的兒媳婦。天真、大方、率性的她,無意識地違背了封建傳統習慣而思索而生活。在周圍人們的閒言碎語下,愚昧的婆婆為了“規矩出一個好人來”,從她一進家門就開始,打了她一個月。婆婆親口對別人講,一天打八頓、罵三場;有時,吊樑上,皮帶抽,打昏後用涼水澆醒;用燒紅的烙鐵烙腳心…把一個好好的人折磨病後,不給她看大夫,卻聽信周圍的人,到處找偏方、請大仙、跳大神…就是這麼一羣人,一次次的從精神上、從身體上瘋狂地折磨着團圓媳婦,卻口口聲聲的説是為了她好。最終,活活的把她害死了,周圍留下了一羣“熱心”的、冷漠的看客…

這一切,該有多大的深仇大恨,才能乾的出來啊?這是一件多麼悽慘的事啊!這是一羣多麼冷酷、愚昧的“好人”啊!

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殊不知,這些婆婆們,同樣也是“照着幾千年封建傳統習慣而生活”的犧牲品!可以想象,這些屈服於封建迷信思想的人,都會為自己的愚蠢、頑固而付出代價!

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中説過:翻開封建歷史書,每頁上都寫着“仁義道德”,卻是滿本都寫着兩個字:吃人。透過這本書,我分明看到了舊社會封建禮教的猙獰面目,正張着血盆大口,吞噬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

想想蕭紅先生生活的年代,看看現在,我為自己生活在這個繁榮文明的新社會感到光榮與榮幸!我們要倍加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學習,積極樂觀地建設新時代的文明!

《呼蘭河傳》優秀的讀後感4

舊時的人,都十分迷信,相信妖魔鬼神一類的東西。今天,我讀了《呼蘭河傳》,更是感觸頗深。

呼蘭河是一個小城,裏面有幾條老街和幾家小店鋪,一切都很平常。直到有一天,小城裏來了個“團圓媳婦”,人們都認為她被妖魔纏身,於是請人跳神,又被做一些驅鬼的法術。後來,竟活活地折磨死了這個所謂的“團圓媳婦”。

讀完了這一章節,我不禁為之憤慨,為什麼要這樣對待一個女孩?這些都是所謂的迷信惹的禍啊!什麼跳神,什麼專治鬼神纏身的藥方,統統都是騙人的呀!為什麼因為相信妖魔纏身的鬼話,就白白的葬送一個人的性命呢?

我想到了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片段:一些人就是利用這種迷信的想法,販賣假藥、假方子,這也是迷信呀!這種迷信的心理,也就是自欺欺人的把戲罷了!我們應該相信科學,不應該相信所謂的鬼神啊!

我從這本書中悟到了一個道理:應該相信科學,不要太迷信。

《呼蘭河傳》優秀的讀後感5

張乃瑩(蕭紅),一個成長在呼蘭河的孩子。她用她獨特的筆法描述了童年。在這本書裏,有人物卻沒有主角;敍述了故事,卻沒有主軸。它不是散文,不是小説,卻是“回憶式”的巔峯之作。

初讀此書,蕭紅童年中那些我早已見不到的樂趣讓我痴迷嚮往。再讀,才發現了蕭紅童年中掩藏不住的寂寞。

“呼蘭河這小城裏邊,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現在埋着我的祖父。”

“從前那後花園的主人,而今不見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那院裏的蝴蝶、螞蚱、蜻蜓,也許還是年年依舊,也許現在完全荒涼了。大黃瓜,大倭瓜、也許還是年年種着,也許現在根本沒有了。”

“這一些根本不能想象了。”

小小院子裏的泥土裏,年年種着一成不變的蔬菜,其餘的空地或又是雜草叢生,或又是花開滿園,或又是白雪皚皚;也種着一個解事頗早的小女孩的寂寞童年。她的生活多麼單調,一個種着菜的後花園,一個破舊的後房,竟成了她唯一可以消遣兩個地方。一位慈祥的祖父,竟是她獲得愛的全部來源。坐在門檻上,看着鄰里鄰居們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做着刻板的工作。要是有什麼特別的事,也不過是老胡家的團圓媳婦死了,馮歪嘴子又有了孩子。可這又怎樣呢?她小小的心裏永遠像一湖平靜的水,望着遠處依舊是波瀾不驚。

呼蘭河這個小地方也是充滿色彩的,可也是刻板的。這裏的人是善良的,一年又一年有規律地生活,柴米油鹽醬醋茶,賣饅頭、割豆腐、染布、扎彩。路上一個小小的泥坑讓人們討論了大半年,卻似乎根本沒人在意,路還是照樣走,日子還是平常過。日曆上,時間嘩嘩嘩地逝去,似乎沒有什麼變化。可一年中必有跳大神,趕廟會,唱秧歌;但年復一年,人們何嘗不覺得重複單調?但他們安於命運,也就沒覺得有什麼了。蕭紅幼小的心靈看着這樣的生活,卻下意識的反抗,她熱愛卻又抗拒這一切,於是,就有了作家的蕭紅,有了含着眼淚微笑回憶故鄉的蕭紅。

這個孩子是寂寞的,她孤獨的緊抱着胳臂,用抗拒的眼神過着寂寞的生活。《呼蘭河傳》是一本寂寞的書,蕭紅用看似熱鬧的一切描寫自己的孤獨寂寞。小城裏的單調、枯燥、乏味讓蕭紅寫出了些許歡樂的意思,卻又發覺,歡樂裏還是刻板的寂寞。一個兒時跟祖父呀呀學語背唐詩的女孩,用她獨特的視角把她兒時的一切寫進了一本書裏。而我有幸品嚐到了她的寂寞。

或許是天嫉英才,蕭紅這股中國文學上清新的風不再盪漾,可她留下的一切,以讓世人對這樣一個女子欽佩。著名作家茅盾曾這樣評價《呼蘭河傳》:“它是一篇敍事詩,一片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蕭紅,這個呼蘭河邊寂寞的孩子,留下的是一部巔峯之作。

《呼蘭河傳》優秀的讀後感6

在我們學《祖父的園子》一文時,史老師給我們推薦了《呼蘭河傳》這本書,這本書是蕭紅的一生將走到盡頭時寫的長篇小説,當時她還不到30歲,但身體十分虛弱,患有多種的疾病,31歲時就去世了。

這本書蕭紅用了灰色的筆調寫了呼蘭河,呼蘭河也是蕭紅的母親河。書中大多數的內容都是她童年時候的故事,很多都是她和祖父在一起的趣事。蕭紅小時候因為各種原因,家族中好多人歧視她,只有祖父關心她。她和祖父在一起總是快樂的。

書中有些情節是很好玩的,比如蕭紅趁祖父不注意,就把幾朵玫瑰插到祖父的帽子上,她祖父毫不知情,還説:這園子裏的玫瑰真香啊,蕭紅在旁邊樂的哈哈大笑。讀到這裏,也可以感覺蕭紅童年和祖父在一起的快樂,無拘無束,自由自在了吧?

在《祖父的日子》這篇文章中也可以體會到這種快樂,她去給祖父“幫忙”,她拿不動整把鋤頭,祖父就給她鋤頭的“頭”。她在地裏亂鋤一陣,祖父也不生氣,兩個人還開小差玩了起來。

樣就故事還有很多,都能讓人捧腹大笑。

看完這本書後,我還感覺那時的人很迷信,什麼海龍王啊,叫魂啊?

仔細讀完這本書,我內心複雜。蕭紅回憶了很多童年的事,可是筆調是灰色的。平淡的像秋水一樣,灰色的天空,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會……我想這就可能因為作者身體的疾病讓她覺得所有東西都是灰色的。

《呼蘭河傳》優秀的讀後感7

蕭紅寫了《呼蘭河傳》,這個轉記像是自傳又有點不像,不過可以説,呼蘭河對於她來説是特別的,儘管,她是寂寞的,儘管在這裏,他的童年時呆板而又單調的,但我們還是能從中窺探出不同的意義。

《呼蘭河傳》,它是敍事類,是一幅多彩的風土畫,它記敍了在呼蘭河邊生長的人們的生活。在這裏有各種各樣的人,各種各樣的事。在這裏有村民也有她的祖父。她的祖父在她小時候是她的快樂源泉之一,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的祖父間濃濃的愛,這不禁讓我想起了遠在故鄉的爺爺。

在我的故鄉,我的童年便是落在了那裏,我兒童時期的快樂根源就在那。我的爺爺雖然板着臉時常嚴肅,每當他笑起來時,便是向那西方的聖誕老人滿足人的願望。我曾經的快樂之一就是逗爺爺笑好像這樣他就化身了聖誕老人會在聖誕之夜把我的願望給實現。每次看到爺爺那長長的鬍子,我便不自覺的往他身上靠,賴在他身上吹起那鬍子,鬍子便滿天飛起來,總是想要把它拔下來幾根不過都被阻止了。儘管爺爺不過聖誕節,但是每當聖誕節的時候,我牀頭那掛起的襪子總會被爺爺塞滿了禮物。

現在想起小時候的事,不禁彎了嘴角而在那邊的爺爺還好嗎?

《呼蘭河傳》優秀的讀後感8

這本書是蕭紅寫的。

在這本書裏,是作者年幼時的回想:這裏有活潑可愛的“我“和慈愛的祖父,而祖母,在”我“5歲的時候就去世了。雖然顯示了一點天倫之樂,但也有更悲苦的人生:小團圓媳婦被她的婆婆請來的大神給折騰了一下,還沒到兩個月,就死了;有二伯的不幸遭遇;歡迎馮歪嘴的艱苦人生。他的女人死了,扔下了兩個孩子,一個四五歲,一個剛生下來。後來,那個小孩到了七八個人月才知道拍一拍手,別人家的孩子都會爬了,會坐着了,要學説話了。當然,大家都知道這個荒僻的小城多迷信,有錢的不去上醫院,倒去讓調大聲治病、放河燈送冤魂、搭野台子演戲謝神等。寫出了人們信奉鬼神的可笑舉止;通過王大娘自作主張與馮歪嘴結合後,周圍人的嘲弄,小團圓媳婦被活活折磨死的過程中,人們的不仁,還帶有幾句觀賞的愉快描寫,體現出了作者小時候的小城人們愚昧的迷信,給予了揭露和批評。

讀了這本書,我知道了人們以前愚昧的做法和迷信的方法,不惜一切去花大錢請神給人治病,不讓自己死,自己是什麼鬼火等等的這些事作者的記憶,讓作者難以忘懷,忘卻不掉,就記在這裏了。

《呼蘭河傳》優秀的讀後感9

我近幾日在讀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呼蘭河傳》,它是一個20世紀80年代的一個叫蕭紅的作家寫的,我覺得她的文筆非常好。蕭紅以灰色的筆調描述了這本書,蕭紅用回憶的方法寫下了她的童年生活,其中,蕭紅多次提到她的爺爺與她嬉戲玩耍的場面,因為在家中,只有爺爺最關心和愛護她,而其他的人卻非常歧視她,常常使她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書中有一段情節最使我難忘,蕭紅趁她的爺爺不注意,向他的帽子上插滿了玫瑰花,爺爺卻沒有察覺,他還説:“這個季節的玫瑰真香啊!”蕭紅在旁邊樂的哈哈大笑。

讀到這裏,我覺得蕭紅的童年生活是過得無優無慮,同時也覺得自己的童年很快活,是呀,童年是上帝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我又為蕭紅感到惋惜,因為她那麼年輕就去世了,如果她不死這麼早的話,也許還能給我們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呼蘭河畔》這本書裏的故事,充滿了舊時人們的迷信思想,什麼海龍王啊、什麼叫魂啊,充斥了滿腦子的迷信色彩。那一代人是蕭紅筆下最平凡的一種人,靠自力更生卻擺脱不了貧困與小市民的身份,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喋喋不休。她的筆調下刻畫出一個寂寞陳舊的世界。迷信還是迷信,跳大神治病,依然治不好你的病。看生辰八字再定婚姻,若是時辰不好但家財萬貫的男孩是可以娶媳婦的。雖然人們這麼愚昧,但是蕭紅筆下的這麼個家庭還有一點點兒温馨,一點點兒的生氣,好像煙兒一樣迷茫,使人摸也摸不着,想也想不透。

《呼蘭河傳》裏的故事,是三天三夜也説不完的,苦悶和寂寞也一樣,而這一種心情反射在《呼蘭河傳》上的陰影,見之於全書的情調,也見之於部分思想,這是令人惋惜的,正像我們對蕭紅的死一樣惋惜。

我真想永久停留在童年。可是時間是不等人的。那就讓我們用一顆善良、熱情、積極向上的心好好珍惜、感受這似金的大好年華吧。

《呼蘭河傳》優秀的讀後感10

今年暑假我看了一本書,叫《呼蘭河傳》特別好看!

這種感覺,這種處境,這種生活,也許也是隻有童年的蕭紅才會有,看似是美好的,但其中卻是悲哀的。記憶中腦海裏仍然浮現着《我和祖父的園子》中那個名叫蕭紅的小女孩的調皮可愛的映像,一直想去認真地讀讀她寫的那本《呼蘭河傳》,仔細的品味書中蕭紅童年的純真的情感,我也把這本書放在了最後的閲讀中。帶着這樣一種純真、美好的印象。

文中的團圓媳婦是一個美麗可愛的小姑娘,她十二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無暇的學習時光,但在她的生活中,十二歲也許是個噩夢,是一份孤單與無奈的痛。她被過早地賣給了一户人家做童養媳,剛來時是那樣的健康、活潑,開朗。但不久後,她就一個人孤單地生活在一個陌生而又可怕的環境裏,盡心盡力地做事,可動不動就會遭受到婆婆的毫不留情的打罵,在人們眼裏,婆婆打她是為了讓她更聽話、更懂事。但沒多久她就匆匆地離開了人世,也許她還有什麼心願未了,也許,死對她來説,是個解脱。

在蕭紅的記敍中,她的童年生活是又快樂又寂寞,因為她的活動地就是後院的那個大花園。在這座大花園裏,可愛的蕭紅和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幹活,一起快樂。蕭紅童年的生活充滿了特殊的樂趣。這也不由得使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那充滿温馨的一段時光。在每個人的記憶裏,童年像一幅神奇的畫,只因為有淚,也有樂,還有那學習時流下的汗水;又像一首詩,只因為它記錄了我們一生中最最美好和天真的時光,在某一個地方也埋下了我們的汗水;還像一曲歌,歌唱了童年,也歌唱了曾經的稀釋年華動人的故事。

我喜歡這本書。

《呼蘭河傳》優秀的讀後感11

作者蕭紅出生在黑龍江省呼蘭城一個具有維新傾向的鄉紳地主家庭,和祖父一起生活,祖父老去,她也在長大。

本文是作者對幼年開始有記憶後,對自己、對祖父、對鄰里四舍和呼蘭城的回憶錄。其中對東二道街上大泥坑的描述和因這大泥坑而發生一系列的故事及呼蘭城百姓的生活方式、心性進行了畫面感很足的精彩上演。呼蘭城人的封建迷信,對女人不公平的對待,人性的冷漠和無知。

如此,一批批悲慘人物從出生到死亡喜劇般呈現着,團圓媳婦只是其中一個。有二伯、馮歪嘴子、王大姐這樣的小人物,代表着底層社會的真實性。有二伯性情古怪,一輩子一心為東家做事,內心覺得東家應該對他好,又明白自己的身份,他也像個高貴的人一樣,想要的是尊重和價值的認可。

對於王大姐和磨倌在一起的前後,鄰里截然相反的態度,更讓人覺得當時人性的無知和世俗。馮歪嘴子是本文中我相對喜歡的一個人物,他認真努力的活着,並知足而快樂着,一份簡單的生活似乎正適合一個低層平凡的人。

作者是以一個小人的眼光看待周遭,語言中不帶任何或評判或揭露的偏向性,只留給讀者體味。因此,本文充滿了幼童的好奇心和單純的理解力,講述着留在記憶深處的童年時光。

相比作者電視劇般的童年,我的童年就是個簡單的PPT,童年(我媽説我小時候),都是這樣弱弱地講述着。

《呼蘭河傳》優秀的讀後感12

在人的一生中,會讀很多很多的書,有文學類,有科普類,還有名著,名人傳等,每一本書都會讓人們有許多的感想,我也一樣。《呼蘭河傳》就讓我有感而發。

蕭紅,一位傳奇般的人物。他在極端苦難與坎坷中以柔弱多病的身軀面對世俗,歷經反叛,覺醒與抗爭,一次次與命運搏擊,一生未向命運低頭。這本書曾被茅盾説過:“它是一篇敍事詩,一片多彩的風圖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呼蘭河傳》這本書具體講了蕭紅童年的故事,是一部充滿童心,詩趣的“靈感”長篇小説。記載了蕭紅童年時與祖父在一起的快樂時光。祖父還教她是,有《千家詩》等。書中還描寫了呼蘭河這個地方和作者的家。

讀完這本書後,我也感受到了呼蘭河這個地方的有趣和作者蕭紅童年的快樂時光和酸澀經歷。我也同時很佩服蕭紅的堅強不屈的精神。我明白了,做人就要堅強,努力奮鬥,完成夢想。即使再困難,也不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