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孔子的智慧讀後感(精選6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6.04K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孔子的智慧讀後感(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孔子的智慧讀後感(精選6篇)

孔子的智慧讀後感1

今年假期我閲讀了《孔子的智慧》一書,我覺得我們要學習孔子的智慧:一是真誠,二是學和教。孔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推行教化,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甚至是兩次面臨生命危險也沒有停下腳步。孔子其實從不板起面孔説教,而是因材施教,重言教更重身教。

作為教師,我們可以從孔子的智慧中學到很多。書中的這一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意思是説:“默默地記住所見所聞所學的`知識,學習永不滿足,耐心地教導別人而不倦怠,這三方面我做到了那些呢?”我們知道,孔子之所以能成為最大的家,他成功的重要因素就在於他的“學不厭,教不倦”。後儒思、孟一派學者在所著《學記》中,提出“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既是從孔子“學不厭,教不倦”的精神發展而來的。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應重視自身的學習修養,要在自己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水平,只有掌握了淵博的知識,具有高尚的品德,才能為人師表。如果不學習,不注重修養的提升,就會停滯不前,從而失去做教師的資格。

事實上,課改的精神也是倡導教學相長的,教師的成長,學生的成長事實上是同一件事,是同一件事情的兩個面。通過閲讀《孔子的智慧》,我將汲取古老的教學智慧,結合現代先進的教學理念,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有進一步的提高,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孔子的智慧讀後感2

剛開始捧起這本書,心中充滿着神聖,又充滿了疑慮,我能讀懂它嗎?讀過之後仍有不懂,但它卻純淨了我的心靈,增長了我的智慧……這,是一本值得我們去讀的好書!

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思想及學説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孔子是中國人極為推崇的文化大師,他的智慧就像鑽石一樣成為後人最為珍貴的寶物。我們完全可以這樣説,一座孔府,實乃國人精神的殿堂。面對孔子,常常令人產生敬畏感,因為他是站在千萬人之上的思想巨人,他的智慧好像陽光普照大地一樣,沐浴在人們的心上。這是孔子的驕傲,也是中國人的驕傲。

孔子給後人留下的做人與成事的智慧是多方面的,簡直就是一個“智慧之庫”,令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無窮的智慧,正是孔子之所以能夠產生如此巨大影響力的主要原因。

夫子和他的學生們經常會進行這樣幽默而有趣的交流。我們來到看看他和子路的對話: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當子路聽到夫子説出“從我者由與”時,“聞之喜”。呵呵,他怎麼能不心頭大喜呢?夫子高足七十二人,卻只想與他“乘桴浮於海”,這是多麼無尚的榮耀啊!為什麼讓他隨行呢,那是因為子路“好勇過我”,看來夫子對子路的評價極高。然而,緊跟着孔子卻説了句:“無所取材”。“無所取材”有兩種理解,其一,沒有為桴的材料;其二,子路無“裁”,不善裁度。我更喜歡後一種解釋,這麼解,師生間對話的趣味才顯現出來。想像着,正當子路心潮起伏,沾沾自喜的時候,孔子給了他當頭一棒,那愕然,那滿面的窘態,那手足無措的樣子是多麼有趣啊。在這樣的交談中,看不到噤若寒蟬的學生,看不到板着面孔的老師。學習的過程似乎也不復雜,就是在開啟心扉的談話中漸漸地延展開了。由此我想到了我們的教學……

孔子給後人留下的.做人和成事的智慧是多方面的,這正是孔子能夠產生如此巨大影響力的主要原因。“學習孔子的智慧與精神,做一個理智和智慧的人,就不會深陷在牢騷和抱怨中,而是能用自己的毅力和拼搏精神叩開世人尊重的耳膜,並在別人的羨慕與嫉妒中實現着自己的人生價值!”我認為這才是作者告訴我們學習孔子的根本所在。

司馬遷説:“《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讓我們讀《孔子的智慧》,也許可以找到一條文化的脈絡,觸及聖人的脈搏,引起心靈的悸動……

孔子的智慧讀後感3

《孔子的智慧》是林語堂先生對孔子思想的系統闡述和全新解讀,解開儒家思想歷久彌新的根源所在!在儒家經典中悟出適用於自己的處世哲學,用儒家智慧指導現實生活。

沒有哪套格言能像儒家在中國這樣主導一個國家的歷史。孔子的思想不僅是為人處世的指導,更藴含着古代聖賢理性的思索和對人生意義的終極探求。林語堂先生對儒家經典的全新解讀,讓我們從中得到更深刻的啟示。儒家思想不僅是孔子對人生本質的探究,對人生價值的求索,更為世人提供了為人處世的準則和安頓身心的滋養。在品讀儒家智慧的同時,也能找到適用於我們自己的人生哲學,且值得我們每個現代人深思。整本書一共收集了四十一條經典智慧,每一條智慧都可以與我們的生活對照起來,其中最讓我感悟深刻的是下面幾條,現在和大家一起分享:

01、自身素養:己所不欲,勿施與人。多替別人考慮。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與人。”自己不願承受的事也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孔子所言是指人應當以對待自身的行為為參照物來對待他人。人應該有寬廣的胸懷,待人處事之時切勿心胸狹窄,而應寬宏大量,寬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給他人,不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係,也會將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確實應該堅持這種原則,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體現。人生在世除了關注自身的存在以外,還得關注他人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切勿將己所不欲施於人。生活中,一個給予別人方便的人,自己也會得到別人給予的方便,正所謂“送人玫瑰,手有餘香。”能多為別人着想,為對方設身處地考慮問題,會讓你贏得更多的朋友。正如“對別人好就是對自己好,你想別人怎麼對你,首先你要怎麼對別人。”

02、學習與思考有機結合。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意思就是説,一個人學習時,倘若只知死記硬背,而不加以思考、消化,那他就將毫無所獲。學習是思考的基礎,思考是學習的`昇華。在學習的基礎上思考,思考才能深入;在思考的前提下學習,學習才有效果。每個有求知慾和上進心的人,每個不甘平庸和空虛的人,都會不斷地求知,不斷的思考。求知與思考,可以療俗、可以治愚、可以怡情、可以養氣,可以把自己的人生以高品質的養料充實起來。當你專注於一本好書時,猶如沐浴智慧的洗禮,猶如和智者進行心靈的對話,猶如跳動的知識精靈帶着你遨遊寰宇,會讓你感到充實、愉悦和慰藉。“思考”是通向成功的一把金鑰匙。讓博學和思考相結合,那麼我們就會可以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裏立足。我真正感受到,在學習時,一定不能走馬觀花式的讀書,要做到邊學邊思考,感悟出知識真正要點,讓自己變得越來越有內涵,越來有能力。

03、需要真誠的交流。

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悦乎!”我想我們可以這樣去理解,人的生活需要朋友,需要朋友間真摯的感情思想交流,這是生活快樂的源泉之一。反觀現代社會,人越來越多,各種交通通訊越來越方便,但人與人的距離似乎越來越遠,我們不敢真誠地與他人交流,我們也始終對他人的言行抱有戒備之心。在工作中,我們越來越強調團隊合作,這需要人與人多交流;家庭中,各種矛盾瑣事很多,我們也需要經常交流;即使退休生活,我們也需要情感交流;孩子上學的除了吸收知識外主要目的也是培養集體生活,融入社會的鍛鍊。總之,無論何時,我們都需要真誠的交流,這是我們進化為社會人的內心要求,是天生的。

孔子的智慧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屬於過去,也鑑照今天和將來。學習孔子的智慧,做像孔子一樣聰慧的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孔子的智慧讀後感4

寒假裏看了幾本書,其中有一本就是《孔子的智慧》。

孔子是中國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一個品德,高尚的知識分子,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追求理想的政治生活。他是儒家學説的創始人。儒家思想對中華五千年文明產生了,深遠影響,並熔鑄成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而孔子被後世尊為萬世師表。他的地位,以朱熹對他崇拜的話來説,叫"天不生孔子,萬古如長夜。"孔子"人能弘道、非常弘人。""躬自厚而薄責幹人"的生存智慧裏,一以貫之的為"和"字:"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這對於生存問題遠未成為昨日話題的當代人類,有效地整合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價值的激烈衝突,並最終促進世界的和諧與進步,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價值。

這本書一共收集了孔子的`四十一條經典智慧,每一條智慧都可以與我們的生活對照起來。其中最讓我喜歡也讓我感悟深刻的是這一條:正直是立身之本。不正直的人雖然也可以欺世盜名,僥倖生存,甚至可能福祿雙至。正直是人類的脊樑,也是我們為人處世的根本。

孔子的智慧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屬於過去,也鑑照今天和將來。學習孔子的智慧,做像孔子一樣聰慧的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孔子的智慧讀後感5

暑假裏看了幾本書,其中一本是《孔子的智慧》。孔子是一個教育家、思想家,也算半個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個品德高尚的知識分子。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追求理想的政治生活。孔子的歷史地位,以朱熹對他崇拜的話來説,叫“天不生孔子,萬古如長夜”。孔子“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躬自厚而薄責於人”的生存智慧裏,一以貫之的`為“和”字:“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

這對於生存問題遠未成為昨日話題的當代人類,有效地整合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價值的激烈衝突,並最終促進世界的和諧與進步,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價值。全世界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開會後,發表宣言説:“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頭兩千五百。

孔子的智慧讀後感6

孔子的言行思想構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國儒家思想的基礎,孔子在各方面都有很多智慧的思考。我們大多數人顯然無法完全理解然後改變自己。

我讀了《孔子的智慧》後,覺得他老人家雖然生活在一個動亂的年代,但始終有一種處亂不驚的心態,有一種純粹理想的生活信念。我想,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也是一個轉型期,充滿嘈雜紛亂,我們能否在社會大潮中保留自己的理想生活,實在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我從孔子的一些言論中獲得了些許啟發。

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悦乎!”我們不清楚老人家在何種場合發出這種感慨的。但我想我們可以這樣去理解,人的生活需要朋友,需要朋友間真摯的.感情思想交流,這是生活快樂的源泉之一。反觀現代社會,人越來越多,各種交通通訊越來越方便,但人心距離似乎越來越遠,我們不敢真誠地與他人交流,我們也始終對他人的言行抱有戒備之心。在工作中,我們越來越強調團隊合作,這需要人與人多交流;家庭中,各種矛盾瑣事很多,我們也需要經常交流;即使退休生活,我們也需要情感交流;小孩子上幼兒園的主要目的也是培養集體生活,融入社會的鍛鍊。總之,無論何時,我們都需要真誠的交流,這是我們進化為社會人的內心要求,是天生的。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孔子作為一個偉大的教育家,我們通常會認為他説這話的意思是學習方法。我們換個角度,把它理解為我們生活的一方面,需要找點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經常練習,這也是生活幸福的源泉之一。對學生而言,學習是主要的工作,我們要經常練習,不斷提高,自然能感受到進步的喜悦;對普通員工而言,工作着就是快樂着,即使對多數人而言,工作充滿重複單調,我們要經常學習,不斷練習,如果是喜歡的工作,肯定能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對退休的老年人,他們也需要找點喜歡的事情,學而時習之,有的繼續發揮自己工作的特長,有的可以從事自己的業餘愛好,有的可以享受家庭子孫的天倫,這當然能使得晚年生活充滿快樂。即使整天宅在家裏,如果要尋找快樂,還是得發現自己願意去學而時習之的事情。我想,這是孔子對待工作的態度。

子曰:“人不知己不愠,不亦君子乎!”人人都有追求名利的權利,但超過一個度可能就麻煩了。尤其是現在功利的社會,我們如何看待名利,這是説着容易做起來很難的事情。我想,孔子的智慧體現在,他對生活的感悟,生活中有了朋友,有了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那就可以了。即使別人不瞭解你,不理解你,我們都應該平淡看待。我們現在有多少人倒在名利場門口,有多少人千方百計要出名,千方百計要讓自己變成權威,讓別人聽從自己的聲音。這種行為是孔子不認同的,自己的很多煩惱從此滋生不斷。也許這有些道家不求上進的思想,但孔子前一句學而時習之已經回答了。

孔子的智慧集中了先人的智慧,有哲學的智慧,有歷史的智慧。我們還應多讀多想,也許能讓自己變得更加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