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燦爛千陽讀後感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5.47K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燦爛千陽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燦爛千陽讀後感15篇

燦爛千陽讀後感1

《燦爛千陽》是美籍阿富汗人胡塞尼繼《追風箏的人》之後的又一力作,通過他的筆端,你看到了阿富汗人民在頻繁的政權更迭和炮火紛飛的時代背景下的苦難與掙扎。

主人翁是萊拉,她有一個幸福的家庭,雖然媽媽脾氣暴躁,面對兩個兒子的戰死一蹶不振,爸爸卻是最温暖的人,她對女兒給予厚望,對未來充滿憧憬。當炮彈威脅到全家的生命,她們終於同意搬遷。在途中,父母被炮火擊中,她被埋在廢墟之下,之後被鞋匠拉希德救出。她曾經深愛的塔裏克已經舉家搬遷走了。她在絕望中發現自己已經懷孕了。為了塔裏克和自己愛情的結晶,她毫不猶豫答應了拉希德的求婚。一個十四歲的女孩與一個五十多歲的老頭子結了婚。

拉希德是一個早前失去了妻子和兒子的人。他娶了有錢人扎裏勒的相貌平平的私生女瑪麗雅姆,當瑪麗雅姆一次又一次流產,拉希德逐漸厭棄了瑪麗雅姆,動輒拳打腳踢,把瑪麗雅姆當僕人對待。當他娶了漂亮萊拉時,便把她奉為掌上明珠,處處呵護疼愛。瑪麗雅姆嫉妒萊拉,兩個人針鋒相對,互不相讓。後來,瑪麗雅姆發現萊拉和自己一樣可憐,沒有地位,沒有尊嚴,在鞋匠家悲慘地生活。萊拉生下了她和塔裏克的女兒,拉希德幾乎不看這個嬰兒一眼,十分厭棄這個他懷疑的“私生女”。瑪麗雅姆卻十分喜歡這個孩子,她感受到了被需要,感受到了母愛。她和萊拉親如姐妹,抱團取暖。後來, 萊拉又生了一個兒子,拉希德萬分寵愛這個兒子,對孩子的母親也漸漸冷淡。在這個重男輕女的社會,女子不得拋頭露面,如果出門必須由男性陪伴,出門時必須把全身裹得嚴嚴實實,別的男人不可以看見你的容貌,丈夫可以娶很多妻子,甚至可以打罵妻子。

若干年後,命運安排萊拉見到了自己的初戀情人塔裏克,他們在萊拉的家長有了簡短的相聚。年幼的兒子告訴了父親自己的母親會見了陌生男人。拉希德早就知道妻子和塔裏克的'傳聞,他也知道女兒不是自己的孩子,他 暴跳如雷,拿皮鞭抽打萊拉。瑪麗雅姆拼命相護,眼看拉希德要掐死萊拉,多日的忍辱偷生令她舉起鐵鍬,拼命砍向拉希德。拉希德終於閉上了惡毒的嘴,停止了家庭暴行。瑪麗雅姆獨自承擔了這一罪責,被判處了死刑。他的父親因為拋棄瑪麗雅姆終身悔恨,臨死也沒有得到瑪麗雅姆的寬恕。瑪麗雅姆帶着一世的卑微,一絲的温暖離開了這個戰亂的國家。

燦爛千陽讀後感2

讀這本書,是因為一個律師的推薦。同時這本書也是《追風箏的人》的作者胡塞尼的作品。

這本書描寫的故事發生在阿富汗。

一、女主人公瑪麗雅姆

女主人公瑪麗雅姆是一個私生女,被當地人所忌諱和厭惡。他的父親扎裏勒很富有,有三個太太,10個孩子(不連她)。他的母親因為她的出走尋父,而選擇了自殺。而他的父親為了名聲,拒絕了與她相見。最後為了不與她同處一個城市,在她15歲的時候,將他嫁給了一個大她20多歲的鞋匠。

她的丈夫拉希德是一個專橫跋扈的人,脾氣暴躁,喜歡發號施令,並且經常無理由家暴,重男輕女,認為女人天生就應該服從男人,不喜歡女孩,並把瑪利亞姆當成奴僕一樣在驅使。

瑪利亞姆認為自己作為一個私生子,是一個羞恥的人,害死了母親,被父親拋棄,走到哪裏都將會被人唾棄和指責。她結婚之後7次流產,一次次遭受着丈夫的暴力,忍氣吞聲,過着沒有尊嚴的日子。

二、女主人公萊拉

萊拉的父親是個知識分子,接受過好的`教育,卻因為戰爭,父母雙亡。在被拉希德的欺騙下,他誤以為她的情人塔裏剋死亡。為了在戰爭的環境下,保護自己肚子裏的塔裏克的孩子,忍辱負重嫁給了當時已經將近60歲的拉希德。在生下塔裏克的孩子(女)阿拉茲之後,她為拉希德生下了一個兒子。儘管她也經常遭受拉希德的家庭暴力,但是她會反抗,並且經常敢於和他爭吵。

三、歧視婦女的制度

在第一次策劃逃跑付諸於行動時,因為國家規定女人外出必須有男人跟隨,他們的行蹤被暴露,沒有成功逃跑。不得不感歎於阿富汗歧視婦女的制度,女人像是男人的附屬品,不能獨立外出,設置各種關卡。

四、不可能的友誼。

瑪利雅姆和萊拉身為拉希德妻子,看似他們之間不可能存在友誼,但是因為他們共同處於拉希德的控制下,都有一顆善良的心,兩個人之間有了深厚的友誼,相互做家務和吐露心聲。在拉希德幾乎要掐死萊拉的時候,一直以來懦弱、膽小的瑪麗雅姆殺死了拉希德,讓一切苦難從此結束。但是也因為此,瑪麗雅姆一人承擔了拉希德死亡的責任,最後被處死,成全了萊拉的幸福。

塔裏克最後回來了,真相也浮出水面,拉希德當年為了讓萊拉死心,編造了塔裏剋死亡的消息。塔裏克沒有忘記萊拉。他帶着萊拉和兩個孩子離開了……

五、印象最深刻

"如果一個國家的女人沒有接受教育,那這個民族將無法進步。"可見受過教育的女人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當一個女人處於暴力環境下的時候,唯一的辦法就是反抗和自強。男女平等才會有幸福的未來。

燦爛千陽讀後感3

以兩個女人的一生作為主線,講述了在動亂中阿富汗人民的生活,更讓我清晰地看到了生活在那裏的女人的不能自主的悲慘命運。

萊拉是幸運的,從小在開明的父親呵護下無憂無慮地成長,隨着房子被擊中父母離去,她被希拉德救出,卻又被希拉德設下的圈套誤以為塔裏克已經死去。她想逃跑,但意外發現自己有了塔裏克的孩子,為了這個孩子她違心地嫁給了希拉德。但是經歷了種種磨難她最終得到了她想要的幸福生活,那就是與塔裏克還有孩子們在一起。

瑪麗雅姆作為一個“哈拉米”(私生子)從出生便註定了一生的不幸,從那麼期盼父親的到來到去找父親結果被遠嫁到遙遠的地方,離開了家,母親因為她的出走而自殺,希拉德是個殘暴專橫的人,常常毒打她,也打萊拉。曾經與母親娜娜在房頂看月亮,在樹下看落葉,在河邊釣魚的日子只能是美麗的回憶,快樂只屬於過去。最終,她選擇自己一人承受殺人的懲罰不肯與萊拉共同離去。

命運讓萊拉與瑪麗雅姆相識,並同在一屋檐下受着希拉德的非人折磨,從最初的敵視到後來的親密如母女一般,萊拉在瑪麗雅姆的幫助下(與希拉德對打中打死了他)脱離了苦海,而瑪麗雅姆卻被執行了死刑。但是瑪麗雅姆在最後是平靜淡然的離去,她在生命的最後幾年得到了萊拉與萊拉孩子真心的愛,她用自己的最後力氣幫助了她們,她覺得自己這麼做是值得的。而當萊拉回到瑪麗雅姆生活的小村莊,見到了瑪麗雅姆生前喜愛的毛拉之孫,並打開了瑪的父親留給她的東西與信,萊拉哭了,瑪麗雅姆的父親扎裏勒的懺悔與道歉來得太晚了,一切都成為了遲到的愛。

<燦爛千陽>引領着我用眼、用心去領略這個國家的風景、人物、事件,沒有機會也不大可能走到更多地方的我,使得書發揮了它巨大的作用,使我這個井底之蛙能夠讀到並感受到那些未曾感受和經歷過的體驗。也許我還是不能更深刻的領會書中的`內涵,還是無法想象那裏的人們的生活狀況,對一切仍只是停留在表面,只是膚淺的認知,但是,這已然為我打開了一扇窗,看到更廣闊的世界與更紛繁複雜的命運。

初看<燦爛千陽>的名字,我錯以為應該是輕鬆快樂的故事,當翻開書,一頁頁一字字地認真讀過之後,便發現我真是大錯特錯了,雖然作者為這兩個故事設置了還算不錯的結局,但其中間的波折、痛苦、欺騙、暴力、水深火熱卻更讓我記憶深刻。不知道燦爛的千陽是否能夠最終照耀在他們身上,不知道風箏是否最終能夠快樂地飄揚,只有祝福、只有祈盼。當經歷瞭如此創傷的人們重新看見燦爛的太陽與舞動的風箏,那將是一幅更加美好與幸福的景象吧。

燦爛千陽讀後感4

我的心縈繞着淡淡的憂傷。

我知道這是看了《燦爛千陽》後的影響。

很久沒有這麼迫不及待看書的感覺了。在書店看到簡單的書評和介紹我就買了卡勒德·胡賽尼的這兩本《追風箏的人》和《燦爛千陽》。我很想了解阿富汗或者説伊拉克也行他們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女人們,那些可憐的女人。

昨晚早早洗了澡就坐在牀上看了。我只看了兩章。在剛看兩頁時我就深深地牽掛着那個叫瑪利亞姆的小女孩的命運,看到她小時候和父親一起時的天真、單純和極度的幸福,我在想象那童話般的場景時心裏卻是隱隱地痛,為她將來可能的悲慘命運。

果然,她的美麗的肥皂泡破裂了,她最最最崇敬的父親是個膽小鬼、偽君子,她自己並不是父親心裏的小寶貝而是一個很大的'負擔。她勇敢地獨自尋找父親的行為導致視她為唯一支柱的母親的自殺身亡;她在父親家裏短短地寄人籬下的生活沒多久就被父親和他的妻子們許配給了一個四十多歲的男人,而她才十五歲。當妻子們張羅着説服她答應婚事時,她還那麼抱着一線希望,希望她偉大的父親會挺身而出保護她反對婚事。可是坐在旁邊的父親除了痛苦的沉默沒有任何表示,甚至最後面對眼淚汪汪的女兒的祈求,他只説了一句:“你別逼我,親愛的瑪利亞姆”。高大的泰山轟然倒下,美麗的肥皂泡徹底破裂。

我捨不得往下看,就像擁有一件珍貴的寶貝一樣想慢慢地欣賞,又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結果,忍不住往後翻了兩頁後又趕緊回來,生怕知道了結果會影響自己看書的情緒。

還有要説的話。

我一般不喜歡看中國的小説,以前並不知道原因。後來以為是因為自己從來不喜歡中國傳統文化,不喜歡中國傳統文化的那種對人的禁錮,那種壓抑,以為是因為現在的中國人很少能靜下心來寫一些真正的發自內心的東西。直到有一天,偶然在朋友桌上看到一本摩羅寫的散文,其中提到中國的作家普遍缺乏一種人文關懷,一種悲天憫人的大愛,所以中國的很多小説不乏細緻、刻骨、深刻,但是總是有一種骨子裏的冷漠。

於是我知道,我不喜歡中國小説的真實原因就是這個,那種刻骨的冷漠,那種劊子手般揭示陰暗的冷漠,讓我每次看完都很不舒服。而俄羅斯的、歐洲的包括《燦爛千陽》的作者卡勒德·胡賽尼,他們的作品雖然也有描寫底層民眾的苦難,可是我卻能感受作者的那種發自心底的悲憫,那種情不自禁的對筆下主人公的温暖情懷。

燦爛千陽讀後感5

阿富汗是一個會被人們淡忘的國家,關於的新聞基本都跟戰爭有關,屬於他們的似乎永遠都是不平和。但看到《燦爛千陽》這部小説還是蠻震撼的。是書中的時間的讓我震撼,將近20xx年,離我們這麼近,但卻像不屬於我們80後時代的中國,甚至可以導致於中國的清朝時代。

第一次看卡勒德。胡塞尼的小説,是經某人推薦的《追風箏的人》,看後還是挺震撼的,兩個小男孩之間的純真友誼,以及阿米爾為自己的那次懦弱一輩子的良心不安,以及一直追逐自我內心救贖。《追風箏的人》高潮和轉折點應該是哈桑被侮辱那次,總體而言,整體小説還是趨於平淡細膩的發展的。

《燦爛千陽》給我的衝擊遠比《追風箏的人》強多了,它描寫的完全是一部完全是一部悲劇,兩個女人的悲劇,不是三個人,不,或許是那時整個阿富汗婦女的悲劇。有時想想我們總抱怨現代的社會不好,但我們慶幸我們所在的時代,這個中國,它是和平的。至少大多數的我們不用擔心温飽問題,不用擔心隨時而至的炮火取走我們的生命。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通過途徑捍衞我們正當的權益。

小説一開頭,就渲染一個女人的悲劇,娜娜,但比起她的女兒瑪麗亞姆和萊拉,她還是幸運的吧!至少她有自由,那個時代,讓一個女人爭取權利,不現實,尤其是一個本就地位低下的女人。瑪麗亞姆14歲被逼嫁人,一生無(讀書筆記)子女,她自認為這是她害死娜娜該有的報應。整部小説,我認為最悲劇就是瑪麗亞姆,萊拉受過教育,至少她的思想一直是自由的.,但瑪麗亞姆從來都是逆來順受。是不是一個女人太善良就是意味着被傷害,所以我覺得一個女孩子還是潑辣點好,太温柔遷順,到最後自己都麻木了,女人首先要學會的就是愛自己。

萊拉這個角色是我比較喜歡的,她敢愛敢恨,在那麼一個環境,她應該算是個勇敢的女人了。看到最後,知道塔裏克並沒有死,一切不過是個悲劇,她浪費那麼多的青春。不過小説對於她的結局還是完滿的。也讓我們看到了阿富汗的希望。

這部小説以女性的視角展開的,女權問題我覺得是每一個國家一個時期的必然問題,在中國對於女權現狀可是説欣慰,但不是完美。我不敢想象上個世紀阿富汗還處於那麼一個封閉的情況,總覺得他們戰火不斷,但思想其他應該跟我們處於同一水平線,果然是自己視野狹窄了。

在我心裏,一個完美的女人,應該有自己獨立的思想,獨立的經濟能力,有一個尊重自己,尊重自己夢想的愛人,一個完整的家庭。有強大的包容性,但原則問題從不退縮。為這個目標好好努力。

燦爛千陽讀後感6

《燦爛千陽》以兩個女人的一生作為主線,講述了在動亂中阿富汗人民的生活,更讓我清晰地看到了生活在那裏的女人的不能自主的悲慘命運。

萊拉是幸運的,從小在開明的父親呵護下無憂無慮地成長,隨着房子被擊中父母離去,她被希拉德救出,卻又被希拉德設下的圈套誤以為塔裏克已經死去。她想逃跑,但意外發現自己有了塔裏克的孩子,為了這個孩子她違心地嫁給了希拉德。但是經歷了種種磨難她最終得到了她想要的幸福生活,那就是與塔裏克還有孩子們在一起。

瑪麗雅姆作為一個私生子,從出生便註定了一生的不幸。從那麼期盼父親的到來到去找父親結果被遠嫁到遙遠的地方,離開了家,母親因為她的出走而自殺。希拉德是個殘暴專橫的人,常常毒打她,也打萊拉。曾經與母親娜娜在房頂看月亮,在樹下看落葉,在河邊釣魚的日子只能是美麗的回憶,快樂只屬於過去。最終,她選擇自己一人承受殺人的懲罰不肯與萊拉共同離去。

命運讓萊拉與瑪麗雅姆相識,並同在一屋檐下受着希拉德的非人折磨,從最初的`敵視到後來的親密如母女一般,萊拉在瑪麗雅姆的幫助下脱離了苦海,而瑪麗雅姆卻被執行了死刑。但是瑪麗雅姆在最後是平靜淡然的離去,她在生命的最後幾年得到了萊拉與萊拉孩子真心的愛,她用自己的最後力氣幫助了她們,她覺得自己這麼做是值得的。而當萊拉回到瑪麗雅姆生活的小村莊,見到了瑪麗雅姆生前喜愛的毛拉之孫,並打開了瑪的父親留給她的東西與信,萊拉哭了,瑪麗雅姆的父親扎裏勒的懺悔與道歉來得太晚了,一切都成為了遲到的愛。

《燦爛千陽》引領着我用眼、用心去領略這個國家的風景、人物、事件,沒有機會也不大可能走到更多地方的我,使得書發揮了它巨大的作用,使我這個井底之蛙能夠讀到並感受到那些未曾感受和經歷過的體驗。也許我還是不能更深刻的領會書中的內涵,還是無法想象那裏的人們的生活狀況,對一切仍只是停留在表面,只是膚淺的認知,但是,這已然為我打開了一扇窗,看到更廣闊的世界與更紛繁複雜的命運。

初看《燦爛千陽》的名字,我錯以為應該是輕鬆快樂的故事,當翻開書,一頁頁一字字地認真讀過之後,便發現我真是大錯特錯了。雖然作者為這兩個故事設置了還算不錯的結局,但其中的波折、痛苦、欺騙、暴力、水深火熱卻更讓我記憶深刻。不知道燦爛的千陽是否能夠最終照耀在他們身上,不知道風箏是否最終能夠快樂地飄揚,只有祝福、只有祈盼。當經歷瞭如此創傷的人們重新看見燦爛的太陽與舞動的風箏,那將是一幅更加美好與幸福的景象吧。

燦爛千陽讀後感7

阿富汗是一個會被人們淡忘的國家,關於的新聞基本都跟戰爭有關,屬於他們的似乎永遠都是不平和。但看到<燦爛千陽>這部小説還是蠻震撼的。是書中的時間的讓我震撼,將近20xx年,離我們這麼近,但卻像不屬於我們80後時代的中國,甚至可以導致於中國的清朝時代。

第一次看卡勒德。胡塞尼的小説,是經某人推薦的<追風箏的人>,看後還是挺震撼的,兩個小男孩之間的純真友誼,以及阿米爾為自己的那次懦弱一輩子的良心不安,以及一直追逐自我內心救贖。<追風箏的人>高潮和轉折點應該是哈桑被侮辱那次,總體而言,整體小説還是趨於平淡細膩的發展的.。

<燦爛千陽>給我的衝擊遠比<追風箏的人>強多了,它描寫的完全是一部完全是一部悲劇,兩個女人的悲劇,不是三個人,不,或許是那時整個阿富汗婦女的悲劇。有時想想我們總抱怨現代的社會不好,但我們慶幸我們所在的時代,這個中國,它是和平的。至少大多數的我們不用擔心温飽問題,不用擔心隨時而至的炮火取走我們的生命。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通過途徑捍衞我們正當的權益。

小説一開頭,就渲染一個女人的悲劇,娜娜,但比起她的女兒瑪麗亞姆和萊拉,她還是幸運的吧!至少她有自由,那個時代,讓一個女人爭取權利,不現實,尤其是一個本就地位低下的女人。瑪麗亞姆14歲被逼嫁人,一生無子女,她自認為這是她害死娜娜該有的報應。整部小説,我認為最悲劇就是瑪麗亞姆,萊拉受過教育,至少她的思想一直是自由的,但瑪麗亞姆從來都是逆來順受。是不是一個女人太善良就是意味着被傷害,所以我覺得一個女孩子還是潑辣點好,太温柔遷順,到最後自己都麻木了,女人首先要學會的就是愛自己。

萊拉這個角色是我比較喜歡 的,她敢愛敢恨,在那麼一個環境,她應該算是個勇敢的女人了。看到最後,知道塔裏克並沒有死,一切不過是個悲劇,她浪費那麼多的青春。不過小説對於她的結局還是完滿的。也讓我們看到了阿富汗的希望。

這部小説以女性的視角展開的,女權問題我覺得是每一個國家一個時期的必然問題,在中國對於女權現狀可是説欣慰,但不是完美。我不敢想象上個世紀阿富汗還處於那麼一個封閉的情況,總覺得他們戰火不斷,但思想其他應該跟我們處於同一水平線,果然是自己視野狹窄了。

在我心裏,一個完美的女人,應該有自己獨立的思想,獨立的經濟能力,有一個尊重自己,尊重自己夢想的愛人,一個完整的家庭。有強大的包容性,但原則問題從不退縮。為這個目標好好努力。

燦爛千陽讀後感8

這個女孩從小被視為哈拉米而恥辱地活着,可是心思單純的她一直對世界滿懷善意,包括對自己父親毫不動搖地信任。她是一個沒法買星期四就心神不寧躁動不安的女孩,因為那天將會遇見一週不見千里迢迢趕來的的父親。母親因為是傭人而懷了主人的孩子被視為醜陋的角色,在半夢半醒之間生出了自己雖然一直愛之深責之切的女兒,她希望自己的女兒永遠陪在自己的身邊。女兒渴望飛向更遠的外面的世界,可是真正以為夢想可以照亮現實的時候,美麗的閃光泡泡破碎了,母親因為女兒離開自尊的挫傷而自殺了,自己一直引以為豪深愛的父親因為不甘恥辱而將年幼的`她許配給大叔級人物。將自己的父親視為英雄,視為偶像,彷彿被背叛,悲傷,絕望,抱有美好幻想的童年因此戛然而止。

渴望被關愛被呵護,可是一次次遭受命運的滑鐵盧。自己還是個孩子。可是對迎接新生命充滿了期待,光榮的容光煥發,後來遭遇不幸,流產,丈夫性情大變,對她拳打腳踢,日子過得好不難受。

萊拉,故事的另外一個人物,目睹父母親關係的破裂,渴望和父母交心,深愛着塔裏克,在他們的家庭獲得了人性的温暖。哥哥在戰爭中失去了生命,一下子擊潰了這個家庭的心理防線。可是萊拉的存在卻無足輕重。自己喜歡的人,朋友死於戰爭的屠戮,因為戰爭,自己喜歡的人也要離她而去,戰爭的動亂,使得她不得不明哲保身,保自己和與愛人的孩子。

瑪麗雅姆在歲月的摧殘下,逐漸蒼老,還是那麼卑微的過着,冷血而狡猾虛偽的拉希德將她比之於好工人”一輛伏爾加轎車,做牛做馬。瑪麗雅姆曾經在命運的捉弄下就範準備安安心心與拉希德過日子,可是作為商人的丈夫拉希德更看重的是她能夠帶來的利益,給自己生個孩子。流產讓她一下子失寵,成了拉希德的僕人女傭。也因此,漂亮年輕的萊拉的出現,讓一無所有的瑪麗雅姆心生妒忌,儼然一個市井潑婦。我們能看到當年的她還是個孩子的她多麼天真爛漫,對萊拉的敵意就像瀝青上蒸騰的熱氣一樣煎熬。因為生了個女兒,拉希德本性再現,萊拉失寵,受到處處刁難,在這悲慘的境遇中也算是與瑪麗雅姆同是天涯淪落人了,頗有幾分惺惺相惜之感,自認命苦,忍辱負重,隱藏着無盡悲哀的面孔,希望和失望的無限循環。

就像他們對待太陽一樣,它的存在毋庸置疑,但其光芒最好用來享受,而不是用來直視。

燦爛千陽讀後感9

故事,從主人公瑪麗雅姆的十五歲生日開始。

這一天,她的童年一去不復返了。作為一個私生女,她從小就受盡人們的鄙視和辱罵。隨着母親的自殺,本來定期探訪的父親也彷彿陌路。為了面子,狠心的父親將她嫁給了咯布爾中年鞋匠拉希德為妻。誰料上天不公,瑪麗雅姆七次懷孕卻七次流產。動盪年代下又加了家庭暴力,使得她永遠走不出生活的陰影。

十八年過去了,戰亂非但沒有平息,反而愈加激烈。少女萊拉的幸福家庭已被摧毀。她青梅竹馬的連任塔裏克舉家搬遷,兩個哥哥在戰爭中死去,而一枚火箭彈,送她父母上了天堂。無奈之下,她只得也嫁給了此時已年近六十的拉希德。

於是,瑪麗雅姆與萊拉,這兩名阿富汗女子,帶着屬於不同時代的悲慘會議,忍受着家庭暴力的重壓,生活在了同一個屋檐下。曾經,為了一個並無良心的丈夫,她們水火不溶;卻在經歷無數磨難之後,締結了情誼,相濡以沫。

然而,最終拉希得發現,萊拉的女兒竟是塔裏克的孩子。而萊拉亦發覺,當年告訴她塔裏剋死訊的人,竟然是由拉希德唆使並僱傭的。於是,他們爭吵、打鬥。殘忍拉希德竟欲掐死萊拉。危急時刻,瑪麗雅姆做出了令人敬佩的、卻毀滅了她一生的舉動——殺死拉希德。

整本書的語調悽哀,色彩陰暗,當名字卻叫做“燦爛千陽”。以前我不明白為什麼,但現在我明白了。

這是怎樣的一副巨大的絕望與微弱的希望共存的、堅強、悲劇的`生命畫卷啊!

同樣是人,與生活在戰亂中的阿富汗人相比,我們是多麼幸福。想要什麼,幾乎就有什麼。如此多吃多佔,我們平日裏卻從未想到要為那些不幸的人們做些什麼。在社會底層,陰暗的角落裏,有成千上萬的人們在苦苦掙扎。也許只是為了一滴水,也許只是為了一粒米,但那卻是他們生活的全部希望啊!雖然上天不公平,雖然它無數次地摧毀他們的希望,但堅強的人們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反抗。面對動盪的社會,殘忍的他們想盡一切辦法,拯救自己,拯救他人。很多人,像瑪麗雅姆一樣,有着並不幸福的生活開端,和無比悲慘的結局。但請永遠記得,她們曾經為之付出,努力。她們沒錯,錯的是這個世界,是我們!

想起萊拉父母一生的願望:住在海邊聽海浪的聲音,觀日出日落,僅此而已。想起瑪麗雅姆的願望:再回到童年的泥屋,再聞一次那綠草的芳香,再回池塘邊釣一次魚。這麼簡單的願望,卻從來都沒有機會去實現。我不忍,也無法想象,當火箭彈爆炸在身邊的一側,萊拉父母在想什麼;當他舉起槍,要殺死瑪麗雅姆的時候,她在想什麼?

能想什麼呢?

希望?

是永遠的絕望吧!

祝,在天堂安息!

燦爛千陽讀後感10

兩派敵對政治勢力互相向對方統治下的地區發射火箭彈。每一發炮彈爆炸,都有若干個被炸飛的老百姓軀體,造成新的殘垣斷壁……

 戰亂導致極端貧困,大人孩子面臨瀕於死亡的境地……

前蘇聯的悍然入侵製造了國家動亂的源頭……

美國大兵對“9。11”的報復造成新的百姓傷亡和社會動亂……

多災多難、苦難深重的現實毀掉了無數個在生存線上掙扎的家庭,其中受害最深的是被野蠻傳統束縛的女性……

這些場景是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新作《燦爛千陽》給世人描繪的情景。

地處中亞,溝通東西方,連接中亞、西亞和南亞的阿富汗,因為從16世紀至今長期遭受英國、俄國、前蘇聯、美國的反覆蹂躪,一直被全世界所矚目。大家都知道這個處於大國政治旋渦之中無法自己的國家,也會從媒體上各種各樣的新聞中斷斷續續地知道一些他們國內發生的大事。但這個國家的'老百姓是怎樣生活的,承受着什麼樣的苦難,卻是一片空白,無從得知。

《燦爛千陽》以一個一夫兩妻家庭的悲劇故事,對以上內容全方位進行了展示。第一次使世界上知道了在數次動亂和戰爭中,阿富汗普通百姓的悲慘境遇。所描述的一切,令人揪心、令人悲催、令人髮指。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一切竟然就發生在當下,發生在中國的近鄰,而不是追憶一個久遠的故事……

戰爭與和平,這個困擾古今中外無數人的話題,隨着二戰和冷戰的結束,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淡忘了。人們享受着和平時光,關注着小家庭生活和小環境圈子。尤其是中國,隨着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幸福指數的增加。戰爭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但樹欲靜而風不止。人類社會發展史,可以説就是一部戰爭史。縱觀古今中外,戰爭年代遠多於和平時期。一個戰爭結束了,很快就開始孕育着下一場戰爭。因為國家利益、因為經濟糾紛、因為強權政治、因為對政府的不滿……

而長期處於和平年代的人們,總是會忘了戰爭的殘酷性,忘了戰爭對國家、對百姓、對社會的摧殘。為了一件自己感覺氣不過的國際糾紛、為了自身利益的遭受損害,一些人會瘋狂地高喊“太氣人了,應該打一仗”。

輕言戰爭的結果,是戰爭機器一旦啟動,就會猶如一匹脱韁的野馬,完全不由人們控制,誰也無法左右。無論是小範圍的局部戰爭,還是多國混戰,最終倒黴的總是手無寸鐵的百姓。這一切不是妄言,《燦爛千陽》中描述的場景就發生在昨天。而中東地區頻繁的炮火乃至歐洲一些地方時而發生的造成屍橫遍野的轟然爆炸聲,還猶在耳邊。

讓我們珍惜和平,遠離戰爭吧!

燦爛千陽讀後感11

講述的是一個發生在阿富汗戰爭時期兩個阿富汗婦女的悲慘故事,故事的主人翁瑪麗雅姆和萊拉,瑪麗雅姆以一個哈拉米(私生女)的身份來到這個世界,父親扎裏勒是當地一位有錢的商人,由於瑪麗雅姆私生女的身份,擔憂影響自己的名譽,所以一直拒絕讓瑪麗雅姆回到家裏一起生活,瑪麗雅姆和母親(娜娜)只能生活在很遠偏僻之地。娜娜害怕瑪麗雅姆和扎裏勒在一起會受到傷害,所以阻止瑪麗雅姆去找扎裏勒,可是信任扎裏勒,不顧娜娜的反對去找扎裏勒而遭到拒絕見面,娜娜絕望自殺。瑪麗雅姆失去了唯一默默深愛她的母親,變得孤苦伶仃,寄居在扎裏勒家裏。然而不幸的,15歲的瑪麗雅姆卻被繼母和扎裏勒私自嫁給了40歲的鞋匠扎西德。扎西德是個十分重男輕女的人,性情十分的暴躁,瑪麗雅姆的一次次流產,讓扎西德性情變得更加可怕,從此瑪麗雅姆在扎西德的壓迫和毒打之下過着悲慘的生活。

萊拉,一個出生在家庭環境還不錯的家庭,父親是個教書匠,受父親的影響,萊拉熱愛讀書,活潑開朗。塔裏克是萊拉青梅竹馬的戀人,相互傾心。然而不幸的事,由於戰爭,塔裏克不得不和家裏人遷徙到另一座城市。塔裏克走後不久,失去兩位哥哥後,炸彈又一次奪走了萊拉所有的`親人,這樣她不知所措,悲痛萬分。萊拉在廢墟之中被鞋匠拉希德救出,住院期間,身邊另一個受重傷的病人告訴萊拉説塔裏克在遷徙過程中不幸被炸彈炸死遇難,萊拉悲痛欲絕。然而這一切都是拉希德編造的謊言,目的就是想讓萊拉對塔裏剋死心,自己追求來啦。正在此時,萊拉確發現自己已經懷了塔裏克的孩子,為了能夠生出塔裏克唯一的血脈,萬般無奈,萊拉只好同意嫁給拉西德。不久,萊拉和塔裏克的女兒阿茲莎出生,一心期盼兒子的拉西德甚怒,對萊拉的態度愈加惡劣。在拉西德,瑪麗雅姆,萊拉三人的生活中,瑪麗雅姆和萊拉之間從敵對變成了母女般的感情。在數十年後,萊拉偶然遇見了未死去的塔裏克,驚訝不已,兩人因彼此錯過而惋惜後悔。然後這件事情讓拉西德知道後,拉西德重怒要將萊拉殺死,瑪麗雅姆為了保護萊拉,用鐵鍬在背後將拉西德殺死,瑪麗雅姆為了萊拉和塔裏克,以及阿茲莎能夠安定生活,獨自承擔了所有的責任,被處以極刑。經歷太多不幸後,萊拉終於和塔裏克在一起。

這樣的故事,在阿富汗比比皆是,婦女受到各種壓制和剝削。不准許女性單獨出門,女性必須每天裹着粗卡,不准許露臉,必須服從丈夫的命令,男人至上的觀念深深紮在人們的心中。可怕的戰爭和男尊女卑的病態社會觀念,讓這個國家飽受摧殘,讓這個國家的婦女成為最底層沒有尊嚴的動物,燦爛千陽,讓美麗的陽光衝破黑暗,照耀阿富汗這片貧瘠的土地,開出希望的花朵!

燦爛千陽讀後感12

如果説看中國的文學作品能讓我更加的瞭解歷史,瞭解我們的中國,那麼《燦爛千陽》則把我帶進了另外一個世界,這個世界中,有我們從來沒有看到過的一面,這一面,儘管很陰暗,很殘酷,但能讓我的世界觀更加的健全,而不是狹隘的。

故事的主人公瑪利雅姆是一個阿富汗的女子,在阿富汗中,女人的地位有點像中國古代的女性的地位,男人是一家之主,掌控了全家的權力。更加令我感到驚訝的就是阿富汗的女人不能單獨的外出,得有丈夫的陪同才能出遠門,這在我們看來是多麼的不可思議,但這就是她們的生活狀態。在飽受家庭暴力中,她們沒有人可以投訴,她們唯一能做的只是選擇默默的忍受,她們的痛,我不能真正的體會到,但是,我能感受到她們的痛苦。她們為了自己的家庭貢獻了自己的青春和時間,換來的只是丈夫時不時的打罵。作者展示給我的是人性的光輝,人們心底埋葬的關於希望的種子,無論在怎樣艱難的處境,這粒種子永遠不會死去,終有一天,希望會萌生出嫩綠的芽,救贖每一個虔誠的人。兩位阿富出身汗完全不同但又普普通通的女性各自帶着不屬於同時代的悲慘回憶,共同經受着戰亂、貧困、與家庭暴力的摧殘,心底潛藏着的悲苦與忍耐相互交織,讓她們曾經水火不容,又讓她們締結情誼,如母女般相濡以沫。在不可寬恕的年代,有着無法抹去的記憶,最終,自由與幸福抵達了穿越了戰亂的萊拉,用瑪利亞姆的生命。這是20世界70年代到21世紀初的阿富汗,這使我十分震驚,我意外於此般生活竟然在這麼近的年代發生,這並不是過去,或者這還是未痊癒的傷疤。

曾經的中國婦女們曾經也經受過這種痛苦,但是在我們國家的不斷進步中,她們的地位得到了提高,現在可以説已經撐起半邊天了,的確,人人生來平等,沒有誰比誰更加高貴,男女都一樣。眾所周知,阿富汗是全世界比較亂的國家,戰爭不斷,民不聊生,所有的這些不公的社會制度,都是因為沒有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沒有穩定的'社會環境,何來發展?何來改革?人民只有的是仇恨,不滿與痛苦。表面上是中亞國家領導人的問題,屬於內部問題,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所有的一切都與我們這些所謂的發達國家分不開。像美國等發達國家,看一個國家,不是想着如何幫它一把,而是想着如何從中撈到好處,真的只是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恆的朋友嗎?其實,我們不僅僅可以這樣的,我們也可以互利共贏。

當世界某個地方的人民出於水深火熱之中時,我們活在如此美好的環境之中,我們不應該整天還在埋怨這個世界的不公,我們命運的艱苦,其實,每個人的人生都不易,我們看到的永遠只是他們面前的光環,他們背後的汗水與淚水我們不得而知,所以,人人都需要給這個世界一點點的愛,我們的世界將會更加的美好!

燦爛千陽讀後感13

“真主呀,寬恕我,憐憫我,因為你是最慈悲的!”瑪麗雅姆沒有一絲恐懼,在付出了愛和行動,最後一次向真主訴求。

這是我在讀這本書時影響最深刻的一句話,這是怎樣的震撼人心呢?只有讀過恐怕才能明白吧!

瑪麗雅姆,一個出身在簡陋小屋的私生子。她天真地嚮往着美好,崇拜自己的父親,敬愛他,可這一切卻在十五歲生日那天,一切都變了。母親的自殺,父親的疏遠,旁人的同情……瑪麗雅姆的內心是混亂的,自責的,是迷茫無助的。可命運卻給她開了一個玩笑:父親將她嫁給一箇中年鞋匠拉希德。十五歲的`她無力反抗,就這樣地承受了命運的嘲弄。

可從未想過的是,十八年後,少女萊拉在在戰亂中失去了家人,自己受了重傷卻活了下來並且被拉希德從廢墟中挖出,還被人告知深愛的戀人死了。無依無靠的她被迫嫁給了拉希德。於是,兩個命運同樣悲慘的女人相遇了。她們相互厭惡排斥,但共同承受拉希德的虐待和諷刺後,她們放下了偏見,惺惺相惜,如同母女一般。兩人的人生從此交織在一起,一同與命運鬥爭……

這本書用細膩的文筆為我們展現了阿富汗這個國家女人悲慘的命運,卻又在其中隱藏了希望。瑪麗雅姆和萊拉是彼此的陽光,照亮了兩人黑暗的人生,也點亮了未來的道路。這是一場心靈的救贖,是一本講述了阿富汗婦女在絕望中尋找親情、愛情以及友誼的艱難跋涉之旅。當我看完這本書後,我的內心被震撼,身為和平年代的我無法親身體驗,當通過這本書的描寫,我感到自己的不足。我該如何改變?

在那個戰亂、黑暗的社會,瑪麗雅姆和萊拉沒有那般自我毀滅下去,而是做出了反抗。她們堅信遠方有陽光等着她們。在這種信念驅使下,她們即使不知道該怎麼做,也努力探索。反觀自己,處於一個安定、健康、和諧的社會中,我們比她們優越太多太多。但我們是怎麼面對困難的呢?平時一絲絲的挫敗就可能使我們止步不前,學習上的一次跌倒就可能使我們灰心沮喪。我們需要的是瑪麗雅姆和萊拉的勇敢和希望。我們永遠不要忘記,黑暗過後的不就是燦爛的陽光嗎?就如同普希金説的:“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我們無法做到像她們那般逆境求生,當我們可以有對未來的信心和憧憬。

《燦爛千陽》為我們展示了阿富汗女性面對不幸時的堅強和勇氣,她們的自我救贖的行為和拼搏向上的信念令我震撼,對我的影響也將延續一生。

燦爛千陽讀後感14

那些真誠的友誼,不論男女,都貫穿着愛和俠義。

《追風箏的人》是前幾年看的,確實很好。但正如評論所説,這本更好。熱情誇張的讚美和推薦容易提高期望值,讓人在隨後感到失望,而這本書,沒有讓我的期望落空。

我並不是作者的粉絲,之所以看這本書,是因為我一直在考慮“女性友誼”這個話題,並想要找一些相關的書來看。我實際收穫的比我想的更多。除了阿富汗的政治和戰爭,女性的地位和權利這些大背景之外,書中幾位女性的人生故事讓我感觸良多。不只是瑪麗雅姆和萊拉之間的友誼,還有娜娜的焦慮絕望的人生,瑪麗雅姆被詛咒的生活,被抑鬱和思念折磨的法麗芭,少女萊拉在愛情和家庭之間的取捨,塔裏克母親的温暖慈愛,阿茲莎的敏感懂事,每個女性,都是如此真實。

細膩的文筆,彷彿作者就是一個女人,一點一點的愛與失望,悲痛與歎息,忍耐和屈服,命運之手如此無情,摧毀人生的希望。然而,終究會有新的希望,美麗的愛情,萌動的新生命,發自內心的.善意,無可抵擋的依戀,註定的重逢,讓人鼓起鬥志,用生命來還擊命運賦予的不公,只為一個美好的明天。哪怕這個明天並不包含自己。

瑪麗雅姆,恥辱的降生,母親的詛咒和報復,被迫的出嫁,不幸的流產,持續多年的家暴,生命中似乎只剩下一件事,就是母親所説的,忍耐。然而不是這樣的。少女萊拉帶來了新的可能。愛與被愛,付出與犧牲,如果説生命有其意義,那麼,愛就是它的意義。瑪麗雅姆用從未有過的反抗成全了萊拉,也成全了自己。如她所説,童年所渴望的,她都已得到。看到最後,萊拉在泥屋中回想瑪麗雅姆,時光倒流,少女瑪麗雅姆向她微笑,親愛的萊拉。我心中有説不出的百感交集。儘管知道這是故事,但我依然相信,愛可以跨越時空,安慰深深思念着的人。

所以女性的友誼,絕不是某些男人以為的那樣,膚淺,表面,隨時為男人而翻臉。或者可以説,有些人的友誼膚淺而虛偽,是因為他們本身就是膚淺虛偽的人。而那些真誠的友誼,不論男女,都貫穿着愛和俠義。女性的友誼,不同於男性,她們親密,瑣碎,婆婆媽媽,吵吵鬧鬧,似乎沒有格調,不夠偉大;然而,她們緊密相連,彼此愛護,將對方的幸福視如自己的快樂,她們深深地懂得孩子,愛情,家庭對女人的意義,並盡全力為朋友的幸福做出貢獻。她們誠懇,務實,不在乎高大上的意義和目標,她們在乎的是朋友真正的感受。女性的友誼,值得尊重和珍惜。

燦爛千陽讀後感15

用兩天的時間,看完了《燦爛千陽》。依舊如讀《追風箏的人》一樣,開始是一種對異域截然不同命運的窺探,最後卻是無比的震撼和慨歎。不過,兩者應該還是有區別的。我個人認為《追》是一個故事,《燦》則是一個社會。故事可以很精彩,很動人;社會只能是真實,真實得殘忍。

“燦爛千陽”這個名字,很不錯。來自於四百年前的一位叫做的詩人的詩句:“喀布爾每條街道都令人目不轉睛,埃及來的商旅穿行過座座市場。人們數不清她的屋頂上有多少輪皎潔的月亮,也數不清她的牆壁之後那一千個燦爛的太陽……”一千個燦爛的太陽,本是詩人最慷慨的盛譽,可它怎能敵得過時間的變遷,敵得過人的慾望呢?戰爭,爆炸,襲擊衝突,政權更迭,難民營,對婦女的壓迫制度,飢餓,顛沛流離……書中的種種,讓誰都相信,“縱然有一千個燦爛的太陽也不足以再用它金煜的光芒去照亮它陰影憧憧的洞穴,用它稠濃的温暖去掂量它罪惡砭骨的淒涼。”是的,美好的歷史,在現實面前,只能是遙不可及的神話,這點,我堅信。

兩個主人公,都是極其不幸的,但相較而言,我更同情瑪麗雅姆。萊拉有過幸福少年時代,尤其是與父親和情人塔裏克的相處,更是留下了永遠的甜美回憶。萊拉也有依靠,或是等待,無論是她和塔裏克的私生女,還是她和拉希德的兒子,都是她生活的依靠,抑或希冀。萊拉更有幸運的結局,和自己相愛的人相守,做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以完成父親的遺志。這一切,瑪麗雅姆都沒有。作為私生女,瑪麗雅姆從一出生,就失去了一切,沒有幸福,沒有未來。如果她能遵循母親那番“幸福不可得”的教誨,也許悲慘會來得晚一些。可是她幻想了,幻想着家庭,幻想着幸福。結果呢,母親自殺,父親匆匆把她嫁人,或者説是丟棄於人更為恰當!當然,如果能生個孩子,哪怕是女孩,命運還是會有轉機,可是偏偏又是習慣性流產。()至此,悲慘命運徹底沉入了地獄深淵,永無天日。

瑪麗雅姆最後勇敢的選擇,沖垮了我所有的`堅持。為了挽救萊拉,她會用鐵杴結束了拉希德的生命;為了成全萊拉和塔裏克的幸福生活,她會去法院自首;而走向生命的最後,面對砍頭,書中如是寫道:“當她即將離開世界的時候,她是一個付出了愛也得到了愛的女人。她以朋友、同伴、監護人的身份離開這個世界。以母親的身份。她終究成了別人眼中的重要人物。”這到底該是怎樣的一種蜕變呢?

看完,你能説《燦爛千陽》只是一個故事嗎?

小説最後,萊拉和塔裏克捨棄了巴基斯坦穩定安逸的生活,毅然選擇了回到戰後的祖國,回到破爛的喀布爾,我想這不僅僅是一種大團圓式的理想主義,更是一種憧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