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12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89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寂靜的春天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12篇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1

《寂靜的春天》是被公認的開啟了世界環境運動的奠基之作,作品講述了以DDT為代表的殺蟲劑的廣泛使用給人類生存環境造成的巨大的的危害。全書既有嚴謹求實的科學理性,又充滿敬畏生命的人文情懷。

在這本書中,作者蕾切爾·卡遜,第一次將生態問題嚴肅而認真地擺在人們面前;人們突然意識到,也許從某個時候起,春天裏就再也聽不到燕子的呢喃、黃鶯的啁啾、雲雀的嘰喳,田野變得寂靜無聲……那將是怎樣的滅頂之災啊!

四十餘年後,書中所提的濫用藥物的情形,不僅沒有改善,反而每況愈下。因為人類為了更方便的生活,而隱瞞和矇蔽了許多事實的真相。許多人因為無知,陷人類於萬劫不復的境地。

看看現在的環境,江河湖海,裏面或大或小,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垃圾,味道極為刺鼻,隨着水流,進入地底或海洋,那些垃圾裏,有裝過農藥的瓶子,有生活中用過的紙巾,有一次性的碗筷……這些東西混在一起,形成了新的有害物質。有些人將垃圾扔進去,久而久之,垃圾就多了,垃圾一多,人們就更無所畏懼地將垃圾扔進去,殊不知,時間一長,它們遭受到了危險乃至致命的污染,這就像一個惡性循環。又正如作者蕾切爾·卡遜説的“這種污染在很大程度上,是無法逆轉的”,而生活在那的人和其他生物,就會受到未知的傷害,就如阿伯特·施韋策所説的:“人們很難認出自己創造的魔鬼”。

因此,我們必須停用這種不恰當的處理方法,以保存最後一片天然的生存空間。我們要透過新穎而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嘗試着去解決和其它生物共享地球會產生的問題。人類唯有更謙卑地敬畏大自然,反省並改正自己的錯誤,停止錯誤的方式,才有可能挽救人類自己。

守護田園牧歌吧!讓我們返璞歸真。迴歸自然。環境保護,這個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一個問題,而這在幾十年前卻是僅僅是一些生物學家腦子裏的想象,而真正使環保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並直接導致後來將環保列入政策法規中的卻是一本大家似曾相識又不太熟悉的書——《寂靜的春天》,而這本書也是世界上第一本將環保作為主題的書。

1992年,該書被推選為近50年來最有影響的書。這些年來,各國也開始了重視環境保護,同時我們也意識到關注環境保護不僅僅是政府和工業界的事情,更是我們每個公民自己的分內之事。

守護田園牧歌,我們會與萬物更有愛地生活在一個藍天綠地碧水的天地,靜看萬物生長,和諧共生,草長鶯飛!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2

眾所周知,農藥是農業上最常用的用來對付害蟲與病菌的一種化學品。在閲讀此書前,我雖對農藥有所耳聞,但也僅僅停留在“蘋果要削皮才能吃”的程度。

《寂靜的春天》一書是一名海洋生物學家兼美國魚類與野生動物管理局的撰稿人所作,在認識到化學品的嚴重危害後,她頂着外界的輿論用四年時間寫成此書,揭開了被政府掩蓋的真相,並呼籲人們保護環境,抵制化學品的濫用。

書中展示了不少濫用化學品帶來的壞處,其中描繪的一個場景令我感到十分心痛——政府不分青紅皂白灑下的農藥鋪天蓋地,美名其曰是為根除火蟻,卻給天上的鳥、水裏的魚和地上奔跑的小獸帶來滅頂之災。知更鳥吃了中毒的火蟻后無力地拍動着僵硬的翅膀,在痛楚中掙扎着死去;洄游的鮭魚在毒水中拼命將頭探出水面,最終還是翻起白肚皮;松鼠呼吸到有毒的空氣,臨死前瘋狂地啃咬地面希望能緩解痛苦,爪子萎縮在胸前,死不瞑目……因為所捕食的昆蟲已被毒死,扛過毒素的動物們也難逃餓死的命運。人類也不能好到哪兒去。脆弱的孩子最先中招;農民的牛羊吃了沾上農藥的草後久病不起;蜂農的蜂羣一羣接一羣地死去……在這個寂靜的春天裏,火蟻卻悄悄孵化出新的一批卵,沒有天敵的約束,原本不算威脅的火蟻徹底成了災禍,甚至產生了抗藥性!

這一切都是人類親手釀成的,若想恢復成原狀需要幾十年的時間,如果沒有人類幫助培育幼苗,甚至永遠都難以復原。

在書的最後一章,作者提出用生物防治代替化學防治。通過引進害蟲的天敵或有針對性的病毒,或是使雄蟲絕育來控制害蟲的數量。這樣的方法即經濟、效果持久,又不會對環境造成破壞,在一些地區已經成功實施。可惜在當時,更多的人只喜歡見效快的化學品。

通過此書,我深刻地認識到化學品的危害性,這種人工合成的元素卻正將人類推往一去不復返的道路上。正如作者所説,我們可以選擇另一條路,那條路雖然人跡罕至,但能為我們提供保護地球的最後一個機會。

我們要感謝此書的作者,是她勇於面對輿論,敢於與權威作鬥爭以及極強的責任心使這本書得以誕生,保護環境的運動得以發展;我們更要從自身做起,愛護環境,讓大自然中的生靈得以快樂而又和諧的繁衍下去。“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3

冬日,天氣卻不知怎的説變就變。吹着嚴寒的昨天,冒着烈陽的今天,讓人措手不及。可書裏那本該生機勃勃的春天,就這樣永遠沉靜下去了。

春天怎麼會是寂靜的?春天的世界,不是百花爭豔,鳥鳴聲起起彼伏的嗎?窗外是成片的陽光,整塊光影被窗外的枝葉分割成碎影,凌亂地傾瀉在地板上,隨着搖曳的枝葉不停地晃動着。我喝着一杯瀰漫着香味的果茶,坐在圖書館的角落裏,好奇地翻開書。

以充滿活力的春天開頭,沉浸在歡樂世界中的自己,渾然不知下一秒,書中的世界已翻天覆地,天恰似坍塌,一個美麗村莊的突變,從陸地到海洋,從海洋到天空,昨天的歡樂,今天已銷聲匿跡了。世界變了,人性,在一步步毀滅地球。

化學農藥(DDT),一個多麼熟悉的專有名詞,卻差點讓地球在銀河系裏消失。一畝農田,遍地的莊稼,肥沃的泥土裏,生長着千千萬萬只蟲子,有益亦有害。農民卻因這些害蟲對莊稼的吞噬,破壞。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殺死害蟲。但是這些無知的農民,為了得到一時充足的豐收,濫用化學農藥,甚至沒有一個人去阻止,這一用,就是幾十年。雖然,這使莊稼更好,更健康地生長,但是蟲子不管是好是壞,全死了,漸漸地,莊稼也死了。在那一畝農田,莊稼再也成活不了。農藥的化學成分,已經深深浸透在泥土裏,如果不及時控制,後果將不堪設想。20世紀的美國,當時的DDT和其他劇毒農藥被濫用60年,那些無法辯駁的事實,沒有鳥魚問津的池塘,沒有植被生存的荒野……人們在菜市場買來的蔬菜,卻不能放心地食用,洗菜時憂心忡忡,不由得清洗多幾次,男女老少都擔心農藥會不會吃死人,菜真的能幹淨嗎?一個大自然的悲傷故事,“一個沒有鳥鳴的春天,這樣的現代世界是值得被建立的麼?”

血淋淋的事實,動植物向大自然傾訴它們的痛苦,大自然對人性的懲罰,最終還是喚醒了無數普通老百姓的內心,不要再使用蠻力,來對付地球的每一分子——昆蟲與植物……這個賴以生存的家園,我們應該好好地守護,尊重生命,否則,書中的災難會演變成事實,無可挽救的春天和人性……

春天的腳步也不曾停留……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4

今天看了一本書,名為《寂靜的春天》。

在瑞秋。卡森的著作中,作者用血淋淋的事實,希望喚醒無知、愚昧的人們,不要再用使用蠻力,來對付也是地球一分子的昆蟲、植物。也呼籲我們,要尊重生命,謙卑為上,不要自以為是。否則將有一天,會為人類帶來無可挽救的災難,毀滅性的滅亡。

當初,瑞秋。卡森女士,在出版這本書的時候,曾遭到利益團體,化學藥品製造商們的打壓和抹黑。但瑞秋。卡森女士,以其專業的認知,和對生命的悲憫,不畏流言,説出事實的真相,提醒世人:瞭解化學物質,毒害地球的真實事件,和環境生態,所面臨的嚴重危機。

作為一個學者與作家,卡遜所遭受的詆譭和攻擊是空前的,但她所堅持的思想終於為人類環境意識的啟蒙點燃了一盞明亮的燈。

確實,長期流行於全世界的口號——“向大自然宣戰”、“征服大自然”,大自然僅僅是人們征服與控制的對象,而非保護並與之和諧相處的對象。人類的這種意識大概起源於洪荒的原始年月,一直持續到20世紀。沒有人懷疑它的正確性,因為人類文明的許多進展是基於此意識而獲得的,人類當前的許多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也是基於此意識而制定的。

在四十餘年後,書中所提,濫用藥物的情形,不僅沒有改善,更變本加厲。將人類帶入更深、更無可救藥的境地。因為人類為了更方便的生活,而許多事實的真相,被隱瞞和矇蔽。許多人因為無知,陷人類於萬劫不復的境地,而不知。

因此,我們必須停用這種非自然的方法,以保存最後一片天然的生存空間。瑞。秋。卡森女士如此告訴我們。透過新穎、富想象力與創造力的方式,嘗試去解決和其它生物,共享地球會產生的問題。人類唯有更謙卑、尊重大自然,反省並改正自己的錯誤,停止錯誤的方式,才有可能挽救人類自己。

環境保護,這個當今世界最重要的一個問題,而這在幾十年前卻是僅僅是一些生物學家腦子裏的想象,而真正使環保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並直接導致後來將環保列入政策法規中的卻是一本大家似曾相識又不太熟悉的書——《寂靜的春天》,而這本書也是世界上第一本將環保作為主題的書。

1992年,該書被推選為近50年來最有影響的書。這些年來,各國也開始了重視環境保護,同時我們也意識到關注環境保護不僅僅是政府和工業界的事情,更是我們每個公民自己的分內之事。

愛護環境,就是愛護我們人類自己。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5

看《寂靜的春天》這本書之前,春天,在我心中都是萬物復甦的代表。我所能想象到的關於春天的場景,就只有生機勃勃。

在當今這個只注重經濟增長的社會,我覺得《寂靜的春天》給我們敲響了一個警鐘,它的作者,蕾切爾·卡遜為了人類的幸福,環境的持續發展,拖着病重的身體,忍受着巨大的詆譭和攻擊堅決寫這本書,然而事實證明她所做的一切是值得的,她為人類環境保護工作作出了巨大貢獻。

《寂靜的春天》的開文就是一記重擊式的描述:“過去未工業化的年代,每年的春天都有着數以百計的鳥兒於天空翱翔,或於樹叢間鳴啼着悦耳的歌聲。然而現在因為大量使用DDT等殺蟲劑,導致鳥兒不再飛翔、鳴唱……我們還能在春天時聽到鳥兒的歌聲嗎?”看了之後,我被震撼了,開始有了共鳴。

殺蟲劑的使用的確暫時的消滅了某一部分害蟲,然而自然選擇是害蟲不斷進化,使一種殺蟲劑失去效力,接下來人類會再研製一種新的殺蟲劑,如此循環。然而,被稱作不會傷害人類的殺蟲劑最終會沿着食物鏈一級一級的濃縮,最終給人類和環境造成的影響不是幾年,幾十年,或者幾百年能夠化解的。這與飲鴆止渴又有何區別?

讓我們想象一下,若干年後的某一天,春天一到,村落裏的一切聲音都沒有了,沒有蜜蜂嗡嗡飛來,沒有小鳥歌唱,沒有家畜嘶鳴,只是一片寂靜覆蓋着田野、樹林和池沼,空氣中過於安靜的感覺令人不寒而慄。這不是魔法,也不是恐怖片的劇情,而如果這是發生在我們未來的某一天,大家想象一下,會有多麼可怕。而造成這一切的,不是別的,正是人類自己。蕾切爾為我們虛構了這個城鎮,她指出。如果我們繼續不正當地使用化學藥品,這些也許就會成為事實。

隨着科技的發展,已有許多殺蟲劑的代替品或防治手段被接連創造出來。尤其是許多生物的防治手段,將危害降低到很小的程度。就像書中最後提到的一樣,我們必須與其他生物共同分享我們的地球,“控制自然”這個詞是一個妄自尊大的想象產物。作為一個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個體,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義務盡所能尊重並保護我們的自然。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6

看着寂靜的春天這個題目,又看了看目錄,心中滿是疑惑,這本書的目錄基本上和寂靜的春天談不上任何有相關的地方。但細細品味每一章的標題非常的新穎,讓我情不自禁地開始看這本書。

從“走進名著”,可以看到人們生活在各種化學添加劑的環境中,一開始還不明白。但當看到第三章死神的靈藥時,1.24259億,6.37666億這天文數字讓我驚訝。我們雖然殺死了蟲子,但也對其他生物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而且殺蟲劑也會破壞人體最為關鍵的生理過程。再往後翻作者列舉了DDT,狄氏劑等各種化學添加劑,上面的各種例子,人們雖然殺死了蟲子。獲得了乾淨,但卻沒有想他們這樣過度使用化學品會傷害無辜的動物和人類自己。

看到第八章,再無鳥兒的歌聲,這篇文章寫了因過度使用殺蟲劑,使鳥兒、樹大量死亡,讓我想起了在家鄉,清晨,睡眼朦朧的我每天透過換氣管,都能聽見鳥兒在歌唱。走在鄉間小道上也能看見很多鳥兒在枝頭。而回到城市,因沒有樹,少有鳥兒。

還有,在上世紀80年代,麻雀啃食農民種植的小麥水稻,讓人們非常痛恨麻雀,認為它是一種害蟲所以,人們大量捕殺使用化學品來殺死麻雀,麻雀的'死又使其他動物開始急劇增加,麻雀的死並沒有使問題解決,反而到如今人們開始懷念麻雀這種動物,開始保護它。還有鹿和狼的故事,都説明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有害動物,人類只是站在自己利益的基礎上來評判有害和無害,每一種動物生活在地球上都有他自己的意義,只是有時人類沒有觀察到。

發明殺蟲劑的化學家,他獲得諾貝爾獎,對於農民來説,他是應該的。但對於動物、樂於保護環境的人來説,他發明的殺蟲劑就是鴉片。我認為生產殺蟲劑的工廠不能隨意賣給普通人,應該先教會使用者或在包裝盒上標明怎樣使用,每次使用不能超過多少等等。

在文章的最後,作者給了我們一些治理環境的辦法。比如説,現在的深圳,從爸爸的口中得知,我們家旁邊的那條河,從前陳有很多魚蝦在那邊生存帶你附近工廠的過度排放污水,巨臭無比,但現在深圳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開始關注環境,通過一代人的努力,現在的水雖然比不上從前,但不會散發出臭味。這也印證了書中所説,我們必須停止對至關重要,也可能是最後一塊自然的生存之地的操控。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7

合上書頁,手上的動作有些沉重,抬眼望向窗外,卻鬆了一口氣,還好,仍舊是熟悉的那片天藍,仍舊可見幾抹快速掠過天邊的身影,在這個春天裏分外可愛。

春,自帶着顏色和聲音的字符,是野花初綻,嫩蕊上還沾有露水時的一抹驚豔,是柳枝招搖,新芽微綠時的那份愜意,是在耳畔的熱鬧,各種各樣的不休,聽着,卻很踏實。

大自然慷慨恩賜的美好,我們早就習以為常。很難想象失去了色彩的寂靜的春天。在書本一開頭,作者便給我們講述了一個美麗村莊突變的故事,但這僅僅只是噩夢的開始,當春天都變得不一樣了,人類末日的警鐘也就敲響了。

有些愚昧無知的人類總想着要征服自然,從過去到現在,自以為是地為地球修剪他們所謂的不和諧的枝丫,殊不知,人類從不會是地球的主人。我們沒有權利去決定任何物種的存亡,更何況以種種殘忍的方式。在沒有遵循自然規律消滅被稱作“害蟲”的它們的同時,我們也在一步步毀滅自己。蕾切爾·卡森女士在書中多次提到了農藥和除蟲劑等化學藥品的危害,這一切像是人類給自己埋下了一個時刻威脅生命的炸彈。而且這種危害會隨着時間不斷加深,影響我們的子孫後代。

在過去漫長的時間裏,自然萬物經過自身調整達到了微妙的平衡,這也就是我們所説的生物鏈,一切物種的繁衍生息都遵循自然法則。後來人類出現了,一開始他們能和自然和諧共處,晝出晚歸,農耕布織的生活方式並沒有影響這一平衡,再後來,人口迅速增長,工業蓬勃發展,人類漸漸發現慢悠悠的生產效率並不能最大化滿足自身需要,加上天災和蟲患的嚴重打擊,他們開始想辦法改變現狀,以獲取最大利益。而貪婪一旦顯露,便會瘋狂滋長,最後一發不可收拾。

慢慢地,田裏的蟲子少了,無論是“益”還是“害”,天空上也沒有了鳥兒成羣結隊的身影,甚至,許多地方的水源出了問題,孩子們病的病,身體也變得孱弱。但愚蠢的大人們此刻正為莊稼的增產歡呼雀躍,不計後果地打破了自然規律,受到的會是自然無情的懲罰。

當他們在寂靜的春天醒悟過來時,一切都遲了,想讓萬物恢復原狀,他們要付出成百上千倍的代價。

地球是我們的家,我們與這大自然的一切生命同呼吸共存亡,我們一起享受每個春天,作為這個大家庭的重要一員,我們更是有責任去守護這春天,用和諧的辦法,而不是耍着“小聰明”殘害其他生命。

全力守着這綠色的希望吧,因為這不僅僅是我們的春天。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8

在瑞秋.卡森的著作中,作者用血淋淋的事實,希望喚醒無知、愚昧的人們,不要再用使用蠻力,來對付也是地球一分子的昆蟲、植物。也呼籲我們,要尊重生命,謙卑為上,不要自以為是。否則將有一天,會為人類帶來無可挽救的災難,毀滅性的滅亡。

當初,瑞秋.卡森女士,在出版這本書的時候,曾遭到利益團體,化學藥品製造商們的打壓和抹黑。但瑞秋.卡森女士,以其專業的認知,和對生命的悲憫,不畏流言,説出事實的真相,提醒世人:瞭解化物質,毒害地球的真實事件,和環境生態,所面臨的嚴重危機。

作為一個學者與作家,卡遜所遭受的詆譭和攻擊是空前的,但她所堅持的思想終於為人類環境意識的啟蒙點燃了一盞明亮的燈。 確實,長期流行於全世界的口號——“向大自然宣戰”、“征服大自然”,大自然僅僅是人們征服與控制的對象,而非保護並與之和諧相處的對象。人類的這種意識大概起源於洪荒的原始年月,一直持續到20世紀。沒有人懷疑它的正確性,因為人類文明的許多進展是基於此意識而獲得的,人類當前的許多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也是基於此意識而制定的。

在四十餘年後,書中所提,濫用藥物的情形,不僅沒有改善,更變本加厲。將人類帶入更深、更無可救藥的境地。因為人類為了更方便的生活,而許多事實的真相,被隱瞞和矇蔽。許多人因為無知,陷人類於萬劫不復的境地,而不知。因此,我們必須停用這種非自然的方法,以保存最後一片天然的生存空間。瑞.秋.卡森女士如此告訴我們。透過新穎、富想象力與創造力的方式,嘗試去解決和其它生物,共享地球會產生的問題。人類唯有更謙卑、尊重大自然,反省並改正自己的錯誤,停止錯誤的方式,才有可能挽救人類自己。

環境保護,這個當今世界最重要的一個問題,而這在幾十年前卻是僅僅是一些生物學家腦子裏的想象,而真正使環保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並直接導致後來將環保列入政策法規中的卻是一本大家似曾相識又不太熟悉的書——《寂靜的春天》,而這本書也是世界上第一本將環保作為主題的書。

1992年,該書被推選為近50年來最有影響的書。這些年來,各國也開始了重視環境保護,同時我們也意識到關注環境保護不僅僅是政府和工業界的事情,更是們每個公民自己的分內之事。愛護環境,就是愛護我們人類自己。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9

“春猶如一朵美麗而聖潔的花,但是這朵花正被人們搞得面目全非。”

讀完《寂靜的春天》,我受益匪淺,其實應該説讀完每一本好書都會這樣。

選擇這本書呢,主要還是受劉慈欣《三體》的影響,我從《三體》中瞭解到這本書,起初對本書的瞭解僅限於“《三體》靈感來源”。

後來瞭解到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偉大的生物學家、作家。

這位偉大的女性用筆和大量的實例來喚醒那些所謂的“專家”,喚醒那些被金錢迷惑的人們。

《寂靜的春天》推動了DDT等化學殺蟲劑的限制使用,直接促進現代環境保護運動的發展,改變了公眾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可以説為環境保護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寂靜的春天”,既是春天,本應鳥語花香,又為何會“寂靜”呢?

原來,人們為了提高作物的產量,不計後果地使用以DDT為代表的各種化學殺蟲劑,從而導致了無法彌補的傷害。

人們得病的機率高了,牲畜也會莫名其妙的死去……

各種新型的病毒肆虐。

人們再也聽不到鳥兒的鳴叫,再也看不到水中歡快遊動的魚兒。

有的只是體內毒素積累的“毒物”,可笑的是,許多“毒物”還經常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

我從網上了解到:在春季的一天,作者卡森的一個做護林員的朋友告訴她,這個春天沒有任何鳥兒的足跡,連蟲子都很少見了,作者感到十分奇怪,於是經過調查,她知道了真相,寫下了這本書。

卡森第一次對人類意識的絕對性提出了質疑。她所堅持的思想為人類環境意識的啟蒙點亮了一盞明燈。

世界上又有多少人擁有保護環境的潛意識呢?

反觀那些明知故犯,見財眼開的人卻又是數不勝數。利益在某些人看來,比命還重要。

説實話,從小到大,我對保護環境的認識僅限於不隨手亂扔垃圾、植樹造林什麼的。

但,這並不算膚淺,這至少比那些只會嘴上説説,就把自己吹得多高尚的人要好很多。

如果每個人都為保護環境做出一點“舉手之勞”,那麼環境也會好許多。

其實,許多人都是被“利”“欲”給迷惑了心志,要從根本解決問題,首先要克服“欲”,也就是需要“知足”,知足常樂,不能為了眼前小利而失去長遠的未來。

在知足中積極進取,樹立正確的目標。

還有,我們應勇於揭下虛偽與謊言編織的糖衣,正視現實。

如若不然,到最終,只不過是演了一場自欺欺人的鬧劇罷了。

卡森的《寂靜的春天》很深奧,我並不能完全理解它,以我的知識層面,也不可能做到那個地步,但我知道,就憑我所理解的,也足以為世人敲響警鐘了。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10

眾所周知,農藥是農業上最常用的用來對付害蟲與病菌的一種化學品。在閲讀此書前,我雖對農藥有所耳聞,但也僅僅停留在“蘋果要削皮才能吃”的程度。

《寂靜的春天》一書為一名海洋生物學家兼美國魚類與野生動物管理局的撰稿人所作,在認識到化學品的嚴重危害後,她頂着外界的輿論用四年時間寫成此書,揭開了被政府掩蓋的真相,並呼籲人們保護環境,抵制化學品的濫用。

書中展示了不少濫用化學品帶來的壞處,其中描繪的一個場景令我感到十分心痛——政府不分青紅皂白灑下的農藥鋪天蓋地,美名其曰是為了根除火蟻,卻為天上的鳥、水裏的魚和地上奔跑的小獸帶來滅頂之災。知更鳥吃了中毒的火蟻后無力地拍動着僵硬的翅膀,在痛楚中掙扎着死去;洄游的鮭魚在毒水中拼命將頭探出水面,最終還是翻起了白肚皮;松鼠呼吸到有毒的空氣,臨死前瘋狂地啃咬地面希望能緩解痛苦,爪子萎縮在胸前,死不瞑目……因為所捕食的昆蟲已被毒死,扛過毒素的動物們也難逃餓死的命運。人類也不能好到哪兒去。脆弱的孩子最先中招;農民的牛羊吃了沾上農藥的草後久病不起;蜂農的蜂羣一羣接一羣地死去……在這個寂靜的春天裏,火蟻卻悄悄孵化出新的一批卵,沒有天敵的約束,原本不算威脅的火蟻徹底成了災禍,甚至產生了抗藥性!

這一切都是人類親手釀成的,若想恢復成原狀需要幾十年的時間,如果沒有人類幫助培育幼苗,甚至永遠都難以復原。

在書的最後一章,作者提出用生物防治代替化學防治。通過引進害蟲的天敵或有針對性的病毒,或是使雄蟲絕育來控制害蟲的數量。這樣的方法即經濟、效果持久,又不會對環境造成破壞,在一些地區已經成功實施。可惜在當時,更多的人只喜歡見效快的化學品。

通過此書,我深刻地認識到化學品的危害性,這種人工合成的元素卻正將人類推往一去不復返的道路上。正如作者所説,我們可以選擇另一條路,那條路雖然人跡罕至,但能為我們提供保護地球的最後一個機會。

我們要感謝此書的作者,是她勇於面對輿論,敢於與權威作鬥爭以及極強的責任心使這本書得以誕生,環境運動得以發展;我們更要從自身做起,保護環境,讓大自然中的生靈得以快樂而又和諧的繁衍下去。“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尹那綺)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11

本書由一個小故事開頭,講述了一個原本伴着鳥語花香的村落,因為人類的侵入導致了環境的惡化,最終林間小調歸為了一片寂靜。作者蕾切爾。卡遜是一位研究魚類和海洋資源的海洋生物學家,而非環境專家。 『寂靜的春天』的發表引發的爭議堪比『物種起源』。特別是遭到了以環境為代價而獲利的人們的強烈反擊。然而,同時卡遜也喚醒了亟待拯救環境的人類。

人類的出現,推動了世界的發展,特別是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人類無疑是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從鑽木取火到飛船上天,人類不斷的探索着世界。然而,伴隨着文明發展而產生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環境的惡化。

本書從DDT等殺蟲劑和化學藥品的使用角度,介紹了其引發了環境惡化的嚴重後果。

然而,更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只因眼前利益是自取滅亡。當事物的嚴重後果被揭示時,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不是如何採取措施來避免事故的惡化,而是麻木不仁的去否定不願接受的現實。環境問題如此,安全問題亦然。

殺蟲劑的使用的確暫時的消滅了某一部分害蟲,然而自然選擇是害蟲不斷進化,使一種殺蟲劑失去效力,接下來人類會再研製一種新的殺蟲劑,如此循環。然而,被稱作不會傷害人類的殺蟲劑最終會沿着食物鏈一級一級的濃縮,最終給人類和環境造成的影響不是幾年,幾十年,或者幾百年能夠化解的。這與飲鴆止渴又有何區別?

古人云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而今又有多少人為了眼前的小利而付出了更大的代價,有些投機可以理解,甚至賭博也不會輸掉底線,最可怕的是,自己鋪設了一條絕路。

任何事物,始終需要自我和他我的平衡。自然界的循環有自己的平衡,發展與環境的關係需要平衡,安全與生產需要平衡,正電荷需要負電荷平衡,甚至是抽象的感情都需要平衡,有些平衡一旦打破,則會產生嚴重的不想要的後果。

事出有因,不錯的。大自然不會無故的懲罰人類,事故也不會憑空發生。種何因,收何果。有些事故的發生歸於無知,最不可接受的是明知故犯。無論是責任心的喪失還是利益的驅使,都只能説是目光短淺。

寂靜的春天讀後感12

春天怎麼會是寂靜的?春天的世界,不應該是百花齊放、百鳥爭鳴的麼?帶着這樣的疑惑,我走進了這本書裏的世界。

《寂靜的春天》是美國作家蕾切爾·卡森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創作的作品,她是一名海洋生物學家,一生都在與魚類、鳥類等野生動物打交道,這讓她有機會接觸並深入思考環境保護問題。作者在身患絕症、瀕臨癱瘓和失明的情況下,隻身對抗當時企業界和政府官僚的強大壓力,對只顧商業利益不顧人類安危的工業集團和曾獲得過諾貝爾獎的化學藥品DDT提出了挑戰。書中描寫了一個由於農藥濫用,導致這世界可能將再沒有鳥、蜜蜂和蝴蝶,那裏春天將是“寂靜”的,也是可怕的。美國前副總統阿爾伯特戈爾説“《寂靜的春天》種下了新運動的種子,而後它成為了一股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力量。”這本不尋常的書,在當時那個人類只一味向自然索取的年代裏,最先試圖喚起全社會的環保意識。

書中以充滿活力的春天開頭,沉浸在歡樂世界中的主人公,渾然不知由於人類各種破壞環境的活動,書裏的世界將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一個美麗的村莊將變成一片死寂……是什麼使原本美好的世界變得傷痕累累?“這施害的不是魔法,也不是什麼天敵,而是人類自己”,書中這句話給了我答案,原來這一切都是人類自己的無知與傲慢造成的!

時間慢慢推移,書中所提到的濫用藥物的情形並沒有多少改善,現在各種污染問題層出不窮,地球的環境依舊在惡化。霧霾一次又一次籠罩藍天,更多的北極冰蓋正在消融塌落,大地上的綠色正在被土黃蠶食。沒有魚鳥問津的池塘,沒有植被生存的荒野……大自然悲傷的故事仍在繼續。

但與此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保護自然環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人們有了更多的實際行動,開始建造水力、風力發電站,開墾荒漠、植樹造林,節約用水、保護動物,低碳出行、綠色生活……保護環境是一場持久戰,蕾切爾·卡森和《寂靜的春天》是環境保護浪潮中一朵漂亮的大浪花,她的身前,平靜的水面已經盪漾着漣漪;她的身後,大大小小的浪花洶湧而來,直到如今。

五十年後的今天,人們依舊要再讀《寂靜的春天》這本書,更加清楚地認識“愛護環境、人人有責”這句話的意義,每個人都要立刻行動起來,守護我們唯一的家園,不要讓“寂靜的春天”成為現實!(李怡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