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新參者東野圭吾的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07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新參者東野圭吾的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新參者東野圭吾的讀後感

新參者東野圭吾的讀後感1

我對東野圭吾的書一直很感興趣,尤其喜歡他的偵探小説,如《白夜行》、《放學後》以及這本《新參者》。當我知道要看這本書的時候,興奮得快要跳起來了,終於可以在暑假看一本自己真正想看的書了。

這是一起發生在小傳馬町的兇殺案,死者是三井峯子,兇手是岸田要作。加賀通過在街上四處走訪,瞭解到了許多江户的傳統文化,逐漸發現蛛絲馬跡,並利用這些蛛絲馬跡找出了真兇,讓真相大白。

這本書講了很多個故事,很真實,和現實相近,讓人十分感動。

一開始寫仙貝店裏的菜穗、文孝和聰子之間發生的事。聰子生病了,菜穗為了照顧她做了許多自己不擅長的事,充分體現了菜穗對聰子的愛。還有就是文孝隱瞞了聰子得了癌症的事實,反而騙了她,不正是之前講的“善意的謊言”嗎?

接下來講的是料亭裏修平了解到老闆與老闆娘之間的事。老闆有了外遇,還自以為很厲害,讓老闆娘十分無奈,卻理解他的`天真,不就是講的維護家庭和睦嗎?

後面還講了鐘錶店、陶瓷店的事,但最重要的還是關於兇手一家的事。

弘毅為了自己對話劇的愛好離家出走,峯子為了實現翻譯家的夢想離婚了,直弘為了事業同意了。這似乎是一個走不到一起的家庭。但他們也相互關心,相互在意着對方。岸田為了償還兒子的債務而貪污,為了隱瞞而殺了峯子,而克哉和玲子卻絲毫不知,依然過得很奢侈。其實這麼多的事情講的就只有一個字“家”。家人們相互照顧、相互關心。即使是撒謊、貪污、甚至是殺人都在所不惜,為了家人願意赴湯蹈火。

這個案子破解的得令我匪夷所思,明明沒有做什麼事情,只是在街上四處轉轉,四處找人聊天,卻能將一件棘手的案件破解。也就像雕刻一件藝術品一樣,仔細琢磨、慢慢享受這個過程,最終打造出一件藝術品,令同行刮目相看。

破案破得如此有藝術,這才是真正的高手。

新參者東野圭吾的讀後感2

東野圭吾的書也讀過不少了,看過的大都是情節與案件連接得十分緊密,描述中會隱藏一些細節,而《新參者》與它們都不一樣。

這個案子看似很普通,是寫一位獨居的中年女子晚上在家遇害的事,但要破獲它卻不簡單。警官走訪了這條街上的所有店鋪,瞭解了各個店鋪裏的人情世故,家庭瑣事。按照寫懸疑小説的常理,這些都會與案件有關,不然寫了又有什麼用呢?看到最後,發現這些與之沒有絲毫關係,這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在於描述這滿滿的人情味。大概是為了留個懸念,與案件有關的唯一一家民間藝術品店最後才被找到。

其實很多事情不能只看表面,一定要看它的深層含義,就像別人給你一顆糖,你必須要剝開糖紙。表層含義或真或假,一般很容易被發現,但這就如同敵人放的煙霧彈,我們需要識破它,並且把它運用到自己的作戰中來。我們有一些學科也這樣,你只是達到了瞭解、識記的層次還不夠,更要學會去理解、運用。

做一件事並不是單純地達到自己的'目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過程中可以學到許多東西,這些會比從結果中得到的滿足感與虛榮心更為珍貴。就算結果不盡人意,但如果你收穫的東西對你很有益處,那你才是真正地贏了。

功成名就並不是一個人的終極目標,如果一個人在自己的事業上大有成功,但在家中與家人相處不好,不懂得人情味,那也算不上是成功。我們身邊的親人總是吵吵鬧鬧的,但又有誰是真的較真呢?提到家人相處,就不得不提到“婆媳關係”了,這種關係通常很難處理,婆媳之間不是親母女,會有許多分歧,但只要處理得當了,就皆大歡喜了。況且,這家裏要沒有了這對“活寶”還真不行呢。

有時候我們真得反思一下自己了,為了一點點蠅頭小利,嫉妒心就大得不得了了,好奇心能害死貓,這嫉妒心能害死人。説白了都是“長大”惹的禍,想想在孩提時代,人們哪有這麼自私自利,長大了一個個都成“老狐狸”了。

“新參者”意為新到來、新加入的人,可它不僅僅是一個書名,還有很多的奧祕我們從未發現。

新參者東野圭吾的讀後感3

這本書一共有九章,第一章説出了案件的發生,第九章説的是找到兇手的過程,而中間的七章卻寫了平常的家庭中一些"美麗"的誤解:出軌的料理老闆、被錯認為兒媳的店員、鐘錶店以及西餅店的故事,最後還有受害者本人和朋友之間的一些小插曲。

作者把中間的"家常事"當做了重點,把案情放到了末端。當然,案件本身也並不複雜:岸田為了替自己的兒子還債,不得已吞併了公司的大量財產,怕峯子小姐查出來,所以就殺害了峯子小姐。或許,作者的高明之處就在這裏:明明是一本推理小説,中間摻雜了那麼多的瑣事,卻又不會讓人感覺突兀。不僅如此,作者還把矛盾巧妙的'融合到了一起:父愛與犯罪。明明是兩種近乎相對的事物,讓作者結合起來之後,既不會讓人產生對犯罪的厭惡,也不會產生對岸田近乎溺愛的父愛進行指責的念頭,反而有了一種淡淡的淒涼的感覺。

然而,作者的高明還不侷限於此。

就去上面所説,第一章描述案情,第九章寫的逮捕案犯的過程,而中間的七章寫的看似與案件毫無關聯,但卻又和案件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因為每個故事都是由案發現場中的一個事物引起的,並且互相之間還有着緊密的聯繫,層層遞進,一步一步把讀者引向了真相,讓讀者在不知道的情況下走向真相。

這是我看過的第五本東野圭吾的小説(前四本是《惡意》、《嫌疑人x的獻身》、《解憂雜貨店》、《聖女的救贖》),直到我看到這本書,我才發現了這幾本書的共同之處:書中都有一個破解案情的天才人物,作為全書的主導人物。有時,我甚至還懷疑這個"關鍵人物"會不會就是作者本人。這麼一想,我反而更想見一見東野圭吾了。

"我不是什麼人物,對這條街來説,我只是一個新參者"我覺得作者一定也是這麼想的!

新參者東野圭吾的讀後感4

很精彩,層層深入,環環相扣。不過太多細節方面的東西,我太粗了,目前還只是個看故事的人,捕捉不到這些細節,從而推斷一絲答案。不過看到最後,結果已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應該是加賀所説的,我們要做不僅僅是要捉住兇手,更要去徹底查清楚事情的真相原因,從而去引導好,杜絕類似的案件再發生,追尋真相的過程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一段段温暖的故事,東野先生呈現給我的不僅是推理的精彩過程,更多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父母家人朋友,大部分時候都是愛你關心你,不要因為一些矛盾不快,讓你完全逃避這些愛意和關心,生活還在繼續,是不是要去溝通理解,解決這些不快和矛盾呢。眼睛看到的一部分,不一定都是真實的,要去了解全部的完整的,才去做判斷。

父母已老去,莫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才看到父母的不易和愛,很少父母會從兒女身上索求,更多的是給予,這就是愛,為人兒女,即便給不了父母大富大貴,也至少能給予時間去陪伴吧。

翻到幾年前的照片,那時的他都已經非常非常憔悴,你卻一點都沒有察覺到,前年想到帶他去醫院做檢查,而又忙於找工作,也沒堅持必須帶他去,還因為在他那住,看到他對她的語氣不好而生他氣,發脾氣説以後不過去他那邊了,他在原地像個無措的小孩看你離去。過年聽到她説他住院的電話,還是晚期,完全接受不了。在醫院擔心他接受不了,而不告知他實況,一直跟他説沒事沒事,醫生告知最多還有半年,也在不斷地麻痺自己。最後害怕沒按時回去工作而讓他對病情起疑擔心,不利於他配合治療,而他也一直催促你回去工作,説自己沒事沒事。也準備回去辭掉工作,完全回去陪伴他一段時間,而哥姐都勸你不要,回去上班那段時間一直渾渾噩噩的,每天下班都打電話跟他聊聊,希望能緩解沒能陪着照顧他的遺憾。一週後的早上接到哥的電話,完全接受不了他居然就這樣走了。他已不在,好好珍惜陪伴她,不要讓她一個人太孤獨。

看書每次都怕看到有關任何父親的文字,每次看到都想起他被搬進棺材,放進墓地,一層一層泥土慢慢地蓋着棺材,這層泥土,隔的是陰陽。

每次最後都是胡言亂語一通,真是個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