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教師對反思的智慧的讀書心得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69W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對反思的智慧的讀書心得,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師對反思的智慧的讀書心得

教師對反思的智慧的讀書心得1

《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必須加強課外閲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閲讀活動,創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這個月,我和孩子貌同閲讀了《成語故事》。這節《走進成語故事》讀書交流活動課中,看着學生們興致勃勃參與讀書分享交流,興味盎然地展示着自己或本小組的讀書成果時,我感受到了他們發自內心的快樂,深感欣慰。本節課由“集體合作分享”和“讀書成果展示”兩部分組成,是學生們期待已久的讀書盛宴。

教學中,我以學生為主體,搭建了一個令他們激發信心、釋放才智、張揚個性的平台,讓他們充分發揮主動性和積極性,開展讀書交流活動。課堂上,作為教師的我,只負責組織和小結的作用,放手讓一部分學生去啟發、指導其他同學進行快樂閲讀,使每個學生都能愉悦地徜徉在書海中,樂意接受書香的薰染。

教學本課,滿意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成為閲讀活動的主人。

在課堂上,我轉變角色成為學生的學習夥伴,實現了師生零距離,充分相信每一個學生,使他們都動起來,全程參與閲讀活動,而且樂於交流,真正成為閲讀的主人。我們都知道,如果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滿足的話,就會主動、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所以,我在課堂上努力創設輕鬆、自由、、平等的氛圍,讓孩子們無拘無束地交流,充滿自信地展示,品嚐閲讀的.樂趣。

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不論是“集體合作分享”還是“讀書成果展示”,學生們都能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開展,在合作學習中取長補短,共同進步。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讀書活動,積累了很多成語,豐富了知識,開闊了眼界。並在活動中互相尊重、互相助、互相關心、互相欣賞,培養了他們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感受到閲讀的快樂。

在本課的教學中,也存在着不足之處:

一、讀書成果的彙報形式,還可以更多樣些。

在“讀書成果展示”環節,因時間不夠,本來學生還想用“故事表演、專題知識競賽”等形式來彙報,就沒有安排。如果能加入這些靈活多樣的展示形式,會更激發學生們的創造性,將恢的氣氛推向高潮。

二、老師評價學生表現時,還應指出其不足。

當中、差生上台展示讀書成果和講述推薦理由時,介紹得不夠全面,講述得不夠清楚,我卻沒有當場指出,只是一味地表揚。我是考慮到,這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好不容易鼓足勇氣來展示,在原有的基礎上已經進步了,就應該好好鼓勵他。這樣做,是為了不澆滅他們的展示慾望,讓他們更有信心和勇氣進行閲讀。至於他們的不足之處,我想就在課後和他們單交流吧!

三、交流中知識的滲透太多,缺少情感的薰陶感染。

讀書交流必須引起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老師與文本的交流、共鳴,不能定位為單純的積累。沒有思維的碰撞,沒有透過故事體會文學藝術的運用有哪些規律,明白一定的道理。更要縮小範圍,確定一個小主題,學習一些寫法如想象、渲染等,這樣才能真正起到讀書交流的目的。

總之,在今後的課堂教學工作中,給學生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閲讀空間,給他們創造一片展示閲讀水平的天地,使他們嚐到閲讀的快樂,在快樂中閲讀,是我最的追求。

教師對反思的智慧的讀書心得2

讀了《做有智慧的教師》這本書,收益匪淺,我才真正明白了做一個有智慧的教師的真諦。

有智慧的教師要有教學智慧,有較高的教學機智,有較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能在課堂教學中隨機應變,遊刃有餘,不但在學生的質疑問難中對答自如,,而且在學生的批評建議中從容不迫,顯示出高度的教學智慧。

有智慧的教師要有創造智慧,不但要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而且還要有創新思維,創新能力,並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髮現新問題,探索新途徑,提出新觀點,總結新經驗,取得新成果,敢於發表自己的特見解,走出自己的一條自主創新之路。

在課堂教學中,有智慧的教師不是居高臨下的,學生也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一開始就精神飽滿,快樂學習,學生的身心處於最佳狀態,對所學知識是感興趣的。有智慧的教師在課堂中能對學生真誠地表揚,熱情地鼓勵,公正地評價,善意地批評,誠懇的指點。學生和學生之間能友善地相處,平等地交流;學生對老師能坦誠地尊重。

有智慧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解放課堂,解放學生,解放老師,讓課堂呈現創新的活力。有智慧的教師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能防止學生盲目地創新,一味地生髮,隨意的自主和形式的組合,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離不開教師的精心設計,靈活誘導。

總之,《有智慧的教師》是一部啟迪心靈,陶冶性情的文章。這本書讓我身心浸潤於教育智慧的滋養中。通過學習,我更加感悟到,在人類滾滾不息的歷史長河中,教育是一首永遠寫不完的詩篇。在今後的學習中,我將繼續努力鍛鍊自己,爭取做一個有智慧的教師。

教師對反思的智慧的讀書心得3

本學期因為工作的需要我擔任了三年級五班的語文教學。這是個新組建的班級,全班30個孩子,28名學生來自鄉鎮,全班入學考試成績平均五六十分。部分孩子的父母因為生意忙碌,無暇照顧孩子才把孩子送到我校學習,所以這些孩子不光學習習慣不好,而且不會與人相處,凡事以自己為重,吃虧的事不幹。通過和孩子們聊天瞭解到他們在原來的學校從沒寫過日記,不背古詩,老師也很少引導他們讀課外書,他們的語文成績都比數學差。怎樣改變這些孩子,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成為了我最重要的工作。

曾讀到當代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博士生導師梅子涵先生在一篇名為《一輩子的書》的序言,在序言裏他特意引用了美國著名詩人惠特曼的一首詩。詩名為《有一個孩子向前走去》:有一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見最初的東西,他就變成那東西,那東西就變成了他的一部分……經過復思考,最後我決定讓我的孩子們從閲讀經典開始。

根據孩子們的實際情況,我選擇了意利著名作家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因為《愛的教育》是以最樸實的語言,講述着100個與孩子有關的故事,這些故事淺顯易懂,語言流暢,有不少故事孩子們讀來就象在閲讀自己身邊的事情。比如,作者對開學第一天的描寫,就與我們的孩子第一天到校上學時的情景非常相似。作者對安利科的同學的描寫讓孩子們在自己班上也找到了那些孩子的影子。因此,《愛的教育》不光對我班孩子道德素質的提高能起到作用,我想對於提高這些三年級孩子們的作文水平也會有所助。

兩個月後,不少孩子已經閲讀了《愛的教育》的部分內容,總覺得書的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孩子們很容易理解,交流起來應該很容易。於是,我就和孩子們一起舉辦了一次“與愛同行”《愛的教育》班級讀書交流會。

教學的體流程是這樣的:

首先,讓孩子們閲讀這本書的《序》,然後讓孩子們交流從《序》中瞭解到的信息。通過對《序》的閲讀和了解,讓孩子們明白每閲讀一本書時都要先讀讀書的序言,通過序言來了解書的體內容,看看是否適合自己閲讀。

然後,讓學生快速閲讀《玩具火車》,再交流閲讀《玩具火車》的體會,初步感受安利科及他的父親對安利科同學的愛。同時學會要通過人物所做的事情來評價人物的方法。

接着,讓學生回憶自己知道哪些《愛的教育》中的人物,並交流自己對這些人物的評價,説一説他們做過的哪些事情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後,要求孩子們試着把《愛的教育》推薦給自己的好朋友。

但是,執教這節班級讀書會時,整節課下來,孩子們發言不積極,課堂非常沉悶,我知道這是一節失敗的課,靜下心來想一想,感覺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思一:閲讀不等於看書,需要有效指導

我們知道閲讀不等於看書,閲讀要質疑,要思考,甚至可以猜測、假想,然後才能有所感悟、體驗,這樣靠“看書”是無法達到的。回想一個月前,讓孩子們開始閲讀《愛的教育》時,雖然老師每週都有提醒,組織孩子利用課前交流時間朗讀自己喜歡的或讓自己感動的內容,但是,面對剛剛升入三年級的孩子,教師沒有進行細緻的閲讀指導,比如,怎樣抓住人物的行為評價人物的特點;怎樣聯繫自己理解比較故事中的人物;學生劃出了自己喜歡的句子,怎樣在這些句子旁邊做出批註,説明自己喜歡的原因等等。對於剛剛開始課外閲讀的學習,就像面對一個剛要學習走路的孩子,他需要老師的扶,如果缺失了這些,孩子的閲讀之路就會走得歪歪扭扭,達不到我們期望的效果。

思二:交流前孩子要有充足的準備

對於剛剛步入三年級的學生來説,談自己對整本書的感受比較難。對只閲讀完一遍的文章談自己的理解也比較難,因此,在課堂上,讓學生談通過閲讀《序》、《玩具小火車》《納利的保護者》談自己的理解時出現了冷場。而對於説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時,孩子們就輕鬆多了。但對這些人物曾做過哪些事情,交流的孩子就少了。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孩子們在交流前沒有對自己的閲讀感受作充分的'準備,交流時心裏沒底,缺乏自信。

班級讀書交流會是孩子們讀書心得的交流,是思想和思想的碰撞,課前學生的準備是否充分,直接影響着交流的效果。因此,在開始讀書交流會以前,教師必須通過問題探究來引導閲讀,特別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通過詢問、指導、解答、鼓勵等方式,走進孩子們的閲讀世界,然後鼓勵孩子們一起讀書,一起交流,讓他們在平時的閲讀中養成樂於交流、樂於與別人分享閲讀快樂的習慣。這樣,孩子們邊閲讀,邊交流,讀的就有了深度,感受更深刻。如果教師再注意引導孩子隨時記錄自己的心得與感受,這樣堅持下來,孩子們對手中的書籍就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再舉辦班級讀書交流時,孩子們就會有話可説,有情感要表達了。

思三:創設輕鬆的課堂氛圍是開展閲讀交流課的關鍵

台灣兒童文學作家桂文亞曾説到:“親近母語從閲讀開始,創設親近母語的閲讀環境相當重要。”閲讀課它不像我們語文課那樣嚴肅,以單一的考試來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閲讀課重在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與書交朋友,與書結伴而行。怎樣創設寬鬆的課堂氛圍,首先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感悟,要降低自己的身份,在讀書交流會上,教師只不過也是一位讀者,也要注意聆聽孩子們的發言;其次,教師的語言要幽默、風趣,能很快地讓孩子們放鬆下來,老師的評價要有激勵性,能激發起孩子發言的積極性,要讓學生明白自己的發言沒有對錯之分,自己只是在與別人交流自己的思想,只是意見有分歧罷了。此外要給學生充分的自由交流自己讀書感受的時間。同時,還要充分、適當利用媒體(聲音、圖象)等等的效果創設輕鬆的氛圍。

思四:班級讀書交流更需要教師要有很高的業務素質

回想本節課,在課堂上,執教者的語言匱乏,蒼白,面對孩子的淺顯的回答,不能作進一步的引導,不能讓孩子們的理解更深入些。曾讀到這樣幾句話:“森林從哪裏來?一棵棵樹。樹從哪裏來?一粒粒種子。種子從哪裏來?一個個果實。果實從哪裏來?一朵朵花。人類是根,母語是花。家是根,童心是花。童心是根,未來是花。幸福永源自根部。最美麗的永遠是花。”教師是根,學生是花,花兒要開的更鮮豔,需要有能不斷地提供營養的粗的根。看看當今許多教育名家竇桂梅、薛瑞萍、常麗華等等,為什麼他們的學生能出口成章,能博古通今,能吟詩誦詞,這都是因為他們的老師本身就有着豐厚的文化底藴,同時關注學生的課外閲讀。在第三屆“親近母語國際研討會”上,薛瑞老師的講座激情四溢,豪邁奔放,《聖經》、《泰戈爾》順手拈來,講座幾次被熱烈的掌聲所打斷。古人云:“博觀約取,厚積薄發”。事實正是如此,沒有深厚的文化積澱,無異於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積之不厚,何以薄發?觀之不博,何以約取?因此,要想走出屬於自己的精彩,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教師必須不斷地儲備知識的活水,進行量的閲讀,豐厚自己的文化積澱,只有這樣才會攀上令人神往的高峯,自然也就領略到峯頂的無限風光,才會讓自己身上的小花開得無比嬌豔美麗!

教師對反思的智慧的讀書心得4

《教師的教育智慧從哪裏來》這本書。他在書中講述了100個教育案例,通過這些案例,詮釋了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如何正圈理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師生關係問題、教師與家長的問題以及管理問題。駐足於一百個案例,不禁被那一個個智慧的火花所折服。作為讀者,讀着也想着,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做,他做得好在哪裏?我正是在這樣身臨其境的閲讀中收穫教育的智慧。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會產生巨的影響。所以,新時期的班主任應對教育對象實施影響的同時,不斷地完善自己。必須不斷地學習有關知識,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提高自身素質,才能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在學生中樹立一個實實在在的榜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許多老師都有切身的經驗和感受。通過學習,我們可以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瞭解最新的教育技術和教育方法,使自己的教育視野更寬闊,教育辦法更有效。

智慧來自了解。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必須時時站在學生角度上來思考問題: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麼?假如是我的孩子,我會怎麼做?當我們設身處地地多替孩子們想想,師生彼此間就會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涵,多一份寬容,多一份耐心和期待,同時也會讓師生多收穫一份快樂和欣幸!教學中,我們如果能蹲下身來,認真地傾聽孩子們的心聲,知道他們為什麼那樣想,才能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採取行之有效、靈活多變、富有創造性的德育方法,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去獲得最佳的教育教學效果,實現教育過程的最優化。在研究、瞭解學生的基礎上去教育學生,運用科學的教育理念創造性地指導班級工作。

智慧來自善思。沒有思考的教育,教育方法就會簡單,甚至是野蠻。在我們的身邊,人人都是教育工作者,但更多的和我一樣,每天在疲憊中掙扎,難以享受作為班主任教師的幸福和愉悦,更多的是矇在鼓裏的教育者。我們缺少的就是思考,做智慧型的`班主任要關注教育現象、會靜心思考、會潛心體會。不僅遇到問題要盡心思考,事後還要善於思。孔子説“吾日三省吾身”,也就是告訴我們,要有思的習慣。思,能使自己對工作更清楚,哪裏做得好,哪裏做得不夠,還有待改進,該如何改進。如果一個老師從來都不思的話,那麼他就只能在原地踏步,永遠也不會向前邁進哪怕一步。思,是改進的源泉。沒有思,哪來的改進策略?

教育智慧從哪裏來?這也許是我們窮盡一生也不能回答全面的問題。但是,走進《教育智慧從哪裏來》,使我獲得了一種積極向上的活力與動力。讓我明白了沒有教育智慧就沒有教育的成功!也更堅定了我做一名智慧型教師的信心,在學習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在實踐中執着地思考,深入地研究,教育智慧將從中汩汩生成。

教師對反思的智慧的讀書心得5

思,一個被教育界叫嚷了許多年的名詞。讓教師通過它更好地教學、教育學生,同時也通過它使自己成為一名卓越的教師。作為一名教師,就是要引導學生學習如何打造自身的優秀與卓越,就是為了喚醒學生內心深處的勃勃雄心和熾熱的渴求!要實現這樣的目標,教師就必須思,在思中實現卓越!

這本書從實際出發,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教師應該思什麼,如何去思,受益匪淺。我熱別喜歡序言中的一段話:一個追求專業發展理想境界卓越的教師,應該具有高度的學生生命意識,成為促進兒童生命和諧發展的兒童發展專家;一個追求專業發展理想境界卓越的教師,應該確立教學的生命意識,成為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的教學專家;一個追求專業發展理想境界卓越的教師,應該具備自我生命發展意識,成為主動探究、積極思、終身學習的“育己”專家。

教學中教師應該思什麼:

(1)、思教學效果。學生的學習效果是教師最關注的問題,進行課後思要做到“當堂思”。即上完課後要對本課的教學效果作一個自我評價,比如分析學生哪些內容掌握得好,哪幾部分有困難,哪些學生學得成功,還有多少學生需要指導等;同時,還要堅持“階段思”,即對一階段的教學工作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進行自我評價。

(2)、思成功之處。課堂教學中,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的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如果出現了課堂教與學的高潮,就要詳細記錄下學生的學習活動、學生的精彩問答,作為第一手素材,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教學思還應側重於自己本節課的成功之處,比如,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媒體教學的運用;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與創新等等。總結成功的經驗,如能及時記錄,可作為日後教學工作的借鑑,有助於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能力。

(3)、思教學不足。課堂教學中有所得也必定會有所失,學生的性格各異,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參差不齊,教師的教學設計與實際教學過程總會有不相適應的地方,如教法的運用,知識的講解,例題的選擇,板書的設計,練習的效果等方面,還有問題情景的創設有沒有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學習活動的組織是否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小組自主學習、課上討論有沒有流於形式?有沒有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學生學習的興趣是否濃厚等等。課後都會覺得有不盡如人意之處。對於教學工作的不足,要復思考,仔細琢磨,採取措施,及時補救。

(4)、思改進措施。“思”的最終目的是“改”,通過對各個教學環節得失的客觀分析,找出問題的癥結,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對策,提出改進教學的策略和方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5)、思再教設計。一節課下來,不妨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麼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然後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不妨寫寫“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思很重要,不能一蹴而就,在堅持思中成長,在成長中學會思。

教師對反思的智慧的讀書心得6

反思,一個被教育界叫嚷了許多年的名詞。讓教師通過它更好地教學、教育學生,同時也通過它使自己成為一名卓越的教師。作為一名教師,就是要引導學生學習如何打造自身的優秀與卓越,就是為了喚醒學生內心深處的勃勃雄心和熾熱的渴求!要實現這樣的目標,教師就必須反思,在反思中實現卓越!

這本書從實際出發,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教師應該反思什麼,如何去反思,受益匪淺。我熱別喜歡序言中的一段話:一個追求專業發展理想境界——卓越的教師,應該具有高度的學生生命意識,成為促進兒童生命和諧發展的兒童發展專家;一個追求專業發展理想境界——卓越的教師,應該確立教學的生命意識,成為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的教學專家;一個追求專業發展理想境界——卓越的教師,應該具備自我生命發展意識,成為主動探究、積極反思、終身學習的“育己”專家。

 教學中教師應該反思什麼:

 (1)、反思教學效果。學生的學習效果是教師最關注的問題,進行課後反思要做到“當堂反思”。即上完課後要對本課的教學效果作一個自我評價,比如分析學生哪些內容掌握得好,哪幾部分有困難,哪些學生學得成功,還有多少學生需要指導等;同時,還要堅持“階段反思”,即對一階段的教學工作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進行自我評價。

(2)、反思成功之處。課堂教學中,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的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如果出現了課堂教與學的高潮,就要詳細記錄下學生的學習活動、學生的精彩問答,作為第一手素材,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教學反思還應側重於自己本節課的成功之處,比如,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媒體教學的運用;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總結成功的經驗,如能及時記錄,可作為日後教學工作的借鑑,有助於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能力。

(3)、反思教學不足。課堂教學中有所得也必定會有所失,學生的性格各異,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參差不齊,教師的教學設計與實際教學過程總會有不相適應的地方,如教法的運用,知識的講解,例題的選擇,板書的設計,練習的效果等方面,還有問題情景的創設有沒有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學習活動的組織是否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小組自主學習、課上討論有沒有流於形式?有沒有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學生學習的興趣是否濃厚等等。課後都會覺得有不盡如人意之處。對於教學工作的不足,要反覆思考,仔細琢磨,採取措施,及時補救。

 (4)、反思改進措施。“思”的最終目的是“改”,通過對各個教學環節得失的客觀分析,找出問題的癥結,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對策,提出改進教學的策略和方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5)、反思再教設計。一節課下來,不妨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麼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然後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不妨寫寫“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反思很重要,不能一蹴而就,在堅持反思中成長,在成長中學會反思。

教師對反思的智慧的讀書心得7

廈門外國語學校附屬國小7位教師正式出版了他貌同的著作《做有智慧的教師》,7位教師組成了“葉曉龍博客”團隊,並使這個博客成為廈門網上的一個知名教育博客,形成一定的影響,閲讀這本書中的近百篇博文,筆者頗有感觸。

一、藉助博客平台,養成思習慣

在實踐中思,分析原因,尋求對策;在思中昇華思想,任何一位優秀教師都是通過這樣實踐、思、思想昇華、再實踐的過程,來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

廈門外國語學校附屬國小正在進行福建省規劃辦立項課題《和諧發展、培養有效教師》的研究,這對於通過有效教學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的,穩步提升教育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要成為有效教師,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教師要善於思、勤于思。教師只有養成了良好的思習慣,才能獲得可持續發展。寫博客為教師思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7位優秀教師都從事繁重的教育教學及學校管理工作,工作之餘,他們對教育教學的理念、方法,對教師人生、家庭、學習等諸方面進行思考,用研究的目光來審視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在實踐中思考和分析原因,尋求對策。在思中學習,在實踐中深化思考,逐漸養成思考與研究的習慣。任何一位優秀教師都是通過這樣不斷的'實踐、思、思想昇華、再實踐,來調整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思路,改變自己的行為,促進自身專業發展的。這些博文,就映了他們教育思維品質提高的軌跡。

思是一種學習方法,思是一種工作態度。對一件事情進行思,對一個階段的工作進行思,是一位有思想的教師前進途中必有的“程序”,更重要的是思可以昇華思想、凝結智慧。

二、基於教育敍事,講述鮮活故事

“世事洞明皆學問”,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在思中都會迸發出新的智慧,並從中捕捉到科學的教育規律、原則和方法。

讀《做有智慧的教師》的教育敍事,我深切感受到,教師每天都會遇到新情況,需要解決新問題,每天都有鮮活、生動的教育故事發生。這百篇的故事既有對“孩子,你是幸福還是悲哀?”、“要強扭這顆孩子的‘瓜’嗎?”等培養學生方面的冷峻思考,也有“助孩子告別網癮”、“給孩子們一個網絡上的家”的呵護與關愛;既有“當老師,你幸福嗎?”、“教師,你有良好的習慣嗎?”的教師人生自我考問,也有對“給台階後,再拆台階”、“情中育人,事半功倍”的教育策略的探尋……

這一個個真實生動、耐人尋味、啟迪思考的教育小故事,映了7位教師的心路歷程和情感,凝聚着老師們教育實踐的智慧和經驗,它閃爍着老師們思考的火花。

這些具體鮮活的故事背後,都隱藏着教育的規律、原則和方法,優秀教師就是這樣不斷積累量生動典型的案例,逐漸形成了教師教育教學實踐的智慧。這種實踐智慧積累得越多,教師的專業成長就越快,教育教學也就會越來越得心應手。

三、打開交流窗口,多向互動交流

打破教育現實與虛擬世界的界限,獲得四面八方的教育、教學思想營養,教育博客是當今教師成長的一個平台,善加利用,就會起到促進作用。

教育博客的出現,打破了教育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界限,創造了一種與現實保持溝通交流的新形式。“葉曉龍”這個教育博客在虛擬世界中實現了多向互動,參與博文交流、回覆評論的,既有學生和家長,也有關心教育的各界人士;既有本校的老師,也有外校的老師。

與公眾進行互動交流,可以讓更多的校外人士走近教育,關心校園生活的豐富多樣,瞭解教師工作的艱辛,學習教育子女的策略方法,感悟教師人生的真正價值。

與校外教師進行互動交流,可以使教師之間相互學習、真誠切磋,熱心研討,經常進行有效和深入的互動交流,必將促進更多的教師走上專業發展的道路。

與校內教師進行互動交流,有利於進一步形成平等、合作、開放的教研氛圍,開展深度探討。網上交流消除了拘謹,使得交流更加深入、理性和完善,它是校本教研的必要補充,也能夠使教師獲得成長的不竭營養源。

這本書是7位教師精神家園的縮影,是記錄教育教學實踐、思考、研究的結晶,也成為了考問自我、敞開心扉的空間。他們在敍寫、思和追問的過程中,教師個人的生命質量無疑也得到提升。記得一位哲人説過:“不要忘記自己走過的路,因為它是你最珍貴的財富,只有記住這些路,才能走好以後的路。”這本《做有智慧的教師》就是他們的教育實踐與智慧的寶貴財富,是他們教育人生道路上的一塊厚重的鋪路石。

教師對反思的智慧的讀書心得8

智慧的課堂需要有智慧的教師,作為一名教師不僅需要廣博和專精的知識,更需要機敏、豁達的智慧,要用智慧的心靈去點燃學生智慧的頭腦。智慧型教師的素養建構應是多元的,廣泛的。首先,智慧型教師必須有教育智慧。掌握教育好學生的科學方法和藝術,特別是在轉變後進生和問題兒童方面有一種特殊的本領和能力。能抓住學生的閃光點。觸及其靈魂,挖掘其潛能,充分調動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髮指最佳教育效益。

其次,智慧型教師要有教學智慧。有較高的教學機智,有較強的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能在課堂教學中隨機應變、遊刃有餘。不但在學生的質疑問難中對答自如,而且在學生的批評建議中從容不迫,顯示出高度的`教學智慧。

其三,智慧型教師必須有科研智慧。要掌握較高的科研理論,要有較濃的科研意識和科研興趣,要有較強的科研能力。

其四,智慧型教師要有管理智慧。不但要有管理班級、管理學生的智慧,而且還要有管理學校、管理校園的智慧,並在管理中不斷顯示自己的才華和智慧。

其五,智慧型教師還要有創新智慧。不但要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而且還要有創新思維,創新能力,並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髮現新問題,探索新途徑,提出新觀點,總結新經驗,取得新成果,能敢於發表自己的特見解,走出自己的一條自主創新之路。

智慧的課堂要求有和諧的人際環境。課堂上老師不是居高臨下的,學生不是被動接受的。老師對學生應該真誠地表揚,熱情地激勵,公正地評價,善意地批評,誠懇地指點;學生與學生之間應該友善地相處,平等地交流;學生對老師應該地坦誠地尊重,但不盲目地迷信。

智慧的課堂,要求我們解放課堂,解放學生,解放教師,讓課堂呈現創新的活力。要重視學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但也要防止盲目的創新一味的生髮隨意的自主和形式的整合。因此,在智慧的課堂中,老師仍然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離不開教師的精心策計,靈活誘導和推波助瀾。在智慧的課堂中,學生應該是探索者、實踐者和發現者,學生不僅學到知識和本領,而且學會學習。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立性和自主性;在組織學生學習時,要努力處理好自己的角色地位,重視引導學生質疑、調查和探究,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在今後的學習中我將繼續努力鍛鍊自己爭取做一個智慧型的教師,會抓住時機,進行渲染、鼓勵、挖掘,使這無法預約的精彩成為學生思維碰撞的又一個平台。

教師對反思的智慧的讀書心得9

教育是智慧的行業,教師就應該是智慧的工作者。在我看來,智慧的教師肯定是那些知識淵博,經驗豐富,教學起來又輕輕鬆鬆的老師們。於是我讀了《做有智慧的教師》一書,我想,這本書肯定會對我有助。當我拿到這本書之後,我才真正明白了智慧型教師的真諦。

書中是這樣詮釋智慧型教師的:他們把“教師”這一職業看成是自己的生命,並把自己的生命全部灌注到“教師”這一職業中。“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是他們信奉的職業操守;以學生的主動發展為最高目標,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徵因材施教;他們把自己看成是教育活動的研究者,在他們看來,教學就是藝術,教學就是創造;教師以自己崇高的的精神去影響學生、喚醒學生,教育因此便有了靈性和生氣。書中着重講了解決教師課堂教學操作中的實際問題。覺得很有啟發。

1、專心學習,成為“學者”。

智慧來自學習。教師只有讓學習成為生命的狀態,才能讓自己的教育生涯青春永駐。教師成為終身學習者,廣採博取,才可能對教材有真知灼見,才可能於平凡中見新奇,課堂上,才可能“口含靈珠、遊刃有餘……令學生流連忘返、全身心地陶醉”。智慧型教師具有智慧,離不開原有的知識積累,更離不開長期的不斷學習。“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説的就是這個道理。

2、用心創造,成為智者。

智慧來自創造。教育的對象是不斷髮展變化的`人,這就決定了教師工作必須有要有創造性,善於思,不斷出新,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自主創新之路。教師的創造力增強了,智慧豐富了,必然會帶出一批擁有智慧、富有創造力的學生。

3、培養興趣,立足課堂。

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氣氛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傾聽氣氛可以將師生的心智融為一體,達到充分的溝通。還有教學藝術的魅力是可以調動學生追求知識、探索真理的熱情與潛力,使課堂氣氛緊張而不死板,活躍而不紊亂。

葉聖陶先生説:“果真要養成他們良好的習慣,最重要的是順應他們的心情。”學生具有好奇的天性,最容易受情感因素的感染。課堂枯燥乏味,學生的注意力肯定容易分散,那麼傾聽也就無從談起了,因此教師要順應學生的心理,在日常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天性,善於創設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

總之,智慧型教師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自身要勤于思考,不斷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教育智慧,還要勤於學習,善於集思廣益,博採眾長。“智慧型教師”應成為我們教師不斷追求、自覺探索的目標。

教師對反思的智慧的讀書心得10

如果説“課程智慧”主要顯示為教師的“備課”智慧,那麼,教師的“教學智慧”則主要顯示為上課方式的變革。現代知識增長,已經不能單純用“變化”來表達,應該稱為變革,或者稱為的變化。針對這種變革的特徵,教學方式也需要變革。

有一個孩子,從入國中開始,數學就不及格,久而久之,連數學作業也完成不了,數學老師感到實在忍無可忍,終於把這個孩子攆出了教室,並要求他在放學前必須把數學作業補上,否則就別想再走進教室。這個孩子實在不想和教室永別,只好捧着一本數學書在走廊裏看,結果是他竟然看懂了,交上了數學作業。這以後,每到數學課,老師在上面講,他在下面自己看,期末考試時,他數學成績破天荒第一次考及格了。老師讓他介紹經驗,他推辭不過,只好介紹經驗。讓數學老師哭笑不得的是,他介紹經驗所擬的標題是:《感謝數學老師把我攆出教室》,他説,數學老師如果不把我攆出教室,恐怕我一輩子數學都不會及格。

一、從消極被動的接受性學習向積極主動的探索性學習轉變

老師講學生聽,這是我們的基本教學模式和基本學習方式。在知識增長比較緩慢的時代,這樣學習方式方法是合適的,所謂一朝學習,終生受用。但如今終生受用的知識越來越少了,生活中有用的知識,越來越需要不斷的補充,而這種補充來自於自我學習,特別是積極的探索性的'學習。

激發學習的積極性,最重要的是把學習知識變成探索問題。在學習中能不能學會尋找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衡量學習成敗的根本標準。在傳統教學中,學習知識是目的,通過問題助掌握知識是手段;可是在現代學習中、學習知識是手段,能夠運用解決問題是目的。

二、從線性學習向T型轉變

到目前為止我們的思想方法基本是線性的,即擅長什麼學什麼,將來希望幹什麼學什麼,所以高中就實行分科,分文理科、學填報專業總是填報自己喜歡的專業。在知識分化明顯,分支學科主導的情況下,這也很自然的選擇。但是在知識綜合化趨勢不斷加劇,處理綜合問題更顯重要的今天,要把自己培養成為T型人才,這對傳統的學習方式,是個巨衝擊。在變化中學習,能否在不斷變化潮流中適應這種變化,這就決定了這個人在社會上發展的可能性。

三、從學會知識到學會學習

中國有句古話: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我們普遍的學習觀念是,讀書是重要的學習,而且書要復讀,要爛熟於心,倒背如流,這就師夫。問題是,知識數量的膨脹不允許我們這麼做,時間也不允許我們這麼做。我們要學會利用知識,準確地説,是要學會利用現代信息平台,和技術手段獲取掌握知識。學會用現代信息手段,尋找知識已經成為一個現代人的基本素養。你會逐漸的發現,是否善於從網絡上尋找知識解決現實問題,決定了你的工作崗位上的地位,收入和發展前景。

學習的目的在於應用,懂得的東西再多,不會應用也白搭。理論要聯繫實際,理論要結合技術,理論要運用方法。因為,現在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徵是,理論向技術轉化的速度在加快,理論和技術的轉化幾乎是同步的,尤其是在新興科技領域。

四、積極組織和參與社會活動

參加社會活動需要時間,與書本知識學習有,但與提高學習成績,並不。社會活動只要不過度,不僅不影響學習,而且有益於提高學習成績。因為,第一,社會品質與學習品質有許多是一致的,比如用心、自律、堅韌,比如整體性、分類、抽象、概括,在本質上都是相通的;第二、在社會活動中可以提高自信心和責任感,可以學習對事情結果的預料和判斷,可以增加對自己個性特點包括優點、缺點和弱點的瞭解、增加自知之明,可以提高對自己規劃的能力。

每位教師對如何上課都應有自己的認識、觀念、理念,應該經常問自己:我憑什麼教書?是憑自己的經驗、傳統、權威,還是憑自己的認識、觀念、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