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影響力》的讀後感(精選9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6.2K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影響力》的讀後感(精選9篇),歡迎大家分享。

《影響力》的讀後感(精選9篇)

《影響力》的讀後感1

《影響力》這本書以通俗易懂的例子,妙趣橫生的語言向我們傳達能包羅萬象的六條基本心理學原理: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稀缺。心理學原理就像物理學中的萬有引力定理和經濟學中的看不見的手一樣,悄無聲息的發揮着巨大的作用,只是我一直沒有看到而已。這種規律來自我們所受的教育和生活環境,以及人們共有的觀念和生活經驗。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互惠原理。

互惠原理認為:我們應該儘量以相同的方式回報他人為我們所做的一切,我們感到自己有義務在將來回報已收到的恩惠。因為這一類東西的`接受往往與償還的義務緊緊聯繫在一起。互惠原理以及與之行影相隨的負債感,它在人類文明中幾乎無處不在。互惠原理之所以可以如此有效的説服他人,主要原因在於:人們很輕易地就會答應一個在沒有負債心理時會拒絕的請求。即使是一些平時頗具影響力的因素,與它一比也會相形見絀。

互惠原理常常會把償還的義務強加到我們頭上,但我們從互惠原理中得利的時候還是佔多數的。正因為如此,篤信並且服從這個原理也就成了我們生活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行為規範。“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凡是有人敢違背它,必然要受到社會的制裁和嘲笑。由於普通人大多討厭一味索取、從不回報的傢伙,我們往往會想方設法地避免被別人看成揩油鬼、忘恩負義的王八蛋,或者不勞而獲的懶蟲。”

記得上國中的時候,因為一些小摩擦而和同學大打出手,之後老師讓我們相互道歉,握手言和。當時的自己心理並沒有釋懷這件事,但之後竟然會成為無話不説的好兄弟,我一直認為是不打不相識的緣故。但讀到互惠原理時,我在思考也許是放學路上的一句簡單問候,也許是學校裏的一次不經意幫忙,也許正是這互惠原理,才使得我們的關係越來越好。

現在,我似乎明白這本書為什麼要用“蒙娜麗莎的微笑”作為封面,也許它意味心理學的神祕源自於人豐富的內心;也許,它預示着當“心理學”與“經濟學”相遇就變得微妙迷離卻又兩者相宜,而這二者的結合,恰恰成就了《影響力》。

《影響力》的讀後感2

該書主要是講述了六個強大的影響力武器,即互惠、承諾與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和稀缺,它們從本質來説是人類思維捷徑的另一面。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了大量信息的時代,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為了適應生存,人類進化出了許多的固定行為模式,在潛意識層面下活動,不佔用意識層面的資源,這樣就可以簡化生活環境,節省精力。而有的人就發現了這些人類固定的行為模式,並且學習如何去應用,這武器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主要取決於使用者的動機。我們有必要主動去學習、去了解,一方面是為了保護自己,另一方面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影響別人,然後達到目標。

第一個是互惠原理

其實就是鼓勵人們要懂得一個道理:如果想要從別人那裏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某種價值,你需要先付出,商業社會的本質是交換。人與人之間能夠保持一種長期的關係,肯定是基於禮尚往來,雙方都能夠從這段關係當中得到自己需要的東西,一定是這樣的。因此懂得先付出,懂得交換,這樣我們在處理人際關係方面可以做得更好。譬如給予學校保安大叔一聲問候,這些我們平常把他們的服務視作理所應當的人,這聲問候對我們來説並不算什麼,但是對他們來説可能是一個驚喜,我們提供了額外的價值,他們也會給予我們關注,更多的照顧,有時候意外的回饋。

所以,互惠原理非常強大,甚至可以超過喜好原理,對即使是討厭我們的人也有效,而且付出和收穫可能看起來不對等,你的付出給你帶來了遠沒有想到的收穫。我們給予的東西,那種恩惠,可以不只是物質層面的東西,還可以是像微笑、禮讓這些非物質層面的,我記憶深刻的是它還可以是主動的讓步,拒絕—退讓原理應運而生,可以顯示我們的誠意,讓對方因為我們的退讓而有更多的滿意感和履行承諾的責任感,運用恰到好處,就可以讓我們既達成自己的目的,而又讓對方很滿意,各取所需,實現雙贏。

第二個是承諾與一致原理

保持一致也是一種強大的動力,因此試圖改變消費者的行為習慣、思維定勢是很困難。我們平常沒有發現,過去的行為對將來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可能第一次草率的決定,就那麼延續下去了,由於認知惰性、行為慣性。對於自身來説,保持一致有很大的吸引力,可以達到一勞永逸的效果,不用去思考,這樣可以不用承受思考的痛苦,以及逃避可能得到的可怕的結果;另一方面,言行一致,前後一致也是社會所提倡的,是有道德高度的,因此也會產生一定的社會壓力。

接下來是影響這個武器效度的幾個指標:

1、主動性。

2、公開性。

3、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4、內心的選擇。

當我們因為許下了某個承諾,導致了自我形象的改變,那麼只要將來繼續提出的要求符合這個新的形象角色,那麼就可以有效影響將來的行為。人的認知、情感、行為有保持一致的傾向,如果出現矛盾,就會使人渾身不舒服,產生去調整的驅力,這個ABC模型也是人們完成改變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模型。當我們在認知、情感層面接受了這個承諾,那麼我們更有可能去行動;當我們付出了那麼多的努力,那麼我們的認知、情感也會給予反饋,認可這個承諾的重要性和合理性。給別人一個台階下,就是給別人一個好的理由去改變原先的堅持。

第三個是社會認同原理

該原理髮揮最大效果的條件是相似性和不確定性。我是在校大學生,因此以大學生為例,很多人都會有迷茫的情況出現,大家對於未來充滿了困惑,國內教育方法加劇了這種狀況的出現。由於未來誰都沒有辦法提前得知,這就創造了最好的不確定性條件,另一方面,同樣是大學生,我們會更加容易去參照往屆學長學姐走過的路,當看到考研人數的數字、考公人數的數字的時候,從眾的行為模式就啟動了,於是這種熱可以延續這麼久,一屆又一屆。我們會想,這麼多人都走這條路,那麼這條路怎麼會是錯的呢?還有,即使是錯的,那麼這麼多人走,好像還可以求得個安慰,你看這麼多人都錯了。

雖然説如今盲目從眾的.弊端已經在被不斷的提起,但是我們還是會時常不自覺其中這種行為模式。不過畢竟它大多數情況下是有用的或者並不會給我們帶來多大的損失,因此被一直保留着,而這也是其他影響力武器的共性。還有一點就是口碑,企業如果可以製造一種潮流,像韓劇《來自星星的你》一樣颳起一陣旋風,大家都覺得如果沒有看過就沒有談資,沒看過就落伍了,那麼這種社會認同原理的運用真是太牛了。

第四個是喜好原理

我們都喜歡和我們喜歡的人在一起,我們也都希望可以成為別人喜歡的人,這裏就提供了影響一個人對另一個人喜歡的因素,也給我們提供了可以實踐,用於生活當中提高自己受歡迎程度的方法。

一是外表的吸引力,這個很好理解,我們都會不自覺多看漂亮的女生或者帥哥兩眼,而且這個會產生暈輪效應,我們會賦予這個長得好看的人更多優秀的品質,這個是父母給的,通常改造的空間不大,但是把自己整理清楚,注意衞生還是可以做到的;

二是相似性,時不時來句“我也是”就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因為類似的觀點、興趣愛好、性格等,或者是同鄉、同姓等,都會給我們一種好感,相比較於其他人來説。

三是稱讚,這個不必多言。

四是接觸與合作,熟悉感可以提升好感度,但是如果原先就互相討厭,然後還經常碰面,那麼就未必能夠起作用了。好感是可以轉移的,愛屋及烏就是講述了這樣的道理,讓我們和積極的因素聯繫起來,形成一種經典條件作用,即讓對方產生這樣的想法:碰到我就會有好事情發生,那麼他是不是會更想要見到你呢?

第五個是權威原理

像是北大、清華這樣的招牌很響亮,像是博士、教授的名稱很震耳,這些都是權威原理在起作用。這些個的標誌其實都在傳遞一種信息,即我們是值得信任的,我們是有實力的,尤其當我們並不瞭解對方的時候,這在大多數情況下有利於緩解信息不對稱的局面,努力讓對方瞭解自己,相信自己。我們考取相關的證書也是為了證明自己具備某一方面的能力,如果這個證書具有公信力,那麼這個證書的含金量就更高。

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律師需要穿着剪裁合身的高檔西裝,配備一輛豪華車,這些東西都是必不可少的,是可以想外界傳達一定信息的。人靠衣裝,佛也得靠金裝,別人沒有義務花更多的時間瞭解你,因此你需要靠這些權威象徵來證明自己,為對方節省時間。喬布斯營銷哲學中的impute也是這樣的,你要讓對方看到你的第一眼就喜歡上你,產品再好也需要好的包裝。所以我們去面試的時候需要穿着正式些,不僅是出於對對方的尊重,也是體現一種專業的精神。

最後一個是短缺原理

越不容易得到的東西會變得越有吸引力,尤其當一個東西原本充足,但是突然變得稀缺,而且競爭激烈的時候,會給人很大的壓力,害怕後悔,害怕失去機會,會讓人變得更加衝動,沒有思考的時間,強迫自己去行動。為什麼有人説最珍貴的東西是得不到和已失去,就是因為有的時候人們不會意識到它的好,只有在失去了才懂得,才會知道去珍惜,但是卻已經來不及了。

所以懂得讓別人知道自己的珍貴是很重要的,你本來就很珍貴,要讓對方知道你是很搶手的,讓他有危機感,這些在男女生交往中確實是這麼個理。所謂的飢餓營銷,限制時間、數量,設置條件都是為了讓商品變得更加難以獲得,如果在加上排隊、搶購一空,像小米手機一樣,那麼就真的是把短缺原理充分運用出來了。

這些是知識方面的吸收,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運用到生活當中,創新性地運用,因為單純模仿、複製已經難以奏效了,把這些影響力武器牢記在心,融會貫通,畢竟這些還可以交叉、聯合使用,可以變化無窮,十分神奇。思考如何使用這些知識,並且真的在生活當中應用才是最難的,要花時間的,畢竟看一本書用不了多長時間,不斷練習才能讓自己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影響力》的讀後感3

這本書包括影響力的武器、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與短缺。論點是人是社會性動物,希求用自己能夠發射的最大影響力將利益最大化。我覺得這本書主要用七章來説明為什麼有些事情對羣眾的影響力巨大以及個體可以如何拒絕花裏胡哨的營銷或者他人請求。

《影響力》希冀讀者學會一些基本方法來擴大自己對於他人的影響力。第二章介紹了‘拒絕—後撤術’,大意是要實現一個大的要求首先提出小要求。破這個術的方法是認真識別使用這個技巧後面的意圖,如果是銷售直接拒絕。如果是善意的給予,那就大大方方接受。在日後需要付出的時候,及時回報即可。這也就是許多街上的.銷售會給予一個小禮物的由來?女孩子要是接受了男生買單,也就意味着這個女孩子想要和男生那啥。顛撲不破的真理?第三章承諾和一致描寫了慈善機構會讓客户先答應一個小請求,那樣就把這個人開始往預先設立的形象裏面開始套。一個人一旦答應了一件事情,就希望言行一致。

社會認同這個章節與不確定性密切相關,人們在不確定一件事情的時候就會覺得別人的行為正確不過。也就是説為什麼鬧市裏的案件反倒沒有人出手相救。在大街上遭遇侵害的時候,要學會像其中一個具體的人求救。迷信權威是不同人類社會都存在的突出效應,成熟社會結構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而短缺最容易被商家應用,這件商品馬上下架、聯名款、獨一無二最能受到人的追捧。

道理大家都懂,但是要寫下來總非易事。羅伯特。西奧迪尼將一個個商家經常使用的招數一一拆解並給出應付招數。這是一個心理學家能給社會不同個體帶來的巨大影響力。我們在生活中都需要何必人打交道,影響或者被影響同時存在。於我而言,對他人產生影響力在於塑造自己的權威感。學會用小事情去影響他人,也就是為他人塑造一個新的自我形象。

如沐春風也是一種無形的影響力,擁有影響力也並不意味着就要去用到他人身上。身上有力量,才能不被他人控制。

《影響力》的讀後感4

《影響力》從心理學與行為經濟學等角度總結了“拒絕—後撤原理”、“對比原理”、“互惠原理”、“承諾與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短缺”等一系列的影響力工具,並通過諸多的案例進行詳盡的闡釋。影響力工具就像是一把雙刃劍,擁有正反兩面,關鍵在於用劍之人。於我們而言,看完這本書應該清楚兩點。

(1)清楚每個影響力工具背後的邏輯,以防被別有用心的人暗箭所傷。

(2)運用影響力工具在生活和工作中,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拒絕—後撤原理

簡言之,就是為了使自己原有目標不變,故意在目標基礎上給對方留有拒絕的餘地,最終恰好達成期望目標。就像旅遊景點銷售商品一樣,賣家明知遊客會討價還價,故意報高一點價格,然後在買家還價時降低一點。

拒絕—後撤原理的背後還潛藏着對比原則,需要我們根據實際情況為自己的目標做一定的鋪墊。比如管理者在公司遇到極端市場行情時必須採取減薪措施,不用想員工肯定會跳起來反對。你原定的方案是每月每人減薪1000元,為了最終推行這個方案,管理者需要前期做個鋪墊,放出風聲每人每月減薪2000元,員工聽到消息後肯定暴跳如雷,兩方勢力周旋過後,再進行正式的通知:基於某某情況(站在對方角度考慮),減薪制度調整到每人每月1000元。基於2000元減薪的鋪墊,員工對於降低後的減薪基數的接受度會大大提高。

二、互惠原理

古人言: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正因為互惠原則的存在才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逐步拉近。當然也有部分人利用互惠心理,採取四兩撥千斤的柔道手法施以詭計,從而達成自己的目的。在車站被塞禮物要錢的事情,很多人都碰到,我也不例外。起初會因為不好意思而為突如其來的禮物買單,碰到的次數多了對此心生厭惡,也會堅決以冷漠迴應。互惠原理應該是善意回報善意,而不是用善意回報詭計。

在社交方面,我一直是一個很被動運用互惠原理的人。就拿簡單的請客吃飯來説,回想起來過去的無數次飯局,大抵是我的朋友們率先發起的,我請他們吃飯更多的是扮演回饋他們之前好意的角色。到達一個陌生的圈子時,發現自己很難去快速融入。反思之後,覺得癥結在於自己在社交方面過於被動,其實我也可以主動先成為先施惠於他人的人,從而得到更多的反饋。當我留心主動去幫別人一些小忙之後,發現彼此間的關係慢慢拉近,而且遇到需要請教他人的問題時我心理上會輕鬆很多。

三、承諾與一致

在人格同一性的約束下,通過語言、特別是行動表達的承諾會迫使我們做出與之相一致的事情,甚至改變我們的自我形象。公開的、尤其是艱難的承諾更加有效。一旦主動做出承諾,自我形象就要承受來自內外兩方面的一致性壓力。一方面,是人們心裏有的壓力要把自我形象調整得與行為一致。另一方面,外部還存在一種更為鬼祟的壓力,人們會按照他人對自己的感知來調整形象。比如玩具商為提高淡季銷售量,先是打各種吸引小孩的廣告,讓父母對孩子做出購買的承諾,又刻意減少該爆款玩具的供應量,讓父母在買不到該款玩具時先以其他玩具作為替代,等到淡季來臨時重新增加爆款玩具的供應,父母為遵守對孩子的承諾,不得不再購買該爆款玩具給孩子。還有,戰俘營政治徵文比賽,以及寶潔宣傳徵文比賽等都是運用了承諾與一致的影響力工具,潛移默化地影響對方的行為。

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這樣兩種情況:一種是負面情形,有時明知自己錯了,卻因自己起初的決定不願被推翻而緊牙冠不去承認錯誤,還反反覆覆找理由和接口讓自己更接近於錯的承諾。另一種是正面情形,經常看到朋友圈有人曬讀書、健身等各類打卡,其實相當於是做一個公開的承諾,反向逼迫自己為了面子要將最初的承諾堅持下去,保持行動的一致性。為了更好的達成目標,有時我們需要主動地為自己構建這種承諾與一致的氛圍,作為對自己的約束與鼓勵。

四、社會認同

社會認同是不確定性導致的“多元無知”,會使人們更加依賴社會認同。比如,配音笑聲、買稱、周迅的糖果廣告等,反映了人們普遍存在的從眾心理。

像大眾點評這類評分機制的app,也是利用了人們的從眾心理。一般外出就餐,我會不自覺的打開大眾點評,篩選出評分最高的餐廳,減少思考和時間成本。但其實一年前的我,還不怎麼熱衷於看大眾點評,更傾向於直接根據自己的喜好做選擇。來上海後,發現各類餐廳紛繁複雜,選擇太多,反而不知該如何決定。用了一次大眾點評發現跟着大眾的腳步,犯錯的概率減少很多,而且方便快捷,此後便依賴上了這個軟件。後來慢慢發現,其實和5分餐廳同等就餐環境和口感的餐廳也不少,有時或許是這些5分餐廳運用了這種從眾心理和平台一起搞得營銷策略,捧起來了市面上的網紅店。

五、喜好

説起投其所好,不得不提的就是和珅了。精準把握乾隆的喜好,言談舉止近乎百分之百的契合皇帝的胃口,贏得皇帝的喜歡和信任,從而為自己謀得私利。

還有一個現象,我們會發現和我們走得近的人往往是那些與我們有某些相似的`人,不管他們是在觀點上、個性上、背景上,還是生活方式上與我們相似,都會使我們對他們產生好感。

特百惠公司家庭聚會的案例也給了我很深的印象。這個聚會使用到了幾乎所有影響力的武器:互惠、社會認同。通過朋友間的家庭聚會,為特百惠打開了一條暢銷之路。

六、權威

“權威”這個名詞,自小就播種在我們的腦海裏,小時候父母是我們的權威,上學後老師是我們的權威,工作後業界的大佬們又漸漸成了我們的權威。這種意識無處不在,但是能夠善用它的卻不多。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對權威的信服,使他們慢慢地變成了盲目地自動順從。因為他們覺得根據以往的經驗在權威期面前思考或是質疑幾乎成為一件多餘的事情,因此漸漸放棄了獨立思考,習慣了機械式的反應。

來自權威的分享或者告誡,確實能夠指引我們少走彎路,甚至在某些方面可以尋找到達成目標的捷徑。但是凡事過呦則不及,過度的依賴權威,會讓我們丟失自我,永遠的生活在權威的天花板下,很難有突破,甚至受權威所累。比如,工作中如果你永遠以老闆的要求為準繩,百分之百和順從和照做,那麼你的老闆就是你的天花板。但如果你在老闆要求的基礎上,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和見解,你的成長會加速,你的天花板也就掌握在了自己的手裏。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何利用“權威”這一影響力工具,達成自己的目標呢?比如,代銷金融產品需要去其他金融機構做委託人及金融產品的盡職調查,去之前我會做詳細的準備,瞭解他們公司及產品以及市場上同類產品的情況,並特意設計好幾個問題。第一次做這件事其實我的內心是有幾分膽怯和擔憂的,但是為了達成合作以及爭取到有利於我方的條件,初次的見面我必須想方設法樹立自己專業懂行的形象,而不是一副稚嫩新手的樣子。因為大家普遍的心態是願意認可專業與權威。

七、短缺

“物以稀為貴”因短缺而有價值。收藏家通過創造短缺效應而使自身獲益,企業家利用短缺創造需求。

生活中越是禁止的事情越能勾起人們的好奇心和興趣。父母越限制孩子做某件事,孩子短期內或許妥協,但是長期總會抓住機會報以強烈的反抗。限制個人支配權而產生的“心理抗拒”是短缺心理來源之一。

得而復失比一直沒有得到更能刺激慾望。這點我是親身經歷過,曾經一直嚮往的東西得而復失帶來的強烈遺憾,成為了我心裏的一個結,在之後的生活中一直想法設法地去彌補那個遺憾,那種執着和慾望遠遠超過沒有得到之前。

《影響力》的讀後感5

不可否認,這是我看過的又一本經典的書,對得起我兩天的伙食費了。這本書談到了潛藏在各種社會現象背後的社會心理學原理,雖然只是講到了互惠、喜好、承諾與一致、權威、稀缺、社會認同等六條常見的心裏學原理,但是已經足以讓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如果能夠在生活中用上其中一兩條的話,那就更加不得了了。讀老外的書,最大的感覺就是寫得很詳細,細節很充分,而且還有大量的案例支撐,具有很大的説服力。這本書也不例外,每一條原理説得極為詳細,每章中穿插的案例也比較多,而且大多數例子都是作者在社會上親身的經歷,最重要的是我們也有過相似的經歷,使讀者不得不信。

本書的前面就專門設置有一頁內容結構圖,在閲讀之前瞧一眼,可以減少閲讀過程中迷航的麻煩,當然我們也不必再花另外的時間來整理內容結構。首先來解釋下書名,如果不仔細閲讀書裏的內容,很少有人會想到作者談的主題的是社會心理學。大多數時候我們的行為都是收到了心理的驅使,而我們渾然不知,隱藏在行為背後的心理學原理就是一件強大的武器,對社會有着很大的衝擊力和影響力,這些武器即可以給我們思考問題帶來捷徑和便利,也可以被商家、政治家或者聰明人利用謀取私利。作者總共用了六章來講述這六條心理學原理,每一章均從四個方面展開,分別是心理基礎、案例、應用和對策。書中的內容都讓人信服,上面已經説過了。這本書彌補了我心理學知識方面的欠缺,讓我明白了為何我要做出這樣或者那樣的行為,行為背後的動機是什麼,我如何避免做出一些不好的決定等等。閲讀一本書最大的滿足感,就是將書中的知識應用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帶給你不同以往的結果,提升和改善生活的品質,我想這本書給予了我這種感受。

現在用社會認同原理來解釋下我為什麼買下了這本書。社會認同原理指出,在判斷很為正確時,我們會根據別人的意見形式,它尤其適用於我們對正確行為的判斷,在特定情形下判斷某一行為正確與否時,我們的看法取決於其他人是怎麼做的'。在噹噹網上瀏覽這本書時,光看標題的話我是不能確定是否買這本書的,這就是不確定性的表現,一般説來,在我們自己不確定、情況不明或含糊不清、意外性太大的時候,我們最有可能覺得別人的行為是正確的。在這種猶豫不定的狀況之下,我就去看關於別人對於這本書寫的評價和評分,如果得到的評價高的話,我就可能買,這就是在為自己的行為尋找社會證據,想要看下其他人的意見,是不是應該要買。這個過程就體現出了社會認同原理另外一個條件——相似性,當我們覺得其他人跟我們相似的時候,我們就會根據他們的行為來判斷自己應該怎麼做才合適。因此,作為噹噹網的網友,我有理由相信他們的評論,因為給這本書的評價很高的網友很多,所以我就決定把它買下來。當然,我們得考慮下可能偽造的證據,也許這些評價是專門的託寫的呢?那麼,我們覺得是不是上當了呢。還好,我沒有掉入這個陷阱,沒有被人騙。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行為都值得我們去思考,因為水平問題,只能講下個人的簡單行為。

《影響力》的讀後感6

《影響力》這本書所提到的觀點都指向了人們非理性的弱點,而這種非理性通常是被我們給忽視的。

首先作者提出的互惠原理,就是我們應該儘量以類似的方式報答他人為我們所做的一切。簡單地説,就是對他人的某種行為,我們要以一種類似的行為去加以回報。商業中的免費試用就是互惠原理最簡單的運用。其次,承諾與一致原理,一旦作出了一個選擇或採取了某種立場,我們就會立刻碰到來自內心和外部的壓力迫使我們的言行與它保持一致。在這樣的壓力之下,我們想法設法地以行動證明自己先前的決定是正確的。再者,社會認同原理認為,在判斷何為正確時,我們會根據別人的意見行事。很多時候,我們不是依照理性思考出發,而是從社會大眾的普遍選擇出發。然後,喜好的影響,我們大多數人總是更容易答應自己認識和喜愛的人所提出的要求,對於這一點,恐怕不會有人感到吃驚。令人吃驚的是,有些我們完全不認識的`人卻想出了上百種方法利用這條簡單的原理,讓我們順從他們的要求。比如,審訊嫌疑犯的過程中“好警察”、“壞警察”搭檔的方法巧妙地運用了喜好原理。還有,就是權威在人們心理的根深蒂固。權威所具有的強大力量會影響我們的行為,即使是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也會為了服從權威的命令而作出一些完全喪失理智的事情來。最後,就是稀缺,人們心中“物以稀為貴”的思想一直激發着人們的好奇心,對失去某種東西的恐懼似乎要比對獲得同一物品的渴望,更能激發人們的行動力。

在正常情況下,促使我們作出順從決策的幾個最常用的信息,都可以引導我們作出正確的決策。每個原理本身都能夠極為可靠地提示我們,什麼時候説“是”比説“不”更加有利。告誡我們靈活應用上述原則,不被別人利用,成為真正有影響力的人。

《影響力》的讀後感7

你有沒有想過,當你興致勃勃地與別人聊天時,你的弱點就已經被別人抓住了。或者你去購物,看似你佔了一筆大便宜,其實那些商家都在你身上賺得盆滿缽滿,只不過你不但不知道,還會樂此不疲地給他們送錢罷了。我起初也沒想過,直到我讀了這本《影響力》,我才如夢方醒,恍然大悟,不禁感歎心理學的奧妙。

《影響力》的作者是羅伯特·西奧迪尼,他是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影響力》是他的代表作。此書對人的心理所受到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全面的.刨析,這些影響因素往往能左右一個人的心理,被稱作“影響力武器”。作者將“影響力武器“分為六種:互惠、承諾與一致、社會認同、喜愛、權威和稀缺。掌握這些武器的人往往能是別人順從他的意願,掌握這些武器的商家更是不得了。他們往往能走進目標的心裏,跟他們建立一種信任,然後趁其不備獻上花言巧語,以實現目的。所以本書牽扯的貿易技巧,也令人耳目一新,廣泛為商家使用。下面我就説説兩種最典型的影響力武器。

互惠:所謂的互惠原理,就是別人有恩於你,你也應該盡你所能去報答別人。知恩圖報是一種傳統美德,相反,不知恩圖報會被他人譴責。於是,我們身邊最有效的影響力武器被別人利用了。比如説我去超市買可樂,售貨員説我真帥,免費送我一瓶可樂。我笑納了,他又向我推銷雪碧,我對雪碧沒什麼興趣,可我又不好意思拒絕,因為我白收了他一瓶可樂。他似乎是想讓我看在可樂的份上買雪碧,不買有點不好意思,買就違背了本意,喝了就跑未免太不要臉了,真令人為難。很明顯,我被影響力武器利用了。售貨員運用互惠原理,先給了我一個小禮物,然後對我提一個大要求,我心中的虧欠感迫使我應允,導致我中了圈套,這就是互惠豔麗的奧妙。我舉的例子有點牽強,但互惠原理確實很實用。(忘了説明一點,可樂是小瓶的,雪碧是大瓶的)

稀缺:機會越少見,價值似乎就越高。這句話沒什麼毛病。但稀缺原理會對我們方方面面的行為進行干擾,我們對失去某種東西的恐懼似乎比得到它的渴望更高,更能激發我們的動力。每當有東西獲取的方法比以前更難,我們就越想得到它。就像平時上課時,平板就深深地吸引着我。可一到放假,可以大快朵頤時,平板也有些索然無味了。這是一種自身產生的影響力武器,我們需要記住,稀缺的東西並不是因為難以弄到手就變得更好、更有價值了。

人的心理是一種非常奇怪的東西,掌握點心理學技能,不但能使你更好地認識自己,更有助於你和別人的交往以及不被奸商盤算。總之,能使你受益無窮。

《影響力》的讀後感8

第一次讀《影響力》,之前便聽過市營專業的學長説過,雖然到現在電商的知識早已更新迭代,但是這也不失為經典讀物。

何為影響力?是使順從的力量。"影響力”有多奇妙?善用你的影響力,使你更有魅力;運用你的影響力,使你擁有權力;尋找你的影響力,讓你展現實力;控制你的影響力,讓你隨心所欲。如何擁有影響力?

互惠,善於互相付出和讓步。在需要適當的付出和退讓的時機,率先讓步掌握主動權,啟動有益的交換過程。也啟示我們日常用善意回報善意,而非回報詭計。善良,而非回報詭計。

承諾和一致。個人承諾能建立起一套自圓其説的系統,為最初的承諾找到新的理由。承諾一旦做出,便可以自己長出腿來支撐自己,也啟示了我們警惕保持一致的後果。社會認同。面對明顯是偽造的社會證據,要多一點警惕;其次,我們應該意識到自己的決定不應該建立在“其他人怎麼做”的基礎上,尤其是事情很重要,我們必須權衡優劣得失的時候。喜好、權威和稀缺。人們總對個人喜好或稀缺一本挺有意思的心理書籍,分析了很多社會現象和實驗結果,揭露了對比原理、互惠原理、喜好原理、承諾和一致原理、權威原理和稀缺原理,講述順從業者或者別有用心的人是如何使用這些影響力武器去使人產生一種"一點就播放按鍵"的反應,當然,無論使用什麼方法,都要常問自己為什麼?心中一旦有疑問時要引起警覺,不要立刻做決定。

愛因斯坦曾經説過“一切都應儘可能的簡單,但不能太簡單。”成功的`人總是那些懂得利用規律的人,我們做事情從簡單入手,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做好每一件事情,懂得遵循規律並且利用好規律就能取得成功。

最後我想説的是讀了這本書,我認為我們自己本身就應該學會散發影響力,讓自己成為一個能影響他人的人,成為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人。誠實勇敢正直的做事是很大的影響力,當大家覺得你有足夠好的品質時,在這種心理下你會有最大的影響力。所謂大巧不工正是如此。我們內心應該追求和維護優秀的品質,在優秀品質的基礎下去努力工作,一定會取得一番成就。

影響力無處不在,聰明的人往往會有意識地使用影響力的武器,學習優良品質我們要從自身做起,不能被別人利用人性的弱點,並且要學會理性的看待問題,在提升自己影響力的同時也要不斷學習。

《影響力》的讀後感9

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我有幸閲讀了羅伯特·西奧迪尼博士的《影響力》這本書,讀完以後覺得十分震撼,早就知道這種學術性書籍看起來會比較枯燥,但這本書已經出版20年了依然如此暢銷,我還是決定仔細體會一下作者的觀點,讀完以後發現裏面的每一個觀點都是指向了人們非理性的弱點,而這些正是容易被我們所忽視的。

羅伯特·西奧迪尼是一位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他的一生都在研究影響力,在書中他提到影響力的夠成分為權力性影響力和非權力性影響力。這本書也是他的畢生心血之作,整本書由7個部分組成,分別是影響力的武器、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稀缺,每一部分,我都有對工作上的感悟。

影響力的`武器。人們會不自覺地做出一些模式化的自動行為,由於從小到大的生活經驗會讓我們對事物進行條件反射的歸類,一些人喜歡收益率較高時間短的理財產品,但一些人又偏向於風險低的長期理財產品。因此,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為客户推薦一些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

互惠。其實互惠原理在生活中並不鮮見,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思想,從小我們接受的教育也是禮尚往來,這也是一種影響力。當我們與客户之間存在互惠的時候,關係才會維持的更長久。

承諾和一致。我們必須要做到言行一致,學會為自己的語言買單,絕不假大空,實事求是給客户分析每款理財產品的優劣,讓客户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但凡是答應客户的,都一定要全力以赴的完成。

社會認同。人們在判斷一件事情的時候,通常會以大眾的普遍選擇出發,我們可以給客户推薦優質底層資產、銷售比較快的理財產品,用實際例子給客户分析理財產品的好處,影響消費者的購買傾向。

喜好。一般來説人們更容易接受自己喜歡的人提出來的要求,而我們對於客户來説有可能是朋友或者陌生人,因此,我們必須注意自己的形象氣質,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給客户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拉近與客户之間的距離。

權威。具有權威性的東西更讓人有實施的動力,當我們想給客户表達理財產品的時候,可以利用一些國家政策或者國企央企這種實力擔保方之類的具有權威性的內容,增加客户的信任度,加大投資者信心。

稀缺。當某一樣東西稀缺的時候,會顯得更加珍貴,更會燃起人們的擁有慾望,從經濟學角度來説就是“物以稀為貴”,對失去某種東西的恐懼更能激發人們的行動力。一款收益較高並且即將售罄的理財產品,更能激發起客户的購買慾望。

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要想做好這份工作,為客户推廣理財產品,就要學會抓住客户的心理和購買傾向,給客户提供出更優質的理財產品和更詳細的解説,讓客户看到我們的專業度,這樣才能更加的信任我們,購買我們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