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年級物理上冊教學反思(精選23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05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年級物理上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年級物理上冊教學反思(精選23篇)

年級物理上冊教學反思 篇1

《焦耳定律》這節課,主要突出的是科學探究過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使學生掌握了知識,而且培養了他們分析歸納、動手操作、辯證思維的能力,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和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教學理念。

對於《焦耳定律》這節課,教材中設計了演示實驗,由於實驗裝置比較複雜,且演示實驗不能使每一位學生都動手參與,教學效果並不理想,我就決定把這個實驗用課件在大屏幕上展示,由學生自己模擬動手。課件模擬過程逼真,學生很快就能自己得出“電流的熱效應與導體電流、電阻、通電時間的關係”的實驗結論。

本節課中,我利用生活視頻和Flash再現生活原型,將需要很多環境和時間的知識與探究過程在短短的一節課內讓學生如同親臨,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認知範圍。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教給學生知識,而且交給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使學生終身受益。所以説多媒體課件的應用不僅形象直觀,而且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課堂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再好的教學設計,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也難免出現這樣那樣的缺憾。在教學過程中,我擔心教學內容沒法按時完成,因此,有些體現學生主動性的動手、動口的活動還不夠到位。所以,以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還應注意多關注學生,充分讓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

總之,這節課在新課程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傳統的接受式教學模式被生動活潑的探究式學習活動所取代。課堂活起來了,學生動起來了:敢想、敢問、敢説、敢做,充滿着求知慾和表現欲。我將吸取本節課優點,在未來的教學中練好基本功,多向同行們請教,多學新課程理論,使以後的教學更加活潑、生動。

年級物理上冊教學反思 篇2

有關《聲音是怎樣傳播的》一節知識,在舊的物理教材中,與聲音的產生合為一節內容進行講解,而在新物理教材中,單獨作為一節課的內容,知識點相對少一些,減輕了學生的負擔,把重點放在了聲音是怎樣傳播的以及人耳怎樣聽到聲音這兩個知識點。正因為如此,給教師和學生留下更多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探究性學習活動。通過課堂教學,我有以下幾點思索:

一、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帶着問題去學習

在這節課中我認為應該在把握書本知識點的基礎上,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符合學生思維特點的問題去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是本節課的關鍵。上課伊始,我便引發學生説出每天都能聽到哪些聲音,學生認為物理其實很簡單,所以不再認為物理難學,有了很濃的學習興趣。接着提出問題“聲音是怎樣傳播的?人為什麼能聽到聲音?”這種懷境的創設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接着引入新課,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自主進行探究。

為了使學生帶着問題一步步地探究性學習,我又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舉例證明或設計小實驗證明聲音能在哪些物質中傳播。學生不僅有真實的體驗,而且能充分體驗到物理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在這種學習氛圍中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也符合他們的思維特點,使他們能更有興趣地帶着問題去學習。而通過具體的實驗探究,學生很自然地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此時我也深深地體會到危機的到來,不得不馬上“充電”迎接新課改的挑戰。

二、處理好知識點之間的關係,有助於學生的思考和探究

在備課時我發現這節課的知識點有些亂,只有把它們串成一條線才有助於學生的思考和探究。經過認真分析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繫,認識到課文重點是聲音是怎樣傳播的。於是我便決定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並設計小實驗,學生理解起來簡明易懂,這是本節課的成功之處。

三、及時探究,共同合作。

我認為本節課的精彩之處是對錶格中的數據進行比較,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探究,總結出知識點,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體現了探究式學習的優點。這種學習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比較分析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小組合作精神。學生受益匪淺,使全班同學都行動起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行合作性學習,及時地解決問題。

四、採用多種教學手段,設計多種教學活動使學生時刻具有新鮮感

本節課的知識較多,怎樣才能使學生不覺得累呢?我認為採用多種教學手段和設計多種教學活動形式,非常重要。如在複習鞏固本節課知識時,我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播放動畫,讓學生看到漁民捕魚使用的電子發生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讓他們不會感到物理知識枯燥乏味。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以討論、實驗探究為主線,讓學生分組討論並設計實驗。這時候教室頓時變成了實驗室,同學們互相合作,在觀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討論,在討論中共識。教室的'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此時我也成為學生的一員,不斷地在各組之間穿來穿去,共同參與、共同探究,不斷地指導,同時也掌握了學生活動的情況,激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此外我還設計了搶答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具有新鮮感,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因此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活動多樣化,使學生具有新鮮感,是課堂達到最好效果的重要手段。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是真控不能傳聲的導入,如果能演示真空鈴實驗我想這節課會更完美,但是由於獲得真空有一定難度,學校實驗器材(抽氣機)有限,影響了教學效果,應及時改進。另外本節課由於知識容量大、活動多,要控制好每個環節的時間,才能做到收放自如,在學生討論時,要注意觀察學生的討論情況,加強引導,這也是本節課的待改進之處。

通過本節課學習,使學生能充分地感受到學習物理的趣味和意義,在老師的引導下獨立探索,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使學生認識到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不是一種任務和負擔,而是精神上的充實,渴望更多的物理知識成為生活中博學之才。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嘗試,使我也感受到了改變教學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得到良好教學效果的快樂,同時也看到了學生的那種渴望創新、探索、渴求表現的要求,看到了學生們的巨大潛能、更大的發展性和可塑性,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盡最大的努力,使課堂教學達到最好的效果。

年級物理上冊教學反思 篇3

由於這節課是學生動手探究操作,得出在晶體熔化時温度保持不變難以控制,並課堂40分鐘時間不夠充足,導致以往多次學生實驗不太成功,那就為之後分析其科學規律設置了障礙,以致這節課的重點內容無法在課堂上順利完成,學生聽得還是一知半解。見到如此,我備課時調整了教學方法,把學生探究改成了演示,但雖然使用演示温度計,課堂能夠容易調控教學進程,但是存在問題也是顯而易見,前面幾桌能夠看見温度變化,但是後面同學還是不能讀出温度計示數。但更重要學生不能觀察到物態變化,不能調動學生自由參與其中科學探索樂趣。

今後的改進意見:

1、對於如何上好這節課,最關健還是學生對實驗完成效果,否則就無從談起,但如何在40分鐘不僅要求學生能設計實驗並完成操作過程,畫出圖象規律,這對學生動手能力和組員之間配合協作能力要有很高要求。所以在課堂前就要省略實驗操作過程,只要求學生能夠能夠通過觀察實驗現象,然後總結規律,這樣就可為下面討論節省大量時間。

2、藥品少量點,還要用適合温水加熱,千萬不能用熱水和冷水。

3、觀察數據後在書中表格圖紙上繪製圖線時,要控制好小組討論的`氣氛,使小組每位同學都參入到學習中去,達到共同掌握好知識的效果。

4、在教學中做為老師定要先進行演示,發現其中操作方法和規律及實驗改進方法,然後才能在課堂上容易調控學生實驗進程,注重學生分析能力培養。

年級物理上冊教學反思 篇4

我認為教學的本質是師生交往的過程,課堂教學的好與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參與教學活動的人。教學活動中師生的角色是否投入,師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學生是否愉快地投入課堂的全過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學習活動的全過程,並昇華到自己精神的需要是檢驗的標準。

《樂音的特徵》一節中,教材力圖通過實驗,讓學生在體驗與探究中瞭解聲音的三個要素。為了有效達成教學目標,我事先進行了較為充分的準備,通過實踐教學的體驗,感覺效果不錯。成功之處大約有如下幾點:

第一,以學生活動為主線。

1、通過女子十二樂坊視頻播放,周杰倫的《稻香》、趙本山和範偉的小品片段、梁祝1(小提琴演奏)、 梁祝2(古箏演奏)等音頻播放等環節,讓學生在豐富的聽覺體驗中反覆感受,逐步從無意轉向有意,在潛移默化中體驗聲音的三個特徵。

2、我還讓有聲樂方面特長的學生分別展示,讓學生再次感受高音和低音,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意識。

3、在本節的教學中,我設計了幾個遊戲:聲高“大戰”、聞其聲知其人、耳朵“辨”樂器。聲高“大戰”的遊戲中我一改往日教學中老師敲鼓學生聽的模式,其中的自制泡沫塑料小人“轉轉”、“換換”更是起了關鍵作用,讓大家都參與進來,而且學生自始至終都興趣盎然,會更容易理解“響度與振幅的關係”同時掌握了物理學研究問題的方法轉換法。

4、探究音調與什麼因素有關的活動中,請同學們利用手中的(也可用老師提供的)器材,使它們發出不同音調的.聲音,並觀察發聲體的振動有什麼不同?之後相互交流,看能不能總結出規律?學生分小組探究,教師巡視指導。過程中不僅體現出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而且還體現出他們富有創新意識,能想到別人想不到的甚至老師想不到的好的思路和方法。成果展示與總結是師生互動交流的良好平台。既給學生自我展示創造了機會,也讓教師能和學生一起交流總結結論,還能對學生能及時進行鼓勵讚美。

5、“聞其聲知其人”播放音頻周杰倫的《稻香》趙本山和範偉的小品片段,學生很喜歡周杰倫,所以一聽就興趣盎然。

6、通過骨傳導知識拓展中大家熟知的音樂家貝多芬的故事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告訴學生應該學習他好學上進、身殘志堅的精神。讓大家下去多閲讀有關他的書籍並向他學習。這些是本節課的亮點。

第二,以有效問題為另一條主線,通過解疑過程導引學生的思維,循序漸進、注重發散,層層推進;在問題的設置上堅持面向全體,設置有效問題,設置的問題具有思考性,把物理知識轉化為問題,又將問題融合於情境之中,使每個學生在知識技能、過程方法和情感信念上都能有所得。聲音的特徵對學生而言比較陌生,為合理分化難度,在新知識的學習中,本課設計特別突出幾個環節:豐富感性認識→形成抽象概念→物理情景識別→深化概念理解→應用、交流與想象→矯正認識偏差→小結知識要點,以便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採用實驗、觀察、比較、探究、討論、想象、練習、歸納等多種方法,積極創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着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方法與創新思維、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獲得知識、應用知識的快樂,從而得到不同的發展。

第三,以生活為背景,通過給水壺灌水視頻,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觀察、探究、討論等方式由表及裏、深化思維、突破難點,培養合作能力和理論聯繫實踐、物理結合生活的意識。

第四,以媒體為依託,通過精心備課,理順各知識點的銜接關係,做到過渡自然、流暢,方法科學、有效,語言簡潔精練。從始至終,教師都是學生的學習合作者、點撥者、促進者,而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

但是,在具體教學中,也發現一些問題:

1、平時學生展示機會少,所以展示過程語言表達不是太清楚,有時候不能把自己好的想法表達出來,需要平時多鍛鍊。我在這節課中對學生的表揚鼓勵不夠,還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2、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觀察和思考不夠,缺乏對物理現象觀察的針對性和敏鋭性,這也説明學生物理聯繫生活的意識比較淡薄,這一狀況的改變同樣需要平時的日積月累。

在新課程改革的實踐中,雖然已領會了一些理念,摸索了一些做法,但要真正落實課堂教學的多元目標,實現高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還要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

年級物理上冊教學反思 篇5

學生基礎較薄弱,要注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由簡單入手,再層層深入。在上一節課學習的基礎上,學生對電路有了初步的認識,這就為這節課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對本堂課的內容,學生迫切想了解電阻的現象,這就為本節課打下了心理上的基礎;但是,本堂課的知識較為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這就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只有讓學生融入課堂、積極思索,才能學好知識,感受到知識的魅力。

自制小風扇一個,並在扇葉上接上一條紅色彩帶,電阻定律演示器,一節乾電池, ,一個開關,各種電阻器實物,打火機一個,小燈泡一隻,電源一個,導線若干。多媒體,投影儀。教師創設情境啟發、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

注重學生的主動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本課在教學的設計上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並與實踐相結合,通過自己的探索加上教師的引導,使學生的探究一步步走向深入,從中體會到探究的樂趣、知識的魅力、應用的價值,開闊學生的視野,鍛鍊學生的.思維。

物理的課標的理念是要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實驗探究過程,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本節課的設計好有很多不足,雖然是探究性的開放型物理課,是把主動權還給學生的課,但也應該是井然有序的課堂教學,我們的目的是讓他們輕輕鬆鬆地學習,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學會知識,培養能力,瞭解社會。

年級物理上冊教學反思 篇6

在這一節課的教學中充分體現了創高效課堂的教學理,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突出了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思想,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學科特點。例如:本節課一開始通過複習上一節課的習題,結合學生生活中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作為學習物理的基礎。讓學生感到物理就在生活中,感到物理有趣,在情感上喜愛物理,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也為科學探究提出問題創設了情景。通過生活中的實例,猜想得出凸透鏡分別成倒立縮小像、倒立放大像、正立放大像,引導學生提出“凸透鏡成像有什麼規律”,緊接着讓學生大膽猜想並利用實驗桌上的'器材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出實驗方法,教師引導學生分組探究就很順利的得出實驗數據、實驗現象。通過實驗學生對凸透鏡成像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由於凸透鏡成像規律非常抽象,對於初學物理的學生來説,如果讓他們自己直接得出凸透鏡成像規律是非常困難的。我利用學生分組實驗數據,使學生很容易得出凸透鏡成像規律。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歸納總結主動獲取知識。總之,我認為本節課設計比較合理、講解比較到位、學生思維比較積極、氣氛比較活躍、通過動手、動腦、動口,主動的獲取知識,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不足之處是時間比較緊張,部分學生完成實驗不夠徹底。如果能讓學生結合凸透鏡成像光路圖探究認識到物近,像遠大、焦點是成虛實像的分界點、二倍焦距點是成放大縮小像的分界點、什麼是實像、什麼是虛像,就更完美了。

年級物理上冊教學反思 篇7

本節內容是從運動到力的過渡,在這一章中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如何從運動引入力,讓學生體會運動與力的關係,既要讓學生接受運動和力存在的某種聯繫,又不能造成“運動就有力的作用”這一錯誤觀點,而且力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既看不到又摸不着。本人在處理教材時先引出力的概念,指出力的存在離不開物體,考慮到有利於記憶和邏輯上的問題,引出力後馬上讓學生感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這一知識,最後才分析力的`作用效果這一學生非常熟悉的現象。有從難到易的嫌疑,是否恰當,敬請同行指教,但從課堂中,我覺得學生還是能夠接受的。

教法上還是採用比較傳統的啟發、講解、總結,缺乏新意。由於學科的關係,知識的解答上缺乏深度,總覺得只停留在回答問題這一層面上,不能從更深層去抓問題的本質,有的甚至難圓其説。學生的思維很活躍,提的問題面也很廣。這節課中本人感受很深的是:我們平時所謂的差生提的問題特多,而且特喜歡提問(或者説表現自己)。因此如何發掘這種潛力,讓中下檔同學積極參與學習,是我們值得深思的。

教學中不斷運用“誰給誰力”,主要是為以後講解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及力的方向埋下伏筆

年級物理上冊教學反思 篇8

在物理教學中,習題課是必不可少的一種課型,它貫穿於整個物理教學的始終。習題課上,雖然老師總是強調要求學生按照規範的步驟解題,並不厭其煩的宣講其重要性,但有的`同學總是自行其是,解題思路亂,呈現出的解題步驟讓人費解。

問題究竟出在哪裏?是老師沒有把問題講清楚,顯然不是。學校組織學習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教學方法之後我終於悟出,問題出在規範解題的重要性不是學生親自體驗得出的,他們反而會覺得自己怎麼想就怎麼寫更方便。

認識到這一點之後,我在熱量計算習題課的教學過程中加以運用。

我首先從佈置的作業中抽出三道題目,請三位同學在黑板上寫出各自的解題結果。然後讓全班同學都來感受這幾位同學呈現的解法是否容易看得明白,並請同學上台來評講一下,怎樣寫才能把解題思路表達得清楚,最後老師適時總結。由於同學親身參與到規範解題步驟的總結過程中來,有了親身感受,建立深刻印象,在後來的月考中,幾乎很少有人再出現這方面的問題。

年級物理上冊教學反思 篇9

1.第一節“科學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作為探究性課程,教材在結構上基本體現了課程標準“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基本理念。通過四幅圖畫,教材試圖展現的是生活中的聲現象,教材的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從關注現象開始,學習發現規律。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避免機械使用教材的這種設置,而要充分理解教材結構所體現的“辨證否定”原理,要善於發掘生活,從中挑選能吸引學生的生動現象和事例。對生活中的聲現象的提示要能夠為引入本節“聲是怎樣產生和傳播”的教學主題服務,而不能在一般意義上作為過渡。本節探究課能不能獲得學生的全心投入,這個引導是極為重要的。

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在於通過揭示兩個具有規律意義的結論,使學生獲得解釋簡單聲現象的能力。這兩個結論是: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教材為這兩個結論的揭示提供了一種循序漸進的思路。

教師必須放棄傳統教學中以演示實驗揭示“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結論的做法,必須充分估計到學生的創造力和敏鋭性,應當設置適當情境,讓學生自己做必要活動,使物體發聲,並通過觀察、思考和有引導條件下的總結,揭示發聲物體具有的共同特徵,得到這種結論。

教師在揭示“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規律時,必須充分估計到學生對於“介質”概念的認識模糊程度,必須放棄傳統教學中試圖讓學生生硬而機械的記憶的模式。作為對學科本位的一種挑戰,教師可以才具形象化、具體化的方法,處理好“介質”概念。如果學生能夠理解介質的一般意義,本結論的教學將變得極為輕鬆。

本節是探究性質的課程,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還必須處理好“提出問題、猜想和假説、實驗驗證、得出結論”之間的關係,努力引導好學生的探究熱情,明確使學生感覺到科學探究與一般意義上“做遊戲”之間的`本質區別,使他們在體驗到探究樂趣的同時,保持對科學嚴謹性和嚴肅態度的矜持。

2.第二節“樂音與噪聲”

本節課的獨特之處在於概念多、結論多,教材設置本身不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教師在教授本節課時必須充分認識到這一特點對實際教學的影響,要以概念和結論為基礎,在教學中注意強調過程與方法,特別注意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

在噪音知識的教學中,教師應當把傳播科學知識與教育學生成為現代公民結合起來,在教學中體現思想性,把中學實際存在的一些現象(例如學生的喧譁)作為對象,有準備地讓學生學會關注生活、關注他人、關注自己。

本節課還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動性,把音樂欣賞與物理課程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學習科學樂理知識的主動性和學習高雅音樂的自覺性,提高他們的人文素質。

3.第三節:超聲與次聲

本節課實際上是要引導學生關注聲學對現代科學技術的影響,教材對本節課的設計並不十分利於國中物理教學,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在培養興趣的目的下,適當使學生了解“聲音與能量”的關係,瞭解聲音是通過能量傳遞在現代科學技術中發揮作用的。

本章要求學生掌握的科學內容並不艱深,但是,由於概念多、結論多,如果不能處理好,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學生的主動性,因此,對本章教材的使用,應當特別注重在日常生活、自然現象中為結論做佐證,使學生感覺到本章知識與生活的貼進。

年級物理上冊教學反思 篇10

一、探究過程僵硬,只是為了結論而探究。

新課標中,對本節知識的要求即包含過程要求,又包含終結性要求,其中終結性要求為“瞭解”水平。而我沒有仔細專研課表要求,過分的注重了課堂教學的結論性傳授,而忽略了過程性認知。對於剛剛接觸物理的學生來説,應培養其觀察、描述實驗想象,總結歸納實驗結論並用準確的語言進行敍述的能力。我只做到了灌輸,卻忽略了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二、教學思路不夠清晰,框架鬆散。

這個問題不只存在於這節課中,在平時的備課環節,我過分注重詳案的準備,直接導致授課時思路只有一條線,對於課堂的突發情況準備不足,很容易被學生將課堂拉偏。

三、教學語言容易讓學生產生歧義。

首先是引言部分,沒有詳細的設計,只是一句話帶過,沒有過渡,學生還沒有進入狀態的情況下,直接講授新課。其次是教學過程中的過渡語言,一是用詞,沒有從學生角度出發,用一些學生不易理解的詞語。二是語氣,聲音過於平緩,沒有側重點,學生不容易分辨問題中的重點,又會造成理解錯誤,或是無法理解。

四、板書不規範。

板書直接反映出教師的整體思路,由於備課過程中沒有完整的知識框架,導致板書所呈現出來的內容雜亂無章。還有對於一些要求學生熟記的內容,書寫簡單,不夠詳細具體。

五、總結

經過袁老師的`評課與分析,我對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有了很明確的認識。同時,對於今後備課、教學的方法也有了很清晰的認識。

1.課前備課,首先列出知識框架,使內容穩固,層次分明。其次,對於問題的設計,提問語句的設計,可以找非物理教師聽一聽,確認語言描述準確,沒有歧義,學生能夠按照我的意願理解問題。

2.認真設計課前的引言,並且陳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一是為了讓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過程有一個大致的瞭解,二是為了提醒自己本節課的知識結構。

3.對於探究過程,要培養學生觀察實驗現象並對實驗現象描述的能力,分析總結的能力,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而不是灌輸知識。

4.課堂小結一定要有,一是讓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有一個整理的過程,二是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的習慣,逐步培養學生對章節內容的整理歸納。

年級物理上冊教學反思 篇11

把書上的演示實驗給學生示範後,引導學生得出書上的結論,再讓學生自己做實驗。這樣,雖然教學過程循循有序,然而教學效果並不佳,學生的興趣沒有被調動,思維被束縛,課堂氣氛沉悶,原因是管得太死,限制了學生的自主活動,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吸取以前的教訓,我改變了教學思路,努力打造活力課堂,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入手,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們怎樣區分聲音

課前我先選擇的紙屑,(覺得用紙屑比較乾淨)可是實驗幾次效果很不明顯——紙屑幾乎不動,我又換沙子實驗結果也不好,又找來了很細的鹽粒,實驗現象超好,我很滿意,看來還是比較輕小的物體效果才明顯。每次實驗前對材料的'選擇我們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因為它直接影響到實驗成功與否。

我們怎樣區分聲音續

本節課是在培養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前提下設計的,教學中以實驗為基礎,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概念的認識為主線,運用實驗、多媒體等多種手段執行任務,把傳播知識、培養興趣和能力、滲透方法等有機結合在一起。算是比較成功

讓聲音為人類服務

文中對次聲的應用沒作介紹,可向學生適當補充一些這方面的知識

光世界巡行

對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仔細觀察過的學生,加以表揚,以鼓勵同學們多去觀察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現象。讓同學們仔細的觀察並積極思考總結實驗結論。

年級物理上冊教學反思 篇12

本堂課教學時間足夠,30分鐘可以完成;主體內容昇華和凝華的概念,生活中的現象以及應用。

昇華和凝華概念,主要是生活中學生即使看到過或者觀察到這樣的現象,他都不一定知道這是昇華或凝華,因為是否有中間狀態液態是本節需要突破的'知識。

昇華定義用碘來做,先鋪墊碘的熔點(113攝氏度左右)和沸點,然後再利用熱水(開水最好)做碘昇華實驗。效果比較明顯,能看到碘蒸汽,但試管中看不到碘的固態。(用碘加熱,比實驗室現成的裝置感覺更有説服力)

凝固實驗,可以利用剛才加熱的碘,放入冰水中,但現象太快,學生是否能看到液態的碘不得而知,固態碘顆粒倒是很容易看到。

我另外做的一個實驗,水蒸氣的凝華現象。將冰塊和鹽混合(主要是得到低於零攝氏度的水),也可以直接凍冰鹽水。我用的冰塊和鹽混合,放入金屬盆中或易拉罐中,在盆的周圍看到明顯的霜。肯定不是水凝固的冰。老師可以先做鋪墊,冰是一塊塊的透明的,而本實驗現象看到的白色的小冰晶。

年級物理上冊教學反思 篇13

《光的色散》這節內容與生活聯繫非常緊密, 重要的環節是就三稜鏡實驗引入光的色散。我把自己教學的興奮點定位於色散實驗的演示和物體顏色的成因這兩個地方,這兩處恰好也是本節課的重點。要成功做好色散實驗還需要依靠天氣,假如遇到陰雨天氣可能就做不好,另外還與上課的時間有關係,就出現了很大的差異性。關於物體顏色的成因部分內容與生活聯繫很密切,學生很強的好奇心,此處是老師與學生的興奮點的交叉點,很容易把課堂的氛圍引向高潮。在這裏如果能夠做好演示實驗效果將更佳,但由於受到條件的限制,我只能用課件代替(視頻)因此教學效果有點打折,但可靠程度高。

光的色散看不見的光分析及教學效果反饋:

一、學情分析:

本節教學以學生自為主,教師輔導為輔,學生重點在課堂上完成基本練習,因課堂以完成兩節課的教學內容,時間要求緊,內容難度雖然不高,但容量大,任務還是比較重的。

學生對兩節的`內容比較難的是光的物體的顏色的理解比較難,特別是透明物體和不透明物體兩種情況的顏色區別感覺難度較大,因此要增大練習量,特別説明銀幕為什麼採用白色等應用的説明。教學重點讓學生注意物體顏色與光的關係,其中特別是“墨色”的情況,學生是最不好理解的。

二、課堂反饋情況

本節課堂學習氣氛比較好,學生完成五分鐘練習達標率高,全班47人蔘加,達90分以上的為40人,60分以下2人,合格率95.8%。

年級物理上冊教學反思 篇14

學生基礎較薄弱,要注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由簡單入手,再層層深入。在上一節課學習的基礎上,學生對電路有了初步的認識,這就為這節課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對本堂課的內容,學生迫切想了解電阻的現象,這就為本節課打下了心理上的基礎;但是,本堂課的'知識較為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這就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只有讓學生融入課堂、積極思索,才能學好知識,感受到知識的魅力。

自制小風扇一個,並在扇葉上接上一條紅色彩帶,電阻定律演示器,一節乾電池, ,一個開關,各種電阻器實物,打火機一個,小燈泡一隻,電源一個,導線若干。多媒體,投影儀。教師創設情境啟發、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

注重學生的主動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本課在教學的設計上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並與實踐相結合,通過自己的探索加上教師的引導,使學生的探究一步步走向深入,從中體會到探究的樂趣、知識的魅力、應用的價值,開闊學生的視野,鍛鍊學生的思維。

物理的課標的理念是要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實驗探究過程,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本節課的設計好有很多不足,雖然是探究性的開放型物理課,是把主動權還給學生的課,但也應該是井然有序的課堂教學,我們的目的是讓他們輕輕鬆鬆地學習,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學會知識,培養能力,瞭解社會。

年級物理上冊教學反思 篇15

由於本節知識感性的東西較多,單純靠講解是不可行的,必須加進大量實驗探究,通過探究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來活躍課堂氛圍,增強學生對聲音特性的理解。比如,由於音調與頻率的關係,由於大多數學生缺乏感性認識,教材安排的齒輪實驗可讓學生在課後用自行車後輪轉動來實驗,我在課堂中補充了用硬紙片劃疏密不同木梳的探究實驗,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音調與振動頻率的關係,同時對頻率概念的引入和理解也會起到良好的效果。當然還可以增加讓剛尺振動發聲,探究振動快慢與音調的關係、響度跟振幅的關係等。

教學中,我認為聲音的分散程度對響度的影響有必要讓學生知道。通過探究知道在實際生活中,也常常通過減少聲音的`分散,來增大聲音的響度,使知識與實際生活真正聯繫起來,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真正做到“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由於音色是聲音的三要素中較為複雜的概念,教材中只是簡單指出了聲音有這個特性,我們在課堂上只要讓學生知道音色由聲源的材料、結構以及發聲方式等因素決定,因而也就沒有必要深入探討了。

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用示波器將不同物體發出聲音的波形圖記錄下來,從另一角度區別聲音的三要素,而且還能通過波形圖進一步掌握振幅、頻率的概念,也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另外,本節教學中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區別科學用語和日常用語的不同,讓學生知道物理術語的嚴謹性、科學性。

年級物理上冊教學反思 篇16

通過講《昇華和凝華》一課,收穫頗多,最大的感觸是集體力量的強大:宿勝龍主備了這節課,從課文內容到課後習題再到科學世界,內容豐富、三維目標全面、製作精美,實用性強。面對這些內容我感覺自己要在一節課的時間全部完成,怕是給學生的時間很少或者根本完不成。全組成員積極參與集體備課,提出精簡哪些內容;王友平主任耐心指導;實驗器材的準備、聽課教案的分發等等,都不用我操心,還得到任課班級班主任的大力支持,讓我解除一切後顧之憂,感受到集體的温暖帶來的幸福。

準備過程中我又學會了簡單的`利用暴風影音截取視頻,突破了我信息技術方面一直以來沒有嘗試的難點技術、還學會了使用觸發器,雖然那張幻燈片最後刪掉沒用上,但掌握了技術後將來教學過程中肯定能用得上。

最大的收穫是備課過程中教學設計內容的大膽取捨,回想每次賽課,大都經歷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的過程,科學設計適當取捨是關鍵,根據課堂內容、學習目標、學生學情合理設計。如定義性的內容,可直接講解或簡單的通過學生看書直接得來,而不是作秀似的探究;注重交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或技巧,如辨別是昇華還是凝華現象,關鍵看之前是什麼狀態、現在是什麼狀態,根據定義就辨別出來了;學生舉例引導他們聯繫生活中的現象,還可以進行對比,如冬天,冰凍的衣服變幹屬於昇華現象,夏天濕衣服晾乾屬於哪種物態變化?冬天雪人變小和春天雪人變小物態變化情況一樣嗎?辨別易混點,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難點問題可以讓學生討論,比老師直接講效果要好;實驗的設計是本課的不足之一,如果設計實驗報告或上打出實驗器材,實驗步驟,學生就會更清晰,明確要做什麼,更節省時間。小結處由於沒設計好,準備不足順序弄反了,這也引起自己的重視,不能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要上好一堂課,就要精心備好每一個細節,備好學生。

年級物理上冊教學反思 篇17

本節課重點是蒸發和沸騰,對於蒸發現象學生有大量的生活經驗,不必在此細講。主要使學生了解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和蒸發的特點,同時在實驗中對學生滲透物理實驗方法教育。水的沸騰現象學生幾乎每天可見,但大多數學生並未對其進行過仔細觀察,在實驗中可事先提出要注意觀察的現象後,讓學生自己動手、觀察、的出結論。

本節課,我感覺以下方面是值得肯定:

1、在研究“影響蒸發快慢因素”時創設“怎樣使衣服乾的最快”的大討論,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出學生的興趣和熱情。

2、列舉的例子貼近日常生活,有助於降低知識的難度,同時使學生意識到物理是有用的,激發學生對自然現象的情感。

我所欠缺的.有:

1、提出問題後,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少,沒有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在回答問題時,出現“滿堂吼”,從而掩飾了能力較差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2、在研究“影響蒸發快慢因素”忽略了對學生進行“控制變量”的思想方法教育。

年級物理上冊教學反思 篇18

雖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重力有模糊的認識,但重力的概念比較抽象,因此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如:蘋果落向地面,水總是從高處流向低處等動畫,很自然的引入課題。使學生直觀的理解物體所受力的施力物體可能是地球,方向應該是指向地面的,這既能方便引入新課,又能降低學習重力方向時豎直與垂直的區別。再通過實驗,探究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信息窗中的閲讀材料,有利於加深學生對重心與穩度關係的理解。

通過視頻、課件、實驗演示,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歸納出重力的大小和質量的關係,不僅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點,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通過自制重垂線的過程不僅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也培養了學生動手能力和將科學知識應用於日常生活和社會實踐的意識,正所謂物理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

本節課的創新點:給學生出示預習提綱,讓學生先獨立自主學習,可掌握大部分的基礎知識,再小組討論找出本節課的`疑難問題,實質上也就揭示了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然後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小組實驗和自制重垂線來突破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需改進的地方;學困生回答正確時,要及時的給予表揚和鼓勵;語言上也讓學生多説、多總結,積極打造優質、高效的課堂。

年級物理上冊教學反思 篇19

《光的折射》這一節是物理實驗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三節的教學內容,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學現象,是理解透鏡成像的基礎,同時又是解釋日常生活中許多光現象的基礎。光的折射現象學生比較熟悉,也比較感興趣,通過對現象的分析,培養學生密切聯繫實際,運用科學知識來解釋一些自然現象的習慣和能力,教育心理學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節課牢牢把握“興趣”這個學習的原始動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樂於學習,樂於探究。以魚民插魚眼睛受騙,演示鉛筆在水中彎折、錯位引起學生集中注意,順勢引入折射現象,然後激光演示儀演示光的折射路徑,在感受中發現並提出問題,進入探究之旅,最後以美麗的海市蜃樓和神奇的傳説收篇。整個流程處處有樂趣,徹底甩掉了傳統物理課堂生硬枯燥的面孔,給學生以親近,充滿趣味的感覺,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快樂。

本課也有其獨特的.難點:

1、插在水中的鉛筆不同的位置觀察有不同的現象。很難解釋清楚

2、光路可逆不好做

3、分析實驗證據時藉助課件,學生不能很全面的總結,需要老師有規律的引導。

4、畫光的折射光路圖解釋水中的物體看起來升高了,一部分學生很難理解。

利用多媒體並畫光的折射光路圖解釋水中的物體看起來升高了,例子有:碗中的銀幣,水中的魚,水池底變淺等,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年級物理上冊教學反思 篇20

本節課是八年級物理上冊第二章《聲現象》第一節“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的第一課時,是學生後續學習人耳如何接受聲音、形成聽覺知識的基礎。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二個方面內容,一是聲音產生的原因,二是聲音傳播的介質。首先,教師播放幾種不同的聲音,引起學生探究聲學知識的慾望,同時揭示研究主題。然後,通過聲帶振動發聲、音叉振動發聲的活動,引導學生初步體驗聲音產生的原因。由於學生在國小階段,已經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所以在設計“聲音的產生原因”活動中,並不是按照“建立假設——實驗驗證——得出結論——交流討論”的常規探究步驟,而是注重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自主選擇儀器去體驗不同物體發聲時確實在振動,並能夠初步運用科學語言和表達技能説明實驗現象。

其次,師生通過多種教學形式,有老師的演示(聲音在水中傳播)、有學生的動手操作(聲音在空氣中、固體中傳播)、有觀看視頻(聲音在真空中的傳播),引導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去感受觀察、記錄、描述、分析的學習經歷。接着,師生共同討論分析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

最後,我在上課的每一個小環節最後,讓學生例舉生活中的事例證明聲音在固體中、空氣中、水中能傳播,讓他們用所學的知識加以解釋,進行知識點的鞏固;每一個小環節讓學生進行小結,進行知識點的整理。

年級物理上冊教學反思 篇21

質量及其測量歷來是物理教學的重點,一方面由於質量是物理學中的一個基本概念和其測量是基本技能,另一方面也是學習密度的基礎。

《質量》這節課的學習目的是:知道質量的初步概念及單位;知道物體的質量不隨物體的形狀、位置、狀態的改變而改變;掌握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

我的教學過程設計是:

1、學習質量的初步概念及單位。

2、認識托盤天平的結構。

3、講解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

4、課堂基礎習題過關檢查。

一節課下來教學內容多,師講得多,學生處於被動地學,課堂教學效率低。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和掌握基本技能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覺得這一節課應該分為兩課時來上。對於托盤天平的使用,因為現在的日常生活用品都配有説明書,所以在學習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時,先讓學生先閲讀課本討論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嘗試用托盤天平測物體的質量,師點撥實驗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在課堂上把學習主動權、思考權、發現問題權還給學生,師起到引導和點撥作用,這樣有利於學生的發展。教學過程中會發現:學生邊玩邊學,學習興趣很高,課堂學習效率高。

年級物理上冊教學反思 篇22

本節課在實踐過程中,發現以下幾個問題:

1、學生在測量動滑輪機械效率時不能很好的準確測量h與s。

2、不懂得如何提問,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夠。

解決辦法:

1、在第一步向學生提出問題時,沒必要針對本節課的知識點逐個提出問題,倒是可以通過備學生,瞭解學生可能在那些方面比較薄弱,而這個薄弱的方面又是可以通過學生討論得到解決的針對此方面提出問題更有的放矢。如本節課可以只提出“利用動滑輪做功時,需要測量拉力F和距離s,如何較準確的測量F和s呢,説説具體的方法”。那麼學生通過課後的討論,基本可以得到解決,然後在課堂上經過提問後再確定最後施行的方案,這樣本節課就不會在學生實驗部分花費太多時間,又能使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

2、提問也是一門學問,本屆的學生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還沒有這個方面的意識和經歷,仍然是被動接受式的學習,因此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強化學生在課堂上的提問意識及適時的給予提問的方法。

年級物理上冊教學反思 篇23

本節課表面上看沒有多少東西,實際上內容較多,分兩個課時應該是可以的。本節課涉及到三個活動,有兩個重點:一是長度單位換算;二是刻度尺的使用。

單位換算是容易被忽略的,其實要想講透,學生也真正弄明白很不容易。另外它是進行復合單位換算的`基礎,也是今後一系列單位換算的基礎。基於此考慮,我用了一節課的時間講了長度單位的換算。過程是循序漸進,首先從單位台階入手,要求用科學計數法逐步找到其中規律,然後過度到稍微複雜些的換算。方法是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入手即意義並用乘法寫下來,指出單位換算的原則是等量代換,用特殊記號如顏色的區別讓學生慢慢理解其換算過程。接着馬上練習,並請學生板書,當場找出可能存在的問題。

從課後作業看,個別學生依然存在些問題,如單位漏寫、錯寫等。另外,在時間單位的換算上,只要略提一下即可,但是“一秒等於多少小時”這樣的問題還是會給學生帶來些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