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趕海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39W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趕海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趕海教學反思

趕海教學反思1

《趕海》這篇課文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六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文章以倒敍的寫作方式為我們回憶了“我”在童年時代跟舅舅趕海的 “趣”事。文章處處趣味四溢,洋溢着濃濃的真摯情懷。

這節課我的.設計主要是抓住這篇課文當中趕海的幾件趣事展開的!藉助課件,通過讓學生觀察、品讀來達到預期的效果。課堂中學生很活躍,但也體現出了一些不足。

首先,在展開幾件有趣的事時,讓學生進行了表演,這樣課堂有些亂,所以,課前應預設好安排學生有序的體驗,在表演的過程中,可以讓對某件事表演的好的學生上台給大家展示。

其次,在最後的練筆環節,如果能讓學生當堂練習的話效果會更好,課下再讓學生練習,操作起來就很困難了!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也給我以後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會繼續努力,爭取每次課都提前預設好,努力做到最好!

趕海教學反思2

《趕海》是一篇婉轉動人、帶有濃濃童趣、童真的課文。全文的內容也緊緊圍繞“趣”字來展開,重點描寫了“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捉大蝦”等場景來展開的。語句讀來妙趣橫生,情景交融,留有回味的地方很多。

一、做得比較好的方面:

1、在執教這篇課文時,我一直立足於本課的“趣”,設計了多個環節引導學生們去讀趣、找趣、品趣、説趣、演趣。因此,本節課的優點是課堂氣氛和諧,課堂充滿了生命活力,學生敢説、敢讀、敢演,真正做到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

2、把學生帶入情境。一開始上課,我首先播放了《大海啊,故鄉》這首歌曲,歡快的旋律縈繞在課堂裏,立即讓學生們的思緒插上了翅膀,她們想到了美麗的大海,想到了在海邊捉貝殼的情形,急着趕快進入到課文的學習中,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

3、抓住趕海“趣”字,再現趕海的快樂。文中描寫了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捏大蝦幾件事,我便採用讓學生讀讀、想想、演演、再讀讀的方式去再現課文的情境。如有個孩子在完“摸”的動作後, “摸海星”這段時,讀得特別慢,我笑着問他:為什麼這樣讀?並通過對比讀,更能體會那一聲摸到海星後“嘿”的驚喜了!在理解“抓螃蟹”、“捉大蝦”重點部分時,除了讀之外,還加上了生動的表演,其實孩子們在表演中已理解了文本,通過不同的表演讓孩子們體會文中“威風的大蝦再也神氣不起來了!”的句子,學生們在興致勃勃中對動詞“捏”的準確使用更心領神會了。當然我所指名錶演的是班上比較有表演天分的學生,他的一聲“哎喲”以及不停地甩手等,為課堂增添了好的氣氛,在“捏大蝦”我讓他伸手頭頂扮大蝦,並説説大蝦的想法,好多學生暢所欲言,精彩的語句給課堂帶來了歡樂的氣氛。

4、以讀感知。在整堂課的學習中,我反覆讓學生進行朗讀,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讀中理解課文,在讀中感悟課文。這樣一次一次的閲讀理解,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學生真正地成了學習的主人。

此,我利用多種形式、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讀,讓學生在美美地讀中品味《趕海》的情趣。同時,通過反覆的閲讀,學生逐步加深了對課文語言的感悟和內化,促進了語感的積澱,有利於以後寫作水平的提高。

二、需要改進的方面:

1、語文課上要有琅琅讀書聲。這裏説的“充分地讀”,並非是無目的、無要求的泛讀,我們提倡的朗讀是一個要求逐漸提高,螺旋上升的訓練過程,是指有理解、有體驗、有感受、能傳情達意,包含着讀者以良好的'基本功,對文本的思索與體驗的朗讀。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注重引導學生根據對文本的理解大膽朗讀。

2.我再一次體會到了教學機智,感受到了教師備課、精心設計各種有新意的教學思路的重要,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學生的“學”“悟”服務,讓學生更有興趣、更輕鬆地學習,豐富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讀寫能力,從而提高語文素養。

這節課學習“追浪花”和“捉螃蟹”時,沒有徹底放手讓學生品讀和感悟,多少有點牽着學生鼻子走過場的痕跡,令人遺憾。在今後的教學中,還需進一步深鑽教材,靈活運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小主人。

趕海教學反思3

《趕海》是蘇教版第六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敍述了“我”童年時代跟着舅舅趕海時發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抒發了“我”熱愛大海,熱愛童年生活的真摯情懷。這篇課文的內容比較淺顯,主要通過指導學生朗讀來領會課文內容,訓練學生的語感。

上了這篇課文,結合自己的教學設計,我反思如下:

一、激情入境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播放flash動畫《趕海的小姑娘》)

2.知道什麼是趕海嗎?(師介紹:大海退潮後,人們常去海邊撿貝殼、撈海帶、玩耍等,我們把這些活動稱為趕海。)

3、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十一課《趕海》。(師板書課題)

“趕海”這種事情,對這些生長在江南的孩子來説,是很希奇的一件事情,我自己也曾經利用假期去過一次青島,才對海有了一些印象,但也沒有充分感受到“趕海”的樂趣。所以在教學的時候,為了給學生增強一些海的感覺,我就特意在課的一開始,就播放flash動畫《趕海的小姑娘》呈現出有關大海的優美畫面,同時伴有海浪海風的聲音,和優美的歌聲。學生覺得很新奇,興趣一下子就提起來了。

喚起了學生對大海的美好印象,接着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對大海的印象,自然地引入課題“趕海”,説説對“趕海”的'理解。這樣做既豐富了學生的詞彙量,又為學習課文作了鋪墊,同時也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

二、以讀感知

在整堂課的學習中,我反覆讓學生進行朗讀,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力求真正做到在讀中理解課文,在讀中感悟課文。

過渡:“我”童年趕海時,是一個怎樣的情景呢?在趕海的過程中,“我”的心情怎樣呢?我們來細細地閲讀課文。

1、講讀第2自然段時引導學生了解這一自然段講了哪幾個意思?

①舅舅帶我去趕海。抓住關鍵詞“鬧”:我為什麼“鬧”?會怎樣“鬧”?

(“鬧”,既説明是再三的要求,又體現兒童的特點。)

②到了海邊,“我”看到海水“嘩嘩”往下退,浪花不時回過頭來。

你想親眼看一看這樣的情景嗎?(出示浪花畫面)

看到這樣的情景,耳聽着浪濤拍岸的聲音,你想説些什麼?

作者看到這樣的大海,他又是怎麼寫的?指名讀。

③我興奮極了,追趕浪花。指導朗讀,讀出“興奮極了”。

小結:這一自然段講舅舅帶“我”去趕海。一到海邊,我們就看到了一個很動人的情景,“我”興奮極了,飛跑着追趕浪花。板書:追趕浪花。

通過反覆的閲讀,學生逐步加深了對課文語言的感悟和內化,促進了語感的積澱,並將感悟品位的文字通過激情朗讀表達出來,這種興奮,立刻成了孩子們自己的快樂了。

2、講讀第3自然段。

過渡:“我”和舅舅一起來到海邊時,沙灘上已經有好多人了!他們有的——(生讀),有的——(生讀),有的——(生讀)……我也立刻加入了他們的隊伍。我做了些什麼?

(1)自由讀,思考以上問題。

(2)結合交流,指導朗讀。

①“我”摸海星。(板書:摸海星)

指導朗讀。海星容易被摸到嗎?你怎麼知道不容易被摸到?你讀讀看?(生讀)老師聽出來了,你把“摸呀摸呀”讀得很慢,很小心。摸到小海星真是一件開心事,老師教你一個好辦法,笑着讀這個“嘿”字,會讀得很好。你試試?

②“我”捉大蝦。(板書:捉大蝦)

“我”又是怎麼捉大蝦的?讀一讀,用小括號括出有關句子。

指名讀。指導讀:你讀得真好!尤其是1、2兩句。(出示文字:“咦……逗我呢!”)繼續引導學生認識大蝦的樣子並指導讀好“咦”和“哦”這些句子,體會其中的樂趣。

③小夥伴捉螃蟹。

過渡:“我”摸到了海星,捉住了大蝦,心裏美滋滋的。小夥伴們在幹什麼呢?他們也像“我”一樣覺得有趣嗎?

結合回答,出示夥伴抓螃蟹的句子:“原來是一隻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東逃西竄哩。”

指導朗讀。看看這隻大螃蟹,它可不好惹,正想着辦法四處逃竄呢!誰來讀?(指名讀)所以,小夥伴只努努嘴兒,可不能驚動了它。

(3)小結。

同學們,“趕海”是多麼有趣呀!(板書:趣)“我”摸到了小海星;還親手俘虜了一隻大蝦,小夥伴雖染被螃蟹夾住了手,但還是很開心!

這裏我重點抓住了“趣”這個詞,讓學生在課文中讀讀,感受哪些地方你覺得很有趣。這樣學生邊讀課文邊學習課文,邊在教師的指導下朗讀課文,感受“趕海”的樂趣,我在學生的臉上感受到了他們的興趣,和他們對大海的嚮往。

3、講讀第4、5自然段。

(1)細讀第4自然段,展開想象,重點理解“三三兩兩”。

過渡:快樂的時光總是很短。太陽偏西了,我們不得不回家了。瞧,每個人的揹簍裏都沉甸甸的,有些人已經唱着歌走上了回家的路,可有些人還捨不得離開呢,走走停停,還有的人還在繼續撿東西呢。書上用了哪個詞來形容這幅畫面的?“三三兩兩”。(板書:三三兩兩)你可以從中體會到什麼呢?(流連忘返,説明趕海的確有趣)

(2)細讀第5自然段。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並想一想作者是怎麼表達感情的。

走在夕陽照耀下的軟軟的沙灘上,帶着自己親手抓來的海星,大蝦,“我”的心裏裝着喜盈盈的滿足。迎着腥鹹的海風,我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最愛唱的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會唱的可以跟着一起唱。(播放歌曲《大海啊,故鄉》)

三、講讀第1自然段

這首歌多美啊!現在,每當我聽到這首歌,便會想起童年時趕海的那件往事。

四、總結全文

今天,我們跟着童年時代的作者一起到海邊趕了海,感受了濃濃的趕海樂趣。如今,每當我唱起《大海啊,故鄉》這首歌,便會情不自禁地想起趕海時“抓蟹”、“捉蝦”的情景,真是趣味無窮。

學習完課文後,學生們都説自己真希望自己也生活在海邊,我就和學生一起來學習唱《大海呀,故鄉》,學生聽得很認真,學得很認真,我很感動:教師精心準備後的課,學生自然會喜歡!

趕海教學反思4

在《趕海》一課中,我針對教材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中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感知課文,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多媒體手段在本課的運用,能使教學錦上添花,為此我把教學的部分過程在這與大家分享:

一、緊扣生活,引入新課

1、學生的已知經驗是其思維的源泉。首先,我問學生:“同學們,見過大海嗎?”“你見過的大海是什麼樣的?”在一部分學生驕傲地説出了自己對大海的感受後,我及時邀請大家到大海去旅遊,進一步調動起學生的興趣,學習的慾望被初步激發。

2、出示多媒體課件。隨着畫面的展示,大海時而風平浪靜、時而波瀾起伏、時而驚濤拍岸……千姿百態,盡顯眼前。教師和着音樂娓娓道來,強烈的`感受,使學習慾望被再次激發。

二、指導看圖,整體感知

出示課文中插圖的課件,在學生觀察插圖時,相機引導他們從上到下説明圖意。在體會月亮、星空、海鷗、大海多個個體美的同時,感受整個畫面的和諧。這樣做,可培養學生有條理地觀察事物的能力,創設情境,進行整體感知。

三、讀中感悟,悟中生情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精讀課文的好處是:學生讀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學生理解得越好,朗讀就越有感情。因此,我的教學重點就放在如何採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將精讀訓練落到實處。在這個環節,我設計了幾個步驟層層推進:

1、教師配樂範讀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進入課文,體會文中的美感,我採取了配樂範讀的形式。和着節拍,細細品味。

2、合作體會練讀

這一段學習可以立足於學生自己體會感悟,充分發揮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教師適當進行點撥指導。先讓學生邊看圖邊自由讀第二句,説説大海睡着了是什麼樣的?再在小組內討論,説出自己的體會。在學生充分合作的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教師適當點撥,增加了閲讀趣味性。

3、配樂背誦,理解感悟

結尾,教師趁熱打鐵,給時間讓學生當堂背誦,既積累了語言,又進一步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四、欣賞音樂,總結延伸

“大海啊,故鄉”中的師生共舞,拓展訓練中的“大海做着甜甜的夢,她會夢見什麼呢?”這些,也會給學生們帶來深遠的影響。將課堂與音樂相結合,將課堂與課外相結合,不侷限於課堂,不拘泥於教材,這也是我們大語文觀的追求。

趕海教學反思5

這是一節國小四年級上學期的歌曲教學,本課以“趕海”為主題,通過學生“説大海,聽海浪的聲音,學唱歌曲,表現趕海”等幾個環節的落實,讓學生通過説説、唱唱、演演等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自覺性和創造性的學習情緒,引領學生一步步的走進歡樂的音樂世界。可以説教學目標基本達成,但回頭細想,仍有很多有待改進之處。

首先,也是最為關鍵的,音樂課堂要關注音樂本位,運用音樂語言的手段來促成音樂教學,即通過旋律、節奏、音程、和聲、力度、速度、調式等表現來豐富教學內容。發聲練習中我應該指導學生把這些聲音昇華為音樂,有節奏有強弱的表現這些聲音,將自然的聲音提升到音樂,並注重音樂的美感,這樣音樂的課堂將更豐富、更美。

其次,音樂課堂要注重聲音美感訓練和表現,從音樂要素出發,教師要有意識、有目的並適時引導學生進行聲音美感訓練,就如學生聲音模仿環節、表演環節和歌唱的美感教師要進行相應有效的指導;還有在念歌詞中也要體現歌詞美(有強弱、節奏的變化)。

第三,教師要關注課堂教學評價。教學評價的方式方法應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有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並且要將評價貫穿於教學的整個過程,而這點正是我欠缺的。教師評價可以從音樂的角度以描述性、鼓勵性語言為主,尊重學生縱向的發展。學生自主評價要注重學生的參與意識,儘量讓學生行使自評、互評的權利,尤其是在學生表演環節,針對表演中出現的各種情況,學生都有自己的看法,不妨給他們這個機會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樣才能構成真實、民主的課堂,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在開始的教學中,我在設計課和授課上方法還有些地方不適合,當我看着他們那天真可愛與求實好學的笑臉時,使我給了自己力量,又一次的以自己的想法創造研究了本課。通過自己研究教學嘗試,使我感受到了改變教學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得到良好效果的快樂,也看到了學生的那種渴望創新、探索、渴求表現的要求,也使我看到了學生們的巨大的潛能,更大的發展性、可塑性,使我在今後教學中奠定了基礎。

本堂課主要依據 “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課程理念,通過學習來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讓學生在較寬鬆的學習環境中激發興趣,愉快的學習。主題《趕海的小姑娘》的是活潑可愛的,使我的孩子們快樂的學習,做到每個孩子都能認真學每一個歌詞,也許在我教學過程中會有個別孩子並不快樂,但我會繼續對這些孩子進行了解,並完全做到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快樂中學習。授課後,在與其他老師的交流過程中,讓我瞭解到了我的優點和缺點,使我自己受益匪淺,在他們充分的肯定以後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與意見。特別是王老師對這堂課進行分析後,對我所提的修改意見和今後的努力方向使我覺得有種見到光明的感覺。

最後,我就和學生一起來欣賞《大海呀,故鄉》,學生聽得很認真,學得很認真,我很感動!

總之,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將充分完善自己,完善課堂內容,我相信經過這一學期的積累與實踐的探索,我會逐漸變得更加成熟,更加自信,會使生長在我們學校的孩子們健康的成長,快樂的學習。

趕海教學反思6

杜威説:“教育即生活”,陶行知説“生活即教育”。語文學習是一種生活狀態的體現。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該緊密聯繫兒童的生活,讓課堂與兒童生活緊密相連,讓課堂成為教師和學生生活中的的一部分。

《趕海》這篇課文記述了“我”童年時代跟舅舅去趕海的事。全文的內容也緊緊圍繞“趣”字來展開,重點描寫了“追浪花”、“捉大蝦”、“抓螃蟹”、“抓海星”等場景來展開的。因此,在教學中,就要緊緊抓住這個“趣”字,讓學生感受到趕海的“趣”,激發學生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當然,在教學時,最好激活學生的生活體驗,這樣更容易讓學生進入到情境中去,更容易讓學生體會到文章的“趣”。

在教學時,我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一)創設情境,激發情趣

趕海,對於生活在海邊的孩子來説是很熟悉的',但是課前的調查發現班中大部分同學沒去過海邊,更別説趕海了。為了讓學生能更深入地體會到趕海的樂趣,在課前,我便播放《大海啊,故鄉》這首歌。藉助優美的歌聲創設情境,喚起孩子們對大海的嚮往和回憶,把他們的情緒帶入到文本中去。孩子們的情緒一經調動,把學生引入文本就水到渠成了。

(二)感受趣事,體悟趣味

我在教學重點段時,緊緊抓住“趣”,放手讓學生圍繞“趣”字自讀課文,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追浪花、抓海星、捉螃蟹、捏大蝦的趣,組織合作學習,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回憶趕海的經驗,抓重點詞句體會有趣情景。

《趕海》一課在運用詞語方面非常準確、傳神,值得細細體會。教學時,我結合圖象、聲音等,喚起學生的感性認識,體會這些詞語運用的精妙,如學習“它搖擺着兩條長鬚,活象戲台上的一員武將”這一句時,我先讓學生找出文中對大蝦的描述,然後讓學生初步體會一下大蝦的形象。接着,出示圖象,讓學生將戲台上的武將的形象與大蝦作比較,從而讓學生體悟到大蝦與武將的相似之處。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領悟到課寫出了大蝦耀武揚威、威風凜凜的樣子,而如此威風的大蝦竟一會兒成為“我”的俘虜,是多麼有趣呀!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不但體會了詞語,訓練了語言,更覺趣在學習中。

趕海教學反思7

《趕海》是一篇婉轉動人、帶有濃濃童趣、童真的課文。主要記述了“我”童年時代跟舅舅去趕海的事,生動展示了趕海的無窮樂趣,表露了作者對大海、對生活的熱愛。

在教這篇課文時,我一直立足於本課的“趣”,展開教學。

一、找趣

文中描寫了追趕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捏大蝦幾件事,我便讓學生通過讀讀、圈圈畫畫的方式去文中尋找趣事,再進行板書,讓幾件趣事深入人心。再從字裏行間感受“趣”,比如語氣詞“嘿”的驚喜、“咦”的疑惑、“哎”的好奇、“哦”的欣喜等,再比如動詞“東逃西竄”、“不敢束手就擒”等,讓學生邊找邊看圖邊感受其中的有趣。

二、讀趣

在找趣得過程中,讀是不能少的。三沒有反覆的閲讀,沒有進入情景的朗讀,文章不能走進學生內心,學生就很難理解課文。因此,我利用多種形式、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讀,讓學生在美美地讀中品味《趕海》的情趣。學生的表情告訴我,他們讀懂了追趕浪花的興奮,讀懂了小夥伴抓螃蟹的激動,讀懂了自己抓大蝦的喜悦與驕傲。

三、演趣

在找趣、讀趣的過程中,我又穿插了表演,讓學生們一起跟着小作者追趕浪花、抓海星、捉螃蟹、抓大蝦、唱歌謠等,體會文中“威風的大蝦再也神氣不起來了!”,體會小夥伴的一聲“哎喲”以及不停地甩手……在動情的'表演中,學生們更能體會到其中的“趣”。

四、説趣

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説説自己的童年趣事,以此激發回憶自己的童年經歷,通過自己的快樂體會小作者的快樂。

趕海教學反思8

針對國小生年齡特點,本課採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有“任務驅動法”、“創設情境法”等。採用網絡教學,旨在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興趣,誘發學生的感情,使他們投入課文所設置的情境中。抓住本課趣味濃,學生樂於讀的特點,我先讓學生觀看影片,在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基礎上,圍繞“趣”字展開,培養學生感悟語言的能力和表達能力。教學中,啟發、誘導貫穿始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意調節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使課堂能在生動、有趣、高效中進行。

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的'學習過程,要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從過去的“講堂”變成學生的“學堂”,必須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益,把課堂這一個廣闊的舞台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素質,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教學時學生根據站相關資料,學生採用:看、聽、讀、品的方法開展自主、探究學習,並大膽交流。

趕海教學反思9

楊謙先生的這篇《趕海》,這次已經是我第二遍教了,我感到這次最成功。

《趕海》是蘇教版第六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敍述了“我”童年時代跟着舅舅趕海的一件事,抒發了“我”熱愛大海,熱愛童年生活的真摯情懷。這篇課文的內容比較淺顯,主要通過指導學生朗讀來領會課文內容,訓練學生的語感。

一、激情入境

閲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具有獨立閲讀的能力和認真閲讀的習慣,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教師就要努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激勵學生全身心地、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新知識的活動中去。 本課一開始,我首先播放《大海啊,故鄉》這首旋律優美,意境深長的歌曲,動人的旋律迴盪在教室,接着就出示了有關大海的優美畫面,喚起了學生對大海的美好印象,接着讓學生來表達對大海的印象,最後自然地引入課題“趕海“,這樣做既聯繫了學生的生活,又為學習課文作了鋪墊,同時也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

二、以讀感知

在整堂課的學習中,我反覆讓學生進行朗讀,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讀中理解課文,在讀中感悟課文。

在讀書前,學生已經針對課題進行了質疑,所以他們迫切地想通過學習來尋求解答。一開始,我讓學生自

己來提出學習要求,在第一次讀書中解決了生字新詞和讀通課文。第二次讀書時,我讓學生帶着自己提出的問題,通過閲讀來理解課文內容,初步理清了課文脈絡。第三次,我讓學生帶着一定的感情,配上音樂來讀書,學生進一步感悟了課文。

這樣一次一次的閲讀理解,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學生真正地成了學習的主人。《大綱》中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

踐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學生自主學習,既避免了教師的煩瑣講解,又培養了他們獨自發現並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教學活動真正建立在學生活動、自主探索的'基礎上。

同時,通過反覆的閲讀,學生逐步加深了對課文語言的感悟和內化,促進了語感的積澱,並將感悟品位的文字通過激情朗讀表達出來。

三、重視字詞教學

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識字、寫字還十分重要。這堂課,我充分藉助現代化教學手段來豐富識字教學,並留有時間讓學生充分的識記,交給他們識記得方法。讀的不正確的及時糾正,並指導難寫易錯的字。這樣做有利於學生更好地掌握本課的生字。

整堂課我就是從以上幾方面引導學生積極地投入學習,讓學生真正地做學習的主人。

四、需要改進的方面:

1、語文課上要有琅琅讀書聲。這裏説的“充分地讀”,並非是無目的、無要求的泛讀,我們提倡的朗讀是一個要求逐漸提高,螺旋上升的訓練過程,是指有理解、有體驗、有感受、能傳情達意,包含着讀者以良好的基本功,對文本的思索與體驗的朗讀。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注重引導學生根據對文本的理解大膽朗讀。

2.我再一次體會到了教學機智,感受到了教師備課、精心設計各種有新意的教學思路的重要,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學生的“學”“悟”服務,讓學生更有興趣、更輕鬆地學習,豐富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讀寫能力,從而提高語文素養。

趕海教學反思10

一、教學設計

《趕海》是蘇教版第六冊第11課,敍述了作者童年時代跟着舅舅趕海的一些趣事,抒發了熱愛大海,難忘童年生活的真摯情懷。全文的內容緊緊圍繞“趣”和“樂”來展開,重點描寫了“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捉大蝦”等有趣的場景。課文行文流暢,內涵淺顯明朗,字裏行間充滿活潑和真摯,很貼近國小生的生活和情感實際。分析通篇課文,寓意簡明,可深挖的“點”不多,教學回旋餘地相對較小,故採用抓朗讀訓練學生語感,引導學生領會課文生動活潑的寫作特點,以讀寫結合的方法訓練學生寫作結束的教學方式。

二、做得還比較滿意的方面

1、在執教這篇課文時,我首先立足於本課的“趣”,開動腦筋,設計多個環節,千方百計引導學生們讀趣、找趣、説趣、品趣、因此,本節課課堂聽講、課堂討論的氣氛活躍,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高漲,整節課充滿活力,令講者和聽着有回味之感。

2、先把學生導入意境。開始上課,首先播放《大海啊,故鄉》這首旋律優美,意境深長的歌曲,動人的旋律迴盪在教室,接着我用優美的語言對大海的美景進行描述,喚起學生對大海的美好印象和無限嚮往。在課文結束時,《大海啊,故鄉》的旋律又一次響起,讓學生隨着美妙音樂進入意境,再次回味趕海的樂趣。

3、創設閲讀場境,體味趕海快樂。文中描寫了追趕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捏大蝦幾件趣事,我採用“有扶有放”的`教學方法,巧妙設計教學情景,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開動腦筋,讓身心沉浸在作者文字所呈現的意境之中。

4、讀寫結合,培育寫作能力。創新是課文教學中一個重要目標,國小生模仿能力強,課文中的某個詞語,某個句子,或者寫作技巧都是學生模仿、提高寫作技能的對象和樣板。

三、需要改進的方面:

1、語文課上要有琅琅讀書聲。這裏説的“充分地讀”,並非是無目的、無要求的泛讀,我們提倡的朗讀是一個要求逐漸提高,螺旋上升的訓練過程,是指有理解、有體驗、有感受、能傳情達意,包含着讀者以良好的基本功,對文本的思索與體驗的朗讀。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注重引導學生根據對文本的理解大膽朗讀。

2.我再一次體會到了教學機智,感受到了教師備課、精心設計各種有新意的教學思路的重要,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學生的“學”“悟”服務,讓學生更有興趣、更輕鬆地學習,豐富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讀寫能力,從而提高語文素養。

趕海教學反思11

本節課我自己認為能根據學生實際設計教學,符合本班學生的認知規律,整節課我反覆讓學生進行聆聽,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力求真正做到理解歌曲的境界和內涵。教學過程清晰,由淺到深,由易到難,也體現了教學的梯度。從學生準確的音準和節奏以及學生歡快的歌唱中我感受到了趕海小姑娘的歡快心情和純真的童心。

班上的學生很多沒有見過海,更別説趕海了,但為了讓學生能更深入地體會到趕海的樂趣,在上課前我通過多媒體營造了大海的意境,並播放歌曲《趕海的小姑娘》為背景,通過簡單的律動來劃分歌曲的樂句,同時讓學生們更加的熟悉旋律。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產生了學習的慾望。

唱歌是音樂教學中的重要內容,通過歌唱可以使學生感受到律美、音質美、歌詞美、意境美,的確美文離不開美讀,生動有趣的趕海生活,只有通過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形式多樣,充滿感情地品讀感悟,才有可能最大限度的讓學生體驗到趕海之趣,體驗到作者的內心的情感。所以在朗讀歌詞這一環節我加強對學生們的引導,使孩子們都能發自內心的有感情朗讀。

不足之處:在教學過程中,我在設計課和授課方法的某些地方還有些不適合,但當我看着他們那天真可愛與求實好學的臉時,使我給了自己力量,又一次的以自己的想法創造研究了本課。通過自己研究教學嘗試,使我感受到了改變教學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得到良好效果的'快樂,也看到了學生的那種渴望創新、探索、渴求表現的要求,也使我看到了學生們的巨大的潛能,更大的發展性、可塑性,使我在今後教學中奠定了基礎。

還有對學生的小組合作沒要進行有效指導。在“趕海”這個環節,雖然是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趕海,但有部分學生是小組合作完成的,這當中教師如果能對小組的表演進行適當、有效的指導,那麼學生展示環節的效果會更理想。

趕海教學反思12

《趕海》這篇課文敍述了“我”童年時代跟着舅舅趕海的一件事,抒發了“我”熱愛大海,熱愛童年生活的真摯情懷。這篇課文的內容比較淺顯,主要通過指導學生朗讀來領會課文內容,訓練學生的語感。

閲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具有獨立閲讀的能力和認真閲讀的習慣,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教師就要努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激勵學生全身心地、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新知識的活動中去。

在課前,學生已經預習了課文。我在檢查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時,對捉、撈、撿、摸、抓、夾、捏等詞語,讓學生通過做動作表現自己對這個詞的理解,然後在學習課文的時候進一步體會用詞的精當。這樣一次一次的閲讀理解,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學生真正地成了學習的主人。課標中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學生自主學習,既避免了教師的煩瑣講解,又培養了他們獨自發現並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教學活動真正建立在學生活動、自主探索的基礎上。同時,通過反覆閲讀,學生逐步加深了對課文語言的感悟和內化,促進了語感的積澱,並將感悟品位的文字通過激情朗讀表達出來。

趕海教學反思13

一、教材分析與教學設計

《趕海》是蘇教版第六冊第11課,敍述了作者童年時代跟着舅舅趕海的一些趣事,抒發了熱愛大海,難忘童年生活的真摯情懷。全文的內容緊緊圍繞“趣”和“樂”來展開,重點描寫了“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捉大蝦”等有趣的場景。課文行文流暢,內涵淺顯明朗,字裏行間充滿活潑和真摯,很貼近國小生的生活和情感實際。分析通篇課文,寓意簡明,可深挖的“點”不多,教學回旋餘地相對較小,故採用抓朗讀訓練學生語感,引導學生領會課文生動活潑的寫作特點的教學方式。

二、做得還比較滿意的方面

1、上課時,我首先立足於本課的“趣”,開動腦筋,設計多個環節,千方百計引導學生們讀趣、找趣、説趣、品趣。

2、先把學生導入意境。開始上課,首先播放《大海啊,故鄉》這首旋律優美,意境深長的歌曲,動人的旋律迴盪在教室,接着我用優美的語言對大海的美景進行描述,喚起學生對大海的美好印象和無限嚮往。在課文結束時,《大海啊,故鄉》的旋律又一次響起,讓學生隨着美妙音樂進入意境,再次回味趕海的樂趣。

3、培養學生的語感。要培養語感,就要增強學生對語言材料的真切感受,鏈接生活是一種好方法,因為鏈接生活有利於增強學生的體驗。有了體驗,學生的情感就更投入,朗讀的效果自然就會更好。我在教學學生朗讀《趕海》中“那是暑假裏的一天,我鬧着要舅舅帶我去趕海,舅舅答應了。”時,是這樣進行的。

師:你們在家裏要長輩答應做某件事,“鬧”過嗎?

生(齊):鬧過!

師:現在我就考考你們。我現在就是文中的舅舅,你們就是文中的“我”。誰來和我“鬧一鬧”?

(老師選了一名學生,自己坐在桌子旁,手裏捧着一本書看着。)

生(走到老師面前):舅舅你帶我去趕海吧!

師:我今天沒空,我正在看書呢,下次再去吧!

生(搖了搖在看書的老師):舅舅,舅舅,你就帶我去嘛,你早就答應過我了。(説着從老師手中“搶”下書放到桌上。)

師:趕海有什麼意思呀!你不是很愛看電視嗎?今天,我就特許你看一個下午的電視。

生:我不,我不!我就要去趕海嘛!(説着就拖起老師來。同學們都笑起來。)

師:好吧,我就依你去趕海吧,你這個鬼丫頭!(同學們鼓起掌來。)

師:誰來把這句話讀一讀,要讀出“鬧”的感覺。

我為了引導學生讀出“鬧”的語感,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師生合作將“鬧”的過程充分地展示了出來。其實,師生合演的過程,就是學生體驗“鬧”豐富內含的'過程。學生增強了“鬧”的感受,讀出語感就不難了。

4、創設閲讀場境,體味趕海快樂。文中描寫了追趕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捏大蝦幾件趣事,我採用“有扶有放”的教學方法,巧妙設計教學情景,重點指導學生學習“摸海星”、“捏大蝦”兩個片段,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開動腦筋,讓身心沉浸在作者文字所呈現的意境之中。在這節課的學習中,設計了兩個情景,一是“摸海星”,為了讓學生讀出“摸呀摸呀”的動作感覺和過程感覺,特意設計這樣的問題:“你從哪個詞語中體會到了摸海星的‘趣’?”,“你從‘摸呀摸呀’這個動詞中體會到了什麼?”學生在思考中找到了“動作感覺”和“過程感覺”,再讀時效果就明顯不一樣。

三、需要改進的方面:

1、語文課上要有琅琅讀書聲。這裏説的“充分地讀”,並非是無目的、無要求的泛讀,我們提倡的朗讀是一個要求逐漸提高,螺旋上升的訓練過程,是指有理解、有體驗、有感受、能傳情達意,包含着讀者以良好的基本功,對文本的思索與體驗的朗讀。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注重引導學生根據對文本的理解大膽朗讀。

2、我再一次體會到了教學機智,感受到了教師備課、精心設計各種有新意的教學思路的重要,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學生的“學”“悟”服務,讓學生更有興趣、更輕鬆地學習,豐富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讀寫能力,從而提高語文素養。

3、這節課學習“追浪花”和“捉螃蟹”時,沒有徹底放手讓學生品讀和感悟,多少有點牽着學生鼻子走過場的痕跡,令人遺憾。在今後的教學中,還需進一步深鑽教材,靈活運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小主人。

趕海教學反思14

《趕海》是一篇婉轉動人、帶有濃濃童趣、童真的課文。在文中,一直縈繞在耳邊的就是那首動人的歌曲“小時候,媽媽對我講,大海就是我故鄉”對呀,小作者對大海的這一份依戀、這一份濃情、這一份長大後仍揮之不去的大海情結,就構成了這飽含深情的趕海課文將趕海的經歷描寫得生動而具體,富有童趣。全文的內容也緊緊圍繞“趣”字來展開,重點描寫了“追趕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捉大蝦”“滿載而歸”等場景來展開的。語句讀來妙趣橫生,情景交融,留有回味的地方很多。

1、把學生帶入情境。課前,我首先播放了《大海啊,故鄉》這首歌曲,優美的旋律縈繞在課堂裏,立即讓學生們的思緒插上了翅膀,她們腦海中想到了美麗的大海,看到趕海的圖片,更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於是一起趕快進入到課文的學習中,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

2、抓住趕海“趣”字,再現趕海的快樂。文中描寫了追趕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捏大蝦幾件事,我便採用讓學生讀讀、想想、演演、再讀讀的方式去再現課文的情境。如有個孩子在做完“摸”的動作後,讀“摸海星”這段時,讀得特別慢,我笑着問他:為什麼這樣讀?並通過對比讀,更能體會那一聲摸到海星後“嘿”的驚喜了!在理解“抓螃蟹”、“捉大蝦”重點部分時,除了讀之外,還加上了生動的表演,其實孩子們在表演中已理解了文本,通過不同的表演讓孩子們體會文中“威風的大蝦再也神氣不起來了!”的句子,學生們在興致勃勃中對動詞“捏”的準確使用更心領神會了。當然我所指名錶演的是班上比較有表演天分的學生,他的一聲“哎喲”以及不停地甩手等,為課堂增添了好的氣氛,在“捏大蝦”我讓他伸手頭頂扮大蝦,並説説大蝦的想法,好多學生暢所欲言,精彩的語句給課堂帶來了歡樂的氣氛。

3、以讀感知。在整堂課的學習中,我反覆讓學生進行朗讀,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讀中理解課文,在讀中感悟課文。這樣一次一次的閲讀理解,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學生真正地成了學習的主人。《大綱》中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學生自主學習,既避免了教師的煩瑣講解,又培養了他們獨自發現並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教學活動真正建立在學生活動、自主探索的基礎上。三年級的語文學習,其實讀還是最重要的,沒有反覆的閲讀,沒有進入情景的朗讀,文章不能走進學生內心,學生就很難理解課文。因此,我利用多種形式、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讀,讓學生在美美地讀中品味《趕海》的情趣。

同時,通過反覆的閲讀,學生逐步加深了對課文語言的感悟和內化,促進了語感的積澱,有利於以後寫作水平的提高。

不足也有很多

1、教學時重視了各種形式的讀,但品詞品句部分做得不夠。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注重教會學生“品詞品句”的方法。使學生學以致用。

2、引導學生説趣做得不夠。課文後面有一題是“説説在你童年的記憶裏,發生過哪些趣事?”本來打算在課中最後一個環節引導學生打開想象的閘門,讓學生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發揮想象,口頭練説,課外與課內有機結合——説説自己童年的趣事?然後再把它放在課後進行小練筆,這樣效果就會更好些。但因為前面花的時間較多,後面時間較緊,因此,我最後就把這個環節省略了。

3、課文中有許多動詞用得非常好,例如:“抓”“摸”“捏”等,應該引導學生品味,然後結合寫作,讓學生懂得以後在寫作中可以通過使用動詞這種形式把文章寫得更具體、更生動有趣。

趕海教學反思15

《趕海》這篇課文對於我們南方的孩子來説,是充滿吸引力的。不要説趕海,就是真正的海,親眼看過的同學非常少。

教學伊始,我就故意對孩子們説:“同學們,這篇課文對於你們來説,一定是具有相當吸引力的。知道老師為什麼這麼説嗎?”“因為這篇課文是寫小孩子的。”“因為這篇課文的內容是小孩子感興趣的。”“因為我們嚮往大海。”……接着和孩子們一起談“趕海”到底是什麼意思。(“趕海”的`含義大部分同學都還不太明白)

初讀課文之後,我問:“讀了課文後,能不能用一個字來概括一下你讀後的感受?”這個問題剛一提出來,我就發現難度可能大了點。許多同學都面露難色,我剛想換個説法,降低問題的難度,又驚喜地看見了有幾雙小手高高舉起。“樂。”“趣。”“為了表現趕海的趣,作者抓住了哪幾件事來寫的?”學生很迅速找出了“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捉龍蝦”。“這幾件事中你最喜歡的是哪一件?為什麼?比較詳細的是哪一件?你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通過這幾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從不同的角度去感悟趕海的快樂。有趣的幾個情境,還讓小組的同學進行表演,使學生入境悟情,加深情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