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秋天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3.03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秋天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秋天教學反思

秋天教學反思1

《秋天》是一篇寫景散文。課文抓住天氣、樹葉、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點,描寫了秋高氣爽、黃葉飄落、北雁南飛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秋天》是學生第一次學習課文,本課主要是讓學生觀察認識秋天的季節特徵,體驗發現秋天的樂趣,感受大自然的美,從而激發學生觀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一、多元識字,激發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教學要求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在教學中,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漢字的方法與規律。例如“樹”“葉”的教學,將部首教學與生字教學結合起來,滲透了根據形聲字特點識記生字的'方法。在學習“飛、大、片”時,充分發揮了字理識字的優勢,引導學生了解漢字的字理、字義,增強了對生字的直觀性、整體性認識。巧妙的識字教學方式,解決了識字教學“枯燥乏味”的問題。在豐富多彩的識字方法的薰陶下,學生感受到學習漢字的樂趣,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無限魅力,會越來越喜歡漢字,並能逐漸養成自主識字的習慣,進而提高獨立識字的能力。

二、多樣朗讀,感悟秋天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和體會秋天的景物特徵,通過自讀、同桌讀、齊讀、師生共讀,形式多樣化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秋天的美麗,激發學生髮現美、尋找美的情趣,培養學生愛美的情操。

三、親身體驗,感知秋天

在本課的教學之前,先佈置學生和爸爸、媽媽去觀察秋天,發現秋天。這樣,整合成全新的語文大課堂,變單純文本的語文學習為綜合性課文學習。在教學時,將課文展開一幅幅畫面,把圖文對照起來,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引導學生朗讀、想象,去感知語言之美。這樣,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讚美之情。教學後,我讓學生再次走進大自然,去尋找秋天,感受秋天。由對秋天的感受拓展到對大自然的觀察、體驗和感受,鼓勵學生留心觀察,善於積累,從而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四、不足之處

1.朗讀環節,讀出韻律,學生還不能通過聲音感悟,只會扯着嗓子喊。

2. 課堂紀律要隨時整頓,時刻關注,保證讓每一個學生都全情投入學習。

秋天教學反思2

《秋天》這首詩,作者以敏鋭的眼光和獨特的視角捕捉到秋天那令人心醉的動人景象,描摹出秋野溢彩流芳、生意盎然的美好意境。通篇詩歌採用擬人化的'手法來寫,描寫秋天迷人的景色和豐收的景象,語言優美生動。在作者筆下的蘋果姐姐會因為天氣涼了,嚷着要穿紅襖;葡萄妹妹要披紫袍……這首詩富有童真童趣,貼近學生情感,學生學起來自然興趣盎然。

在本課的教學之前,我先佈置學生自己去觀察秋天,描繪秋天,歌唱秋天,在教學時,我將詩歌展開一幅幅畫面,把圖文對照起來,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並抓住抒情這條線,引導學生朗讀、想象,去感知語言之美。這樣,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讚美之情了。教學後,我讓學生再蒐集一下古人描寫秋天的詩文,比較古今寫秋的不同,感悟不同時代的語言文字所表現的秋天之美。最後仿照本文的形式寫上一兩小節秋天的詩或寫一篇讚美秋天的小練筆,充分讓學生去表達自己對秋天的熱愛、讚美的情懷。

秋天教學反思3

國小語文《北大荒的秋天》中作者選取了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小河和原野為描寫對象,用細膩生動的筆法繪就了一幅色彩絢爛、豐收在望的秋景圖,生動的説明了北大荒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表達了作者熱愛北大荒的真摯情感。本文語言形象生動,富有表現力,是一篇不錯的美文。教學本文時以美讀課文為主,引導學生讀中悟情,或讀中聯想、讀後拓展、美畫秋景。閲讀中引導學生展開聯想與想象,將語言文字還原成語言形象,憑藉作品語言與作者攜手同遊這美麗而富饒的北大荒,增加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伊始,我以疑入文,促使學生很快地進入到課文的情境中來,產生強烈的閲讀慾望,興趣盎然地投入課文學習。

第二部分是學生自主選擇,初讀尋找美。讓學生自由朗讀2-4自然段,挑選一個自己最喜歡的美景介紹給大家。新課標強調閲讀教學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與理解。讓學生自主選擇最喜歡的片段去朗讀,為下一步學生真正擁有自己的感受打下基礎。

在感受天空之美的部分中,中年級的學生比較傾向於直觀形象的感知,因此在教學設計中,讓學生想象流雲的色彩,並進行口頭描繪(説説其他色彩、誇一誇流雲),使學生在腦海中有多種色彩的呈現,以此來促使他們進行美的朗讀,讓他們更能感受到流雲色彩之絢爛,北大荒天空之美麗。

在體味小河之趣中,新課標強調要“運用聯想和想象,表達豐富內容”,這理念在閲讀教學中也可滲透與落實。在小河這一段落中,由文章閲讀去誘導學生展開聯想與想象(清澈見底的河水之中還會有些什麼?它們在幹嘛呢?)藉此開啟想象之門,點燃想象的火花,再由想象去激情讀文,更顯興趣盎然。此外,朗讀也是一種極富個性的,融理解與表達與一體的綜合活動,不同的個體,朗讀的方式也肯定存有差異,指導朗讀時摒着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的理念,評價以激勵為主。如在指名讀“小魚”一句時,針對不同學生的朗讀,給予幽默而有個性的評價語言,學生頓感輕鬆、有趣,把自己想象成不同身份的小魚,樂於朗讀這一段落,從而頁達到了喜歡該段的教學目的。

在演讀第四自然段,分享原野之樂中,興趣成了學生了血的動力,讀讀、演演、唱唱是孩子們的最愛。教學本段時,嘗試給學生留下一點自由開拓的空間,讓他們把自己想象成高粱、大豆、榛樹,來為原野增添熱鬧的氣氛。緊接着在活潑有趣的課堂氛圍中一起演讀這一段落,共同分享原野之樂。

最後,讓學生充分展現自我,發展廣闊的個性天地,走出課堂,或摘抄或繪畫,與文本閲讀相融合,形成新的視野。

秋天教學反思4

12月5日,在學校組織的聽評課活動中,聆聽了孫月梅老師執教的《秋天》一課,我有一種如沐秋風,神清氣爽的感覺。孫老師都能準確的把握本課教學目標和學生年段特點,採取多種方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令我受益匪淺。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秋天是一幅美麗的畫卷。在上課伊始,孫老師藉助媒體,讓學生欣賞秋天的美景,精美的圖片一下子把學生帶入了秋天,為學生學習課文,奠定了情感基礎。再如學到第二段,讓孩子們來體會“天空那麼藍,那麼高”時,出示直觀的圖片,讓孩子們理解了文本內容激發孩子們的閲讀興趣。

二、識字靈活,方法多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兒童,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高識字識詞的教學效率。孫老師在識字教學的設計中進行了精心處理。先是帶拼音讀、然後去拼音讀,再自由讀、同桌互讀,開火車讀、小老師領讀等方式,方法靈活多樣,難度層層加深,識字教學紮實高效。孫老師也抓住了本課字詞教學中的一些重點,如“一片片”、帶“一”的短語,帶“了”的短語,讓學生在反覆讀和猜謎語中,鞏固了生字,瞭解了字的用法。

三、注重思維訓練,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國小階段口語交際教學要“規範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良好的聽説態度和語言習慣。”在學習第二段時,孫老師出示圖片,讓學生用“我看到。”的句式來説話,培養了寫話能力。又如訓練學生用“一會兒……一會兒……”説話,拓寬思維,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體現語文工具性這一特徵。

四、教師範讀文本,引領學生朗讀

馬卡連柯説:“教師永遠是兒童模仿的'典型。”學生朗讀能否達到預期效果,教師的範讀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於一年級的學生,剛剛學習有感情地朗讀,孫老師能以身示範,範讀課文,學生有了模板,朗讀課文更抑揚頓挫,繪聲繪色。這一點值得我在公開課中大膽的去嘗試。

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導入環節,讓學生觀看完圖片,談談感受,節省時間可以完成寫字教學的內容。

秋天教學反思5

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秋天也是一個五彩繽紛的季節。《秋天》是詩人王宜振書寫的一首對秋天的讚歌。本課語言優美,很有童趣。秋天離我們很近,孩子們很喜歡秋天,在他們眼裏是各種各樣的秋天。所以在學習這首詩歌前,我讓孩子們留心一下上下學上,找找秋天的影蹤。學習《秋天》,我由秋天的太陽為什麼會“更紅更嬌”?空氣會“更甜更好”?讓學生質疑,激發學生探究下文的興趣。學習詩歌,主要採用反覆誦讀,體會文字所描述的場面兩個步驟去學習。這個是我聽了俞教導的課後的收穫。

我覺得教學應從扶到放,教會學生學習詩歌的'方法。讓孩子們自己嘗試去學習。這樣的語文訓練非常紮實。於是在我的課上現學現賣,嘗試着把課堂迴歸學生,踏踏實實的讓學生通過誦讀,去體會詩歌的文字。特別是三、四、五小節。這個部分文字淺顯易懂,能夠完全讓學生去合作探究,只在一些難句上稍加指點。僅僅我還是沒有放手讓學生去説,總怕他們不會説。不過我明白,只有讓學生大膽的説,鼓勵他們説,這樣的課堂才是紮實有效的。

秋天教學反思6

這篇課文是一首詩歌,本詩語言流暢,優美,採用擬人化的手法來寫,富有童真童趣,貼近學生的情感。描寫了秋天迷人的景色,和豐收的景象,抒發了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鑑於這,我在教學中採用把感情朗讀詩歌、體會詩歌優美意境以及品味詩歌的優美 詩句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由於都是農村孩子,對於農村的秋天學生都很熟悉,因此,課堂上,我讓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暢所欲言,把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然後把學生的視線轉向課文。從為什麼説秋天的太陽更紅更嬌,秋天的空氣更甜更好入手,合作探究,採用小組學習的方式來學習課文,充分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然後,整理在全班展示。讓學生通過討論明白:秋天到來,紅紅的蘋果、紫紅的葡萄、舉着紅纓的玉米、紅着臉兒的'高粱.........這些能不讓太陽更紅更嬌嗎?桂花、菊花盛開,空氣中到處瀰漫着醉人的花香,能不讓空氣更甜更好嗎?其次,設計拓展延伸,描繪自己心中的秋天,金秋是美麗迷人的,讓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讚美自己心中的秋天吧!

1、彩筆繪秋天,畫出心中的秋天。

2、深情頌秋天,讀出心中的秋天。

3、妙筆描秋景,寫出心中的秋天。

課堂上整堂課抓住了重點,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但還有不足之處。1、時間調控欠當,先緊後鬆。2、沒有充分利用好文中畫面,展開想象。3、沒有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背誦。

秋天教學反思7

音樂活動不象語言那樣有非常具體和含義明確的詞彙、句子。但它有時卻能勝過、超越任何一種語言,成為一種人類都能理解的、無須翻譯的、可直接交流思想感情的。這是音樂有它特殊的表現手段。

唱歌是人們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尤其是孩子,當他們高興時會情不自禁地唱起來,以表達他們輕鬆,愉快的心情。但一到音樂活動,孩子們的表現都有點被動,興趣不高。

有些幼兒當我放《秋天》的歌曲時,就會不由自主地哼了幾句,我覺得奇怪:“你們怎麼會唱呢?”“老師你忘了上次你已經讓我們聽過了。”幼兒只有“飛”字一高一低地兩處音唱不懂,教師只需要提醒幼兒唱幾遍,幼兒就能輕鬆、愉快地唱完了整首歌。這就是音樂本身具有的獨特魅力。它有一種奇異、感染人的力量。

這堂活動讓我感到最大的'不足就是孩子的興趣調動的不夠充分,而對秋天的美麗景色缺乏感知則是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他們只是覺得這首歌好聽,但並沒有真切的感受到秋天有多麼美,從而不能帶着讚美的激情去主動的演唱歌曲。這麼美的歌曲,為什麼只有個別孩子體驗到了其中的美,其他孩子則遊離於情感之外呢?經過我仔細思索,發現如果在開始環節加入秋天美麗的風景圖像欣賞,對幼兒的情感會有激發作用。讓幼兒在欣賞之中自然而然的產生“秋天真美呀”的情感體驗,使孩子有了經驗基礎,才能感受到歌曲中表現的秋天的美。同時,平時對幼兒欣賞能力培養的缺乏也導致大部分孩子不會欣賞,不懂得怎樣欣賞,所以感受不到藝術的美,因此情緒表現的不是很高。幫助幼兒掌握一些欣賞的技能,也是使他們能充分感知音樂美的一種方法。在情緒的調動上,老師還應該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用自己的體驗幫助孩子來感知其中的美,這樣也能帶動幼兒的情緒。

通過這堂音樂活動的開展,讓我明白了,觀察引發幼兒的興趣點,是一堂課成敗的關鍵。學會讓幼兒從情緒上受到優秀歌曲本身所藴藏的美的旋律所感染,在傾聽中尋找歌詞,這種類似於捉迷藏遊戲的方法,讓幼兒在遊戲的氛圍中既學習了歌曲,又不知不覺的鍛鍊了傾聽能力。總之,對這一類優美抒情的歌曲怎樣進行教學,才讓孩子能真正融入到音樂之中,感受其中的意境美,還值得我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和探索。

秋天教學反思8

《金色的秋天》一課,主要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想象力、創造力、動手能力,利用秋天的特點,美化、豐富自己的生活,發展表現美的技能。

上課前,讓學生利用十一長假時間收集各種秋天的落葉、果實,到大自然中去體驗秋天。上課時同學們積極踴躍的講述自己找到的秋天,同學們充分體驗到了秋天帶來的愉悦,學生在介紹秋天的果實時,我先給大家做了示範,力求讓學生從形狀、顏色、味道等方面來仔細觀察,學生能照樣子説出來,還有的能用上比喻句:鴨梨好像一個葫蘆、香蕉好像彎彎的月亮。還有的同學知道土豆、地瓜、蘿蔔、花生是長在地下,為了體現師生互動我也找到了一些秋天的果實,向大家介紹,我找到了稻穗、豆秧這可是住在城裏的孩子很少能見到的,當我問大家這是什麼時,還真有知道稻穗就是我們吃的大米,於是我告訴大家大米是我們五常的特產享譽全國,這是我們五常人的驕傲。

接下來的活動,讓學生通過用鼻子聞,用手摸一摸,再來品嚐果實的味道來感受秋天豐收的.喜悦,同時進行思想教育,果實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我們一定要愛惜。活動進行到這,學生抑止不住對秋天的喜愛,想用各種方式留住秋天,他們的辦法很多,有的想用照片記錄秋天,用動聽的詩歌來讚美秋天,用靈巧的雙手留住秋天,學生的創造力讓我覺得很開心,學生用樹葉、種子、果實製作粘貼畫,在製作過程中,儘管老師再三提醒,但學生的合作精神還不夠也不太注意衞生。

整個活動既鍛鍊動手能力,又發展了創造思維,激發了他們對秋天的熱愛,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

秋天教學反思9

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秋天也是一個五彩繽紛的季節。

《秋天》是詩人王宜振書寫的一首對秋天的讚歌。本課語言優美,很有童趣。秋天離我們很近,孩子們很喜歡秋天,在他們眼裏是各種各樣的秋天。所以在學習這首詩歌前,我讓孩子們留心一下上下學上,找找秋天的影蹤。學習《秋天》,我由秋天的太陽為什麼會“更紅更嬌”?空氣會“更甜更好”?讓學生質疑,激發學生探究下文的興趣.學習詩歌,主要採用反覆誦讀,體會文字所描述的場面兩個步驟去學習。這個是我聽了俞教導的課後的收穫。我覺得教學應從扶到放,教會學生學習詩歌的方法。讓孩子們自己嘗試去學習。

樣的`語文訓練非常紮實。於是在我的課上現學現賣,嘗試着把課堂迴歸學生,踏踏實實的讓學生通過誦讀,去體會詩歌的文字。特別是三、四、五小節。這一部分文字淺顯易懂,可以完全讓學生去合作探究,只在一些難句上稍加指點。只是我還是沒有放手讓學生去説,總怕他們不會説。

然而我明白,只有讓學生大膽的説,鼓勵他們説,這樣的課堂才是紮實有效的。

秋天教學反思10

這幾天實在好忙,每天除了忙着上課,下班還要忙着備學校的推優課。今天終於上完了《尋找秋天》這一課,真是如釋重負!!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終於放下了。

上課之前,我認真地把每一句話都記在腦子裏,把每個環節要幹什麼都在腦子中過了一遍又一遍!總是擔心自己的課講不完,把每個環節所用時間都算好了。

課按照計劃順利上,自己覺得上的很順利。所有的環節都是一步一步來的,學生的表現也很好,能把我要講的表現出來。我用一封信的形式開頭,引出課文標題,同時以一封信的形式結尾,前後呼應,而且還能引出要講的生字,使講課的內容連貫起來。自己的朗讀水平不高,這是我知道的,所以範讀是我的需要重點練習的。課下,我也是反覆的練習,但還是有點放不開,效果不太好。今天上課,面對一羣可愛孩子,我完全放鬆了,加上和學生默契配合,自己的範讀效果很好,學生模仿的也很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是教學難點,通過精美的圖片和老師的範讀,學生已經有了模仿的意識了,而且讀得越來越有進步。畢竟是剛剛開學一個多月,接觸課文還是第一次,所以讀書不可能像高年級一樣,繪聲繪色,但是同學們能面帶微笑,有高有低的朗讀課文已經很不容易了。以後每次讀課文,我都悉心指導,慢慢的就會有提高有進步了。

主任和同組的老師都去聽課了,也給我提了很多建議,感受最大的就是我的口語問題!自己生活的環境,兒化音特別重,所以我自己也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以前教高年級,也沒有人提出過,這次講完課,有兩個老師提醒我要注意這個問題。這對我來講,確是是個警鐘!真的,我從來沒注意過。不管叫那個年級,這都是要改正的。尤其是教一年級,他們這是學習語言要規範的時候,我就更應該嚴格要求自己,不能上課總是很重的`兒化音,這對學生以不好,以後上課一定好注意!

自己在備課時可能總是注意設計好的環節,沒有自己向自己提出質疑,總覺得自己的課設計的不錯了,沒有改的必要了,就開始一門心思的背環節背語言。今天別人評課,才發現自己原來還有很多考慮不成熟不到位的環節,比如過渡的語言,出示問題的時效性,是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些設計是自己教學理念的問題,沒有注意到以學生為主體,要從學生的需要去提出問題,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就是細節的處理,比如月亮在生活中的實際顏色和美術上繪畫的顏色是不一樣的,個別課件出示了容易影響學生的思維等等。這些被自己忽略的問題,主要原因在於自己沒有再深入的鑽研教材,更細緻的研究教案,什麼事都不能忽視和輕心,否則就會在教學中出險問題。

一節課,一次收穫,每天反省自己,每天積累經驗,用心虛心的吸納別人的優點,自己才能一點點進步!

秋天教學反思11

今天,我上了《北大荒的秋天》。這是一篇文字優美,可讀性很強的佳作。字裏行間都透露出作者對這片土地的熱愛。我不曾有這樣的經歷,也沒有去過北大荒,但我卻被北大荒人淳樸、熱情、善良、勤勞深深打動。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這片景,感受這份情,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值得思考:

1、課堂上能有一定的條理,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並通過“自由讀——理解讀——有感情朗讀”一步步提高學生的讀悟能力,瞭解課文。

2、注重引導學生從“天空、小河、原野”感受景色優美,從他們的特點學習作者先概括後具體的寫作方法,並練讀有關句子,體會語句的`準確及形象。

3、比較重視比喻句和擬人句的指導,讓學生學會區別、練説和仿寫。

4、在提問時不是太精當,顯得有時範圍太大,學生可能缺少明確的目的性。

5、因為教學內容較多,顯得節奏比較快,部分學生可能跟不上。

秋天教學反思12

我在教學《北大荒的秋天》第五小節時,這個小節主要講了北大荒的秋天物產豐富。在教學這一小節時,我先讓學生自己讀課文,看看從課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北大荒“物產豐富”,學生通過閲讀很快就找到了“這裏的田野、山嶺、江河,連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會在這個季節裏用雙手捧出沉甸甸的寶物來。”通過讓學生想像“田野、山嶺、江河、草甸子會在這個季節裏捧出什麼樣的寶物來。”學生們很快就能體會到北大荒“物產豐富”。

可是對於“大豆搖鈴千里金”學生們不能夠從中體會出來“物產豐富”,究其原因是學生們不知道“大豆搖鈴千里金”是什麼意思,這時候該怎麼辦呢?是怕浪費時間,直接告訴他們答案,還是讓他們自己去理解呢?如果直接告訴他們答案,就沒有意思了,學生們也少了一次開動腦筋的好機會,於是我就不着急了,讓他們在仔細的讀一讀課文,思考一下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過了一會兒,有人舉手了,説:“那裏的糧食成熟了,有很多高粱、稻穀。”看來他們還是沒有把課文讀懂,他們的思維還停留在表面,沒有真正理解課文。我讓學生接着再讀一讀課文,再好好地思考一下,學生們有一次埋下頭去讀書,這次學生們終於讀懂了“到了秋天,大豆成熟了,田野裏一片金黃。”在這裏我又讓學生聯繫前文描寫大豆的'句子“成片的大豆搖動着豆莢,發出了嘩啦啦的笑聲。”通過朗讀學生們腦子中浮現出這樣的情景:秋天到了北大荒原野裏成片的大豆成熟了,一陣風吹過來,豆莢發出了嘩啦啦的笑聲,就像在搖動着鈴鐺一樣,田野裏一片金黃。這時,前排的一位學生激動地叫了起來:“在這裏呢!”我一看,他正指着書中的插圖呢!是呀!書中的圖片多好地解釋了“大豆搖鈴千里金”。那黑紅黑紅的高粱,藍綢子一樣的小河,還有那滿山遍野金黃色的大豆,多麼美的景色呀!讓人不由得感歎“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如果我能早點運用插圖學生在理解起來應該更加容易點。

秋天教學反思13

上課了,師生問好之後,我首先給孩子們説:“孩子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幅圖畫,想不想看一下?”孩子們的興致很高,大聲説道:“想!”於是,我出示了課前準備好的兩幅鄉村秋景圖。從孩子們那一聲聲蛙的尖叫聲中我感覺到了他們對這兩個圖的喜愛。於是我接着再問:你們喜歡這兩幅圖畫嗎?那你知道圖畫上描寫的哪個季節的景色嗎?孩子們紛紛回答秋天。於是我順勢而導引入課題。釘上孩子們伸出小手和老師一起書空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接下來出示學習目標。在這之前從未在課堂教學中出示過學習目標,所以學習目標出示之後我採取我讀讀生聽的方式,讓孩子們初步感知學習目標。

之後,我讓孩子們發現課題中的字體顏色有什麼不一樣?為了突出秋這個本課的生字,板書時我特意選用了紅色。在指導學生學習秋這個生字的時候,我引導學生髮現秋是由禾和火兩個字組成的,並將秋的字理滲透到教學之中。我告訴孩子們秋天是禾穀成熟的季節,古人在秋收後往往將田裏的莊稼用火焚燒,可以使土地更加肥沃,所以秋天的秋是左邊禾右邊火。接下來我還讓孩子們練習用秋字組詞,李榮星迴答道:秋天真漂亮啊!她竟然把詞語説成了句子!

進入教學的第一個環節,我首先引導孩子們認識自然段。因為沒有多媒體,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對自然段前空兩格的標誌有更加直觀的'認識,我事先在黑板上抄寫了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我告訴孩子們一天課文往往是有幾個自然段組成的,書本55頁的學習夥伴提醒了我們自然段的前面會空兩格。但是孩子們還是不太明白。於是我藉助黑板上事先抄好的第一自然段,將天氣涼了前邊空的兩格用方格的形式畫給學生看,恰好兩個字的位置。在方格中寫上①表示自然段的序號,然後讓學生自己發現課文中其它的自然段並標註序號。因為沒有直觀的示範二、三自然段的標法,所以在巡視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孩子不僅在段前標註了序號,而且段尾的空白處也標上了序號,於是就出現了有的孩子標出一共八個自然段的現象。在逐一指導的過程中佔用了課堂的很多時間。

接下來我給學生範讀課文,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應該怎麼去讀。然後告訴孩子們可以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準。這一環節,我逐段檢查了學生的朗讀情況,並適時指導學生讀好輕聲:涼了、黃了、葉子,讀準兒化音一會兒和一字的變調讀法,指名讀,範讀,領讀,齊讀多種方式並用,讓學生在一遍遍的朗讀中能夠達到正確的朗讀課文。

秋天來了大自然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接下來我重點引導學生品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徐譽澤很快發現了秋天來了,樹葉黃了。板書之後我讓學生學習樹葉兩個生字讓學生髮現可以採用熟字加一加的方式認記生字,順便鞏固了學過的生字對和十。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學習了木字旁和口字旁兩個偏旁,在學習木字旁的時候,我出事了木字,告訴孩子們漢字可有謙讓精神了,木和對交上朋友以後,因為要住在一個共同的家——田字格里,所以木主動收起了大長腿給對騰出了足夠的居住空間,讓謙讓是一種美德悄然滲透其中。

接下來孩子們發現了,秋天來了一片片葉子從樹上了下來。這時我出示了一片和一片片讓學生對比發現它們的區別,孩子們首先發現的是一片中有一個片字,一片片中有兩個片字,而沒有發現兩個詞語表示的數量有不同。這時我讓他們仔細觀察課本插圖中的樹葉,引導他們發現一片片表示的數量更多。藉助插圖理解詞語的確是一種不錯的辦法!接下來我將片字演變過程用圖片的方式呈現給學生,並簡單的進行了講解加深了學生對片字的認識。這是這節課中我第二次滲透字理教學。

秋天來了還有什麼變化呢?孩子們繼續發現了天氣涼了,人們穿的衣服也厚了。在學習氣字的時候,我讓他們比較氣和“汽”的區別,郭藝晴發現“汽”有個三點水,賀林蒲馬上想到了“汽油”這個詞語,我適時表揚他們之後,告訴他們“氣”和氣體有關,於是“空氣,氣球”等一個個詞語從孩子們口中脱口而出。

完成了“氣”字的教學,我讓孩子們再讀第一自然段,齊讀,師生承接讀,並將黑板上的涼了,黃了,葉子,落下來擦掉讓孩子試背,結果很多孩子基本能達到背誦第一自然段了。

最後進行的是寫字教學。我將田字格板貼在小黑板上,給學生示範了新筆畫橫撇的寫法,認識橫撇之後學習寫“了,子”兩個字。新筆畫我採用紅色的粉筆書寫,力求醒目。遺憾的是,學生的自行書寫剛剛開始,下課鈴聲已經響了。

反思:

這節課的教學,識字寫字與正確朗讀課文是教學的重點之所在。識字教學方面我採用隨文識字和字理識字的方式進行教學,並引導學生用熟悉加一加的方式認記生字,在學生組詞和朗讀課文中鞏固生字。朗讀教學我緊扣低年段學生“讀正確”的要求展開教學,關注本課中的輕聲、兒化音與“一”字的變調讀法。遺憾的是由於認識自然段這一教學環節佔用了很多課堂時間,加上孩子們是第一次學習課文,藉助拼音朗讀課文環節中部分孩子因為拼音掌握不夠牢固,所以朗讀速度較慢,導致後面品讀第一自然段的教學環節進行粗糙,預設的體會秋天與其他季節的不同的比較、一片xx的拓展以及秋天來了,什麼怎麼了句式的練習都沒有來得及細細展開,書寫之後的評議環節也沒有進行。

一同事評課時認為在教學“片”字的時候沒有必要進行字理教學,以節省課堂時間,我不敢苟同。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漢字文化更是奇妙無比,很多時候我們不敢嘗試在課堂中運用,是因為我們自身底藴不夠深厚。試想,如果在低年段孩子識字的過程中能經常滲透漢字的字理,他們瞭解文字背後的精彩故事,是不是會更加激發他們識字的興趣?同時,這也是漢字文化的一個傳承。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只是進行了一個簡單的嘗試,如果有可能,今後我會繼續做下去。

秋天教學反思14

今天教學了《秋天》,40分鐘基本完成教學任務,有兩點不足,留待改進:

一、課堂紀律跟前幾天相比有些鬆懈。

部分學生自己玩自己的,還有小部分學生在小聲説話,授課期間兩次停下進行整頓。本來升到二年級心裏有些慶幸,終於不用像在一年級一樣如臨大敵般的整頓課堂紀律了,但是今天的苗頭讓我感覺到,組織課堂教學必須時刻關注課堂紀律,讓每一個學生都全情投入學習。首要的一點是每一環節的學習任務都必須簡明可操作,比如指名回答問題,這是讓小部分學生最容易開小差,違反紀律的環節。有個實際情況就是很多學生起立回答問題的時候聲音過小,磕磕絆絆,難免讓聽者喪失興趣。我考慮繼續沿用四人小組合作解答問題的方法。四人小組一站首先就有了氣勢;因為人多底氣足,音量也提高了;由於展示的是集體的.答案,個人的臉面也就成了次要的考慮……準備下周培訓幾次,開始實施。

二、沒有預留背誦課文和教學生字的時間。

一節課上完一篇課文是可行的,但是具體的教學環節一定要簡明有效,教師語言不能繁榮拖沓,儘量減少與主旨無關的枝蔓環節。具體解決措施就是對下週要學習的幾篇課文進行精細備課。心中有數才能縱橫捭闔、收放自如。備課思路可以嘗試,第一課時完成新授課,第二課時前半部分生字教學或處理上節課遺留問題,後半部分利用配套練習冊進行拓展閲讀。這樣一來使基本教學任務不留尾巴,夾生飯不好吃;二來趁熱打鐵進行語言積累,回過飯沒營養。

秋天教學反思15

《秋天》是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的一首描寫秋天迷人景色和一篇豐收景象的課文,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同時可以激發學生對自然景色的熱愛之情。

在教學之前,我先準備了大量描繪秋天靜的多媒體圖片,課上,播放圖片的過程中,學生常常發出感歎之聲,彷彿被這些秋天的'圖片帶進了一個美妙的童話世界。由畫面的直觀感受引入到文章。之後引着學生初讀課文,對課文的內容有了初步瞭解。接着,我放手先讓學生自讀課文理清萬丈的脈絡。然後,通過精讀來感悟,抓住詩中的一些關鍵的詩句,讓學生來感受秋天各種各樣的美景。

本文主要是採用擬人化的手法來寫,再配上了配有精美的插圖,把它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之後通過小組討論,很好地概括了秋天的景物,其中包括秋色、秋香、秋果、秋風和秋天的動物,本文通篇採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這樣和我們生活就更加地貼近了,主要學生會更加容易置身美景之中,去感受大自然帶給我們的美景和豐收的喜悦之情。在講授之後,讓學生進行小練筆,運用文中出現的意象,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對其進行描述,這樣學生的寫作和語言組織能力就會大大地提高,也提高了學生對大自然的欣賞的能力。

課後,我又佈置了學生回家畫一畫,拍一拍,寫一寫秋天的美景,充分讓學生去表達自己對秋天的熱愛和讚美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