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開天闢地》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3.04W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開天闢地》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開天闢地》教學反思

《開天闢地》教學反思1

這篇神話傳説講的是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課文脈絡清楚,分三個部分,把盤古“用他的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的過程描寫得非常清楚。課文處處充滿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塑造了盤古雄偉、高大的形象,讚美了他為開闢天地而勇於獻身的精神。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注意文章在表達上的這些特點,使學生認識神話這種文學體裁,體會盤古的獻身精神,感受我國古代人民的豐富想象力。

在教學“化生萬物”這一環節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想象訓練活動

師:就在臨死前,盤古還化生出了世間萬生物。(出示圖片),看,這就是盤古給我們創造的宇宙的美好樣子,對照課文讀一讀,再給大家介紹一下盤古創造的美麗宇宙。

師:盤古開天地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説,不是真實的故事,那麼人類為什麼會編出這樣的神話呢?從中你又有何想法呢?

生:那是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生:人類的想象力很豐富。

師: 現在存在的`好多東西傳説都是盤古身上化生而來,你能再想象一下嗎?

生:他的毛髮變成了天上閃爍的星星,裝點着夜空。

生;他的骨骼變成了千姿百態的石頭。

生:他的牙齒變成了一顆顆耀眼的珍珠。

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髮揮想象力,仿寫一段小練筆,效果不錯,也使學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一次訓練。

《開天闢地》教學反思2

《開天闢地》是中國著名的神話傳説,講的是一個名叫盤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軀,開闢了天地,化生出世間萬物的故事,讚頌了盤古無私的獻身精神。第二課時教學中,我把“盤古怎樣開天闢地,怎樣化生出世間萬物?”作為重點講,其中以朗讀、表演、想象表達等作為輔助手段,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學習課文2-7自然段,我先給出三個簡單的詞語填空:()天()地。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先自己讀課文,自己思考,接着再小組交流,綜合一個大家都認可的詞語。小組的力量是強大的,六個小組,基本都準確了概括出了這幾個自然段的意思:開天闢地、頂天立地、改天換地。

 在此基礎上,我又給出了三個句子填空:

1、“開天闢地”這部分,()這些詞句,寫出了盤古力大無窮的特點。

2、“頂天立地”這部分,寫出了盤古()的特點。

3、“改天換地”這部分,他的()變成了(),突出表現了盤古()的精神。

交流第一個填空時,通過抓關鍵詞句、表演讀、想象表達,感受盤古的力大無窮。讓我感到比較欣慰的是,在讀到“猛劈猛鑿”時,我讓學生想象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學生們的想象比較豐富,有的説看到了火光四濺,有的.説聽到了轟隆的震裂聲,有的説看到了盤古揮動着鑿斧,流淌着汗水,等等。説明他們在學習的時候注意力比較集中,學習興趣比較濃厚。學習交流第二個填空時,通過反覆朗讀、感受,學生們能感受到盤古巍峨高大的特點。交流第三個填空時,學生們讀着讀着,都背了出來,無私奉獻的精神也能順利感悟出來。

總之,填空的形式,順利地引導着學生們縱觀課文、潛入文本、體悟精神。

《開天闢地》教學反思3

《開天闢地》是蘇教版語文第七冊第四單元中的課文,講述的是中國著名的神話傳説,意在讚頌盤古無私的奉獻精神。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於讓學生了解神話故事想象豐富的特點,感受盤古偉大的獻身精神。此外還需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培養語感,同時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逐步指導學生學會學習。

課伊始,我就引導學生按類型有效積累詞語,並從中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以課題為突破點,對文本(內容和體裁)進行了整體把握。

然後教給學生讀神話故事的方法“藉助文本,展開想象,將文字活化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引領學生進一步走進課文,找到最讓你感到“神奇”之處,進行品讀感悟。在學生描繪一幅又一幅畫面之時,老師適機引導,讓學生一步步感受盤古的偉大人格。當然,中間不乏抓重點詞句(“猛劈猛鑿”“精疲力竭”、“微笑”)進行品讀,抓對仗句感悟文本語言的`特點,通過朗讀感悟世間萬物的美好,通過想象給文本補白感受盤古化生萬物的神奇。此時讓學生練筆達標:“盤古,我想對你説……”,故事中那神奇的一幕幕還在學生眼前浮現,盤古無私奉獻的高大形象已刻在學生心中,學生情動而辭發,寫下了自己與文本對話後最真切的感受。

在完成對文本的解讀後,我引導學生探究神化故事的特點,出示相關資料鏈接,學生對“神話故事”的特點就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明白了神話故事是古代勞動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的寄託,也揭示了他們所讚賞和敬仰的民族精神,巧妙的突破了又一教學重點。

最後,我以總結閲讀神話的讀書方法結束課堂,引領學生在課後運用這一方法閲讀更多了神化故事,使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有效的擴大了語文教學的外延,提升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縱觀整節課,學生思維活躍,課堂節奏調控適度,老師教的輕鬆,學生學得投入,效果較好。但是,老師的設計、措辭上或多或少還有些不當之處。如:“神話故事是假的”就不如説成“神話故事是虛構的”,還有藉助文本,展開想象,將文字活化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面”這麼詩意的語言是否所有學生都能明白其真諦。

教學永無止境,我將不懈探索。

《開天闢地》教學反思4

《開天闢地》是蘇教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神話故事,講述了盤古的孕育以及他開天闢地創造世界的過程,意在讚頌盤古無私的奉獻精神。課文脈絡清晰,文字敍述具體而生動,充滿了神奇的想象,顯得十分生動精彩。

本課教學我以四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課標對國小語文中年段閲讀教學的相關要求為出發點,多方面培養和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以抓朗讀,促想象,感受神話故事的神奇;抓語言,細品讀,領略神話語言的精妙為基本教學策略,引領孩子們在神話的王國自由飛翔。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

回憶整堂課的教學過程,我覺得自己以下幾點做得比較成功:

一、藉助詞語,培養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

練習4的“讀讀背背”中有以下八個詞語:

混沌不分昏天黑地大刀闊斧開天闢地

與日俱增頂天立地化生萬物改天換地

這八個詞語不僅概括了《開天闢地》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而且詞語的排列順序也與課文描述的先後順序完全一致。基於這一發現,我將這一內容的教學滲透到課文的學習中去,一方面結合課文內容幫助學生理解這八個詞語的意思,另一方面又通過這八個詞語使學生加深對課文有關語句的描寫及內容的理解。

二、抓住重點,感悟人物形象

本課的重點是:感受盤古的獻身精神。因此我以“盤古是個xx的神。”這樣一個口頭填空貫穿於理解文章的始末。圍繞着這個問題,引導學生讀文、學文,並適時地出示以上的填空題,讓學生口頭填空。這樣反覆地重現課文的重點,使學生在口頭練習中,逐步地把握盤古這一偉大無私的人物形象。

三、結合想象指導朗讀,注重文本內化

先讓學生找出概括全文的一句話“盤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軀,開闢了天地,化生出世界萬物。”作為本課教學的綱領,圍繞着這句話,盤古為什麼開天闢地,如何開天闢地,如何化生萬物的精彩片斷一頁頁地鋪展開來,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一邊感悟。

如第二自然段“盤古力闢渾沌”的講讀,在學生自讀課文後,教育引導: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使學生深入課文,着力於想象,自然而然地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之後,我示範朗讀,讀完以後告訴學生,老師能讀出盤古力大無窮的氣勢,是因為一邊讀一邊在想象當時的場面,同時,激勵學生把想象到的畫面,用恰當的語氣讀出來。我利用這一舉措,幫助學生對文本進行內化,也教會了學生朗讀的方法與技巧。

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還體現在學生學完“盤古化生萬物”這一段後,我設計的一個想象口答題“盤古的xx變成了xx。”不但激發了學生想象的興趣,同時讓學生明白了想象要合理恰當。

四、“讀”貫穿始終,讀得充分,讀得紮實,讀得多樣。

(1)在講“頂天立地”這一段時,通過教師的引讀,抓住重點詞語“一萬八千年”“跟着長高”等詞,讓學生從中體會到了盤古的意志堅定。

(2)在教學“盤古的身軀化生萬物”這節時,我採用了引讀、師生分句讀、填空讀,為學生營造了輕鬆、愉悦的朗讀氛圍。同時摘錄了這一節中的優美的詞組,通過美讀,為下一環節學生仿寫“他的xx變成了xx”做了知識的鋪墊。

五、挖掘文本內涵,迴歸語文教學

語文教學最終的目的,是要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駕馭能力。

本課在語言文字上有一個鮮明的特色,多處運用了象“輕而清的東西冉冉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沉,變成了地”這樣的句式。在課文學習中,我給學生列出了類似的句式,並一組組出示,讓學生朗讀、欣賞、感悟。我認為這樣的做法體現了教師深入挖掘文本,力求向學生展現文本深刻內涵,展現語言文字無窮韻味與魅力的教學意圖,是一種語文教學的迴歸,相信通過這一課的'學習,這種句式會深入到學生內心,逐步達到內化。

縱觀整堂課,也有許多的不足之處:

1.文章的情感基調沒有把握好。在教學第三節感受盤古頂天立地的形象時,儘管我請了一位學生動作演示,自己還用撼動人心的語言三次煽情,設法撥動學生心中的情感,無奈學生只遊離於文字,未能走進人物心中,與之同喜、同憂!想些什麼呢?學生的回答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估計是自己在上課開始就沒能好好渲染。

2.通過一節課的教學,盤古的人物形象在學生的心目中不夠豐滿,盤古能開天闢地,化生萬物,學生認為都是因為他有無與倫比的神力,而忽視他的意志堅定,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3.最後安排的想象説話沒有指導到位。應先指導想象的方法,讓同學透徹理解書上最後一段的寫法,有相似特點的兩種事物方可變換,在此基礎上在讓學生想,也許效果會好些。

《開天闢地》教學反思5

我執教的是鄂教版五年級下冊《盤古開天闢地》一課。教學中我對盤古精神的感悟步步深入,把神話的特點融入其中,品讀語言的同時,不忘學生想象、表達的訓練。雖然鄭店街聽課的老師們給予了些許肯定,綜合看起來還算是順利完成了本次教學,但課後細細揣摩,有兩點在今後的教學中足以為戒。

1、問題設計的明確性。

我上的是第二課時,在複習第一部分“盤古開天闢地”後,我問學生:“盤古一斧、一揮、一劈就分開了天地,你們覺得盤古怎麼樣?這個神話故事怎麼樣?”(力大無比、奇特想象等)此問題隨意,不如問:“你們感受到盤古的什麼?”避免追問的嫌疑。

在學生默讀6——9自然段時,我問:“神話中的人物也很神奇,他們擁有常人無法企及的能力,盤古還有哪些讓你感到神奇的地方?”學生默讀10秒後還是沒有人舉手,我就有點着急了:“找到一處也可以交流。”我希望在交流中他們能互相啟發。馬上有一個孩子發言,我順勢説:“同學們,盤古每天會長高一丈,這就是他的神奇呀!”學生們馬上就找到了他能變化、變化快、站的時間長等句子談體會了。為什麼學生會在這看似簡單的問題上卡殼呢?那是我在此問題設計的不明確:我既想結合神話的特點,又想結合課文內容提問,結果顧此失彼。不如直接問:“天地分開以後盤古怎麼做的?”學生很快就會把他頂天、撐天等的描寫找到了。一句“找到一處即可”折射出“走教案”的心理,有是“師本”觀念的體現:退一步,儘管如此問題下,如果相信學生,多給10秒,20秒,孩子們也是能讀懂文本的。

2、“點狀”教學與“散狀”教學

在學習第10自然段後,我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盤古的'————變成了————”學生一時想象不出來,後來才陸續有幾個學生髮言了。這是典型的“點狀”教學,當學生的思路沒打開時,不妨發揮同桌、小組的作用,在討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效果一定比上述好得多:學生的學習由議論文式的“點狀”連接成“散狀”的羣體學習,使課堂流淌出一種靈動之美、和諧之美。這不也是我的追求嗎?

《開天闢地》教學反思6

《盤古開天地》是一篇神話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名叫盤古的巨人開天闢地的故事。課文處處充滿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塑造了盤古雄偉、高大的形象,讚美了他為開闢天地而勇於獻身的精神。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盤古開天地的故事內容,激發閲讀神話故事的興趣,培養想象力。

我在教學時緊緊抓住神話故事的特點,以“傳説中的盤古是怎樣創造美麗的宇宙?”為主線展開教學,在朗讀、想象、體驗中感受盤古這一神話人物那頂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勇於獻身的偉大精神,領略神話故事的無窮魅力,激發學生閲讀神話故事的興趣。

回憶整堂課的教學過程,我覺得自己以下幾點做得比較成功:

一、課題的引出聯繫學生的生活積累,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我先播放孩子們熟悉的動畫:《西遊記》、《小哪吒》、《葫蘆娃》,讓孩子們猜出孫悟空、哪吒、葫蘆娃這些神話人物,在他們興趣盎然的時候馬上引出了課題,激發了他們對新的神話人物——盤古的好奇心,也激發了他們強烈的求知慾。

二、抓住重點 ,創設情景,感受人物形象 。

在這堂課上,“以讀代講”貫穿始終,讀得充分,讀得多樣。課文第二自然段主要講了盤古開天闢地。在教學時,我抓住“掄”“劈”這兩個詞語,與“拿”“砍”進行比較,讓學生懂得課文中的這兩個字更準確地寫出了盤古分開天地的艱辛與決心。並讓學生在朗讀時加上自己的動作,讓學生感受這些詞語的恰到好處。課文描寫天地變化時用了這段話“清而輕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變成了地。”應用了大量的反義詞,我讓學生在反覆朗讀中找出來,體會作者用這些詞語的所妙之處。我還創設一定情景,讓學生體會盤古為了讓天地成形,做了怎樣的付出。“頭頂着天,用腳使勁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老師引讀:不知過了多少年,盤古就這樣頂天蹬地。一年過去了,生接讀…… 一百年過去了,生接讀…… 一萬年過去了,生讀……結果“盤古也累的倒了下去。”讓學生在感情朗讀中感受盤古開天地的偉大、勇敢、堅強,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三、有效合作,激發想象,感受神話魅力。

在教學“盤古倒下後,他的身體變成什麼”這節時,我採用了引讀、師生分句讀,為學生營造了輕鬆、愉悦的朗讀氛圍。同時隨機摘錄了這一節中的優美的詞組,通過美讀,為下一環節學生仿寫“他的( )變成了( )。”一句話做了知識的鋪墊。

不過縱觀整堂課,也有許多的不足之處:

一、課堂容量太大,上課的節奏有些快。整堂課先是導入新課,接着是檢查字詞的預習,再就是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最後學習課文的1—5自然段,幾乎一節課學完了整篇課文,知識容量很大,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我有點趕時間,少了給孩子們品讀、“消化”的時間。

二、我在指導學生朗讀時,雖然有示範,有激情導語,學生能有一定的表現力,但讀的形式比較單一,大部分是齊讀、引讀、指名讀。如果讀的形式再多一些,學生的興致可能會更高。還有我卻忽視了讓學生邊讀邊想,沒有很好地將語言文字與畫面想象結合起來。如果當時注意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當時的場面,同時,激勵學生把想象到的畫面,用恰當的語氣讀出來,可能效果會更好。有了這一舉措,不僅有幫於學生對文本進行內化,也教會了學生朗讀的方法與技巧。

精心的付出,就會有收穫。那份收穫會使我更加充滿信心

《開天闢地》教學反思7

《開天闢地》是中國著名的神話傳説,講的是一個名叫盤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軀,開闢了天地,化生出世間萬物的故事。課文處處充滿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塑造了盤古雄偉、高大的形象,讚美了他為開闢天地而勇於獻身的精神。

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盤古開天地的故事內容,學會講述故事,激發閲讀神話故事的興趣,培養想象力。

現,小記如下:

整體感知故事環節

為了幫助學習理清故事情節,就抓住文中關鍵詞語,板書:

開天闢地之前:

開天闢地之時:宇宙混沌——左手持鑿 右手握斧 猛劈猛鑿 天地分開

頂天立地之刻:頭頂天 腳踏地升高一丈 加厚一丈 長柱子 不再重新合攏

改天換地之間:精疲力竭 含着微笑倒下 身軀化成萬物……

學生根據板書,練習講述。

細讀課文環節

在學習“開天闢地”這一部分時,就引領學生直間找出描寫盤古“開天闢地”的'句子加以體味,抓住重點詞“猛劈猛鑿”“巨石崩裂”,聯繫自己的生活經歷展開想象,在頭腦裏浮現畫面,讓學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而讀好這個句子,感受盤古的神力無窮。而對同樣能體現盤古神力的另一個句子“他一使勁翻身坐起來,只聽“咔嚓”一聲,“大雞蛋”裂開了一條縫,一絲微光透了進來。”則進行略處理。

在學習“頂天立地”這一部分時,則通過教師的引讀渲染、畫面呈現及對重點詞語(如:“又經過了一萬八千年”、三個“極”)的點撥,想象這漫長的歲月裏,盤古意志堅定,矢志不移,從而進一步領悟“巍峨”的內在含義,在品悟重點詞語的同時感悟盤古的形象之高大,受到情感的薰陶。

在學習“改天換地”時,引導學生抓住“精疲力竭”,“含着微笑”,“臨死“等詞語,談談自己的感受。在這過程中,學生用心感悟人物品質,同時思想受到薰陶。 最後引導學生談了什麼是神話和交流了課外閲讀的神話故事,還找了文中對偶句的特點,初步體會了一下文章語言表達之美!

《開天闢地》教學反思8

開天闢地是一篇神話故事,講述的是天和地一直沒有分開,盤古昏睡18000年之後開天闢地的故事。

第一課時,我圍繞着昏天黑地,開天闢地,頂天立地,改天換地這四個詞語,理清了文章的脈絡。昏天黑地主要體現在第一自然段的,整個宇宙混沌一團,像個大雞蛋。我讓學生先理解什麼是混沌一團,混沌一團的時候,可能會什麼都看不見,可能會黑暗一片,用一些詞來形容是怎樣的黑暗,並把這個詞板書在黑板上。我接着問學生,如果一直生活在這樣的黑暗的過程中,沒有太陽,沒有光明,你會感覺怎麼樣?學生確切的感受到沒有光明,只有黑暗是怎樣的一種無奈!

在開天闢地的過程中,我抓住了盤古左手持着右手握斧,對着黑暗一陣猛劈猛鑿,讓孩子們感受到盤古的力大無窮。但感受到力大無窮還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讓他們能體會到盤古的獻身精神,為了讓他們感受到在開天闢地之後,盤古是如何怎樣像個柱子似的撐在天地之間,不讓天地重新合攏,這時我問孩子們,如果盤古沒有堅持下去,可能會怎樣,很多孩子説出可能會回到以前混沌黑暗的狀態,可能他的所有辛苦會白費,可能他的身體依然會受到限制,躺在大雞蛋裏感覺的很不舒服等等,孩子們先感受到開天闢地的重要性,所以在經過盤古精疲力竭地撐天之後,他終有一天撐不住了,倒下了,在倒下之前,他把他的身軀換成了化成了世間萬物,他身體的每個部位,如口中呼出的氣發出的聲音,左眼、右,眼流淌的血液,隆起的肌肉、筋脈,皮膚甚至汗水都變成了人賴以生存的環境和物質,在這些變化當中,我引導他們找到兩者之間的相似點,比如説,盤古口中呼出的氣跟風和雲,給人的感覺很相似,聲音跟雷霆都是聲音類別,左眼右眼的光芒與眼睛的明亮也有相似性。孩子們感受到,就算死了,盤古也寧願把自己的身驅,變成有用的東西,為人類造福,讓孩子們感受到盤古的偉大。

在學完課文之後,我再次讓孩子們瞭解神話的特點,抓住大膽的想象和誇張的手法,讓孩子們感受到神話的這種文學體載,並引導學生們更多地去讀神話故事,拓展自己的知識面。

《開天闢地》教學反思9

這是一篇神話傳説,講述的是一個名叫盤古的巨人開天闢地的故事。課文處處充滿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塑造了盤古雄偉、高大的形象,讚美了他為開闢天地而勇於獻身的精神。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盤古開天地的故事內容,激發閲讀神話故事的興趣,培養想象力。

在教學中讓學生自主學習,抓住重點詞句品味,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味,在指導讀詞時,告訴學生詞語也是有感情的,讓學生讀出感情。通過做動作、對比朗讀體味盤古開天地的艱難,學生雖有一定的感受但還不夠到位。如能讓學生邊做動作邊説自己的.感受,效果可能會更好。在研讀第四自然段,體驗神話故事想象神奇的特點時設計環節合理,讓學生從書中省略號引導到讓學生自己想象盤古身體還會發生哪些變化?讓學生想象,同學們説得很生動。但留給學生想象的時間還不夠。應該給充足的時間達到盡善盡美。

《開天闢地》教學反思10

《開天闢地》是中國著名的神話傳説,講的是一個名叫盤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軀,開闢了天地,化生出世間萬物的故事。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我在教學本課時,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

本文只是篇內容較簡單,易理解的神話故事,教學時我以“讀”為主,講讀結合,通過多樣的讀來讓學生在瞭解這個神話故事的同時,也捕捉到課文的優美之處。尤其是第2、7自然段更是重點引導學生去體會。此外,神話的一大特點是想象力豐富,我亦打算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結合課文進行拓展延伸,大家提出了好多問題,如:誰開闢了天地?他為什麼要開天闢地?他是怎樣開闢天地的?結果怎樣?讓學生帶着這些問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大意。教學中,重點抓住盤古怎樣開天闢地,又怎樣化生出世間萬物這兩部分教學內容,體會盤古偉大的獻身精神。學習第二自然段時,讓學生抓住“左手持鑿,右手握斧”,“猛劈猛鑿“,”巨石崩裂“等關鍵詞語,想象盤古開天闢地時的情景,感受開天闢地的艱難,體會盤古對光明的無限嚮往,以及創造嶄新世界的決心。

同時,再讓學生用心品讀,感悟課文內容,引導學生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抓住“也跟着長高”,“一萬八千年”等詞語,想象在這漫長的歲月裏,盤古意志堅定,矢志不移,這是何等的不易!體會盤古為了創造出這一美好世界所下的決心。教學第三段時,引導學生抓住“精疲力竭”,“含着微笑”,“臨死“等詞語,談談自己的感受。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此時,我相信大家已被盤古深深地感動了,你想對盤古説些什麼呢?

課文學完後,我提出一個問題,盤古開天闢地是一個美麗的傳説,不是真實的故事,為什麼人類會編出這樣的神話呢?它反映了人類怎樣的理想和追求呢?讓學生探討一下,各抒己見,鼓勵學生説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和合理的推想。

《開天闢地》教學反思11

《開天闢地》是一篇神話傳説,主要講了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故事極富有想象力,文字敍述具體而生動。課文的脈絡非常清楚,把盤古“用他的神力和身軀開闢了整個世界”的過程寫的生動有趣。教學這篇課文,要使學生認識神話這種文學體裁,體會盤古的獻身精神,感受我國古代人民的豐富想象力。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了解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內容,激發閲讀神話故事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一、結合文本展開想象。給學生廣闊的'空間,學生的想象會讓你驚歎不已。在教學盤古的身體化為萬物時,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現,讓學生想象盤古身體的某個部位還可能變成什麼。學生對盤古其他身體部位的想象非常精彩,這不僅僅是讓學生想象,更讓學生在想象的同時體會盤古為了人類而自我犧牲、獻身的精神。讓學生明白盤古的身體化作了萬物。再想象,如果沒有盤古,就沒有什麼?以此揭示盤古奉獻的品質。

二、抓住重點創設情景。課文第二自然段主要講了盤古開天闢地的過程。在教學時,抓住“裂開一條縫”“咔嚓”“猛”等詞語體會盤古神力,讓學生通過朗讀,體會盤古的力大,課文描寫天地變化時用了這段話“清而輕的東西冉冉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沉,變成了地。”應用了大量的反義詞,讓學生在朗讀中找出來,體會作者用這些詞語的妙處。

三、多種形式指導朗讀。初讀課文,只能讓學生對課文有個整體感知,只有對重點字詞、句子理解後,才能讀出味道。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讓學生先自己讀、指名讀、找同學評價比讀,引導學生感受沉睡了一萬八千年的盤古積聚多少能量,當他爆發時會怎麼樣,讓學生最後通過齊讀這種方式,將盤古的神力鮮明呈現出來。

總之,課堂教學除了感知內容,學習生字新詞、積累好詞佳句外,還要拓展學生視野,進行情感教育,培養學生學習能力,不斷改進學習方法,運用學習方法,解決學習上的問題。

《開天闢地》教學反思12

今天上完了《開天闢地》這一課,我想對自己的教學進行一次深刻的反思。

一、抓重點詞,理解盤古的“頂天立地”。

孩子在朗讀第三自然的時候,感覺有氣無力,讀不出感覺。我抓住“頂”和“踏”兩個字,進行教學,通過朗讀,講授,讓孩子明白了盤古的“頂天立地”。重點詞語一抓,孩子們就懂了文章應該這樣讀才有氣勢。

二、抓“對偶”句,體會文字的魅力。

這篇文字出現了大量的對偶句,在講授課文的時候,我出示了“左手持鑿,右手握斧”,接着讓孩子自己發現這兩個短語有什麼特點、孩子發現字數形同,意思相近。我告訴孩子這樣的`句子就叫“對偶句”。課文中像這樣的句子還有很多,讓孩子在文中自信找尋,發現問題。

三、抓“中心”句,體會盤古的獻身精神。

這篇課文主要介紹了盤古以自己的神力和身軀開闢了天地,化身萬物。在第一課時的時候,我就讓孩子去文中找尋。孩子輕鬆找到中心句後,我再次讓孩子按照中心句給課文分段,孩子也就明白了這篇課文主要介紹了盤古的獻身精神。

四、抓“長短”,感受寫法。

既然知道了課文介紹了兩個方面的內容,讓孩子仔細閲讀課文內容,看看作者重點寫得是“開天闢地”還是“化生萬物”?孩子通過對文字長短的閲讀,明白了課文重點介紹的是“開天闢地”。這就叫有詳有略,詳略得當。

總之,教無定法,學無定法,只要是孩子喜歡的方式,不管是閲讀,還是寫作,都能夠在一篇篇的課文中找到答案。

《開天闢地》教學反思13

《開天闢地》課文講述的是一個古代的神話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宇宙本來是混沌一團的,後來大神盤古憑藉他的神力把天地分開,盤古死後,他的身軀又化出世間萬物。故事讚揚了盤古開創天地的偉大功績和崇高的獻身精神。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字、詞、句推敲,語段理解以及文章的寫作特色,之後開展語文課外活動。因此,在本課教學,我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充分探索、發現的機會。主要採用了“以讀為主,讀悟結合,直觀輔助,體會感悟”的原則,讓學生通過積極主動地對話文本,感受盤古的'力大無窮和偉大無私的獻身精神。此外,神話的一大特點是想象力豐富,我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結合課文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開始教學時我是這樣進行的:首先讓學生讀故事、聽故事,然後再把有關的故事複述給同學們聽,這樣做,能巧妙地運用語文課外資源,拓展了學生視野,是大語文教育觀在語文教學中的反映。這樣做還有效地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特別是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學生把聽到的故事原原本本地複述是要花一番思考和組織的功夫的。這樣做也讓學生再一次認識了神話的本質,並相機地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使學生懂得了要為人民造福的道理。又如課文第二自然段主要講了盤古開天闢地的過程。在教學時,抓住“一使勁”、“咔嚓”、“‘大雞蛋’裂開了一條縫”等詞語體會盤古的神力,讓學生通過朗讀,體會盤古的力大無窮。課文描寫天地變化時用了這句話“輕的一半冉冉上升,變成了天;重的一半緩緩下沉,變成了地。”應用了大量的反義詞,讓學生在朗讀中找出來,體會作者用這些詞語的妙處。

總之,課堂教學除了感知內容,學習生字新詞、積累好詞佳句外,還要拓展學生視野,進行情感教育,培養學生學習能力,不斷改進學習方法,運用學習方法,解決學習上的問題。

《開天闢地》教學反思14

《開天闢地》是中國著名的神話小説閃爍着極其迷人的色彩,意在讚頌盤古無私的奉獻精神。這篇文章一共有8個段落,到處都充滿了神奇的'想象,語言優美風趣。盤古開天闢地的過程清晰,使得故事十分生動精彩,尤其是第七自然段描寫盤古身體化生世間萬物,生動傳神。

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注意文章在表達上的特點,使學生認識神話這種文學體裁,體會盤古的獻身精神,感受我國的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

因為是神話故事,所以學生的人學習積極性也很高漲。在教學時,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特別是第七自然段,語言結構整齊,有節奏,通過大屏幕出示填空,讓生自己去找答案。結果一目瞭然,學生情緒正好上來了,在這個時候加強閲讀訓練及背誦,很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最後出示的一張盤古身體化生圖,讓學生來説,又一次的加深了對他的認識,人物的形象更加全面。

因為最後一部分6-8段是要求背誦的段落,因為課堂上的練習,學生腦海中已經有了大致的框架,只需要把各個部分銜接上就可以了,所以背誦起來也不會很困難。

但在課後的練習上發現對於在各個環節中表現出的特點,學生還是不能準確地把握,需要我再強調,加強訓練。

《開天闢地》教學反思15

這是一篇神話傳説,講述的是一個名叫盤古的巨人開天闢地的故事。課文處處充滿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塑造了盤古雄偉、高大的形象,讚美了他為開闢天地而勇於獻身的精神。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盤古開天地的故事內容,激發閲讀神話故事的興趣,培養想象力。學後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回憶整堂課的教學過程,我有如下教學反思:

第一課時:因為這是一篇神話故事,文中運用了大量的聯想、想象和誇張的修辭手法,很多描寫都超出了孩子們現有的理解水平。所以,根據我們班孩子愛思考、好發問的特點。上課伊始,我首先給學生講解了什麼是神話,給學生先鋪墊好,使他們明白,神話的魅力就在於能充分發揮想象和聯想,運用誇張的手法,來表達人民的精神寄託。不能用現在的發展水平來理解問題。這樣,不僅尊重孩子們好奇的心理,也能讓孩子們不在迷惑中上課。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因為學生在展示生字生詞時,掌握的不是很紮實,為了讓學生掌握本課的生字生詞,我讓學生反覆讀,反覆説,以致使我在梳理課文內容時,做得有些倉促。

第二課時:在這一課時中,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在我講解盤古開天闢地後又做了些什麼時,我首先向學生出示了盤古頭頂天,腳踏地的圖片,隨機質疑學生,此時的盤古政在做什麼?他的表情如何?他這樣做是為了什麼那?你能發揮想象説一説盤古立於天地之間將經受哪些考驗嗎?前三個問題,學生們輕而易舉的.解決了,當講

到第四個問題,我也像前三個問題一樣讓學生(該生的基礎還很好)回答時,他回答不上來,原來他的困惑在於,當時的天地之間應該什麼也不會發生,因為天在長高,地在下沉,天地還沒有真正形成,他不知道盤古會經受什麼樣的考驗。其實,這就是我的疏忽,在設計問題時脱離了學情,我應該給學生以適當的引導,最起碼要告訴學生思考的方向,比如,天氣的惡劣、四季的變化、晝夜不停息等。再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讓一個學生站起來回答問題,他往往緊張),相互説説彼此的看法。這樣就不會造成學生站起來沒話説,也不會打擊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了。

那麼,我認為在這一課時中,我考慮比較周到的地方就是,品讀課文結束後,我還以“天地真的是盤古開闢的嗎?談談自己的觀點”為話題,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此環節的目的,是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讓學生明白,科技的發展證實了,天與地並不是盤古開闢的,我們人類可以通過努力去完成一個個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