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小數加減法的簡便運算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22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12W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數加減法的簡便運算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22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數加減法的簡便運算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22篇)

小數加減法的簡便運算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22篇)1

自參加工作以來,對計算教學的上課思路一直是模糊的。自從參加省國小數學網絡研修,聽了姚宗嶺的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知道了計算教學是要講清算理和算法的。並且算理是算法的基礎,算法是算理的升化。通過對小數加減法的備課,我認為小數加減法的算理是相同的計數單位對齊,計算方法是小數點對齊。但是學生在三年級已經學過簡單的小數加減法的筆算,他們大多數知道相同的數位要對齊,也有個別靈的學生知道小數點要對齊,四年級再來上小數加減法這節課,那我認為這節課的重點就是讓學生從小數的意義來理解,只有相同的計數單位才能直接相加,不相同的計數單位不能直接相加。(想用圖形教學法,和市教研員一聊覺得這不是數學模型)

真正上課時,縣市裏的教研員都來聽課,有點緊張。

學生真能提出98.35+0.7=,7為什麼要和3對齊,而不和5對齊?我及時抓住這個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學生只能説出因為5在百分位上,而7在十分位上。這時,我繼續追問,能否從計數單位這一方面説一下理由?這個問題有難度,只能説出5和7的計數單位不同。這時我急於總結了。其實完全可以再問怎麼個不同法?學生很快會説出5表示5個0.01,而7表示7個0.1,不同的計數單位不能直接相加。

(如果能再隨即出示那個圖像就好了,不知行不行)

然後,我又問為什麼3非要和7對齊?強化這一算理的理解。

這時,我該總結板書了,可忘了這個環節。馬上出示練習小數加法。在學生在做完練習以後,我來了個板書小結。縣教研員張老師看出來,笑了。呵呵。但市教研員張老師,卻認為這樣做比我之前那樣設計的要好。我的理解是通過讓學生做幾個題,讓學生自己總結如何用最簡煉的話説一下如何做小數加法。

再就是讓學生自主探究小數減法,讓學生體會小數減法與小數加法計算方法是相同的。對於小數末尾需要添0的,我通過把3種不同方法讓學生板書到黑板上,讓學生去發現哪種方法最好。

這節課由於沒有到電教室去上,沒用上實物投影。所以沒有處理練習題。這也是我一直毛病。不能做到精講多練。

縣教研員張老師評課:

要強調不光這一位滿十向前一位進1,每一位滿十都要往前1位進1。多看郭思樂的三本書,要用理論來支撐,用理論去指導實踐。學生還要繼續培養。

市教研員張老師評課:

每一步都要嚴謹。自主研修時,關注出錯的人,每一節別留知識缺陷。

我會每天快樂的工作着、思考着。一定堅持。

小數加減法的簡便運算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22篇)2

新課程要求:教師教學的本質在於幫助、激勵和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重在於體驗、感悟和共享;教學活動的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和探究;評價教學的標準主要看學生的投入、樂學與善思。它以全新的視角詮釋了當前數學教育、數學教學的意義和任務。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注重學生的實際需要、關注學生的認知基礎、尊重學生的思維進程、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做到:問題由學生提出、分析、解決;概念由學生歸納、概括、提煉;規律由學生探索、發現、揭示。儘量注意數學思想與方法的滲透,數學知識與數學技能的達成,做到有機的統一。主要是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1、通過引領學生走進生活情景,使學生對小數加減法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產生急切需要。啟發學生經過自主嘗試探索研究其計算方法、理解算理、歸納算法。

2、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比較,在概括總結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注重學習研究的方法策略,特別是通過與整數加減法的比較分析,找出內在聯繫,注意驗算檢查,提高計算能力。

3、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研究能力。善於在生活中學數學、想數學、用數學,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本課教材是在學生近期掌握了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數加減法的基礎上安排學習的,如果只是原有知識上的簡單重複,學生就會很枯燥,沒有興趣,因此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採取嘗試探索教學法,讓孩子成為學習的真正主體。把研究利用小數的意義來掌握計算方法是本課學習的重點,也是本課學習的難點。

首先引導探索小數加法的計算方法:根據自己生活經驗,提出有價值的一步計算的數學問題,並列出了相應的算式。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這些算式有什麼特點,自然引出這節課的課題。

讓學生嘗試計算、體驗認知的過程。讓學生充分嘗試多種方法,又通過彙報交流,初步總結出建立在小數意義上的小數加法的計算法則。通過學生的再一次嘗試、彙報交流,從而發現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的相同點。

通過對小數減法的進一步自主嘗試計算與思考以及小組內的討論交流,提煉法則,總結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和計算時注意的問題。並再次與整數加減法比較異同,進一步加強小數加減法法則的鞏固即:計算小數加、減法,先把各數的小數點對齊,(也就是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再按照整數加減法的法則進行計算,最後在得數裏對齊橫線上的小數點點上小數點。在計算中,得數的小數部分末尾有0的,可把0去掉。

這一環節還是結合具體生活情境,再熟悉的生活背景下通過學生口算、列豎式計算並驗算等方式進一步鞏固計算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最終使學生學會數學為自己所用的目的。

反思:

自以為在教學之前也認真的專研了教材,也創設性的運用了教材,但教學的實際效果與預設還是存在相當大的距離。

特別是第一環節學生的提問與列式的處理上,花去了大量的時間,以至於在後面的環節處理上有些急,所以,有些關鍵點上沒能點到位,顯得有點過過場的感覺。導致學生對於概括小數法則上有一點倉促,沒有想象中順利,而是有些吃力,最後導致未能完成預設中的後一個拓展運用的環節。

對學生研究不夠,對學生預設生成的估計不足,理解教材與學生結合不到位,備教材的同時還少備了學生,特別是可能生成的東西估計不足。

小數加減法的簡便運算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22篇)3

小數加減法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加減法、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的意義與整數加減法的意義相同,計算法則在算理上也與整數保持一致,都是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減。學生由於在之前對整數加減法接觸較多,通過對整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回憶(即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減)應該能順利遷移到小數加減法上來。所以在新授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

1.出示購物小票自由讀讀這些信息

(1)理解小數點對齊就是相同數位對齊。

(2)提出幾個簡單加減法的問題,並口頭列式。

2.四道“小數的加減法”:

(1)獨立用豎式計算;同桌交流計算過程;

(2)反饋:指名上台板演並説説計算過程;

(3)評價

[設計意圖:第一題是第一層次的感悟,小數數位相同的小數加減法,在嘗試中學生不大會出錯,重在説明這樣對位的理由,也就是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減。第二、三、四題是第二層次的感悟,小數數位不同的加減法及整數減小數,在嘗試中學生可能有錯誤:數位沒對齊、進位錯誤、倒減、退位錯誤,把錯誤作為教學中的寶貴資源,藉助錯誤資源,使學生在糾錯、説理、爭辯、比較中再次感受數位對齊,並發現只要小數點對齊就實現了數位對齊。]

3.小結:説説怎樣計算小數加減法。

回顧整節課,我覺得有幾個地方是比較成功的:

1.創設生活情境,重組教材。選擇學生身邊熟知的、喜聞樂見的情境,激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實現了從“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轉變。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的出發,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寓於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並有效的在教學與生活中架起一座橋樑。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活動中去完成了對新課內容的建構,體會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內涵。

2.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學生嘗試計算之前,進一步加深理解小數點對齊就是相同數位對齊。在新授中,突出小數加減法的算理。

小數加減法的簡便運算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22篇)4

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是從複習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入手的,簡單的小數加減法筆算來源於整數筆算的知識遷移,對學生來説自然過渡並不存在難度,只不過是數的範圍擴大了,學生感覺有些陌生。但在現實的生活中,許多學生在購物時已經有了小數計算的經歷及自己的方法,因此我在課堂開始創設購物等情境,從日常生活拉近了學生與新知的距離,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通過學生提出問題,嘗試解決問題,最終概括歸納出小數加減法的算理,並能掌握正確的計算方法。引導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注重培養學生概括歸納、分析運用的能力。

小數加減法計算環節,用豎式計算是較常用的方法。它跟整數的加減法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也有不同。我把這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定位為“列豎式要對齊小數點”。相同數位的還好對齊,尤但是是整數找不到小數點,又無實際情境依託。這時我引導學生把算式擱置在具體情景中(以元為單位),錢是人們關心的,也是經常遇到的問題,在這裏我要求同學再探討,怎麼列豎式進行計算,為什麼要這樣列,數位對齊(即小數點對齊有什麼意義),不對齊可以嗎?為什麼?通過探討將其都轉換成相同位數的小數,便於對齊相加減,學生按照這樣的方法列豎式後,正確率明顯提高。

練習過程中,我將練習題難易度呈梯狀出示,由淺入深降低了難度,並提高了學生探究的興趣。設計習題時還以學生為依託,讓學生根據自已愛好,自編算式,順着學生的思維走,把學生思維閃光點作為“挖掘點”。這次課上我盡力肯定孩子的優點,如:思維清晰、講解有條理、書寫計算認真等優秀學習品質。同時,教學中我還經常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在實踐數學的過程中及時掌握所學知識,感悟數學學習的價值所在,從而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周圍事物,想身邊的事情,拓展數學學習的領域。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有用,要用數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教學這節課,我對教學工作又有了新的認識和改進,課堂是學生的知識的源泉,更是學生個性張揚的舞台。我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素養,提高自己專業素質。實踐中正是有了一些缺憾,才讓我深刻反思自己的課堂,才能讓我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走的更遠,走的更踏實。

小數加減法的簡便運算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22篇)5

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加減法、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小數加減法在意義上、計算方法上和整數加減法是一樣的,只不過是數的範圍擴大了,學生感覺有些陌生。課堂開始創設情境,現實而富有吸引力,讓學生感覺到小數就在我們的身邊,小數的加減法也存在於日常生活中,拉近了學生與新知的距離,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提煉出數學的問題直入中心,通過學生提出問題,嘗試解決問題、交流各自的學習方法、概括歸納出小數加減法的算理,並能掌握正確的計算方法。整個過程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互動模式,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關注學生學習成功的體驗。為了更好的鞏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有層次,有步驟的安排了練習題,並適當拓展、延伸。

小數加減法的教學,旨在讓學生經歷小數加減法的筆算過程,理解掌握筆算方法,同時結合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應用價值,提高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教學設計中,教師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為基準,把握好教學的起點,讓學生在自主嘗試中,探索新知。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加減法、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以及簡單的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生具有相當的基礎知識和知識遷移的能力。教學進程中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自己去探索、去獲取知識。最大限度地讓學生都能參與到探索新知的過程中,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中。在探究算法中使每位學生都有獲得成功學習的體驗,鍛鍊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對“列豎式要對齊小數點”這個重點和難點教學時,兩個書寫格式對比演示,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相互質疑。利用學生出現的問題,緊扣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聯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開展深入的討論和爭論,相互啟發,相互學習,自主提煉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練習內容迴歸生活,“商場購物小票”這一學生熟悉的事物,讓學生髮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通過感受生活,讓學生明確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內涵。

在教學中教師應經常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在實踐數學的過程中及時掌握所學知識,感悟數學學習的價值所在,從而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周圍事物,想身邊的事情,拓展數學學習的領域。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有用,要用數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地去參與、去體驗,讓學生通過自身的體驗、理解、吸收、內化、思考等過程進行知識建構,讓學生在體驗中思考,在思考中理解,在理解中提升知識的應用能力。在實踐中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數加減法的簡便運算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22篇)6

《小數加減法》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學生在此之前系統的學習了整數加減法,對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掌握比較牢固。在三年級也曾經進行過一位小數的加、減計算,雖然進行了小數加、減計算,但沒有形成計算的法則。同時在本冊第四單元較系統的學習了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因此,學生對學習小數加減法有較好的基礎。如何運用知識遷移,讓孩子自主學習,理解小數加減法的算理,是我在備課時一直思考的問題。

為了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時我對教材進行了創造性的使用,在反覆研讀教材後,大膽摒棄了教材原有的主題圖及例題,創設了購物這一情境。之所以這樣做,原因是考慮課本提供的素材----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的跳水成績,對學生來説,時間已經久遠,根本不感興趣,而且學生對於體育比賽中的得分遠沒有對購物中的情境熟悉。小數加減法的難點是小數部分位數不同的小數加減法的計算,如果選用課本中的情境,無法將着這種情況體現。基於以上原因,教學時我選用了商品的價格作為本課教學的素材。

為了更好的引導學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數加減法的舊知遷移到小數加減法這一新知中,在教學時我突出了以下兩點:

一、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尋找新舊知識間的聯繫。

上課伊始,先讓學生説説在哪些地方會遇到小數,感受小數在生活中的作用,知道學習小數加減法是日常生活和進一步學習研究的需要,從而引出課題。再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什麼加減法,在算整數加減法時要注意什麼?並鼓勵學生根據課題大膽質疑,提出自己想要解決的問題,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問題意識、質疑能力。課堂上孩子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如:小數加減法怎樣計算?整數加減法計算時要滿十進一,小數加減法是不是這樣呢?學生竟然關注到了新知可能與以前學過的舊知之間有聯繫,這為課堂的探究學習指明瞭方向,激發了學生學習探究的慾望和興趣。

二、問題引領,教師扶放結合,引導學生理解算理和算法。

由於學生已有整數加減法計算的基礎,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一知識經驗,創設購物情境,出示了三種商品及價格,讓學生根據信息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在學生提出的問題中,師選擇其中一個出示,(兩位小數加兩位小數)讓學生自主列出算式,嘗試進行計算。因為三年級學生已經學過一位小數的加減法,他們不自覺地做到了小數點對齊,對於算理和算法不在此處理,僅僅通過問題“為什麼用加法計算?”,讓學生了解小數加法的意義和整數加法的意義是相同的。

我把處理算理和算法都放在了“幫老師算算買一盒水彩筆和一本書要多少錢?(兩位小數加一位小數)20元錢夠嗎?還剩多少錢?(整數減兩位小數)”這兩個問題中。先放手讓學生嘗試計算,經歷學習的過程。在集體交流中,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

1、以前算加減法題的時候都是把末位對齊,現在怎麼不把末位對齊了?

2、小數點對齊就保證了什麼?

3、算小數加減法時怎樣快速的把相同數位對齊?

4、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在把相同數位對齊時有什麼不同?

5、為什麼一定要把相同數位對齊?結合具體的數字説説自己的理解。

6、20沒有小數點,你是怎麼計算的?根據什麼?

通過這樣幾個問題的引領,引導學生理解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在這一系列學習活動中,教師不給學生任何提示,促使學生根據已有經驗去解決問題,嘗試小數加減法的豎式寫法,通過師生的交流活動將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總結出小數加減法筆算的一般方法,進一步理解列豎式時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自以為在課前充分的研讀了教材,做了大量的準備,但教學的實際效果和課前預設還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

1、在處理為什麼一定要把小數點對齊時,沒有留給學生思考交流的時間,學生不能結合小數表示的實際價格或小數的意義説出自己的理解。

2、對整節課時間的調控不好,前面的環節鬆散,導致後面的練習沒時間處理。

對於本課,還有一點困惑:在創設情境時,我以價格呈現,但我知道用一位小數表示的價格不規範。利用這種不規範的價格呈現會不會給學生一種不真實的感覺?通過一個什麼樣的情境能將小數加減法中各種不同的情況呈現?

小數加減法的簡便運算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22篇)7

《簡單的小數加減法》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小數和掌握了整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本節課的小數加減法只涉及到一位小數,重點是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理解“小數點對齊”就“把相同數位對齊”的道理。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利用整數加減法計算的算法遷移到小數加減計算中,理解算理與算法。

整節課下來,因為試講過很多次了,整體感覺還是比較順暢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繫,數學來源於生活,而又服務於生活。”其實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學生在購物時已經有了小數計算的經歷及自己的方法。通過文具店貨架上的數據共同探索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通過出示的數據,讓學生髮現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並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在學生運用口算方法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嘗試運用豎式進行計算,並結合生活經驗和過去學過的整數加減法豎式計算幫助學生理解小數加減法筆算算理,並總結筆算方法。通過小數的加減計算培養學生嚴謹、認真、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

我覺得比較好的地方有:

一、文具店”的情境導入,激發學生興趣。出示文具店買文具的情景,讓學生觀察,發現數學信息,提出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很多,根據學生的回答列出多個不同的小數加減法的算式。

二、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探究掌握知識。如何讓學生理解“小數點對齊”就“把相同數位對齊”的道理呢,我引導學生把小數放在具體情景中(以元為單位),列豎式時,先理解0.8元和0.6元等表示的含義。如果出現數位不同,空缺的數位就是0,換成相同位數的小數,這樣一來學生對齊數位就容易多了。學生自己嘗試計算後交流總結算法。

三、設計練習,鞏固知識提高計算能力。數學課特別是計算課往往比較枯燥,由於本節課的內容簡單,所以在練習中我重視練習的設計體現多樣性和層次性。

四、結合主題圖提出很多問題,理解掌握了計算方法後,自行運用知識解決其他的數學問題;

五、中不僅有生活情境中解決問題,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同時還涉及基礎的練習和競賽的內容,增強了趣味性,調動學生的熱情,積極參與。在練習活動中運用知識,提高能力。

不足之處:

一、學生嘗試計算後,由於時間的關係,只連麥了三個同學,有一個還聽得不清楚,只是個別孩子彙報,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算法,大多數學生處於聽的狀態,思考和表現的機會很少;

二、課堂的前半部引入不夠簡化,後半部分顯得比較急躁,給學生的思考的機會不是太多,沒有很好的調動學生的思考的主動性。可能讓學生們合作討論和總結筆算方法,會有新的火花產生。或讓學生把筆算方法用補充完整的方式也會有更好的效果

三、駕奴課堂的細節處理有些地方還是不到位。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沒有注意培養了學生敍述表達的能力。

小數加減法的簡便運算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22篇)8

今天教學小數的加減法,首先讓孩子從情景圖中能獲取信息,並提出一些需要用小數加減法解決的問題,我選擇一些有價值的問題顯示上。

接下來,我讓每個學生選擇一個問題根據已有的經驗嘗試解決。在計算中“列豎式為什麼要對齊小數點”這是個重點和難點,我採用了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從富有個性的理解和表達中,自主提煉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這些在傳統教學中需要教師總結、歸納的學習重點,在學生充分體驗、感受的基礎上被自主發現,成為學生對知識進行“再創造”的成果。也掌握了小數加減法計算時小數點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要對齊,然後按照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計算。通過教學,發現學生對計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列豎式計算的正確率也很高。

之後,在不同題目的訓練中,學生通過不斷的實踐,從而理解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計算教學有時也需要把它放在具體的情景中,這樣更利於學生理解算理,掌握計算方法。

在教學中也反應出一些問題:

1.在課堂控制能力方面的不足。如:在創設情境提問題時,放的太開,學生的提問過多,用時過長。最好兩輪成績逐步出示,遞近提問。又如:在學生反饋時,應把握時機,對重難點進行點撥。在這節課中,我對數位不相同的數,在計算時怎樣對齊,什麼樣的情況下應補0的知識點,點撥的不到位。

2.要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和自身語言表達的準確。本節課上,有些學生的發言不恰當或不準確,我都沒有及時指正,形成規範。特別是一名學生建議用先把小數點去掉當整數算,然後再在得數中加上小數點這種方法計算,我沒有這種方法的弊端,導致後來有學生誤把這種方法當成簡便方法。在強調小數末尾的0要去掉時,語言表達不準確,很多學生説成去掉小數點末尾的0也沒指正。

3.課堂節奏沒把握好,導致練習數量、種類過少,學生容易出問題的題形沒有出現,講評不到位。

今後還應重視提高個人素質,多學習,備課要多思考,學案要備的更精確。

小數加減法的簡便運算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22篇)9

從講台上走下來的那一刻開始,一直很不安,很內疚、很遺憾,帶着不自信走上講台,又帶着懊惱走下講台,整個過程讓我有些暈。課處理到這個程度,的確需要很好的反思自己。下面談兩個自問自答的問題、三個遺憾點、兩個不確定的思考。

一、自問自答的兩個問題

1、問題一:我的40分鐘哪裏去了?

(1)原因:問題的推敲不到位

上完這節課,我一直在思考着的問題是,我的40分鐘哪裏去了?儘管我在課堂上數次的看錶調整時間,依然無濟於事。仔細的回憶了一下,又和一位聽課教師核實了一下,我的時間分配是這樣的:複習約10分鐘+新授約20分鐘+拓展約10分鐘,很顯然,這樣分配不合理,計算教學的課堂,怎麼能沒有訓練就下課呢?!時間浪費在複習和位數相同的小數加減法的處理上。原因有很多,比如因為有意強調學生的學習、書寫習慣而忽略了重點的把握,比如因為想照顧多數學生而最大限度的給學生髮言的機會等等,但是最大的一個原因還是我的問題提煉的不到位。

典型錯例:當學生筆算整數加減法之後,引導學生展示交流時,問題應該是:“這樣做對嗎?”而不是:“同學們仔細觀察他寫的豎式和計算結果,你有不同意見嗎?”問題的跑偏帶動學生關注點、思維點的跑偏,學生很無辜,我很懊惱。

(2)對策:修正問題、微調切入點

如果重新來上這節課,我想這樣改動:

複習環節:組織學生做筆算整數加減法之後,展示學生作品,並提問:“這樣做對嗎?”、“同學們來想一想,筆算整數加減法時該注意什麼?”把學生的評價點集中到題目做的對不對上面,迅速回憶起注意事項,揭示課題。

新授環節:繼續使用三本書的價格情景,學生提問並列式時,順勢把5.40改寫成5.4,確保兩個例題一個是小數位數相同的,一個是小數問題不同的。然後以這兩道題為載體,研究小數加減法筆算的注意事項,明白為什麼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和怎樣對齊的道理,同時討論整數加減法和小數加減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拓展環節:重點處理兩種特殊情況,一個是整數和小數相加減,一個是得數的末尾有0的題目。借這兩道題把小數加減法中要注意的問題繼續補充。

2、問題二:課為什麼會上到這個程度?

(1)原因:面面俱到的負面影響

郯城呂主任有句話説的好:“課不要考慮太多,不要面面俱到!”聽時就心中一驚,課上完後才覺得,我就是“面面俱到後遺症”的典型代表。從設計教案到課堂操作,我在想什麼呢?

複習環節:想複習的充分,想做題,想讓學生談注意事項,還想關注學生的學習習慣……

新授環節:想小步子走,想把整數加減法和小數加減法的對比做充分、想講透算理、想把小數加減法的各種特殊情況都展示總結出來……

面對學生:想給更多學生回答的機會,儘管有時已經不需要他們再回答了......

想得太多,結果失去的更多!

(2)對策:有舍才有得

課堂本不是產生完美的地方,我又何必強求。學生的能力、知識、情感、習慣,怎麼可能在一節課上都得到培養!“捨得”是什麼?有“舍”才有“得”!我需要抓住本質問題去關注,其他的細枝末節潛移默化就可以了。正如王永勝老師重述的華老師的那句話——“行動的搖擺緣於認識的模糊”,的確如此!我的認識本來就不夠清晰,怎麼可能奢望清晰的課堂實踐?患得患失之後一定會失去很多,縱使性格使然,也要努力改正!

二、三個遺憾點

1、遺憾一:估算和筆算沒有對比。

筆算之後,沒有和估算進行對比。如果能組織學生做對比,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感受估算的意義和價值,明白估算其實是一種比較實用的驗算方法。

2、遺憾二:沒有及時改錯。

拓展練習,在處理小數加減法的幾種特殊情況之後,應該組織學生改錯,及時修正。但是因為時間的匆忙帶走了我的預設,忘記處理了。學生不能及時的改正錯誤,對知識的掌握一定會打折扣。

3、遺憾三:0的處理還不夠。

儘管呂主任肯定了我對0的處理,但是我知道,其實還是不夠的。比如,當學生在認識到小數末尾的0可以去掉之後,是不是還可以把15.90和0.27這兩個得數中的0做下對比,明白數學的簡潔美是有限度的,不是什麼0都可以去掉的。

三、兩個不確定的思考

1、思考一:學習小數加減法之前,究竟該設置哪些複習內容?

小數加減法的學習需要的知識基礎有很多,比如整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一位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小數的性質和意義等等,這些知識一一在課堂上進行復習是不現實的,時間不允許。那麼究竟該把哪些知識拿到課堂上來複習呢?備課時我的第一反應是整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必須複習,因為我需要學生對這一知識充分的回憶,以便順利的把整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遷移到小數加減法的筆算中來。後來又覺得一位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既然已經學習過了,置之不理好像也不合適,也需要在課上覆習一下。但是這樣設計之後,複習將佔用10多分鐘的時間(即使問題不跑偏也會這樣),這在時間的分配上顯然不夠合理。後來和一些同事一些朋友交流,覺得複習整數加減法的知識更有必要,因為學生在做小數加減法時會自然的啟動一位小數加減法筆算的經驗,不進行專項複習也可以。所以最後選擇了在課堂上覆習整數加減法的知識,希望這樣可以充分的喚醒學生的知識經驗,把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的聯繫和區別分析的更到位一些,其他的知識點就靠學生靈活嫁接了。這樣處理是否合適,我不太確定,所以我想和各位領導、老師再討論一下。

2、思考二:豎式中的橫線是否該強調用尺子標着來畫?

小數加減法是一節很經典的課,在名師的課堂中,在全國一等獎的課堂中,老師們都在有意識的引導學生用尺子標着畫豎式中的橫線,究竟需不需要?從學生的習慣培養來説,很需要!我們需要強調,需要讓學生這樣做。但是也有一些老師認為,把橫線畫直只是為了讓豎式更美觀,是為了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態度,如果學生在畫線時很用心,不用尺子一樣可以畫的很好,又何必一定要強調呢?我覺得用和不用都有一定的道理,所以不太確定該不該強化用尺子畫線的要求,希望各位領導和老師可以給我指點。

小數加減法的簡便運算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22篇)10

一、教學行為基本達到教學目標

本節課教學中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大部分學生已經理解和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會正確地進行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教學中溝通了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繫,勞麗詩和李婷勇奪2004年雅典奧運會女子10米跳台雙人決賽金牌的事蹟,也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

二、教學活動中的溝通和合作

在教學活動中力圖實現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雙向溝通與交流達到一個較高的層次,因此我設計了多個活動給所有的學生機會讓他們參與到課堂中來,如提問、列式、解答以及小遊戲等,在活動中通過不斷地交流與反饋,通過信息的共享,互相幫助,互相啟發,實現共贏。

三、對教材的把握情況

體育活動貫穿於整節課的教學中。教材提供的素材是2004年雅典奧運會女子10米跳台雙人決賽中國選手勞麗詩和李婷奪金的獎牌榜,這是一條很好的資料,在教學中充分加以利用和發掘。課後的2道練習題也很有代表性,不僅溝通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也提出了小數的加減法有2種檢驗的方法,即筆算驗算和用計算器驗算,提出了算法的多樣性,但在實際的教學中由於時間安排不夠恰當,因此在這方面強調得不夠。“我和姚明比身高”一節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學效果較好。

四、教學過程中還存在着“內傷”

1、課堂教學環節的時間安排要合理

回想整節課的教學,前面探索新知環節所用時間過多,有了整數加減法做基礎,教學小數的加減法只需強調小數點要對齊和得數末尾有0要把0去掉兩點,提綱挈領即可,無需糾纏過多,可以騰出一部分時間進行後面的活動。“小貓釣魚”環節還應再精簡優化,以完成“做一做”第2題。

2、活動過程組織要有條理

本節課安排了多個教學活動,過程基本上較為順利,但在“小貓釣魚”一節中,總體感覺費時多、效率低,有點亂,自己也不滿意,究其原因還是設計不完美,當6只小貓計算完畢後,可讓學生就在座位上選擇1道加法和1道減法算式進行驗算,然後説出小貓是否已經釣到魚。另外沒有釣到魚的那隻小貓出現了典型的錯誤即小數點沒有對齊,還要有針對性地加以訂正,才能達到活動的最終目的。

3、教學過程中缺少“智慧的火花”

本節課雖然完成了教學目標,但從整體上看還不盡人意,存在着一些磕磕碰碰,在一些關鍵的點上未能得到提升,如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思維在碰撞之中未能擦出精彩的“智慧的火花”,整體感覺較為平淡,缺少讓人眼前一亮的光彩,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得還不夠。

4、教師應演示規範的板書格式

本節課以學生上台板演為主,讓學生自主發揮,但豎式的書寫格式也非常重要,教師應當在黑板上板書一個規範的格式,並説明要求,以讓學生清晰、明瞭,並以此標準來要求自己。

數學是一種宏觀的學習歷程,但每節課、每個知識又是一個微觀的探索過程,對於我們每個教師來説,要做的就是珍惜每一個探索的機會,踩好每一步腳印,精益求精,力求完美。

小數加減法的簡便運算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22篇)11

簡單的小數加減法是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繫,數學來源於生活,而又服務於生活。”在現實的生活中,許多學生在購物時已經有了小數計算的經歷及自己的方法。通過感受生活,讓學生明確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時我結合具體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弄清小數點對齊的道理,注重培養學生概括歸納、分析運用的能力。

整節課下來,整體感覺還是比較順暢的,取得了預設的效果。通過出示的數據,讓學生髮現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並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在學生運用口算方法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嘗試運用豎式進行計算,並結合生活經驗和過去學過的整數加減法豎式計算幫助學生理解小數加減法豎式計算算理。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通過小數的加減計算培養學生嚴謹、認真、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

當然,本節課還有許多的不足之處:

①感覺對於學有餘力的學生而言深度不夠,開放性的問題不是太多。

②課堂的後半部分顯得比較急躁,給學困生的機會不是太多,沒有很好的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可能稍作等待,會有新的火花產生。

③駕馭課堂的細節處理有些地方還是不到位。比如在板書的佈局上,還有小組討論的設計上都要做進一步的調整。還有就是對於課堂生成性的資源不能很好的應對,教學機智還是不夠。這些問題都是我要在以後的課堂上不斷注意和改進的地方。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能自己解決的讓學生自己解決,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小組合作解決,老師只是在適當的時候給與一定的引導和幫助,把課堂真正的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

小數加減法的簡便運算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22篇)12

1、《小數的加減法》這節課是在整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用豎式計算是較常用的方法,如果基礎打不好,會直接影響後面的小數的計算。因此,我認為可以在豎式列出後,放手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自己去解決。讓學生在嘗試中可以獨立思考。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充分説説是怎樣思考的,最後進行一些必要的練習。這樣,既落實用豎式計算退位減的問題,為後繼學習小數計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又有利於自主探索的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同時個性化教學又得到了較好的體現。計算課對孩子們來説,往往是枯燥無味,怎樣的教學過程能吸引學生,點燃學生求知的慾望,能讓學生始終帶着飽滿的熱情思考解決問題,是我們始終思考的問題。

2、學生在小數加法結束後,探究小數減法計算方法的環節中,我完全把課堂交給了學生,讓學生獨立研究,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機會,給學生充分思維的空間和時間。學生們不僅找到了小數減法的計算方法,並且還把小數加、減法計算時需要注意的問題作了詳細的介紹:相同數位對齊,在小數加、減法中也就是小數點對齊。這樣,學生的思維在這個開放的空間裏被激活了,真正做到讓學生樂學善思。

3、本節課的不足之處就是僅完成了課本上的練習題,沒有適當進行拓展和延伸。

小數加減法的簡便運算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22篇)13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寓於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並有效的在教學與生活中架起一座橋樑。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活動中不僅完成了對新課內容的建構,而且真切地體會到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真諦。

2、選取現實素材,激發學習興趣是本課的最大特點。課前的購物活動使學生真實地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教材產生濃厚的興趣,並由此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要求。讓學生實實在在地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從而更加親近數學。為了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學數學、用數學,教師充分挖掘“小數加減法”在生活中的原型,在眾多的生活實例中選取“購物”這一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並通過創造性的勞動恰到好處地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糅合在一起。課堂上,教師首先引導學生觀察購物清單,提出數學問題。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發問題,學生的探索必然是積極主動的,發揮學生購物付款的經驗,對小數加減法作出不同水平的解答。

3、面對“列豎式為什麼要對齊小數點”這個重點和難點,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從富有個性的理解和表達中,自主提煉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這些在傳統的教學需要教師總結、歸納的學習重點,在學生充分體驗、感受的基礎上被自主發現,成為學生對知識進行“再創造”的成果。

小數加減法的簡便運算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22篇)14

本節課是在學習了小數加減法有關知識基礎上進行的回顧整理,因為它和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是一樣的,學生的基礎比較紮實,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去解決問題,教師只在重點處給予點撥、補充和引導。

回顧整個教學過程,既有亮點,又有不足。

亮點:

(1)學案設計體現了層次性,由淺入深,既注重考察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又將所學的知識密切聯繫生活實際,同時還兼顧了學生對知識運用的靈活度的培養,注重面向全體學生,同時關注差異生的知識生成。

(2)加強了學生合作交流、評價質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給學生思考和表現的機會,積極的思維給學生帶來了學習的樂趣。教學中為學生搭建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台,讓學生展示、自己評價、糾錯。以達到會做、會講,會表達的學習目的。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體驗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3)本節課注重了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教學中學生利用小數加減法的有關知識,去發現解決問題的策略。在學習活動中,培養分析比較能力,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不足:

(1)對知識的總結不夠準確。

(2)學生的書寫應從細節入手。書寫應從左到右,小數點應是圓的,學生在改正錯誤時,不能中原題中改等。

(3)對學生思維能力的關注度不夠。用班班通展示學生的學案會更全面,同時也能暴露出更多的問題。

這節課也存在着如何使複習課更加實用高效,在以後的複習中我將更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讓學生能做到真正的學數學,用數學。

小數加減法的簡便運算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22篇)15

“位數不同”的小數加減法是在兩位小數加減兩位小數“位數相同”的小數加減法的基礎上學習的。

因此,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有三個。

1.進一步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位數不同”的兩個小數相加減以及“整數加減小數”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比較熟練的進行計算。

2.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學生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

3.滲透化歸的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

下面是就這三個目標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現,我認為這三個目標在本節課中得到了較好的落實。

一、化歸的思想方法得到較好的滲透。

首先由老師提供“一本故事書5.8元,一本連環畫2.75元,”兩條信息,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學生提出了:

(1)買兩本書共多少元?列式:5.8+2.75;

(2)兩本書相差多少元?列式:5.8-2.75;接着老師又提供一條信息:如果媽媽給你8元錢,讓你去買書,你又可以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3)賣一本故事書還剩多少元?列式:8-5.8;

(4)買一本連環畫還剩多少元?列式:8-2.75。4道算式出來後,①讓學生估算,並説出估算方法,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②放手讓學生獨立嘗試;③全班交流,進一步理解算理,明確算法;④引導觀察,抽象概括“位數不同”的兩個小數相加減以及“整數加減小數”的計算方法,同時適時滲透化歸的思想方法,即把“位數不同”的小數加減法如何轉化為“位數相同”的小數加減法,從而使新知識得到解決。此題,教師改變了以往一題一例的模式,老師既深鑽了教材而又跳出了教材,對教學內容重新整合,創設了開放性的問題情境,學生思路開闊了,思維的火花閃現了,他們調動了原有的知識結構去探索該情境中存在的數學問題,並積極地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發現問題,真正理解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二、學生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得到了較好的培養。

體現在三大環節。一是探索新知部分。4道算式出來後,先估算,後獨立計算,算後再和估算進行比較,看誰估算的結果和正確值最接近。二是綜合訓練部分。當老師提供六種文具的單價“筆盒9.8元、書包30元、鉛筆0.7元、本1.2元、轉筆刀2.46元、尺子1.45元”後,提出:

(1)3元錢可以買哪兩種文具?

(2)40元錢買哪兩種文具找回的錢最少?然後放手讓學生提出有關數學問題,學生提出

(1)我買兩種文具的錢在10至11之間,我一定買的是哪兩種文具?

(2)我買的兩種文具的和是一個自然數,我買的一定是哪兩種文具?三是課堂作業部分。要求作業先估算再計算,能口算的直接寫出結果。這三個環節的有效實施,使學生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的培養落到了實處。

三、重視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在綜合訓練中,我把課後第二題進行了修改,原題是“筆盒9.8元、書包35.6元(改為30元,意在對整數加減小數進行訓練)、鉛筆0.7元、本1.2元、轉筆刀2.46元、尺子1.45元,購買兩種你最需要的文具,一共要用多少元?”改為:“要求學生從這6種學習文具中,任意購買兩種不同的學習文具,求出一共要用有多少元,共有多少種不同的列法?”這個問題的提出,把學生的思維引向了深入,學生很容易用數線段的方法5+4+3+2+1=15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到此並沒有結束,老師又提出:“請同學們猜一猜,如果讓你求出任意兩種文具相差多少元,又有多少種不同的列法?”當學生猜出10種和15種出現了兩種結果後,教師在引導學生辯論中,學生找到了“把這6中文具由大到小排列”的方法後,再一次用數線段的方法解決了這個新問題,學生較好的運用了化歸的思想方法。最後讓學生把這15道加法和15道減法題一一搭配列出算式,做在作業本上,讓全體學生親自體驗搭配的思想方法,同時使學生估算、口算、計算的能力得到了培養。

小數加減法的簡便運算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22篇)16

學生已通過整數的加減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小數的加減法正是在此基礎上教學的,在進行這一知識點的教學時,改變了以課本為主,以傳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將學生置於主動者的位置,整堂課的氣氛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

1、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是計算中的一部分,因此具有計算題的普遍特徵,學生較易掌握,但枯燥乏味。如果只是一味的講練。學習顯得很被動,情景創設比較成功,奧運會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慾望,而且這個情景也比較自然的貫穿了整節課,讓學生在主動中探索,在快樂中求知。

2、小數的加減法的計算不是很難,這在課堂教學中表現得很比較明顯,當學生提出了問題後,大部分學生都能正確地計算出,這時課才開始,在老師還沒進行計算方法的教學時,這時老師不是就此而止,而是趁勢引導:你是怎麼計算的?數位對齊就是什麼對齊——讓學生在做中發現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在親身體驗和探索中認識數學,解決問題,在合作交流過程中與人分享和獨立思考中感受方法。

3、小數位數不同的小數加減法是本課的重點。而整數減小數也是該部分中的難點,注意這方面,強調數位對齊,注意引導學生先把整數寫成小數再進行計算,突出了計算中的難點。

4、對於小數位數不同的小數加減法的練習應該進行加強。

小數加減法的簡便運算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22篇)17

今天上了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即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小數加減法的教學是在小數的意義、性質、數位順序表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學這部分知識,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和法則,還要同整數加減法結合起來,讓學生整體上把握加減法的實質。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在算理上與整數的一致,都是相同的數位上的數對齊。以下是我對本節課的幾點思考:

1、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寓於現實的、有意義的生活中,並在教學與生活中架起了一座橋樑。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活動中不僅完成了對新課內容的建構,而且也體會到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真諦。

2、利用學生現實生活中的購物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本節課的最大特點。通過學生親自購物活動使學生真實地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從而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3、為了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學數學、用數學,我充分利用“小數加減法”在生活中的原型,在眾多的生活實例中選取了“購物”這一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境,並通過創造性的活動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融合在一起。

4、在課堂上,我首先引導學生觀察購物清單,提出數學問題。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發問題,學生的探索必然是積極主動的,發揮學生購物付款的經驗,對小數加減做出不同水平的解答。

5、設計不同的有針對性的練習。在不同題目的訓練中,學生通過不斷的實踐,從而理解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但是我總覺得缺少點什麼,這樣的教學學生除了獲取知識以外,還獲取了什麼?學生有沒有考慮過“為什麼這樣做?”“這樣做出來的結果正確嗎?”等這幾個涉及數學思維方面的`問題?比如在第一次的感悟中由於小數數位相同,絕大多數學生很自然會把小數點對齊進行計算,結果自然是正確的。我在教學中好像無條件地認可了這種算法,至於這種算法成立的前提條件我未讓學生充分的討論,學生也毫不懷疑地順着我的思路下去,第二次感悟(小數數位不同的加減法)就這麼順其自然地判相同數位對齊的算法為對,其他的算法為錯。這不免使我想到課堂上存在的一種現狀:在表面上情境創設、算法多樣化、交流互動等“美麗光環”的掩蓋下,學生的學習其實是膚淺、浮躁的。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會注意學生思維能力這方面的培養。

小數加減法的簡便運算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22篇)18

本冊教材第一單元《小數的認識和加減法》教材編寫體現以下特點:

1、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下進一步學習小數。

2、藉助直觀模型和操作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掌握小數的加減法。根據這一特點同時結合三年級下冊藉助購物情境學習了一位小數加減法計算的基礎。

因此,本單元的教學我主要從以下幾點進行:

第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強調新課的預習,有意識的培養並訓練學生的自習能力。從作業反饋的情況看來,對於一些如兩位小數大小的比較,兩位小數的加減等這樣有章可循的知識,學生通過自學的掌握情況還比較可喜的。

第二,教學充分聯繫了實際,通過引導學生不停的“舉一反三”,使教師能在第一時間裏瞭解到學生對新知的掌握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促進有效教學。

第三,教學環節設計緊湊。隨着學生年齡的增長,知識水平的提高,學習能力的增強,我有意識地調快了教學的速度,使課堂更加緊湊,提高了學習效率。

從作業反饋出的情況來看,粗心大意的情況普遍存在,今後還應着力於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小數加減法的簡便運算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22篇)19

本節課是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95-97頁的內容。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有成功的方面,也有遺憾的地方:

一、成功點

(一)、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本節課教材給出的情境是2004年雅典奧運會跳水比賽女了10米跳台雙人決賽的一個情境。通過分析教材我認為現在是2010年,2004的奧運會離同學們已經太遠,而且當時這些孩子還在是幼兒班的孩子,這樣的情境,對於同學們來説很陌生而且很遙遠。根據《數學課程標準》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創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的要求,教師要由“課程計劃的執行者變為構建者”,要做到“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對教材的實施不能就課本教課本,依樣畫葫蘆,而應立足新課標,按教材的編寫意圖,大膽地處理教材,靈活有效地組織教學,拓展課堂教學空間,教學要源於教材而不拘泥於教材。只有這樣,才能使教材充分發揮潛在優勢,課堂教學才能充滿生機活力,學生才能想學、樂學、會學數學。因此我把情境改為為地震之後同學獻愛心捐款的情境。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中選取素材,將數學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設疑引思,引導學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經驗探索新知識,掌握新本領。

(二)、找準學習的起點。

奧蘇貝爾認為:影響學習最主要的原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為了更好地瞭解學生的學習起點並進行有效的教學,在執教本課的前一天,我在我校的四年級的班級進行了一次教學前測,結果是:對於此內容,學生能結合情境提出部分數學問題並用小數加減法列出算式並非難事,教師只要創設合適的情境並組織學生互動交流即可。①幾乎每位學生都已經能用豎式計算一般的小數位數相同的加減法(得數的小數部分末尾有0的除外),這類題目簡單帶過就行;②大部分學生都已經能正確計算數位不同的小數加減法,但是很少有學生能夠表達清楚。就由此引入並展開新知教學,讓學生掌握列豎式時要數位對齊也就是小數點對齊,從低位算起,這是教學重點之一。小數的基本性質同學們已經學過了,但在計算小數位數不同的加減法時不會自然想到可以用0補足,在小數加減法得數的小數部分中間有0時有人會把0去掉、末尾有0時大多數人不會把0去掉,這是教學重點之二。學生對於6-5.34=0.66這類問題的困難應該比較突出,而且與新舊知識都有關,這是教學難點。總之,大部分學生對於學習此內容的知識儲備已經很豐富,但一些典型的普遍的問題,還需要老師提供思考的空間、點明知識的要點。

(三)、體現算用結合。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計算教學時應使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量關係,並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就給計算教學賦予了新的內涵:計算是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工具,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我一方面努力使計算技能的形成與解決問題相結合,另一方面努力把握好“算”與“用”的度,明確計算教學應以計算為重點、以解決問題為歸宿。

為了讓“算”、“用”有機結合,我深刻理解並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對教材進行了適度的改編,創設了“阿勇與阿偉在汶川、玉樹兩次地震中的捐款”的情境,讓學生提出問題並列出算式,即:13.6+614.36+5.3413.6+14.366+5.3413.6-614.36-5.3414.36-13.66-5.34。這些算式都是經過細心揣摩之後確定的。接着選擇14.36-13.6來計算,提出“①為何這一題的末尾數沒對齊?②小數點對齊就保證了什麼?③為什麼要相同數位對齊?”等問題,因為學生有這方面的基礎,即從單位角度講元只能與元相加減,角只能與角相加減,分只能與分相加減,從數位角度講個位只能與個位相加減,也就是説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減。所以同學們在我的有效引導下很容易結合問題情境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我設計在最後的練習時先計算再應用,主要是因為在學生初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後正是計算技能形成的關鍵階段,先針對重點、難點進行專項訓練,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更好地體現算用結合的理念。

(四)、法理互通。

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是計算教學的兩大任務,算法是解決問題的操作程序,算理是算法賴於成立的數學原理。教育心理學認為:任何一項基本技能的形成都需要經過反覆操練才能正確掌握。計算是一項技能,需要一定的時間訓練才能形成。因此,我努力在直觀算理與抽象算法之間架設橋樑,讓學生充分體驗由直觀算理向抽象算法過渡和演變的過程,從而達到對算理的深層理解和對算法的切實把握。為了更好的凸現計算教學的特點,我儘量讓學生經歷“解讀情境、提出問題、列出算式算法、明算理總結計算方法嘗試計算會鞏固算法的計算練習、提升算法的應用練習”的過程。採取先嚐試計算、再討論算理、最後總結算法的教學策略。

1、通過計算14.36-13.6與相關問題的追問,讓學生理解小數點對齊就是相同數位對齊,只有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減,也就是計數單位不同不能相加減,掌握小數加減法列豎式時要小數點對齊,計算時要從低位算起,小數位數不同時可以用0來補足。

2、通過計算14.36+5.34,讓學明白得數的小數部分末尾有0的情況,一般要把0去掉,把小數化簡。

3、通過計算6-5.34,讓學生明白整數與小數相減時,要在整數的後面添上小數點並補出與減數相同位數的0,這是一個連續退位的小數減法,是一個難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梳理計算小數加減法應該注意什麼,這其實是總結計算方法。

二、遺憾點

這節課在備教材是做了充分的準備,但是由於缺少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就缺少備學生的機會,所以在執教過程中,留下了一些遺憾,比如在創設情境之後在學生提出來的問題中有三步計算的問題,既然學生已經提出了問題,教師不可能不予理睬,導致在這一個環節浪費了一些時間,在學生會算法、明算理的環節裏,學生課堂上生成的教學資源較多,如:計算6-5.34的時侯,出現了數位沒有對齊的情況、計算錯誤的情況、整數後面沒有添上小數點和0的情況等,這些教學資源就是很好的教學資源,也是我感到欣慰的地方。但是由於出現的情況比較多,所以在時間上就不得不付出。縱觀我的這節課,沒有大量的練習,用了很長的時間才結束了新課的學習。把大量的時間用在了明算理掌握算法的過程中,在此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情況問題,我只能引導學生有條理的呈現、解決。所以,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就把眾多的情況問題都見識、解決了,學生的思維也得到了鍛鍊。但是這樣一來,在時間的把握上就出現了問題,沒有時間讓學生來大量的練習,導致了課堂不完整。所以,我覺得我對“精講多練”的把握還欠缺。“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缺憾是一種激勵,更是一種動力,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會珍惜每一次鍛鍊的機會,不斷反思提升自已。

三、思考

通過對本節課的教學,我對新課改背景下的數學計算教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比如:怎樣教學才能避免課堂教學中的形式主義?怎樣讓學生經歷算法獲得的過程?在計算教學中怎樣體現

“算”“用”結合?在計算教學中怎樣凸現算理與算法?怎樣讓學生在課堂中獲得更多的自主發展機會與空間?相信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定能把我引入課改的更深處。

小數加減法的簡便運算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22篇)20

《小數的加減法》是人教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的內容。學生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曾在三下學習過小數的初步認識及簡單的一位小數加減法,四下學習這一內容之前學習了小數意義和小數的基本性質。在此基礎上,學生學習小數加減法是比較輕鬆的。在本課的教學中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緊密聯繫生活實際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自己探索、合作交流獲得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因此在教學上體現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緊密聯繫生活,創設問題情境。老師藉助學生喜聞樂見的體育運動盛會奧運會設置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與愛好。讓學生提出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女子10米跳台雙人決賽中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小數加減法的愛好。順理成章地引入小數加減法,使學生以最佳狀態進入解決問題的活動,主動探索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在鞏固練習環節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的基本理念。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習,學生更能體會出學習小數加減法計算的意義,感受數學的價值。

第二,教師大膽放手,學生自主探索。由於學生已有整數加減法計算的基礎,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一知識經驗促使學生根據已有經驗去解決問題,嘗試小數加減法的豎式寫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同時,通過師生、生生間的交流活動將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總結出小數加減法筆算的一般方法,進一步理解列豎式時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第三,重視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前提是,使學生逐漸形成不斷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良好習慣。教學時充分利用2004年雅典奧運會跳水比賽情境,為學生提供各種素材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空間。

同時,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

1、對重點的理解有偏差。《小數加減法》一課的重點應該是對算理的理解。計算課的算理肯定是重點,但是直到上完課,似乎在我的心裏對於小數加減法的算理表述還不太明確。其實就是簡單的`一句話:相同數位對齊,因為只有計數單位相同才能相加減。正因為對重點的理解出現了偏差,所以在這節課上,算理的講解顯得很薄弱。

2、計算方法的講解過濃。對於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學生並不感到困難,只要在算理上理解透,把難點(小數減法中小數數位不同時的計算方法)突破,那麼過程相對來説就簡單容易得多了。在練一練中,我過多地講解了計算方法,導致沒有節省下時間做後面的思維拓展題。

從這節課來反思自己的教學,那就是課前研究教材的工作還沒有做到位。在對教材深入分析後,首先對一節課的教學目標要進行明確的定位;其次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也要心中有數,並確定好要求學生掌握到哪個程度;再次每一環節中要解決的問題要有層次性,把教學重、難點分散在各個環節中進行有意識的突破。精心地設計與預設是成功教學的前提,做好充分準備贏在“起跑線”上。

小數加減法的簡便運算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22篇)21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學習數學的根本是解決問題。數學教育在於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培養,強調數學教育與生活世界的聯繫,而不能簡單的理解為內容的置換。

小數加減法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上進行教學的,都是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減。通過對整數加減法計算方法(即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減)的複習,遷移到小數加減法上來。在新授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

首先創設一個購物情境,讓學生自由選擇想買的文具,從而獲得圖片上呈現的數學信息,通過信息讓學生髮現其中的數學問題,先讓學生説出想買什麼?然後由教師的問題引入例題,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尋求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教師根據學生説的方法進行重點教學。在教學豎式時,我設計了質疑環節,加深了學生對小數點的認識,並講述了生活中一個有關小數點的真實故事,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再次讓學生知道小數點的重要性。

接着教學小數減法時,以學生為主,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導作用,激勵學習興趣。用他們開始想買的文具提出自己的減法問題,採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得出結論。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計算方法,我就乘勢追擊,巧妙的提出想讓他們解決的問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在板書減法豎式時(1.2元-0.6元),故意不寫差上的0和小數點,使0.6變成6,這時激起了學生們的強烈反映,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七嘴八舌的指出老師的錯誤,有的學生説漏了“0”就不是小數了,還有的學生説沒有小數點就變成6元了,大家説得可熱鬧,把一堂枯燥的計算課,變成了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課,而這樣的質疑效果也是我想要的。就着這樣的氣氛我讓學生討論“為什麼得數前面的0和小數點不能不寫?”結合剛才的爭辯,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最後總結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的聯繫,並完成了一個思維拓展題,使學生的學習內容得到了昇華。把教師的講解權充分還給學生,這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標,因為孩子們才是教學活動中的主人。

在這次教學中,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寓於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並有效的為教學與生活架起一座橋樑,體會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內涵。在這節課中,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採取合作交流、討論、説理、爭辯、糾錯,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在聽取同伴意見的同時進行反思、取長補短,隨時調整自己的思維結構,使每位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理解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其中藉助錯誤資源,使學生加深理解小數點對齊就是相同數位對齊,在新授中,突出小數加減法的算理。

教學下來,我認為整堂課缺乏嚴密的安排。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教學設計,應從“靜態設計”走向“動態設計”,“從固化設計”走向“彈性設計。”教材的靈活運用不夠,創造性差,在新課教學的過程中時間把握的不好,導致練習量不夠,學生的反饋老師無從掌握。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體驗,通過自己的體驗、理解、吸收、內化、思考等過程進行知識建構,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數加減法的簡便運算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22篇)22

本節課《小數加減法》是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內容。在教學時,總體感覺很順暢,學生思維活躍。

一、生活中的數學會帶給學生無盡興趣

引入部分,我分別採用了整數加減法的豎式計算進行導入,促使學生對整數加減的豎式計算進行一個較好的梳理及認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來。新課教學時,我還用了學生經常遇到的生活情境進行引入,通過圖片讓學生小組觀察,在觀察的過程中發現數學問題,為學生展示了一個生動活潑、具有生命力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實實在在地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從而更加親近數學。為了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學數學、用數學,充分挖掘“小數加減法”在生活中的原型,在眾多的生活實例中選取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並通過創造性的勞動恰到好處地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揉合在一起。從而對小數加減法作出不同水平的解答。

二、在教學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在課堂上,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發問題,發揮學生積累的競賽經驗,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學生的探索必然是積極主動的,面對“列豎式為什麼要對齊小數點”這個重點和難點,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從富有個性的理解和表達中,自主提煉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這些在傳統教學中需要教師總結、歸納的學習重點,在學生充分體驗、感受的基礎上被自主發現,成為學生對知識進行“再創造”的成果。也掌握了小數加減法計算時小數點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要對齊,然後按照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計算。通過教學,發現學生對計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列豎式計算的正確率也很高。

三、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被減數的小數位數比減數的小數位數少的計算題,學生常常會受整數減法的影響,將末尾的數對齊。為此,通過舉例子,引導學生討論,發現:“凡是遇到被減數的小數位數比減數的小數位數少時,可以先在被減數的末尾補0,使被減數的小數位數與減數的小數位數一樣多,再按照整數減法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這樣一來對位就較容易。學生按照這樣的方法列豎式後,正確率明顯提高;對個別學生則提出強制的要求,必須記住這種方法。

2.同時,我還對題型進行了拓展,加強學生的應變能力,如:7.3+3.24=、5.1+3.35=等題目,通過這些題目突出小數點對此的計算方法。明確本節課的學習重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