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雨點》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7W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雨點》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雨點》教學反思

《雨點》教學反思1

新的教學理念告訴我們,一切的學習方式都應該用符合兒童情趣的方式進行。教學時應注重學生的自主探討,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注重交流合作,體驗共同學習的樂趣。

這節課我是這樣設計的,在學唱歌曲之前,我先引導學生進行節奏的簡單訓練,由於一年級的學生第一次接觸節奏譜,也沒有形成一定的節奏概念,如果單純看節奏的話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我結合本課歌曲內容,用導語引出學生對雨的聲音的認識,然後巧妙的問學生:“小雨一開始下的很慢,是什麼樣子的呢?”結合樂器複習,用沙球模仿節奏 “ⅹ ⅹ”並且逐漸加強難度,出示節奏 “ⅹ ⅹⅹ”讓學生一邊用沙球模仿一邊嘴裏念,學生學習節奏的興趣很快被激發了,然後我引導學生自己創編節奏,設計情景,“小雨越下越大,還可以發出怎麼樣的聲音呢?”學生在小組內激烈的討論了起來,並且爭着用沙球來模仿,在此基礎上自然引出“ⅹⅹ ⅹ”學生在快樂學習中自然掌握了本課的教學難點。對於歌詞的學習,我也在與學生的交流聯想過程中,引導學生自己總結,我用問答的方式,提問:“小雨落下來,會落在哪裏呢?”“落在那裏又發生了什麼變化呢”這樣做,學生也更容易記憶歌曲歌詞。歌曲歌譜上只出示了兩段歌詞。而實際歌唱過程中會有三段歌詞的演唱,因此,我把中間一段落進魚塘裏的歌詞設計為學生創編部分,讓學生把自己的想象放在裏面來演唱,學生覺得很新奇有趣,學習氣氛也相當好。正確學唱歌曲的'過程中,我積極採用接唱的方法,先讓學生把“小小雨點,小小雨點,沙沙沙沙沙”部分練唱完畢,而我則和學生用對唱的方法,把後半部分接完,一兩遍下來,學生很快就學會了重複多變的演唱,再唱下去就很輕鬆。

本課教學過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學生在設計節奏型的時候有出現和預設內容不同的節奏,也有出現了3/4拍中的節奏型,這個時候我就覺得很苦惱,因為這並不能稱之為錯誤,但是又不符合本課的設計要求,所以在設置要求目標的時候還是應該注意提示的範圍。再者,設計動作的時候過分強調動作的統一,影響了學生的自由發揮,後來我改變了方法,讓學生先自己根據歌詞創編動作,再進行總結,效果好了很多。

《雨點》教學反思2

一、教材分析

《小小雨點》是一首活潑、歡快的兒童歌曲,充滿着天真浪漫的童情。全曲為四二拍子,大調式,一段體結構,歌曲節奏密集,旋律歡快、充滿活力,描繪了小小雨點從天空上落下來時,小花朵與小麥苗高興的情景,表現了孩子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愉快心情。從《小小雨點》密集、輕快的節奏,級進、小跳的旋律等藝術要素中體會“小雨點”活潑跳躍的形象。根據藝術教學課程標準要求,激發學生學習藝術的興趣,掌握正確的發聲及演唱方法,樂於參與藝術的表現和即興創造,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精神。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能力目標:

(1)會唱歌曲《小小雨點》,能積極主動的參與藝術活動,能正確選擇雨聲為歌曲《小小雨點》伴奏。

(2)通過綜合活動啟發學生為歌曲創編歌詞,培養學生再創造的能力。

2、德育目標:引導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從中感受自然帶給人們的美麗。

3、重點與難點:

重點:學會演唱歌曲《小小雨點》,並能夠通過聲音及動作表現。 難點:創編適合的歌詞表現歌曲。

4、教學準備:學生自制沙錘

二、教學過程

精講巧練,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漸進的深化教學內容。展開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師生雙邊活動。

三、教學手段:

以現代化的電教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增加了直觀性和趣味性加大了課堂密度,提高了教學效果。

結合多媒體動畫創設音樂情境,幫助學生感受春天的美景,讓學生從多媒體動畫中去感受,發現和判斷,啟發學生聯繫自己對自然景象的觀察。邊看動畫邊聽雨聲,使學生的聽覺與視覺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使得學生明白自然界的萬物都離不開雨水的滋潤。並能很直觀的分辨出適合《小小雨點》的伴奏雨聲。運用多媒體動畫範唱歌曲《小小雨點》,去直接感染學生,使學生有一個比較直觀的印象,引起學生學習的慾望。

四、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景激發導入

我運用多媒體動畫引發學生興趣,讓學生説説你在圖畫看到了什麼?啟發學生聯繫自己對自然景象的觀察,邊看動畫邊舞蹈。

(二)情感體驗學唱歌曲

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學生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後,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達到師生和諧配合的教學氛圍。在學生歌表演時老師參與其中,做到師生互動,以情感染學生。我把自己當作了小苗、小樹、花兒、魚兒,盡情地唱遊,盡情地歡笑。與孩子們一起輕快地舞蹈,讓學生唱得輕鬆,跳得愉快,共同營造出了一個歡快、活潑、生動、有趣的教學氛圍。

(三)歌詞創編展示自我

讓學生創作歌詞、傾聽自己的內心音樂,引導學生懂得不只有小花和小苗需要雨水的滋潤,這樣孩子情感得到了深化,思維得到了拓展,從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音樂是“動”的藝術,我覺得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親自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在教學過程中,我儘可能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在師生互動當中,一同分享掌握音樂知識的無窮樂趣。總之本課的教學設計考慮到了音樂學科的特點、課時的教學任務、學生的年齡特點等因素,運用各種教學媒體輔助教學,尤其是電腦媒體的介入,使得課堂氣氛活躍,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始終處於積極狀態,給學生良好的藝術薰陶。

《雨點》教學反思3

《雨點》這篇課文,是一首簡短的詩歌,非常優美,富於兒童情趣的語言,讓小朋友認識水的世界。描寫了雨點落到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不同的狀態,語言生動形象,貼近學生自身的生活感受,充滿童趣。

首先我認為我做到了如下幾點:

一、喚醒“讀”的慾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用簡潔而明快的導入能激起學生們“想讀書,要讀書”的慾望。因此,我在引導學生讀書時,會給他們暗示和鼓勵的語言。例如,用“認真讀課文,你們就會明白的”這樣的話來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在教學中,我不但注意對學生讀書的訓練,而且還引導學生把幾句話合併成一句來説,這樣可促進學生對句子的進一步認識。同時也訓練了學生語感的表達。

二、用心去“體驗”

“體驗,是開啟文本的金鑰匙。”我引導學生深入課文,帶着自己的切身體會去感悟詩歌內涵。如在引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我抓住“睡覺”“散步”“奔跑”“跳躍”這幾個關鍵詞讓學生親自擺一擺姿勢,説説自己的體會,並結合實際生活加入自己的理解。這樣,學生朗讀起來才會動情。

三、放飛想象的翅膀

創造是一種最高的境界,“也來當回小詩人”拓展説説雨點還會落在哪裏?雨點還會怎麼樣?使學生展開了想象的翅膀,使課堂再次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反思:

聖陶先生説,“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入選語文書的每一篇都是絕佳的範文,怎麼樣從這些例子中剝取真核呢?還得從文本出發,不斷地反覆地品讀咀嚼文章的味道,爛熟於心,再精心設計備課,同時又要注意不可替代學生的主體地位,剝奪學生與文本交流的`機會。

我沒有很好地把握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的重點,即識字寫字的教學,相反在理解上花了大工夫,還將適於發散思維的拓展訓練提前拉入第一教時,擠佔了識字寫字背誦的時間,使課堂寫字到最後匆匆而過,沒有將最關鍵的把握住。因此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如何紮實有效地把握住識字寫字教學是我將要努力的方向。單純的識字教學即把生字詞語集中出示,請小朋友認讀,這種方法較機械、枯燥,暗自也覺得實在是不妙的教學方法,於是新奇於隨課文識字這樣一種有趣的教學識字方式。但是沒有試過就不知道,隨課文識字不是表面看上去那麼簡單,教者花的功夫非比尋常,怎樣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認識這些詞語,都要經過巧妙的設計與安排,有時就為教一個字,就要想各種方法,一種方案不行再換另一種,能將識讀同步,做到不留痕跡,定然經過無數次的修改教案,無數次的課堂實踐。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時出發點是識讀同步,而往往在沒有真正理解什麼是識讀同步,或是沒有巧妙構思、操作未達到成熟的時候,就容易流於形式,只見一個花架子而已。對我來説,對識讀同步這樣一種教學方式還需要做更多的學習

一堂課教完,有時總感覺缺了點什麼,就好象一句説完的話卻沒有畫上句號一樣,那麼課堂教學中的這個句號就可以説是鞏固複習的環節了。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也忽視了鞏固複習的環節,而不適當地進行還不成熟的拓展訓練,反畫蛇添足,本末倒置了。鞏固複習其實不同於人們印象中的作業,它是一種總結,更是一種提煉和運用,方法更要求多樣靈活,那麼即使是複習已學的內容也會是其樂無窮的。

《雨點》教學反思4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該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雨點兒》這篇課文,不僅僅要告訴學生雨水與植物的生長關係,還藴涵着更具有人文性的東西。這要通過學生反覆朗讀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讓學生感悟到雖然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去的地方不一樣,但它們的生命同樣精彩。因此不僅要教會孩子們一般的語文知識,還要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迪,在學習中學會做人。本課的難點就是通過讀課文使學生了解雨水與植物的生長關係,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迪,在學習中學會做人。雖是一年級的`國小生,但通過學習也很容易就悟到了雨水和植物生長的關係,可是語文教學不能像常識課那樣教學,因此我的教學目標設為初步瞭解雨點兒的作用,一節課下來學生基本都能達到這個目標。

在課上關鍵還在於朗讀的指導。《語文課程標準》在階段目標中要求1~2年級的學生:“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對於正處於閲讀起步階段的一年級孩子來説,讓他們初步感受閲讀的樂趣,培養閲讀興趣,從而喜歡閲讀,是這個階段閲讀教學最為重要的任務。因此,我們應把“讓學生能朗讀課文並感受閲讀的興趣”作為起步階段閲讀教學的第一要求,採取多種手段讓每一個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地讀書,進而視讀書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嚮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語言的特點”和“閲讀的樂趣”。課文生動淺顯,語言優美,富有童趣,學生愛讀並且能自己讀懂。在教學設計時,我根據課文的特點,以讀為主線,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調動其積極性,引導他們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懂課文,入情入境地讀、有滋有味地讀,在讀中體驗,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有所創新,從中感受到閲讀的樂趣。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讀出雨點的純真。但是美美地讀一讀,比賽讀一讀,分角色讀一讀,關鍵都要在學生對本篇課文熟悉的情況下,可是這節課學生顯然對文本還不是很熟悉,要想讓一年級的小孩子剛剛接觸這篇文章就能很有感情地朗讀確實目標定得有點高,除非課外教師讓學生去把文章讀通,所以學生在課上讀起來還不能很好的表現他想要表現的感情,甚至還有些拖。這也許也是在告訴我:以後的教學中,有必要讓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

誇美紐斯説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設情境,通過教材這個文本載體,將學生帶入愉快的學習氛圍之中,為學生營造一個無拘無束地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空間,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其思維在其間任意馳騁,“悟”出文本要表達的情感。在教學《雨點兒》時,我首先用猜謎語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很快的從課間活動轉移到課堂中來,為上好這堂課打下基礎。

我認為,孩子們學習語文應該是一種美麗的暢想。在追求自主感悟、個性體驗,人文薰陶的新課標環境下,我們的語文教學更應該給學生的學習提供美麗暢想的情境和空間,讓他們在美好的環境中學習語言,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培養語感,張揚個性,陶冶行情,提高學習興趣,更好地體現語文學科豐富的人文內涵。所以,在課文教學中,我充分運用多元的學習策略,如用多媒體課件圖文、聲響並茂的效果,為學生學習創設美好的想象空間,提供學生體驗、感悟,引導學生美美地學習課文……如,在課始播放歌曲《小雨沙沙》,讓學生跟着音樂數雨點兒,把雨點請到我們的教室裏來,和雨點兒交朋友,很好地激起了學生的學習、探究的興趣。在第5段教學中,我運用課件的動畫效果,再現雨前雨後情景,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通過電腦課件展示雨過天晴,滿眼是紅豔豔的花,綠油油的草,水珠在花瓣、葉片上滾動,蜻蜓、蝴蝶在花叢中飛舞。種子開始發芽、長葉、開花,田野裏冒出了各色的野花,嫩綠的小芽的畫面。讓學生看着畫面內容,感情朗讀第五小節。教師適當範讀,引導學生讀出意境,讀出韻味,將內心對雨點兒或喜愛,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釋放於朗讀之中。

《雨點》教學反思5

《雨點》教學反思此次校“七彩杯”我選擇了《雨點》一課進行備課和上課。《雨點》是一首兒童詩,四句話,分別寫了雨點在池塘裏睡覺、在小溪裏散步、在江河裏奔跑、在海洋裏跳躍的不同動態。語言簡練,富有童真、童趣。

整堂課我設計了:雨點落在什麼地方?在這個地方幹什麼?這樣一個問題去統領全詩。其實這個問題,對於一下的孩子來説並不難,他們很輕鬆就找到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這幾個地點,之後我再追加提問,點出了三點水偏旁的寓意。但在這些地方幹什麼,這是這個理解課文的`中難點。關鍵是要學生通過睡覺,散步,奔跑和跳躍這幾個詞,其理解雨點在這些地方的狀態。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我利用了多媒體的技術,找到了雨點在不同地點的不同形態的錄像材料。同時我也想到了,可以讓學生們用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來理解。但是,在課堂的處理上,順序的呈現還是有不盡如人意之處。其實睡覺一詞,可以直接讓學生睡一睡,一小會兒安靜的片刻,無需多媒體的輔助,學生就能體會到小池塘裏水的安靜,自然在朗讀是會輕輕地讀,慢慢地感受。在處理跳躍這個詞時,因為班級裏很多孩子並沒有看過大海中翻滾的浪濤,可以直接先將錄像展示給學生,給他們直觀形象的印象,幫助他們理解就可以了。

在對四句話的處理上我還是很滿意的。我並沒有給學生全部包辦,而是通過先用第一句講解方法,第二句適時講解並點撥,第三句自己試着讀,試着理解,第四句指名讀,聽聽他讀懂了沒有。一步一步放手,讓學生自己掌握讀書理解的方法。

總之,有優點,也有遺憾。但教學上沒有非常完美的,今後我將更加努力。

《雨點》教學反思6

《雨點兒》是一篇童話,文章內容生動淺顯,語言優美,富有童趣,通過大雨點和小雨點的對話,讓學生知道雨點是從雲彩裏飄落下來的,雨點會給大地上的植物帶來變化。根據教材的特點和該年級的教學要求,我在教學中貫穿以下教學理念:

一、“趣”字引路,讓識字教學水到渠成。

與生動有趣的文本內容相比,單一的識字環節往往是一個不受學生喜歡的過程。如何讓學生主動而愉快地參與到識字學習中來,這是我經常思考的問題。本堂課作為本文教學的第二課題,識字環節已經初步完成,重要的是通過複習來進一步鞏固學生對生字的掌握。針對一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我把生字全都寫在一個個的“雨點”上,設計了:“開小火車叫生字寶寶的名字----把拼音寶寶藏起來讀一讀----送雨點兒回家”等學生喜愛的方式來鞏固生字,學生的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起來。等把生字寶寶全都“送回家”之後,又讓學生聯繫板書讀一讀,進一步鞏固了生字學習。

二、重朗讀指導,營造氛圍,激活文本,讓學生暢所欲言。

語文教學要積極引導學生走進文本人物的內心世界,與他們進行跨時空的心靈碰撞、情感交流,在角色換位中,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內心體驗。而要達成這個目標,就必須注重讓學生閲讀文本,深入文本。在教學課文之前,我向學生推薦了許多寫雨點的小詩如《雨後森林》、《雨點沙沙》、《歡迎小雨點》等,讓他們充分閲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把很多的時間花在了閲讀課文上。在學生自由讀了2-5小節後,我每小節各指名2-3個同學進行了朗讀,並請學生評議。在讀了課文的第2小節後,為加強學生對問句的理解,在進一步明確了問號的意義後,我把“大雨點”粘在自己身上進行了一個範讀:“你要到哪裏去?”請學生通過聽與看,揣摩一下當時大雨的心情。學生紛紛舉手:“大雨點很開心!”“它覺得很自在!”“那誰來做做快樂的雨點兒?”指導朗讀好大雨點的話。緊接着讓學生再讀小雨點的話,體會它的心情,交流。進行對話朗讀訓練。因為有先前的體驗在裏面,所以學生讀得比較投入,彷彿自己就是雨點兒了。讓在學習了第5小節後,學生已經瞭解小雨點使“原來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紅了,草更綠了。”大雨點使“原來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長出了紅的花綠的草。”我在板書更多的花草後又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小花小草們在雨點的滋潤下,長得更紅了,更綠了。它們會對雨點説些什麼呢?用你的小耳朵仔細聽一聽。” “小花小草會説:‘謝謝你們,雨點兒!’”“哇,真爽啊!”“讓我喝個夠吧!”

三、深入淺出,拓展文本,寓教育於無痕

本文描寫了大小雨點兒去了不同的地方----有花有草的地方,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分別給這兩個地方帶來了不同的變化,藴含着這樣一個道理:錦上添花美,雪中送炭美。讓學生通過課文學習瞭解:對於需要幫助的人,我們要無私地給於幫助。在課文學習中,我沒有也不可能把這些觀點明確地告訴學生,但是通過多次的朗讀,聯繫課前閲讀的兒歌小詩,學生應該能感受到這些。在學習課文後,我向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來進行昇華:“如果你是小雨點,你會去哪裏?準備給那些地方帶來些什麼變化呢?” 學生的回答讓我知道:這一堂課的情感目標已經比較好地達到目的了:“我要去火焰山,下大雨,讓火焰山周圍的人不再幹渴,莊稼長得很好!”“我要去大森林,下一場大雨,讓那些亂砍樹木的人嚇得逃回家。” “我要去沙漠,讓沙漠變成綠洲。”“我要去森林,讓小蘑菇全都長出來。”

讓兒童用自己的心靈感受世界,用規範的語言表達感受,是我們語文教學的又一個重點,我試圖用自己的實踐來實現理念。當然,教學永遠是一門充滿遺憾的藝術,教學中對“消除學生緊張情緒”這一點事先沒有考慮到,課堂上也沒有調控好,以至於部分學生(包括平時回答問題較積極者)站起來回答問題時十分緊張。

《雨點》教學反思7

《雨點兒》是一篇科學童話,通過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兒是從雲彩裏飄落下來的。雨水滋潤了萬物,花兒更紅了,草兒更綠了。課文用了擬人的方法,讓學生感悟雨點能給大自然帶來無限生機,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喜愛。

一、猜謎導入,激發興趣

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首先用猜謎語的方法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地從課間活動轉移到課堂中來。

二、隨文識字,理解積累運用

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我放棄了集中識字法,選擇了隨文識字。在學習第一自然段時,重點讓學生理解兩個詞語“數不清”和“飄落”。為了讓學生理解“飄落”一詞,我用直觀演示法,使學生很快地理解了“飄落”一詞,並能仿照文中的句子進行説話練習。如:“秋天到了,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當學生讀到“數不清的雨點從雲彩裏飄落下來。”一句時,我接着學生問“你們還知道什麼東西也是數不清的”?學生紛紛舉手説出不同的答案。有的説“落葉”有的説“星星”還有的.説“螞蟻”等。這樣,學生不但理解了詞語,而且還學會運用這些詞語。從積累到運用效果不錯。

三、角色朗讀,注重個性

國小生的表現慾望一般都比較強,角色朗讀能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學生會努力使自己的朗讀更符合角色特點。於是我有意創設一些情境,讓學生戴上頭飾表演,小花、小草得到雨兒的滋潤,它們會對雨點兒説什麼?分角色朗讀課文對話後,並相互評價,哪裏讀得好,為什麼要這樣讀,如:“你要到哪裏去”這一句,不同的理解完全可有不同的讀法,可以讀出大人關心小孩的語氣,也可以讀出焦急的語氣,還可以讀出好奇的語氣等等,讓小朋友根據自己的理解,認為應該讀怎樣的語氣,就怎樣讀。

四、藉助媒體,培養語感

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出示一些生動形象的畫面,引導學生練習朗讀,學生不但興趣濃厚,而且更容易理解語境,在教學第五自然段時,通過播放雨過天晴的配樂的畫面:滿眼是紅豔豔的花,綠油油的草,晶瑩閃亮的水珠在花瓣、葉片上滾動、蝴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種子開始發芽、長葉、開花,田野裏冒出各種野花,讓學生看着畫面內容,有感情地朗讀第五自然段。這時,這時學生的情感自然而然的通過朗讀表現出來了。

五、板書新穎,突出重點

在教學第五自然段時,我就事先在黑板上小雨點對下來的地方畫上淡淡的花草,當説有了小雨點後大地的變化時,我就趁機加重顏色,“看,花是不是更紅了?草是不是更綠了?”當説到有了大雨點大地的變化時,我手指黑板上大雨點正對下的空白處説:“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怎麼辦呢?”在生回答後,讓生畫上雨後的景色。這樣就形成了整個板書,用畫代表文字,形象新穎。

《雨點》教學反思8

今天和孩子們一起學習《小雨點》一課,這是一首淺顯而朗朗上口的小詩,全詩四句話,句式相同,分別寫雨點落進小池塘、小溪、江河、海洋是的不同狀態。 “雨點落進池塘裏,在池塘裏睡覺;雨點落進小溪裏,在小溪裏散步;雨點落進江河裏,在江河裏奔跑;雨點落進海洋裏,在海洋裏跳躍。” 這首詩的難點是小孩子對池塘、小溪、江河、海洋比較陌生,而且有混淆,這不是靠教師的講解能夠理解的,怎樣讓它形象的展示是很重要的,這樣也便於學生理解小雨點不同的狀態。

課始,我先讓學生猜了一個謎語:“千條線,萬條線,落進水裏看不見。”學生很快猜出是小雨點,於是我就在黑板上了幾個可愛的小雨點露出笑臉從空中飄落下來,同時深情並茂德説:“我是快樂的小雨點,我和我的夥伴們飛下來了!啊,好美麗的世界吆!我想落在…….。”落進哪兒呢?小朋友紛紛舉手,有的説落在田野裏,有的説落在屋頂上,有的説落在臉蛋上……五花八門。也有的説落在池塘裏,落在小河裏,落在海洋裏……各種各樣。對於他們的答案,我只是點頭讚許,有時適當啟發他們展開想象,落在小池塘裏的小雨點在幹什麼呢?

“在做遊戲。”

“在和小魚一起玩。”

有的小朋友提出質疑:“小池塘的水結冰了,冬眠了,雨點落在上面也和小池塘的水一樣睡覺了。”

還有的説:“小池塘四面的`門都關着,即使不結冰,也不好出去,所以他們總是在家裏睡大覺。”

多麼富有童趣的語言!而我所做的只是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小池塘,幾個小雨點悄悄的來到池塘,閉着眼睛睡着了。

第二句“雨點來到小溪裏,在小溪裏散步”是孩子的陌生點,所以我沒有給予講解,只是現在黑板上畫了幾座小山,山澗幾條清澈見底的小水流正緩緩的向遠方流去,告訴學生這就是小溪,然後啟發學生,小溪會流向哪裏?

“欣賞山中的美景。”

“與山中的小孩捉迷藏。小孩子在山這邊,小溪就流到山那邊去。”

“小溪在和爸爸媽媽乘涼。我夏天吃了晚飯後就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乘涼的。”

“那不是乘涼,那是在散步。”説完,那個孩子還把手放在背後在教室裏走了幾步。其他孩子哈哈大笑。

我還能講什麼?罷了,講什麼都很蒼白,在黑板上的小溪裏畫上一個小雨點和父母一起去散步吧!

同樣,我們邊説邊畫,一邊想象着自己詩小雨點,又來到了微波粼粼的長江,奔騰不息的長河,波濤洶湧的海洋,孩子們興奮的想象着,大聲的交流着,我在黑板上盡情的畫着。不知不覺,一手小詩學完了,黑板上留下的是一幅美麗的山水畫,旁邊已寫上一首精美的小詩——雨點。

該讓孩子們美美的讀上幾遍了,可是我發現孩子們讀得並沒有我期待的那麼美,那麼動聽,我讓他們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小雨點去讀,他們也由於平時讀書喜歡逐字逐字的讀而不流暢,我突然想到我班的孩子唱歌是喜歡錶演,何不讓他們也站起來邊讀邊演呢?這個提議很快得到孩子們的贊同,我們(老師也應投入到雨點之中)一起朗讀着詩歌,一起表演着小雨點,其樂融融。

誰説農村的孩子沒有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工具,就失去了快樂的語文學習,看着她們小臉上幸福的笑容,我知道他們同樣與雨點融為一體,他們也深深體會到自然的美妙。可這一切,需要我們農村教師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挖掘自身優勢,把自己當作孩子,一起去探求學習的奧祕。

《雨點》教學反思9

《雨點兒》是一篇童話,文章內容生動淺顯,語言優美,富有童趣,通過大雨點和小雨點的對話,讓學生知道雨點是從雲彩裏飄落下來的,雨點會給大地上的植物帶來變化。以下是我對於這篇課文第一課時的反思:

一年級學生對生活當中的一些事物比較感興趣,也比較熟悉,為了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在導入課題的時候就播放一段下雨的聲音來引出課題,課題《雨點兒》中的兒化音是教學中的難點,我在指名學生朗讀後發現問題,於是提醒學生注意有個“兒”,但是學生仍不能讀好這個兒化音,於是我就進行了示範讀,讓學生聽我讀然後再讓學生讀,有個別學生會讀,在一次次的示範下學生逐漸能讀好這個兒化音,但是在學習課文的時候出現了這個兒化音,學生卻讀不好這個兒化音,特別是放到句子中,總有一些學生會讀錯。我又進行了示範,但是這次的效果不太明顯。在句子中的兒化音學生總是不能適應,因此在讀句子的時候還有許多學生沒有讀準。

經過半個多學期的學習,學生掌握了一些簡單的生字學習的方法,因此在學習生字的`時候,我先讓學生初讀課文並將生字圈出來,然後讓學生自由讀生字,自己學習生字(可以説説生字的拼音、偏旁、組詞等。)這樣可以訓練學生的自主能力,讓學生在碰到生字的時候可以知道認識這個生字的一些方法。接着我將生字出示,先指導學生學習生字,如:“數、清、方”提醒學生正音,“飄、落”指導學生記字形。有一些學生還主動介紹了他們認字的方法:“門加口就是問。還有在出示生字後再出示搭配的詞語,柚子到詞的學習,這樣能提高學生識字的能力,為學生自主識字打下堅實的基礎。

《雨點》教學反思10

【2】春天的雨點》一文是借春雨向我們講述發生在春天裏的一件平凡而以感人的故事:達麗瑪在上課沒有專心聽講,放學後烏漢娜老師不顧疲勞給她補課,並冒雨將她送回家。達麗瑪理解了老師的良苦用心,知錯就改。

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學習體會師生間的真摯感情,引導學生以情引學,情中深學,學後品情。在教學本課時,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針對四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培養目標,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體現。

1.注重學習方法的培養,體現本單元閲讀訓練重點。鼓勵學生自己提問、自己解決。第一教時,讓學生在自己讀書的基礎上抓住重點描寫達麗瑪的句子,劃、注、讀、品味,也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進行交流,體會字裏行間所藴涵的.意思,解決問題。第二教時重點抓住描寫烏漢娜老師的句子進行研讀。使學生在讀書中養成愛問、會問、善問並能帶着自己的問題讀書、思考的良好習慣,培養對祖國語言文字的品味能力和表達能力。

2、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我注意營造以讀為本的學習氛圍,給學生充足的朗讀課文的時間,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指名讀課文,到默讀、有感情地朗讀重點句子邊讀邊談體會,通過這一系列不同形式的讀,讀出了層次,學生在讀中感悟到了課文所表達的師生間那真摯的情感,悟出之後再通過感情朗讀體會老師對學生的無私而深厚的愛心以及學習要專心致志的道理。

3.立足課本,着眼課外,精心設計課堂提問,以“春天的雨點,落在草原上,草原上正萌發勃勃生機。春天的雨點,彷彿也落在達麗瑪心裏。”為線索串聯整堂課的教學。並讓組織學生集體交流,通過點撥,使學生懂得前後兩個“春天的雨點”所代表的含義是不同的,進而理解課題的雙重含義:它既指大自然裏的雨點兒,同時又用來比喻師生之間真摯的感情。

《雨點》教學反思11

我把這篇文章放到我班進行試講,出乎我意料的是這篇文章並沒有沒有我想象的那麼難以理解。大部分學生都能感受到老師與學生之間的真摯感情。但是理解都不深刻,有些同學理解了不會用語言表達感情。

第一、這可能與同學們的認知水平有關,如果放到五六年級我想學生們會有更深的體會,語言表達更上一個層次,體現出情感深入,也是課堂的高潮。

第二、新課標中指出語文教學最重的指向是語言文字的運用。而我現在的課堂幾乎就是以課文理解為主朝向的是人文,與語言文字的運用結合較少。這也是我現階段正在努力改進的目標。

本堂課中我自認為比較成功的.事:第一、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我注意營造以讀為本的學習氛圍,給學生充足的朗讀文章的時間,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指名讀課文,到默讀、有感情地朗讀重點句子邊讀邊談體會,學生在讀中感悟到了課文所表達的師生間那真摯的情感。第二、春天的雨點的含義,學生表述的一知半解,我索性直接告訴了學生,我認為這比學生懵懵懂懂的更好。

《雨點》教學反思12

《雨點》這篇課文是蘇教版第二冊的第二課,本課是一首詩歌。全詩8行,4句,分別寫雨點落進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不同的狀態。全文句式整齊,韻律感強。文中配有插圖,形象地再現了雨點“在池塘裏睡覺”、“在小溪裏散步”、“在江河裏奔跑”、“在海洋裏跳躍”的情景。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初讀課文,掌握了課文中的生字詞的讀音,也都知道了雨點落在哪裏,在那裏幹什麼。但同時還留存的疑惑是同樣是雨點,為什麼落到不同的地方,就會與不同的表現。為了解決這一難點,我利用了多媒體演示,達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通過觀看雨點落在平靜的池塘中,水面起了一點點漣漪後,馬上又恢復了平靜,看見了山澗的泉水叮叮咚咚歡快地向前流着,雨點落下來,隨着水流也緩緩地前進,見到了寬闊的大河,河水嘩嘩地奔騰着,雨點一落到河裏,隨波奔跑,欣賞到了在一望無邊的大海中,波濤洶湧,海浪滔天,雨點落下來,隨着浪花上下翻滾。這些形象的`動畫,讓學生深刻地記住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四種不同事物的特徵,也理解了為什麼雨點“睡覺”、“ 散步”、“ 奔跑”、“ 跳躍”。在教學中我又讓學生把自己當成雨點,一邊做動作一邊朗讀詩文,指導學生通過朗讀的輕重緩急表達出雨點的各種不同的狀態。

課文教學完了,難點也解決掉了,通過課堂上的朗讀也能將課文背誦出來了,那麼這篇課文的教學是否結束了?不,雨點除了落在課文所説的那些地方,還會落到很多地方,這時候的又會是什麼樣子的呢?我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再展開自己豐富的想象,雨點還會落到哪裏?它在這些地方幹什麼呢?有的説:“雨點落進草叢裏,在草叢裏捉迷藏。雨點落在花瓣上,在花瓣上跳舞。”有的説:“雨點落在屋頂上,在屋頂上彈琴。雨點落在樹葉上,在樹葉上唱歌。”有的説:“雨點落在雨傘上,在雨傘上滑滑梯。雨點落在荷葉上,在荷葉上打滾兒。”……聽着他們充滿童趣的語言,我被他們豐富的想象力震驚了。課後,我佈置他們仿照課文寫一首小詩,也來做一回小詩人,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寫上來的小詩一點也不比課文遜色。

《雨點》教學反思13

《雨點》教學反思 《雨點》這篇課文,是一首簡短的詩歌,非常優美,富於兒童情趣的語言,讓小朋友認識水的世界。描寫了雨點落到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不同的`狀態,語言生動形象,貼近學生自身的生活感受,充滿童趣。在上課時,先用猜謎作為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再通過指導學生們看圖、想象,引導學生們初步瞭解不同地方的水的不同樣子,以此來化解難點,讓學生們理解為什麼雨點會“睡覺”、“散步”、“奔跑”、“跳躍”。又以動作來讓學生理解“什麼是散步”、“什麼是奔跑”、“什麼是跳躍”。 學生紛紛扮成小雨點,一邊做動作一邊朗讀詩文,指導學生通過朗讀的輕重緩急來體會小雨點的各種形態。接着,我又問:如果你是小雨點,你還會落在哪裏呢?會幹什麼呢?先讓讓學生説一説,最後再讓學生寫下來,孩子們個個來了勁,説得還真不賴。有的説:“雨點落在房頂上,在房頂上看風景。”有的説:“雨點落在瓦片上,在片上彈琴。”有的説:“雨點落在花叢裏,在花叢裏唱歌。”仿寫時,有些小朋友寫得更妙:

雨點

雨點落進果園裏,給蘋果樹加營養。

雨點落進草叢裏,給毛毛蟲洗澡。

雨點落進泥土裏,給種子、禾苗喝水。

雨點落進竹林裏,給春筍敲響了鬧鐘。

他還在課文基礎上進行了改寫,看來還不能小看這羣娃娃,在以後的課堂上要多進行這樣的訓練,其實孩子的潛力也是無窮的。

《雨點》教學反思14

我們教研的主題就是分層教學,在聽了王主任和王老師的課後,我對分層教學有了初步的瞭解和認識。

這是一首詩歌,篇幅簡短,內容簡單。所以在第一課時中設計讓孩子們初步感知課本,瞭解雨點落入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不同的狀態。雖説順利的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整節課上下來,也留給了我幾點反思。

首先,在備課中分層。

在備課中,我根據各小組孩子的多方面特點,進行了初步的分層。小組合作中,我讓孩子們討論雨點落進江河、小溪、池塘裏是怎麼玩的?為什麼這樣玩?預設中,我就設想到。若把這樣的問題拋入小組中,小組中一定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你一言,我一言,討論結束後,誰也不知道誰説了什麼;二是思維較敏捷的説,其他的小朋友根本不思考,只是在一旁傻傻地聽。為使這樣的狀態不在課堂上出現,我在小組學習的要求中加了這樣一條:討論中,由各小組的副組長先發言,其他小朋友進行補充,最後由組長總結匯報。由於當副組長的學生能力有限,他的發言或許是片面的,這樣其他的同學就會有思考的機會,能夠碰撞出更多的火花,最後由能力較強的組長進行總結。這樣的小組合作不僅切合了分層教學,也讓孩子們得到了鍛鍊。

其次,在生字詞教學中分層。

這節課中,生字詞的教學方式,我延用了前兩位老師的教學方法,根據孩子的實際能力進行分層教學。其實,分層教學在以往的課堂中我們也在實行,但沒有分得那麼細緻,那麼明確。此節課中,初讀部分的`帶拼音讀詞語,我交給了能力偏下的學生進行朗讀,再由能力中等的學生進行評價,在評價中也相當於一種鞏固,一種學習的機會。二讀部分去拼音讀詞語,我交給另一批中等的學生進行領讀,這一遍的領讀,不是這一個學生的事情,而是帶動全班學生一起牢牢記住這些生字詞,最後由全班開火車讀生字詞,進行更深程度的鞏固。根據孩子們不同的能力進行學習,不但學生們學習的輕鬆有效,教師在教學中也感受到分層教學下學生們掌握程度得到提高。

再者,在這堂課中,我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處。

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但在我的課堂中,沒能更好的體現。比如,當我提問,雨點到了江河裏是怎麼玩的?孩子給我的答案竟然是去洗澡,去看風景……與我本預設好的答案存在天壤之別。在這個問題上,我思考過,或許是我在提問上存在問題。真正的課堂應該是教師牽着孩子走,而不是孩子牽着老師走。

雖説小組合作中,我設計了分層,但實際上也存在問題。當我走下小組中,和學生門一起討論時發現,有的小組因未能聽清楚老師的要求,而討論與問題無關的事情,還有的小組如一團散沙,大眼望這小眼,不知説些什麼。這些説明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還有欠缺。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應該注重觀察每一個孩子的個性特徵,根據不同孩子的能力進行劃分,並加以分層教學。同時,多加訓練小組合作學習,使小組合作能夠更加真實、有效。

為了能上好這節課,幾經周折,幾經修改,經過一次次的磨練,我也在不斷地進步,最終呈現出這一趟課。總的來説,這堂課對我的收穫很大,我從師傅們及各位老師身上汲取了很多有益的東西。

《雨點》教學反思15

《雨點》是一篇充滿童趣的兒歌,共有四句話,通過雨點落在不同地方的動作,讓學生感受雨點的可愛、快樂,認識“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水流的特點。學習過程中,此為一方面重點,同時,體會兒歌中擬人化的寫法:雨點在睡覺時的愜意、散步時的悠閒、奔跑時的愉悦、跳躍時的興奮,並融入到朗讀中,也是本課學習的重點。

通過周老師的點撥、提醒,我歸納出了本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明確了以下改進的方向:

1.課文學習應注意層次分明,由淺入深;

2.朗讀時要求要明確,注重理解後的情感體驗,讀出情感;

3.理解課文要注重方法,調動學生積極性;

4.識字要歸類學習,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同時在學習書寫時,傳授一些方法;

5.課前要做好充分的預設:哪些是學生已有的'知識;哪些知識需要教師進行指導;

6.注意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主性。

我知道本課反映出的問題,並不只是存在於本課的教學中,所以今後教學我都需要關注,尤其是:要找出合適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學習,而不是將我理解的知識硬塞給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