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小雨點》教學反思範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89K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雨點》教學反思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小雨點》教學反思範文

《小雨點》教學反思1

《小雨點》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大版二年級上冊教材第21課的內容。這是一個充滿哲理的童話故事。小雨點沙沙地落下來,卻沒人注意它,它認為自己太平凡了。聽了兩隻青蛙的談論後,認識到自己雖然看起來非常平凡,卻也有了不起的地方!於是,歡快地舞蹈,舞出了自我,它用舞姿告訴孩子們:平凡的生命中依然具有個性風采與魅力。課文用簡單的故事傳達出讓人回味無窮的道理,洋溢着童心童趣,飽含着豐富的意藴。

依據學生的認知基礎和課時任務,本課分為兩個課時,我執教的是第一課時。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確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①、認識11個生字,學習、積累、運用學過的詞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③、在品讀中感悟小雨點的.了不起之處。初步懂得要善於觀察,發現別人的長處,並能正確地看待自己的道理。

在設計教學時,我結合二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採取“以情趣為載體,以讀悟為主線,以培養行為習慣為目的”的思路。首先,以情趣為載體,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課前,用幾條與自然現象有關的謎語導入,緊緊抓住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帶着思考進入課堂,自然而然引出課題。然後,以讀為主線,引領學生感悟、體驗、理解課文內容。希望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但是,在具體操作中,課堂的整體氣氛及效果都還不錯,對語言點的落實及把握也能夠落實到位。但教師對學生問題的導語及過渡語有點生硬,不夠童趣,沒有考慮到二年級小朋友的理解能力和詞彙量。課程時間安排上存在很大的問題,過多的講解生字,忽略了二年級的孩子經過一年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識字能力和閲讀能力,而在講解課文時用時過短,沒有考慮到孩子的理解能力,沒有很詳細的為學生講解。課程在細節上的處理有些不足之處,在給孩子的語言提示也是一句話,這對於二年級的孩子還説,難度有點高,許多孩子説不出來。在問問題的時候也存在一些問題,問題與講解連接不好,對二年級的孩子來説還有些摸不着頭腦,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

在教師個人素質上,可能因為年輕老師,課堂經驗還不夠豐富。對於課堂上生成的問題,應便能力不足。有些學生回答的內容是非常精采的,或能為我所用的,或是很有價值的和引導性的,我看到了,想到了,卻不知道應該如何把他體現出來,就一帶而過了。對一些很有引導價值的回答只是進行了肯定,並沒有利用。等我想到過以利用時,為時已晚,時過境遷了。

《小雨點》教學反思2

《小雨點》是》西師大版二年級上冊教材第21課的內容。這是一個充滿哲理的童話故事。小雨點沙沙地落下來,卻沒人注意它,它認為自己太平凡了。聽了兩隻青蛙的談論後,認識到自己雖然看起來非常平凡,卻也有了不起的地方!於是,它又歡快地舞蹈,舞出了自我。課文用簡單的故事傳達出讓人回味無窮的道理,洋溢着童心童趣,飽含着豐富的意藴。

我依據學生的認知基礎和課時任務,本課分為兩個課時,我執教的.是第二課時。在設計教學時,我結合二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採取"以情趣為載體,以讀悟為主線,來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我以複習詞語導入新課,為了激發孩子的學習積極性,我把自學指導設計成了三個知識樂園,在進入第一環節時我讓孩子帶着問題走進知識樂園(一)剛開始孩子學習興趣很濃,能帶着自己的感情讀出小雨點的傷心難過。在出示知識樂園(二)時,孩子能夠帶着誇獎的語氣讀兩隻小青蛙的談話,課堂氣氛十分活躍。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孩子來理解課文,並讓學生在課堂上分角色表演課文,讓課堂氣氛掀起一個小小的高潮。

我認為我的不足之處是知識樂園(三)結束之後我預設的是插入一段音樂,由於沒放出來,我讓孩子聽我朗讀沒有達到預設的效果。

《小雨點》教學反思3

教育的根本任務應是“促進學生的發展”,離開了學生主體性的發展,教育就失去了依託和生命力。我們每個教育者應從學生的個性出發來考慮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發展學生的個性才能,從而使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使學生更自覺、更充分、更主動地全面提高素質。我們也知道知識的學習跟情感的投入有着密切的關係,只有當孩子們感覺到學習能給他們身心帶來愉悦、帶來心理滿足和成功體驗的時候,他們才會去主動嘗試和反覆體驗。它的外在表現形式為孩子們在課堂上的學習投入程度。以前只知道孩子在課堂中的投入與課堂教學效果之間存在聯繫,但通過這幾次我們小組對孩子在課堂中的投入狀態的觀察、分析,使我對孩子在課堂中的投入狀態與有效教學有了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解。

今天,第五次觀摩了吳老師《小雨點》的教學,感覺較之前幾次有了明顯的改進,我們組觀察的立足點是“學生的發展”,就這一方面談一談我們的一些看法。

本堂課,感覺老師更加關注學生。所提問題不單單隻面向學習能力強,基礎紮實的孩子,也非常巧妙地輻射到了一些學習相對困難的孩子,既有個體回答,又有羣體參與,這樣,讓不同層次的孩子都積極參與到了課堂中來,儘量避免了教學中的視覺盲點。比如第二自然段的説話練習:“小雨點在水面上畫了許多圓圈,有的`…”老師的要求是説一個也可以,如果你能多説幾個就更棒了,這就充分體現了老師對不同基礎孩子的分層要求,真正是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學有所獲,正因為此,這節課孩子們回答問題都非常的積極,面也很廣。波利亞指出:“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這一點在今天這堂課中也有充分的體現。比如學寫“談”字的時候,老師讓孩子們通過認真觀察後自由説一説寫這個字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孩子們談到了非常重要也是極易出現錯誤的一點:右邊上面的“火”字捺要變成點,觀察得非常仔細,提醒得也很到位,這樣的提醒孩子們印象會更深刻。這節課老師也非常注重對孩子的點評,語言較之前幾次更豐富,更有導向性。

人無完人,我們的課堂也不可能盡善盡美。本節課同樣也有些許的遺憾:

一、開課複習生詞時,老師要求孩子自由讀,可孩子們採用的是齊讀,這時候,老師打斷了孩子,再次強調自己讀自己的,孩子還是齊讀了。我們想,這個時候老師是否可以不用打斷孩子,就讓他們齊讀完後再強調聽清老師的要求,再讓孩子自由讀一讀。這樣既更好地鞏固了字音,又給孩子強化了這麼一種意識:不論做讀的練習還是寫的練習都應聽清老師的要求再去做,讓孩子養成好的傾聽習慣。

二、極個別的孩子似乎一直在傾聽,又似乎一直在遊離,特別是在同學回答問題時遊離狀態更明顯,沒有較好的傾聽習慣,也從來沒有舉過一次手,這類學生在我執教的班中也有,我相信也不僅僅存在個別班中。可想而知他們的課堂學習效率是不高的。那麼怎樣才能最大程度使每個層面上的孩子都能有一個最佳的投入狀態呢?當有具體的任務時,學生學習投入狀態普遍較好,而當個別學生的思維遊離於課堂的時候,教師的一個細小的動作,一種不經意似的暗示,就顯得特別重要。在觀察中我們還發現當老師拋出問題後,反應快的孩子會立刻舉手,而中等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去思考,但作為老師的我們往往忽略了這一點,隨即請同學發言了,這樣可能限制了一部分孩子的思維空間,對孩子情感投入到文本有一定的影響。教的教學手段、語言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應該是非常重要的,適時調節,儘可能地使學生的注意力處在集中的狀態。

以上的幾個問題其實在我自己的教學中也同樣存在,我想,如果我們能根據課堂上孩子的反饋,課堂上生髮出的一些現象,及時、機智地調整我們的教學語言和教學環節,我們的課堂一定會更加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