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十幾減幾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22W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十幾減幾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十幾減幾教學反思

十幾減幾教學反思1

最近學習了十幾減8、7的減法,因為有了十幾減9的基礎,學生能較快地掌握計算方法,雖然計算速度和正確率還不那麼理想,但學生的思維表達卻有了大大的提升。反思這一課的教學,我有以下三點收穫和啟思。

一、注重算法多樣化,讓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

通過之前“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一、兩種20以內退位減的計算方法,在這節課上我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計算,而且還要讓他們去表述自己的想法。基礎好的學生多喜歡“做減想加”的方法;對於佔大部分的中等學生來説,8,7加幾這方面的知識還不能熟能生巧,想起來也是磕磕絆絆,速度自然慢正確率也不會很高,我就重點指導了“破十法”;當然還有一部分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分步減”的方法去計算;少數基礎較差的學生,我是允許他們用“數的方法”去減,但是還是努力讓他們試着接受其它的方法。畢竟學生的接受能力是有個別差異的,我們要讓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二、“全面出擊”與“重點指導”相輔相成

新課改計算很注重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數學方法沒有“好壞”之分,只有是否“合適”與“不合適”,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我們不能主觀覺得哪一種方法比較好,就過分強調或限制。“想加算減”有利於知識的結構化;“數的方法”很“笨拙”,但對於沒轍的孩子管用;“破十法”易於理解,知識點相對獨立;“分步減”有的孩子喜歡。教學時,我們在鼓勵學生選擇喜歡的.方法的同時還是要注重計算方法的優化,只不過不能要求他們每一種方法都掌握,方法太多也會讓他們陷入“無所適從”的腦空白狀態。

三、多種形式,趣味練習

方法再多,還需要到實踐中去應用。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計算是相對枯燥的內容,退位減又是計算的一個難點,因此,我們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興趣,讓學生想學、樂學。如: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小猴子過橋”,走一步,算一道題,要是哪個學生算錯了,小猴子就會掉進河裏,學生對於這樣的練習就會興致很高……

俗話説:熟能生巧。相信多多練習,學生一定能在實踐中學會優化方法,口算速度也會逐步提高。

十幾減幾教學反思2

本節課屬於計算教學。傳統的計算教學往往只注重算理、單一的算法及技能訓練,比較枯燥。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本節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

充分運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知識,自己學會運用自己的`計算方法得出正確答案,不會拘束於傳統的單一邏輯思想。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倡算法多樣化,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這裏要説明的一點是:多種方法中肯定有比較簡便的方法,但是並不是每個同學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師只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同時給他們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間,千萬不要強加給學生,應讓他們在逐步的體驗中自然而然的接受,從而選取更優的方法。

當然,在課堂過程中,還有小部分學生不能充分地展開自己的思維,得到有效的學習效果,這就要靠老師慢慢地去開發和引導,使所有的學生基本都學會如何去展現自己的有效的學習方式。

十幾減幾教學反思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十幾減5、4、3、2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進行口算。

2、使學生能利用知識間的內在聯繫進行遷移類推,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培養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掌握十幾減5、4、3、2的計算方法,能真確而熟練進行計算。

難點:靈活運用十幾減幾的口算方法。

教學反思:

這節課就是要應用以前學過的知識進行知識遷移,讓學生探究出十幾減5、4、3、2的算法。因此複習導入應該直接而迅速,學生搶答了複習題目後,指名學生以1~2題為例説説自己是怎樣想的`,回顧算法。由於學生們對十幾減9、8、7、6的計算方法很熟練了,評價學生的回答要恰當,不宜每道題都問“對嗎”,而應該直接根據課件出示的答案進行評價。

十幾減幾教學反思4

“十幾減9 ”是國小一年級退位減法的起始課,教學的重、難點在於學習“十幾減9 ”的計算方法。《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種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基於這一理念,我採取了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學生知道“十幾減9 ”的計算方法是多樣的',並在多種方法中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而我作為教師則重在關注學生主動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

這節課中,我注意了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我引導的語言有:“誰聽懂了他的想法?能給大家解釋一下嗎?”“你的算法與他不同在哪裏?”“和他的方法一樣的有哪些同學?”“與他的算法差不多的有嗎?”“沒有聽懂的小朋友還有嗎?能不能提提自已的疑問?”“誰再來解釋一下?”“有道理,有與他們不一樣的方法嗎?”“為什麼要把小棒分成10和2呢?”“你真行,你發現了自己的辦法。”“大家認為他的方法怎麼樣?”在我適時介入的適當的引導下,學生不僅瞭解了算法的多樣性,還理解了算法的合理性、培養了優化意識。通過比較,學生的思維不斷深入,在熱烈的交流中知已知彼,智慧的火花在不斷地閃現,碰撞。

課後,我再次進行了訪談和檢測,效果不言而喻,大多數學生能理解同伴的算法,能掌握兩種或三種算法,學生的交流有了實效。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常常教後才知不足,要想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必須要使我們的教學經歷“實踐-反思-再實踐”這一過程。

十幾減幾教學反思5

今天,豐滿區小教部王玉宏校長,劉老師和李老師三人同行來到我校,聽了一節我講的《十幾減9》的數學課,聽我課是因為我作為我校數學教師代表成為了豐滿區典型數學教師培養對象,這節課算是對我教學能力的一個摸底和了解。應該説之前的兩位教研員對我比較瞭解,對我個人的評價也是很高的,她們認可我的教學能力,個人素質,兩位教研員還説,今天要聽我課了,心情很美麗,也就是説她們很期待我能帶給她們不一樣的視覺盛宴,可是今天的我好像有些讓她們失望而歸。整節課下來,我感覺身心疲憊,這是身體上的,更有心靈上的“創傷”,這課上得我不滿意,不足之處太多,然而這份失落都源於我自身,學生的表現還是值得稱讚的。

反思這節課,讓自己感到失落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這幾個方面也正是教研員們在評課中提到的。

一、教師要學會放慢腳步,學會等待,給學生足夠的思考和表達的時間。縱觀整節課,教師都顯得有些急躁,這也是我一直以來課堂教學最大的弊病,穩不下來,着急完成自己預定的目標和內容,就好像沒有完成,教學不完美一樣,其實,我們細想,即便完成了,但前面的環節處理得毛毛躁躁,浮於表面,流於形式,走過場,又談何完美呢?這節課重點教學用“想加算減”和“破十法”來計算十幾減9,當一個學生表述自己算法後,教師急於進行鞏固,沒有再找其他學生來重複,其實這個環節很重要,一方面可以檢驗其他同學是否都會,另一方面也變相檢驗學生是否聽課了,教師如果多找幾個同學來説,就會發現其中的問題,從而及時來調整教學。教師不可以着急,用自己的總結和講解代替了學生的回答,要學會等待,放慢腳步,也許等來的就是意想不到的驚喜。

二、教師要多關注課堂上學生回答中的錯誤。課堂教師其實就是解決未知問題的教學,錯誤的出現反應了學生學習知識上的問題和困難,教師關注了錯誤也就是更多地瞭解了學情。比如這節課上,有個學生在計算13-9=()這道題的時候,答案説錯了,我便讓他坐下,沒有做任何評價,隨後找了另一個同學回答的,教師完全不用這樣,課堂上出現了錯誤是正常也是好事,教師最好的處理辦法就是讓這個學生説説你是怎麼算的?我們要善於傾聽孩子的回答,哪怕是錯誤的答案,我們也要給時間表達,因為它可以折射出教學上的問題。我們不怕學生出錯誤,如果一節課進行得如此的順利,不合乎常理,聽課教師也會感覺好假呀!人們不都説:教學本身就是一門有遺憾的藝術,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了錯誤恰恰為課堂增添了不少色彩。

三、電教手段的應用要考慮到時效性和趣味性。一提到公開課,很多教師馬上就會和課件聯繫起來,就好像是公開課必須要有課件才可以,才能算是公開課。所以接到講課任務首先考慮的不是選課,寫教案,而是絞盡腦汁地做課件,甚至把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課件的製作上。對於教材的`鑽研沒有更多的精力去完成得更好。這恰恰適得其反,作為公開課,我們把課上好靠的不是課件,而是教師紮實的教學基本功,當然課件應用得當確實也可以為課堂錦上添花,但它不是最主要的組成部分。課件要運用的恰到好處,真正能發揮其價值,為教學服務,這就要求教師要考慮課件的時效性,根據學生心理年齡特點,趣味性也是需要的,因為它可以喚起學生學習的慾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四、教師的指令語言要做到準確和清晰,體現數學學科特點。課堂教學上教師每發出的一道指令都應該是準確和清晰的、到位的,學生才能根據你的指令進行思考、回答。相反如果教師的指令模糊不清,學生就會無從下手,偏離教師的初衷,從而給教學帶來麻煩。比如這節課上,在觀察圖片環節中,我本來的意圖是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但是我沒有這樣直接提問,而是這樣問的:你看看缺了什麼?學生好幾個站起來都沒有回答到點子上,於是我馬上改變了提問方式:你能提出問題嗎?學生一下子就回答上了,由此可以看出教師的語言表達多麼重要。

五、複習要做到精細,能夠為新課學習做好鋪墊。這節課,在複習環節我用了兩種形式出現的,一個是進位加法開火車,一個是進位加法點蠟燭,雖然形式出現的不同,裏邊的試題是一樣的,為了能讓學生在後面“想加算減”方法的理解上更容易些,這複習的題目是不是可以改成填括號的形式呢?比如9+()=14,教師如果這樣處理,那麼新課的學習就會相對輕鬆些,也不會出現班級沒有一個人想出這種方法來了。所以複習的設計也是至關重要的,要注意前後知識的聯繫。

這就是我這節課下來後的一些感受和反思,課堂教學需要失敗,需要有遺憾,有不足,有失落,因為這些就是你今後講好課的最寶貴的財富。我們需要有缺憾的課堂,這也是一種美。我將把這些缺憾化為我今後講好課的動力,讓它們陪伴我一次次迎接屬於真正的成功。

十幾減幾教學反思6

這是一節課計算教學課程,結合具體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提出十幾減9的問題,並通過操作、思考和交流,探索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口算。學生若理解和掌握了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學習後面的十幾減8、7等內容就比較輕鬆了。因此,這部分內容既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也是能否掌握好本單元知識的關鍵。

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要求:“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我備課過程中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新授課時,為了引出多樣化的算法,我在課前設計了一些相關的複習題,為可能出現的算法作鋪墊。在口算“13-9”時,只有個別孩子想到了先算“13-10=3”,再算“1+3=4”,這是一種很好的算法,但能感受到並不是每個孩子都理解了。值得關注的是,在我問及答案是多少時,學生幾乎是異口同聲的説:“4”。再問他們是怎樣想的,一個個不知所言。於是,我讓孩子們擺小棒,讓他們自己動手、動腦,充分感受自己的解題方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讓抽象的計算過程有了具體形象的支撐。在交流擺小棒的過程中,我再幫助學生抽象出口算方法,這樣,孩子們的口算方法漸漸豐富起來,有些甚至是教科書上沒有出現的,有的'孩子也用珠心算來算題……

儘管有些學生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但只要正確,我都給與肯定。畢竟孩子動腦筋思考了,保護他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是很有必要的。一節課下來,我發現,這些孩子們的內心世界有多豐富多彩,只是由於年齡的因素,孩子不能很清楚地表達出來,但不能因此而限制他們的思維模式。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至於多種方法中哪一種比較簡便,老師的引導和孩子的積累想結合,答案一定會水落石出。老師需要給學生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間,千萬不要強加給學生,應讓他們在逐步的體驗中自然而然的接受,從而選取更優的方法。

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也會有小部分學生不能充分地展開自己的思維,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達到有效的學習效果,這就要靠老師耐心地引導以及學生持久性地學習,逐步使學生基本都學會如何去展現自己的有效的學習方式。

十幾減幾教學反思7

十幾減8、7這部分內容主要是結合具體情境,引導學生在十幾減9的基礎上,繼續探索十幾減退8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計算課是使學生感到比較枯燥的內容,課的開始我先設計了一些8、7加幾的口算小比賽,通過口報得數、小組開火車的競賽方式導入,在緊張的比賽情緒中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題仍然是結合具體情境,先提出“拿走8把,還剩多少把?”的問題,引導學生列出15-8的算式。這部分沒有直接出示茄子先生的問題,而是讓學生觀察桌子上有多把喇叭。我滿心歡喜的想到學生肯定會説一共有15把。結果學生卻出乎意料的説:一共有5把。我想這肯定是個思想不集中的孩子。於是我讓他坐下,説:好好看看。再請一位:一共有10把。當時心裏很生氣:孩子們怎麼這樣?於是我也沒多想就歸結到沒有注意觀察。於是我指了指,乾脆請了一名“好”學生,終於説了我要的答案:一共有15把喇叭。我慶幸着趕緊往下講。

一個很小的教學片段,當時我沒有做過多的考慮,現在想來孩子們為什麼這麼説?10和5都是這幅圖的一部分,而我對於他們的'回答也沒有給出任何評價。而我的提問是:桌子上有多把喇叭?我們常常以為學生理解了我的意思,就忽略了提問的精準,這是容易犯的一個錯誤,讓我感受到提問的細節很重要。學生的10和5都是在桌上喇叭的個數。在這裏我可以追問一句:對,盒子裏有10把,那外面呢?(外面有5把)一共有幾把呢?誰來完整的描述?在開學初,對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與鞏固是很必要的。

在交流算法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通過知識遷移將十幾減9的方法運用到十幾減8、7。對於15-5=10,10-3=7這種“平十”法,學生採用的較少,説明學生有意識的將算法優化,內化為自己的方法。還有學生提出15-9=6,15-8比它多減了1個,所以用6+1=7,15-8=7,學生能夠聯繫學習過的知識來解決新問題。交流算法有一個環節我沒有處理好,一個學生説:我想8+2=10,2+5=7,我們幼兒園老師就教過了,我當時也沒有及時評價,只説可以的。這裏可以説:其實你也是想10-8=2,2+5=7的。在課前對學生預設時我沒有想到出現這樣的情況,當學生説出想法我也含糊過去,我想可能因此也讓學生產生模糊的觀念。

這節課的例題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在學生預設方面需要加強,當學生出現出乎意料的答案,作為教師怎樣應對,更多的還是需要鑽研教材,把握教材的整體思路。

十幾減幾教學反思8

《十幾減幾》是在學生學習了十幾減9的基礎上進行的。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經驗上,通過“小貓釣魚”這條情景主線把計算教學的內容有機地融為一體,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問題解決的活動過程,發展學生的個性思維。

本課的教學容量大,學生接受起來也有一定的難度,雖然用遷移類推的方法使學生在十幾減9的基礎上很快掌握了計算方法,但學生計算起來並不輕鬆。

課堂上採用靈活自由的學習方式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想加算減”的方法簡便,但也有少數同學認為先用整十減完再加的方法也有它的優越性。教學中我讓學生討論説出具體的思路,同時並藉助小棒來進行操作,在探究計算方法時,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並給學生交流、展示的空間,讓學生交流哪一種方法好。學生在眾多的算法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

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

1、在學習例題第一道問題算式的計算方法的時候,對學生放手太早,應該先引導一下,這樣效果會更好。

2、在講授計算方法的時候,應該多注重一些小結語言的收與放,做到更完美。

3、學生吸收知識的過程不是被動的感受,而是主動的獲取,必須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我以後會採取有效的途徑,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使學生善於學習。

十幾減幾教學反思9

《十幾減9》是國小一年級退位減法的起始課,教學的重、難點在於探討、發現和初步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種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基於這一理念,我採取了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學生知道“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是多樣的,並在多種方法中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由於本課與上學期的《9加幾》在教學內容上形成了呼應,因此我也繼續沿用了小猴賣桃的情境導入方式,學生對於小猴賣桃還是很感興趣的,都積極舉手要説圖意,在這樣的情景之下,對於十幾減9如何計算的探討,他們也是在激勵的討論中進行的。但在探討13—9的計算方法時,我對學生的知識基礎估計不足,以致於沒有出現預期的算法多樣化,只出現了兩種算法——一個一個減和破十法。我沒有進行很好的引導,一味地追問還有沒有別的方法?以致於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只有個別學生願意發表自己的方法。其實當學生的探究活動出現困惑時,我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探索,而是急着給學生提供幫助,以得到正確的答案為目的。但是如果無視學生遇到的困難,一味地讓學生自主探究,浪費寶貴的時間不説,也不利於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等積極情感地培養。所以這也是一個難以把握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有些學生的發言在重複別人已説過的內容,還自認為想到了新的'算法,説出來卻是已交流過的,是學生不注意傾聽嗎?另外多半學生只知道自己的方法,對其他同學的算法不怎麼明白,有的學生由於受我的誇獎,選擇了自己的算法進行計算,而未把別人的好方法接受。由於本課只是20以內退位減的第一課時,教師在提出算法多樣化的同時,並不能過高的要求孩子對算法進行優化。因此“用你喜歡的方法算。”就成了本節課的貫穿語之一。但由於班上孩子對上學期的9加幾計算方法掌握得比較牢固,在做題時,當有孩子提到了用加法算,也頓時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在後半段的學習中,大部分孩子已經開始嘗試“想加算減”的方法了。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學時充分尊重學生的思維活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在新課標指引下,我在課上充分尊重學生,不但讓學生獨立嘗試、探索,交流,充分肯定學生的合理算法,而且還允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因此課堂上學生思維活躍,暢所欲言,這堂課中學生的個性化得到了較實在的體現。

“十幾減9”是20以內退位減法的起始課,教學的重、難點在於學習“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學生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對於後邊“十幾減幾”退位減法的教學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能為“十幾減幾”退位減法教學奠定紮實的基礎。基於這一理念,我採取了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學生知道“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是多樣的,並在多種方法中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

課堂上學生計算方法是多樣的,如:在計算“13—9”時,學生的計算方法有(1)“想加算減”法,因為4+9=13,所以13—9=4。(2)“破十法”:13可以分成10和3,10—9=1,1+3=4。(3)“連減法”,因為上個學期學過十幾減幾等於10的算式,所以把9分成3和6,13—3=10,10—6=4。(4)也可以用13—10=3,由於減數多減了1,所以差要再加1,3+1=4,所以13—9=4。當然有部分學生是通過數數數出來的。在比較各自方法的優劣上,引導學生總結出“想加算減”法的簡便,實現計算方法的最優化。

在學生掌握了計算方法後,我讓學生把所有“十幾減9”的算式都整理排列出來,然後讓他們發現探討這些算式有什麼規律,學生除了發現減數都是9,被減數一個比一個多1,差一個比一個多1,還發現了“差比被減數個位上的數多1”這一規律,最後我讓學生根據這一規律進行了計算練習,學生的計算速度得到了提高。當然部分學生容易把“十幾減9”的退位減法和“幾加9”的進位加法規律混淆,因此應多加練習,加深鞏固,讓學生加深理解,以達到熟練、正確地進行計算。

十幾減幾教學反思10

本課在已有的”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基礎上繼續學習“十幾減9”。

先進行簡單的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口算複習,為學習新課進行鋪墊。本課通過“賣氣球圖”通過小朋友與賣氣球小丑對話,一個出條件和問題。組織學生圍繞“15個氣球,賣了9個,還剩幾個?”這個問題展開思考,發表自己的看法。接着組織學生用學具圓片擺一擺,和小組內互相交流。學生彙報:“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計算1+5=6”“因為9+6=15,所以15-9=6”“9分成5和4,先算15-5=10,再算 10-4=6”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提出了很多解題方法。接着自己總結板書兩種方法:破十法,先算10-9=1,再計算1+5=6;想加算減法,因為 9+6=15,所以15-9=6。本節課重點學習這兩種方法。再佈置課本第10頁做一做第1,2題。

這節課通過引導學生擺圓片來探索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提倡算法的多樣化。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活躍,想出了非常多的計算方法。今後要多通過引導孩子自己探索解題方法,讓孩子更加深刻的理解與應用解題方法。

十幾減幾教學反思11

本課內容是在教學了20以內進位加法,初步感知加減法之間的關係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通過讓學生結合小猴賣桃的情境,在具體的情境中提出問題,列出算式,引導他們利用已有的知識自主探索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讓他們在交流的過程中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鼓勵他們對不同算法進行比較,選擇最優的算法,並且能夠正確計算。同時使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培養與人合作交流的意識,享受成功帶來的喜悦

教材一共提供了三種不同的算法,在教學時並不強迫學生把這幾種算法全部掌握,而是讓他們自己選擇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在交流過程中,適當強調破十法和想加算減的計算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探索算法時顯得比較興奮,想法較多樣化,對他們合理的.想法都進行了肯定,但是激勵性語言和鼓勵性語言比較單調,只用了“好”、“很好”等詞,平時要多注意這些語句的積累,表揚時不再顯得這麼蒼白。

另外,由於20以內的進位加法學習之後還沒有練習鞏固就學習了這部分的內容,所以有的小朋友對算理的把握還不是很好,單獨計算的時候容易出現差錯,有的小朋友還只能掰手指頭計算。在算理講述後還要讓小朋友多花時間理清算理思路,而不是急着進行下面的步驟。

十幾減幾教學反思12

十幾減9是20以內退位減法課,是學習十幾減幾的基礎,因此學好它非常重要,但計算課比較枯燥,學生不感興趣,特別是一年級學生。在教學設計中,我創設有意義的、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境,將計算教學融入到具體情境中,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通過教學,現將這節課的反思如下:

一、將計算教學融入到學生感興趣的現實生活情境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

整堂課以學生感興趣的情境為主線展開教學,根據信息輕鬆地提出數學問題和解決問題,不斷地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

二、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能較好地理解和把握新知。

在學習新知時,我組織學生自主探索13-9=?,然後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讓學生探索新知形成過程,瞭解用“破十法或平十法”解決問題,這樣組織教學,不僅能更好地落實這節課的教學目標,而且能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同時培養了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識。

三、尊重差異,體現算法多樣化,能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學生在探究13-9=?時,由於學生間的差異,結果出現了多種計算方法:

①將剩下的桃子個數數出來,算出13-9=4;

②想加算減:9+4=13,13-9=4;

③破十法:10-9=1,1+3=4,13-9=4;

④連續減:13-3-6=4,13-9=4;我尊重差異,將每一種方法都展示出來,並一一予以肯定,讓不同的學生都體驗到探索成功的愉悦,實現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得到不同的發展。

四、需要改進的是加強對學生的指導。

在出示13-9後,我要求同桌互相討論,用畫小棒的方法圈一圈、數一數,看看如何計算13-9。在巡視的過程中,我發現有很多孩子知道得數,但是不知道怎麼擺小棒。而我也沒有給孩子一些指導,只是要求孩子同桌互相説説。看了部分孩子説不出來,也就急着請其他孩子説説自己的算法,這樣就導致一些基礎差的孩子根本沒有時間去思考。其實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孩子在自主探究,但是學生遇到困難時並沒有給予幫助,這樣的自主學習的效果甚微。今後在研究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性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深入。

十幾減幾教學反思13

本節課在前面學習十幾減9的基礎上繼續探索十幾減8、7的計算方法。

雖然書本上提供了三種不同的口算方法,但是孩子們似乎對前面兩種方法很難理解,所以,課堂上當有學生列出15-8這一算式後,我就讓孩子們説説是怎樣想的,發現許多孩子知道答案是7,但説不上來是怎麼計算的。能説上兩句的,是這樣兩種方法:一是15可以分成8和7,所以15減8等於7;二是想到了8加7等於15,所以15減8等於7,這也就是書本上的第三種方法。至於書本上的前兩種方法沒有一個孩子提出來,於是我就結合書本上的情境圖,引導孩子們理解,但是儘管如此,許多孩子還是不能接受,在後來的《一課一練》的'練習中就暴露出來了。

總之,本節課孩子們掌握得不好,計算的正確率很低,而且口算得相當慢,令人疑惑的是:相加法算減法是孩子們樂於用的一種方式,並且在上學期對求加法中的未知數練習得也比較多,但是為何現在計算減法就那麼難呢?可能對加減法之間的關係還沒真正地理解。接下來的主要任務就是加強退位減法的練習,希望在練習中孩子們的計算能力和水平均有所提高。

十幾減幾教學反思14

新課標重視讓學生經歷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提倡算法多樣化,並引導學生逐步優化算法。

在教學十幾減9這一內容時,教材中出現了四種算法:一是用數數的方法,一個一個地減;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從10裏減去9,再與剩下的合併;三是用平十的方法,先減3,再減6;四是用“想加算減”的方法,想9加幾等於13,13減9就等於幾。

在教學這一內容的前幾天,我們一年級進行了口算達標測試比賽,在試卷中出現了十幾減9的題目,而這一內容之前還沒學過。有部分學生在家中已接觸過這類題目,所以能正確計算。而有些學生是瞎寫一個答案,更有幾個學生覺得無從下手,乾脆空在那裏。針對這一情況,在講解時,我提醒大家今後計算此類題目時,可以想加法來算……

於是乎,教學十幾減9時,學生根據情境列出13-9=4這一算式後,我問大家是怎麼想的。學生們都説是根據9+4=13來想的。在我的啟發下,只有一個學生根據情境,指出可以先從10個裏去掉9個,再把剩下的1個和盒子外面的3個合起來是4個……算法的多樣化已無從談起……

在探討13-9的'計算方法時,我對學生的知識基礎估計不足,以致於沒有出現預期的算法多樣化,只出現了幾種算法。我沒有進行很好的引導,一味地追問還有沒有別的方法。以致於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學生不願説。其實,從課後瞭解的情況來看,並不是都不會。有的學生確實不會,有的學生不敢説,有的學生是不能正確地表述。只要正確的引導就能激活學生思維。實現算法多樣化也就水到渠成了。當學生的探究活動出現困惑時,我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探索,而是急着給學生提供幫助,以得到正確的答案為目的。但是如果無視學生遇到的困難,一味地讓學生自主探究,浪費寶貴的時間不説,也不利於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等積極情感地培養。所以這也是一個難以把握的問題。在請學生髮言時,卻又出現了學生與我一對一的局面,回想起來似乎這個學生只是和我在交流,我倒是理解了這個學生的發言,但是是不是學生之間也相互都聽懂了呢?這節課自主探究的教學形式是有了,但實質呢?學生的各種算法是建立在什麼樣的基礎之上的?學生想出的方法很多,要不要引導學生比較各種算法的合理性,培養學生的優化意識?另外,有些學生的發言在重複別人已説過的內容,還自認為想到了新的算法,説出來卻是已交流過的,是學生不注意傾聽嗎?另外多半學生只知道自己的方法,對其他同學的算法不怎麼明白,有的學生由於受我的誇獎,選擇了自己的算法進行計算,而未把別人的好方法接受。另有一小半的學生掌握了兩種或三種算法。最讓我受不了的是個別學生仍然在藉助扳手指計算,那麼是不是教師急於獎勵學生的算法引起的呢? 還有,在板書中也沒有引導學生對各種算法進行整理的暗示;在總結中沒有意識到要引導學生進行合理、優化的判斷。最後,在練習設計上,一味追求吸引學生眼球,過於花俏,沒有達到真正鞏固的目的.

如果學生的表述意思正確,但不規範,該怎麼辦?怎麼評價學生不規範的表述?是否要求學生要學會規範地表達?

十幾減幾教學反思15

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在課之初我就安排了對九加幾口算以及求未知加數的複習。在探索算法這個環節,我們的學生算法並不多,一個就是“想加算減”,即想“因為9+()等於13,所以13減9等於4.”一個算法就是破十法,即想“10-9=1,3+1=4”。至於平十法,班上沒人想到。既然沒人想到,我自然也沒必要強求,所以在2者的基礎上,首先幫助學生理解了一下“破十法”的思路,因為是個別人的思路,所以根據舉手表決有部分學生尚不能理解意思,所以我在這兒請學生分別説一説10從哪兒來的,為什麼要加上3.來幫助大家理解算法。在理解算法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進行考慮,你覺得哪種方法是最快的。班上絕大多數人都選擇了“想加算減”的方法。一開始我是挺高興的,因為教材不就是要他們優化出這種算法嗎?但是我聯想到以往的學生,好像沒有這麼集中的,想法很開,學生指向如此集中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我想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

1.學前教育:當我把13-9=?這個問題拋下去以後,幾乎頃刻之間學生就舉手了,而且舉手率達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可見他們是有心理準備的'。

2.忽視學具的操作可能限制了他們的思維。在上課之前,我看到教材邊上這樣寫道:要引導學生思考:你想怎樣算?對計算有困難的學生,可以讓他們用小棒或其他學具進行操作,幫助思維。所以當我看到班上那麼多學生都舉手後,我想當然的認為他們肯定不能算是計算有困難的,所以就沒有讓他們操作學具,而是直接讓他們發言了。如果讓他們利用實物考慮先去掉什麼,再去掉什麼,想法就能比較開放了。從這點上看,我這節課處理不當之處就是沒能讓學生很好的藉助實物進行思考,對計算的表象形成不夠。

計算教學如何能利用好學具,不為學具所累,能借力而教、學生能借力而學,我想是我要繼續思考的地方。對於這節課的不足,我想利用練習一里面的題目再加工一下,幫助學生建立牢固、清晰的具象,為後面的教學打好基礎。同時再次提醒我自己不要高估學生們的實際思維水平,這是我常常犯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