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驚弓之鳥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3.01W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驚弓之鳥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驚弓之鳥教學反思

驚弓之鳥教學反思1

學校實施小循環教學,對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無疑是有很大的幫助的。同年級的幾位老師共同探討,共同研究同一個課例,在一邊實施,一邊發現問題,一邊研究中,會發現許多單獨備課所不能發現的問題。

本次小循環教學,我們三年級組選的課例是經典課文《驚弓之鳥》。剛開始設計教案,我們以突破課後的兩個訓練題為重點來設計的,同時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設計新穎性方面就不敢過高要求,顯得比較平實。但後來又考慮到要體現出大語文的教育理念,要突現新課改的精神,結果就感覺我們的初步設計太過普通,於是又進行修改。後來不同的建議多了,結果自己也就有點頭皮發麻的感覺:這樣也缺點什麼,那樣似乎也缺點什麼似的。也許這也屬正常現象吧。但是經過及時的評課,我也馬上意識到設計教案的最關鍵的地方不在於某個環節如何精巧,能否有亮點,而是必須先從整體上把住該節課的脈搏,也就是一節課要突破的重點是什麼。

經過前面兩位老師的課例,加上評課的意見,我把重點放在了通過充分的朗讀理解,體會、學習更羸善於觀察、善於分析的人物品質,着眼點是學生的邏輯推理的思維的訓練。課堂上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感悟、探究,語言訓練與思維訓練同步進行,和諧發展。板書設計也體現了更羸不用剪就能讓大雁掉下來的推理過程,便於學生把握。課上沒有進行繁複的“因為……所以……”的句式訓練,但是學生也已經能夠很輕鬆地完成有關本課內容的因果關係的填空。

在引入課文後,先是初讀,掃清字詞障礙,瞭解課文大意。接着訓練朗讀,在訓練朗讀過程中理解、體會更羸的善於觀察、善於分析的品質。最後進行拓展,聯繫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善於分析的優秀品質。在備課時,就感覺在朗讀、理解、感悟這個環節上,由於是讓學生自由選擇,互相質疑,會出現花時多,導致拓展不能深入開展的可能。但有考慮到這樣做有利於培養學生主動、生動、活潑的學風,能夠啟迪學生思維,點燃他們智慧的火花。因此就沒有再作修改。同時也由於小循環教學安排的時間太緊張,今天你上,明天我上,中間很難抽出時間進行深入的再討論,再提升。上課前,我也就教學設計,特別是這一問題,瞅空“抓”了幾個老師討教,可惜時間太倉促,沒能妥善解決。上課時果然就在這個環節上出現了問題。原因是前面的環節花了較長的時間,導致朗讀、體會時時間不夠,而學生的發言又不能很快進入中心,還需要教師的引導。而恰恰就是因為時間的.緊迫,導致上課時沒能耐心地體現教師的引導作用。這個地方我覺得很非常遺憾。如果時間再多五分鐘左右的話,我就可以把學生從對魏王的話感興趣進行不着痕跡的轉移,引導、啟發學生去朗讀、體會更羸的話,學生邏輯推理的思維訓練這一重點就更能體現,體會、學習更羸的品質也落實得更到位。

回顧整個教學過程,引入花時不多,初讀解決字詞,瞭解課文大意,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也必不可少,後面環節出現時間緊迫的問題又該如何解決?

驚弓之鳥教學反思2

今天執教了《驚弓之鳥》並且有幸得到羅彩萌老師的評課,收穫頗豐。

首先從備課談起——備課要充分,但備課也要備到點子上。對於教師而言,從教材內容、作者情況乃至寫作背景等各方面來熟悉教材是必須的,然而往往因為駕馭過多的資料,也讓我常常考慮過多、上課追求面面俱到。這樣下來就造成了顧此失彼的後果,整節課下來,《驚弓之鳥》的教學目標不明顯,我本想借着這堂課讓學生初步瞭解課文大意,明白更羸作為射箭能手比他人更勝一籌的因素在於他善於觀察、勤於動腦而實現正確推理。然而整節課上下來,才發現自己最大的誤區是作為第一課時,這麼來上的確不適合。一邊是儘可能的讓學生熟悉教材,一邊是熟悉教材後才能做的拓展提升,我太急於求成了,乃至沒有預設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課文。備課不等於上課,我至今尚未把握好上課要有所取捨、有所側重這一要領,抓大放小、提綱挈領的功夫在我今後的備課中還要不斷加強。

在教學設計環節,我本打算設計一個以“通緝人物令”引出更羸的人物介紹並進而引導學生加深對人物形象的認識,以及通過“動物法庭”學生在書本上找出根據為更羸辯護驚弓之鳥並非死於更羸的弓箭,而是在於受驚嚇等形式來串接課文,目的在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設想是好的,但由於備課時間倉促,我只做到大體框架的勾勒,而沒有細化如何操作以及明確每一個環節要實現什麼目標。因為自己的不以為意,讓我在課堂上顯得手忙腳亂,而學生也無法跟上我的“跳躍性思維”。這一點我要作深刻的反思,上課像拳擊賽一樣,我們不能肆意揮灑,而要拳拳命中。一個好的教學設計應該是滲透語文味兒的設計,而我們的語文課堂往往忽略了最根本的語言文字訓練。羅老師提到我們新教師一個通病就是喜好拋開文本去進行説教。的確,回想自己讀大學滿腦子只是理論教育的時候,我向往的做語文老師的境界是教有思想的語文,把教語文這一中等難度的重複勞動錘鍊成哲學,讓學生通過我們的母語教育習得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及習得人文素養。現在看看,這算什麼目標呢?這隻能作為一個遠大理想,它聽起來很大氣實則冠冕堂皇。尤其現在針對教國小生的目標,更是顯得假大空。對孩子的母語教育就是要穩打穩紮,落實字、詞、句、篇,把“語文”這一書面語言及日常用語訓練好,讓學生養成積累、正確運用語言的習慣。

就今天的《驚弓之鳥》而言,與其把説實現理解更羸推理的過程、思維的方式為目標不如直接設定目標為讓學生學會用“因為……所以……”的句式來得實在;語言文字訓練就應該具體到對“直往上飛”“直掉下來”中的兩個“直”的理解,對“能手”的理解,引讀,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語言等,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我們細化,如此,語言文字訓練才能落到實處……我們往往把教學目標定的太遙不可及了,以至於讓語文變得不實在。今天我的教學雖然在教材上有所處理,也嘗試用新穎的方式來調動學生的興趣,但是流於形式,沒有真正實現為內容而服務。

今天的課堂讓我暴露了很多問題,問題雖多,但是還好有各位老師的不吝指正。因為年輕,所以不怕挑戰;因為有着各位前輩的指點,相信我會走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