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一年級下學期數學反思(集錦10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W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下學期數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一年級下學期數學反思(集錦10篇)

一年級下學期數學反思1

數學教師,其首要任務是樹立正確的數學觀,積極促進自己的觀念改變,以實現由靜態的,片面的、反論的數學觀向動態的,辯正的模式論的數學觀的轉變。對於本學期七年級數學教學工作,特作以下反思:

一、課堂教學的思索

1、面向全體,因材施教

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每個學生都有獨特的個性和特長,都潛藏着許多“閃光點”和存在各自的薄弱點。教師應瞭解學生的個別差異,在課堂教學中既要做優生的培養又要照顧中等生,更要注意後進生的轉化,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因材施教,實行分層次教學,加強個別輔導、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儘可能給各類學生提供獲得成功的機會。

2、抓好“三基”教學

“三基”教學是指基礎知識教學、基本技能訓練、基本能力培養。國中數學教學大綱中指出“國中數學基礎知識是國中代數、幾何中概念、法則、性質、公式以及由內容反映出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技能是應用基礎知識按照一定程序及步驟來完成的動作、能力,是對思想材料進行加工的活動過程的概括。“三基”教學是抓好素質教育的基礎,是學生進一步學習和發展的基石。

3、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發展思維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素質教育要求注意培養學生的智力和能力。而思維是智力的核心,能力的培養又依賴良好的思維品質的形式,因此課堂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是素質教育深入教學的重要體現。本人在教學中主要以優化課堂結構,使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從而發展學生的思維。

4、挖掘教材德育素材,進行思想教育

良好的個性品質是指正確的學習目的,濃厚的學習興趣,頑強的學習毅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獨立思考、勇於創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學中結合知識的`傳授,恰當介紹中國古今數學的偉大成就,使學生了解祖國豐富的科學貢獻逐步提高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學生意識到有責任繼承民族的光榮傳統。使學生有良好的思維品質和良好的個性品質以及純正的思維素質。也只有真正把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教育落實到數學教學的全過程才能適應21世紀人才素質需要的根本要求。

二、備課的修正

如果把課堂教學比之為演奏一首優美的樂曲,那麼備課就是譜曲了。反思一下,着重修正三點:

1、備教材。

進一步花功夫吃透教材,科學處理教材。課本中的例題(習題)往往顯得層次不強,對照例題(習題)精心設計一些鋪墊或引申的題目,形成例題組,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各自的成功。做好每節課的理性審視工作,今天的課哪些地方成功了,哪些地方失敗了,哪些地方還需改進。不斷總結成敗得失。

2、備學生。

我感覺備學生是備課的難點,難在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參差不齊的思維體。要做到經常自覺地深入學生,從課內外的每一個環節瞭解和研究學生,一個重要的工作要做好面批作業。盡最大可能親自來到每一位學生身邊,問:你是怎麼想的?讓學生在交流中展示自己的認識過程,邊探討,邊批改。改善師生感情,使學生做作業更具有糾正錯誤的主動性。

3、備練習。

要從鞏固教學成果、檢測教學效果的前提出發,精心選擇作業。具體做好三點:①與本課密切對應的最能強化教學重點的練習;②要符合本課的練習,需要以前學過的哪些知識,這些知識在學生腦海裏的生疏程度如何,怎樣誘導;③針對學生出錯的原因,在課堂教學中捨得花時間讓學生反思解題過程中的易錯點,給學生提供一個對基礎知識重新理解的機會,從而深刻理解基礎知識。

三、數困生的轉化

1、正確認識學生的差異,因材施教

按照多元智力理論,許多數學學困生實際上就是在語言智力和數理邏輯智力方面具有弱勢,而在其它某一種或某幾種智力方面具有相對優勢的學生。如果這些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即善於利用自己的優勢智力來學習,那麼他們完全能夠像其他學生一樣取得好成績。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選擇適合學生不同特點的教育方法,有效地因材施教

2、指導學習方法,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針對學生缺乏數學學習策略,不會對信息進行加工儲備,不會反思調控自己的數學認知過程與方法。教師應在彌補知識缺陷的過程中,以數學學習和問題解決為載體,讓學生認識數學思維活動的特點,儘可能讓他們掌握較多的基本學習方法和學習技能,培養善於靈活應用各種方法的能力。例如,講授“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時,學生對確定不等式組的解集的方法感到抽象難掌握。我教給他們兩種方法。一是口訣法:“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間找;大大小小找不了。”學生覺得易懂、好記、輕鬆。二是數形結合法:先通過畫線把各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數軸上,再看數軸上被各條線都覆蓋的那一部分所表示的數,即為不等式組的解集。學生感到這樣的方法形象、直觀,便於操作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3.、注重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學習積極性

首先,通過直觀教學吸引學困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理解概念、性質。其次。加強對教學語言的藝術應用,讓教學生動、有趣。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觀察學困生的學習情緒,應恰當運用生動活潑的教學語言及相關有趣的事例,活躍課堂氣氛,引導每位學生進入積極思維狀態。再次,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數學,挖掘數學的美,進行美的創造、美的教育;可以巧妙設障,營造懸念;可以進行教學的再創造,再發現,再探索等等,使得學困生在愉快的教學誘導下激發起對數學的興趣。教師還應注重情感教育。學困生尤其需要教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當他們失敗時,教師要及時給予心理撫慰,主動幫助他們分析原因和克服困難;當他們有進步時,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使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悦。如儘管已經看出學生某道題的計算是錯誤的,但還是以親切的話語啟發學生,使學生既能感到自己的進步和希望,同時又找到了自己的錯誤與不足。

4、分層設計練習和試題,給學生體驗成功的機會

我在一堂課內安排兩次反饋。第一次反饋——嘗試練習。如發現問題,及時補充講解,起強化、調節作用,第二次反饋——課堂作業,如再發現缺陷,當堂就能補救。精心設計每個練習,做到有的放矢,在反饋基礎上,重視講評,具體地幫助學困生彌補知識缺漏,使之切實掌握所學知識,並在實際運用中,逐漸形成技能技巧。在佈置作業時,要注意難易程度,要對學困生輔導、轉化,督促他們認真完成。對作業做得較好或作業有所進步的學困生,要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在出試卷時,要有意識地出一些較易的題目,培養他們的信心,讓他們嚐到甜頭,使他們意識到自己也可以學好的,並在考試前對他們提出具體的要求,對知識的薄弱點進行個別輔導,這樣就可能使有些學困生經過努力也會得較高分數的機會,讓他們感到自己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成功感,逐步改變他們在學習上總是比別人差一等的印象。逐步培養他們,激勵他們積極爭取,努力向上。

我體會到,教學的過程不僅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過程,也是教師指導自己認識自我的過程。我決心大膽探索,用智慧經營教學,用感情去灌溉學生,為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作出應有的努力。

一年級下學期數學反思2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100以內數的認識,包括數數、數的組成、數位的含義、數的順序和比較大小以及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通過本單元的教學,要求學生能夠正確數出100以內數的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知道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同時在理解數位的意義的基礎上,能夠正確讀寫100以內的'數,會計算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

在教學中,我發現數數、理解數的組成、比較數的大小以及計算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學生掌握比較好,尤其是數數,大部分學生不僅會一個一個地數、兩個兩個地數、五個五個地數、十個十個地數,還會三個三個地數,順着數倒着數基本沒問題。根據以往的經驗,學生數到幾十九,接下去就不知道該數幾十,三個三個的倒着數基本不會。在比較大小方面,學生不僅會比較,更重要的的他們能説出比較的方法,而且這些方法都是在老師的引導下由學生歸納總結出來的。關於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百分之九十的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達到了要求,而且不僅能會算,還能與老師、同學和家長交流算法。

不足之處:學生的估測意識和估測能力與標準還有一段距離,另外,在具體的情景中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描述數之間的大小關係也讓一部分學生感到很困難。

本次單元測驗:100分的有12人,90到99分有35人,80到89分有13人,80分以下16人。考試時間40分鐘。從卷面情況看,存在問問題是:一是學生做題態度差,一些學生不檢查就吵着要我改,還有些題沒做都沒發現;二是做題習慣不好,沒讀清楚題的要求就做;三是還有一些學生速度沒達到要求,試卷沒在規定的時間完成。

一年級下學期數學反思3

今年一年級下冊數學的新課結束較早,我們一般都複習兩個多星期了。期末複習,我們都在思考:複習什麼,如何複習更有效?我想,針對教材內容比較簡單,以及一年級學生以興趣為主導的特點,複習時重點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理清教學內容。我們先學什麼,後學什麼;哪是本冊教材的重點,哪是難點;哪些是必須打牢的基礎等,都應該做到心中有數。

二、是突出教學重點。一年級下冊數學中進位加和退位減是教學的重中之重,無論口算,還是豎式計算,都是將來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基礎,幾乎等同於“元認知”一樣重要;其次是用加、減法計算解決的簡單實際問題,這也是發展學生能力的重要基礎。

三、是突破教材難點。人民幣單位的認識,儘管課時不多,但是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錯誤率相當高。主要是學生缺乏相應的購物經驗,解決問題的過程綜合運用了百以內數的認識,以及加、減計算的知識。

四、是摸清學生底細。學生究竟學得怎麼樣,哪些知識是學生已經掌握的,還有哪些學生未能掌握最基礎的計算內容,我們能否在期末複習有限的時間內幫助一部分落後的學生趕上來。這些都是需要我們通過觀察來了解清楚的,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那種期盼通過加大練習量來提高學生整體成績的做法是不明智的'。

五、是提升學習興趣。一年級教材因為教學內容簡單,複習時極易陷入簡單的機械重複。多數學生已經熟知的內容,我們還在津津樂道。結果是學生不願意靜心聽講,老師吃苦不討好。

綜合以上的一些考慮,我們每天就會變着花樣走進教室,每天帶給學生一些全新的感覺。分數要考慮,學生的未來發展更應該關注。

一年級下學期數學反思4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認識整十數的基礎上進行的,這樣循序漸進地安排,符合學生由易到難、由基本到稍複雜的認數需要,有利於教學。本堂課的教學難點是學生對“幾十九添上一是多少”的理解,在處理這個難題時,可以先讓學生通過擺小棒來理解,也可以通過數數來得出。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理解、尋找方法的`培養,使他們學會觀察、喜歡觀察。

這節的練習主要圍繞寫數及數的組成,讓學生理解幾十幾的內涵,從而更好的掌握相關知識,達到鞏固的作用。在練習過程中,要減少講授的內容,多給學生互相交流、體驗的機會,多給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間。同時,教師還應時時注意對學生的評價,或是學生之間相互的評價,從而達到教學的互動。如:在學生完成練習時,教師可讓組內或是同桌互相檢查,當一回“小小監督員”,學生的積極性會特別高;也可以在學生做完練習,教師通過檢查後進行一個總體的評價,注重學生的學習情感體驗。

課末,給他們來了個猜數遊戲,我先在卡片上寫了“45”然後告訴大家:“我寫的數個位上是6前面的數,十位上的數比個位上的數少1,猜猜我寫的數是幾?”,猜了幾次,小朋友們勁頭不減,玩的不亦樂乎。這樣的一個小遊戲,激發了孩子探究祕密的心理,就連下課了,還有人要我來出題,這就是所謂的“樂學之下無負擔”吧!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對於低年級的孩子尤其是這樣。讓我們多動動腦筋,讓我們的課堂豐富多彩!

一年級下學期數學反思5

本單元是對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和三角形的初步認識,這堂課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能夠在實際情境中識別這些圖形,對這些幾何形狀的特徵有一些瞭解。“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基於學生在學習以前,對幾個立體圖形有了一些瞭解,所以在教學時我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從現實生活中引出數學內容,讓學生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增加對圖形的認識。這節課教學思想是想通過動手操作、遊戲等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首先在課前的談話中,我設計了一個情境,同學們你們來認識這四位老朋友嗎?導入部分,讓學生上來摸四種立體模型。並引導學生通過觸摸觀察後,説説立體模型表面是什麼感覺、是什麼形狀。然後讓學生結合淘氣和笑笑的辦法思考用什麼樣的辦法把立體圖形的表面圖形搬到平面上,體會“面在體上”。從而引出今天所學的內容--有趣的圖形。通過找朋友的遊戲,把相同的`圖形放在一起,結隊成為好朋友,加強了學生對新圖形的認識。接着,讓學生找找教室和身邊的物體説説哪些物體中有今天所學的圖形。這樣列舉生活中見到的物體,有利於學生把課本上的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的聯繫起來。

由於一年級的學生好動、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有意注意時間短,所以在教學中我先後設計了猜猜我是誰、摸物體、找朋友等遊戲,發現學生積極性比往常高很多。但畢竟學生自制力欠缺,課堂容易過於“氣氛”,這點以後教學中還需完善。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對三角形的認識是一個難點,由於三角形種類較多,學生掌握起來比較困難,於是我設計了用小木棍搭建三角形的遊戲,比較幾個學生搭建的三角形,讓學生説出幾個三角形的不同,然後引導學生認識到三角形三條邊是可以不一樣的。

整堂課基本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不足之處尚需改進。

一年級下學期數學反思6

本節課教學比較好的方面是:在上課時我在課前的談話中,設計了情境,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入部分,我通過讓學生認識、觀察生活中經常見到的物體動手操作等經常見到的物體根據不同的形狀進行了分類。另外我能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所分物體的不同形狀抽象概括出了球、圓柱、正方體、長方體的名稱,從現實的生活中引出數學內容。通過教師提供的大量實物素材,例如:乒乓球、魔方、茶葉筒、積木塊等實物,使學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就有數學知識,對要認識的這些圖形有了最直觀的感受,從而讓學生體會到了數學來源於生活。通過小組合作、動手給物體分類、觀察分類後每種物體的'特點,抽象概括出了每種立體的名稱。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對於每一種圖形的認識都經歷了引入抽象給出圖形名稱三步,幫助了學生在直觀的基礎上建立球、圓柱、正方體、長方體的表象。通過,列舉生活中見到的物體,有利於學生把課本上的使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的聯繫起來。

不足之處:

1、上課時學生好動、注意力不夠集中。

2、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對長方體的認識是一個難點,由於長方體的的形狀種類較多,學生掌握起來比較困難,我設計的作業拓展性不夠。

教學改進的措施:

1、讓學生列舉日常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是這些形狀的。把數學與日常生活聯繫起來,使學生慢慢學會發散地思考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加學生用數學的樂趣。

2、精心設計練習,通過小組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以達到加深各類物體特徵的認識的目的。

3、讓學生拿出四種物體放在桌面上滾一滾,從而發現圓柱和球,很容易滾動,長方體和正方體不易滾動只能推動。

4、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向學生設疑:圓柱和球都能滾動,那滾動時有什麼不同嗎?可讓學生拿實物在桌面滾 一滾,看發現什麼?讓學生在小組內充分發表意見得出結論。

5、給學生提供充分動手實踐的機會,通過觀察、操作、發現,用感觀來體驗不同立體圖形有不同的特點,加深對各立體圖形的認識,培養學生動手操做,用腦想的能力,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合作與創新。

一年級下學期數學反思7

《跳 繩》

新課標下的課堂教學特別重視結合學生的生活情境,發展學生數感,力求讓學生髮現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中的生活。本節課在教學組織上充分利用學生愛動好玩的天性,抓住其心理特徵,激發興趣,調動積極性,樹立自信心。為了讓學生在玩中學知識,我巧妙地佈置數跳繩的次數及誰多誰少,自然地引入本課內容。這樣學生興趣高,下面的教學自然就容易多了。

在學生初為學童時,要想讓學生很好地經歷探索運算方法的過程,成功地在老師提供的自主選擇算法與交流各自算法的時間與空間中進行合作學習活動,順利地體驗算法的多樣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要先引導,培養其合作交流意識,再養成合作交流習慣,從而形成交流能力。而且,這不是一次、兩次課堂教學就可以完成的,它是要通過一定時間,並且要在學習過程中始終堅持不懈地去嘗試,讓合作交流能力逐漸提高的過程。

針對這些,我在教學中首先利用了“跳繩”這一生活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發現,捕捉圖中的數量信息,進行集體交流,探索“ 8”的加減法。學生在老師的提醒下,能夠充分注意圖中的數學信息,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説出算式。在這裏值得注意的是,一年級學生年齡小,通過學習“7”的加減法所具有的認知水平使有一部分學生能不看圖就直接説出算式,這時老師應該肯定學生,在肯定的基礎上再要求學生説出算式的'由來,把學生自然拉回到圖上來,讓能説出由來的學生向其他學生做出提示。例如説:4+4=8,讓學生解釋兩個4分別表示什麼?合起來又表示什麼?通過一個學生的解釋給予其他學生提示,明白兩個4分別表示4個男生,4個女生,合起來是一共有8個人,從而也能獨立寫出算式。

學習了8的加減法,課堂進入了9的加減法探索階段。最初,我設想學生能通過探索8的加減法獲取學習方法,這時去自主合作交流探索9的加減法,會很順利,結果發現:1、學生沒有這個理解能力,到底怎麼塗不知道;2、塗的時候學生受書上已塗一個的影響,自己塗的時候把這一個排開了,很容易得出的仍然是8的加減法算式;3、學生口頭交流能力有限,討論活動顯得不激烈。發現問題之後,我趕快拿着教材給大家做了示範,學生通過觀察我的塗色過程,進行集體討論再提出問題,得出了一組9的加減法算式,然後我再要求學生進行同桌討論,並要求學生塗得和我不一樣,寫出不同的算式。這樣學生才順利地進行了合作學習活動。看來對於低年級學生的交流意識及能力的培養不是一引就能夠完成的,而是要一引二引,多次的引導,多次地進行交流活動,學生才能具有一定的合作學習意識和交流能力,要讓學生具有主動、積極、正確地交流能力是需要一定時間的。

要想讓學生建立起合作學習的意識,學會交流方法,更重要的當然是激發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興趣,要讓學生願意主動交流。所以教師要在預設中花費不少的功夫,組織好數學遊戲,數學故事等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學習興趣盎然是一個好舉措。在本課教學中我利用小動物們“湊成9”的遊戲和豬八戒吃西瓜的數學故事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鞏固新知,利用生動活潑的數字形象和可愛的卡通形象製成教具,組織好遊戲和講故事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交流解決數學問題,把加減法的學習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另外,想讓學生學會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養成合作交流的習慣,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總結,通過評價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表現來鼓勵學生運用這種學習方法。

綜上所述,我認為針對每個學段的學生年齡差異和學習的經驗性差異,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創設多種情境,激發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及交流的興趣,從而增進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與交流的意識,並通過堅持不懈地多次合作交流,養成合作學習及交流的習慣,培養合作學習及交流的能力,受用一生。

一年級下學期數學反思8

看一看(一)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經歷觀察過程,認識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通過觀察,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根據圖形推測、拼搭的方式,引導學生簡化過程,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本課教學注重發揮教具的作用,讓學生自己操作觀察,取得直觀的感性認識,通過動手操作使數學知識不再那麼抽象,理解數學也不再那麼空洞。我將數學設計成看得見,摸得着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對抽象知識獲得了相當清晰的認識和理解,而且,這樣通過動手操作後獲得的體驗是無比深刻的。

國小一年級學生,特別對新事物感到很好奇。本課運用很多的玩具促進他們學習,讓他們在自己喜歡的的玩具中學習數學,這樣更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方面做了積極的`嘗試,集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於一體,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觀察的過程中體驗到觀察多樣性。同時,這節課抓住教材的難點讓學生思考,培養初步的推理能力。

不足點:在較難懂的空間概念中,雖然我在教學中多次為學生創設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在發現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有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和創新意識,但是感覺這節還是要多讓學生自己動腦想、動手做,在實踐中找出認識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結果,使問題得到解決。使學生的思維在這種帶有開放性的活動中被激活,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得到了發展,豐富了對數學學習的體驗學生自己動腦想、動手做,在實踐中更能找出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有着哪些常用方法,使問題得到解決。

一年級下學期數學反思9

《解決問題》

《認識人民幣》這個單元是讓學生在現實的問題情境中,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解決一些和購物有關的實際問題。解決問題一直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剛接觸解決問題,對題目的題型、格式要求,理解有相當大的難度。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幫助學生分析、理解、掌握解決問題的格式與計算方法的選擇上。

教給學生獲取信息的方法同時,一定要讓孩子獨立讀題。一般我們要讓孩子從“圖”和“文”兩方面獲取信息。這裏需要提醒學生注意分清數學信息和無關信息。在所獲得的圖文兩方面的信息中,找出哪些是條件,哪些是問題。初步確定是用加法還是用減法解決。使學生明確,根據已經知道的數來解決這個問題,最後得出的答案也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

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孩子掌握兩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一種是先嚐試,再根據試算的結果進行有方向的調整;另一種是選定一本後,按順序羅列出所有可能的結果。大部分孩子都掌握了這兩種方法,個別孩子還需要加強這方面的理解。

當然這節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 有時,我為了得到想要的答案往往會忽視和越過孩子生成的東西,甚至在出現意料外的生成時變得慌張,這些都是我平時要着重注意的地方。方法之一就是在備課時,先充分研究教材和學生,然後列舉出各種學生可能出現的回答,再有針對性地對此做出準備,達到好的預設,以應對臨時的情況。在最後一道題中,由於時間沒有很好的把握,學生一些不同的思維方式沒有得到很好的鍛鍊,今後還應該在時間的把握上多下功夫。

一年級下學期數學反思10

《比較數的大小》

今天期初視導,我上了一節課《比較數的大小》,一節課下來,發現許多不足的地方,在這裏整理下。

本課我安排了三個層次,第一層是比較數的大小,先看數位,數位多的數就大,數位少的數就小,我通過學生的年齡和自己年齡的比較引入新課。

接下來就安排了兩位數和兩位數比較,先看十位上的數,十位上的數,這個數就大。創設小松鼠和小白兔拾貝殼的故事情境一方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通過讓學生給兩隻小動物當裁判激活他們的思維,使他們主動尋求解答問題的方法。

最後一層就是兩位數和兩位數比較,十位上的數相同,比較個位上的數,個位上的'數大的數就大。

整節課下來,發現很多學生不會説,他們會做是根據平時的生活經驗來做的,沒有把這種經驗上升的數學理論上。課後思考了一下,首先我覺得自己的情趣導入不好,我可以創設一個新的情境,比如“有兩個小朋友,他們的壓歲錢不一樣,一個是7十幾,一個是4十幾,你們説説誰的壓歲錢多”這個情境更能引導學生比較兩位數的大小,首先看十位。接下來再創設一個情境“還有兩個小朋友壓歲錢不一樣,一個是幾十9,一個是幾十3,幾十用比較,你們説説哪個小朋友壓歲錢多?”這邊會引起學生不同的爭論,為新課埋下伏筆。把比較數的大小,看數位這一項放在新課後的拓展上,學生的思路會更清楚一點。再一點,我應該給與學生更充足的學生,讓學生比較數字,發現其中的不同,學生能自己發現,就能把本課知識點説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