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桃花源記》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72W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桃花源記》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桃花源記》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桃花源記》教學反思1

本次《桃花源記》的教學設計,我根據單元教學要求,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學情制定了明確合理的教學目標。並精心設計課堂的細節來突破重點難點。

整個課堂設計有許多可取之處:

1、積極將新課改理念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去,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體驗學習樂趣,提升語文素養。

2、運用名師的教學經驗,優化課堂結構,豐富教學內容。我將課堂流程設計為三大板塊。辯讀文字板塊,析讀文意板塊和品讀文情板塊,這種設計理念源自於我省名師餘映潮。在課堂實施的許多重要環節如話題的設計,活動的編排、導語的鋪墊、朗讀的穿插等。有許多也是受餘映潮老師的影響。教師作為課堂的引領者,引導學生積極參入到語文實踐中去。

3、課堂體現了語文教學的特點,文言文教學特點。組織多種形式的朗讀,逐層深入讓學生在自主閲讀中積累知識,體驗情感,發現問題,這樣既活躍了課堂,也保證了學生的學習時間,從長遠看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能力。

但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也有部分不如人意的地方。

1、雖然安排了不同層次的讀數活動,但因課堂容量大,文言文誦讀積累本身比較枯燥,所以學生讀書的激情不夠,讀得比較被動。

2、學生對課堂上設計的辯論、訪談活動很感興趣,積極參入,但組織紀律性不夠好。多體現在急於表達自己的見解,任意打斷別人的發言。

針對上述情況,我決心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1、在課堂上引入競爭機制,組織多種朗讀競賽,調動大家讀書的興致,讓課堂形成良好的讀書氛圍。

2、注重教學細節。教育學生學會傾聽,尊重別人的表述。又提高自己組織、管理課堂的能力,使課堂充實活躍的同時井然有序。

3、從長遠看,我要繼續向名師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綜合素質。

《桃花源記》教學反思2

《桃花源記》是文言文教學中的名篇。文言文教學有着過分重視文言知識傳授的傾向,同時,又在語文教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使本來意藴豐厚的古代作品只剩下了字、詞、句,這顯然是急功近利的做法,其結果必然是肢解了作品,只見其“言”而不見其“文”。我用充滿詩意的導語自然地把學生引入課文優美的意境,簡明地作了一句文學常識介紹後便進入了課文的學習。

一、首先,我讓學生結合書下注釋,自行朗讀課文。

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由老師帶感情朗讀,配合優美的樂曲,一下子便把學生帶到課文的意境中,然後再由學生仿讀,邊讀邊體會,讀中導,讀中悟,在兩遍三遍的朗讀中,學生大多對文章有了較深的印象,至少大多數同學都能流暢自如並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反覆誦讀,才是學好一篇文章的方法,特別是如《桃花源記》般美若仙境的文章。

二、教學過程應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文言文是一種知識載體,它承載着傳授知識的任務,但又絕不是惟一的任務,更不是根本任務。記得在第一次給學生上文言文課時,我就讓學生討論過為什麼學習文言文,我理解其根本任務是讓學生接受古代文化的薰陶漸染,提高人文素養。這樣面對一篇文章,如果肢解開來讀,必然失去其原有的韻味,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讓學生在整體中去解讀語言,真正實現學生與古人的對話,學到活的知識而不是孤立的字詞。於是第二個環節就是弄懂文意。依據新的課程標準,文言文閲讀可藉助註釋和工具書,我大膽地刪節了過去串講這一環節,完全讓學生藉助註釋來讀課文,若有不能解決的問題,再拿到課堂上大家共同討論解決。實踐證明,有了前面品讀的基礎,學生是完全可以自行解決文意串講這個問題的。

三、教學過程品味佳句。

如果説前面的讀是在為品做準備,那麼真正的品就在學生對文章優美佳句的欣賞上,要求學生仔細品味自認為文中寫得好的語句。這一環節我首先讓學生自行找出自己喜愛的地方,然後説明喜愛的原因。這既是一種對課文的`理解,又是一種知識的遷移。文章的寫作順序,桃源的美景,桃源人的幸福生活,桃源的神祕,桃源人對外界的戒備,及陶淵明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學生都找到關鍵句子理解回答,學生深深體會到了那種簡潔、典雅的古代散文魅力所在。

《桃花源記》教學反思3

《桃花源記》是一篇經典文言文,如何能讓學生既能理解文章的意思,又不至於沖淡文言文的韻味?教學本文前,根據學校“三環六步”教改新思路,認真專研了教材,瞭解學情,但教學效果總覺得不夠滿意。在教完後我做了一些反思。

一、變過去全文翻譯為半文半白

我在準備《桃花源記》時,摒棄那種全文翻譯的老套路,另闢蹊徑,半文言半翻譯的形式。過去是對重點語段、重點句子做重點翻譯,我反其道而行之,對重點語段進行保留,讓學生在品讀中來領悟句子的含義。通過課堂實踐,我覺得文言文教學重點應落實,該記住的一定讓學生多讀多記,輔之必要的練習。在考試未改革前,學生能得高分才是唯一。

二、變過去客觀翻譯為主觀敍述。

為了進一步激發其同學們學習興趣,我讓學生以漁人身份來敍述發現桃花源的過程,在敍述的過程中,可以依據個人理解適當增加內容,如“我”在發現桃林是心裏怎麼想的?“我”在看見村莊時心裏又是怎麼想的?我出了桃花源後又是出於什麼心裏去告訴太守這件事的?從課堂的效果來看學生的熱情還是比較高漲的,對人物心理揣摩也較到位。

三、重點句子重品味輕翻譯

對於文章的重點句子,如“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食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這段文字是陶淵明對理想社會的具體描述,對於這類句子不能只帶領學生們翻譯一下就好了,關鍵是透過文字讓同學們明白到陶淵明理想社會的模樣。為此設計讓同學們仔細品讀本段文字,通過字詞想象這個村莊的特點、它的環境、氣氛,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們的表情,精神狀態等。同時為了讓同學們更好的理解,又結合陶淵明的生平及個性特點,補充在《桃花源詩》中的有關詩句,加深理解。

我在教學中,儘量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儘量從他們的切身感受出發,儘量讓他們把每一個想法,每一次表達説清楚,説透徹,如很多學生都提到“其中往來種作”,“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看到一幅安寧、和平的畫面,這些都是同學經過想象得到的,如果不做細緻品讀,我們如何能想到呢?或許這正是文言的魅力所在,言有盡而意無窮。我在教學中還有不足之處,在以後的工作中還的加強自己的專業知識的能力。

《桃花源記》教學反思4

我這堂課是《桃花源記》的第二課時。在前堂課疏通文意的基礎上,我把這堂課的教學目標定為複習舊知和理解主旨。

古文的字詞解釋比較枯燥,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設計了兩個檢查的環節:“大家來找茬”和“古今大不同”,讓學生找錯糾錯,辨析古今詞義,學生髮言踴躍,達到了複習的效果。理解作者在文中寄寓的社會理想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在課前我佈置學生研讀課文,針對課文內容提出六個需要研究的問題。我把問題彙總後,圍繞教學目標進行了精心的篩選、分類、組合、提煉,排列,整理出六個探究題。為了使自主探究順利展開,我又為學生搭建腳手架,設計了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在課上,我把學生的問題和提問者的名單一起出示,提高了學生研究的熱情。我以小組討論作為探究的形式,各小組選擇兩到三個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究,並指定一名成員代表小組在全班交流中發言。教師在小組討論時巡視,瞭解各小組的選題及進展。最後交流時,各小組都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他們或各抒己見,或達成共識,相互質疑,相互補充,完善了自己的研究結論。總結我的這堂課,教學目標明確,流程清晰,教師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與學生平等對話,突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雖因時間關係未能完成所有的探究題,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對主旨的理解也更進了一步。

反思這堂課,更多的是存在的不足。

結合我研究的課題“課堂教學評價策略的研究”,我在教師的評價語言上還應作以下的探索和改進:

1、評價語言的激勵性還要強化。我在本課教學中對學生的激勵性的評價多為“好”“很好”,比較單一,缺乏針對性,不能滿足學生不同層次的心理需求。

2、評價語言的分析性還要細化。

當學生答不到點時,教師不應只做簡單的否定,要對學生的發言進行分析,3留白還要藝術化。遇到有爭議的問題,教師的評價要有意滯後,留給學生爭論的空間,使問題在思維的碰撞中得以解決。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錘鍊評價語言,使之更凝練、更優美、更機智、更豐富。

《桃花源記》教學反思5

一、選課匆忙、不慎重:

《桃花源記》為傳統名篇,平時教學至少需要兩個課時,備課時並沒有細細的去感覺時間的長短,雖然課堂環節壓縮了一些,課堂流程也自以為緊湊。但文言文教學要求實實在在,基本的教學內容是必須要完成的。

二、聯想、想象的環節沒有補充出來。

曾經聽過一節課:“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土地平曠,屋舍儼然……”的琅琅美讀、巧妙設問所引發的對作品難點的輕鬆理解、學生精彩紛呈的發言、“一一為具言所聞”的內容想象、“豁然開朗、無人問津、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詞語積累,亮點迭出,聽課老師和評課領導反映挺好,那節課是在進行了第一課時的教學:處理字詞、疏通文意,這是枯燥的環節,卻是最基礎的鋪墊。沒有第一課時的平淡與紮實,就沒有第二課時的從容與創新;沒有平時教學的訓練有素,就沒有聽開課時的瀟灑與亮麗;所以第二節課處理得侷促吃力,沒有平時的從容與輕鬆,因該引起學生更多精彩回答得地方,例如“皆歎惋”,歎惋什麼?““一一為具言所聞”所聞的內容是什麼?等環節也沒有啟發起來,上完這節課有無限感慨。

三、創新與穩重:

當別人稱讚你穩重時,或者説,當穩重成為你的風格時,當驚醒:你也許已經老了,是否鋭氣不再,靈感不再,創新不再了?應該回放你的課堂——語言是否羅嗦?環節是否拖拉?節奏是否緩慢?設計是否陳舊?切不可盲目自大,止步不前。課上了不少,好象從來沒有這樣沉重過,甚至有些惶恐不安了:人到中年,沒有老教師的境界與胸懷,好象也失去了年輕時的激情與創意。

四、課比天大:

反思此課的全過程:匆忙備課,沒有試講,沒有説課,好象胸有成竹。靜心感覺自己的內心,其實是一種輕視,一種無所謂,不參賽,不評比,上課小菜一碟。其實,課堂是一台戲,講課是一種藝術,無論觀眾多少,無論舞台大小,都應該精心對待,精雕細刻,以求完美。不可欺的是你自己的心情,課有缺失,會有難言的不爽與懊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