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觀潮》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61W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觀潮》教學反思,歡迎閲讀與收藏。

《觀潮》教學反思

《觀潮》教學反思1

《觀潮》是四年級上冊第一組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寫景的課文。記敍的是一次觀潮的盛況,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的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後的景象,描寫了大潮由遠而近、奔騰西去的全過程,描繪出江潮由平靜到奔騰咆哮再到有恢復平靜的動態變化,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為了更好的理解文本,我就找來錢塘江大潮的視頻和圖片資料,製作了課件,也佈置學生蒐集錢塘江大潮的資料,為學習本課做好充分的.準備。下面我就談談上課的體會

一、抓重點段,領悟錢塘大潮的“奇”。

二、指導朗讀,感受雄偉奇特的景象。

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文本情感的基礎上,我着重採用了朗讀的方法。首先指導學生們自由朗讀,再談感受,並鼓勵他們讀出天下奇觀的氣勢。接着我來讀,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畫面,體驗錢塘江大潮聲音、氣勢的變化。重點抓住“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一句,為了突出錢江潮的壯觀氣勢,應該讀得稍快,強調出“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顫動”等詞語。然後播放錢塘江大潮視頻,使學生看到真實的情景,感受到大潮的雄偉壯觀。最後讓學生帶着自己的感受和理解,邊讀邊想象畫面,再讀課文,感受大潮的奇特。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讀書的熱情,而且激發了他們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感受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三、統領全文,學習表達方法。

教學時,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依“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的順序理解課文內容。重點理解“潮來時”部分,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學生從大潮的聲與形的變化中,就能知道作者是由遠及近地觀潮。再讓學生找出由遠及近這一觀察順序的詞語:“遠處”,“過了一會兒”、“水天相接”、“向前移動”、“再近些”、“越來越近”。進一步驗證自己的結論。進一步引導學生髮現整篇課文是按照時間的順序來寫觀潮的過程,學生一下子就找到“早晨”、“中午一點左右”這些表示時間的字眼。本課結構清晰,語言優美,是一篇習作的好典範。

《觀潮》教學反思2

《觀潮》這篇課文語言優美,詞語豐富,1、《觀潮》教學反思。作者寓情於景,通過對錢塘江大潮奇特、雄偉、壯觀景象的描繪,抒發了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為了讓學生與文本融為一體,感受大自然的雄偉壯麗的景觀,我在教學設計中主要注重了以下幾點:

一、抓住文章重點,整體感知課文。

我抓住文章重點,圍繞“觀”這個中心詞,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後”的思路,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首先出示問題: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錢塘江潮雄偉壯觀景象的?找出你認為最能體現潮水雄偉、壯觀的詞句。小組討論交流,教學反思《1、《觀潮》教學反思》。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美的薰陶。

二、指導學生朗讀,感受雄奇壯美的景象。

為了幫助學生更深更透地理解作者表達的感情,我着重採用了朗讀的方法。首先我指導學生們自由朗讀,再談感受,並鼓勵他們讀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讀出天下奇觀的氣勢。然後我讀,學生閉上眼睛,腦海中浮現出畫面,幫助學生感悟自然美和語言美。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讀書的熱情,而且激發了他們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三、賞析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表達。

教學中設計品文析句的環節,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路,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因此,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讓學生先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大潮的雄偉壯觀,然後分析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按什麼順序來寫的?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麼作用?這樣加深理解了課文內容,進一步學習了作者按一定順序抓住特點的表達方法。

總之,本節課學生通過充分讀,實現了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通過自己領悟,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體驗;通過自由評,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得淋漓盡致。這樣,學生不僅讀懂了課文,而且體會到祖國山河的壯麗,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之美。不足的是在前面的讀、悟、品的環節中耗時過多,積累語言這一練的環節因時間把握不夠,今後會多加註意。

《觀潮》教學反思3

《觀潮》是一篇寫景以下幾方面的教學。

課文,課文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我們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語言生動,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是一篇進行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習慣的好教材。

一、解讀文本,感知“天下奇觀”。

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自古以來就被人們稱頌。《觀潮》這篇課文介紹了農曆八月十八錢塘江大潮湧來時的雄偉壯觀、驚心動魄的景象。“奇”,作為主線始終統領全文。潮來之前,作者通過觀潮人羣急切心情的描寫,從側面突出了一個“奇”。潮來之時,作者把潮水由遠及近的聲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織在一起描寫,再現了大潮勢不可擋,進一步突出了一個“奇” 。潮頭過後,餘波“漫天卷地地湧來”,可見潮頭雖去,氣勢猶在。留給我們的仍是一個“奇”。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理解“浩浩蕩蕩”、“山崩地裂”等精彩詞句,提高學生品讀詞句的能力。

2、通過語感訓練,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讓學生感悟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對自然奇觀,壯美山河的熱愛之情。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講述描寫“潮來之時”的所見、所聞、所感。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生動而有層次地描述錢塘江大潮的雄奇。

二、創設情景體會“天下奇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享受審美樂趣。四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自讀自悟能力,所以在教學中可以放手讓學生去讀去悟,去感受文中的思想感情。

根據對文本的解讀和對學生的分析,我採取了以下教學策略。

1、創設情景,感受大潮的雄奇。在教學《觀潮》這一課時,通過創設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更好地理解課文。

2、重點切入,體驗大潮的雄奇。重點講述課文最扣人心絃的潮來時雄偉壯觀的景象,讓學生充分地品味課文中的精彩語言,受到感染和薰陶,這樣教學抓住了本節教學的重點,突破了難點。

3、品讀賞析,感悟大潮的雄奇。以讀為本,熟讀成誦,是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教學中,我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讀,讓學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通過讀,培養學生的.語感,感受語言的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充分重視朗讀和背誦的指導和訓練,體現了語文學科的特點。比如朗讀課文“潮來時”這一段,我設計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進行精彩部分的鞏固。通過學生試讀、教師導讀,師生評價讀、多樣的朗讀形式對學生進行了讀的能力的培養。熟讀自然成誦,有意識地讓學生背一背,有效地促進語言的積累。學生在學中讀,讀中品,品中悟,最後實現了“讀書百遍,其義自現。”

《觀潮》教學反思4

拿到課本以後發現原來在人教版四年級的課文上了三年級,覺得有一定的難度,不管對我來説,還是對學生來説。所以深入細心地研究了教材,恍然間發現自己明白了一個問題:這篇課文教過兩年,直到今天才看明白錢塘江大潮的走向,是自西向東,也就是説是由大海湧入錢塘江的。我又忽然想到還有一個細節學生也許會忽略,他們可能會把注意力過於集中的放在後面潮來時的壯觀描寫上,而忽略了農曆八月十八這一天的重要性。

因為在課文當中只有這麼一句話提到潮來的日期。果然,在課堂上,這兩個關鍵問題的設置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第一個,就又不少學生跟我原先想得一樣。我們一起找出了錯因:我們知道河水流入海中,我國的河流走向基本是東西走向,錢塘江正是其中之一,也就意味着錢江水水是從西向東流的,按理錢江潮的走向也是如此。可恰恰是這種知其一的思維模式誤導了我們。其實,如果仔細讀文,會發現許多提示潮向的詞語,如昂首東望,踮着腳往東望去,潮頭西去等都説明了潮來自東方,流往西方。不過這要有較強的地理意識和空間思維。巧的是在這一冊的資料袋當中,有一個小插圖,是關於錢塘江地形的。有了這麼形象的圖,我引導學生根據課文的描述作了個小練習:用箭頭標出潮水走向,用不同粗細的波浪線演示超的變化,要注意位置。

結合數學的位置和課文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大多數學生都畫得準確無疑。我看了以後不住地誇獎他們。他們也很自信。至於第二個問題,對這篇課文的情感理解不是關鍵環節,但是從學生的眼神當中,我看到了他們急於想了解,想探究的'熱烈的慾望,於是我把它留作客後的拓展作業,讓他們自己去查閲資料完成解答。雖然不是每個同學都能找對答案,但是,在第二節課的反饋中,我們將各種分析和資料歸總在一起,得到了滿意的解釋,大家都收穫了課本以外的知識,也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這節課可以説我們在共同學習中完成。

《觀潮》教學反思5

《觀潮》是語文S版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是一篇寫景的課文。記敍的是一次觀潮的盛況,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的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後的景象,描寫了大潮由遠而近、奔騰西去的全過程,描繪出江潮由平靜到奔騰咆哮再到恢復平靜的動態變化。文章語言優美,詞語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潮描繪得有聲有色,令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將教學重點放在朗讀訓練上,以讀為主,以讀為本。通過反覆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一、抓重點段,領悟錢塘江大潮的“奇”。

在教學中,我緊緊扣住“天下奇觀”這個詞語做文章,通過抓住課文重點句段,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抓住描寫大潮的聲音和形態的變化的詞語,寫出了潮的氣勢之宏偉,從而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領悟錢塘江大潮的“奇”。

二、指導朗讀,感受雄偉壯觀的景象。

以讀為本,熟讀成誦,是中國傳統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在課堂教學中我儘量抓住機會,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多讀。以學生跟讀的方式指導學生的朗讀技巧:重音、停頓、語速等。如“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一句,為了突出錢江潮的壯觀氣勢,應該讀得稍快,強調出“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顫動”等詞語。同時在朗讀的時候,出示課文中描寫江潮句子和相關的畫面,使學生增加對錢塘江大潮的感性認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三、統領全文,學習表達方法。

教學時,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依“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的順序理解課文內容。重點理解“潮來時”部分,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學生從大潮的聲與形的變化中,就能知道作者是由遠及近地觀潮。

總的來講,本課教學目標基本達到,不足的是在指導朗讀環節中耗時過多,積累語言這一練的環節因時間把握不夠,如句子比較、背文方法的指導、成語積累的訓練就稍嫌不足了。我想可能是我教學設計安排的容量是否過多,因時間的問題我在教學時就臨時作了一些調整或縮簡。以後在設計和教學中還需注意到這些因素。

另外略顯不足的是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還不夠積極主動。除了客觀的原因外,就是我的評價方式過於單一,沒有更好的起到鼓勵的作用,以此激發學習興趣。以後要多學習一些有效的評價方式,調動課堂教學氛圍。

《觀潮》教學反思6

學生已經四年級了,他們開始步入高年級了,在學習方法上應該培養“不動筆墨不讀書”,因此今天本節課我在有意識的培養學生,邊讀書邊思考邊動筆寫,本節課初見成效。

這篇課文寫作順序清晰,學生只要認真讀書都能找到,而且歸納的準確,我在板書方面也是體現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寫作順序。由於假期剛結束,學生都沒有進入狀態,很多學習方法都忘記了,我採用引導學生自己學習。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我扶着學生學習,默讀思考:潮來之前的景象怎樣?邊讀邊畫句子體會。學生在老師的指引下能找到句子,而且能進行概括,通過概括學生知道作者主要寫江面平靜、人山人海。在通過朗讀感受此刻的景象。

學生在學習潮來之時,學生就能按照上面學習方法開始自己學習,效果很好。他們能準確的`找到句子進行體會歸納,並能通過朗讀讀出潮來時的氣勢、壯觀。

由於沒有發書,學生沒有提前預習,課堂上學生讀書的時間少,相信今後會好,但是我看到孩子能主動學習的場景,心裏很高興。

《觀潮》教學反思7

學生上課與老師配合還不是那麼密切,發言還不夠大膽積極,老師的熱情還不夠,作為一個優秀的教師,要時時刻刻保持教學的熱情,不僅要用大量的`時間來準備課,更要下工夫備學生,要做到因材施教,積極引導,不能讓學生的情緒影響自己。

如果老師提出問題更精確化,課堂效率會更高一些;如果讓學生學會在讀思中去自發的發現問題,老師將教得更輕鬆,學生學得更愉快;如果教學環節中細微處弘揚學生個性,教師大膽放開,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將會真正落到實處。今後我會努力彌補這些不足,爭取打造出使學生更喜歡的課堂來。

《觀潮》教學反思8

在對本節課的教學實踐與效果進行回憶對比後,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值得探索與反思:

1、《觀潮》一文是以寫景為主的散文,語言優美,詞彙豐富,把錢塘江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讓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為了讓學生更能入情入境,課前要求學生蒐集有關材料,並用錄像引入課文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2、“潮來之時”的景象是全文的精華。教學時我採用變序教學方法,直奔重點,突破難點。為了加深對一部分精彩語言的`理解和記憶,我幫助學生在理解和辯析重點詞句的基礎上,深入體會潮來時的聲間和氣勢,注重朗讀,做到讀中悟,悟中讀。

3、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着眼點。本節課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小組合作探索“潮水從遠處湧來的形態和聲音是怎樣變化”這個問題,並要求學生畫一畫,讀一讀,在不明白的地方打問號等,學生在合作中體現了組內合作,組外競爭的探討氛圍,拓展了學生學習的空間。

4、課堂上把時間還給學生,給予學生思考問題,朗讀課文的時間,耐心等待學生思維的結果,同時,延緩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把評價的權力還給學生,鼓勵學生嘗試和探索。最後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當一回講解員,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深化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5、值得探討的問題:

⑴把學習的主動權和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大膽地嘗試,充分地交流,但拓展學生的思維與教學任務是否能完成存在着矛盾,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⑵課堂上有一些學生的思維敏捷,搶着發言,而一些學生卻反應遲鈍,可是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學生的參與面、而對這兩個極端,我們又該如何協調?

《觀潮》教學反思9

四年級 張元鳳

《觀潮》是一篇寫景課文,課文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向讀者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語言生動,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是一篇進行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習慣的好教材。

在教學設計中應瞭解更多的課外知識八月十五是最佳觀潮時間。其實,錢塘江湧潮變化是有規律的,潮汐的大小受天文、地理、河牀高程、徑流的大小、主槽(航道)的走向和氣候等許多因素制約。其實陰曆每月的月半、月初均是看潮佳期,不必一定選在八月半。但是秋潮要比春潮大,因為錢塘江流域降雨主要集中在3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的梅雨和颱風季節;10月至次年2月降雨量相對較少。 這些知識如果在課堂上全部灌輸給學生是不可能的,那麼,只能是學生在課前自己收集、整理,教學在課堂上給他們一個交流的平台,這樣學生才能學得更活、知識面更廣。所以,課前適當的給學生布置一些收集資料的作業對於課堂教學是很有幫助的`。學生收集的資料畢竟不會很全面,所以這樣在課堂上可以調動他們學習的興趣,帶着問題和興趣去學習,這樣才能夠學出效果。

課後,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求知慾望來舉辦一些小報展覽等活動,充實學生的課餘生活,豐富他們的知識面。

《觀潮》教學反思10

【情景説明】

《觀潮》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一組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文質兼優,作者寓情於景,通過對農曆八月十八日的錢塘江大潮雄奇壯麗,氣勢非凡的景觀的描繪,抒發了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然而要讓遠離大海的國小生體會大潮的壯觀,卻有較大難度,不少教師教學本文按課文層次逐段讀講,效果不佳;有的教師一味以學生喜愛的段落、語句為主,又顯得凌亂。鑑於這些,我根據教材特點、重點,汲取上述兩種方法的長處,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先直撲重點段3、4自然段,在指導3、4自然段進按作者的觀察順序,讀思結合,使學生始終處於積極思維的狀態,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學過程】

〖片斷一

(音頻播放潮水聲,無畫面。)

師:聽,這是什麼聲音?

生:水聲。很大很大的水聲。

師:對,這是潮水的聲音,很大很大的水叫潮水,(板書潮),課前老師佈置大家查了資料,誰來説説潮是怎樣形成的?

生:由於月亮和太陽的吸引力的作用,地球上的海水會發生定時漲落現象,這就叫作潮。

師:想看看嗎?(在潮字前加一個觀字。)誰來説説這個觀是什麼意思?

生:這個觀就是看的意思。

師:老師帶你們到錢塘江去觀潮吧。

(視頻出示第一段的那句話: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指名讀。)

師:天下奇觀的觀與觀潮的觀意思是一樣的嗎?

生:不一樣,天下奇觀的觀意思是景象,觀潮的觀意思是看。

師:很好,那麼天下奇觀是什麼意思?

生:世界上雄偉美麗而又罕見的景象。

師:那麼,看到觀潮這個題目,你想了解哪些信息?

生:我想知道作者觀潮的過程。

師:請説得詳細些。

生:就是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後的情況。

生2:我想知道:潮的樣子、聲音。

生3:我想知道錢塘江大潮,為什麼被稱為天下奇觀?

師:我們一起去看看這天下奇觀吧。

(觀看多媒體課件。)

師:看了畫面,聽了聲音,誰來説説你有什麼感受?

生:

〖教學反思

一陣山崩地裂的潮水聲,把學生的注意力牢牢鎖定,同時自然而然地引入課題:觀潮。觀潮與天下奇觀中觀字的理解,體現了閲讀教學的固有魅力──對語言文字的探究。接着由學生對課題的質疑引入形象的多媒體課件,從而直撲重點段3、4自然段。我想,學生對觀字的理解,對也好,不對也好,這是他們自己動腦筋思考的結果,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只有培養、訓練他們能思考,善於思考,並逐步訓練他們自己能提出問題,再學會獨立解決問題,這才是真正的能力。有了這種能力,學生才算學會了怎樣讀書。

〖片斷二

師:請大家默讀課文,看看課文哪些段落講潮來時的景象?

生:課文第三、四段寫潮來時的景象。

師:你真會讀書。請大家輕聲自由地讀讀這兩個自然段,説説你讀懂了什麼?

(學生自讀課文)

生:我知道了這段課文寫了潮來時的聲音很大,像山崩地裂;還寫了潮水的樣子很壯觀。

(板書:聲音、形態)

生:我知道了來觀潮的人很多,很熱鬧。

生:我發現作者是按由遠到近的順序來觀察潮水的。

師:你們真聰明,讀書真仔細,首先請大家從課文中找出表示從遠到近的詞語來。

生:遠處、向我們移來、再近些。

師:你找得真好,從這些詞,還可以看出作者是按時間順序寫的,你們能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嗎?

生:午後一點左右、過了一會兒。

師:好極了,請同學們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合作,先自已把潮的聲音、形態,人們的表現做上不同的記號,組內議一議你們的體會,再互讀互聽,把你們的體會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先請小組齊讀。)

師:讀得這麼好,看得出,你們一定有自己的體會,能説説嗎?

生:我的體會是潮的聲音很大!

師:哪些詞是表現潮的聲音挺大的?

生:隆隆、悶雷滾動。

生:剛才他們把隆隆、悶雷滾動讀得很重,就突出了潮的聲音很大。

(板書:悶雷滾動)

生:還有後來,響聲越來越大讀得也很生動。

生:他們讀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時,山崩地裂一字一頓,顫動讀得慢而有力,讓我就好像聽到了那聲音一樣。

(板書:山崩地裂)

師:山崩地裂什麼意思?

生:山倒塌了,地裂開了。

生:那聲音是挺大挺大的,大得很嚇人的。

師:體會得不錯,誰能把這些體會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生:

師:大家對潮的聲音體會得不錯,那麼對大潮的形態體會又怎樣呢?

生:一開始是一條白線,後來,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形成白色城牆、最後像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

(板書:一條白線、橫貫江面、白色城牆、千萬匹白色戰馬。)

師:那麼,你們認為哪些詞用得非常好?或對哪些地方還不明白?

生:我覺得白線用得好,説的是潮離我很遠,好像一條線。

生:白色城牆也用得好,潮近了,看出高度來了!

生: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就更具體了,浪很高,還寫出了它的動態美。

生:橫貫江面好像是整個江面都鋪滿了,但我説不清楚。

師:那麼你們看看就明白了!

(課件圖片:1、錢塘江潮水橫貫江面圖;2、錢塘江橫卧江面圖)

師:哪幅圖填橫貫江面?

生:第一幅圖。

師:那第二幅圖應該填什麼詞?

生:橫卧。

師:你能説説你的理由嗎?

生:圖2中,江面很平靜,就像躺着睡覺似的,所以我填橫卧;而圖1中潮水是動的,我覺得應該填橫貫。

師:你體會得真好。還有誰有什麼不明白的嗎?

生:為什麼把潮水比作戰馬呢?潮水的聲音真有那麼大嗎?

師:這個問題提得很有價值。我們一起來看看畫面,聽聽聲音。

(課件顯示:戰馬奔騰逐漸切換到潮水奔湧,並伴有巨大的響聲。)

師:看到這兒,你是不是有了更深的體會呢?

生:我發現潮水向前湧和戰馬向前奔跑很像。戰馬馬不停蹄地向前,江水也是後浪推前浪,不斷地流去。

生;我覺得戰馬跑得很快,潮水向前湧得也很快,都很有氣勢。

生:我聽到戰馬奔跑時的.聲音和潮水奔騰的聲音都是滾滾而來,震動大地的。

師:你們有這麼深的感受,我想你也有把潮水的這種氣勢讀出來,誰來試試?

生:

師:看到這麼壯觀的景象,聽到這麼有氣勢的聲音,人們的表現也很精彩吧?誰來説説?

生:一開始是人聲鼎沸、再是踮着腳尖往東望去、後來是沸騰。

師:你找的詞很準,鼎沸是什麼意思?

生:大鼎裏的水煮開了。

師:那人聲鼎沸呢?

生:形容很多人都在説話,各人説各人的,而且聲音很大。

師:這是怎麼回事?

生:人們聽到悶雷滾動的聲音,知道大潮就要來了。想早點看到大潮,所以踮着腳尖往東望。

生:人們從早上一直等到午後一點左右,終於等到了大潮,心情很激動。

師:你還聯繫到前面的課文了,很好,那麼,當時人們會説些什麼?

生:大潮就要來了!

生:哇!終於等到了!

師:我們全班同學來學學觀眾的樣子吧!

生:

(學人聲鼎沸狀。)

師:還有什麼地方寫人們的表現?

生:人羣又沸騰起來。

師:請説説你的體會。

生:人們聽到潮的聲音有一會兒了,但還沒看到大潮的樣子,這時人們看見了遠處的白線,知道大潮就要來了,再次激動起來。

生:我認為讀這句的時候,又字要讀得重點,體現人們的第二次激動。

師:體會得真好,後來還有人們的表現?

生:沒有。

師:那麼精彩的大潮,作者沒有寫人們的表現,我想大概是要留給我們思考的吧,請你們想想,人們的表現可能是怎樣的?

生:有的人可能驚呆了!

生:膽小一點的可能嚇得閉上眼睛。

生:還有的可能因為聲音太大了,捂起了耳朵。

生:

師:你們的想象真豐富,那麼我們來當作者筆下的觀眾,一起來觀潮,把他們的神態再現出來,好不好。

(播放潮來課件:潮的聲音響起,學生大聲地歡呼,並踮着腳尖望;後來響聲越來越大,看到一條白線,學生再次歡呼;大潮的高潮部分,學生有的目不轉睛地望着,有的閉上眼睛,有的把身邊的人緊緊抱住)

師:大家表演得真好,老師也想當觀眾,這樣吧,請同學們讀課文中潮的部分,老師讀人們的表現部分,你們讀好了,老師就能體會人們的心情了。

(師生對讀)

〖本片斷板書

聲音 形態

遠: 悶雷滾動 一條白線

潮來時 橫貫江面

白色城牆

近: 山崩地裂 千萬匹白色戰馬

【教學反思】

在很多閲讀課上,老師們為了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經常會以同學生們自由地讀吧,特別是你喜歡的語句,可以畫一畫,多讀幾遍。待一會讀給大家聽聽,看誰讀得最好?引導,從而把課堂帶到文章最精彩的部分,使整節課中心突出,主次分明。執教本課時,我也想過像這樣以學定教,畢竟這種方法是以學生的興趣為主,興趣比智力更能促進學生勤奮學習。但反覆權衡,我還是採用了按觀察的順序來引導學生體會,我想,課堂的教學強調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應該不排斥老師的引導吧,事實上,學生通過人羣、大潮的變化交織在一起的理性閲讀,課文讀得更好了,真正做到了走進文本、走出文本、又超出文本。記得一句名言:發展才是硬道理。既然學生的能力得到發展,我又何必拘泥於教學的方式呢?

【專家點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在這個片斷的教學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綜觀閲讀教學,有的老師喜歡逐段讀講,這樣顯得很有條理;有的老師喜歡直撲重點,以你最喜歡哪些語句來以學定教,這樣更容易彰顯學生個性。這位老師的優點在於他沒有拘泥於一種單一的形式,能夠汲取各種教法的長處來服務於自己的教學。首先用音頻引入課題,激情入景,引導學生質疑,再通過觀看課件直撲重點段3、4自然段。採用了第二種方法。

接着,老師採用第一種方法,通過分組合作體會、朗讀訓練,潛移默化地讓學生體會課文的語言文字美,錢塘江的湧潮的雄壯美,以及觀潮人們的心情:潮的聲音由大到更大,潮的形態由模糊到清晰,人們的心情由激動到更激動,並巧妙地把人們與湧潮的聲音、形態密切地結合在一起,帶領學生從三條線路上探幽覽勝,漸入佳境,逐步昇華,因而教得輕鬆、學得主動,達到文路、教路、學路的和諧統一。

此外,教師教學中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了學生合作、思考的讀書習慣,加速了學生的內化過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同時,學生課堂上始終注意集中、反應靈敏的精神狀態,又使他們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發展。

當然,這堂課也有一些需要思考的地方,整堂課的教學,教師的預設、引導多了些,學生的自主發揮少了些,這樣可能會影響學生主體性的更好發揮。但是,每種教學方式,必然會有它的利弊,人常説:需要就是合理。從這一點上講,這個片斷的教學是成功的。

《觀潮》教學反思11

上完《觀潮》這一課後,上網查看了一些教學案例,在思想上有了很深的啟發和感受。再對照《新課程標準》認真反思,確有許多遺憾之處。我想這些新的認識和感受對我在今後的教學中定有新的突破。

《觀潮》這篇課文是以寫景為主的散文,文章語言優美,詞語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潮描繪的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身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與文本融為一體,感受大自然的壯麗奇特的景觀,我在教學設計中主要注重了以下幾點:

一、創設心靈的境遇

“心靈”即指人的思想感情。有了豐富的思想感情,才有對事物的認知熱情,我在課堂上喜歡看見學生迫切求知的眼神,喜歡聽富有稚氣的表達。他們的認知若是在情感中激發的,獲得知識將是最牢固的。因此,在課前,我設計了與學生“課前交流”的簡短對話,以商量語氣激發學生當“小記者”,學生信心十足表示贊同,然後相機以寓於有趣、生動、優美的激情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將學生引入所要學習的情境之中,讓學生願意與作者去觀潮的情思。從學生的神情和學習狀態,我認為他們自認是“小記者”的身份表述的語言是自豪的,願學的情感是真誠的。並且飽含愉快的心情進入課文佳境。同時,課堂中教師讓自身投入情感狀態帶動學生,才能真正達到師生雙邊活動。

二、注重學生主體參與,發展多種能力

學生的語文能力主要通過學生實踐活動“習得”,不是老師教會的,在教學環節中,我設計了讓作者一起去錢塘江大堤上去觀潮,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參與的興趣,然後圖文並茂,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文中優美詞語,重點句子學生在“激情、互動、思辯、表達”中得到理解,如:學生看完“潮來時”課件後,很快能抓住文中重點詞語理解句子,領悟文美的藴意。使其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得到提高。印象最深的是部分學生總不敢舉起小手,這一細微處老師不能忽視,我用風趣“摸瞎”遊戲指名學生回答問題,讓學生在驚奇中自主的舉起了小手,調動學生積極性。

三、以課文為本,教會學生寫作方法

教完作者的觀察順序及從哪些方面去描述潮水在學生理解課文後相當明瞭。因此,我讓學生小組討論寫作方法,繼承傳統的“引用貫通”的教學方法,並用動作演義“人生鼎沸”的場面。再結合生活實踐中學會運用,知道如何描述場面,這一環節在整節課堂上看上去是“重複”的導教,但間接的讓學生加深了記憶,落實積累到運用知識的能力。

四、調查學生學習情況延伸到課堂外繼續學習知識的求知慾望

閲讀課外書籍,積累課外知識是提高學生語文知識能力的必要途徑。但對學生提出強硬的要求他們盲目的去讀背,我想這樣做是事倍功半的。教完本課後問學生: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嗎?然後照應課前設計,大力表揚課堂上表現不錯的“小記者”並鼓勵他們進一步為親朋好友當好“小導遊”作準備,給學生自信舞台,讓學生把課堂上的學習熱情真正落實到生活中去。

總之,這節課整個教學流程是“感受──理解──運用──延伸”。我是從以上幾個方面去努力達到自己設想。在教學實踐中感受到遺憾很多:如果課堂上把學生已經激發的情感通過不同方式的誦讀訓練表達出來,課文思想情感將更深化;如果老師提出問題更精確化,課堂效率會更高一些;如果讓學生學會在讀思中去自發的發現問題,不始終圍繞老師一問一答的形式套教材,老師將教得更輕鬆,學生學得更愉快;如果教學環節中細微處弘揚學生個性,教師大膽放開,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將會真正落到實處。今後教學中我會從這些不足之處進一步摸索求進,找到與孩子們共創造的愉快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