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計劃

品德學科教學工作計劃

欄目: 教學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1.09W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又將續寫新的詩篇,展開新的旅程,此時此刻需要為接下來的工作做一個詳細的計劃了。好的計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品德學科教學工作計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品德學科教學工作計劃

品德學科教學工作計劃1

德育教育在品德與社會學科中的滲透是十分重要的,它必須與教學工作緊密結合在一起,下面給大家分享了品德學科教學的工作計劃,歡迎借鑑!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校品德學科的教研工作將以進一步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核心,以課堂教學研究為重點,以新課程教學評價研究為突破口,促進課程改革理念與行為的統一,促進我校品德學科教學的優質均衡發展。

以新理念為指導,以課堂為實驗室,以學校教研組為單位,堅持“育人為先,德育為先”,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把深化國小德育改革,重塑學校德育文化,作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在目標。充分發揮“指導、研究、服務”等職能,緊扣教學質量生命線,求真務實,以人為本,以質興教。

以學科建設為主線,全面提升國小品德課程教師隊伍素質,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我們將遵循教育教學規律,貫徹落實學科教學建議,深入開展課堂教學研究。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積極實施素質教育,為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具體教研內容及目標

《品德與生活》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品德與社會》是一門以兒童生活為基礎的、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如何使學生在生活中提高認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何填平學生認識與行為之間的鴻溝,是全體品德教師研究的內容。

三、具體工作

(一)把握和落實課程目標,探索綜合課程新天地

促進課程綜合化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亮點之一,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的綜合課程。教師在教學中應全面把握教學目標,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根據課程性質,從教學內容的開發、教學方式的運用和教學評價的選擇等方面探索綜合課程的新天地。

1、教學內容的綜合性

兒童生活的綜合性決定了以兒童生活為基礎的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內容的綜合性。教學中,教師應依據教材提供的範例,積極開發綜合的教學內容。要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繫,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消除學科界限,與其他學科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積極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儘可能使現代化教學技術與本課程教學有機結合,豐富課程資源。

2、教學方式的開放性

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採取豐富的、直觀的、靈活的、開放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大量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使學生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促進個體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

(二)常規工作

1、備課、上課

倡導集體備課、合作備課。要讓備課的過程成為研究新教材,探討新方法,開展和收集教學資源,製作優質高效教輔材料。落實課堂延伸活動的運行過程。

2、科研

本學期,我們將培養學生的民族主義、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增強學生的責任感、使命感,提高學生的自理、自護、自救能力。將課題研究與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的養成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利用課堂教學、德育基地、社會實踐等活動開展系列研究。

3、案例

我們要求教師注意平時教學中的積累,把執教後的真實感受、對新教材的修改意見、對於課堂中的突發事件教師是怎樣處理的等等,作為教學案例及時地記錄下來。這樣既能引起教師的教學反思,又能使我們更好地使用新教材。

(三)認真開展校本教研工作,深入實施課程改革

1、教研活動

(1)定期組織教師研討,收集、整理課題研究的有關資料,及時瞭解研究情況和研究中出現的相關問題,尋找解決途徑,使研究不斷走向深入。

(2)積極參加兄弟學校的互動交流,為青年教師提供學習、交流、展示的機會,發揮同伴合作,資源共享的作用,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不斷壯大我校品德學科骨幹教師隊伍,努力實現“骨幹帶整體”的願望。

(3)建立幫學對子,共同提高教學能力。

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也是落實新課標的主渠道。教師要立足課堂,圍繞課題探索不同課型的不同教學模式,讓教學獲得更好的實效。

2、重視學科育人,促進學生髮展

本學期德育綜合課程教學要更好地發揮德育綜合課程育人功能,成立“校園文明小分隊”,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拓展來優化校園活動和環境氛圍,強化隊員言行舉止,培養良好行為習慣。

四、實施措施:

一、以科研為抓手提高教學質量

1、抓住品德課的學科特點,將課題研究階段性成果用於課堂教學,邊研究、邊實踐、邊總結。

2、課題研究採用點面結合,以學校主課題研究為切入點,帶動品德課教學的相關研究,注重各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將主課題研究分解成若干個子課題,分散到各年級,動員各年級任課教師共同參與、共同研究,以達到以科研為抓手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二、以課堂為基地提高教學質量

1、組織課堂教學的研究活動。加強《課程標準》的學習與實踐,善於總結和反思,針對我校各學科研究的實際情況和研究水平,深入課堂,精心組織教師課堂教學研究活動。

2、參與協作片研究交流活動,加強教學交流與互動,促進研究深入發展;在各級各類研究活動中,認真探索並不斷完善課堂教學評估標準,以有效引導教師教學的具體策略和教學行為。

五、每月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制訂計劃

2制定常規教學要求

3各年級組開展課題研究活動

4UC教研

四月份:

1參加風采杯教學大賽

2UC教研

五月份-六月

1學生品德評定

2團隊觀摩課

3對本學期的課題研究進行小結

品德學科教學工作計劃2

一、指導思想

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和區教育局“安全第一,質量為本,內涵發展”思想為指導。以《科學、品德課程標準》為依據。立足我區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創新教研方式,繼續圍繞“有效課堂教學”的教研主題積極開展教研工作。

二、工作重點

1、積極組織教師上好各種公開課,組織開展骨幹教師上教學示範課,教研員評析課例的形式,為各校教研聯動搭建平台,努力促進全區教學的`均衡發展;

2、組織本學科教師j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合理、有效應用模式,片區內進行聽課、評課活動,取長補短,為我所用。

3、充分發揮教研組合作研究的優勢,紮實開展集體備課等形式教研活動。

4、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加強骨幹教師培養,以點帶面,輻射全區。

5、品德學科注重調研、視導,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

6、積極開展網絡教研活動,努力學習,適應信息教育大環境下的教研模式,進行網絡教研活動。

7、安全教育課程要列入課程計劃。(不得以週會課代替安全課,不得以班主任代替安全教師)學校要制定不同學段的安全教育課程計劃,並要有專門的安全教師,安全教案,保證每週不少於1課時。

三、工作安排

二、三月份:

1、制定科學、品德學科教學計劃、教學進度;

2、科學、品德試卷分析及教研活動

四、五月份: 組織開展骨幹教師公開課。示範課。

六、月份: 1、進行四、五、六年級實驗操作檢測;

2、籌備本學期期末測查及命題工作。

3、 期末考試、總結。

六月份:檢查學校各年級安全教育課程計劃和安全課開設情況。

品德學科教學工作計劃3

一、指導思想:

以課程改革為中心,繼續深入貫徹實施《課程標準》,進一步落實新課標、新教材的指導思想及基本要求,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方式;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充分發揮課程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發展的功能;積極探索新課程背景下的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教育模式,優化教學過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全面提升學生的品德素養。

二、工作要點

1、加強培訓學習。在市教師進修學校培訓的基礎上,及時開展校內培訓,組織教師認真學習《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和《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

通過培訓學習,使廣大一線教師理解和掌握課程的基本理念、性質、特點、目標、內容、原則、教學評價及實施等,進一步更新觀念,瞭解教材、明確教材編寫意圖。樹立新的課程觀,以便正確使用教材和組織教學,切實抓好品德與生活(社會)這門課程的建設。

品德與生活(社會)是一門活動型綜合課程,它具有思想性、科學性、生活性、國情性、活動性、主體性、綜合性、開放性、實踐性、生成性。因此,教學設計應從不同年級國小生的實際出發,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認真鑽研課程標準和新教材,領會和把握其精神實質,精心設計、組織課堂和課外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去感悟和領會各種道德要求和生活中的常識,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為他們成長為具備參與現代化生活能力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同時,在使用教科書時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①不能教成“看圖説話”;

②藉助主題活動圖創造性地設計教學活動;

③準確理解主題活動圖的實質和目標;

④準確把握主題活動圖的線索;

⑤以《綱要》和課程標準為首要依據和指導思想。

2、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做好青年教師的.指導與培養工作,組織教師外出參加聽課交流、教學觀摩等活動。積極做好與兄弟學校的學科交流活動。為大家提供必要的瞭解外面的教學信息的機會。通過開展各種教研活動提高教師素質,提高教師把握教材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學校本學期要廣泛開展《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的教師教學研究工作。